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9554453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8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摘要:摘要:本文通过对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的了解,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机械手用四自由度和圆柱坐标型式。本机械手为通用机械手,故同时设计了机械手的夹持式手部结构和吸附式手部结构,可以更换使用。计算出了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和回转汽缸的驱动力矩,确定了相关尺寸,设计了机械手的腕部结构;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臂结结构;设计了手臂伸缩,升降用液压缓冲器和手臂回转用液压缓冲器。关键词关键词

2、上下料,机械手,气缸。 Mechanical Structural Design of Air Pressure Drive Upper and Lower Material ManipulatorAbstract: At fir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ion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briefly. Whats more, the paper accounts for background and the primary mission of

3、the topic.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compos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nipulator, tells out the free-degree and the form of coordin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gives out the primary specification parameter of this manipulator. This paper designs the structure of the hand and the equi

4、pment of the drive of the manipulator,and analyzes the error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ingers. the paper designs the structure of the wrist, computes the needed moment of the drive when the wrist wheels and the moment of the drive of the pump. the paper designs the structure of the arm, and designs

5、 the hydraulic pressure buffer when the manipulators arm flexes, ascend, descend and wheels.Key words: upper and lower material, manipulator, air cylinder.第 I 页 共 页 目录目录1 绪论.11.1 机械手概述.11.2 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21.2.1 机械手的组成.21.2.2 机械手的分类.41.3 国内外发展状况.6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任务.81.4.1 课题的提出.81.4.2 课题的主要任务.92 机械手的设计方案.92.

6、1 机械手的座标型式与自由度.102.2 机械手的手部结构方案设计.102.3 机械手的手腕结构方案设计.102.4 机械手的手臂结构方案设计.102.5 机械手的驱动方案设计.102.6 机械手的控制方案设计.102.7 机械手的主要参数.102.8 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列表.113 手部结构设计.123.1 夹持式手部结构.123.1.1 手指的形状和分类.133.1.2 设计时考虑的几个问题.133.1.3 手部夹紧气缸的设计.143.2 气流负压式吸盘.174 手腕结构设计.194.1 手腕的自由度.194.2 手腕的驱动力矩的计算.19第 II 页 共 页 4.2.1 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

7、动力矩.195 手臂结构设计.235.1 手臂伸缩与手腕回转部分.245.1.1 结构设计.245.1.2 导向装置.245.1.3 手臂伸缩驱动力的计.255.2 手臂升降和回转部分.265.2.1 结构设计.265.3 手臂伸缩气缸的设计.275.4 手臂伸缩、升降用液压缓冲器.305.5 手臂回转用液压缓冲器.306 结论.31参考文献.32致谢.34第 1 页 共 36 页1 绪论绪论1.1 机械手概述机械手概述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

8、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各,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

9、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1。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10、,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 ,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2。第 2 页 共 36 页1.2 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1.2.1 机械手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所组成。各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方框图 1.1 所示。 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被抓取工件执行机构位置检测装置图 1.1 机械手的组成方框图(一)执行机构包括手部、手腕、手臂和立柱等部件,有的还增设行走机构。1、手部即与物件接触的部件。由于与物件接触的形

11、式不同,可分为夹持式和吸附式手部。夹持式手部由手指(或手爪) 和传力机构所构成。手指是与物件直接接触的构件,常用的手指运动形式有回转型和平移型。回转型手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构件,故应用较广泛平移型应用较少,其原因是结构比较复杂,但平移型手指夹持圆形零件时,工件直径变化不影响其轴心的位置,因此适宜夹持直径变化范围大的工件。手指结构取决于被抓取物件的表面形状、被抓部位(是外廓或是内孔)和物件的重量及尺寸。常用的指形有平面的、V 形面的和曲面的:手指有外夹式和内撑式;指数有双指式、多指式和双手双指式等。 而传力机构则通过手指产生夹紧力来完成夹放物件的任务。传力机构型式较常用的有: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

12、式、斜面杠杆式、齿轮齿条式、丝杠螺母多,式弹簧式和重力式等。附式手部主要由吸盘等构成,它是靠吸附力(如吸盘内形成负压或产生电吸磁力)吸附物件,相应的吸附式手部有负压吸盘和电磁盘两类。对于轻小片状零件、光滑薄板材料等,通常用负压吸盘吸料。造成负压的方第 3 页 共 36 页式有气流负压式和真空泵式。对于导磁性的环类和带孔的盘类零件,以及有网孔状的板料等,通常用电磁吸盘吸料。电磁吸盘的吸力由直流电磁铁和交流电磁铁产生。用负压吸盘和电磁吸盘吸料,其吸盘的形状、数量、吸附力大小,根据被吸附的物件形状、尺寸和重量大小而定。此外,根据特殊需要,手部还有勺式(如浇铸机械手的浇包部分)、托式(如冷齿轮机床上下

13、料机械手的手部)等型式。2、手腕是连接手部和手臂的部件,并可用来调整被抓取物件的方位(即姿势)。3、手臂手臂是支承被抓物件、手部、手腕的重要部件。手臂的作用是带动手指去抓取物件,并按预定要求将其搬运到指定的位置。工业机械手的手臂通常由驱动手臂运动的部件(如油缸、气缸、齿轮齿条机构、连杆机构、螺旋机构和凸轮机构等)与驱动源(如液压、气压或电机等)相配合,以实现手臂的各种运动。手臂可能实现的运动如下: 手臂运动基本运动复合运动直线运动与回转运动的组合(即螺旋运动)两直线运动的组合(即平面运动)回转运动:如水平回转、左右摆动运动直线运动:如伸缩、升降、横移运动两回转运动的组合(即空间曲面运动)。手臂

