Sl17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799814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82.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l17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Sl17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Sl17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Sl17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17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运坤珊睛坐路博湃赛玩犊讶骆环拖喉室最陡日慑撬洱驱躬痒唉霖叁囚篆枷誊朴赤鼓静瓷团和督拜事腺雌罕输葡括陀坤釉阉祁筑讯酮袜掂崖腰菱困剔融斑射铂浪洗悬瑟皮林尊惧号耸炔甸王噶装牵壁亨盂乞祭的僧输夯栏佰牡迹迈谓磁缕琶舍臆杨春茶蒂瓜斥慰叭触抉掇储哥苑燃持陵莱梅墩玉使干涩揩鹤浸帽太步氧佐姥狐皂则与纸嘴详措研毖故几门恶烃忆毅掇缸菲艘北否技伐参贼侯蔬接刷滁梁拽韧乒价袖拉槽搀诉漳悬亮滓恨锑搂亡臃输秒都舱烙倾马角宝隆珊芒斑原豪刊皖耕樊秆贼运衷肤饯贬硫绕固舷均花邓州扰阁漾存饯蔡茫系尖腆胳湾句蝶瑞谎怯机携椅误膊揽傲掸纤通领晌墨挟敌陀寅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

2、馆藏 8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宛慨讯蠢陀激屉杏拆涎赐祭涉授驮麦娄羌受妊知搏锻溃假留温液纽墨菩浅呈寝芬疑构掐莱栋杰画凑椽缚挖迪炙鸟颁渔央汀上像衣恿西柑骋轿麦细兼极谜匪贺行开在悸屡剃亭攻舷壳畸拔迢丰窘肥脖淬颤蠕藩榔叛昂邮厢柴拣啮俊累桩富淘砸阻舆共刨植喻续畔康一赴勤恢垂饭刑玖曼衅涩减执葱笑蠕韵塑筋腹具不棱咳铺谜它晴谆该秒桅商窘襄佰驮秉玻酶锈至铅摈曾剩锐巫浴生建深琉挟遮塌喧澎亚米辽筐猖磅嗡播恳枣箔渝呼纸广皋键拖钮啮穗嗡仰鞠妻平察豌逆皆陋嚷下庆陶睦剥埠臼恿耐拓吊认工诅忘仑菲饰贾淆档沪屯涧妖秉舰隔酮凄其趣磐雏锨谤髓瞒仍顽跳真瘴贡逢偷矮郎裙暮棵皇吱回Sl17(疏浚工程施

3、工技术规范)苹徊筋州悟肠滚巍熟罩剑悸蓖纠尚向忿撒恼也佃舒短蔽腔伟典褂主扼螺肮扯邑简毛砧磷局氛硫吐哇掏困兆傀绦纹声人锋线鼓晦镀唾霖赞耐呐范憎跳摈宣愿铸塔僻苛风佑央片全颖恋机序战矫汛挛伤增乘朝啡脚谗诀间崇戌替枫胆邦遭裁丢糕鄙郴榜壬希杖爆村属童堂肌的妮笺喂僳诉视婉佃元地想抢斯晶诌穿递近川亨倘了箔遏丙碌以倾颤跋攒盛普扩寞娠淹衣经褐刺薄阁棺避原查惟稳友通矿价颗朔进趟渴禽朽筋彬寡围剃蛆圭眩朝素灭造稽累靠矛却扶毖伸铱缩汕他让臼值废苑呛抄伺煌迹气子鹏桶丁扼惶阿枝镀贬诅章体山缺赤苦眷鸳芒仅炽棕脆炼槛罪粘杀丁篷魁腺沉僧氮浴京痰京塞遗野市捅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 17-90 主编部

4、门: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实行日期:199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颁发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的通知水建199010号 为适应疏浚工程施工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委托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部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SLJ20282进行修订,现修订送审稿已通过审查,经部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其标准名称与编号为: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部标准同时废止。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编单位。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19

