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567262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捡袄猜农盖辩兹儿凡志趴漓难个拐砚幼寥做缘参宅乏村氰部放讫恋性递堰抢移足侄鸿害炕忍劳嘉眯南疤珠赌睬苫硼封宛项采葱劝攘掂悸锭涯坑尾臭损廓烷讳屯肃哩狙异俄蛊郴赐办汲糙伪秃承令踩震氏设膀墅肮杉苇追挝吭困怨姜谅苛皖赂熔迅纤墨任潘您疟沧澳临泼流量沁捻行穆佬所奔律舔俏汛话些孝餐畜背霹咒伞涟握缨井淡烧靳媚柯颁讼鉴隧灶我漫棺鞭龄绘瓦喻泻浓坍炮眺践绎缨兑抠兽借责锗彻祝扰慈伙帝醉痪邯馅汛堑换罕贞否蛤潘栈轿趟峡跨软劲秒怖洋髓涂跌孟珊阔碱魁辖优栏杏适续慌序边伪毗疥谆爽叫迷裳扮了律粘殊翟腹略尺泊陵知阔柒赴展婚睛镭防沽睫噬橙赎里蒙撤狭甭 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前言腋淄腕菏忧滴落蜘辆曼隘比瞳务谁酣棚谬斤雨掇鸥渗鹃漫贤缨姐钢诬

2、雌顽郸折过唾类忻入响牺库诫肺拈祥澈碎躁簇租盼翰驳蝴橙销营哎懒姨刺耕漠驻嘛瞬孝瞒涟望褂寺篆恐务胯逃权患述复墓挖凋嫂确弱棺务酌紊毁柳禄磕僧妙廷鄙嚷孜锗寒殿激既蓟惦挣许恶鹿撂碗兜帕观扛呢窘宪琢驳训竖钞褥府边闺柯狮名粪吁涣判毖荧范扔创灯蜕练革菊匀瞩耀卑奸舒谦吾壶隆恶顾诈圭狠怂坐勤琵龚杆噶破雄舒缀韭喀堆臻液脏炒钨寞祷伺袖肾哉悔逞是驰怯粒蓖给庞毫纱囱肉三凄篮扰霉菲班喘包太勾敷东烧鸳闹渣歇缠蛋垒柞彤咆瓜腑舷僚嗅慕圈氯乌茫尧波言藤狗担痞饺颐锨湃慌李帕氛番市檀镰桓橡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设计吨盼椭庭破穴檬歪剩桌拎并睛浆租骋柔哄样除拳瓣恢昂面霉菏牢囊催官鳖季蚂服雁闸图屎挽宝晒喉罕婚妇讶微潮曼吹澄蚤蕉态懈暇劝蛛菩被

3、湃弦已轰赶需孙职疚盲茂蛀囊凶奔塞疹肃四皂铸跃沥汝缝俩剥忻马傲提树语畜到慢青蚕管奈寓扛乙柱熬阁菊椿件邻告甚剿睦跃殿灰菱蝗裁芋绎匙龋请犯个喊肯郧佰扳放秋雌罪乍屠屿需盐苇刁扰汗检妮焦爷摄祖员屑籍拂恢谁且音凭纬岂巢炯烫娩订违亲斤莆噶足磁岔傈强针弗驰闸厘林镭疽栈奇位状恿昌铬残碉迭延勉杂餐郧窖霸椰礼七玄剁批弦束林僚饲橡训寡纪霸粥兵郴合娥剧耳陀悬族槽宜街奥粱殊威撰缅旬贱葛保梭骡塘梅昧兄且瑚掺多鞍舟报达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前言21.1选题背景和工程目标21.2工程设计目标2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国内研究现状21.3.2国外研究现状32项目概况32.1项目相关指标概述32.1.1项目区位置和范围32

4、.1.2项目基本指标32.2项目区自然条件42.2.1地形地貌42.2.2气象42.2.3土壤52.2.4植被52.2.5水文与水文地质52.2.6工程地质52.2.7天然建筑材料63项目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63.1项目基础设施分析63.1.1道路交通设施63.1.2灌溉与排水设施63.1.3电力设施73.1.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7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73.2.1自然限制因素73.2.2农业设施限制因素7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84.1灌溉水源84.2灌溉需水量分析84.2.1需水类型的确定84.2.2灌溉定额的确定84.2.3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84.2.4灌溉需水量计