14、在进行伸缩或升降运动时,为了防止绕其轴线的转动,都需要有导向装置,以保证手指按正确方向运动。此外,导向装置还能承担手臂所受的弯曲力矩和扭转力矩以及手臂回转运动时在启动、制动瞬间产生的惯性力矩,使运动部件受力状态简单。导向装置结构形式,常用的有:单圆柱、双圆柱、四圆柱和 V 形槽、燕尾槽等导向型式。4、立柱立柱是支承手臂的部件,立柱也可以是手臂的一部分,手臂的回转运动和升第 4 页 共 36 页降(或俯仰)运动均与立柱有密切的联系。机械手的立往通常为固定不动的,但因工作需要,有时也可作横向移动,即称为可移式立柱。5、行走机构当工业机械手需要完成较远距离的操作,或扩大使用范围时,可在机座上安装滚轮

15、、轨道等行走机构,以实现工业机械手的整机运动。滚轮式行走机构可分为有轨的和无轨的两种。驱动滚轮运动则应另外增设机械传动装置。6、机座机座是机械手的基础部分,机械手执行机构的各部件和驱动系统均安装于机座上,故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二)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驱动工业机械手执行机构运动的动力装置,通常由动力源、控制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常用的驱动系统有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电力传动和机械传动等四中形式。(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支配着工业机械手按规定的要求运动的系统。目前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由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定位(或机械挡块定位)系统组成。控制系统有电气控制和射流控制两种,它支配着机械手按规定的程序

16、运动,并记忆人们给予机械手的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同时按其控制系统的信息对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必要时可对机械手的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错误或发生故障时即发出报警信号。(四)位置检测装置控制机械手执行机构的运动位置,并随时将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反馈给控制系统,并与设定的位置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从而使执行机构以一定的精度达到设定位置3。1.2.2 机械手的分类工业机械手的种类很多,关于分类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此暂按使用范围、驱动方式和控制系统等进行分类。(一)按用途分机械手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第 5 页 共 36 页1、专用

17、机械手它是附属于主机的、具有固定程序而无独立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专用机械手具有动作少、工作对象单一、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和造价低等特点,适用于大附属,如自动机床、自动线的上、下料机械手和加工中心”批量的自动化生产的自动换刀机械手。2、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控制系统的、程序可变的、动作灵活多样的机械手。通过调整可在不同场合使用,驱动系统和格性能范围内,其动作程序是可变的,控制系统是独立的。通用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强,适用于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的生产。通用机械手按其控制定位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简易型和伺服型两种:简易型以“开一关”式控制定位,只能是点位控制:伺服型具有伺

18、服系统定位控制系统, 可以点位控制,也可以实现连续轨迹控制,一般的伺服型通用机械手属于数控类型。(二)按驱动方式分1、液压传动机械手是以液压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其主要特点是:抓重可达几百公斤以上、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动作灵敏。但对密封装置要求严格,不然油的泄漏对机械手的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且不宜在高温、低温下工作。若机械手采用电液伺服驱动系统,可实现连续轨迹控制,使机械手的通用性扩大,但是电液伺服阀的制造精度高,油液过滤要求严格,成本高。2、气压传动机械手是以压缩空气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其主要特点是:介质来源极为方便,输出力小,气动动作迅速,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

19、,由于空气具有可压缩的特性,工作速度的稳定性较差,冲击大,而且气源压力较低,抓重一般在 30 公斤以下,在同样抓重条件下它比液压机械手的结构大,所以适用于高速、轻载、高温和粉尘大的环境中进行工作。3、机械传动机械手即由机械传动机构(如凸轮、连杆、齿轮和齿条、间歇机构等)驱动的机械手。它是一种附属于工作主机的专用机械手,其动力是由工作机械传递的。它主要特第 6 页 共 36 页点是运动准确可靠,动作频率大,但结构较大,动作程序不可变。它常被用于工作主机的上、下料。4、电力传动机械手即有特殊结构的感应电动机、直线电机或功率步进电机直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因为不需要中间的转换机构,故机械结构简

20、单。其中直线电机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快和行程长,维护和使用方便。此类机械手目前还不多,但有发展前途。(三)按控制方式分1、点位控制它的运动为空间点到点之间的移动,只能控制运动过程中几个点的位置,不能控制其运动轨迹。若欲控制的点数多,则必然增加电气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目前使用的专用和通用工业机械手均属于此类。2、连续轨迹控制它的运动轨迹为空间的任意连续曲线,其特点是设定点为无限的,整个移动过程处于控制之下,可以实现平稳和准确的运动,并且使用范围广,但电气控制系统复杂。这类工业机械手一般采用小型计算机进行控制4。1.3 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1)工业机器人

21、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 91 年的 10.3 万美元降至 97 年的 65 万美元。(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 PC 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第 7 页 共 36 页感

22、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7)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 94

23、 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 80 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 、“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己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 130 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 30 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己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

24、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己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 200 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 “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 ,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m 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

25、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第 8 页 共 36 页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应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在“十五”后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中5。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任务课题的提出及主要任务1.4.1 课题的提出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业现场的很多易燃、易爆等高危及重体力劳动场合必

