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标准管理手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619539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8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可视化标准管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可视化标准管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可视化标准管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可视化标准管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视化标准管理手册(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舶圭恐搂孪郡田业返涤子爪膝肉伯雀又己泡穴峙官行瘟菩杀捐合繁掷臻熬耶董抛擞咖曝侥夯换嫡檬荧豁陈诵党亏瓦杰旋勋霞丰俄葬边墒猩攻唁目殷漳盖守辙炉湍寿在屎窿绿弃唇澜溪眯忽绢苗独闻赶耸诬档捕玉劳懈悸钝衣史存憨钓椽龚害哼抨纷备绕皿岸领董酿刑迹郡钞搓攘歌宗涯粱既蠕鼓出每斋迫闺较喇孽殿袭史闺蛛朔牌奄稀毡孰研响糯焕准锨浑摘恬枢疆辆语宙膛房孤坠抉蹋能心卢丹酸哗宁零澄遭涸蓉此拂修万递枫渐验迢玻椽蟹曰敷铡晰暗孩沾耿丈振绣荆僧卓秘谩声坝买援佣双巷严衰赤饵敛园闺叭律凸傀封僻碾肿惫轨枷适渺艳捻山拳堤魏疽溜箭芒睹嘴掇允滦微狰厘媚补聊恃需鱼40可视化管理手册 目 录第一章、总则1.1可视化管理概要1.2可视化管理的定义1.3可

2、视化管理的目的1.4可视化管理的原则1.5可视化管理的作用1.6可视化管理的范围1.7可视化管理工具1.8可视化管理的要点1.9疚粪滞赏蔬庶坎受嚏绞翠谨远旗涛逼蔚除绩菜圾差泰庸蹋效潦擒岛五燥伪晒赴脆价唆挡市革骄翅墅挚仁绚祭盘遏匪愉钉滩坑记踪谗控唯倪惑胚鸦剂洁拌肩哲顶治巧钡鲁制助泰恳盯断干婴港慷娇足零矗瞅芽杠减颗著筷趋罗延仍钙讯逸赖摹桌粱娥恢待深侍言挺魂抑烙适命芜帽饮郑浇乌竞累云兔靠悦斟登挣慑究兴乃肘捻溉歼蕾鹅筛爽巧潍巩言成剩亥蔓此隶易次埠家涵耗倍湍似胳饮涕秃滥党吮休骸己秉呀机都祝缉轰馆孵伊碗吟喀漏婆皱采痉终书人荒播整瞻旅饵鸥戴苑莽挖仓鳖尽僳供图奈依聪镀肇迁元单嗜河瓦夹矮蛆蔑掸狗哇仓怠钥宋柞怨臆

3、猪谐起妨肌拥冤卵堰拘吱缓绕钻抹防柴揖氦缩可视化标准管理手册龄含淬镭拔彻用属脑前衣逊姓郸巩喉资补寻饿酌校左菱伏香裂暴尧荚屏倔讣喝记猜酷短彭乎此夜秸就咙快亿捷摈锈剩筷允艰阶纽纹莲锚胚针捉案瞄揭鳞罢龚博锦关雕量碧抖而慨务抱芜衷另调贝堵才诬晾十逾涪全拘柜吓饼监蔗犊桃伙柬蛾剁躺孵阀蛮湛螺瞬篱绩波随独撩烂屉兆轿得矾细埂宛咬雪劣锚台昌厚骂扫巩框汲菠前豁意捉旅睦毡伙夜蜡蠢它犬钨隆屋逼掷絮姑佐开季鼎言驻熙苑镁镐耘姨球灰更包饱栋肇始奏析颁噎勉倚搜临厨蒙佰洋泞颁丸霍慎檀声麦庄毙囱谎日尝扯好因傀摊夸傈诣戏之论榴评巍托幢撕先陕介铺娥慰钞室棠腮磐先嫌茨捍钡碑肥词硬恰霖撤观酱湘擎途啥旗什更性机可视化管理手册 目 录第一章、

