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678854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摘要:风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专门处理方法与空间艺术,风水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源远流长。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关键词:建筑风水;建筑设计;文化;融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古代风水学, 对中国社会和周边国家的思想、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风水观念在最初起源时, 是出于实用性的目的, 即如何合理、科学地建筑住宅、选择墓地, 以避免某些自然灾害如洪水侵袭等。在后来风水学说发展的历史中, 人们对于周边环境与住宅和陵墓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 在建筑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因此,传统的风

2、水学说中也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环境与人”的思想, 体现着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美学。可以说, 风水学说实质上是迷信思想与古代建筑理论、建筑美学的杂糅体系。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 必然有着许多虚幻不实的成份, 那么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用当代的语言与科学的理念去阐释传统的思想, 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让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学的精华有机地融人到现代建筑中去, 是大有裨益的。1:传统风水学中体现的基本理念分析风水学中往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来表示方位。曰: “ 凡宅左有流水, 谓之青龙; 右有长道, 谓之白虎; 前有汗池, 谓之朱雀; 后有丘陵, 谓之玄武, 为最贵地。”于是, 青龙、白虎、朱雀、

3、玄武成为风水中推崇的四个方位神的名称。后世风水著作中关于” 青龙婉蜒, 白虎蹲踞”的思想就可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 各司其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 凡符合”玄武垂头, 朱雀翔舞, 青龙蜿蜒, 白虎驯俯。”要求者即可称之为” 四神地”或” 四灵地”。风水宝地的构成, 不仅要求” 四象毕备”, 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从大环境而言的风水宝地模式, 即要求北面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 南方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 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 重重护卫, 中向部分堂局分明, 地势宽敞, 且有屈曲流水环抱。2 传统风水学理论在建筑中的具体运用传统风水学理论在建筑中得到

4、了运用和发展, 同时将建筑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比如皖南古村落, 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 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和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区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 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 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 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风水文化环境更为丰富, 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基础上, 采用不同装饰手法, 建小庭院, 开凿水池, 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名匾额, 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

5、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强调”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 注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学价值。3: 传统风水体现出的建筑美学特征“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说法形象地说出了建筑的形式美是有法则可循的。风水与建筑同属空间艺术, 中国传统风水和建筑美学相结合, 以娴熟的艺术空间处理和灵活的建筑形体运用, 达到极高的造诣, 形成中国建筑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国传统的风水学有着显著的美学特征, 其美学理论千百年来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有着普遍而深远的影响。3. 1: 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_

6、自然和谐传统风水学所追求的美, 是自然的美, 不需要雕饰。”卜其兆宅者, 卜其地之美恶也, 地之美者, 则神灵安, 子孙昌盛,若配置其根而职业茂。”这里说明, 在选择风水宝地时, 应当注重地势的”美”与” 恶”, 同时, 以天然的美为最好。这种自然美, 就是井然有序的和谐。其次, 传统风水学说追求的美,是整体的美; “有山无水休寻地” 这种整体美, 就是有机统一的和谐。和谐之美, 首先体现在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追求建筑与建筑之间和自身的和谐美感。清代帝陵就非常注意建筑物与大自然的和谐。以横向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 使陵寝的背后呈现气势磅礴的背景。各条排水渠道都因其自

7、然, 在水沟边砌石、架桥。在小山包上建殿宇, 独具匠心。现代的城市建筑, 整体建筑群高矮不一、参差不齐, 单体建筑的外观造型也缺乏整体统一, 加之一些纵横交织的电缆电线和颜色众多而又杂乱无章的住宅门窗等, 严重破坏了整体的和谐美。长期居住其间, 就会通过视觉影响人的思维、行动、言谈、情绪、感觉, 以至生理心理变化。因此, 城市建筑的整体和个体面貌都应当和谐, 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力求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3. 2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_比拟象征既然大地犹如人体, 那么也就有着人体一样的经络和穴位, 繁衍生育就是共同所在, 生机勃勃也就成为正常的唯一体现。传统风水认为, 选地要选雌雄交合之地, 穴乃阴阳交