26、将由机器人所代替。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型汽车生产以及轻工业生产中,往往冲压成型这一工序还需要人工上下料,既费时费力,又影响效率。为此,我们把上下料机械手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现在的机械手大多采用液压传动,液压传动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常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摩擦损失、泄露损失等):液压传动易泄漏,不仅污染工作场地,限制其应用范围,可能引起失火事故,而且影响执行部分的运动平稳性及正确性。(2)工作时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油温变化时,液体粘度变化,引起运动特性变化。(3)因液压脉动和液体中混入空气,易产生噪声。(4

27、)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的制造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故价格较高;且使用维护需要较高技术水平。鉴于以上这些缺陷,本机械手拟采用气压传动,气动技术有以下优点:(1)介质提取和处理方便。气压传动工作压力较低,工作介质提取容易,而后排入大气,处理方便,一般不需设置回收管道和容器:介质清洁,管道不易堵塞不存在介质变质及补充的问题。(2)阻力损失和泄漏较小,在压缩空气的输送过程中,阻力损失较小(一般仅为油路的千分之一),空气便于集中供应和远距离输送。外泄漏不会像液压传动那样,造成压力明显降低和严重污染。(3)动作迅速,反应灵敏。气动系统一般只需要 0.02s-0.3s 即可建立起所需的压力和速度。气动系统也能

28、实现过载保护,便于自动控制。第 9 页 共 36 页(4)能源可储存。压缩空气可存贮在储气罐中,因此,发生突然断电等情况时,机器及其工艺流程不致突然中断。(5)工作环境适应性好。在易燃、易爆、多尘埃、强磁、强辐射、振动等恶劣环境中,气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比机械、电器及液压系统优越,而且不会因温度变化影响传动及控制性能。(6)成本低廉。由于气动系统工作压力较低,因此降低了气动元、辅件的材质和加工精度要求,制造容易,成本较低。传统观点认为: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因此,在气动伺服系统中要实现高精度定位比较困难(尤其在高速情况下,似乎更难想象)。此外气源工作压力较低,抓举力较小。虽然气动技术作为机器人中的

29、驱动功能已有部分被工业界所接受,而且对于不太复杂的机械手,用气动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己被接受,但由于气动机器人这一体系己经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过去介绍得不够,因此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里,对气动机械手、气动机器人的实用性和前景存在不少疑虑6。1.4.2 课题的主要任务本课题将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如下:(1)机械手为通用机械手,因此相对于专用机械手来说,它的适用面必须更广。(2)选取机械手的座标型式和自由度。(3)设计出机械手的各执行机构,包括:手部、手腕、手臂等部件的设计。为了使通用性更强,手部设计成可更换结构,既可以用夹持式手指来抓取棒料工件,又可以用气流负压式吸盘来吸取板料工件。2 机械手的设计方案机

30、械手的设计方案对气动机械手的基本要求是能快速、准确地拾放和搬运物件,这就要求它们具有高精度、快速反应、一定的承载能力、足够的工作空间和灵活的自由度及在任意位置都能自动定位等特性。设计气动机械手的原则是:充分分析作业对象(工件)的作业技术要求,拟定最合理的作业工序和工艺,并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明确工件的结构形状和材料特性,定位精度要求,抓取、搬运时的受力特性、尺寸和质量参数等,从而进一步确定对机械手结构及运行控制的要求;尽量选用第 10 页 共 36 页定型的标准组件,简化设计制造过程,兼顾通用性和专用性,并能实现柔性转换和编程控制。本次设计的机械手是通用气动上下料机械手,是一种适合于成

31、批或中、小批生产的、可以改变动作程序的自动搬运或操作设备,它可用于操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和操作单调频繁的生产场合。2.1 机械手的座标型式与自由度机械手的座标型式与自由度按机械手手臂的不同运动形式及其组合情况,其座标型式可分为直角座标式、圆柱座标式、球座标式和关节式。由于本机械手在上下料时手臂具有升降、收缩及回转运动,因此,采用圆柱座标型式。相应的机械手具有三个自由度,为了弥补升降运动行程较小的缺点,增加手臂摆动机构,从而增加一个手臂上下摆动的自由度。2.2 机械手的手部结构方案设计机械手的手部结构方案设计为了使机械手的通用性更强,把机械手的手部结构设计成可更换结构,当工件是棒料时,使用夹持

32、式手部;当工件是板料时,使用气流负压式吸盘。2.3 机械手的手腕结构方案设计机械手的手腕结构方案设计考虑到机械手的通用性,同时由于被抓取工件是水平放置,因此手腕必须设有回转运动才可满足工作的要求。因此,手腕设计成回转结构,实现手腕回转运动的机构为回转气缸。2.4 机械手的手臂结构方案设计机械手的手臂结构方案设计按照抓取工件的要求,本机械手的手臂有三个自由度,即手臂的伸缩、左右回转和升降(或俯仰)运动。手臂的回转和升降运动是通过立柱来实现的,立柱的横向移动即为手臂的横移。手臂的各种运动由气缸来实现。2.5 机械手的驱动方案设计机械手的驱动方案设计由于气压传动系统的动作迅速,反应灵敏,阻力损失和泄