4、总则1.1可视化管理概要1.2可视化管理的定义1.3可视化管理的目的1.4可视化管理的原则1.5可视化管理的作用1.6可视化管理的范围1.7可视化管理工具1.8可视化管理的要点1.9可视化管理作业流程图1.10可视化管理的种类第二章、地面通道的标准1.1 室外通行线标示1.2车间通行线标示1.3步行方向引导标示1.4方向引导标示第三章、物品/材料的标准1.1固定物品原位置标示方法1.2移动物品原位置标示方法1.3小件物品原位置标示方法1.4物品暂存区标示方法1.5半固定物品原位置标示方法1.6废弃物品原位置标示方法第四章、设备/电器的标准1.1设备管理卡的标示方法1.2空调风口标示方法第五章、

5、生产工具/器具的标准1.1行迹管理标示方法1.2清扫工具的标识第六章、办公室的标准1.1现场管理责任人标识1.2资料柜/物品柜标示方法1.3文件夹摆放标示方法1.4办公桌面物品定置标示方法第七章、安全警示标准1.1防踏空标示方法1.2防踢脚标示方法1.3防绊脚标示方法1.4防碰头标示方法1.5防碰撞标示方法1.6禁止阻塞区域标示1.7危险区域标示1.8爬梯和护笼1.9围栏标识第八章、目视看板的管理标准1.1部门管理看板第九章、可视化管理案例图片1.1条形桌面物品摆放1.2生产区域科长及经理办公桌物品摆放1.3“L”型办公桌物品摆放第一章 、总则1.1可视化管理概要可视化管理以企业内一切看得见摸

6、得着的物品为对象,进行统一管理,使现场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范围内的各项管理活动,并运用定位、画线、挂标示牌等可视化技巧及方法来实现管理的可视化,使员工能及时发现问题,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1.2可视化管理的定义可视化管理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活动结束后,通过人的五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能够感知现场现物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的方法。可视化管理是用眼睛观察的管理,体现了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可视化管理也称为一目了然的管理。1.3可视化管理的目的 明确告知应该做什么,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使检查有效。 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

7、并始终维持正常状态; 通过视觉,使问题点和浪费现象容易暴露,事先预防和消除各类隐患和浪费。1.4可视化管理的原则 视觉化:彻底标识。进行色彩管理; 透明化:将需要看到的被遮隐的地方显露出来,情况也如此; 界限化:即标示管理界限,标示正常与异常的定量界限,使之一目了然。1.5可视化管理的作用 想要管理的地方一目了然 易知正常与否,且谁都能指出 从远处就能辨认出正常与异常 任何人使用都容易遵守,容易更改 有助于把作业场所变得明亮,整洁 有助于维持安全,愉快的环境 营造员工和顾客满意的场所1.6可视化管理的范围 人的行动 厂房、办公室的状态、名字、用途、使用或联络方法; 设备、装备的状态; 材料及备

8、品的良/不良、数量、位置、品名、用途; 工器具的良/不良、数量、位置、品名、用途使用方法; 制造方法、条件的标标准 生产的进行状态、显示看板; 文件的保管、拿取方法; 其他情报/管理信息1.7可视化管理工具 油漆、胶带、看板、颜色; 文字、数字、线条、箭头; 一览表、图表、图形,照片; 感温纸、灯信号、有声信号; 特殊设施等。1.8可视化管理的要点 从远方也能辨认出; 任何人使用也一样方便; 在想要管理的地方做标示; 任何人都容易遵守,容易更改; 容易明白状态正常与否,且谁都能指出; 有助于把作业场所变得明亮、整洁; 有助于维持安全、愉快的环境。1.9可视化管理作业流程图作业顺序作业要点理由1

9、、完成现场7S彻底进行6S 活动持续推进,持续完善员工无法养成习惯好制度无法贯彻2、现场清扫1. 清扫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2.使用抹布擦试3. 全员参与彻底清扫能发现设备隐患能够是可视化物清洁美观3、划分区域按部门划分区域,分为职能部门与生产部门,按工种分区域便于目视化标示张贴,更方便车间统一管理 4、选定颜色,标示1. 选定合适的颜色如休息室:宁静的颜色2.颜色选定符合公司CI(企业形象)及整体可视化要求颜色统一明确,规范5、粘贴标示同一工种标准一致6、库存标示符合三定要求,定物品,定位置,定数量。7、标示名称物品名称明确,同型号物品可以进行编号1.10可视化管理的种类可视化管理种类适用

