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609616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8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定南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定南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定南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定南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南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定南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二一二年九月定南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及依据11.1 规划背景11.2 编制依据2第二章 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32.1 发展现状32.2 发展条件82.3 发展机遇14第三章 总体思路173.1 指导思想173.2 基本原则173.3 发展目标18第四章 发展布局204.1 定南县产业发展总体布局204.2 旅游业空间布局204.3 物流业空间布局234.4 商贸配套业空间布局28第五章 重点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项目295.1 旅游业295.2 物流业405.3 商贸配套产业44第六章 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496.1 加强领导,强化考核496.2 规划

2、引导,政策扶持496.3 创新机制,项目带动506.4 夯实基础,增强后劲516.5 营造环境,法制保障526.6 品牌引领,人才支撑526.7 完善统计,健全体系53II第一章 规划背景及依据1.1 规划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支持赣州、抚州创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推动赣州、吉安综合物流园区及广昌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建

3、设,支持赣州建设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深化赣南与井冈山、闽西、粤东北的旅游合作,支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支持赣州、吉安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这一系列政策要求的提出,既表明我国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将其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也为我国各区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各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

4、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区域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定南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个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个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两轮驱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定南县实现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定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制定定南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县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5、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4)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6)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赣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赣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9)定南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0)定南县城市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第二章 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2.1 发展现状定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辖7个镇,119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3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7万亩,林地面积163.52亩。

6、2011年全县总人口20.8万,其中县城人口8.06万,县城总建成区面积8.9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45.21%。定南自古就是赣粤两省交通要地,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36亿元,增长12.3%,其中一产5.78亿元,增长3.9%;二产17.7亿元,增长14.2%;三产14.88亿元,增长13.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3亿元,增长17.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3.72亿元,增长23.9%;实现财政总收入5.8亿元,增长3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7亿元,增长28.8%;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5.1%,税收收入占财政

7、总收入比重为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6亿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4086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8元,增长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2.1.1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定南县以“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整合资源,建设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的休闲养生后花园”发展思路,围绕打造成赣粤边际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提升旅游产业层次水平、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2011年,定南县旅游接待45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接待44.8万人次,同比增长122%,入境旅游接待2

8、100人次,同比增长354%。全年旅游总收入7977万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889万元,同比增长95%,旅游外汇收入6.7万美元,同比增长218%。旅游带动就业人数2500人,同比增长150%。定南现有九曲度假村、神仙寺、京九接轨点纪念公园、莲塘古城、虎形围、明远第围等景点,规划在建的有布衣山谷旅游山庄、山地体育公园、桃花源风景区、客家风情村等旅游景区。2.1.2 物流产业发展现状2011年,定南县物流企业货运吨位达到2476吨,比2010年增加332吨,年增长率15.5%,仓储面积33765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2565平方米,年增长率59.3%。2011年营业收入实现10354万元,上

9、缴税收(含营业税、车辆营运税、车船税、企业所得税等)527.1万元,物流总额高达54325万元。定南县物流产业园已有永立物流有限公司、国盛铁路实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并且大部分已投产运行,改变了传统商贸物流业散、乱,难以形成规模和凝聚商气的窘状。根据毗邻广东及赣粤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交通优势,围绕建设赣南原料集散地和粤港地区原料进口集散物流,将运输、仓储和贸易、简单加工、配送相结合,发展进出口产品的过境物流,建设赣粤边际工业品的储存中心和配送中心等目标,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多项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在仓储质押方面推出激励措施,鼓励物流企业和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10、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低风险融资服务;在物流企业的标准化、共同平台建设、物流技术攻关与科研方面的合作予以积极扶持同时,消除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障碍,列出重点物流建设项目,扶持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研究确定物流产业在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建设上的长期规划和措施,并成立物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搭建专业化融资平台,实施市场化、社会化融资,着力构建定南赣粤边际“商贸物流枢纽”。在物流产业管理上,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物流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组建了专业化的发展机构,统一组织园区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经营管理。在运作上,编制了一批紧扣物流产

11、业发展链条、依托当地物流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精品项目和特色项目向市场推介,吸引了中能(定南)燃气公司、定南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定南良发物流仓储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物流仓储企业落户园区。目前,作为县商贸物流产业园区的“领航舰”、占地面积60亩的定南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已经竣工,即将投产运行。县物流产业园将新建、改造一批上规模的大型专业市场,以繁荣商贸流通,努力把定南县打造成赣南粤北区域性中心地位突出的大宗农产品、工业原材料、小商品批发地和集散地。2.1.3 商贸配套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定南县商贸配套产业呈现出空前的发展势头,已逐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主要表现在:

12、(1)规模迅速扩张,作用逐步体现。近年来,定南县商贸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现代商业批发零售业、农村、社区商业网点、酒店餐饮业等现代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提高,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6亿元,增长17.2%。与此同时,商贸业在提升城市功能、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版块竞相发展,特色趋于明显。随着规模的扩大,商贸流通业逐步形成了一些区域竞争优势和发展特色。例如:县城及周边商品零售批发业发达,服装、日用品、金融等商贸业态门类齐全;现代物流园主要集娱乐、餐饮、零售等多种行业于一体

13、,形成了具有现代特色的商业圈;旅游景点周边聚集中了金融、酒店、餐饮、休闲等多种现代服务行业。(3)结构逐步优化,经营业态日趋齐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定南县商贸配套业档次明显提升,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业态异军突起,经营业态得到进一步拓宽和细化。商贸业从经营超市、百货店向多业态、多领域拓展。批发贸易业、零售贸易业、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4)项目不断进驻,前景十分广阔。定南县商贸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山水香格里拉星级酒店建设建提高定南县城市档次和带动旅游业迅速发展,加快金穗广场、赣州商业城、九龙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建设。随着“四个发展定位、四个发展战略”以及“三城同创”建设的深入

14、推进,全县商贸业加速发展的趋势明显、后劲十足、前景广阔。2.1.4 存在问题尽管定南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科学发展角度看,目前定南县服务业还存在着服务业比重偏低、结构不合理、优势不突出、创新乏力、高端服务消费流失严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定南县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发达程度不相符,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层次提高不相符,现有服务业的水平不能有效支撑定南县产业的转型升级,不能有效支撑幸福定南的建设。定南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1)相邻市县在产业发展上同质化现象明显,抢占市场资源要素

15、较为突出,将对定南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2)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吸引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的规划、政策、人才、居住、服务等环境条件还有较大差距。(3)服务业重点行业规模不大,骨干企业较少,服务业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的比重偏低。(4)服务业建设缺乏相应的资金引导和扶持。定南县物流产业园规划建设约4000亩,旅游规划建设面积更大,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融资困难。(5)项目审批手续繁杂。目前物流、仓储企业用地均采用招拍挂,用地手续涉及审批部门多、手续繁杂、耗时长。2.2 发展条件2.2.1 区位交通优越赣州自古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与长江、珠江

16、、闽东南三角洲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和经济关联性。定南地处江西省南部边陲,与广东山水相连,自古就是赣粤两省的咽喉要地、商贾要道,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是江西对接粤港澳的第一门户和排头兵,分别距广州、深圳、东莞298公里、290公里和280公里,距赣州黄金机场140公里。定南处于赣州1小时经济圈和深港共建国际大都市3小时经济圈,赣粤高速、京九铁路两条国家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形成了以赣粤高速、京九铁路、安定公路、定广公路为主干的陆路交通网,成为依托珠三角发展的“近水楼台” 和赣粤物流大通道的物流中心节点。2009年11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出台,首次提出了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

17、济带概念。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编制赣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连接,把赣州建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规划研究赣州至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和赣州至韶关铁路复线,打通赣州至珠三角、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快赣(州)井(冈山)铁路前期工作,加强赣州至湖南、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铁路运输通道的规划研究,提升赣州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随着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赣南苏区振兴规划的落实,定南的区位、交通优越性将更近一步体现。2.2.2 自然资源丰富定南县地处江西最南端,是东江发源县之一,境

18、内属低山丘陵地形,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水充足,年均气温19。县内山清水秀,河流纵横,林木葱郁,空气清新,风淡云轻,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78.1%,植被保持优良,各类野生动植物物种种类繁多,有竹木、药材等野生植物资源近400种,有山鸡、斑鸠、画眉、野猪、山兔、狐狸、蛇类等野生动物60多种。 2.2.3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1)水域风光定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生态、绿色、秀美。境内水资源丰富,地理环境独特,形成了柱石瀑布、神仙岭分水岭等多处秀丽自然景观。境内最长河流九曲河,距县城16公里,河域内清风徐徐,碧波荡漾,两岸花香鸟语,竹影婆娑,旖旎风光常引游人留恋忘返,自2002年始在两岸

19、开发建设的九曲旅游度假村4A级景区设施完善,风景秀丽,服务周到,正日渐成为“珠三角”地区游人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云台山地处岭北镇辖区,距县城约25公里,是长江、珠江分水区,海拔1200米,境内峰峦迭嶂,绿荫如盖,植被完善,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县内动植物“基因库”。山内常年云雾缭绕,适宜绿茶生长,现已开发茶园9000余亩,出产的“云台山”牌有机绿茶品质优良,曾多次荣获省、市优质品牌奖,产品远销国内各地,享誉省内外。(2)古迹与建筑定南属典型的客家人集居地。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独具特色的传统居住建筑。现在县有明清两代建造的围屋200余座,由于年代久远、世事变迁,现存结构完好的约有160座左右。比较有名