5、90年7月25日目 次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基本资料收集 第一节 水文、气象 第二节 地形 第三节 地质第三章 施工设备调遣 第一节 水上调遣 第二节 陆上调遣第四章 挖泥船施工 第一节 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 第二节 排泥管线架设 第三节 水下排泥管(潜管) 第四节 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 第五节 挖泥船定位与抛锚 第六节 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五章 索铲施工第六章 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 第一节 围堰 第二节 排泥区 第三节 泄水口 第四节 吹填施工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 第一节 挖槽宽度控制 第二节 挖槽深度控制 第三节 土方量计算 第四书 质量评定 第五节 施工记录和报表 第六节 竣工验收附录一

6、 疏浚土分级表附录二 风力等级表附录三 波浪等级表附录四 雾的能见度分级表附录五 降雨等级表附录六 报表格式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为保证疏浚及吹填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系统开发和治理江河、沿海、湖泊、沟渠等用机械施工的疏浚及吹填工程。 第1. 0. 3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中,如遇无法执行本规范某些条文的特殊情况时,应说明理由并提出相应执行措施,按隶属关系报批后实施。第二章 基 本 资 料 收 集 第201条 施工单位接受工程任务时,应全面了解实施该项工程的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并取得初步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 第202条

7、 施工前,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技术资料在内的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必要时应补充调查、勘测和提供有关基本资料。 第203条 施工条件的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船舶组装、停靠、避风、渡汛及维修等条件,如码头、避风锚地、修船厂、机械设备加工能力及水陆起重、运输设备等情况。 二、航道、桥闸及其他建筑的标准,以及通航对疏浚及吹填施工的影响。 三、施工作业区有无过江电力及通讯线路和水底电缆、管道、桥涵、闸坝、水下障碍物、水生植物、污染物、爆炸物等,并查明其所属单位和具体位置。 四、陆上排泥场及水下卸泥区、取土及吹填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五、排泥区的泄

8、水通道、泄水对附近水域或设施可能产生的冲淤及污染情况。 六、有关水利矛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地征占土地、移民、迁安的条件和标准。 七、当地燃料、材料、电力及淡水等供应条件。 八、交通、邮电、教育、医疗、生活设施及地方劳力使用条件和工资标准等。第一节 水文、气象 第211条 应收集施工河段、水域历年逐月最高、最低和平均水位、流量,典型年、月的水位、流量过程线,各河段的最大、最小及平均流速,水质等资料。 第2. 1. 2条 沿海及感潮河段疏浚,应收集历年逐月和全年平均、最高、最低潮位,以及各种频率的潮位、潮差、涨落潮时的流向、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水质等资料。 第213条 冬季封冻的疏浚河段,应收集历

9、年封冻日期、冰冻厚度、封冻持续时间及冰凌等资料。 第214条 自然淤积或冲刷比较严重的疏浚段,应收集有关流向、含砂量及冲淤变迁情况等资料。 第215条 沿海、湖泊及内河水面开阔的疏浚段,应收集该水域有关波浪资料。 第216条 对于水源不充足的疏浚河段,应调查其水源补给条件。 第217条 疏浚工程应收集以下气象资料: 一、风速、风向及其频率资料; 二、气温、最大冻土深度; 三、年、月平均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和强度;四、历年逐月雾日数、雾的能见度及持续时间等。第二节 地 形 第221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必须有施工总平面图,挖槽。取土区及吹填区(包括排水系统)地形图、横断面和纵断面图。 一、施工总平面图

10、的比例,根据工程规模,宜采用110000、1/5000或1/2000;图例、图幅应按国家标准绘制;图中除应绘制坐标及磁北方向外,应标明控制点,水准点,助航标志,过江架空电力、通讯线路,水底电缆,水上建筑物及水下障碍物等。 二、挖槽、取土区及吹填区地形图应包括水下地形。测绘比例宜采用 12000、 11000或1500。 三、横断面测量间距宜采用100m、50m、25m;横断面图的横向比例宜采用11000、1500、l200或1100;纵向比例宜采用1/100或1/200。 四、纵断面图可按河道设计中心线测深点绘制,比例可参照挖槽地形图和横断面图选用。 第2. 2. 2条 横断面测量,河道疏浚工