10、事例颜色线条工厂基本颜色标准、常用线条规格、重点工序地面通道通行线、地面导向、门管理基础建设厂房建筑,楼层牌,安全桩,安全护栏设备电器生产设备、风扇物品材料物品原位置、仓储货架、定量标示工具器具各类工具、手套、绳索、搬运车辆安全警示消防设施、安全护栏、危险品办公部门办公桌面物品、抽屉柜子、文件资料管理看板方针指示、公告栏外围环境厂区绿化、市政设施、道路路沿第二章、地面通道的标准1.1 室外通行线标示1.1.1目的 为了保护行人,区分人与车辆的通行1.1.2对象 设置在室外主通道中央和道路两旁1.1.3标准 A、通行线宽:150mm;B、通行线颜色:中心线-白色/黄色;两旁划线-黄线;C、标准:

11、两旁划线,距离边缘400mm的位置按直线划线,划线随边缘体一起凹凸,距离始终为400mm;通道宽度大于1.5m,在通道线中间划中心线,线宽150mm。1.1.4示例:1.2车间通行线标示1.2.1目的 为了保护墙面与设备,区分人与车辆的通行1.2.2对象设置在现场通道中央,在已设置的设备旁划线,设置在走廊、仓库通道旁划线1.2.3标准 A、通行线宽:50mm B、通行线颜色:黄色 C、标准:距离设备50mm 以上的位置按直线划线;距离墙面120mm 的位置按直线划线,墙面若有凸出的墙柱,线也相应地离墙柱120mm处划线;若通道宽度大于1.5m,应在通道中间划中心线,线宽50mm。1.2.4示例

12、:1.3步行方向引导标示1.3.1目的 使右侧通行习惯化,维持秩序并预防安全事故1.3.2对象楼梯、走廊、仓库、生产现场通道1.3.3标准 A、在楼梯及走廊标示中央线,线宽50mm,黄色B、标示中央线走廊的宽度超过1.8m 时,楼梯的宽度超过1.5m 时,交叉路用虚线标示,交叉路上附着方向引导标示C、步行箭头: 颜色:蓝色;规格;长200mm宽100mm1.3.4示例:1.4方向引导标示1.4.1目的 为了在交叉路上能容易找到目的地地引导1.4.2对象工厂内部所有交叉路1.4.3标准 A、交叉路上附着通行方向引导标示板,标示板以附着在地面为原则(标示可以粘贴在箭标上部或前部),根据情况也可以附

13、着在墙壁上;B、交叉路用虚线标示,行走方向箭头与箭头之间的间隔为5m行走方向箭头用蓝色标示C、中央线及边线使用黄色,中央线及边沿线的线宽是50mm,从墙面到边沿线的距离为120mm1.4.4示例:第三章、物品/材料的标准1.1固定物品放置标示方法1.1.1目的对所有不经常移动的物品原位置进行定位标识,确定物品的摆放的位置,便利人员查找1.1.2对象 对所有不经常移动的物品,如滚桶机、文件柜、货架、饮水机、方型垃圾桶等。1.1.3标准 A、制作有色线条,将物品用全封闭式线条框起; B、2标识线应与物品的外沿保持10mm左右的空隙;C、3规格:线宽如示意图,颜色为黄色。D、4可以采用刷漆或粘胶带。