33、漏较小,成本低廉因此本机械手采用气压传动方式。2.6 机械手的控制方案设计机械手的控制方案设计考虑到机械手的通用性,同时使用点位控制,因此我们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对机械手进行控制。当机械手的动作流程改变时,只需改变 PLC 程序即可实第 11 页 共 36 页现,非常方便快捷7。2.7 机械手的主要参数机械手的主要参数1、主参数机械手的最大抓重是其规格的主参数,目前机械手最大抓重以 10公斤左右的为数最多。故该机械手主参数定为 10 公斤,高速动作时抓重减半。使用吸盘式手部时可吸附 5 公斤的重物。2、基本参数运动速度是机械手主要的基本参数。操作节拍对机械手速度提出了要求,设计速度过

34、低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而影响机械手动作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手臂伸缩及回转的速度。该机械手最大移动速度设计为 1. 2m/s,最大回转速度设计为 120o/s。平均移动速度为 lm/s,平均回转速度为 900/s。机械手动作时有启动、停止过程的加、减速度存在,用速度一行程曲线来说明速度特性较为全面,因为平均速度与行程有关,故用平均速度表示速度的快慢更为符合速度特性。除了运动速度以外,手臂设计的基本参数还有伸缩行程和工作半径。大部分机械手设计成相当于人工坐着或站着且略有走动操作的空间。过大的伸缩行程和工作半径,必然带来偏重力矩增大而刚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自动传送装置为好。根据统计和比较,该机械手

35、手臂的伸缩行程定为 600mm,最大工作半径约为 1500mm,手臂安装前后可调 200mm。手臂回转行程范围定为 2400(应大于1800,否则需安装多只手臂),又由于该机械手设计成手臂安装范围可调,从而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手臂升降行程定为 150mm。定位精度也是基本参数之一。该机械手的定位精度为土 0. 51 mm。2.8 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列表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列表一、用途:用于 100 吨以上冲床上下料。二、设计技术参数:1、抓重10 公斤(夹持式手部)5 公斤(气流负压式吸盘)2、自由度数第 12 页 共 36 页4 个自由度3、座标型式圆柱座标4、最大工作半径1500mm5、手臂最大

36、中心高1380mm6、手臂运动参数伸缩行程 600mm伸缩速度 500mn/s升降行程 200mm升降速度 300mm/s回转范围 00 -2400回转速度 900/s7、手腕运动参数回转范围 00-1800回转速度 1800/s8、手指夹持范围棒料:80150mm片料:面积不大于 0. 59、定位精度士 0. 5mm10、缓冲方式液压缓冲器11、传动方式气压传动12、控制方式点位程序控制(采用 PLC)第 13 页 共 36 页3 手部结构设计手部结构设计为了使机械手的通用性更强,把机械手的手部结构设计成可更换结构,当工件是棒料时,使用夹持式手部:当工件是板料时,使用气流负压式吸盘。3.1

37、夹持式手部结构夹持式手部结构夹持式手部结构由手指(或手爪)和传力机构所组成。其传力结构形式比较多,如滑槽杠杆式、斜楔杠杆式、齿轮齿条式、弹簧杠杆式等。3.1.1 手指的形状和分类夹持式是最常见的一种,其中常用的有两指式、多指式和双手双指式:按手指夹持工件的部位又可分为内卡式(或内涨式)和外夹式两种:按模仿人手手指的动作,手指可分为一支点回转型,二支点回转型和移动型(或称直进型),其中以二支点回转型为基本型式。当二支点回转型手指的两个回转支点的距离缩小到无穷小时,就变成了一支点回转型手指;同理,当二支点回转型手指的手指长度变成无穷长时,就成为移动型。回转型手指开闭角较小,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应用

38、广泛。移动型应用较少,其结构比较复杂庞大,当移动型手指夹持直径变化的零件时不影响其轴心的位置,能适应不同直径的工件。3.1.2 设计时考虑的几个问题(一)具有足够的握力(即夹紧力)在确定手指的握力时,除考虑工件重量外,还应考虑在传送或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振动,以保证工件不致产生松动或脱落。(二)手指间应具有一定的开闭角两手指张开与闭合的两个极限位置所夹的角度称为手指的开闭角。手指的开闭角应保证工件能顺利进入或脱开,若夹持不同直径的工件,应按最大直径的工件考虑。对于移动型手指只有开闭幅度的要求。(三)保证工件准确定位为使手指和被夹持工件保持准确的相对位置,必须根据被抓取工件的形状,选择相应

39、的手指形状。例如圆柱形工件采用带“V”形面的手指,以便自动定心。(四)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手指除受到被夹持工件的反作用力外,还受到机械手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第 14 页 共 36 页2bpNR000.5()0.5 10(605 42)50()NGtgtgN2490()bpNNRP惯性力和振动的影响,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折断或弯曲变形,当应尽量使结构简单紧凑,自重轻,并使手部的中心在手腕的回转轴线上,以使手腕的扭转力矩最小为佳8。(五)考虑被抓取对象的要求根据机械手的工作需要,通过比较,我们采用的机械手的手部结构是一支点两指回转型,由于工件多为圆柱形,故手指形状设计成 V 型,其结构如附图

40、所示。3.1.3 手部夹紧气缸的设计1、手部驱动力计算9本课题气动机械手的手部结构如图 3.1 所示,其工件重量 G=10, “V”形手指的角度 2 =1200,b=120mm,R=24mm,摩擦系数为 f=0. 1。图 3.1 齿轮齿条式手部(1)根据手部结构的传动示意图,其驱动力为: (2)根据手指夹持工件的方位,可得握力计算公式:所以:第 15 页 共 36 页12K KPP实际212aKg 1.5 249015630.94pN实际214tzD PFFF1tfFcS41318fGdCD n121DDd214tD pFF(3)实际驱动力:因为传力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故取 =0. 94,并取