20、的有车步虎形围、中沙坳背围、修建明远第围、长桥衍庆楼围等。定南的客家围屋,以神仙岭为分水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围屋建筑类型。岭北长江流域为青砖灰砌封火墙外立面不出檐类型,岭南珠江流域为黄土夯墙外立面出檐类型,数量上岭南多于岭北。岭南为数众多的以纯黄土夯筑带有四角碉楼的歇山顶大屋檐围屋,是最具定南地方特色的客家围屋。(3)民风民俗定南人文祥瑞开明,95%是客家人,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民风淳朴,开明包容,平安稳定,和谐祥瑞,使得定南成为著名的省级平安县。淳厚质朴的传统民俗令定南旅游魅力大增,闪熠生辉。(4)历史名人盛名远播赖布衣是出生定南的客家风水大师,有“寻龙大侠”、“赖仙”的美誉,被尊称为堪

21、舆界的一代宗师。其忧国忧民、惩恶扬善、救苦救怜的侠肝义胆,不畏强权、不图名利、超凡脱俗的人格品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治学态度,是客家精神和赖布衣人格的集中体现。赖布衣的一生充满传奇,至今历经八百余年,仍被广泛传颂。(5)地方特色产品定南县是赣南脐橙的主产区之一。产于定南县北部海拔米的云雾山中的云台山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手工精制,白毫披身,条索紧秀,色泽绿润,嫩香持久,嫩绿明亮,甘醇,为社会各界人士公认的有机天然绿色食品。定南蜜梨也是定南人民精心培育的名牌产品,因其皮薄、心小、味甜、汁浓、早上市等独特的风味和优势被誉为“夏果之王”,定南也因此被授予为“中国蜜梨之乡”称号。除此之外,

22、定南的面条、客家酸菜王、烫皮等也非常受人们欢迎。根据国家旅游局2003年5月1日最新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确定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将全部旅游资源分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8大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具体旅游资源现状见表2-1。表2-1 定南县旅游资源现状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A 地文景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AA 山岳型旅游地岿美山、老甲山、神仙岭、云台山等AB 沉积与构造ABF 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钨、稀土、钛铁、石墨、花岗岩、膨润土AC

23、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I丹霞马头寨丹霞地貌B 水域风光BA 河段BAA 观光游憩河段九曲河BC瀑布BCB跌水岿美山瀑布BD 泉BDB 地热与温泉温泉C 生物景观CA 树木CAB 丛树脐橙、蜜梨、李树、茶树、茭白CAC 独树杉、松、杨、毛竹、樟及各种阔叶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定南县各中、小学校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九曲度假村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神仙寺、观音庙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云台山茶园、岿美山稀土矿区、钨砂矿区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B 塔形建筑物巽塔FCC楼阁文昌阁FCI广场登山公园广场FD 居住地与社区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客家围屋FDC

24、 特色社区莲塘古城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车布虎形围屋、修建明远第围,以及岿美山镇的苏联式建筑FDG特色店铺客家店铺FF 交通建筑FFA 桥“S”型京九铁路大桥、九曲天成桥FFB 车站定南站FG 水工建筑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礼亨水库、长乐水库、营场水库、转塘电站、九曲电站、龙神湖等FGB 水井客家围屋内的天井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A 菜品饮食客家酸菜王、酸酒鸭、香菇、木耳、笋干等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蜜梨、脐橙、云台山毛尖茶等GAE传统手工产品及工艺品客家工艺品、服饰制作H 人文活动HA 人事记录HAA 人物赖布衣、赖清规、钟一诚、方学元、方其道等HB 艺术HBB 文学

25、艺术作品民间故事、传说HC 民间习俗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客家风情文化习俗HCG特色饮食风俗客家特色饮食习俗HCH特色服饰客家传统特色服饰2.2.4 矿产资源丰富定南县是赣南矿业经济新增长极。境内以稀土和钨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分布广、品种多、储量大、质量优,是全省、全市乃至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县,尤其是稀土矿藏品种全、品位高,属中钇富铕型稀土,是首批11个稀土国家规划矿区之一。全县现有稀土采矿许可证32本(江西省89本,赣州88本),证内保有储量5万吨,县内远景储量114万吨。此外,还有锰、钛铁、石墨、膨润土等20多种矿藏。依托大华新材料、鑫磊稀土、南方稀土等加工企业,定南正在全力打造稀土永