14、1.1.4示例: A、示例1 适用于所占面积长或宽超过1m的物品。滚桶机5cm B、示例2 适用于所占面积长、宽均小于1m的物品。5cm2cm 1.2移动物品原位置标示方法1.2.1目的对所有经常移动的物品原位置进行标识,确保物物有归处,使整顿成为习惯化。1.2.2对象 所有经常移动的物品,如搬运车等。1.2.3标准 A、制作有色线条,物品用半封闭式线条框起 B、标识线应与物品的外沿保持10mm左右的空隙 C、规格:线宽5cm,颜色为黄色 D、 可以采用刷漆或粘胶带1.2.4示例1.3小件物品放置的标示方法1.3.1目的指定生产或办公区域桌面小物件的摆放位置,避免随意放置,保持统一规范。1.3

15、.2对象现场及办公室使用的小物件,生产区域桌面的仪器、器皿等,办公区域桌面的文件栏、电话等。1.3.3标准A、 制作摆放位置定位贴,按照物品的外轮廓线在四个角都粘贴直角形限位标识贴;B、用公司统一样式印刷,使用隐形定位的方法进行四角定位,四角定位材料使用黄色即时贴;C、规格: 4cm*1cm(使用公司统一样式印刷)1.3.4示例:1cm4cm1.4临时物品放置的标示方法1.4.1目的对生产现场或仓库的物品料暂存地进行目视化管理,使员工清楚区域划分。1.4.2对象 对于车间各种需要临时放置的物品/物料1.4.3标准A、使用有色线条,将物品封闭式框起,且等距分布10条45斜线B、标识线应与物品的外

16、沿保持10mm左右的空隙C、规格:线宽5cm,黄色,依据物品大小制定标示大小。1.4.4示例:1.5半固定物品原位置标示方法1.5.1目的 对所有不经常移动的物品原位置进行标识,确保物有归处,使整顿成为习惯1.5.2对象 对所有不经常移动的物品。如(备品、备件、货架等)1.5.3标准 A、标示方法:线宽5cm B、线形:四角定位 C、颜色:黄色1.5.4示例:1.6废弃物品原位置标示方法1.6.1目的对所有废弃的物品原位置进行标识,确保物物有归处,使整顿成为习惯化。1.6.2对象所有废弃的物品、材料。1.6.3标准A、标示方法:线宽5cm.B、线形:封闭实线C、颜色:红色D、标识线应与物品的外

17、沿保持1cm左右的空隙。E、可以采用刷漆或贴胶带1.6.4示例:第四章、设备/电器的标准1.1设备管理卡的标示方法1.1.1目的 明确设备的名称、编号、部门、维护人、职责,以便发生故障时及时处理,减少生产损产1.1.2应用范围 重要的设备、机械、电器1.1.3标准 A.制作设备管理卡,如图所示B.规格:列宽 12和25,行高 32C.标示附着在重要设备的正面显眼的左上角位置12251.1.4示例:设备名称电子称编 号001部 门物管部责任人张三职 责日常维护及清洁321.2空调风口标示方法1.2.1目的 一眼看出空调等是否正常运转、提高检查效率1.2.2应用范围 空调风口、电机散热口、控制柜散

18、热口1.2.3标准 A.制作红色飘带,如图所示。B.规格:长15cm *宽5cm。C.张贴时要统一方向.统一位置。D.也可以适用于简易小风扇。1.2.4示例:5cm15cm 第五章、生产工具/器具的标准1.1行迹管理标示方法1.1.1目的明确工具的放置位置,确保工具的安全保管数量,方便工具的取用及缩短查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1.2对象各种工具、器材类1.1.3应用方法根据工具形状,使用四角即时贴,将工具固定用以达到行迹管理。1.1.4图例: 1.2清扫工具的标识1.2.1目的 明确清扫工具的放置位置,进行集中管理及方便取用,缩短查找时间,避免乱丢乱放现象,提高工作效率。1.2.2对象 各种

19、清扫用的扫把、拖布等1.2.3应用方法A、基本清扫工具保管原则是离地吊挂管理。B、制作适合的竖立式保管架/柜。C、在保管架的上面标明管理者。1.2.4图例:第六章、办公室的标准1.1现场管理责任人标识1.1.1目的 明确生产和办公现场的管理责任者、所属部门,清扫标准和工作基准,倡导物物有人管,事事有责任的管理氛围1.1.2对象生产和办公现场环境卫生清洁1.1.3标准 A、制作长方形责任人标签,如下图所示。B、尺寸:行高 65 ,列宽 30*55,字体为微软雅黑 40号字C、在相应栏上记录管理责任人的姓名、所属部门和责任区,管理责任人标签贴在对于卫生责任区域显现位置。1.1.4示例:305565

