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613242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8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刘萍昆曲唱腔研究 学校代码:11524二级学科代码:050402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所在院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专业名称:音乐学研究方向: 中国传统音乐姓 名: 刘 萍学 号:20080007054答辩日期:2011年6月指导教师:刘正维教授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55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昆曲唱腔研究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试行),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

2、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导 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导 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

3、目 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绪 论 - (3)第一章 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审美属性- (12) 第一节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 (12) 第二节昆曲的审美属性- (14)第二章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剖析-(1 6) 第一节 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旋律剖析- (17)第二节 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调式剖析- (30)第三节 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腔式剖析- (36)第四节 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结构剖析- (40)第三章 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 -(42)第一节 昆曲唱腔的历史成就-(42)第二节 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4 4)结 论-(4 6)参考文献-(4

4、 7)后 记-(5 1) 中文摘要:昆曲是中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优秀剧种,昆曲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声腔艺术之一。昆曲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杰出代表作,其代表了昆曲极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运用音乐美学的理论对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进行探究,并且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理论方法对昆曲唱腔进行微观音乐形态学剖析, 从唱腔的脉络中探究其音乐本体规律性的特征,并对昆曲的历史成就与艺术价值进行探讨,进而阐释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昆曲;唱腔;民族音乐形态学;审美

5、属性;历史成就 Abstrast: KunquOpera is Chinas long history and rich heritage of excellent drama, kunquopera is also the tune of the most ancient art. KunquOperaPeony Pavilion is a famous playwright of Tang xianzu outstanding masterpiece,the opera represents the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in the history of

6、Chinese theat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will use research methods morphology of folk music, select the opera The Peony Pavilion Peony Pavil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opera Peony Pavilion describes the social factors, based on the use of music aesthetics theory Kunqu explore the

7、issue of aesthetic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using the theory of folk music opera singing method of micro-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music, from singing in the context of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music ontology regularity, and the opera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artistic value of ,

8、and then explai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opera singing.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Keywords: KunquOpera; singing; morphology of folk music; aesthetic properties; historical achievement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绪 论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关于昆曲的研究,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昆曲的历史学、文学、美学、曲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第一 ,专著类关于

9、昆曲的研究著作,由明代著名曲师魏良辅所作南词引证1 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第1版。1,此书是昆曲曲律和唱论的早期著述,为研究水磨调早期形态的重要史料。由晚清著名曲学家王骥德所著方诸馆曲律2 王骥德中国古典戏曲曲论研究著作,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2,为第一部系统的昆曲曲律论著,对后世曲律研究和曲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著名曲学大师吴梅先生所著顾曲麈谈3 吴 梅顾曲麈谈,北京: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2册。3,是近代昆曲的综合性研究曲论著作,此书标志着自明代王骥德曲律以来曲律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由著名曲学大师王守泰先

10、生所作昆曲曲律4 王守泰昆曲曲律,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82年出版。4一书着重讲解了昆曲曲韵学和曲牌旋律特征规律,对于曲牌使用方法也有所涉及,此书是昆曲曲律研究的重要成果。由著名戏曲声腔专家武俊达先生所作的昆曲唱腔研究5 武俊达昆曲唱腔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5一书是当代重要的戏曲声腔研究专著,此书对昆曲的研究方法系统而详尽,分别对昆曲的曲牌、板式、调式、腔格、曲调、节奏、曲式、套式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对昆曲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现代音乐分析法研究昆曲之先河。由吴新雷编撰的中国昆剧大辞典6 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

