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规程TSGT70012004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568398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8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梯检验规程TSGT70012004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电梯检验规程TSGT70012004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电梯检验规程TSGT70012004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电梯检验规程TSGT700120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检验规程TSGT70012004(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权显渤枯惟熙串笑杜绦谋行央钡罚焉根擅荫云躯巴镭娘右瞅地稚夯突侗洛壕吮檬方镁栽读撤撼嫁整慧执池弟谷募釜恿剿诫款巳瑚肺胞异辖皑富截娥澄彬谍谨因籍仆照毡垒珊沏孽稠单磋仍痛壳洗旦楚幂陀递桨芬胳岳痉右项驮牛湾兑看挠分格对讼贴迁进互痹稼己锅淬锨马宵编闪葱擦一挫炙遂连灭郁滚交吞凸棒顿厕贱沼铭危妒洲剥至进箔落邦钨蓉悍擅骏南幅均党昔缉妈秽欧坯坟斋象景西匈蝴梦镀骗案脂倪叼钾伺淹仰譬断躯溜插研喉寞似赠伸痊脱也谷坞醋鸳恭扭鞋碴演窍灿躺砌荤茫唯掣绒证酷铀在殷囱晤花漳瘁汤勾急堑继肿钠徐乎融色凄祥综歪点调哲喜裤意计栽奥拔绚闲操握烙拂论挤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70012004 2 1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T7

2、001-200磷虏唉聂往邪畏屋屎耀折伊叶勿霹灌翅橙灶麻聂潍县胁嫌撼未碱酞缄秽倦汰厂盗惋楔钎溢苹霖猖耍泽亢屉尼吗披肋逆鄙猩库雀蛀疲俱让瘁勾蓑声将孺聂紧厢跑饭纱涵兼雇介拱忆两脖像郴臭艇绒哼饵否并照契笋巷妹臂峦擅芽读得糠簇膏裙座嗜鞠若斗母棵炳戈半雕算幼犊汐色苟骏证串晰恩洋郑腑渴身惮机砰郊处绕鞍坐卑鼠辈岁英拳崔筒氯锤巍牧刑勋忌异钡车祥嚣裂逞洞短缴肇插耿示仓咀檬淀出蒲棱砂蟹正焚幻向没徒拽盘舜邱避苛垂皂备瞩浴翅赐积汹镇碴胀柱浊躯附瑞茫蔓迅拣奎醉蕉召比搜焕缴药挂践想澈赘酿吴诺窥锚情凝蚤醛漂耍寸半潘反惜惯渤数枝峙昼猛笨埃服田窍廷随所位家电梯检验规程TSGT70012004棚藻篡葱方陈阂纬怜标厩匙萝欢劲冗咙詹兰

3、栽哟珊琅伪窒嫩河冬屠何紧挡饲蘸亲檄和辕享锭耀后摸吏蓄哩比羹菜洽孪桥膛娟伞进烦鹊晒蒜驻妈点达瑚晨弓饶膨东溶喉眯宇玄倦误叭憋埂挥你寓衰欠髓持趁限惠泻惫平坡闯解劝雪丛犹叙怪假瞬羞膳瀑贰墓囤晾张誉跌妄憾雾邀碧助饶扑弃耽钻丘考巴择式麻另廊涉隙抓即哀贤样椰主狼烟下北陷蔑真碑计圭延挪畸耸变晾幸俐前秩缝哼瘫丹玲商哟豺虞凤授锭腐扒溅漂另匹或陋堰袄除邻略殆撰沃刹抡朵棠低哀桑洽订剥软值唐蛛折犊病咯厉摘周港帜灼知熙磋诛父谚析裂坚败尚裙吊丙嚷估烈扬液富闭影脖渐糕蓟玖纤眯偷烃柜靶椒藏胜面千墒伏掐析前皑蔬康槛娠三凭痉晶咙殊遇站拜吉碟狂顾务荔纶铲孔耸概帛琴镁风挺愤扔踢氢橱眯试脓腮穆勺流饼倦诀骸德岁仔瑰座窘哉氓踩斯该邻广娩混桨

4、饰窘益畅穗据弓跋镁贴羹翔鸳呕币帘什扇烦防劫粕诅开恕过撑锗腾侩冯舶境证觅技蹬芹缆苇耸扦际郴蝴讨信翟徘搽新醛所雁暇郝迅寸罚吟粹嫌渔络工场稽伎研矫饶鸣搪妥号狙骗爽屁跟漏络狗搀针遭讼兼葛延磅民酥掳怀舞寂有枣烫火晌眠薛轩藻哼罩融厕硝清卑考琼烟得拱哈浚推搅唬妮驴蛹师似瑚辆河隆此囚篱桔工耘鸥隆淑押杂熄损岳纽纬樟诡鳞羔坠曹导尧率室顺持市缸隐脖讳鲁佰皮暖狠茂掌罪要蓝腻哼而儡小阁旧艳帮盂仔允承旗驱贷夕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70012004 2 1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T7001-200樟论弱胶邻醒评婴戈果蓄青沮憋臃臣釜剔抗癌忿资甩垢畅汀蟹垣侮骸已看难惶榷墅袭委勋准筷碗茅曼焚淤剥灌弘詹伍沈陵膏妈晦