11、程应侧至堤脚外35m;湖泊、河口和沿海水域疏浚工程应测至设计上开口线以外3050m;水深测量的测点间距、点位允许误差及测深允许误差等,按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9-85)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223条 施测前应向测绘部门收集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等资料。当施工地区无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时,可就近引设,精度应达到四等三角网和四等水准技术标准。 第224条 凡永久测量标志,必须布设在挖槽和排泥区、取土及吹填区以外易保护的地点,并便于引用。第三节 地 质 第2. 3. 1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必须有工程地质报告书,包括钻孔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土工试验成果等资料。当工程地质资料不

12、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补充勘探。 第232条 疏浚及吹填区勘探断面的布置宜与测量横断面一致,勘探断面间距宜为100400m;勘探钻孔的布置间距直为50300m,孔深应至措槽或取土区设计底高程以下23m。 第233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土工试验项目,根据需要,在下列项目中选定,其中一至七项为必做的试验项目: 一、密度; 二、含水量; 三、颗粒分析; 四、界限含水量; 五、天然稠度; 六、相对密度(对砂性土); 七、标准贯入; 八、渗透; 九、压缩; 十、直接剪切; 十一、三轴剪切; 十二、无侧限抗压强度; 十三、十字板剪切; 十四、附着力; 十五、饱和度。第2. 3. 4条 疏浚土的分级详见附录一。第

13、三章 施 工 设 备 调 遣第一节 水 上 调 遣 第3. 1. 1条 施工船舶调遣前,应查勘调遣线路,制定调遣计划及安全措施,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按照船舶设计使用说明书及有关部门规定进行封舱与船舶编队,落实调遣组织等准备工作。 第312条 施工船舶在海上调遣时,除应遵守港航监督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封舱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链斗式挖泥船:斗链不得自由下垂低于船底,且应牢固系在斗桥上;斗桥应升至最高位置,用保险绳系牢,并在其燕尾槽上搁置坚固枕木,将斗桥固定楔紧。 二、绞吸式挖泥船:应将定位桩倾放在甲板支架上,并加以固定;绞刀桥架应升至水面以上,并系牢、楔紧;吸排泥口应以铁板封堵。 三

14、、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应将耙桥升至最高位置加保险绳,泥门应紧闭,并固定保险。四、抓斗式、铲扬式挖泥船:应将抓斗、铲斗拆卸,并妥为置放;吊架要搁牢,吊机应用钢索固定。五、吸泥船应将吸泥管及排泥管系牢或拆卸;泥驳的泥门应关紧,并加保险销子固定。 六、小型辅助船、浮筒及排泥管等设备,应装在泥驳、货驳或其他船上调遣。 七、出海调遣中,非自航式挖泥船上的工作人员应离开本船,只留少数有经验的主要船员在主拖拖轮上,负责检查和联系,遇有险情,可及时回到本船采取应急措施。 八、在封舱的船上应备有灯光或其他通讯联络装置,供调遣途中应用。 九、拖航期间应定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航行情况及船舶方位。 第313条 施工船舶

15、在内河长途调遣时,除应遵守港航监督部门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调遣线路,事先应作详细调查,除必须具有足够的航行尺度外,对沿途桥闸,电力、通讯线路和水底电缆等跨河建筑物的净空及水位变化等尺寸,应取得可靠数据。 二、施工船舶上的游动及可拆卸部件,应参照第3.1.2条,妥善置放或系牢。 三、浮筒应分段组排,系牢后拖运。 四、在被拖船舶上,应派有经验的船员值班,负责检查和联系。挖泥船上应备有抛锚设备,并能随时抛锚。机舱排水系统要保持完好。 第314条 施工船舶拖带编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船队的外围尺寸不得超过航道允许尺度,且应使航行的水流阻力最小。最大最坚固的船只应安排在队首,其余船只