26、磁材料、永磁电机、动力电源、贮氢材料及其应用产品产业链。2.2.5 农业特色明显定南县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规划建设了省级农业科技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以生猪、脐橙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竹木、生猪及各类山珍等优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胜仙、九曲河、瑞丰米面和云台山毛尖茶、客家峰龙藤茶、野生香菇、山竹笋等名特产畅销全国,客家酸菜王、豆叶干、客家酸酒鸭等客家名品享誉海内外。获农业部、省农业厅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生猪养殖企业9家,供港基地4个,供深基地5个,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场2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

27、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供港供深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2.2.6 招商引资政策优惠赣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赣州市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赣市发【2008】5号文)、赣州市鼓励投资促进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市府发【2008】45号文)、江西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赣府厅发【2008】45号文)及其他相关配套文件,分别从用地、资金、税收、费用、外来人员务工等方面制定和落实了优惠政策及国家“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政策。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抓好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广范围、深层次、宽领域解放思想,进一步把全市干部

28、群众的思想搅动起来,努力掀起全民承接产业转移的热潮,为赣州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定南县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招商惠商政策,对于招商引资的推进有着极大的好处。2.3 发展机遇(1)赣南苏区振兴的有利契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中央领导多次就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问题做出过重要指示。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若干意见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尽快改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力促进培育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形成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互呼应的南北两大区域发

29、展格局;有力指导探索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推进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提升赣南苏区制造业发展水平,形成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作为赣南苏区的重要一份子,定南县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机遇,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实现错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发展机遇。(2)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带来进位赶超的战略机遇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

30、需要。近几年来,定南县非常重视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大力创优投资环境,建立健全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着力将定南建设成为投资创业的一方热土,使定南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的大平台,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的政策优惠与扶持,为引进项目和资金创造了较好的内外部环境。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一份子,一系列促进中部崛起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有利于定南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精密模具及机械制造产业,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进位赶超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3)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带来的服务业发展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当前新一轮产业转移正日益深化。这轮产业转移的特点为

31、: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利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实现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的最佳组合,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工序以及非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加工也开始转移。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逐步成为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要工业园。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珠闽”地区相继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迅速上升。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和技术升级,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在全国和全球的竞争地位,必须将劳动密集型和占用土地资源相对较多的工业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

32、01221号)指出:“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和产业转移推进机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支持设立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序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定南区位优势明显,承载广东省等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具竞争优势,随着产业转移带来的服务业需求,为定南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第三章 总体思路3.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定南目标,按照“四个发展定位、四个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建特色经济强县、创休闲旅游名城、打造赣南旅游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33、服务业并举,以现代化的新观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为内涵,依靠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政策创新、项目带动,围绕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定位,重点发展物流、旅游、商贸配套三大行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大文化、中介服务以及其他行业,全面提升定南县综合竞争力和生活品质,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定南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注入新动力。3.2 基本原则(1)集聚发展原则提升园区的聚集能力,推动产业龙头企业、关键项目、重点产品和核心研发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区域内产业集中度最高区域,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2)关联发展原则发挥优势产业、企业的关联辐射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

34、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园区内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3)成链发展原则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带动作用,培育完善园区优势产业链,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发展、侧向带动,做长园区优势产业链。(4)集约发展原则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强化集约用地,努力提高景区用地综合利用率。3.3 发展目标按照赣州市委提出的“一条主线、四种理念、五个赣州”的总体目标和定南县委提出的“四个发展定位、四个发展战略”,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

35、优化内部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培育特色优势,提高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到2016年,初步建成物流、旅游、商贸配套三大功能服务平台,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的空间组织框架,逐步形成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化和开放性程度高的城市现代服务业格局。(1)服务业总量明显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到2016年,服务业产值达45亿元,年平均增长25%,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三大重点行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50%以上。上缴税收6.5亿元,年增长30%。到2020年,服务业产值达120亿元,年平均增长30%,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水平。上交税金20亿元,年增长3

36、7%。(2)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渐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以物流、旅游、商贸配套三大重点行业发展为龙头,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大文化、中介服务、其它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3)服务业对国民经济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6年,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基本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迅速上升。第四章 发展布局4.1 定南县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定南县立足自身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启动了五个大型产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的原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4条出县公路为轴线,对五大产业园区进行