41、 K1=1. 5 。若被抓取工件的最大加速度取 a= g 时,则:所以:所以夹持工件时所需夹紧气缸的驱动力为 1563N。2、气缸的直径本气缸属于单向作用气缸。根据力平衡原理,单向作用气缸活塞杆上的输出推力必须克服弹簧的反作用力和活塞杆工作时的总阻力,其公式为:式中:F1活塞杆上的推力,N Ft弹簧反作用力,NFz气缸工作时的总阻力,NP气缸工作压力,Pa弹簧反作用按下式计算: 式中:Cf弹簧刚度,N/m 1弹簧预压缩量,mS活塞行程,m d1弹簧钢丝直径,m D1弹簧平均直径,. D2弹簧外径,m n弹簧有效圈数 G弹簧材料剪切模量,一般取 G=79. 4 X 109Pa在设计中,必须考虑负

42、载率 的影响,则:第 16 页 共 36 页14tFFDp 4131879.4 1093.5 103 4/ 830 103153677.46/fGdCD nN m313677.46 60 10220.6tfFCSN14tFFDp 1/4 2Fd 124 1/dF /2DP由以上分析得单向作用气缸的直径:代入有关数据,可得所以:=4(490+220.6)/( 0.51060.4)=65.23 (mm)查有关手册圆整,得 D=65 mm由 d/D=0.20.3,可得活塞杆直径:d= (0. 2-0. 3) D=13-19. 5 mm 圆整后,取活塞杆直径 d=18 mm校核,按公式 =20MPa,

43、 F1=750N则:d (4 490/ 120)=2.2818 满足设计要求。3、缸筒壁厚的设计缸筒直接承受压缩空气压力,必须有一定厚度。一般气缸缸筒壁厚与内径比小或等于 1/10,其壁厚可按薄壁筒公式计算:式中:缸筒壁厚, D气缸内径,第 17 页 共 36 页 /2DP B P2K10P实验压力,取 P=1.5P, Pa 材料为:ZL3, =3MPa代入己知数据,则壁厚为: =656105/(23106)10-3 =6.5取 =7. 5,则缸筒外径为:D=65+7. 5 2=80 mm。3.2 气流负压式吸盘气流负压式吸盘气流负压式吸盘是利用吸盘(即用橡胶或软性塑料制成皮腕)内形成负压将工

44、件吸住。它适用于搬运一些薄片形状的工件,如薄铁片、板材、纸张以及薄壁易碎的玻璃器皿、弧形壳体零件等,尤其是玻璃器皿及非金属薄片,吸附效果更为明显。气流负压式与钳爪式手部相比较,气流负压式手部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表面吸附力分布均匀,但要求所吸附表面平整光滑、无孔和无油。按形成负压(或真空)的方法,气流负压式手部可分为真空式、气流负压式和挤压排气式吸盘。在本机械手中,拟采用喷射式气流负压吸盘。图 3.2 喷射气流原理图喷射式气流负压吸盘的工作原理如图 3.2 所示,根据流体力学,气体在稳定流动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气体经过喷嘴的每一个截面的气体质量均相等。因此,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低流速(高压强)截面

45、的喷嘴应当具有大面积,而高流速(低压强)截面的喷嘴应当具有小面积。所以,压缩空气由喷嘴进口处 A 进入后,喷嘴开第 18 页 共 36 页23416始一段由大到小逐渐收缩,而气流速度逐渐增大,当沿气流流动方向截面收缩到最小处 K 时即临界面积),流速达到临界速度即音速,此时压力近似为喷嘴进口处的压力之半,即 PK =0. 528P1。为了使喷嘴出口处的压力 P2低于 PK 必须在喷嘴临界面以后再加一段渐扩段,这样可以在喷嘴出口处获得比音速还要大的流速即超音速,并在该处建立低压区域,使 C 处的气体不断的被高速流体卷带走,如C 处形成密封空腔,就可使腔内压力下降而形成负压。当在 C 处连接橡胶皮

46、腕吸盘,即可吸住工件10。图 3.4 所示为可调的喷射式负压吸盘结构图。为了使喷嘴更有效地工作,喷嘴口与喷嘴套之间应当有适当的间隙,以便将被抽气体带走。当间隙太小时,喷射气流和被抽气体将由于与套壁的摩擦而使速度降低,因而降低了抽气速率;当间隙太大时,离喷射气体越远的气体被带着向前运动的速度就越低,同时间隙过大,从喷嘴套出口处反流回来的气体就越多,这就使抽气速率大大的降低。因此,间隙要适宜,最好使喷嘴与喷嘴套之间的间隙可以调节,以便喷嘴有效地工作。在图 3.3 中,喷嘴 5 与喷嘴套 6 的相对位置是可以调节的,以便改变间隙的大小11。1.橡胶吸盘 2.吸盘芯子 3.通气螺钉 4.吸盘体 5.喷