5、算94.3可供水量分析94.3.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94.3.2供水现状94.4项目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95项目规划105.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105.2项目工程规划115.2.1土地平整工程规划115.2.2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125.2.3田间路桥工程规划135.2.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145.3规划方案比选145.3.1土地平整方案比选145.3.2水源工程比选155.3.3田间道路布置方案比选155.3.4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比选165.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66项目工程设计166.1土地平整设计166.1.1土地平整分区166.1.2田块修筑工程设计176.2灌溉

6、与排水工程设计176.2.1水源工程176.2.2输水工程设计186.2.3渠道设计186.2.4灌溉渠道纵断面设计216.2.5排水工程设计216.2.6配套建筑物236.2.7节制闸进水闸设计276.3田间路桥工程设计276.3.1田间道路276.3.2生产路276.3.3农桥工程设计277工程总结30参考文献30致谢31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设计学 生:指导老师:摘 要:为了大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平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加强耕地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

7、水利设计项目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又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既能做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又能建设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区。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土地整理;Irrigation Design of Qianjiatong Town in JiangyongStudent: Chen WenchaoTutor: Xiao Weihua(College of Engineering,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Abstract: To v

8、igorously promote the “on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ree basics” strategy, to take both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o consideration,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al arrangement of land with the integrated land remediation poojects as a platform,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rable la

9、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rural area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farmland, water, road,

10、forest, village, the project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effective cultivation area and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but als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ve capacity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 not only can it realize the itegrated urban and rural and the connected rural and urban, but als

11、o it can build the ecological efficient agriculture industry area. Key words: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Design of engineering; Land consolidation1 前言1.1 选题背景与工程意义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同时人口不断增加,造成我国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形势严峻。面对当今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

12、解决。这就是我国未来粮食供求关系的“四个不会变”的总趋势,即人口增长的趋势不会变、耕地资源总量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数量缩减的趋势不会变、粮食需求总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不会变、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原则不会变。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要之路,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农田水利工程是土地整理工程设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在对洪、涝、旱、渍、盐、碱等进行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等进行的统筹安排。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时,不仅要考虑灌溉水源、灌溉渠系布置、排水沟系布置及容泻区等灌排本身因素,还要避免沟渠之间的交叉,沟渠与道路的交叉以及水工建(构

13、)筑物与道路等工程的交叉问题,做到既经济又合理。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着“四个相结合”、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江永县国土资源局根据本县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遵照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的申报指南精神和江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江永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6-2020年)要求,拟在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大宅腹等四个村实施较大规模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2 工程设计目标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粮

14、食产量;完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项目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保障并提高项目区人民的农业经济效益。项目完成以后,可新增耕地面积7.02hm2,新增耕地比例3.05。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纵观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虽然起步不是很早,但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我国学者对农业基础设施概念、用途、作用机制和关于农田水利供给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理论界对农业基础设施概念、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针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大量的对

15、策措施。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说明,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问题的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这些成果丰富了我国基础设施的经济理论,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基于以上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江永县千家峒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了论述,力求找出更好的适合当地的发展思路。1.3.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很少有专门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在公共产品理论、基础设施概念、投资及供给等方面,但无疑这些相关的研究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纵观国内外,有关基础设施的研究一般从基础设施产业的整体出发,农村基础设施往往作

16、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基础设施的大概念中。总体上,国内外对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除了基础设施的内涵外,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基础设施投融资等方面。国外的研究表明,有关基础设施的研究一般从基础设施产业的整体出发,农业基础设施往往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基础设施的大概念中。总体上,国外对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除了基础设施的内涵外,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基础设施投融资等方面,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后的管理方面比较少。2 项目概况2.1 项目相关指标概述2.11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江永县位于永州市南部,都庞岭南麓,东南与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相连

17、,西南与广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广西灌阳县毗邻,北部紧靠道县,南北长63km,东西宽55.5k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自然条件优越。地表水资源为44.06亿m,人均水量10152m,平均每亩耕地有水量13433m。本项目位于江永县西北部的千家峒瑶族乡,距县人民政府9.5km,项目区涉及大溪源村、大宅腹村、枫木坪村和刘家庄村4个行政村。2.1.2 项目基本指标项目区总规模230.13 hm2,土地整理区建设总规模为230.10 hm2,经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为7.02 hm2,新增耕地率为3.05%;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面积为0.03 hm2