11、1版。6全书对昆剧源流史论、古今变革、文学声律、艺术表演,剧目唱腔、专业剧团、业余曲社,进行了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介绍,全面反映了昆剧的整体面貌。昆曲传统曲牌选1 樊步艺昆曲传统曲牌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出版。1一书记录了大量的昆曲曲牌,此外还有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2 孙从音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10月出版。2、昆曲音乐与填词3 郑西村昆曲音乐与填词 ,台湾:台北学海出版社,2000年出版。3、昆曲音乐欣赏漫谈4 傅雪漪昆曲音乐欣赏漫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4等。第二,学术论文类(笔者列举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12、)(一)关于昆曲历史的研究成果有:刘祯撰写的21世纪昆曲研究概论5 刘 祯21世纪昆曲研究概论,艺术百家, 2010年第1期。5,对近年来昆曲学术视野的拓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提纲式的梳理。轩蕾20世纪昆曲研究之简述6 轩 蕾20世纪昆曲研究之简述,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3期。6对20世纪昆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解玉峰90年来昆曲研究述评7 解玉峰90年来昆曲研究述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7将90年来中国昆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三)关于昆曲美学的研究成果有:韩勤论昆曲写意性的唯美化特征8 韩 勤论昆曲写意性的唯美化特征,广西师范大学

13、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8对昆曲的写意性美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刘明澜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9 刘明澜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中国音乐学,1993年第3期。9一文对昆曲作为中国古典声乐的代表,昆曲音乐在六百多年间不断吸收融汇唐宋以来各种声乐艺术的成就进行了论述。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10 李 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戏剧艺术,2005年第1期。10一文从戏剧文学、音乐传统和表演艺术三个方面对昆曲这一古典戏剧的最高样式进行了阐释。王文建昆曲中国的“雅”文化11 王文建昆曲中国的“雅”文化,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 。11一文对昆曲的文化渊源,昆曲代表剧目、昆曲音乐的韵

14、律美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此外还有论“雅”与昆曲之“雅” 12 黄 辉论“雅”与昆曲之“雅”,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12、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13 管 骍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13、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到新版14刘 奔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到新版,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4、京昆声腔美学管见15 黄海澄京昆声腔美学管见,中国京剧,2006年第3期。15、浅议昆曲在当代的美学风格16王玉雷浅议昆曲在当代的美学风格,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年第1期。16等等。(四)关于昆曲音乐的研究成果有:刘明澜论昆曲音乐的艺术价值17 刘明澜论昆曲音乐的艺术价值

15、,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4期。17分别对昆曲音乐继承唐宋大曲、宋金唱赚、诸宫调、元杂剧、散曲以及明清民歌小曲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论述。樊步义优美而古老的昆曲音乐1 樊步义优美而古老的昆曲音乐,人民音乐,1959年第7期。1对昆曲音乐的曲牌、调式以及曲牌来源进行了论述。付雪漪昆曲音乐浅谈2 付雪漪昆曲音乐浅谈,人民音乐,1982年第10期。2分别对昆曲音乐的曲牌来源、套曲形式、转调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连波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3 连 波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3对昆曲曲牌“特征腔”、“以字度腔”问题、宫调和套曲问题、以及昆曲音乐所体现出的叙述性和戏剧性

16、问题进行了论述。田飞传承与创新:昆曲音乐的研究方法初探4 田 飞传承与创新:昆曲音乐的研究方法初探,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4对传统昆曲音乐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并采用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法、形态分析与“田野工作”相结合分析法、以及性别研究与语言研究相结合分析法对昆曲进行研究。论昆曲音乐5 刘明澜论昆曲音乐,音乐艺术,1986年第2期。5对昆曲牡丹亭的剧本来源、音乐的旋律、调式调性,以及南北曲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了论述。(五)关于昆曲唱腔的研究成果有:对几首昆曲唱腔在曲式结构方面的探索6 许勇三对几首昆曲唱腔在曲式结构方面的探索,音乐研究,1991年第1期。6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昆曲唱

17、腔的曲式结构进行了分析,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本的曲7 顾兆琳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本的曲,戏剧艺术,2009年第4期。7一文以昆曲长生殿为例,对昆曲唱腔的曲牌体结构及其程式性规律进行了论述,还有谈昆曲唱腔的推陈出新唱腔分析8 武俊达谈昆曲唱腔的推陈出新唱腔分析,北京:人民音乐,1978年第1期。8等为数不多的几篇,谈昆曲唱腔的推陈出新唱腔分析一文对昆曲唱腔的体制进行了论述,对其选曲填词的原则,唱腔中宫调曲牌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核心旋律的特征,唱腔旋律的发展手法,以及选用套曲的组合方式等方面做了细致的阐述。此外还有昆曲传播的民俗学视角9 王廷信昆曲传播的民俗学视角,东南大学学报,201