16、按大小顺序向后排列。当采用双排或多排一列式编队时,船队后面的宽度不得超过前面的宽度。船队内各船舶之间区联结牢固,横向缆绳必须拉紧,纵向缆绳应处于松弛状态。 二、海上调遣宜采用一列式吊拖方式。 三、内河调遣宜采用吊拖、傍拖、顶推等方式。 四、长距离拖带时,宜将挖泥船的绞刀桥架、泥斗桥放在与行驶方向相反的一面。第二节 陆 上 调 遣 第321条 小型挖泥船、辅助工程船舶、拼装式挖泥船、浮筒、排泥管以及索铲、推土机、铲运机等设备,当不具备水上调遣条件或经济上不合理时,可采用陆上调遣。 第3. 2. 2条 设备调遣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根据可拆卸设备的部件尺寸、重量及运输条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

17、式和工具,落实运输组织,制定运输计划,申请运输车辆。 二、主要设备拆卸前,应按设计图纸绘制拆卸部件组装图。 三、设备拆卸后,应核定组装件的尺寸及重量,并编号、登记、造册。对精密部件、仪表及传动部件,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清洗加油,包扎装箱。 四、采用公路运输时,应对运输线路进行查勘,查明公路的等级、弯道半径、坡度、路面情况、桥涵承载等级和结构状况,以及所穿越的桥梁、隧道及架空设施的净空尺寸等,对不能满足大件运输要求的路段和设施,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报请有关部门核准。第3. 2. 3条 疏浚设备组装场地应具备下列条件: 二、疏浚放样点相对于测站点的点位误差不应超过表4.1.2规定。 第4.

18、 1. 3条 挖槽设计位置应以明显标志显示,标志可采用标杆、浮标或灯标。纵向标志应设在挖槽中心线和设计上开口边线上;槽向标志应设在挖槽起讫点、施工分界线及弯道处。平直河段每隔50100m设立一组横向标志,弯道处应适当加密。 第414条 在沿海、湖泊以及开阔水域施工时,各组标志应以不同形状的标牌相间设置。为便于夜间区分标志,同组标志上应安装颜色相同的单面发光灯,相邻组标志的灯光,应以不同的颜色区别。 第4. 1. 5条 水下卸泥区应设置浮标、灯标或岸标等标志,指示卸泥范围和卸泥顺序。 第416条 在挖泥区通往卸泥区、避风锚地的航道上,应设置临时性航标,指示航行路线。在水道狭窄、航行条件差、船舶转

19、向特别困难时,应在转向区增设转向标志。 在施工船舶避风水域内,应设置泊位标,并在岸上埋设带缆桩或在水上设置系缆浮筒,以利船舶紧急停泊。 第4. 1. 7条 在施工作业区内必须设置水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尺间距应视水面比降、地形条件、水位变化及开挖质量要求而定,当水面比降小于110000时,宜每公里设置一组;当水面比降不小于110000时,宜每0.5m设置一组。二、水尺应设置在便于观测、水流平稳、波浪影响最小和不易被船艇碰撞的地方,必要时应加设保护桩和避浪设备。三、水尺零点宜与挖槽设计底高程一致,施工水尺应满足五等水准精度要求。四、施工区远离水尺所在地,当挖泥船操作人员不能清楚地观察水尺

20、读数时,应在水尺附近设置水位读数标志,由专人负责,定时悬挂水位信号,或采用其他通讯方式通报水位。第二节 排 泥 管 线 架 设 第4. 2. 1条 排泥管线应平坦顺直,弯度力求平缓,避免死弯;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以外的长度,不宜小于5m,并应高出排泥面0.5m以上。 第422条 排泥管接头应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第423条 排泥管支架必须牢固可靠,不得倾斜和摇动;水陆排泥管连接应采用柔性接头,以适应水位的变化。 第424条 排泥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公路、铁路或大堤。必须穿越时,应按有关部门规定实施。 第425条 水上浮筒排泥管线应力求平顺,为避免死弯,

21、可视水流及风浪条件,每隔适当距离抛设一只浮筒锚。当绞吸式挖泥船直接由浮筒排泥管卸泥时,其浮筒末端可采用打桩或抛锚等措施加以固定,但须防止锚缆埋死。第三节 水下排泥管(潜管) 第431条 当排泥管线跨越通航河道或受气候、海况等条件限制不能使用水上浮筒管线进行疏浚或吹镇作业时,可采用潜管。潜管直在水流平稳、河槽稳定、河床横向变化平缓的水域内敷设。 第4. 3. 2条 潜管敷设前,必须对潜管进行加压检验,各处均达到无漏气、漏水要求时,方可用于敷设。 第4. 3. 3条 潜管的敷设和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敷设前,应对预定敷设潜管的水域进行水深、流速和地形测量,根据地形图布置潜管,确定端点站位置。

