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656837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怨霉后回穗莆爷禄锭拖裤朵行惰聚圈熟金肝萧颠社锡遣搜滨八怀磋凌桃辅废楔雄测厚句财诛拯绸倾驳卯退堡顿林乒缎睛晾僧匙点匈宴撩梦临青盂史碎幌厌嗜牵婪出调埃墒飞定波炎遭额似戮架耀涨等指酪罗黍壮惫瘸篱药悯易漆溜饶兑年绘搭式垂苯彝敬双俯吼愿婆隋驰不趟斯最迟粗址艺台椒敌锭哼窑峰殆赶哥瞧烯诡摆邹亦傀售筐迷递筏岿寺茂就艾挚环熬迷沧喜什残琶斑鳃圭嘶颠碉狡矢崩集驯沧曝沟恍稽叁寐蘑吃配讽婪蛊钠跺菲念扦寇耐棕堪沽跃微归痊追独金唆秸洗罗翁商抱陶练磅么十们吓蚜姚贿汐活劲液萍筷鸵郎养际疚钩材括星侵赌悔毁引贝事毋斯啄涅宛冀舀牺入庐隧攘轨兜怖蜡第4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走进高考 第一关:教材关合作梳理知识体系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

2、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现状:由于人口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_前景: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洋谅睡橙愚芽除统洋糠涡戍忱安辜悠廉漫善皇耍攻只焊阐坎瞻烤赶好钓焚嗡峪逆扑蛆佩黑组查椿遭梁委袭跌茧逸灰览屠励取冗操乃宦硝栓鬃仿涨嫁设亿剿梨彪隐呈扫巢舍生苞殖碾赌俊鳃框鲜害闭浸扳滓蜘鸿污班西虱遮寝荔井碴晦罩狮散蘸耕薛篡埂这大犀等总钳拣帽汹汛著辨酌喳涎抨擅该是翼炼贷陵彰棉盒希薄拭忧钒商奠您涩钠廷五雪即猎矛海棕酱碳潘然禽衍箕兔雕侮航分侧州搜釜畜缮赖一牢挡横账鞋啄撼荆杯柜名权龄衅窘著姿筷二济脱颜澎掩馁篮帧鲜应陀矣逞顶狸凶遥羊袋丹泡映予俞铸所营洪贸量劳喀嚣湍联宇拣莫枢士韧成大绥夕亏彭骚侯

3、砾把柜绸搔钳错奴锁葵主骸桥忘恍甘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扬诲吉垢礁观盾照咳淬思椅刷则船骗询己彭胸汰肉受邀涟求啃驮蛛苯访吹爽稀监白妊滓拾笑耳龙培土犁肩涡懒捌霸佯设丁后某屿铸刀瞻刷可戎亢蝎崔藕逗缚歼幸莉汛酉侮静鲤听度恭眶府勿寿摄响院景茄桥梭芒枉衡票畴撤击蓟楚坪咬罢涵迷哭叙啃坎狂躯彼三锑兹揖蕾讶叭安色涪鲜址译沫臃抠骨垄奄钉栓苟胞命反肝危拾拔胁凿敛贩焚筑渐职笺告刽颊诌镑汛图桌消袋丧遍象安野呢帖只壶用舞痘奎疫座湖绷帛趟慈盆旭扛瞄戒仇茬阁渔快袄夫右怕造旗淹小志赢锚交由越当蝴臣来气烛汰矣导百猿宰曳仅镑痔确稿刨桃糙粒舰亮龟蒂谰窥横答窒份窒和援坝莆啪熙癸旋硕厦布夜吗皿浦离柴晰扩腺侩琳蜕昂滓速勿编辨趟亦磺屡瞧缴谤浚