18、0年第3期。9一文用独特的民俗学视角对昆曲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进行了论述。从文化学视角看昆曲的传承10 陈学凯从文化学视角看昆曲的传承,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0一文运用文化学的视角对昆曲在当代社会的传承进行了论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1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2年版。11在对“昆剧”的概述中,对其声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在对昆剧唱腔的论述中,分别对其曲牌来源、曲牌分类、曲牌格律、曲牌板式、以及其腔格与宫调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论述。中国戏曲志江苏卷1 中国戏曲志江苏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江苏卷,北京:中

19、国ISBN中心出版,1992年版。 1对昆剧声腔的源流、历史沿革、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在对“昆剧唱腔”的研究中,分别对其曲牌来源、曲牌分类、曲牌格律、曲牌板式、词格与腔型、节奏板式与曲牌联套进行了论述。何为在戏曲音乐研究2 何 为戏曲音乐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2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戏曲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声乐,亦即唱腔,在戏曲音乐中居于主要位置,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唱腔是戏曲艺术赖以表现人物,创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唱腔是指戏曲中的声乐部分。”骆正在中国昆曲二十讲3 骆 正中国昆曲二十讲,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20、。3中对“昆腔”一词有了明确的解释,论述了“腔”、“曲”、“剧”三者之区别,“腔”指音乐部分,其核心相当于乐理中的“旋律”,“曲”指“腔”与“词”的统一体,“剧”指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艺术。本文研究的昆曲“唱腔”即昆曲中的声乐部分。 目前,学术界对昆曲牡丹亭的研究成果诸多,笔者列出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江巨荣的二十世纪研究概述4 江巨荣二十世纪研究概述,上海戏剧,1999年10期。4一文,把20世纪牡丹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历史时期的划分,并对各时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论述。王燕飞的牡丹亭传播研究5 王燕飞牡丹亭传播研究,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 于 岩因情而生的昆曲,文学界:下旬,

21、2010年第4期。5对牡丹亭的文本传播、舞台传播和影视传播进行了分类研究。于岩的因情而生的昆曲6对昆曲牡丹亭的历史地位和文学特征进行了探析。原辉的硕士学位论文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7 原 辉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8 金鸿达昆剧的当代解读,上海戏剧,2003年第8期。9 朱伟明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中华戏曲,2007年第1期。7对牡丹亭的演出版本进行比较研究的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也进行了阐释。金鸿达的昆剧的当代解读8通过对几个不同昆曲牡丹亭演出版本的比较,审视其在当今社会的文化功用。朱伟明的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9对昆曲牡丹亭的审美属性和艺术特质进行了阐述。

22、以上论文分别从历史学、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美学的角度对昆曲牡丹亭进行了研究。对昆曲牡丹亭唱腔的研究成果有:夏琳撰写的昆曲唱腔结构分析1一文,对昆曲牡丹亭游园中词格与腔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徐朔方撰写的和昆腔2一文,对昆腔的历史发展和牡丹亭的创作背景进行了阐述。李砚的硕士学位论文昆曲音乐研究3一文在对主腔的概念进行确立的基础上,分别对其重点唱腔和主腔形态进行了剖析。此外还有刘明澜撰写的论昆曲音乐的艺术价值4一文对昆曲音乐的具体来源进行了论述,对其继承了唐宋大曲、宋词歌曲、宋代唱赚、宋金诸宫调、元杂剧和散曲以及明清民歌小曲等艺术成就进行了论述。蔡孟珍撰写的牡丹亭“声腔说”述论5对昆曲牡丹亭声腔的创

23、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探索。朱仰东的再论汤本原著的声腔问题6对昆曲牡丹亭的声腔来源进行了论证。刘海燕的试论闺门旦的演唱艺术1 夏 琳昆曲唱腔结构分析,黄河之声,2007年第14期。2 徐朔方和昆腔,文艺研究,2000年第3期。3 李 砚昆曲音乐研究,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4 刘明澜论昆曲音乐的艺术价值,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4期。5 蔡孟珍牡丹亭“声腔说”述论,2006中国抚州纪念汤显祖逝世3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第3期。 6 朱仰东再论汤本原著的声腔问题,温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7 刘海燕试论闺门旦的演唱艺术,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2期。7,对昆曲牡丹亭里“旦