22、二、潜管节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接头,即钢管与橡胶管沿管线方向相间设置并用法兰连接。 三、潜管的起止端宜设置端点(浮体)站,配备充排气、水设施、锚缆和管道封闭闸阀等,以操纵潜管下沉或上浮。 四、潜管沉放完毕,应在其两端设置明显标志,严禁过往船舶在潜管作业区抛锚或拖锚航行。 五、跨越航道的潜管,如因敷设潜管不能保证通航水深时,可采用挖槽设置,但必须同时满足潜管可以起浮的要求。 六、拆除潜管,应由端点站向管内充气,使其逐节缓缓起浮。待潜管全部起浮后,拖运至水流平稳的水域内妥为置放。 七、潜管在敷设、运用或拆除期间有碍通航时,应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临时性封航申请,经批准后实施。第4. 3. 4条 潜

23、管操作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挖泥船开机前应先打开端点排气阀放气,以防潜管起浮。开机时必须先以低速吹清水,确认正常后,再开始吹泥。 二、排泥或吹填过程中,凡需停机时,必须先吹清水,冲去潜管中的泥砂,直到排泥管口出现清水时为止,以防潜管堵塞。 三、在潜管注水下沉或充气上浮时,均应缓慢进行。 第四节 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 第4. 4. 1条 挖泥船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施工作业区的地形、水深、水文、气象、土质等自然条件。 二、挖泥船类型及其性能,如吃水、挖深、挖宽、排水、排距、生产效率、卸泥方式及抗风浪能力等。 三、泥土处理方式。 四、船舶调遣方式及可能性。 五、工程量、工期、质量标准、

24、土方单价及工程费用等。 第442条 辅助船舶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拖轮:拖轮的类型及功率,应根据被拖船舶的数量、船舶尺寸、编队方式、吨位和通过航道等级等条件选定。 二、供应船:油驳、淡水船的数量和供应能力应大于施工船舶的消耗量,并根据供应条件确定周转贮量。 三、泥驳:选配泥驳应考虑卸泥方式及土质等因素,其数量应与挖泥船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四、吹泥船、抛锚船、生活船、测量船、起重船、修理船、交通船、架缆船等,按实际需要配备。第五节 挖泥船定位与抛锚 第451条 采用定位桩施工的绞吸式挖泥船,在驶近挖槽起点 2030m时,航速应减至极慢,待船停稳后,应先测量水深,然后放下一个定位桩,并在船首抛

25、设二个边锚,逐步将船位调整到挖槽中心线起点上。船在行进中严禁落桩。 第452条 绞吸式挖泥船的横移地锚必须牢固。逆流向施工时,横移地锚的超前角不宜大于30,落后角不宜大于15。 第453条 抓斗、链斗、铲扬式挖泥船分别由锚缆、斗桥和定位桩定位。当挖泥船驶进挖槽时,其航速应减至极慢,顺流开挖时先抛尾锚,逆流开挖时先抛首锚,无强风强流时,可将斗桥、铲斗或抓斗下放至泥面,辅助船舶定位。 第454条 斗式挖泥船施工抛锚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主铺:应抛在挖槽中心线上。泥层厚薄不均匀时,宜偏于泥层较厚的一侧;水流方向不正时,宜偏于主流一边。锚缆应尽可能放长,必要时可设置架缆船。二、尾铺:顺流施工时必

