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530869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西省大同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构成,读图回答12题。 第 一 产 业1.地区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C.15.524.560.0 D.37.624.537.9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和工业化水平最低的是( )A. B. C. D. 读下图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35题3.图中所调配的资源分别是( )A.煤炭、铁矿石、木材 B.天然气、电力、石油C.石油、水、煤炭 D. 天然气、水、电力

2、4.有专家指出,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盐碱化,原因是( )沿途有些地区地下水位较低,河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向地表积聚的可能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沿途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入侵A. B. C. D.5. 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城市分布 B.地形起伏 C.交通条件 D.国际贸易壁垒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

3、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68题。6.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 国家政策倾斜D.劳动力素质高7.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 市场需求减小 B.原产料枯竭 C.产业结构调整 D.企业竞争加剧8.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 劳动力成本低 B. 产业基础好 C. 资金充足D.交通运输便捷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910题。9.该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10.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

4、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回答1112题。1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1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开发小水电封山育林,禁止采伐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 B C D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5、。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14.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15.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气候

6、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16.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718题。17.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18.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 B1112月 C12月 D45月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

7、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19题。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实验前6.3%25.5%0.7%14.6%18.6%实验后23.5%16.7%3.2%3.4%34.5%19.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2021题。20.制约该区域农业发

8、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 B C D 21.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读图,完成2223题。22.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煤炭资源丰富铁矿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多A B C D2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D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9、和第三产业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回答2425题。农业区甲乙丙丁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108.853.7250.8191.9每公顷收获量(kg)1 9569772 4953 150平均每人收获量(t)121.7140.66.179.2平均每人耕地面积(hm2)145.6186.62.137.924.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C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25.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二、简答题(共50分)26.读下图,回

10、答下列问题。(26分)(1)图中A、B(包括北线、中线、南线)、C分别表示我国重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它们分别是_、_和_。(6分)(2)B工程的北线通道是将_的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的_输往_地区。(6分)(3)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工程对西部地区的意义。(6分)(4)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C工程东、中线资源调入区,该资源短缺的原因。(8分)27.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由于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目前已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生产基地。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1)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2)分析“乌金

11、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_、_、_等。(6分)(3)下图为该能源基地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所表示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吗?请说明理由。(10分) E_、F_。(4分) 是否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理由:_。(6分) 答 案一、选择题1-5 DDDAA 6-10 CCBAB 11-15 BCBDC 16-20 BDADB 21-25 CADBA 二、简答题26.(26分)(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6分)(2)黄河上游的水电 坑口火电 京津唐 (6分)(3)意义:有利于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基础设

12、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每点2分, 任意答三点6分)(4)自然原因:调入区华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季节、年际变化大)。社会经济原因:该地区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费现象严重。(每点2分,满分8分)27.(24分)(1)煤炭资源丰富;临近黄河,水源较充足;靠近东部地区,市场广阔;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每点2分,任意答四点,即可得满分)(8分)(2)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水资源短缺 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每点2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3)E电力工业 F建材工业(每空2分,共4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由:有利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有利于“变废为宝”,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只说明观点,未答出理由,不给分;理由每点2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