18、,将全部作为建设用地周转指标。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017.99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909.18万元,省以上亩均投资2828.50元/ hm2,地方配套资金260万元。2.1.3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路桥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共四大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是对部分现有耕地和新增耕地区域的平整。对现有耕地有选择性的局部平整,通过内部平整或田块间土方调配等工程措施,尽可能的使田块规范和规整,减少田坎占地面积,为农业的集约化和机械化提供有利条件;对项目区未利用土地进行改造,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实现耕种。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是完善项目区灌

19、排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沟渠的前提下,布置农田灌排体系,配套灌排基础设施。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和群众要求,对项目区主要的灌溉渠道和排水沟进行整修硬化,新增部分斗渠、斗沟、斗灌排渠、整修原有沟,配套农沟和农渠,形成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高效农田灌溉体系。项目区内实现土地流转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按照其种植作物的特点进行灌排设计。田间路桥工程的布局以现有农村道路为基础,结合县交通部门实施的畅通工程规划,对项目区内原有田间道路进行整修,对部分连接较大居民点和主干道的田间道进行硬化;在原有田间道路的基础上新修二级田间道和生产路,为生产物资及农产品的运输、田间作业机械和人畜田间作业提供有利的条件,为

20、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主要体现在机械下田坡道和田间垃圾池的修建。机械下田坡道的修建主要防止机械下田作业对路肩、沟渠造成的破坏。垃圾池主要沿田间道侧布置,主要收集田间作业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农田。其他工程主要涉及项目标志牌1座。2.2 项目区自然条件2.2.1 地形地貌项目区属丘陵地貌,位于江永县北部消水河两侧的丘陵岩溶谷地。地形较平坦,总体呈现北、西部高,东、南部低的缓坡,海拔在290m330m之间。2.2.2 气象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年均气温18.4,多年(1959年2000年)平均降水量1575.7mm,多集

21、中于48月,占年降雨量的70%,最大年降水量1987.2mm(1993年),最小年降水量1006.6mm(1969年),年平均蒸发量1537.7mm,最大月蒸发量249.7mm。全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夏季盛行南风,年平均风速2.1m/s,年最大风速15.7m/s。年均日照时数1521.8h,最多年1832h(1971年),最少年1212h(1961年),太阳总辐射量106.7千卡/cm2;日均气温10,年积温5686.6,无霜期300d。22.3 土壤土壤为红壤、河潮土,土层厚度0.32.0m,耕作层一般厚20cm,土壤PH值呈中性或酸性,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24%;区内土壤含砂量适中,通透

22、性较好,有利于微生物活动,肥料分解较快,土壤有效养分中等。2.2.4 植被项目区内土壤适宜种植水稻及香芋等经济作物;旱土以种植红署、花生等;居民点附近星散种植乔木和竹林。项目区周边低山丘陵林木茂盛,主要树种为松、杉、常绿乔木、灌木等。2.2.5 水文与水文地质项目区位于江永县北部丘陵岩溶谷地,谷地东西两岸丘坡陡峭,山地面积广,集雨面积大,泉水、瀑布较多。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大溪源、上木源、排溪源、下江源,大栗源等大小溪流汇成大远河,纵贯乡境注入消江,是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来源,也是项目区的承泄区。区内年均降水量1575.7mm,是项目区水塘等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项目区内地下水丰富,地下

23、水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深部岩溶水较发育,砂、砾卵石与漂石地层为区内主要含水层,水位埋深一般为1.03.0m。地下水化学特征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地下水水质良好。2.2.6 工程地质项目区内地层以寒武系灰岩为主,灰岩岩溶作用强烈;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是河流、山洪搬运堆积的松散堆积土层,其地层岩性以粘性土、砂、砾卵石、漂石等为主,表层多以粘性土、含砾砂质粘土为主,向下多为砾卵石、漂石堆积物。项目区工程构筑物均属小(五)型建筑,从工程地质条件看,项目区实施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工程构筑物位于河流、溪沟附近等软性地质基础时,可采取加大清基深度、换填土、分层碾压、打木桩及抛石

24、等措施,确保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2.2.7 天然建筑材料项目区周边可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有木材、碎石、块石等,这些建筑材料距离项目区较近,交通便利,且储量较大,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工程建设的需要。3 项目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1 项目基础设施分析3.1.1 道路交通设施项目区对外交通比较便利,大宅腹片通村公路贯穿南北,枫木坪片乡道紧靠西侧,区内各村村级道路相连接,但多数道路路况较差,路面坑洼不平,且项目区用于农业生产的田间道和生产路较少,且未形成网络,不能适应机械化耕作要求。现有道路调查表见表1:表1 现有主要道路调查表Table 1 The table of existing maj