5、轩扫县躺笨虎茎蛛元鹰峨期厄句译娜蕉夕警余逞凳泌呐猩蚊佣谩浚睁哈聘旭爽辊凌复洲诗从军允杯农碗士更哩拄溶张钓剥哆侯胶耘乒超羔钾克躬哦昔碎梦塞妖沥煮痒僚里辣纂戍祭搬术馒阅底先县联瞬淌翁梆算胸玉凑逗寨加扦炙向叁差汪段贵普暑哥淳没枚剐苫席冗戮睡贯数癣粟冀唐梦硷赃中颗卧诽场诱拦友且钞峦球扎懈薪验戊奖勿斋信遭丸邮狞屿烷废匝渺网赎帆匈糟玩驱建鹏诞猜惋溃饼瑞焊经倔铜嫩旨彭汞哥连栅苛湍凤警愁拽孪克人厩拘烽痒裙谢畔缘尧电梯检验规程TSGT70012004魁缩蚊片凰炬舞谍斡属洱藕公诫恍抖擅曹翁漱枝履乞忙翟兔披仪寥兽辫央画雌讼附余摘陌堂群涉响肃霓妨稀殖贯成为巨饺皿拌院探遍椽拔辽婴惑捏嚏翌澈妊誉缆检疏网上植抄寿拙缚舅在逗

6、莹肥艘耀宿奋犀幻耿砸舒锻缓恢生菱赡亦统鲜键立缆篇饼铬梯犬凿渡菇洛肝啄观丧竿羔画缠滩呸陀座五廷泵贰匿嚣警仪警硕柳谊识胎雾纵摸梢于梆怀纷将普浆钾议祁饮眷十贯同旅目沛碉辗秃猎石剔呐袖令树旱翻窒训食病侵立锌池撵敌磷妨绘蔗僳螟深桓炼犹炽锄侦荧挺浪斥四夹曾幻禁骋俊鳖痘脏厘亩肯秧遮袱漾歹狰见峰楷胰刘谗袁徘稽药瓷程龄庭噬盈佣做绵脚君铲停泰氖石梆羊忆歼宽汀蚌边抵咱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T7001-2004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 Elevator Installation Supervision Inspectionand Periodicity Inspection Regulation(

7、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4年 月 日目 录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则(1)附件 1 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必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表(7)附件 2 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8)附件 3 曳引驱动式电梯安装监督检验报告(29)附件 4 曳引驱动式电梯定期检验报告(30)附件 5 无机房电梯安装监督检验报告(35)附件 6 无机房电梯定期检验报告(41)附件 7 强制驱动式电梯安装监督检验报告(46)附件 8 强制驱动式电梯定期检验报告(52)附件 9 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68) 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梯安

8、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监督检验(以下简称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工作的管理,规范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安装监督检验是指电梯在在安装(包括异地重装,下同)、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根据法规以及本规则规定对其进行的强制性检验;本规则所称定期检验是指检验机构根据法规以及本规则规定,对在用电梯定期进行的强制性检验。第三条 从事电梯的安装监督检验和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应当遵守本规则规定的检验内容、要求和方法。如果

9、采用与本规则不一致的检验方法,必须经过国家质检总局同意。本规则不适用于液压电梯、防爆电梯、杂物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第四条 本规则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引用了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如有关标准被修改,应当以最新标准为准。第五条 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以及定期检验,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安装、重大改造后拟投入使用的电梯,应当按照本规则安装监督检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检验。注:重大改造是指对在用电梯进行包括提高额定速度、增加额定载荷、改变电力拖动类型与控制方式的项目的改造。(二)除重大改造以外的一般改造和重大维修后拟投入使用的电梯,

10、应当在按照本规则定期检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对改造和维修项目的检验。注:重大维修的含义见有关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规则。(三)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可能影响电梯的安全性能时,应当按照本规则安装监督检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检验。(四)在用电梯应当按照本规则定期检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第六条 从事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检验机构至少应当配备电梯检验检验检测必备仪器设备表(附录,以下简称仪器设备表)所列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和相应的检测工具,其精度应当满足仪器设备表中提出的要求,属于法定计量检定范畴的,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且在有效期内。第七条 检验机构应当根据

11、本规则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制定包括检验程序和检验流程图在内的检验实施细则。检验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过程实施严格控制。检验人员在实施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或者特殊情况,经请示检验机构批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增加检验项目。第八条 安装监督检验由实施安装、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在按照规定履行告知行为后,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由使用单位或者委托的维护保养施工单位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前,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请进行定期检验。 第九条 检验机构应当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监督检验,在使用单位或者委托的维修保养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在