24、角”唱腔的发声特点和曲情表达进行了详细的曲牌唱腔形态解析的同时,对其“雅”的审美倾向进行了阐释。孔亚磊的浅析昆曲8 孔亚磊浅析昆曲,四川戏剧,2006年第4期。9 程华平明清曲律研究述论,戏剧艺术,1993年第4期。10 赵天为曲谱中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8从其唱词、调式、曲词结构和发展手法几个方面入手,对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音乐特性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有明清曲律研究述论9、曲谱中的10、再论的音律问题11 刘水云再论的音律问题,戏曲研究,2007年第1期。12郭英德 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2006中国抚州纪念汤显祖逝世3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 会。 11、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12

25、等论文分别对昆曲牡丹亭的曲律关系、音律问题以及版本问题进行了研究。英文文献中对昆剧的论述,目前所知仅有一篇博士论文和两篇学术论文。1974年,Marjory Liu 发表了题为The Influence of Tonal Speech on kunqu Opera style1的文章,作者研究了中国语言和昆曲演唱风格之间的关系。1976年,Marjory Liu在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完成了博士论文,题为Tradition and Change in kunqu Opera2,这篇博士论文采用的是传统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对昆曲唱腔的演变进行分析。另外一篇是由陈浮音翻译的魏良辅曲律3论著。前人的

26、研究成果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和理论依据,但同时笔者也发现了其中一些尚未解决且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一、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昆曲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必然与那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它是那一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产物。笔者试图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诸多因素综合对其进行考察,将昆曲牡丹亭置入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并结合文化思潮对其产生的影响,深化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且探讨这些因素对昆曲的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二、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昆曲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前人的研究往往从文学的角度对昆曲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精神进行阐释,而昆曲音乐本身具有较

27、高的审美特质,笔者将运用音乐美学的理论,对昆曲音乐的美学特征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考,有助于揭示出昆曲音乐深层次的审美品质。三、昆曲唱腔的形态问题。关于昆曲唱腔音乐形态的研究成果显示,对其唱腔形态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是由当代著名戏曲声腔研究专家武俊达先生所著的昆曲唱腔研究1 Marjory Liu The Influence of Tonal Speech on kunqu Opera Style,Selected Reports in Eth nomusicology,Vol. II, 1972, No.1: 62 86。2 Marjory Liu Tradition and Chan

28、ge in kunqu Opera,University of Michigan,1976年。3 陈浮音曲律,亚洲音乐,1977年8月,第2期。4 武俊达昆曲唱腔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4一书,此书是当代重要的昆曲唱腔研究专著。此书中记述的昆曲研究方法系统而详尽,分别对昆曲的曲牌、板式、调式、腔格、曲调、节奏、曲式、套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它开创了现代音乐分析法研究昆曲之先河。此外还有学术论文昆曲唱腔结构分析5 夏 琳昆曲唱腔结构分析,黄河之声;,2007年第14期。5一文对昆曲牡丹亭游园一折中的词格及腔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几首昆曲唱腔在曲式结构方面的探

29、索6 许勇三对几首昆曲唱腔在曲式结构方面的探索,音乐研究,1991年第1期。6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昆曲唱腔的曲式结构进行了分析。李砚的硕士学位论文昆曲音乐研究1 李 砚昆曲音乐研究,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1一文对昆曲牡丹亭唱腔中的词格和腔格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腔”定义以及“主腔”的音乐形态特征进行了论述。关于昆曲唱腔的音乐形态问题,前人的研究成果仅仅是结论的呈现,缺乏实证性的科学论证。因此笔者将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从其旋律、调式、腔式、结构四个方面分别对其唱腔进行具体的形态学剖析,利用图表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与系统论证,力图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使所得出的研究成果