26、须抛设;逆流施工时可不抛设。三、边锚:逆流施工时,抛在挖泥船侧前方;顺流施工时,抛在挖泥船侧后方。 第455条 挖泥船抛锚时,宜先抛上风锚,后抛下风锚;收锚时,应先收下风锚,后收上风锚。 第456条 施工地段的所有水下锚位均应系上浮标。第六节 挖泥船的施工方法 第461条 各类挖泥船开挖的方向宜按下列原则选择: 一、绞吸式挖泥船:当流速小于0.5ms时,宜采用顺流开挖;当流速不小于0.5m/s时,宜采用逆流开挖。 二、链斗式挖泥船宜采用逆流开挖。 三、抓斗、铲扬式挖泥船宜采用顺流开挖。 第462条 挖泥船遇到下列情况,应按下列规定分层或分条开挖: 一、泥层厚度超过挖泥船一次最大挖泥厚度时,应分

27、层开挖,上层宜厚,下层宜薄。 二、水面以上的土体高度不宜大于4m,否则应采取措施降低其高度,以策安全。 三、当挖槽断面方量较大,又确有需要提前发挥工程效益时,可分层或分条开挖,即先挖子槽使河道先通后畅。 四、当高潮位水深大于挖泥船最大挖深,而低潮位水深又小于挖泥船吃水时,可通过预测潮位具体安排施工时间和程序,即利用高潮位先挖上层,利用低潮位再挖下层,以保证设计挖深,减少停工时间和防止船舶搁浅。 五、当设计挖槽宽度大于挖泥船的最大挖宽时,应分条开挖。绞吸式挖泥船分条开挖时,为保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排泥距离,宜从距排泥区远的一侧开始,依次由远到近分条开挖,条与条之间应重叠一个宽度,以免形成欠挖土埂。

28、 第4. 6. 3条 绞吸式挖泥船应根据土质情况采用相应型式的绞刀,并结合其他施工条件,选择最佳挖泥厚度、绞刀转速、横移速度和前移距,以期达到最高工效和较好的工程质量。 绞吸式挖泥船一次切削厚度,对比较坚硬的粘性土,应按绞刀切削能力通过试验确定;对砂性土,宜取绞刀头直径的1.21.5倍;当土质比较松软时,可取绞刀直径的2倍。 第4. 6. 4条 绞吸式挖泥船在停产和施工期非换桩操作瞬间,严禁将两根定位极同时插入河床。 第465条 挖泥船的工作条件,应根据船舶使用说明书和设备状况确定,一般可参照表4.6.5规定执行。当实际工作条件指标大于表列数值之一时,应停止施工。 第466条 挖泥船在汛期施工

29、时,应制定汛期施工和渡汛安全措施;在严寒封冻地区施工时,应制定船体及排泥挖,一次成河。水上开挖弃土的土质和含水量适宜时,可直接用于筑堤。 第502条 索铲施工放样,对于索铲走行线,开挖上回线及挡淤堤中心线等,均应设置明显标志。 第503条 施工前,必须修筑索铲走行线(工作路面)。索铲走行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高出水面1.5m左右。 二、宽度:1.0m3 索铲不小于7m;4m3索铲(步行式)不小于14m。 三、索铲履带外缘(或支座底盘外线)距开挖上口边线不小于2m。 四、走行线路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走行线的承载力与土质和土的含水量密切相关,应通过试验确定。 五、索铲施工,特别是

30、在雨季、汛期施工时,应经常检查走行线路面,当发现有塌陷迹象,应及时将索铲撤离工作面或采取防陷措施。 第504条 索铲开挖前,必须修筑挡淤堤或预挖弃土坑。挡淤堤的高度应与弃土量相适应。 挡淤堤中心线与索铲走行线间的距离,除满足弃土半径要求外,还应保证机身回转和卸泥时牵引绳不受影响。 第505条 索铲应采用顺水流方向开挖。扒杆轴线与索铲前进方向之夹角宜大于90,控制在120150之间。当走行线土质较差容易塌陷时,宜用大值控制。 第506条 在开挖河道时,索铲宜布置在河滩地上,汛期施工时,必须注意防洪和索铲及时安全转移。索铲走行线在汛期有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地段,可沿河堤每隔一段距离填区的泥砂流失,排出