8、合之区。 阴阳交合而万物化生, 故而可以说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风水宝地实际上就是追求一个有勃勃生机的生息之地。象征的手法也被运用于理想住宅建筑模式上。中国大地从南到北的风水民居院落, 无论是四合院还是三合院,其建筑都是坐北朝南, 前低后高, 中间平整虚空。而这个”负阴抱阳”的格局象征了一个双手环抱, 正在张口向天纳气的人体形象: “ 中厅为身, 两房为臂, 两耳房肩, 两廊为拱手, 天并为口” ( 阳宅会心集)。3. 3 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_曲屈生动传统风水的曲线美主要体现在”山环水抱”和”曲径通幽”两方面。 山环水抱必有气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中华大地, 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不胜枚举, 不仅

9、被我国六大古都和名人故居所证实, 也被名山大寺甚至著名的帝王陵墓所验证。传统风水处处体现这种曲线美, 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 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 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 桥要有拱券之曲, 廊要有回肠之曲。” 曲径通幽处”、” 屈曲有情”。曲有深刻的内涵, 象征着有情、阴柔、簇拥、积蓄和勃勃生机。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 是内向、含蓄的, 建筑美学也不例外, 以表现含蓄、幽曲的特征为主。但这种性格特征的表现不是单一的。除了含蓄、幽曲之外, 还追求方正、对称、有序之美。含蓄、幽曲的最终效果, 也是为了通过丰富的层次变化, 获得博大幽深的艺术效果, 二者是基本统一的。传统美学观所表现出来的含蓄、

10、幽曲和对称、方正之美, 在中国风水中得到了丰富的展现。3. 4 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_ 均匀对称均匀对称, 是自然美的形象表征, 譬如各种动物(人、鸟兽、蝴蝶、蜜蜂等) 皆呈左右相对, 而且匀称。古今中外, 许多古城、皇宫、民宅、陵墓, 也多是左右对称均匀的。空间位置的这种均匀对称性设计, 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 在这种模仿中人类得到感官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 进而产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审美感受。对于宅第, 传统风水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讲究” 左青龙、右白虎”, 这一风水模式就是美学对称均衡原则的最好体现。此外, 各种建筑本身也处处体现出一种均匀对称之美。比如, 紫禁城的古建筑群很注重均匀对称原则。

11、紫禁城的核心位置贯穿着一条中轴线: 从外城永定门开始, 经过内城正阳门, 然后进入宫廷广场的大明门(清朝改为大清门, 辛亥革命后又改为中华门), 穿过广场, 便是皇城上的承天门(即现在的天安门)。承天门内有端门, 端门以内迎面而来的才是紫禁城正面的午门, 又叫五凤楼。在这条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均匀对称排列着内外两城最重要的建筑群, 东面是天坛, 西面是山川坛(后改称 先农坛 ), 以及太庙和社稷坛(即如今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和 中山公园 )。进入午门之后, 所有建筑物都采用了更加严格的均匀对称排列形式。其中, 只有代表皇权统治中心的前朝三大殿_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及内廷后三宫_ 乾清宫、交泰殿

12、和坤宁宫, 才端端正正地布置在正中央, 且每座大殿上的蟠龙宝座, 都座落在中轴线上。4 传统风水学理论运用的现实意义和发展风水是一门艺术, 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 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 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将风水与建筑之间做个桥梁, 则可以用三个层面的概念来沟通。即: 视觉意象的完整性; 心理意象的完整性; 原型意象的完整性。前两个概念层面在建筑学中有一点不自觉的运用, 而原型意象的完整性却是风水学所独有的概念, 并且”原型意象”可以插入前两个概念层面之中, 把建筑提升到一个与道对话的境界, 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 以艺进乎道”的具体体现。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

13、用操作技术, 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实际是地理学, 气象学, 生态学, 规划学和建 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 理、 数、 气、 形的理论体系。风水施加于居住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选址、定位、室内布局等方面。现代建筑师及规划师应该积极利用其科学合理的成分, 为居住建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当代社会的发展, 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但众多的城市却没有山峦, 或缺少河流, 似乎与传统风水中所强调的依山傍水距离甚远。但只要略加变通, 依然可以找到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在考察城市中的风水状况时, 可以将一座座的楼房看作是重迭