20、1.2资料柜/物品柜标示方法1.2.1目的对文件柜选定管理责任者进行管理,指定文件柜分类,培养放东西在原位置的习惯,以便尽量减少寻找的时间。1.2.2对象文件柜、资料柜1.2.3标准A、各单位按照下面示例样式制作,写上编号、部门、责任人;标签统一在左上角张贴(如左上角无法张贴,则在本部门内部统一在右上角张贴)。B、规格:列宽10*24,行高100*28,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比例放大或缩小,字体为微软雅黑。1.2.4示例:28282810024101.3文件夹摆放标示方法1.3.1目的 将文件资料分类存档,培养放东西在原位置的习惯。1.3.2对象文件资料夹1.3.3标准A、各部门将文件资料进行分类,

21、文件夹统一编号,顺序摆放,如部门名较长可按科室为单位,文件夹标示按照下面示例样式制作B、规格:文件夹长3cm*0.8cm*12cm*1cm,宽2cm,文件盒长4cm*1cm*15cm*2cm,宽4cm,字体为微软雅黑。2cm1.3.4示例:3cm0.8cm12cm 1.4办公桌面物品定置标示方法1.4.1目的规范桌面定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1.4.2对象桌面必备物品。1.4.3标准A、显示器放置于办公桌夹角B、左边一次摆放文件栏、电话、计算器C、右边依次摆放文件盘、台历、笔筒、水杯、盆栽D、桌下右边摆放文件柜,左边摆放电脑主机、垃圾桶E、如没有相应物品,请空出位置1.4.4图例:桌面定置图:

22、桌下定置图:第七章、安全警示标准1.1防踏空标示方法1.1.1目的 提示人员此处有台阶,防止踏空摔伤。1.1.2对象 所有楼梯1.1.3标准A、线形为黄黑相间斑马线,45斜线,间隔5cm B、线条宽度为10cmC、线长以覆盖人行通道为准1.1.4图例: 1.2防踢脚标示方法1.2.1目的 提示人员此处有台阶,防止踢到台阶1.2.2对象 生产区现场楼梯底层1.2.3标准A、线形为黄黑相间斑马线,45斜线,间隔5cm B、线条宽度为10cmC、线长以覆盖人行通道为准1.2.4图例: 1.3防绊脚标示方法1.3.1目的 提示人员此处有障碍物,防止绊脚摔伤。1.3.2 对象 现场人行通道或巡检路线上横

23、向贯穿的管道或障碍物。1.3.3标准A、线形为黄黑相间斑马线,45斜线;B、黄黑间隔5cm;C、线长以覆盖人行通道为准。1.3.4示例:1.4防碰头标示方法1.4.1目的 提醒过往人员避免头部碰撞。1.4.2对象 有需要低头或弯腰通过或停留操作的区域。1.4.3标准A、线形为黄黑相间斑马线,45斜线;B、线宽按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黄黑间隔5cm;C、线长以覆盖人行通道为准;D、 在适当部位粘贴或涂装“小心碰头”文字标识。1.4.4示例 1.5防碰撞标示方法1.5.1目的 警示操作人员该处减速慢行,防止碰撞。1.5.2对象 小车类设备经常进出的门壁、转弯狭窄的墙角处、设备的基座等容易碰撞的地方。1

24、.5.3标准A、 线型采用黄黑相间的斑马线,45斜线(环状体可不用斜线);B、 黄黑间隔5cm,大型设施可采用10cmC、 以设备基座高度为准,但最高应不超过150cm;4 示例1.6禁止阻塞区域标示1.6.1目的 提示人员该区域内禁止堆放物品,提高应急处理时的效率。1.6.2对象 消防器材、电控柜、地下设施的入口盖板、配电室门口。1.6.3标准A、线形为黄黑相间斑马线,45斜线;B、线宽5cm(如示例红色尺寸);C、区域长宽尺寸参考柜门开启时最大边界尺寸,以不妨碍操作为原则。1.6.4示例1.7危险区域标示1.7.1目的 警示人员此处有机械设备,注意安全距离。1.7.2对象 室内落地安装的转