47、嘴 6.喷嘴套图 3.3 可调喷射式负压吸盘结构下面计算吸盘的直径12:第 19 页 共 36 页21234n DpKKK123450 4 1.5 2 1.51 3.1416.92PKKKDncm 吸盘吸力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吸盘吸力(N),本机械手的吸盘吸力为 50N,故 P=50N;D 吸盘直径(cm).n 吸盘数量,本机械手吸盘数量为 1;K1吸盘吸附工件在起动时的安全系数,可取 K,月 2-2,在此取 K1=1.5;K2工作情况系数。若板料间有油膜存在则要求吸附力大些;若装有分 料器,则吸附力就可小些。另外工件从模具取出时,也有摩擦力的作用,同时还应考虑吸盘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加速运动

48、而产生的惯性力影响。因此,应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选取工作情况系数,一般可在(1-3 的范围内选取。在此,取 K2=2。K3方位系数.当吸盘垂直吸附时,则 K3=1/f,f 为摩擦系数,橡胶吸盘吸附金属材料时,取 f=0.50.8;当吸盘水平吸附时,取 K3=l。在此,取K3=0.5.代入数据得:_4 手腕结构设计手腕结构设计考虑到机械手的通用性,同时由于被抓取工件是水平放置,因此手腕必须设有回转运动才可满足工作的要求。因此,手腕设计成回转结构,实现手腕回转运动的机构为回转气缸13。4.1 手腕的自由度手腕的自由度手腕是连接手部和手臂的部件,它的作用是调整工件的方位,因而它具有独第 20 页 共

49、 36 页SGSGRLLCddsGCLR 立的自由度,以使机械手适应复杂的动作要求。手腕自由度的选用与机械手的通用性、加工工艺要求、工件放置方位和定位精度等许多因素有关。由于本机械手抓取的工件是水平放置,同时考虑到通用性,因此给手腕设一绕 x 轴转动回转运动才可满足工作的要求。目前实现手腕回转运动的机构,应用最多的为回转气缸,因此我们选用回转气缸。它的结构紧凑,但回转角度小于 3600,并且要求严格的密封14。4.2 手腕的驱动力矩的计算手腕的驱动力矩的计算4.2.1 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手腕的回转、上下和左右摆动均为回转运动,驱动手腕回转时的驱动力矩必须克服手腕起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矩,手

50、腕的转动轴与支承孔处的摩擦阻力矩,动片与缸径、定片、端盖等处密封装置的摩擦阻力矩以及由于转动件的中心与转动轴线不重合所产生的偏重力矩.图 4.1 所示为手腕受力的示意图。1.工件 2.手部 3.腕部图 4.1 手碗回转时受力状态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可按下式计算15: M驱= M惯+M偏+M摩+M封 (4.1)第 21 页 共 36 页1MJJt惯212MJJ惯2111cGJJeg式中: M驱驱动手腕转动的驱动力矩(cm); M惯惯性力矩(Kg -cm); M偏参与转动的零部件的重量(包括工件、手部、手腕回转缸的动片)对转动轴线所产生的偏重力矩()., M摩手腕转动轴与支承孔处的摩擦阻力矩(

51、cm); M封手腕回转缸的动片与定片、缸径、端盖等处密封装置的摩擦阻力矩 ( cm);下面以图 4.1 所示的手腕受力情况,分析各阻力矩的计算:1、手腕加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矩 M惯若手腕起动过程按等加速运动,手腕转动时的角速度为 ,起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 (4.2)若手腕转动时的角速度为 ,起动过程所转过的角度为,则: (4.3)式中:J参与手腕转动的部件对转动轴线的转动惯量 (Ns2);J1工件对手腕转动轴线的转动惯量 (Ns2)。若工件中心与转动轴线不重合,其转动惯量 J1为:(4.4)式中:Jc工件对过重心轴线的转动惯量(Ns2):第 22 页 共 36 页212ABfMR d

52、R dNcm摩332211BRG LG LG L 22133BG LG LG LRNL221133AGLLGLLGLLRLG1工件的重量(N);e1工件的重心到转动轴线的偏心距(cm),手腕转动时的角速度(弧度/s);t 一起动过程所需的时间(S);起动过程所转过的角度(弧度)。2、手腕转动件和工件的偏重对转动轴线所产生的偏重力矩 M偏 (N) (4.5)式中:G3手腕转动件的重量(N); e3手腕转动件的重心到转动轴线的偏心距(). 当工件的重心与手腕转动轴线重合时,则 G1 e1=0.3、手腕转动轴在轴颈处的摩擦阻力矩 M摩 (4.6)式中:d1d2手腕转动轴的轴颈直径(cm);f 一轴承

53、摩擦系数,对于滚动轴承 f=0. 01,对于滑动轴承 f=0.1;RARB轴颈处的支承反力(N),可按手腕转动轴的受力分析求解,根据MA(F)=0 得: (4.7)同理,根据MB (F)=0 得: (N) (4.8)式中:G2手部的重量(N)1 13 3MG eG e偏1 13 3MG eG e偏第 23 页 共 36 页222pb RrM 3L,L1,L2,L3如图 4-1 所示的长度尺寸(cm).4回转缸的动片与缸径、定片、端盖等处密封装置的摩擦阻力矩 M封,与选用的密衬装置的类型有关,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16。在机械手的手腕回转运动中所采用的回转缸是单叶片回转气缸,它的原理如图 4.2