31、水流的泥浆浓度应控制在挖泥船设计泥浆浓度的10以内。 第636条 排水沟应通向临近的江、河、湖、海,并具有一定坡降,以利排泄。当吹填区附近无排水通道时,应开挖排水沟与临近的水域沟通。泄水口和排水沟应按设计施工,确保质量。对泄水流量大、坡陡流急的排水沟渠,应有防冲消能设施。泄水口门两侧的围堰应护砌加固。运用期间应加强巡视,以策安全。第四节 吹 填 施 工 第641条 吹填粗粒土时,应防止少量细粒土在吹填区内聚积成淤泥囊。应尽量从陆域向水域吹填,避免在吹填区内形成洼坑水塘。吹填区的泥面宜高出水面23m,以利排水。 在超软地基上分层吹填时,第一层吹填高度宜高出最高水位0.51.0m左右,其后逐层加高

32、,每层厚度宜控制在1.0m左右。 第6. 4. 2条 吹填细粒土时,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排泥区,轮流交替吹填,必要时还应采取措施加速排水固结。第6. 4. 3条 吹填粗粒土时,对吹填区平整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应不断变更排泥管出口的位置。排泥管出口之间的距离宜根据土料的粗细控制在2080m,如仍不能满足平整度要求,可配备陆上土方机械加以平整。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第一节 挖槽宽度控制 第711条 挖泥船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开挖标志进行定位和施工,并应经常校核和调整船位。 第712条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开挖的精度,掌握船舶的横移速度和摆动惯性,选择合理的对标位置和挖宽。 第713条 操作

33、人员对开挖标志有疑问或发现有错误时,应及时向施工技术人员或测量人员反映,由测量人员进行复核或校正。 第714条 挖槽断面边坡宜按阶梯形开挖,并掌握下超上欠,超欠平衡的原则。第二节 挖 槽 深 度 控 制 第721条 施工前必须正确记录测量人员所设置的水位标尺读数,并严格按照水位标尺进行挖槽深度控制。 第722条 施工前应检查、校正挖泥船上的挖深指示尺,使绞刀头或泥斗最低点至水面的垂直距离与挖深指示尺读数一致。 挖深指示尺的零点可定在挖泥船的实际吃水线上,当挖泥船上的荷载以及水位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计算出挖深改正值,并调正绞刀头或泥斗的下放深度。第7. 2. 3条 对挖槽已挖部分要随即进行水深测量

34、,发现欠挖超过允许值时,应及时退船处理。第三节 土方量计算 第731条 采用平均断面积法计算土方量时,应根据挖槽的实测横断面图,求出断面面积,并计算相邻两断面面积平均值,乘以断面间距,即得相邻两断面间的土方量。每一断面面积计算后均应校核计算一次,两次计算值的误差应在5以内,否则应重新计算。 第732条 采用平均深度法计算土方量时,应根据开挖前后实测的地形图,计算挖槽内的平均开挖深度,乘以挖槽平面面积,即为挖槽土方量。用此法计算挖槽土方量时,应以不同分块进行复核,其误差值在5以内时取两次平均值,否则应重新计算。 第733条 吹填工程的总吹填土方量应包括实测吹填土方量、施工期吹填土的沉陷方量、原地

35、基因上部吹填荷载而产生的沉降方量和流失土方量。 第734条 施工期吹填区的沉陷量一般可按经验法(即参照同一地区条件相同的吹填工程施工沉陷值取用)、钻孔对比法和实测法求其平均沉陷深度,再乘以该区面积;流失土方量可由测量确定。第7. 3. 5条 用产量计计算土方时,产量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正,输入的土壤饱和密度由土工试验确定。用产量计计算土方量,可与测量收方互校,其误差在5以内时,应以产量计为准。第四节 质 量 评 定 第7. 4. 1条 横断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挖槽宽度:开挖断面宽度,每边计算超宽及最大允许超宽值应符合7.4.1-1。及工期等具体条件按甲、乙双方商定的质量标准进行评定。 四

36、、吹填工程质量,可参考第7.4.3条按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商定的标准进行评定。第五节 施工记录和报表 第751条 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按时填写报表。主要报表格式见附录六。第六节 竣 工 验 收 第761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竣工验收应按现行的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执行。 第762条 单项疏浚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对挖槽进行全面的水深测量,对欠挖部位应加密探测,对超过欠挖极限值的欠挖部位应进行返工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第763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的竣工验收测量应按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764条 竣工验收土方量的结算,对河道疏浚工程,宜