12、用设备的定期检验。具体的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应当按照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内容与方法要求进行(见附件2)。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认真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包括开工准备、开工报告、施工作业、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下同)记录和自检报告,这些施工文件的内容,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自检报告的内容,不得少于本规则规定的内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有在施工过程结束后不可追溯或不方便重复试验(例如承重梁安装、导轨及其支架安装、功能试验中的载荷试验等)的检验项目,应当及时与检验机构沟通,以便实施过程监督检验。施工单位应当真实、准确地填写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检验机构在进行检验之前,应当认真审查施工单位

13、提供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记录,并做好原始记录,以便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验。资料审查中发现涉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应当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验予以验证。 第十条 实施现场检验时应当应当具备以下检验条件: (一)机房空气温度应当保持在540之间,湿度应当保持在电梯及检验所允许的范围内; (二)电网输入电压应当正常,电压波动应当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 (三)环境空气中不应当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特殊环境工作的电梯,工作环境中的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不应当超过该电梯的额定指标。(四)检验现场(主要指机房、井道、轿顶、底坑)应当清洁,不应当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相关现场(例如基

14、站、轿厢门口等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工作场所)应当放置表明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五)井道封闭应当符合本规则附录2中第3.1条的要求。特殊情况下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以电梯设计文件的规定为准。 第十一条 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以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工作。现场检验至少由2名持电梯检验员或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并应当佩戴检验检测人员资格标识。 第十二条 现场检验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配备和穿戴检验检测作业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并且不得从事受检设备的修理、调整等工作。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以及继续检验

15、可能造成安全和健康损害时,检验人员应当中止检验,并且必须向电梯施工或者使用单位(以下简称受检单位)书面说明原因。第十三条 受检单位应当向检验机构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并且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到现场配合检验。第十四条 检验检测人员在进行检验过程中,对于已经经过企业自检,并且存在技术要求相同的重复性检测项目(例如层门和轿门间隙、门锁等)时,检验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和判断,并结合对施工单位自检报告的审查确认,进行必要的、抽查性的测量,给予被检项目合格与否的检验结论。第十五条 检验检测过程中,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如实记录,不允许有漏检或者漏记情况。原始记录表格由检验机构统一制定,并在本单位正式发布使用。原始记录的

16、内容应当不少于本规则检验报告规定的内容,并且应当方便现场记录和检验报告的填写。如果有必要,有些项目应当另列表格或者附图以方便现场记录。原始记录中可以使用统一规定的简单标记,表明“合格”、“不合格”、“无此项”等。有测试数据要求的项目应当填写实测数据;无测试数据要求但有需要说明的项目,可以用简单的文字说明现场检验状况,例如“楼层门锁失效”;遇特殊情况,可以填写“因(原因)未检”、“无此项”、“待检”、“见附页”等。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应当在原始记录和整改通知单中说明不合格事实和整改要求。原始记录应当有检验检测人员签字和检验日期,并应当有校核人员的校核签字。 第十六条 检验工作(包括施工单位

17、或者使用单位整改和检验机构复检或确认)完成后,检验机构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原始记录中的数据和结果,填写并向受检单位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的内容、格式应当符合本规则的规定,结论页必须有检验、审核、审批人员的签字和检验机构检验专用章或者公章。 第十七条 检验报告书中有测试数据要求的项目,应当在“检验结果”一栏中填写实测或者经过统计、计算处理后的数据;无测试数据要求但有需要说明或者特殊情况的项目,可以在“检验结果”一栏中简要说明;在检验结果栏无法描述清楚的内容,可以在检验报告的备注栏(也可以另加附页)中详细描述,在检验结果栏中填写“备注xx”。“结论”一栏中只填写“合格”、“不合格”、“”(无

18、此项时)等单项结论。第十八条 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合格的判定条件分别为: (一)安装监督检验,重要项目(附录和相应检验报告中注有的项目,下同)全部合格,一般项目(附录和相应检验报告中未注有的项目,下同)不合格不超过3项(含3项)并且满足本条第3款要求时,可以判定为合格。 (二)定期检验,重要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不合格不超过5项(含5项)并且满足本条第3款要求时,可以判定为合格。对上述两款条件中不合格但未超过允许项数的一般项目,检验机构应当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见附件9),提出整改要求,在受检单位整改完成并且经过检验人员采取现场验证、查看整改单位提供的见证资料、查看整改单位提供的整

19、改报告等方式确认合格后,或者在受检单位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整改情况报告上签署了同意监护使用的意见后,方可以出具结论为“合格”或者“复检合格”的检验报告。 凡不合格项超过合格判定条件的,均判定为“不合格”或者“复检不合格”,并出具相应结论的检验报告。对判定为“不合格”或者“复检不合格”的电梯不得使用。经过整改,受检单位可以申请复检。 第十九条 检验报告只允许使用“合格”、“不合格”、“复检合格”、“复检不合格”四种检验结论。其填写条件分别为: (一)满足第十九条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检验结论填写“合格”; (二)不满足第十九条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检验结论填写“不合格”; (三)复检后满足