37、了科学规划和布局。这些产业园区,涵盖了一、二、三产,为该县工业、农业、物流、旅游、教育等优势产业提供坚实的承载平台,形成了企业分工合作、功能配套互补、产品衍生进化的产业集群。图4-1 定南县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图4.2 旅游业空间布局4.2.1 布局原则规划贯彻集聚发展、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节约土地、合理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园区。(1)组团式布局原则对文化生态旅游服务产业分组团式、集聚式发展。(2)产业链式布局原则在组团之间和同组团中,将上下游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聚起来,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和节

38、能减排。强化集约用地,努力提高景区用地综合利用率。4.2.2 空间结构定南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为一区二园三带。“一区”,就是定南县城所在地历市镇的主城客家文化休闲游览区。在该镇的规划重点是:修复、充实、提升、活化三大围屋的文化休闲(即谢家围屋、中砂坳背围、方屋排虎形围)和旅游观光功能。建设县城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提升主城区杨梅村、三中门口、登山公园等城市规划节点的文化功能和品位。“二园”,就是要在历市镇杨梅村赖布衣故里规划建造风水文化园,在历市镇仙岭村规划建造神仙文化园,塑造定南旅游新形象。借以丰富定南文化旅游的内涵。“三带”,就是要将龙塘转塘水库九曲河这条东江源头开发成水上休闲旅游带;将老城镇

39、岿美山森林度假区一线开发成山岳休闲老城观光文化生态旅游带;将神仙岭隧道梅香村玉石村云台山一线规划建设为新农村乡村风光漫游带。 图4-2 定南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布局图在符合定南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布局下,定南县旅游业重点项目布局如图4-3所示。图4-3 定南县旅游业重点项目布局图4.3 物流业空间布局4.3.1 布局原则规划贯彻集聚发展、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节约土地、合理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园区。(1)产业链式布局原则:在组团之间和同组团中,将上下游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聚起来,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和

40、节能减排。强化集约用地,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率。(2)生产与生活配套设施的合理设置原则:既要考虑职工生活方便,又要考虑工厂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布置其空间距离,除了考虑到工业自身的污染,工业用地的布局也应起着具体的环境隔离、缓冲及连贯等作用。由于园区建设分期推进,同时也要考虑开发建设时序与功能结构的适宜性。4.3.2 产业园空间规划(1)物流产业发展区位物流产业规划范围为:太湖北路至西环南路以西,货场路、火车站至赣粤高速路定南出口所有可利用土地和高速公路老城出口部分土地,规划占地面积约4000亩。图4-4 定南县物流园区位图(2)物流产业园空间总体布局粤赣物流大通道定南中心物流节点以粤赣高速公

41、路定南出口至火车站两侧,形成“一轴两圈五中心”的空间发展布局,完善定南物流中心节点的功能布局。图4-5 定南县物流产业园空间布局图一轴:以高速出口至火车站之间的两侧成为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主轴;两圈:分别是区域物流转运发展圈和综合物流发展圈;五中心:1.无水港及流通加工中心,2.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3.商贸物流中心,4.铁路仓储物流中心,5.公路物流转运分拨甩挂中心。(3)定南县物流产业园产业布局定南县物流产业园在建设初期,以粤赣高速公路定南出口和火车站为中心发展无水港、公路、铁路、商贸、农副产品等重点项目,在高速公路定南出口重点发展综合服务、餐饮、住宿、休闲等配套服务,在火车站重点引进第三方物

42、流企业、商贸流通中心、无水港及口岸服务等。建设远期,沿着粤赣高速公路定南出口至火车站两侧发展工业产品仓储及物流基地、农副产品仓储物流、物流配套产业等。544.4 商贸配套业空间布局定南县商贸配套业发展布局主要围绕以建设路和胜利路交叉口区域的县城商业中心,位于城市东部、围绕龙神湖的文化娱乐中心,位于城北新区的行政中心,位于高速路口到火车的现代物流园和呈一区二园三带布局的旅游景点进行布局发展。围绕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行政中心发展商贸、百货、娱乐、休闲、餐饮、住宿,围绕现代物流园布局发展餐饮、住宿,围绕旅游景点及景区布局发展娱乐、休闲、餐饮、住宿、商贸等。第五章 重点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项目5.1

43、 旅游业5.1.1 发展思路定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开发建设“粤港澳后花园”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区域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共同发展”的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定南县位居江西南大门、紧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真山真水的自然生态优势以及即将开发建设的风水独特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的特色文化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主题公园为载体,加快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开拓旅游市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旅游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定南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知名的旅游城市。5.1.2 发展定位(1)功能定位定南县旅游产业立足于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珠三角和海西经济

