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提纲1.0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39553614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复习提纲1.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复习提纲1.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复习提纲1.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提纲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提纲1.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诗经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民谣。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是“正”的意思,主要是诸侯朝会和贵族宴享的乐歌。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共40篇,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赋”和“比”都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叙述,“比”就是打比方,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指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诗歌真

2、正要表达的内容。诗经是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开创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传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春江花月夜长恨歌(1)人物形象:杨玉环,前期形象,抓住娇、丽、媚大肆渲染使贵妃形象世俗化一个只知吃喝玩乐讨好皇帝的风流女子;后期形象,钟情不渝,使杨玉环形象纯情化,崇高化。 唐明皇,前期,荒淫废政,用人不当不理朝政,沉湎于声色之中的昏庸皇帝;后期,一个有情有义、痴心不改的下台皇帝。(2) 本文虚构了很多浪漫主义情境,阐述大段浪漫主义描写的作用:情节完整;人物丰满;主题升华;增强浪漫主义色彩。超然台记 说明全文主旨:物质利益与人生快乐的关系全文。只要能超然物质利益之外,便

3、能无往而不乐。被物质利益束缚的游,是不自由、拘束、有限、营营的游;超然物质利益之外的游,是自由、真正、无穷、逍遥的游。人生在世孰能无挫,孰能无忧?忧而伤怀,则颓然;忧而自解,则超然。苏轼其人,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超然物外,乐观旷达。主旨句: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着,盖游于物之外也!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明冯梦龙(1)有关知音故事知音故事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意蕴,穿越千年悠长岁月,感动着古往今来无数颗心灵,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并被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接受与欣赏。知音故事的源头:1、吕氏春秋2、列子知音故事的流变:伯牙、子期的事迹走出文人的书斋经传,演变成为一个具有丰

4、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意蕴的故事,为广大民众所知晓和熟悉,要归功于明代通俗文学家、三言的编撰者冯梦龙。三言警世通言的开篇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不仅情节生动、人物丰满,而且具有厚重的情感色彩和普世价值。小说的落脚点与旨归不仅仅在于以琴结缘和音乐知音,更由此进入社会伦理层面,歌颂俞、钟二人超越血缘和等级的真挚友情、钟情自然与任情适性的人生意趣、恪守诺言与重情尚义的高风亮节,从而升华了故事主题,使其成为中国知音文学与文化中的经典。知音故事的文化内涵:音乐知音、心灵知己、傲岸人格、诚信典范(2)知音文化内涵儒家讲究礼节、恪守诺言、重情尚义、至情至爱(世俗礼义、人伦责任)道家隐逸山林、

5、返璞归真、任情适性、审美自然(精神自由、心灵舒展)(3)武汉品牌、知音文化1、知音与友情2、诚信与责任3、孝道与亲情1 / 4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1) 熟悉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全国、全省的总体大背景:“大跃进”全国各地争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困难时期。(2) 掌握悲剧、典型理论(书本295297)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美学概念,它是就叙事性作品而言的。小说、戏剧等叙事性文学作品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典型人物是叙事文学创作追求的目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人物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暂时不能实现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必然结局。李铜钟

6、的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悲剧令人叹息、悲痛,但更令人反思。人们从悲剧人物身上看到的是力量和希望,得到的是崇高的美感。(3)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李桐钟这一人物形象的?李铜钟的悲剧形象:作者将极左年代中,那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敢于直言、敢于批评错误路线、敢于为民请命,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政治前途和生命的人的优秀品质,集中地放在了李铜钟的身上。1、吹牛浮夸和春荒的典型环境、揭示了李铜钟悲剧性格形成社会根源。这个社会环境与大雪纷飞的自然环境一起,对李铜钟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2、李铜钟的形象随着情节的展开步步升华。他的为人为“官”,无不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三次要粮宰牛借粮投案被审(死

7、亡)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听听那冷雨余光中(1)如何理解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文化上的乡愁?乡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就成为文学作品中普遍而恒久的主题。余光中的乡愁所抒发的,不仅是他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痴情,更蕴涵着亿万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和谐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1、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对于故土的深深眷恋;2、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博大的家国情怀;3、余光中的乡愁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一片痴情;4、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对海峡两岸统一的热切希望与和谐团结民族精神的情感升华。(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长短句多变句

8、式;大量使用叠音词;多种修辞手法;大量化用典故白色鸟何立伟(1) 本文突破传统小说,不同与一般小说之处。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淡化情节,虚化性格;诗化的语言。(2) 多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以喜衬悲手法。中国古典美学(1)孔子1、 仁的内涵及评价2、 礼的本质(以礼结和)3、 和的理念:和谐是最高境界;不能为了和谐而和谐,“以礼结合”。(2)老子1、 道的性质:道是宇宙的主体;道是自然无为;道是辩证的。老子认为认为天道是无目的无意志的万物皆由道产生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还明确提出“道法自然”意思是说道是自然而然本来如此以自己为法的。道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自恃

9、有功长育万物而不作其主宰。道家的“自然”概念中的两个层次,即“无为”层次和“有为”层次。然只有自然无为的自然才是最自然的,因为只有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才是道家所提倡的道常无为法自然。2、 小国寡民老子哲学讲“道”,道有一个重要性质即“朴”。朴就是混沌、自然、天性。从“朴”出发,老子主张恢复到结绳而治的原始社会,这种社会当然是倒退的,但我们不能苛求老子,因为从先秦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没有哪一个能够超越历史向前看,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春江花月夜(1) 为什么对此诗的评价很高?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

10、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2) 诗中的五个意象哪个是最主要的?“月”(3) 表达了怎样的哲理思考?该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细腻的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情感中也渗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面对如此美丽的图画,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1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是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是谁站在江畔,第一个惊诧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耀到人间呢?恐怕已无人能说的清楚。人类一代代永无穷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暂的表现吗?而明月却年年相似,这江月为什么会年年依旧呢?可能像世上的离人一样,也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到来吧!“不知江月照何人”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的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看到大江东流。这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多么像消逝的光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

12、的吗?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青春感伤的情思贯穿全诗,创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但是全诗的关键还在后文对思妇的描写,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但她仍相信,虽然两人相隔异地,不能声息相闻,但此时一定会共对明月寄托相思。在这首诗里,把托月寄情变成“愿逐月华流照君”,感情更为强烈,要求也更为迫切。这里的“逐”字把思妇那种深沉,执着,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更形象,更具体,更传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动感。由此可见,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

13、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体现出初唐的时代之音。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学精神崇尚自然关注生命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珍视真情关注人伦意境意境是意(情、志、理)与境(物象、环境、景物)的互相渗透、和谐统一,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充满情感活动的审美空间。王国维从情感角度上将景象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意境赏析主要有三方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庄子秋水对相对论、齐物论、不可知论的理解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

14、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即泯灭差别。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相对论:庄子在认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是“相对论”,他总能看到事物的“相待性”,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颠覆了那种“独尊”的、“自以为是”的思维,是与非、此与彼,总是相对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成千古名言。他睿智而勇敢地把相对性用在生死观上,“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交替,犹如寒暑,皆自然现象,是生死观上的彻底天人合一。秋水以为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三十四章)。世界上永远也不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大,任何人在感到自己多么伟大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渺小,要想一想还有比自己更伟大的存在,大与小永远只是相对的。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