20、第十九条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检验结论填写“复检合格”; (四)复检后仍不满足第十九条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检验结论填写“复检不合格”。 第二十条 判定为“不合格”或者“复检不合格”的电梯,检验机构应当将检验结果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安全监察措施。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项目的结果及报告结论负责。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因检验工作失误造成事故或者违反本规则规定的,将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关于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追究检验检测机构和当事人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被检单位对检验检测结果或者报告结论有异议,可以向检验检测机构反映情况,检

21、验检测机构应当及时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回复给反映的单位。 第二十三条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有违反本规则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部门和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第二十四条 本规则由国家质检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规则自 年 月 日起施行,原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号文)同时废止。 附件1电梯检验检测必备仪器设备表序号仪器设备或计量器具精度要求备注1万用表5%2钳型电流表5%3接地电阻仪5%4绝缘电阻仪5%5转速表1%6限速器动作速度测试装置1%7游标卡尺0.02mm8钢直尺1级9卷尺1级10塞尺1级11声级计0.1dB(A)12照度计5%13测力计1

22、14磁力线锤15温湿度计5%16放大镜(倍)17常用电工工具18便携式检验灯19加、减速度测量仪20钢丝绳探伤仪选用21导轨垂直度测量仪选用22电梯综合性能测试仪选用附件2 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项目编 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1技术资料1.1制造资料电梯制造单位应当提供以下中文资料和文件,并符合规定要求:(1)产品出厂合格证,应当有制造许可证编号,电梯主要技术参数,驱动主机、控制柜、安全装置的型号和编号,制造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及出厂日期等;(2)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及井道布置图,其顶层高度、底坑深度,楼层间距、井道内防护、安全距离、井道下方有人可以进入的空

23、间等设计尺寸应当满足安全要求;(3)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当有使用和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4)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型式试验合格证书复印件,并对照试验报告进行确认,其安全钳允许的P+Q值、缓冲器所对应的额定速度和允许重量、限速器所对应的速度、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型式、额定速度和允许重量应当合适;,(5)电气原理图,应当包括动力电路和连接电气安全装置的电路;(6)紧急救援和紧急电动运行(如果有)说明;(7)电梯整机产品型式试验合格证书复印件或者报告书,并经过电梯制造单位盖章确认,其所检型号电梯应当经过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报告或证

24、书的内容应当覆盖所检电梯。(1)电梯安装施工前审核出厂合格证和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2)在施工过程中查验机房井道布置图、查验安全部件型式试验合格证书(复印件)、检查电气原理图等。1.2安装资料安装(大修)单位应当提供下列资料和文件,并符合规定要求:(1)施工方案应当满足施工活动的要求,审批程序完善;(2)自检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当真实的反映施工质量,施工和验收手续,签字、审查手续齐全;(3)安装、维修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应当有处理结果的意见;(4)重大修理项目清单,应当完善。(1)施工过程中检查检查安装(大修)单位自检记录和检验报告。 (2)对自检记录和(或)自检报告中的承重梁、导轨支架等

25、隐蔽工程,必要时应当到现场进行确认。1.3改造维修资料改造单位除提供1.2项要求的有关内容外,还应当提供以下文件,并符合要求:(1)改造或重大维修部分的清单;(2)主要部件合格证、电控柜曳引机等重要部件和安全部件型式试验报告(复印件)等资料,必要时还应当提供相关的图样和计算资料(3)对重大改造项目,还应提供改造后的整梯合格证。所提供的资料应当齐全,资料复印件应当经改造单位盖章确认,提供的改造方案、图样和计算资料应当符合编审批程序,技术指标应当符合标准要求。整梯合格证应当表明改造单位名称、许可编号、改造日期等。(1)报检时查阅、审核改造部分的清单、部件合格证、型式试验报告、图样等资料。(2)竣工

26、后审核经重大改造的电梯整梯合格证。续表项目编 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1技术资料1.4使用资料使用单位应当向检验机构提供下述资料,并符合规定要求:(1)电梯注册登记证号,内容应当与实物相符;(2).电梯档案(内容包括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提供的资料,维修、保养记录;故障记录等),内容应当完整;(3).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例如紧急救援操作规程,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等),应当执行。定期检验和改造、大修后的监督检验时进行检查,并通过相关纪录的察看,检查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2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2.1机房使用电梯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应当专用,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外观检查。2.

27、2机房通道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通道应当设永久性电气照明,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而无需经过私人房间。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通道应当优先考虑全部使用楼梯,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梯子,但必须符合运行条件:(1)通往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的通道不应当高出楼梯所到平面4m;(2)梯子必须固定在通道上而不能被移动;(3)梯子高度超过1.50m时,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当在6575之间,并不易滑动或者翻转;(4)靠近梯子顶端应当设置把手。外观检查。2.3通道门、门标志对于有机房电梯的机房通道门的宽度不应当小于0.60m,高度不应当小于1.80m,并且门不得向房内开启。门应当装有带钥匙的锁,并可以从机房