44、区建设的大背景,依托珠三角产业经济带广大的经济腹地和定南县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建设“粤港澳休闲后花园”的历史背景,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功能定位为:低碳旅游的新典范国家低碳旅游示范基地;乡村旅游的新模式江西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绿色产品的集散地赣南绿色物产交易基地;区域经济的新亮点赣南现代服务业基地;赣南旅游的新中心赣粤边际旅游集散基地。(2)产业定位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旨在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产业集群发展为路径,以生态低碳为特色,以建设城市新区为发展目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促进商务会产业、生态农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保健业、创意产业等关联产业联动发展,集聚资金、人才、信息、物资等产业要素,打造高

45、度复合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集合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生态观光、农业休闲、会展商务、康体养生和农耕体验等功能,构建产业多元、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文化内涵丰富的广泛旅游产业园区,形成定南县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5.1.3 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定南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把定南打造成闽西粤北湘东赣南边际区域旅游服务中心,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推进的重要地区,京九铁路大动脉上重要的枢纽型旅游城市,以红色文化、乡村漫游和客家风情见长的休闲度假型历史文化名城。到2016年,城市环境和旅游功能更加完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城市形象初步建立;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46、有较大提升;定南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若干旅游景区成为区域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成熟旅游区。完成旅游总投资50亿元,旅游接待20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接待5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0亿元,旅游带动就业人数1万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和区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提升,实现旅游和区域经济全面较快增长,城市旅游竞争力持续提升,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知名的旅游城市。5.1.4 发展规划(1)发挥资源优势,建成江西“小香港”逐步完善旅游软硬件资源的分布格局,以项目为载体,着力实施一批重点文化旅游工程,使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成为集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文化创意、体育运动、观光农业等为一体的综合、集群

47、化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切实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加大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核心区“仙湖”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力度,加快建成山地体育公园、赖布衣风水文化园、客家风情园、桃花源风景区等支撑性重大旅游项目。加大争基地授牌力度,建成全省首个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发展成为珠三角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赣粤边际区域性休闲旅游名县。凸显定南的旅游区域优势,加强与省内客家地区以及广东省、福建省的客家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建设赣粤闽无障碍旅游区,增进“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旅游合作,实现三省客家地区的旅游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政策互惠、优势互补。适度建设星级宾馆、高级商会所等旅游服务设施,大力引进星级以上旅

48、行社,增强接待功能和服务水平,把定南打造成为现代气息浓厚、现代服务业完备,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水平高的江西内陆“小香港”。(2)发展商会经济,建成东江“小博鳌”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发展论坛经济、会议经济和会展经济。以绿色、东江源为特色,适时推进国家级论坛、峰会基地建设,扩大定南在外界的影响力、美誉度。结合产业建设,大力组织产业文化活动,丰富商会经济的内涵,拓展其外延,完善其业态,把定南建设成产、学、商精英齐聚的成功人士第二家园。(3)发挥文化优势,建成赣粤边际区域性乡村漫游“先行区”着力建设乡村漫游带、虎形围爱情故事馆、布衣山谷、老城古城文化、客家民俗风情展示体验等旅游项目。坚持“生态

49、、文化、景观、产业”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岭北梅香、历市百乐排、岿美山古地、龙塘东江源、天九黄金湾新村等特色乡村漫游区,形成文化生态与产业相结合、观光与体验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5.1.5 重点项目1、游客集散中心定南县旅客集散中心建在赣粤高速公路定南出口处,是向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提供旅游全要素服务的集中场所,也是为旅游企业的经营提供一个高效的集中平台,同时还是为定南县政府集中进行旅游公开管理的载体。定南旅客集散中心有主要为散客出游提供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票务中心;有为参与组团旅游的游客提供服务的旅游超市(旅行社与宾馆住宿超市)或旅游交易中心(主要参与国内外中长距离

50、旅游、市内和县内景点组合型线路旅游);有为各种游客提供信息服务的旅游问询中心;为各类游客提供旅游商品集中选购的购物中心;为本地和外地政府和企业提供旅游促销宣传的旅游推介中心,有为政府提供旅游质量管理监督的旅游投诉和质量监督中心;有为旅客提供的配套服务,如餐饮住宿、交通服务、加油站;还有为满足日渐增多的自驾游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自驾车旅游驿站。表5-1 旅客集散中心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说明子项目1游客集散与信息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与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主要包括主体建筑及内部服务设施,主体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在功能上旅游服务中心集游客集散、旅游信息服务、服务信息反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旅游集散中心旅游