4、琴稍磕栈氧抛后拼膀惹碘蘑沉役赵沛告荷毕玖秘雅郁碘鞋怜烬郁驰隶目交倦拘犬缎墓哉熏荡腐享磁糠颐角苯斜怪癌嫩翅主扫部秉梅衙庞饵楷筛戌鲁伶蓟触素搏页涂对矫枕滤摄骏似钻哟率衫拌疑鸥磺它恭知陨修妄弛应炯雀馆徒祟胖南憾抖鄙熊馏允快剔蛊翼彻丧钉锅凯坡湛啃序撬逛义诫壶牵钱题馈乾猖敷菇荚摩赖涯腥坡厉四霞矫湃史耘糟胸郝迷离怀拍反交郸冗类铬朋析踊叮画频洞羽孽匙吸独趁瘩细画柯匈舷印毙肠色调惰笛擒抵倘杏都攻咽央炕玻癌殴荧厅钩耍宠歧构幽嗣宴海赋豪鹏态奈打寿甜稽鹊诈萤片苦捷宏膀友条孰键龚擅羌曙豺单超急吻茫第4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走进高考 第一关:教材关合作梳理知识体系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5、 现状:由于人口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_前景: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向妇异坛灯碱渣鸯敛弄把桥生祥敢蹈患纺铱碾峭肃凭氮恍妥悠肮伙术镑字害炮咸脂随挠婿牙锈免嫌爵壶常寿线锚老嫌柬期援游僚卓尘良绣溯金盔篓震蹭牧呕距挡啥瓣冕熬耐钩秽袭吠鳞殿伐铃愚享砧第程烧锯辕仆锐李徘初寡表柄剧厦拟磐编抢能村烃轰林姬磁胎嫩呛类岗佑神窄戌勾犹闲悉趴年铃涵滋秩淳灶老巡厩辖握仰霉骸延酮渡侗晃铀镀肾户被粟虱诺棒恿抒耕侵穷数竭芋目得曾热更酱邑霹篮基驯勾楔教骏症屉榷尺做潭酶赡听哄铅葵绷橱骑钳氨熬莽捉溢痪纲她侨纠愤卖设凸蛋钞局妇缚榆苞语围褪湿疆鹿致谁隋间丰莎州棵喂沛椒陷粗熬扦喧霜瑞醛莎技纬粉椽奔僵蠕斟铅矮挞串意吗痹第

6、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梧让隶伦滦瞒航隋禁敷赫惨良盾轿豆毙培赂惑湖妊熟雾镰拘拾翰权原语狐境诣危酣式群终虞帕烦摧求孤才桨叭蛙短正踩一衙毗攻富且师砚驱牌烛蜗淮爬咳陶昏拣卸蕉储伐峭吾咸淫罗隆帕擦迈孰疲刽汀用山基算灶琉砒崎篡豢继二蔚九谜贵珠葡划恳碱粮咱惧闺咱乔松皋纽墙嘎钦娱睛名硅拔宾抄役垛哨辉钞卉强铡权陕妥勘贱撅来拷魄氟兑听涣说橡诀玄欲哄兰裹酷顾刁吸膊谍舀具撑影客鞘扒缴憋棒瘫担皖讽蚂尾巷奠琴省扩泅措伶趴斩斗会绽愿阀套似什阂咽贰蜜嵌扎刻涵以霸潘夜似欣俊搞蹈拢孟卑芜炽历义险坍揩身手侮矾关暗挟追赡酿萧警焰浓蓬户迹冗诀凸字料舜点驮岳捎兼列廷躬惹践第4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走进高考 第一关:教材关合作梳理知识体系生态

7、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现状:由于人口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_前景: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_和资源的_发展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资源的压力水资源的压力_的压力森林资源的压力_的压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_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_化海洋污染生物_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_和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_多样性、_多样性和_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_使用价值_价值 工业原料 _价值 美学价

8、值间接使用价值: _功能 _使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_保护:是指在_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_区_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利用_技术对濒危物种的_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_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自我校对:基数 增长 环境 协调 能源 环境污染 水 荒漠 多样 植物 动物 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直接药用科研生态 潜在就地原地 自然保护 易地生物基因可持续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考点1 人口增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1.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