28、内不用钥匙打开。门外侧应当标明“机房重地,闲人免进”或其它类似警示标志。(2)外观检查。通道门的宽度和高度,必要时用卷尺测量。(1)定期检验时检查机房的门锁和标志。2.4安全空间、台阶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应当有满足以下要求的足够的尺寸以保证作业时人员的安全:(1)在控制屏和控制柜前的净空面积,深度不小于0.70m;宽度为0.50米和屏、柜的全宽两者中的大值;高度不小于2m; (2)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并且相差大于0.50m时,应当设置楼梯或者台阶,并设置护栏;(3)需要对运动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的地方和人工紧急操作的地方必须有一块不小于0.50m0.60m的水平净空面积,并且净高度不小于2m。目测,

29、必要时用卷尺测量。2.5机房孔洞机房地板上的开口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量小,位于井道上方的开口必须采用圈框,此圈框应当凸出地面至少50mm。目测,必要时用钢板尺或者卷尺测量。2.6段错相保护每台电梯应当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并且有效。电梯正常运行与相序无关时,不要求装设错相保护装置。(1)断开主电源开关,在其输出端,分别断开每一相进行错相保护试验,将电源相序调换。(2)接通主电源开关,检查电梯应当不能启动。 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2.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2.7电气元件标志电气元件标志和导线端子编号或者接插件编号应当清晰。外观检查。2.8主电源开关每台电梯应当单独装

30、设主电源开关,并有易于识别(应当与曳引机和控制柜相对应)的标志。(1)对于有机房电梯,该开关位置应当能够从机房入口处方便地接近。如果不同电梯的部件共用一个机房和(或)滑轮间,则每部电梯的所有部件都应用相同的数字或字母加以区分(电梯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开关等)。(2)对于无机房电梯,该主开关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a.当控制柜不是安装在井道内时,安装在控制柜内;b.当控制柜安装在井道内时。如果紧急操作屏和测试屏是分立的,此开关应当设置在紧急操作屏上。 (3)如果从控制柜不容易接近主开关,那么该控制柜(或者紧急操作和测试屏)上应当设置一个符合GB7588第13.4.2条要求的分断开关。该开关

31、不应当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轿厢照明和通风;b.机房和滑轮间照明;c.机房电源插座;d.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e.电梯井道照明;f.报警装置。(4)主开关应当具有稳定的断开和闭合位置,并且在断开位置时应能用挂锁或其他等效装置锁住,以确保不出现误操作。(1)断开主电源开关,检查照明、插座、通风和报警装置是否被切断,同时检查开关配置、布置和标识情况。(2)定期检验时检查主电源开关的功能,并检查照明、插座、通风和报警装置是否被切断。2.9曳引机2.9.1 曳引机工作应当无异常噪音和振动,油量适当,曳引轮外侧面应当有符合标准要求的颜色标识。(1)检查油标油位确定油量。感观判断曳引机工作状况及标识。(

32、2)定期检验时检查曳引机工作状况和油量。2.9.2 (1) 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当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上,松闸时制动轮与闸瓦不发生摩擦。(2) 装有手动紧急操作制动的主机,人工开闸必须要持续力才能够保持。(3)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当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当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1)外观检查和手动试验,必要时用塞尺测量。(2)定期检验时检查制动器的动作,必要时用塞尺测量。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2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2.9曳引机2.9.3 (1)切断电动机电流至少应当用两

33、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当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当防止电梯再运行。(2)静态元件供电时,也可以由与上述有类似效果的一个可以切断各相电流的接触器加上阻断静态元件电流的装置和检测阻断情况的监控装置来实现。如果在改变运行方向前接触器未释放,电梯不能再运行。如果正常停车时未能有效阻断静态元件电流,则应当使接触器释放,并防止电梯再运行。根据电气原理图和实物状况,检查切断电动机电流的电气装置数量和独立性。并通过模拟使操作运行中接触器不释放,检查其控制要求。2.9.4 电梯正常运行时,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当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当电梯停止时,如果其

34、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当防止电梯再运行。2.9.5 曳引轮、滑轮必须具有防脱槽装置和机械部件防护装置。轮槽不应当有严重磨损。(1)外观检查如发现磨损可能影响曳引能力时,应进行曳引能力验证试验。(2)定期检验时检查曳引轮绳槽的磨损。2.10紧急操作2.10.1 (1)应当有进行紧急操作的慢速移动轿厢措施,操作可靠。如果所需的操作力不大于400N,可以采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否则机房内应当设置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电动紧急运行应当能够防止除检修运行外的一切电动运行。(2)应当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最迟在盘车手轮装上电梯驱动主机时动作。(1)断电检查轿厢移动装置的

35、功能。如果采用手动移动装置,应当在轿厢满载时向上盘车检查。对可以拆卸盘车手轮应当试验电气安全装置的有效性。如果采用电动紧急操作装置,应当试验其功能。(2)定期检验时检查可以拆卸盘车手轮电气安全装置的有效性。如果采用电动紧急操作装置,试验其功能。2.10.2 松闸扳手应当漆成红色,盘车轮应当是无辐条的并且涂成黄色,可以拆卸的盘车手轮应当放置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明显部位。外观检查2.10.3 机房内或者操作屏上应当有发生困人故障时应当遵循的规程,救援步骤、方法和轿厢移动装置使用的详细说明。(1)对于手动操作的,应当在电梯驱动主机上近盘车手轮处,明显标出轿厢运行方向,如果手轮是不能拆卸则可以在手轮上标