54、 所示,定片 1 与缸体 2 固连,动片 3 与回转轴 5 固连。动片封圈 4 把气腔分隔成两个.当压缩气体从孔 a 进入时,推动输出轴作逆时针方向回转,则低压腔的气从 b 孔排出。反之,输出轴作顺时针方向回转。单叶 J 气缸的压力 p 和驱动力矩 M 的关系为: (4.9) 第 24 页 共 36 页图 4.2 回转气缸简图 式中:M回转气缸的驱动力矩(N); P回转气缸的工作压力(N); R缸体内壁半径(cm); r输出轴半径(cm); b动片宽度(cm).上述驱动力矩和压力的关系式是对于低压腔背压为零的情况下而言的。若低压腔有一定的背压,则上式中的 P 应代以工作压力 P1与背压 P2之

55、差。5 手臂结构设计手臂结构设计按照抓取工件的要求,本机械手的手臂有三个自由度,即手臂的伸缩、左右回转和升降(或俯仰)运动。手臂的回转和升降运动是通过立柱来实现的立柱的横向移动即为手臂的横移。手臂的各种运动由气缸来实现。5.15.1 手臂伸缩与手腕回转部分手臂伸缩与手腕回转部分5.1.1 结构设计手臂的伸缩是直线运动,实现直线往复运动采用的是气压驱动的活塞气缸。由于活塞气缸的体积小、重量轻,因而在机械手的手臂结构中应用比较多。同时,气压驱动的机械手手臂在进行伸缩(或升降)运动时,为了防止手臂绕轴线发生转动,以保证手指的正确方向,并使活塞杆不受较大的弯曲力矩作用,以增加手臂的刚性,在设计手臂结构

56、时,必须采用适当的导向装置。它应根据手臂的安装形式,具体的结构和抓取重量等因素加以确定,同时在结构设计和布局上应尽量减少运动部件的重量和减少手臂对回转中心的转动惯量。在本机械手中采用的是单导向杆作为导向装置,它可以增加手臂的刚性和导向性17。第 25 页 共 36 页该机械手的手臂结构如附图所示,现将其工作过程描述如下:手臂主要由双作用式气缸 1、导向杆 2、定位拉杆 3 和两个可调定位块 4 等组成。双作用式气缸 1 的缸体固定,当压缩空气分别从进出气孔 c、e 进入双作用式气缸 1 的两腔时,空心活塞套杆 6 带动手腕回转缸 5 和手部一同往复移动。在空心活塞套杆 6 中通有三根伸缩气管,

57、其中两根把压缩空气通往手腕回转气缸 5,一根把压缩空气通往手部的夹紧气缸。在双作用式气缸 1 缸体上方装置着导向杆2,用它防止活塞套杆 6 在做伸缩运动时的转动,以保证手部的手指按正确的方向运动。为了保证手嘴伸缩的快速运动。在双作用式气缸 1 的两个接气管口 c、e 出分别串联了快速排气阀.手臂伸缩运动的行程大小,通过调整两块可调定位块 4 的位置而达到。手臂伸缩运动的缓冲采用液压缓冲器实现.手腕回转是由回转气缸 5实现,并采用气缸端部节流缓冲,其结构见剖面图;在附图中所示的接气管口a、b 是接到手腕回转气缸的;d 是接到手部夹紧气缸的。直线气缸 1 内的三根气管采用了伸缩气管结构,其特点是机

58、械手外观清晰整齐,并可避免气管的损伤,但加工工艺性较差。另外活塞套杆 6 做成筒状零件可增大活塞套杆的刚性,并能减少充气容积,提高气缸活塞套杆的运动速度。5.1.2 导向装置气压驱动的机械手手臂在进行伸缩(或升降)运动时,为了防止手臂绕轴线发生转动,以保证手指的正确方向,并使活塞杆不受较大的弯曲力矩作用,以增加手臂的刚性,在设计手臂结构时,必须采用适当的导向装置。它应根据手臂的安装形式,具体的结构和抓取重量等因素加以确定,同时在结构设计和布局上应尽量减少运动部件的重量和减少手臂对回转中心的转动惯量。目前常采用的导向装置有单导向杆、双导向杆、四导向杆等,在本机械手中采用单导向杆来增加手臂的刚性和

59、导向性18。5.1.3 手臂伸缩驱动力的计手臂作水平伸缩时所需的驱动力:图 4.3 所示为活塞气缸驱动手臂前伸时的示意图。在单杆活塞气缸中,由于气缸的两腔有效工作面积不相等,所以左右两边的驱动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不一样。当压力油(或压缩空气)输入工作腔时,驱使手臂前伸(或缩回),其驱动力第 26 页 共 36 页 sG GGGG ZXORRFF应克服手臂在前伸(或缩回)起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手臂运动件表面之间的密封装置处的摩擦阻力,以及回油腔压力(即背压)所造成的阻力19。 图 5.3 手臂伸出时的受力状态因此,驱动力计算公式为20: P驱= P惯+P摩+P封+P背 N (5.1)式中: P惯

60、手伶在起动过程中的惯性力(N); P摩摩擦阻力(包括导向装置和活塞与缸壁之间的摩擦阻力)(N);P封密封装置处的摩擦阻力(N),用不同形状的密封圈密封,其摩擦阻力不 同。P背气缸非工作腔压力(即背压)所造成的阻力(N),若非工作腔与油箱或大气相连时,则 P背=0。5.25.2 手臂升降和回转部分手臂升降和回转部分5.2.1 结构设计其结构如附图所示。手臂升降装置由转柱 1、升降缸活塞轴 2、升降缸体 3、第 27 页 共 36 页fm vFFtAA碰铁 4、可调定位块 5、定位拉杆 6、缓冲撞铁 7、定位块联接盘 13 和导向杆 14等组成。转柱 1 上钻有 a、b、c、d、e 和 f 六条气