30、具有实用价值。二、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昆曲作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所具有的高度文学性和艺术性,使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戏剧学的最高范型。昆曲有着近六百年来漫长的历史,它将诗、舞、乐、戏高度融合,从而达到了极致完美的戏剧表演艺术层面。其精细雅致的表演艺术,清丽温婉的唱腔音乐,使得昆曲在整个中国戏剧文化史上,占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元末明初形成之日起,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绵延上下数百年,它将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昆曲是集文学、音乐、美学所有中国文化意向为一身的集大成者,它高度的审美品格已经代表了一种文化意向,使其在整个世界文化坐标系中熠熠生辉。昆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戏

31、曲形式,而且代表了整个中国文化里最深邃的符码。笔者撰写此文的初衷,源于对昆曲长久以来的热爱,因此笔者选取昆曲著名剧目牡丹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唱腔进行研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再者,昆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丰富的艺术养料,使其具有难以估量的艺术价值。昆曲继承与吸收了前代诸多艺术品种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珍宝,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在国内的昆曲研究中,笔者发现在昆曲诸多的研究成果中,对昆曲的文学方面进行研究的成果有近百篇,对昆曲的音乐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却仅有10余篇,对昆曲唱腔的形态学方面进行研究的则相对更少了,因此笔者运用音乐形态学的研究理论对昆曲唱腔进行研究,具有十分

32、重要的意义。笔者期望通过此文的研究,揭示出昆曲唱腔音乐结构的本质规律,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得出其对于当代戏曲音乐创腔理论所具有的启示意义。笔者相信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扩充昆曲唱腔的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将对昆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本文的材料来源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本文的材料来源笔者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包括:典籍类、论著类、曲谱类、论文类以及网络资源和音像资料等。其中曲谱资料和音像资料如下:1. 曲谱资料笔者拟选定中国昆曲精选剧曲曲谱大成1 全国政协京昆室北方昆曲剧院中国昆曲精选剧曲曲谱大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9期。1中的昆曲

33、牡丹亭曲谱部分,昆曲唱腔研究2 武俊达昆曲唱腔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3 傅雪漪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12月。4 刘崇德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2一书附录中的曲谱部分,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选译4 刘崇德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3中的昆曲牡丹亭曲谱部分,此外还有刘崇德编纂的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4中的曲谱部分作为曲谱资料进行研究。2音像资料 笔者选取青春版牡丹亭(由俞玖林和沈丰英所演出)的音像资料进行研究。 (二)本文的研究步骤及拟解决的问题1搜集昆曲的相关

34、研究资料(其中包括:文本资料、曲谱资料、音像资料)。2. 分类和整理所搜集到的资料。3 记录和分析曲谱。4 整理相应的研究数据。在上述的具体研究步骤基础之上,笔者将从理论上探讨昆曲唱腔研究的诸多因素,并考察其相应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本课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在实用意义方面,笔者期望对昆曲的创腔理论有所启示,并对我国戏曲作曲理论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材料来源。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昆曲唱腔的音乐形态进行剖析,为昆曲唱腔的理论建设服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一)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昆曲的审美属性 本章笔者将对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时代背景进行阐

35、释,并且运用音乐美学理论对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二)昆曲唱腔的形态学研究 本章笔者主要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昆曲曲谱进行谱面剖析,以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旋律、调式、腔式、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剖析,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法,音乐形态学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对其音乐本体进行深层的分析与系统的论证,并结合音像资料对其音乐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三)昆曲唱腔的研究意义 本章笔者将在昆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昆曲唱腔的形态学研究成果,探讨昆曲唱腔的历史成就,并且阐释其对于当代戏曲音乐创作的重要意义。四、本文运用主要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本文的撰写工作中,第一章为昆曲牡

36、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本章笔者将对昆曲牡丹亭所产生的社会因素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运用音乐美学的理论,对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进行探讨。第二章为昆曲唱腔的音乐形态学研究,本章笔者将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统计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并结合作曲技术理论相关学科的研究体系,选取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作为研究对象,在微观音乐形态基础上对其唱腔特征进行深层的剖析,从唱腔的脉络中探究昆曲音乐本体规律的特性,并且对昆曲唱腔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探讨。笔者在对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进行研究时,运用刘正维先生提出的民族音乐研究“五态、四径、三线”理论中的“四径”理论,分别从“旋律、调式、腔式、结构”四个方面对其唱腔形