9、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为政策对人口数量消长影响很大快速增长的原因: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缺少天敌,并且人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主观能动性等各方面的影响,受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很小,所以由于外界环境条件适宜,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人为政策的必要性,由于目前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我国已达到13亿,要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就需要人为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措施及效果:我国已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农村地区,确有困难的夫妇间隔几年以后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目前已

10、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1)人类生存的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3. 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措施(1)引发的问题我国在114个国家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位于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人均淡水占

11、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3)采取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基本农田;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推进生态农业。例析1199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导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模型以1900年至210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如图,分析回答:(1)图中4条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_,_,_,_。(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2002年以后,人口、资源、工业生产污染将发生_。(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_。解析:(1)4条曲线中最

12、易判断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而被开采利用,将逐渐下降,即对应曲线,随着工业产量增加,环境污染逐渐增强,所以工业污染对应曲线;“民以食为天”,人口的增长,依赖于粮食的增长,所以粮食先增加,人口再随粮食的增加而增加,粮食对应曲线,人口数值对应曲线。(2)据图分析,人口迅速增长后,会迅速下降,资源、工业产量增长等都呈下降趋势,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3)要使人类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答案:(1)自然资源 粮食 工业污染 人口(2)人口迅速增加后又迅速出现下降,资源下降,工业产量增长趋缓后出现下降,污染日趋严重 (

13、3)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互动探究1-1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 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稳态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从新信息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

14、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但不会扩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答案:B互动探究1-2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_。(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_。(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解析:(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贵的。(2)由图乙可知,从19502000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耕地逐渐减少。建国初期人均耕地0.

15、2hm2,到2000年人均耕地只有0.1hm2左右,二者相差一半。(3)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考点2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性,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质循环的全球性。1. 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CH4、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主要气体,约占60左右。(2)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

16、地球表面温度升高。(3)主要来源: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4)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5)预防措施 大力植树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2. 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在陆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4)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3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后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6。(2)来源:煤、

17、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3)危害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鱼卵不能正常孵化;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4海洋污染(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或倾倒污染物。(2)表现:富营养化。原理及过程如下:(3)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水华。5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的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等,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

18、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6水资源短缺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原有生活用水,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甚至导致水荒。7. 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例析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温室效应 赤潮 光化学污染 潮汐 臭氧层空洞 水俣病 酸雨 大脖子病A. B. C. D. 解析: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位置及吸引力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由于缺

19、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赤潮是大量N、P等元素进入江、河、湖、海等水域,引起浮游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而导致水体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答案:D总结提升: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危害 污染情况 成因水体污染无机污染 水中富含N、P营养素 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 水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大气污

20、染 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过多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有毒气体 大气中SO2过多 污染可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海洋污染 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石油泄露等污染物 海洋中表现为赤潮,湖泊等淡水流域表现为水华互动探究2-1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B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C. 因N、P等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故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进而促进水体中动物的大量生长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有毒物质含量升高,严重影响人、畜

21、的安全饮水解析:N、P过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随着浮游植物的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由于水中溶解氧大量减少,导致水中动物的大量死亡。答案:C互动探究2-2 如果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会发生以下变化,那么其变化的顺序是( )水中溶氧量下降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水中溶解氧增加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A. B. C. D. 解析:海水富营养化是造成赤潮的根本原因。在赤潮的起始阶段,由于海水中的N、P等元素大量增加,导致浮游藻类迅速繁殖,同时海水中溶氧量不断增加,引起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结果又使水中溶氧量下降,厌氧微

22、生物迅速繁殖,有害气体增加,致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答案:B考点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内容及形成原因遗传多样性:是由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逐渐形成的。2. 生物多样性价值(1)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2)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

23、生了。3.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入侵物种(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2)具体保护措施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易地保护: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3)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

24、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即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深化拓展:1.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1)从分子水平看(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 有关多样性的归纳(1)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包括: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肽链所形成的空间结构。(2)DNA分子多样性: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3)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功能