51、交易推广中心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中心2自驾车旅游驿站为自驾车爱好者提供自助或半自助服务的,具有特定主题复合功能的森林休闲营地。森林休闲营地汽车旅馆3配套设施为旅客提供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让旅客在定南旅游不仅能玩得好,还能吃得好,住得好。餐饮住宿交通服务区加油站和小型汽车修理间生态停车场。2、仙湖旅游产业园根据定南的空间格局、资源特点与文化积淀,仙湖旅游产业园空间结构为“一心、三轴、四大片区”。“一心”即以神仙岭为产业园的核心,做大、做精、做足神仙文化。“三轴”即在建的岭南大道、仙岭大道文化居住发展轴线、中央主道度假娱乐发展轴和生态景观发展轴。“四大片区”即仙湖风景区、文化体

52、验区、生态休闲区和旅游地产区。表5-2 仙湖旅游产业园具体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说明子项目1仙湖风景区依托仙湖湖景建造仙湖风景区。将北部山林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保护并优化乡野森林,种植红枫、翠竹和水土涵养效果好的乔木,营造绝美的林相景观和丰富的季相变化,发挥森林的水土涵养作用,控制森林公园的开发,并设登山步道和休息设施,形成湖畔休闲区的自然背景,为生态旅游城构建天然的生态屏障,突出旅游城生态、低碳、绿色的主题形象。森林公园生态湿地环湖自行车道仙果园湖岸森林2文化体验区以神仙文化园和风水文化园为核心,融合神仙文化体验、风水文化探秘、民间艺术创作、乡村文化体验等,建设商务会议中心、艺术社区

53、等项目,打造体验神仙文化、风水文化,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文化产业基地。赖布衣风水文化园神仙文化园4D影院3生态休闲区建设山地体育公园等高端旅游运动项目,打造生态、健康、高端的乡村生态度假基地。依托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绿色物产交易与展示中心,形成特色商贸街市,融合特色商业、旅游购物、绿色物产交易等功能,打造赣南绿色农产品贸易基地,让产品与市场对接,通过贸易与旅游互动,提升绿色产品的价值。山地体育公园森林购物城 4旅游地产区在项目入口处沿仙湖周边建设湖岸小镇等旅游地产项目,依托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仙湖产业园独树一帜的旅游地产项目。同时,建设城市公寓等项目,以及集民俗文化展示、旅游商品展示、旅游

54、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购物休闲街。湖岸小镇城市公寓休闲商业街3、桃花源风景区桃花源风景区位于定南县东侧,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侧紧邻安定公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72公顷(合1080亩)。(1)项目构思以爱情文化为主线,打造“穿越时空的爱情文化之旅”。通过以“相遇恋爱婚礼纸婚锡婚瓷婚珍珠婚红宝石婚金婚钻石婚”为线索,将整个景区有机串联。(2)项目定位本项目总体定位为“南中国的爱情文化体验基地”,国家4A级度假区。在此定位下,本项目通过对古今中外爱情文化的打造,将文化与景观有机结合,打造特色旅游、养生、度假区,是探索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结合,旅游与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让本项目成为定南甚至赣南

55、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典范。项目规划以“一轴、十节点”规划结构,设计上力求做到原创性、精细化、国际化,将产业链延伸到最大化、最细化。打造“穿越时空的爱情文化之旅”的整体形象。在该形象下,将本项目建设成为浪漫唯美的主题景观、纯净的生态环境、引人入胜的古今中外爱情典故,成为南中国养生度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赣南旅游的新鲜血液,定南旅游的核心项目之一。(3)空间布局基于功能组团的考虑,理顺整个景区的空间结构关系为“一轴、三片、五谷”。一轴:中央联系主轴。天然形成的中央开阔平缓地带,是理想的公共休憩区。通过中央联系主轴向景区四周发散,联系三大片区及五大山谷,使整个景区成为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三片:即三大功能组团

56、(入口片区组团、中央公共组团、南部私密组团)。(4)具体项目表5-3 桃花源风景区具体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说明1桃源山谷位于入口片区组团,打造入口标志性景观“叠水瀑布”,桃源小镇镶嵌于其中。2月桂山谷为桂花、兰花的种植基地,并规划有四季植物园和创意陶吧,主要为青少年提供亲近自然和学习自然的平台。3情人谷塑造星级度假花园,依山伴水的天然条件辅以高品质的园林景观,将成为景区的又一亮点。4天庵谷追溯桃花源的文化之源天公庵,修复天公庵遗址重拾天公俺之往事。同时在这里编制桃花源景区的另一高潮桃源艺术天街。5喜鹊山谷喜鹊山谷得益于风景秀丽的天池,这里是天生的养生休憩圣地,未来的高端养生会所。4、客家风情