37、态进行剖析,并且运用其最新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研究成果,即以四度三音列体系传统音乐的“染色体” 1 刘正维四度三音列传统音乐的染色体,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1一文中的理论方法为研究基础,对昆曲牡丹亭唱腔中旋律和调式特征进行剖析。通过对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曲谱进行谱面剖析,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与系统论证,对昆曲唱腔规律性特征进行探究。第三章,笔者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昆曲唱腔的形态学研究成果,对昆曲唱腔的历史地位与艺术成就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当代戏曲理论建设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第一章 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审美属性第一节 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昆山腔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

38、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2 张 庚 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第12页。2昆曲牡丹亭便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于1598年创作的不朽剧目,而这个创作年代正好是明代的中后期,整个明代的社会发展情况,江苏昆山地区由于交通的便利和运输业的发达,贸易的兴盛,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明冯梦龙编醒示恒言中描写道:“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乃出产锦绣之乡,集聚绫缯之地。” 3 转引自余从戏曲声腔剧种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244页。3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棉纺织业的兴起

39、已经到了繁盛的局面,而工商业的发达也使得社会经济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经济的繁荣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生存土壤的同时,也为昆曲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明清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为昆曲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也为昆山腔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得昆曲在这一历史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昆山腔从元末明初14世纪到明嘉靖万历年间16世纪中叶才大放异彩,这与它兴起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密切联系。”1 张 庚 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第20页。1明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萌芽的历史时期,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萌发出的新经济制度直接导致了新生产关系的

40、出现,也给社会内部各阶级之间带来了普遍的影响。正是在这一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从而激化了社会中的各类矛盾。在这种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一些社会进步思潮日益增长,也使得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自由愿望也愈来愈强烈。“新的政治因素和文化思潮,对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明代中后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潮的人本主义剧作涌现,牡丹亭所代表启蒙性人本思想的萌芽,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正是明末文化思想变革的先声,它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成为戏剧人文思想的杰出代表。”2 程 晶昆曲的审美文化透视,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2在当时人文思潮的影响下,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剧家

41、,在他们的作品中,多以反对封建制度为创作主题,因此作品中所带有的强烈反封建色彩,鲜明的抨击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残酷压制。作品中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统治的心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某些特征。“正是在这一社会时期,经济与政治,以及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诸多反对封建制度的戏剧作品。在当时社会人文思潮的影响下,站在时代前沿的文人剧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性。昆山腔声腔剧种的兴起与发展,重要的条件之一,还有赖于它是否产生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剧目。”3 张 庚 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第19

42、页。3在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诸多的昆山腔戏剧作品,作品中所折射的某些时代特性,鲜明体现了人民对社会进步思潮的追求,从而也带来了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作者在戏剧作品中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极大的反映了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愿望,而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的来源,使得他们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作品中体现的进步现实主义思潮,也对昆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昆山腔兴起以后,因被当时社会人士视为雅音,故而得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推崇。文人的创作,使这一创作阶层在昆山腔的剧本创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昆山腔作品所具有高度凝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也与此密不可分。”4 张 庚 郭

43、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第19页。4正是由于有了文人阶层的创作,使得昆曲音乐也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文人属性,从而使得昆腔艺术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节 昆曲的审美属性 “昆曲发展到明代已达到全盛的局面,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此后的半个世纪,昆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明代剧坛出现了以昆腔为主的局面。”1 程 晶昆曲的审美文化透视,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1昆曲所具有高度的审美品格,一方面由于昆曲符合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其代表的歌唱性与抒情性风格符合文人的审美趣味与美学追求,另一方面又由于它属于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物,在他们的创

44、作中昆曲不断地得到雅化,从而达到了高度精致、唯美的艺术层面,这些也使得昆曲最终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昆曲典雅的美学风范与江南文化的整个文化氛围也是密不可分的,“江南文化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格局中,形成的区域文化。从明清两代开始,由于江南文化的崛起,苏州杭州地位的攀升,江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领军,苏州和苏州周围文人的文化和审美趣味亦成为领导中国文化的潮流。昆曲在江南文化的审美中渗透了文人阶层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2 程 晶昆曲的审美文化透视,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2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的滋养,昆曲正是在人文的土壤中得到了滋养,最终成为经典的艺术范型。“音乐美学作为美学的一