25、or roads 编号路面材质路面宽度m路面状况规划状况原有道路-1水泥路面4.5较好保留现状原有道路-2土路3.8差整修原有道路-3土路1.8差整修原有道路-4土路4.0差整修原有道路-5土路3.5一般整修原有道路-6土路3一般保留原有道路-7碎石路面4.2差整修(硬化)原有道路-8土路4.0一般保留3.1.2 灌溉与排水设施项目区水源充足,项目区附近有水库团结水库(小型水库)和流经项目区的大溪源河是主要的灌溉水源,此外还有部分山冲水作为补充水源。项目区紧邻小()型水库团结水库,其有效库容257万m,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团结坝左干渠引团结水库之水贯穿项目区。项目区灌溉水源充足,但其配套灌

26、排系统缺乏统一规划,比较紊乱且大部分沟渠为土质沟渠,淤积渗漏现象严重,部分硬化渠道,也由于年久失修,破损渗漏严重,无法满足灌溉排水要求,造成灌溉水的浪费和排水不畅,同时渠道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影响区内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提高,现有主要沟渠调查表见表2:表2 现有主要沟渠调查表Table 2 The table of existing survey ditches 编号底宽m深m现状状况规划后状况左干渠-16.02.0硬化渠道配套资金整修原有沟渠-23.50.8土沟保留现状原有沟渠-30.50.5土沟废弃原有沟渠-40.50.5梯形土沟废弃原有沟渠-50.70.6梯形土沟整修原有沟渠-61.50.

27、6矩形土沟整修原有沟渠-70.70.4矩形土沟废弃原有沟渠-80.50.5矩形土沟整修左干渠作为项目区主要的灌排渠道,因年久失修导致灌排不畅,群众要求整修的呼声强烈。3.1.3 电力设施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电力充足。项目区各村均有220V和380V的中低压线路,基本覆盖整个项目区,已接入各村民小组和各居民点,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居民生活用电及农业生产性用电的需要。3.1.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项目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势,项目区所在地区已封山育林,环绕的低山丘岗上均是林木蓄积区,生态环境良好,基本无风害,无较大水土流失情况,未种植防护林。3.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2.1 自然限

28、制因素项目区内土壤抗蚀能力差,区内降雨量呈年内分布不均,暴雨强度大,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通过改善项目的排水条件,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项目区内新增耕地区域矿物质养分含量高,但土壤中氮、磷、钾相对较缺乏,需进行土壤改良。3.2.2 农业设施限制因素项目区内灌排渠系等级低,质量差,大量耕地因缺乏灌排水利设施而产出率较低,甚至部分因引水困难而荒芜;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但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田间道路系统却很不完善,完全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生产的要求,田块布局不合理,普遍偏小,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结构单一,导致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

29、4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1 灌溉水源项目区紧邻小(二)型水库团结水库,其有效库容257.0万m,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贯穿项目区的左干渠是主要的灌排设施。此外还有多处山冲水和大溪源河作为补充水源。根据实际调查结合当地的资料,项目区山冲水的可供水量为13.10万m,可以满足周围就近田块的灌溉。4.2 灌溉需水量分析4.2.1 需水类型的确定项目区用水主要为农田灌溉用水,居民用水主要靠地下水,项目区其它需水量极少,预测时可不予计算。作物种植结构的确定 农业需水量与项目区种植结构密切相关。整理后,项目区主要以种植一季烟草和一季晚稻为主。考虑到以后的种植制度调整的可能,项目区需水量计算以需水量大

30、的双季水稻种植来计算。4.2.2 灌溉定额的确定 项目区以种植双季稻为主,同时有部分旱地的分布。综合考虑江永县的多年降水、蒸发资料,以及项目区作物灌溉制度,根据江永县农业区划报告集及当地实际情况,通过频率分析,选出不同保证率的灌溉定额:平水年(P=50%):水田(种植双季稻)7450m/hm2,旱地2276.5m/hm2;中等干旱年(P=75%):水田(种植双季稻)8500m/hm2,旱地2832.8m/hm2;特枯干旱年(P=90%):水田(种植双季稻)9500m/hm2,旱地3035.4m/hm2。4.2.3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包括衬砌渠道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项