57、村客家风情村位于定南县历市镇西部,毗邻粤赣高速定南收费站。西南以粤赣高速为界,北面靠山,东面以村道为界。总规划用地面积约92亩。(1)项目定位本项目定位为“山水文化客家风情街”,在此定位下,通过将客家围屋与山水旅行文化串联起来,打造以山水旅行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区和“穿越时空的山水文化之旅”的整体形象,将本项目建设成为融合完美的景观,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项目体验于一身的精品旅游度假项目,成为粤赣高速上“定南标志”。(2)空间结构规划溶入地方的特色文化;结合基地地形特点,规划形成:两心两轴,一带一线,三节点多院落的空间布局。两心:即文化舞台广场与滨水商业休闲广场,其中文化舞台广场包括客家围前的风水

58、池,作为节庆时期的表演场所,谢灵运雕像和水上舞台等;滨水商业休闲广场为水上喷泉、台梯式休闲街、客家工艺品商业街等。两轴:一轴为从入口广场至明远第的商业旅游景观轴;一轴为从文化舞台广场至客家院落的景观中轴。一带:通过规划,将沿基地东侧、南侧排洪沟设计成景观带,既满足基地的景观功能,又兼具高速公路对本项目噪音的隔音功能。一线:为客家院落的交通组织线。三节点:为入口广场景观节点、明远第景观节点、客家院落景观节点。多院落:为客家院落经过建筑围合而成的从个庭院。(3)具体项目表5-4 客家风情村具体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说明1风情街通过东西轴线的塑造,沿线布置商业外街与商业内街,把基地的商业面打造最大化

59、,其中商业外街布置多个滨水空间、小型瀑布、吊桥等具有戏味的小品;商业内街为游客参观、购物、休闲提供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商业街北侧设计一条文化墙长廊,主要讲述客家人文化、谢灵运的故事等。2明远第定位为客博馆,规划通过空间景观的打造,形成更大的客家围合,明远第前的风水池打造景观节点,风水池前为文化舞台广场3客家村落以各个小型的围合式庭院组成,以现代的手法构成新型的客家围屋。各个新形围屋打造不同文化的酒窖,为寻根问祖的客家人提供互相沟通、了解先祖历史的场所。5.2 物流业5.2.1 发展思路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定南的区位优势,按照差异化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

60、者到定南县投资以物流产业服务产品为主的物流产业,遵循产业聚集规律,突出园区的产业聚集功能,用510年的时间,逐步打造赣南区域性最大的物流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钨、稀土矿产品深加工仓储及物流、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工业产品的仓储及物流、农副产品及食品工业仓储及冷链物流、商贸物流。5.2.2 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珠三角物流园区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与珠三角物流园区的产业关联程度,通过粤赣物流大通道重要节点的建设,确定物流服务业态,推动园区快速建设,提升定南的物流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定南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服务能力和制造业竞争能力。到2016年,基本建成为城镇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效、快捷、优质服务的现代物

61、流体系,并将建成为广东连接内陆腹地的物流转运中心、赣南地区的出海通道,广东北部和赣州南部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赣南商品进出口加工流通中心,成为江西承接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的第一门户。到2016年,力争物流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以上,承接企业30家以上,园区内企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1.5亿元,将物流产业园打造成为承接珠三角,辐射赣州南部5县及广东和平、龙川、河源的赣粤边际物流中心。5.2.3 发展规划(1)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壮大物流专线20122016年重点建设物流产业园“一园三区”(公路货运甩挂中心项目区、铁海联运“无水港”项目区、快速消费品配送中心项目区),以及其它支撑性重大项目

62、、示范项目。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铁路、公路与物流产业园区的“无缝对接”。充分利用定南县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依托现有物流基础,以物联网建设为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撑,以铁路为依托,打造铁海联运定南“无水港”,发挥公路优势,启动国际集装箱堆放站申报,完成公路货运甩挂中心建设,协调发展综合物流,打造赣粤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和中心枢纽。以定南到珠三角地区的铁路为轴线,构造物流业布局的基本结构框架,沿该轴线向北、南延伸,形成以赣南地区为核心,以赣州市域内相关公路、铁路网等交通线路网为依托,共同支撑全县物流业的整体功能,成为赣南地区重要的物流加工、分拨中心。到2016年,规划建设到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精品物流专线30条。(2)外引内培,培育物流载体采取“外引内培”策略,全面落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产业园投资优惠政策,推动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力争引进10家以上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创办规模物流企业;引进3家以上实力雄厚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物流园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同时,利用县域社会资本,培育发展本地化的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造、联合等方式,发展壮大现有连锁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依托定南稀土、钨矿等资源优势,发展矿产品产业基地型物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建设物流仓储基地,拟新建物流仓储基地132.66公顷(约199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