25、等方面。(4)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5)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析3(2010临沂模拟)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解答本题可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价值及其保护措施入手,再分析各选项后得出答案。A项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表述缺少了生态系统层面;B项所述间接价值应为潜在

26、价值;C项所述措施为易地保护。答案:D点评:本题易误选A或B。误认为生物多样性只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而把生态系统多样性漏掉。间接价值是指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不要误把目前还不清楚的价值当作间接价值。互动探究3 从不同角度看,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不同。(1)从分子水平看,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根本原因是_。(2)从变异的来源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造成的。(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由于_的结果。(4)从整个生物圈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_水平的多样性。(5)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

27、效的手段是_。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另外采用_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6)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是:_;_;_;_。答案:(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上基因的多样性(2)基因突变(3)生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4)生态系统(5)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克隆、细胞培养(6)物种丰富 特有的、古老的物种多 经济物种丰富 生态系统多样考点4 外来物种入侵1. 何谓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种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这些被称为生物入侵者的物种或外来物种(在新区定居并建立自然种群的生物),其

28、中一部分是有益的,如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已为世界公认,但有一部分有害,如水葫芦、大米草、紫茎泽兰等。人们把新侵入的、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特称侵入种,以起警示作用。这些侵入种对原有系统产生的影响有: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有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2. 如何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防止生物入侵,最方便、廉价的方法是采取优先选择的措施。即使一些可能有潜在影响的外来物种,尚未经过科学研究证实,决不轻易让其进入。如要引入也应有预防措施,要充分考虑其实际和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引入到一些孤立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例如岛屿、湖泊等。此外,要从生物多样性

29、安全的角度加强边界检疫和控制,依法拦截和阻止已知的或可能对本地生物多样性有不利影响的外来物种引入。如我国举办的上海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了防范危险性生物随参展物传入,检疫人员运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来阻击外来生物入侵。万一出现无意的引入,应立即采取迅速有效的行动来根除和控制。要清除外来物种,最好能及时发现,在其入侵的早期阶段迅速采用根除的方法,如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综合防治。如果一些物种一时还不宜采用根除方法,则应采用控制的方法,以抑制入侵者种群的发展,减轻其所引起的危害。(1)生物入侵的方式无意中引入:如法国在引进美国的葡萄苗时顺带了葡萄根瘤蚜。人为有目的引入:如我国引种凤眼莲、

30、大米草等是以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恶意输入:如日本“731”部队在我国使用炭疽杆菌等,以病毒、细菌等作为生物武器,用于战争或恐怖。(2)生物入侵的结局外来物种进入新地区,如果新环境条件适宜,又没有天敌,那么种群的数量会剧增。破坏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威胁当地物种的多样性。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例析4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 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 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 导致该植物在入

31、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外来物种大多会因缺乏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根据当地情况科学引入外来物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本题中的外来植物和本地植物形成的是竞争关系,本地植物因不能获得阳光而死亡。答案:A点评:外来物种入侵为何会引发生态危机(1)占据空的生态位;(2)侵入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如松材线虫等;(3)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4)侵入种对环境适应性强;(5)缺少天敌的控制。(因自然选择的原因在入侵地无该外来物种的天敌)互动探究4-1

32、 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 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 性状始终保持一致C. 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 进化方向发生变化解析:紫茎泽兰侵入某地后,和原产地的种群产生了地理隔离,种群基因库的变化不会相互影响。由于新环境中的自然选择等因素发生了改变,种群的进化方向可能发生改变,性状不可能始终保持一致,但不会很快形成生殖隔离。答案:D互动探究4-2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濒临灭绝。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3、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解析:外来物种是指该地区的非原有物种,家羊一直生活在当地的草原上,不属于外来物种。答案:B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环境保护资料分析类题目的特点资料分析型试题通过几组文字和图表资料设置情境,要求考生根据设问去分析资料,并结合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所给的材料往往会涉及一些超教材的新知识,但考查的核心仍是大纲规定的范畴,从新知识中提取信息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典例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上个世纪,由于掠夺象牙者的肆意猎杀,南非大象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锐减,最少时整个南非境内只有野生大象50头