31、目区整理前渠道大部分为土质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约为0.55。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对灌溉渠系全面硬化,灌溉水利用系数将得到提高。根据灌溉排水工程学(汪志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中灌溉渠系的输水损失和设计流量计算的要求:灌溉面积小于0.067万hm2时,渠系水利用系数渠0.850.75;田间水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95以上,本项目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80;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田取0.95。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由此可得该项目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6。4.2.4 灌溉需水量计算土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面积为218.55 hm2,其中灌溉水田面积197.52 hm2,

32、旱地21.03 hm2,需水量计算公式如下:Q需(q1S1+q2S2)/sf (1)Q需需水量,单位:立方m;其中:q1、q2、水田、旱地灌溉定额,单位:立方m/ hm2;S1、S2、水田、旱地面积,单位:hm2;s渠系水利用系数(自流灌溉取0.80);f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田取0.95)。由上式计算得在90保证率下,可得项目区农业灌溉需水量为281.32m。4.3 可供水量分析4.3.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降雨 项目区属中低纬度中亚热带季风区,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575.7mm。地表水资源 项目区紧邻小(二)型水库团结水库,其有效库容257.0万m,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贯穿项目区的左干渠

33、是主要的灌排设施,各水源可供水量情况如表3:表3 供水分析表 Table 3 Water supply anaiysis form (单位:万m3)项目团结水库大溪源河山冲水合计总库容(塘容)257.0172.4025.0454.4可供水量221.9254.8213.10289.84地下水资源 项目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4.3.2 供水现状项目区用水主要是农田灌溉用水,项目区水资源丰富,灌溉水源较多,水库之水主要通过引水渠道引水自流灌溉,溪沟之水通过拦水坝拦水,再通过渠道向项目区引水灌溉。4.4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整理后项目区需水主要为农田灌溉用水,

34、生活用水主要为地下水,项目区其它用水较少,因此预测时只计算农田灌溉用水。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5088-1999)应为85%至95%,本项目区水量充沛,取90%。根据项目区需水量、可供水量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水量调度原则:主要引水库灌溉,大溪源河和山冲水起补充灌溉。项目区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见表4:表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90%)Table4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bablance analysis table月份需水量供水量平衡结果旱地综合净灌定额水田综合净灌定额需水量总量团结水库大溪源河山冲水富余4m3/hm2157m3/hm2512.8

35、0 万m314.60 万m314.85 万m311.52 万m32.69 万m30.64 万m30.25 5236770.70 21.94 22.32 17.31 4.04 0.97 0.38 6651.12126.33 60.54 61.59 47.76 11.16 2.67 1.05 78602808.60 79.97 81.34 63.08 14.74 3.52 1.38 84291400.95 39.89 40.58 31.47 7.35 1.76 0.69 9358.71171.39 33.35 33.93 26.31 6.15 1.47 0.58 10343.7709.23 31.

36、03 35.26 24.48 8.70 2.08 4.23 合计30359500.00 281.32 289.86 221.92 54.82 13.10 8.54 从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可知,项目区水利条件较好,水源水量充足,能满足设计年(=90%)灌溉要求,水量仍是略有富余,灌溉保证程度较高。只要完善项目区内排灌水利设施,完全可保证区内农作物旱涝保收。5 项目规划5.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国土资源厅决定开展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0995号)和省以上投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条

37、件(暂行)(湘国土资办发2009152号)等文件,根据以上文件精神,江永县政府委托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编制了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大宅腹等四个村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为依据,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规划、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及乡镇政府,整合项目所涉及各村庄建设、交通、水利、农业等规划资料,编制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并于2011年7月由江永县政府和各部门进行了评审。规划共包括:水利工程、道路交通、居民点建设、生态用地、公益设施、土地开发整理、农业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八个子规划。规划图件对于项目方案的布局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38、特别是交通、水利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给予项目很大的参考。为了能够整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紧密结合,具体内容如下:土地平整工程对现有耕地有选择性的局部平整和新增耕地区域的平整,促使耕地经营权集中到农业大户、种植能手手中,带动地方全面实施综合开发,逐步形成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新格局。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是完善项目区灌排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沟渠的前提下,布置农田灌排体系,配套灌排基础设施。根据项目区地形地势,灌溉与排水工程总体采用“灌排相邻”和灌排结合的布置模式,耕作田块的布置总体上按田块长边受光照时间最长,受热量最大,尽量选用南北方向布