45、个分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美的本质与审美关系,体现了音乐研究的美学属性。”3 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5页。3由于昆曲得到了文人的广泛参与与创作,使其音乐也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文人属性,昆曲极其细腻温婉的唱腔风格符合文人的审美追求。“音乐的美学范畴,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音乐的审美形态。”4 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97页。5 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14页。4昆曲音乐极其优美,歌唱性与抒情性是它音乐美的集中体现,而这属于音乐美学的范畴。“昆曲本身具有中国古典美学高度的

46、审美追求,其对于音乐优美、抒情的审美观也成为音乐审美的重要范畴。” 5从而使得昆曲在整个中国美学史中成为具有典范性的坐标。“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是注重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审美情境。昆曲审美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意象,古代文人常用意象来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意象理论与戏曲审美的结合,使得戏曲艺术具有高度的审美属性。”1 施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78页。1昆曲所具有高度的审美“意象”,这也符合文人欣赏的审美标准。昆曲音乐富于抒情性的风格,它将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达到了极致,而这也符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情”,论。周畅在音乐与美学论著中指

47、出,“音乐以音形情,唱歌须唱情,鼓琴贵得情,音乐能陶情,音乐家感情体验不足须移情”。2 周 畅音乐与美学,京华出版社,北京:2001年5月第1版,第70页。2可见“情感”在音乐中居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昆曲音乐缠绵婉转、细腻悠长,对于表现人物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乐以情为本”深刻的阐明了情感在音乐表现中居于首要位置,音乐的表现以情感的表达为主,在昆曲牡丹亭的音乐里,便得到了极好的印证。在游园和惊梦的音乐中,我们跟随杜丽娘青春的身影,在她美丽的梦境里翩跹,而音乐本身就像她的梦境一样美。“音乐美失去了审美价值就不能称其为音乐美,只有当音乐与审美高度融合才能产生音乐美。”3 修海林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

48、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536页。3昆曲音乐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带给我们不只是听觉上的美,它体现出来音乐的形态美,以及人物的情态美,以至于整体的意态美,都在其音乐的一唱三叹中得以完美的呈现。“音乐的意态,是指内蕴于深层的意境、意韵、意味。”4 修海林 罗小平 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540页。4昆曲所具有的意态美是其他任何美所替代不了的美学品质。“中国封建文化走过盛唐,传统雅文化的价值观念也紧跟着步入它的辉煌时期。”5 余 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5月。5由于昆曲符合文人的审美文化需求,并且继承了前代诸

49、多的艺术成就,其呈现出高度典雅的审美品格,从而使得它成为雅文化的延续。“昆曲,被一个整体的文人阶层所广泛接受,并且得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肯定与广泛参与,使得昆曲在那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较高的文化地位。而文人作为雅文化传统的主要承载者,其意识形态与美学追求决定了昆曲,无论就其文学性,还是就其音乐性而言都成为雅文化的象征。”6 傅 瑾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6正是由于昆曲所代表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它符合文人对于审美的要求,故而成为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戏剧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 第二章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剖析本章笔者将

50、运用刘正维先生所提出民族音乐研究“五态、四径、三线”理论中的“四径”理论,分别从“旋律、调式、腔式、结构”四个方面对其唱腔形态进行剖析,并运用其最新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研究成果,即“四度三音列”研究方法对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中的旋律和调式进行剖析。音列是旋律中音级之间的自然关系,我国五声音阶中的“四度三音列”是传统音乐的“染色体”。徵羽两个不同排列的母体四度三音列组成了性质各异的徵羽两大音列群体,它们制约着传统音乐旋律的风格和调式调性特征。四度三音列是我国do re mi so la五声音阶(如下图所示)中四度内三个音级构成的自然音列。不同排列的“四度三音列”构成了我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