14、的山峰峦头, 左右护砂, 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 可以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 看作是一条条的河流溪水。因为对于城市、民居建筑而言, 自然环境即山岳河流等要素的影响, 远不及毗邻宅周的其它屋宇、墙垣及道路等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 因此在城市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 龙、砂、水、穴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喻义而加以应用。在遵循传统风水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可充分利用与发挥各个地区、各种先天条件的优越性, 改善其整体环境, 从而达到建筑美学的新高度。中国建筑学在步入21世纪的门槛后, 面临着人类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风水学, 因其丰富的人本思想和环保思想内

15、涵, 为中国建筑学应对21世纪的挑战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间直观的联系在一起。第一城建筑外部广场空间, 街道线性空间与建筑本身的结合, 得到了收放有序的空间效果。并且自然、有效地将人流从街道引进商业空间, 也能起到调节人流的功能。为避免单一, 这条线性空间并非平直地沿东西方向展开, 而是在红星路进入方向形成折线, 并大约在通道中心处设一放大空间, 即在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性的空间。这样, 既打破了单调平直的室内空间, 又解决商业内街的疏散问题2. 3 建筑入口进入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房间, 或者进入一个限定的外部空间领域, 都涉及到穿越一个垂直面的行动。穿过垂直面的过程, 可以是穿过它上面的一个洞

16、, 也可以是穿过一条通道, 穿过由两根柱子或一条横梁所暗示的面。一般情况是用墙来限定和围起一个或多个空间, 入口则处理成为墙面上的洞口。而洞口, 则可以处理成为多种形式。第一城的入口, 位于建筑物的一端, 就商业裙房而言, 为平式入口。但就整个建筑体量来说, 主体塔楼突出裙房, 就显得建筑入口后退一定距离, 为凹式。作为商业入口, 凹式入口有一种吸纳和内聚性, 强调入口的序幕作用, 增加入口的边界感。入口处, 形成一个小广场, 作为街道与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建筑主体局部架空, 只用柱子支撑, 形成灰空间, 连接室内与室外, 将室外空间引入建筑内部。同时, 还设置观光电梯和自动扶梯, 从竖向上强

17、调入口这一概念, 使入口的特征更为明显。建筑最初的要求是功能, 被认为形式反映的只有纯净的机能, 不带有任何意义。而现在对建筑的理解则是: 建筑不仅表现机能, 实际上也与我们的活动结合这种结合不仅表现在建筑物上, 更表现在建筑物反应的意义层次上。而这个意义, 通过建筑自身的空间形态和与城市的关系展现出来, 并随着人们看法的不同而改变。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不同, 建筑对使用者的影响不同, 都是对建筑的意义的诠释。第一城入口效果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说过: 如果墙壁冲天升起, 使我感动, 我就会理解了你的意图, 你的情绪是温和的、激烈的、迷人的或崇高的。你树立起来的石头这样告诉了我。你把我安置在一定的位

18、置上, 让我的眼睛望见它, 使我产生了一种思想, 一种非言语或声响所能激发出来的思想, 而完全是从形象和各形象间的比例关系而产生的思想。这些比例关系并不一定有某些实用上的与描述上的意义。这仅是你内心上的一种数学性的启发。它们是建筑的专用语言, 使用某些原材料, 从或多或少的功能条件开始,建立起某种关系, 它触动了我的感情, 这就是建筑。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理论结合,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传统之所以必须尊重是因为它是创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曾经创造了工商文明,未来的文明必定在文化的融合中

19、产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中国风水文化传统的良莠,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区别,只能在创造未来的实践中鉴别。传统是被保存或淘汰,决定于它在创新文明的实践中是否有积极的贡献。作为环境文化和环境艺术的中国风水文化,不仅包含某些科学和技术的因素,而且包括有终身的价值选择和产业的道德规范。世界正处在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中国正处在与世界文化融合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筑产业正处一个创新文化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胸胸怀,通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讨论,把传统的惯性转变成创造的动力。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开发商都有这样的意识,把健康的概念注入我们的开发和建筑当中。进一步探讨、继承、弘扬、发展中国的风水文化,为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服务,为我们国家昌盛服务,为世界各民族居住健康发展作出我们中华民族及科学、建筑风水文化的应有贡献。论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