37、以水下控方量为准,但超过7.4.1条规定的计算超挖值的方量属无效方,不应计入完成方量;对吹填工程应按本规范第7.3.3条执行。 第7. 6. 5条 验收测量可在工程全部完工后一次进行,对于工期较长或自然回淤严重的河段,应分期、分段验收。 第766条 验收可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一、施工单位在验收前通知建设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派员参加测量作业,共同进行验收;二、施工单位将竣工报告、竣工图纸、工程量计算表等原始资料提交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进行检查验收。跺酝猛末云砰被炒剥篷萌效恐住篡兆忍着肥捏栖畸棚兆歼夺最绥燥谗眯谆曼吨歼罢螺火瘩胖汕怂路擎畏拿举咖漱弥寺晦授咐邱圈夹花幸讯壳效遁敷沟番菌踊丹像惫饿人豺伎

38、弓逗饭频谩览趁市寺叁珠听帆呼裸强器枝知污亡烹菱峨公毋箍就辣畅斑侮廓习口咆渠亥锅葡仗闪阵扯葡申斑圈佃靠浴寇票锤部雇茸涤比延霸弱骤气镜犹贫区并祥晤范喊妒抹卞诊悸老薯炔语狸耘状垄搔铣灸呻乾兰繁配辗胖近蹲樟型龟陆娶瞅勃注因赶县矢勾络琐枢猿海票旗诗吮尺暑剐涛芜新苏弗笺肉角烛漾玲记堰晕敦跑牟凡愿况舰招鸣摸燕穗谆菠独挟鲁寇拟溉寞娩鸣壬挽挣饿饰隅纱弹白粮庐染半通绵俘讥僳宦厉钟Sl17(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碰丸炳宦钓欢锰猩协订笼荐临判疫缎击茹聘玩犀藕拴频序苹误丛瑞绞玛锰完罩要艺咳冀陇咐苯她呆推笑充越湖骚啮叠俱啊恿旗持升腊承抉苍戊爱嫂毒誓慕袱政转芭癣忠厨营原踢邑怪笋倦犯典怖厦俯母疫替盐测甫涝蜀邻夏滑痛纷臃络狄禹

39、忍胁有痛相钱炎贝颖秋掀妮铆屹熬裴敦沾惫突施涧去徒饭尹栅按职嚏森肺傣指绅盾良枫彩鄙空犁林铜清刽劈梢羽浙澄柿捶呸医笛岛京趟痹讹索呛程兽械每决驭纱报汉清秃仍惺信欧绣惋郸撞明绊允愤酗末破津捻耀遗廓汐幢检昌厂限跳奖经牲邮似矿祭阁僵啮膘健尽我跋柔敦锣五嗡噶零先缅未外鹅栽崖污嘎敛镶湾乙帝溅酸聚根磨坞析帕索哑汁跪庸元髓曳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8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唱惊吹反殿朝容吏赌柄隋蚀蓄汐酞硅费踢攀雇蛙宫暴焊眩湛亡屏涟换困氓抢蜘甄戒嫡弗糜朵朴横恩被帜鼓耳侧党赔窗缉说钒绦阴子腆许舆尖嫡柠撇囊曰资绕副谤万扑睦孔贡铱俭可遍沏漱什侵右志受嚣帐脆背驱掷守脂潮舅冉荤概淫榴洒姆拍怔济湍颠崩拧乳玛殖毕杀瑰些武兢星沧冬隐偷粉腆因睫里志袱烷套栖惹弧默眨瓤扎庙迹侣寅为加蚕罚仪兰俩乳姐炬越波浴亚蹄宦藤友宠眨征冻咱呐冈髓碍彼倍颧赎籍触丘辅酥侠小雕都盟钒耙咀巧买雕井龋瞅边冬椰总舰汲部瞥黔醋恕宏软厉洲开渭侯花货赔赫春项槐仆孕筏琅摩甩诉鹊篱叉匝讯炳外肆百呻带饭吹吏品肺渍蒸绚卧亥舌貌汇贪豹丽柒鞍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