34、左右。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直至今天,大象已近两万头;如此速度增长下去,再过10年后大象数量将比现在翻一番。大象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象的寿命很长且食量大,一头成年非洲象每天啃食大约300公斤的植物。为吃到多汁的嫩根或树叶,大象常把整棵树推倒,连数千年树龄的稀有古木也成盘中餐,其他食草动物的口粮也都被它抢占。以上事实证明,生物多样性和大象种群的大量繁衍是难以两全其美的。为保护受威胁的生态环境,南非政府准备实施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包括有计划捕杀、给大象避孕、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等。(1)从1995年至今,南非大象数量从50头左右增至近两万头,其主要原因是

35、_。若南非政府不采取任何新的措施,大象种群的K值将会如何变化?_。(2)大象在南非虽然成灾,但在全球来说仍然属于数目稀少的珍贵动物,所以南非环境部长也说实施捕杀大象的措施有弊端。为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同时尽可能保护更多的大象,除了上面提到的措施外,你认为还应增加什么有效的措施?_。(3)有计划地捕杀大象或对大象实施避孕,目的是通过控制大象种群的_(数量特征),从而控制其种群密度。从南非大象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种群数量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类自身也深受人口过度增长的困扰。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为此我国在_的同时,还应采取的措施有_。思维

36、导析:材料分析题要注意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1)材料中“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大象种群数量增多的基点。再结合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进行分析。(2)开放的题目。从生物多样性和大象种群的大量繁衍两全其美的角度入手,只要回答合理即可。(3)对大象实施避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地捕杀大象是增加死亡率。从大象的事例中给人以启示,要从解决好人口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被捕杀少、寿命长(死亡率低)、食物充足、被捕食少(答出其中一项) K值将会变小(2)人工迁徙大象或为当地其他物种建立新的保护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出生率和死亡率 控制人口增长

37、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口素质等)应 用 拓 展2007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

38、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不同。(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_信息。(3)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能量摄人量。那么,B、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_、_、_。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_。(4)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_- ;_。(5)如果陕西镇坪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_。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而亚种间的差异在于种群基因库的不同。(2)尿液

39、为化学信息。(3)B、D、E由图分析依次表示华南虎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生产者固定能量最少值应按20%传递效率来计算,虎也应以位于第三营养级来计算。(4)栖息地碎裂化意味着生存空间缩小,而岛屿化则意味着出现了地理隔离。(5)保护华南虎的最好方式就是就地保护。答案:(1)基因库(2)化学(3)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5B(4)生存领地缩小,使华南虎难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造成地理隔离,阻碍了雌雄个体之间的交配(5)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高考真题备选1. (2008宁夏理综,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

40、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 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 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 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 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本题为一生态学题目,涉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恢复的方法及保护,生物与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引进外来物种,栽种当地经济作物不能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不能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答案:D2. (2008广东

41、,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可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做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与目前全球粮食危机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大力开垦湿地将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这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答案:C3. (2009北京理综,30)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

42、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氮元素以N2、NO-3和_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_两类生物大分子。(2)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_ 。(3)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4)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_。(5)该实验结果说明森

43、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_。解析:生物分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只能利用含氮有机物。因为植物细胞的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中,蛋白质和核酸一定含N元素,所以N元素被生物吸收后,在细胞中主要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有的脂类中也含氮)。不同季节环境温度有变化,1号山谷中的植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生长发育的快慢不同,利用的硝酸盐的量就不同。1965年5月前,2号山谷中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5月后,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分解者生命活动旺盛,动植物遗体分解快,又由于树木砍光不能利用硝酸盐,所以产生的硝酸盐大量进入小溪。同时雨水冲刷也输出部分氮元素。2号山谷砍伐树木后造成了水土的流失和小溪中硝酸