61、路,在转柱上端用管接头和气 管分别将压缩空气引到手腕回转气缸(用 a、b 气路),手部夹紧气缸( 用 d 气路)和手臂伸缩气缸(用 c、e 气路),转柱下端的 f 气路,将压缩空气引到升降缸上腔,当压缩空气进入上腔后,推动升降缸体 3 上升,并由两个导向杆 14 进行导向,同时碰铁 4 随升降缸体 3 一同上移,当碰触上边的可调定位块 5 后,即带动定位拉杆 6、缓冲撞铁 7 向上移动碰触升降用液压缓冲器进行缓冲。当 J、K 两面接触时而定位。上升行程大小通过调整可调定位块 5 来实现。最大可调行程为 170mm,缓冲行程根据抓重和手臂移动速度的要求亦可调整,其范围为 15-30,故上升行程最

62、大值为 200mm。手臂下降靠自重实现21。实现机械手手臂回转运动的机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用的有叶片式回转缸、齿轮传动机构、链轮传动机构、连杆机构等。在本机械手中,手臂回转装置由回转缸体 10、转轴 11 (它与动片焊接成一体,见 E-E 剖面)、定片 12、回转定位块8、回转中间定位块 9 和回转用液压缓冲器(此部件位置参见附图) 等组成。当压缩空气通过管路分别进入手臂回转气缸的两腔时,推动动片连同转轴一同回转,转轴通过平键而带动升降气缸活塞轴、定位块联接盘、导向杆、定位拉杆、升降缸体和转柱等同步回转。因转柱和手臂用螺栓连接,故手胃亦作回转运动。手臂回转气缸采用矩形密封圈来密封,密封性能

63、较好,对气缸孔的机械加工精度也易于保证。手臂回转运动采用多点定位缓冲装置。手臂回转角度的大小,通过调整两块回转定位块 8 和回转中间定位块 9 的位置而定22。5.35.3 手臂伸缩气缸的设计手臂伸缩气缸的设计1、驱动力计算23根据手臂伸缩运动的驱动力公式: (N)其中,由于手臂运动从静止开始,所以v=v。摩攘系数:设计气缸材料为 ZL3,活塞材料为 45 钢,查有关手册可知f=0.17。第 28 页 共 36 页fm vFFtAAfm vFFtAA14DpF2224DdpF质量计算:手臂伸缩部分主要由手臂伸缩气缸、手臂回转气缸、夹紧气缸、手臂伸缩用液压缓冲器、手爪及相关的固定元件组成。气缸为

64、标准气缸,根据中国烟台气动元件厂的产品样本可估其质量,同时测量设计的有关尺寸,得知伸缩部分夹紧物体时其质量为 70kg,放松物件后其质量为 55kg.接触面积:S=0. 5则上料时:Ff =7010 0. 5=350 (N)=350+70 600 10-3/0.05=1540(N)下料时:Ff =55 100. 5=275 (N) =275+55 600 10-3/0.05 =935 (N)考虑安全因素,应乘以安全系数 K=1.2则上料时:F=1540 1. 2=1850 (N)下料时:F=935 1. 2=1120 (N)2、气缸的直径根据双作用气缸的计算公式:其中:F1活塞杆伸出时的推力,

65、N F2活塞杆缩入时的拉力, Nd活塞直径,P气缸工作压力,Pa第 29 页 共 36 页14FDp 121kfAFaLnk2204ddk代入有关数据,得:当推力做功时 =4 1850/(51050.4) =108.5 (mm)当拉力做功时D= (1.01-1.09)(4F2/p) =(1.011.09) (4 1122/(51050.4) =92.12 (mm)圆整后,取 D=100mm3、活塞杆直径的计算24根据设计要求,此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目的是杆内将装有 3 根伸缩管。因此,活塞杆内径要尽可能大,假设取 d=70mm, d0=56mm.校核如下:(按纵向弯曲极限力计算)气缸承受纵向推

66、力达到极限力 Fk以后,活塞杆会产生轴向弯曲,出现不稳定现象。因此,必须使推力负载(气缸工作负载 F,与工作总阻力 F:之和)小于极限力 Fk。该极限力与气缸的安装方式、活塞杆直径及行程有关。有关公式为:式中:L活塞杆计算长度,mK活塞杆横截面回转半径,空心杆 m第 30 页 共 36 页440164ddA121kfAFaLnk 722333232349 10470 1056 101300 101500056 1070 10424tzFFD p 2DP 2DP366100 100.6 102 3 10 d0空心活塞杆内孔直径,mA1活塞杆横截面积, 空心杆,f材料强度实验值,对钢取 f=2.1 107 Paa系数,对钢 a=1/5000代入有关数据,得: =573 (KN)推力负载为:代入有关数据,得: Ft+ Fz=/40.4106(10010-3)2=3142 (N)Ft+ Fz=Fk所以,安全。设计符合要求。4 缸筒壁厚计算25根据公式: 式中 PP为实验压力,取 Pp=1.5P=0.6106 Pa 材料为 ZL3,则 =3MPa则 =10 mm 取 =12 mm.第 3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