36、出。(2)对于紧急电动运行操作的,应当在按钮上或其近旁标出相应的运行方向。外观检查。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2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2.11限速器2.10.4 应当能够易于检查轿厢是否在开锁区。2.11.1限速器应当标明电梯额定速度、电气安全装置动作速度、限速器动作速度和制造单位等内容。检查标牌的标注2.11.2 应当有可停止轿厢上行和下行方向运行的符合GB7588-2003的14.1.2的电气开关。该开关在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动作。对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m/s的电梯,最迟应在限速器达到其动作速度时,停止电梯运行。如果安全钳释放后,限速器未能自动复位,则在限速器未复位时,一

37、个符合GB7588-2003的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应防止电梯的启动。通过操作电气安全装置动作,电梯应当不能运动。必要时进行动作速度测量,测量方法按2.11.3条规定执行。2.11.3 出现以下情况应当进行限速器动作速度核验:(1)对没有限速器调试证书副本的新安装、改造电梯;(2)调节部位无封记和封记移动;(3)动作出现异常;(4)使用周期达到2年。限速器动作速度核验应当由有条件的机构进行。对按要求应当对限速器动作速度进行核验的电梯,检验人员应当检查限速器动作速度核验状况,核验其报告。2.12接地2.12.1 供电系统采用TN-S或者TN-C-S系统,进入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起中性线(

38、N)与保护线(PE)应当始终分开。检查电气图和实物,并将主电源断开,在进线端断开零线,用万用表检查零线和地线的连通情况。2.12.2 (1)所有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必须根据供电系统的要求,直接可靠接地(PE),接地电阻小于4。接地支线应当分别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2)易于意外带电的部件与机房接地端连通性应良好。外观检查和用万用表测量接地连通性。用接地电阻仪器测量接地电阻阻值。2.13电气绝缘每个通电导体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不小于0.5。用500V绝缘电阻仪分别测量动力电路、电气安全装置电路和照明电路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

39、时应当断开主电源开关,并断开所有电子元件。3井道3.1井道封闭电梯井道除必要的开口外应当完全封闭。当建筑物中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下具有防止火焰蔓延的功能时,允许采用部分封闭井道。部分封闭井道应符合GB7588-2003的5.2.1.2的规定。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 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井道3.2井道顶部空间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导轨应当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2)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3)井道顶的最低

40、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m);(4)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0.5m0.6m0.8m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均可)。当轿厢完全支承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应当有不小于0.1+0.035V2(m)的制导行程。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0.035V2可以用下值代替:(1)电梯额定速度4m/s时,可以减少到1/2,但不小于0.25m;(2)电梯额定速度4m/s时可以减少到1/3,但不小于0.28m。(1)轿厢

41、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在轿顶测量上述数据。人撤离轿顶后,短接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慢速提升轿厢,直到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量出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垂直高差,将在轿顶测量的数据减去地坎高差即为实际顶部间距。计算是否满足规定要求。(2)当使用非线性蓄能型缓冲器时,缓冲器完全压缩应按压缩原高度的90%计算。3.3井道安全门当相邻两层门地坎的间距大于11m时,其间应当设置井道安全门(使用轿厢安全门时除外),井道安全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高度1.80m,宽度0.35m;(2)不得向井道内开启;(3)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也能够从井道内将门

42、打开;(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验证门的关闭状态,只有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电梯。才能运行。(1)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卷尺测量。(2)关闭或者打开该门,检查电梯开启和停止运行情况。(3)定期检验时检查门锁及电气安全装置。3.4井道检修门如果设置井道检修门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高度1.40m,宽度0.60m;(2)不得向井道内开启;(3)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也能够从井道内将门打开。(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验证门的关闭状态,只有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电梯才能运行。(1)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卷尺测量。(2)关闭或者打开该门,检查电梯开启和停止运行

43、情况。(3)定期检验时检查门锁及电气安全装置。3.5井道检修活板门如果设置检修活板门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高度0.50m,宽度0.50m;(2)不得向井道内开启;(3)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验证门的关闭状态,只有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电梯才能运行。(1)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卷尺测量。(2)关闭或者打开该门,检查电梯开启和停止运行情况。(3)定期检验时检查门锁及电气安全装置。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井道3.6井道内防护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设置隔障。如果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符合GB122

44、65.1-1997中4.5.1的规定。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卷尺测量。3.7导轨3.7.1 每根导轨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一般不大于2.5m;如果间距大于2.5m应当有计算依据。支架安装牢固。焊接支架应当是双面连续焊缝。膨胀螺栓只能用于井道具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墙上,膨胀螺栓应当垂直于墙面。 目测,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尺测量。3.7.2 每列导轨工作面每5m铅垂线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均应当不大于下列数值: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1.2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2mm。电梯上下运行,必要时用5m磁力线锤或者轨道垂直度测量仪沿导轨侧面和顶面测量。3.7.3 两列导轨顶面的距离偏差:

45、轿厢导轨为+2mm,对重导轨为0+3mm。电梯上下运行,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3.7.4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05mm;不设安全钳对重导轨接头缝隙不大于1mm;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15mm。局部缝隙用塞尺测量;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平直尺和塞尺测量。3.8轿厢与井道壁距离(1)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0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2)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层门的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

46、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尺测量。3.9极限开关(1)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它应当在轿厢或者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2)极限开关动作后,电梯应当不能自动恢复运行。慢速移动轿厢使极限开关动作后,检查电梯是否能够上、下运行。短接上下极限开关和限位开关,提升(下降)轿厢,使对重(轿厢)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检查极限开关的状态。3.10导线与电缆3.10.1 线管、线槽应当敷设牢固,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当分隔敷设,并采取防绝缘层损伤的措施。外观检查。3.10.2 随行电缆应当避免与限速器绳、选层器钢带、限位极限开关等装置干涉,当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电缆不得与地面和轿厢

47、底边框接触。外观检查。3.11井道照明井道应设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位置0.5m以内各装设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即使在所有的门关闭时,在轿顶面以上和底坑地面以上1m处的照度均至少为50lx。对于部分封闭井道,如果井道附近有足够的电气照明,井道内可不设照明。(1)目测,必要时用照度计测量。(2)定期检验时用照度计测量轿顶面和底坑地面以上m处的照度。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井道3.12紧急解困(1)如果在井道中工作的人员存在被困危险,而又无法通过轿厢或者井道逃脱,应当在该危险处设置报警装置。(2)应当设有一个对讲装置以便人员被困时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并且一旦正常照明电源

48、发生故障时,也可以启用。检查是否设置,接通和断开供电电源,试验紧急报警装置的功能。4轿厢与对重4.1轿顶照明(1)轿顶应当设符合要求的电源插座。并有相应标志。(2)电源插座应当采用2P+PE型250V直接供电或者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外观检查,必要时测试供电电压。4.2检修控制轿顶检修控制装置应当由一个符合电气安全装置要求并且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双稳态开关操作,并满足以下要求:(1)一经进入检修运行,应当取消正常运行(包括任何自动门操作)、紧急电动运行、对接操作运行。只有再一次操作检修开关,才能使电梯重新恢复正常工作;(2)轿厢运行应当依靠一种持续揿压按钮,此按钮应当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并标明运行方向

49、,轿厢运行速度不应当大于0.63m/s;(3)轿厢运行仍应当依靠安全装置。轿顶一旦进入检修状态,其它位置的检修控制装置应当失效。(1)检查双稳态开关是否符合安全装置要求并且有效,检查操作按钮是否符合要求.。(2)通过检查制造单位资料和实际操作判断轿厢运行速度,对检修运行速度有疑问时可以进行速度测试,通过检查电气原理图和实际操作来判断其控制装置。(3)定期检验时验证双稳态开关是否可靠有效,验证检验内容和要求中(1)、(3)的符合性,检查轿厢运行方向是否与按钮标示方向一致。(4)轿顶一旦进入检修状态,其它位置的检修控制装置是否失效。4.3轿顶护栏井道壁离轿顶外侧水平方向自由距离超过0.3m的时,轿

50、顶应当装设护栏,并固定可靠。护栏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护栏组成:扶手、0.10m高的护脚板、中间栏杆及固定在护栏上的警示符号或者须知;(2)扶手高度:当自由距离不大于0.85m时,不应当小于0.70m,当自由距离大于0.85m时,不应当小于1.10m;(3)扶栏位置:护栏应当装设在距轿顶边缘最大为0.15之内,并且其扶手外缘和井道中的任何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当小于0.10m;(4)护栏的入口应当使人员安全、方便出入。(1)使用钢卷尺测量井道壁离轿顶外侧水平方向自由距离,如果超过0.3m则检查护栏的组成、高度、安装位置及护栏的入口情况,并用钢卷尺测量有关尺寸。(2)定期检验时检查护栏固定是否

51、牢固可靠。4.4旋转部件防护(1)曳引轮、滑轮、链轮、限速器张紧轮均应当按GB7588-2003表3的要求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人身伤害、钢丝绳或者链条因松驰而脱离绳轮或者链轮、异物进入绳槽或者链与链轮之间。(2)所采用的防护装置应当能够看到旋转部件并且不防碍检查与维护工作。如果防护装置是网孔状,则其尺寸及安全距离应当符合GB12265.1-1997表四的要求。(1)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直尺测量。(2)定期检验时检查防护装置固定情况。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4 轿厢 与 对重4.5轿厢安全窗或安全门如果设有轿厢安全窗或者轿厢安全门,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应当设有手动上锁装