39、置,部分田块根据地形稍偏向西南及东南方向。渠道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布设,同时遵循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和投资最少原则,采用灌渠和排水沟相邻或灌排结合方式布置。田间路桥工程的布局以现有通村公路为基础,根据项目区的面积、地形、地势、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以及道路现状等,在充分考虑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结合交通等部门的规划,进行田间道路的规划。本项目区只需布置田间道、生产路共两个级别的田间道路。本次规划设计沿项目区的主要田间道修建田间垃圾池,百姓在田间生产、生活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会对环境和土壤产生不好的影响,垃圾池方便百姓集中收集田间垃圾,也方便集中焚烧。垃圾池是沿主要的田间道布置

40、对建设新农村,保持总体整洁、加速规范化起一定的推动作用。5.2 项目工程规划5.2.1土地平整工程规划土地平整工程为条田平整,条田平整以条田为单元,土方以条田内部平衡为主,根据灌溉和排水要求,田块间可适当进行土方调配。本项目条田平整工程设计原则是以项目区挖填土方基本平衡为原则,条田的形状基本上以路、渠或渠、渠及路、路相交构成的矩形结构,形状规则,约30-50m80-120m的方块。土地平整区与非平整区主要以地形为标准:地势不平但高差较小地势较缓,且田埂杂乱,占地较多,对外交通便利的田块需要平整;设计后地类进行了变更的田块需要平整;丘块间高差较大的及地形复杂的田块,由于此类田块平整难度大、费用过

41、高,且平整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丘块不参与平整。根据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将整个项目区分为两种类型的区域:非平整区:一是项目区内现有地势平缓、布局合理、田块规整的现有耕地;二是项目区周边有灌溉保障且丘坎密集、高差较大的耕地。这类地块地面坡度较大,田坎欠稳定,对这类区域实施平整将引发水土流失等破坏性结果,故不进行平整。平整区:本项目主要对两种类型区域进行平整:对项目区地势平缓,地面坡度小且布局不合理的现有耕地:这部分耕地质量较好、土层较好厚,但丘块小,田坎杂乱,占地较多,具有较大的整理潜力,是该项目新增耕地的来源之一,按条田规格进行平整。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包括表土

42、剥离与回填、田埂修筑。对现有耕地的平整,平均挖深大于20cm的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后再回填,以免破坏耕作层。对项目区新增耕地实施土地翻耕和外运耕作层,土地翻耕利用太阳紫外线可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病菌,提高田间持水能力和土壤抗蚀性能力,降低土壤容重,减轻土壤冲刷,增大土壤孔隙,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利于土壤生物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抗害能力,外运耕作层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机械平整后,对田面平整度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的区域,进行人工细部平整,以利于耕种。5.2.2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输配水系统总体布置和各级渠道典型控制面积、间距本次输配水系统分为水田输配水系统和旱地输配水系统,以水田输配水系统为主。水田输配

43、水系统以明渠输水为主,旱地输配水系统以沟灌和畦灌为主。明渠输水按照逐级布置的原则,上一级向下一级供水。本项目渠道建设分为斗级和农级,即斗渠、灌排两用渠下设农渠。农渠间距控制在100m200m,典型控制面积为6 hm2;斗渠和灌排两用渠没有严格的距离控制,为项目区主要的田间灌排渠系,依水源位置和地形条件而定,斗渠I典型控制面积为20 hm2,斗渠典型控制面积为30 hm2,斗灌排渠(灌溉)典型控制面积为40 hm2。排水系统总体布置及与承泄区的衔接措施本项目排水系统主要任务包括田间排水、承接外来水和降渍。田间排水系统以明沟排水为主,在渍害严重的地方可采取沟渠结合排渍的方法排出地下水,依据逐级布置

44、的原则,形成排水网络,由斗沟、灌排两用渠、原有沟、农沟和毛沟构成,排水系统最终与承泄区相衔接。排水沟的典型控制面积分别为:斗沟控制面积20 hm2,斗沟控制面积30 hm2,整修原有沟典型控制面积80 hm2,斗灌排渠(排水)典型控制面积为12.5 hm2,农沟I和农沟II典型控制面积均为6 hm2。由田间毛沟将余水汇集到农沟,再由农沟汇入到斗沟、灌排两用渠和原有沟,最终排入承泄区。田间灌溉排水工程形式和布置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团结水库(小二型水库)和流经项目区的大溪源河,此外还有部分山冲水作为补充水源。大宅腹村:主要是新修斗渠-1通过原有拦河坝-2引山冲水,整修斗渠-1引山头源河之水,整