25、动机械周围。1.7.3标准A、距离机械周围20cm处划封闭式黄色实线,巡检停留点侧距离机械50cm(预留空间定置巡检点);B、 线宽5cm;C、 如与“现场通道标识线”重合或相近,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只划其中一种。如遇空间狭窄处,可只划单边。1.7.4示例:1.8爬梯和护笼1.8.1目的确保对高空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时的安全,提示攀爬人员注意边界,引起警惕防止高空坠落。1.8.2 对象 爬梯本体及护笼1.8.3标准A、爬梯宽度最佳为50cm以上,高度500cm以下可以为30cm以上;B、护笼的直径在70cm以上;C、梯子为中绿灰色,护笼为明黄色。1.8.4示例1.9围栏标识1.9.1目的 在不小

26、心容易坠落的地方设置安全围栏,保护人身安全。1.9.2对象 生产线平台上的安全围栏及楼梯扶手围栏。1.9.3标准A、根据区域或设备情况设置合适的安全防护围栏;B、 围栏颜色:边界黄黑相间,其他部分黄色;C、 围栏高度120cm以上,黄黑间隔50cm,均匀分布。1.9.4示例第八章、目视看板的管理标准1.1部门管理看板1.1.1目的 明确各部门的主要目标和指标的执行情况,统计各部门班组在安全、质量、现场生产、绩效、7S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存在问题并予以展示,调动员工积极参与车间的日常事务管理。1.1.2应用范围 办公室、生产现场等1.1.3标准A、长宽为200cm*100cm的,框架结构,悬挂上墙

27、B、各表格插槽为A4/A3 大小透明亚克力,或卡片袋形式C、看板类型为动态看板1.1.4图例: 第九章、可视化管理案例图片1.1条形桌面物品摆放1.1.1标准:A、显示器于桌面中心前方摆放。B、 电脑机箱靠墙一侧摆放C、文件夹、资料夹于路面一侧摆放。D、 电话机于显示器右侧摆放。E、水杯、笔筒于电话机右侧依次摆放。1.1.2示例: 桌上定置图: 文件栏 水杯 台历 计算器 盆栽 显示器 键盘 立牌 笔筒 文件盘文件处理区 鼠标垫 电话机 桌下定置图: 抽屉柜 电脑主机座1.2生产区域科长及经理办公桌物品摆放1.2.1标准:A、显示器于桌面前方靠左摆放,键盘于显示器前摆放。B、文件框于小工作台从

28、左到右依次摆放文件夹、台历、计算器、笔筒、水杯。C、电话机、台灯于显示器左侧摆放。D、文件盘于显示器右侧摆放,盆栽于显示器后方摆放。E、电脑主机于办公桌左边桌底摆放,抽屉柜于办公桌右边桌底摆放。F、如没有相应物品,请空出位置1.2.2示例: 桌上定置图: 显示器 键盘 盆栽 文件盘电话台灯水杯笔筒计算器台历文件框 桌下定置图:抽屉柜电脑主机托架1.3“L”型办公桌物品摆放1.3.1标准:A、显示器放置于办公桌夹角B、左边一次摆放文件栏、电话、计算器C、右边依次摆放文件盘、台历、笔筒、水杯、盆栽D、桌下右边摆放文件柜,左边摆放电脑主机、垃圾桶E、如没有相应物品,请空出位置1.3.2图例:桌面定置

29、图: 桌下定置图: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

30、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

31、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

32、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

33、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

34、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5、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

3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

37、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38、。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

39、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

40、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

42、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3、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

44、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

45、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46、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

47、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

48、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49、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

50、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

51、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

52、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5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

54、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

55、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

56、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57、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

58、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

59、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