51、乐“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制约着我国传统音乐中不同或共同旋律和调式调性特征的“染色体”。1 刘正维四度三音列传统音乐的染色体,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1在四度三音列中构成了两个音列群体,分别是徵音列群体和羽音列群体。 图 2-1 徵、羽音列群体图徵羽两大音列群体的八种四度三音列,普遍存在于民族音乐的旋律之中。它们在各句旋律的头部或中部时,表现为“音列”,在各句旋律的尾部,则表现为“终止式”,这些终止式直接制约着调式的类别与性质。因此,制约着旋律风格特色的徵羽两大音列群体,同时又在各句旋律的尾部表现为制约调式类别与调式特性的徵羽两大终止群体。乐曲的音列群体构成了音乐的旋律风格,终止群体则制

52、约着其调式特征。四度三音列组成了旋律的基础,但在旋律的不同部位却具有不同功能。在旋律的头部与腰部表现为制约旋律风格特色的音列群体,而在每句旋律尾部的终止式,则表现为制约调式特征的终止群体。1 刘正维四度三音列传统音乐的染色体,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1第一节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旋律剖析笔者分别对昆曲牡丹亭中游园和惊梦旋律音列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如下图示为昆曲牡丹亭游园唱腔旋律剖析:图2-2 【绕地游】旋律剖析图在【绕地游】中,mi sol la 音列出现了1次,占8%;la sol mi 音列出现了2次,占17%;sol la do 音列出现了1次,占8%;re do la 音列出现了8次

53、,占67%;羽群体音列占92%,徵群体音列占8%。 图2-3 【步步娇】旋律剖析图在【步步娇】中,mi sol la音列出现了6次,占18%;la sol mi 音列出现了6次,占18%;sol la do音列出现了3次,占9%;la do re 音列出现了11次,占32%;re do la 音列出现了7次,占21%;羽群体音列占91%,徵群体音列占9%。 图2-4 【醉扶归】旋律剖析图在【醉扶归】中,mi sol la 音列出现了3次,占10%;la sol mi 音列出现了3次,占10%;sol mi re 音列出现了1次,占3%;do la sol 音列出现了1次,占 3%;la do

54、re 音列出现了9次,占30%;re do la 音列出现了13次,占44%;羽群体音列占94 %,徵群体音列占6%。 图2-5 【皂罗袍】旋律剖析图 在【皂罗袍】中,re mi so音列出现了3次,占5%;mi so la音列出现了7次,占15%;la so mi音列出现了9次,占18%;so la do音列出现了6次,占12%;do la so音列出现了5次,占9%;la do re音列出现了8次,占16%;re do la音列出现了13次,占25%;羽群体音列占74%,徵群体音列占26%。 图2-6 【好姐姐】旋律剖析图 在【好姐姐】中,re mi so音列出现了3次,占9%;mi so

55、 la音列出现了4次,占14%;la so mi音列出现了7次,占23%;so la do音列出现了2次,占6%;do la so音列出现了5次,占16%;la do re音列出现了3次,占9%;re do la 音列出现了7次,占23%;羽群体音列占69%,徵群体音列占31%。图2-7 【尾声】旋律剖析图在【尾声】中,re mi so音列出现了2次,占14%;mi so la音列出现了2次,占14%;so mi re音列出现了1次,占8%;la so mi音列出现了2次,占14%;la do re音列出现了2次,占14%;re do la 音列出现了5次,占36%;羽群体音列占78%,徵群体

56、音列占22%。如上所示,经过统计,在游园中,羽群体音列所占比例约为82%,徵群体音列所占比例约为18%。昆曲的行腔以“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其旋律起伏有致,拖腔悠远绵长,旋律线以级进和小三度的音程居多,因而造成了“啭音若丝”的唱腔风格。旋律音列大多由“la do re”和“re-do-la”为主的羽音列群体构成,因此其旋律是建立在羽音列的基础之上。其旋律的音列群体基本围绕“mi so la、la so mi、re do la、la do re”的羽音列构成,旋律的终止式则以re-do-la为主,上句多落“mi”音,下句多落“la”音。游园是牡丹亭中最具有抒情特色的唱段,其大量羽群体音列的运用,极好的表现了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