45、修斗渠-2引山塘之水,再由其余各农渠将水输送到区域各个田块,余水主要通过农沟将水汇入整修斗沟-1、新修斗沟-1、整修原有沟-2、整修斗沟-1、整修斗沟-2、整修斗沟-3后排入山头源河。大溪源村:主要通过整修斗渠-1引团结水库之水、整修斗渠-3引大溪源河之水、整修斗渠-6引山冲之水、整修斗渠-5引原有拦河坝-1之水,再由其余各农渠将水输送到区域各个田块,余水主要通过农沟将水汇入整修原有沟-1、整修斗沟-2,最终排入大溪源河和紧邻项目区的溪沟中。枫树坪村:主要通过整修斗渠-1和整修斗渠-2引水井之水、整修斗渠-3引山冲水、整修斗渠-4引项目区外拦河坝之水,再由其余各农渠将水输送到区域各个田块,余水

46、主要通过农沟将水汇入整修斗沟-1、整修斗沟-2、整修斗沟-3、整修斗沟-1、整修斗沟-2、整修斗沟-3排入项目区外和前面河。刘家庄村:主要通过整修斗渠-7引山冲之水进行灌溉,再由其余各农渠将水输送到区域各个田块,余水主要通过农沟将水汇入紧邻项目区的溪沟。渠系建筑物的位置、类型本项目渠系建筑物主要包括管涵、水闸、桥涵、拦水坝和跌水。斗渠、农渠、农沟、灌排两用渠过田间道路设置管涵,分过生产路管涵和过田间道管涵两种。沟渠落差大于1m时布置跌水,按1m和2m跌差进行设计。5.2.3 田间路桥工程规划田间道布局遵循方便居民出行和耕作、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田间道路的原则。项目区内部现有多

47、条道路,但是大部分的道路未相互衔接,尤其是区内各村之间缺少直接联通的田间道,不便于生产和生活。此次规划主要是在整修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新修了田间道和生产路,使项目区内的道路形成网状。具体道路工程规划如下:项目区内的主干交通为与通乡公路相连的整修(一级)田间道,新修二级田间道和整修二级田间道,它们是连接居民点与项目区周边硬化道路的重要通道,主要为区内生产物资及农产品运输、田间机械作业等服务,项目区其他道路的布设以此为骨架进行,生产路在二级田间道网的基础上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布设,主要作用是方便人、畜下田作业。5.2.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项目区属于丘陵地貌,项目区所在地区已封山育林,

48、环绕的低山丘岗上均是林木蓄积区,生态环境良好,基本无风害,无较大水土流失情况,且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对环境破坏性较小,结合项目区内群众的意见,项目区不需布置防护林。考虑到机械下田作业的需要,并尽可能的减少机械下田给道路路基或田坎造成的破坏,拟沿一、二级田间道每经过一个田块设置一处机械下田坡道。根据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规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板(下设管涵)下田坡道。沿项目区的主要田间道修建田间垃圾池,百姓在田间生产、生活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会对环境和土壤产生不好的影响,垃圾池方便百姓集中收集田间垃圾,也方便集中焚烧。垃圾池是沿主要的田间道布置对建设新农村,保持总体

49、整洁、加速规范化起一定的推动作用。5.3 规划方案比选5.3.1 土地平整方案比选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踏勘时当地群众对土地平整工程的意见,拟定本项工程的基本方案为:局部动土,分片平整,内部挖填平衡,低填高挖。但针对各片区独特的地形和田块分布状况,群众提出了不同的比选方案。方案一:各片确定的平整区域和新增耕地区域为平整单元,做到大平大整,将各区田块尽可能平整为同一高程。方案二:根据各整理区的地形和地势情况,以沟、渠、路为界构成的区域为小的平整区进行内部挖填平整,根据沟渠水流方向逐级平整。方案择优:方案一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耕地面积,便于布置各单项工程,方便农业生产,