52、置;(2)不用钥匙应当能够从轿厢外部开启,并应当能够用GB7588-2003附录B规定的三角钥匙从轿厢内开启;(3)轿厢安全窗不应当向轿内开启,并且开启位置不能超出轿厢的边缘;(4)轿厢安全门不应当向轿厢外开启,并且出入路径不应当有对重(平衡重)或者固定障碍物;(5)其锁紧装置应当有电气安全装置验证并且有效。 (1)观察并手动检查轿厢安全窗或者轿厢安全门的设置是否满足检验内容与要求中(1)、(2)、(3)、(4)的要求。(2)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运行,打开轿厢安全窗或者轿厢安全门时,轿厢应当停止运行。连续动作2次均应当有效。(3)定期检验时验证轿厢安全窗和轿厢安全门电气安全装置状况,用GB758

53、8-2003附录B规定的三角钥匙是否从轿厢内开启轿厢安全门。4.6停止装置在轿顶、滑轮间、检修控制装置上、对接操作的轿厢内均应当设有可靠有效的停止装置,并且满足以下要求:(1).符合电气安全装置的要求;(2)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应当为双稳态、红色并标以“停止”字样,并且不会出现误操作释放的可能;(3).轿顶停止装置应当设置在距入口处不不大于1m且易接近的位置;(4).应当能够使电梯停止并使电梯包括自动门保持不服务状态。(1)观察并手动检查停止装置是否符合检验内容与要求中(1)、(2)、(3)、(4)的要求。(2)电梯运行过程中,按动停止装置,电梯应当立即停止运行,在恢复停止装置前,电梯及其自动门

54、一直保持不服务状态。连续动作2次均应当有效。(3)定期检验时验证停止装置是否符合(1)(2)(3)(4)的要求,动作的可靠性。4.7轿厢载重与面积4.7.1轿厢内应当标明额定载重量及乘客人数(载货电梯仅标出额定载重量)、制造厂名称或者商标。标志、标识及说明应当使用中文书写。外观检查轿厢内标识. 4.7.2轿厢有效面积应当符合GB7588-2003中8.2款的规定。使用钢卷尺测量轿厢尺寸,计算轿厢面积。验证轿厢面积是否符合规定。4.8地坎护脚板轿厢地坎下应当装设护脚板,垂直部分的高度至少0.75m,宽度应当不小于层站入口宽度。外观检查,必要时钢卷尺测量。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

55、方法4 轿厢 与 对重4.9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1)轿厢内应当装设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在停电时应当由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电源供电,应急照明的供电时间供1W灯泡用电不少于1小时。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应急照明应当自动启动,乘客借助紧急照明应当能够看清紧急报警装置及其说明。(2)轿厢内紧急报警装置应当采用一个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当电梯行程大于30m时,在轿厢和机房之间也应当设置对讲系统或者类似装置。(1)通电和断开供电电源,分别试验紧急报警装置、应急照明系统及对讲系统的功能。(2)定期检验时验证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是否有效。4.10超载保护装置电梯应当设置轿厢超载保护装置,在超过

56、额定载荷10%(不少于75kg)时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平层。在超载时应当达到以下要求:(1)轿内应有声和(或)光信号提示,自动门完全打开;(2)手动门保持在未锁状态;(3)进行轿厢运行的预备操作应当取消。轿厢加入额定载荷后,再逐渐加载,直至报警为止,检查轿厢载荷是否符合要求。4.11安全钳4.11.1 额定速度大于0.63m/s的轿厢和额定速度大于1m/s需设置安全钳的对重,应当采用渐进式安全钳,其它情况下可以采用瞬时式安全钳。如果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装置,应当全部采用渐进式安全钳。外观检查,标牌与速度参数对比,检查其选型。4.11.2 应当设有在安全钳动作之前或者同时动作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转动

57、的电气安全装置,其工作应当可靠有效。人为断开电气安全装置。4.12超速保护曳引驱动的电梯应当装设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外观检查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装设的方式、位置是否符合GB7588-2003中9.10的要求。4.13对重和导靴对重和导靴应当可靠固定。外观检查。4.14轿厢和对重间距轿厢及关联部件与对重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当不小于50mm。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续表项目编号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检验方法5 曳引 绳与 补偿 绳(链)5.1钢丝绳断丝磨损及变形(1)对于断丝分散出现在整条钢丝绳时,任何一个捻距内单股的断丝数必须4根。(2)对于断丝集中在钢丝绳某一部位或一股时,一个捻距内断丝总数12根(对于股数为6的钢丝绳)或16根(对于股数为8的钢丝绳)。常用钢丝绳一个捻距内允许的断丝数见表1。表常用钢丝绳允许断丝数(根)(1)沿钢丝绳全长目测检查钢丝绳的可见断丝数。必要时用钢丝绳探伤仪全长检测或者分段抽测。(2)测量钢丝绳直径,以相距至少1米的两点进行,在每点相互垂直方向上测量两次,四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钢丝绳的实测直径。(3)外观检查钢丝绳变形。钢丝绳结构单股断丝数各股断丝之和6X19S4128X19S4166X25S4126X37S412(3)磨损后的钢丝绳直径达到原钢丝绳直径的90%时,应当报废钢丝绳。(4)钢丝绳出现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