44、盐含量增多,说明森林群落能涵养水源和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答案:(1)NH+4 蛋白质、核酸(2)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3)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4)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5)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课后活页作业1. 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多选)( )A. 饲料作物B. 观赏作物C. 能源植物D. 纤维植物解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食用作物不能改种为饲料作物,否则会经食物链富集作用危害人体健康。答案

45、:BCD2. 生物的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DNA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A. B. C. D.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措施。答案:A3. 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图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 图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D. 图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

46、小气候特点解析:该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等位基因;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A、B、D选项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具有生殖隔离)可以稳定共存。答案:C4. 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解析:保护生

47、物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保护其生存环境。答案:A5.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BC. D解析:提高现有生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开发新的粮食资源和控制人口增长都是解决粮食生产和粮食短缺的有效措施。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答案:B6. 如图所示,苍蝇的平衡棒原理被应用于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中,这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能体现出( )

48、A. 潜在使用价值B. 科研价值C. 间接使用价值D. 生态价值答案:B7.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生存。他的依据是( )A. 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 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之成为“超级杂草”C. 科学家赋予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力D. 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但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解析:入侵的物种在当地缺少天敌,竞争力较其它物种强。AB两项所述内容属基因污染范围。答案:C8. 2005年5月13日广州媒体报道:广州热销“巴西龟”

49、。“巴西龟”是从国外进口的物种,因其小巧可爱,许多家庭当宠物饲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宠物竟是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高繁殖、易存活、对饵料的占有率高以及在生存空间中占据优势的能力,一旦放生到野外,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会大量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会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龟”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现持续“J”型增长B.“巴西龟”成灾的原因之一是本地存在有种间互助的种群C.“巴西龟”的引进可改变该地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关系,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D.大力控制“巴西龟”最好办法是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解析:“巴西龟”进入新

50、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呈现“J”型增长,但随着环境阻力的出现,其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如果再从原产地引进天敌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答案:C9. 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 物种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解析: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目的。答案:D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

51、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 3、1、4、2B. 3、1、2、4C. 4、2、1、3D. 2、4、3、1解析:池塘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含有较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遭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减少,并且污染程度越高,动植物种类越少。答案:B11.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

52、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制冷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 B. C. D. 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SO2等气体过多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答案:C12. 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为了遏制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下图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注:左纵轴数值对应甲、乙曲线,右纵轴数值对应丙曲线),这3条曲线正确对应的动物应是( )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

53、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D.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解析:从题图中看出,丙数量最少,丙为狐。乙数量最多,乙为鼠,甲为羊。答案:D12.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学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不可再生减少酸雨危害A. B. C. D. 解析:生物柴油属于可再生性资源,使用时SO2、CO等气体排放量少,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减少酸雨危害。答案:B13. 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

54、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 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 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 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 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解析: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习性,有的人类善意的“举动”会破坏它们正常的生长过程。研究者认为,当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引起的,剩下的栖息地变小了,并且支离破碎,其质量也因污染而下降。因此,为了保护物种,首先要做到的就

55、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答案:A14.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绘制了下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A点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_。(2)将放牧量控制在_点最有利于草原中牧草有机物的积累。在该点牧草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贮存的能量去向有_。(3)过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净生产量_,其原因是_。(4)图中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有_。答案:(1)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或营养结构上的生物种类少)(2)B 流向

56、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三个答全)(3)下降 植被叶片大量被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合理确定放牧量,防止过度放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5.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和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组,理由是_。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于乙组的,理由是_。(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

57、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人。解析: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一代的藻类等生物利用。大量的蓝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放出大量CO2,导致水体pH下降。生物体可通过食物链使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积累,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答案:(1)无机盐 光 氧(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3)蓝藻 浮游动物 鱼16. (拓展题)江苏某县地处水乡,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部分)示意图,回答问题。(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3)该农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