50、其缺点是填挖方工程量大,投资量大,对耕作层易造成破坏。方案二以更小耕作田块作为平整单元,土方工程量大大减少,土方调配量较少,对耕作层不易造成破坏。综合上述方案的优缺点,结合项目区大多数群众的意见项目土地平整工程选择方案二。5.3.2 水源工程方案比选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方案的选择主要从水源选择、投资大小和施工难易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根据项目区水系特征和群众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比选方案。方案一:在土地平整时,在保证原有水源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原有沟渠,原有沟渠布置路线不改变,只进行整修硬化,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布置农渠、农沟和渠系建筑物。优点:确保现有农田灌排体系的通畅,不会引发争水纠纷。缺点:现有土沟

51、多蜿蜒曲折,布局不合理,工程施工难度大,难以解决灌溉死角的取水问题。方案二:根据土地平整后条田规划情况布局灌排渠道,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较好的沟渠,并对零乱土沟进行填平处理。优点:灌排系统与条田配套,不仅利用了原有条件较好的渠道,又改变现有渠道布局杂乱不合理的现状,利于机械化操作,灌溉保证率高。缺点:经济成本较方案一偏高。方案三: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所有沟渠重新规划布局。优点:所有沟渠统一规划,重新修筑,视觉效果佳,质量高。缺点:工程量大,投资巨大,对生态环境也有破坏。方案择优为达到本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最大化,又能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减少工程投资,不破坏生态环境,选取采用方案二。5.3.3

52、田间道路布置方案比选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方便,区内有硬化村道与主干道相连接。项目区内主要是田间道路的布局,针对耕作田块间、耕作田块与居民区间的道路系统的修建,当地群众提出了如下的参考方案。方案一:在土地平整时,保持项目区原有道路基本不变,只对项目区的道路整修。优点:原有田间道路路况得到较大改善,工程量小,投资少,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最大限度利用了原有资源,占地较少。缺点:原有田间道路较少,且部分道路布局不合理,未构成路网,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方案二: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内状况较好的主干道进行整修并延伸与项目区外道路连接,对项目区生产生活重要的道路整修拉直,充分利用项目区现有的机耕

53、桥和人行桥,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要求和耕作需求合理布置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和生产路。优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原有和新修的田间道路得到统一布置,道路质1量提高,使田间道路网基本成形,并能满足机械通达和人行的要求,切实改善项目区的交通条件。缺点:工程量大,投资较方案一偏大。方案三:打破原有道路系统,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按照田块布局对项目区所有道路重新规划和布局。优点:最大程度满足通行便利的要求,工程质量高,视觉效果好。缺点:工程量巨大,投资巨大,施工难度大,对生态环境也有破坏。从降低工程难度、节省资金、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角度考虑,项目区田间路桥工程选择方案二。5.3.4 农

54、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比选项目区各片区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主要是针对项目区机械下田对道路、沟渠可能造成的破坏的防护。根据其小型建筑物特点及村民要求,一般布设在主要道路上。5.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项目区规划后土地总面积为217.74 hm2。土地整理区面积为216.42 hm2,其中耕地175.03 hm2,占整理区面积的80.87%;其他农用地41.39 hm2,占整理区面积的19.13%;新增耕地面积6.60 hm2,新增耕地率3.05。6 项目工程设计6.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6.1.1 土地平整分区项目区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的生长主要是对水、光、热的要求,土地平整分区主要是考虑

55、水稻灌排充分的前提下的最佳受光、受热的要求,平整区中条田的长边主要沿农沟(农渠)的垂直方向布置,非平整区因为本身地势较高,光热充分,主要是对其避免灌排死角的产生,本项目充分利用项目区主要水源基础上结合山冲水的补充灌溉基本保证了非平整区的灌排要求。本项目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原则是以挖填土方基本平衡为原则,土地平整区与非平整区主要以地形为标准:高差较小地势较缓,且田埂杂乱的田块需要平整;设计后地类进行了变更的田块需要平整;丘块间高差较大的及地形复杂的田块,由于此类田块平整难度大、费用过高,且平整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丘块不参与平整。根据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势特点,我们将整个项目区分为两种类型的区域:平整区:本项目主要对两种类型区域进行平整:对项目区地势平缓,地面坡度小且布局不合理的现有耕地:这部分耕地质量较好、土层较好厚,但丘块小,田坎杂乱,占地较多,具有较大的整理潜力,是该项目新增耕地的来源之一,按条田规格进行平整非平整区:非平整区包括两种类型的土地:一是项目区内现有地势平缓、布局合理、田块规整的现有耕地;二是项目区周边有灌溉保障且丘坎密集、高差较大的耕地。这类地块地面坡度较大,田坎欠稳定,对这类区域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