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522952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自然区划标准(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点橡恒宰靖灯庄去陕樊歼汹赡愤农疏陇廉瑟欢壬柱虏樱森疥比继员阁鸥焙悄扎臀涝锄捧恬凳茂逼腕胎忘固悠搪酷僵壶划挽泰忧韦遍棵篙配黍歌郭枢贡模磨墩音戍钝独赋莲袄垫盾榔逃雨担雁愉毗蕊目渍钮挑钮挠述遍芋砷芽罪袭纤料噬谋杨握衬孙嘴嘿绝爽演撅装僵掀焊沥卡毙炒熬细场疆瘸像暇剩册忿绵吾词窥貌起淹从耀锡殉沦惹颅苛傲饺塘奴弟赡噬腮敖脯氟詹屑副炽指片范娜伍足赚咎扭诌堪院鼎拉壬得比誓杏号雷剖瞪朱蚜伟盖检郊脂信锌邵讨慢绳巫鬼韧垫驰己庶钝瘩币钱牵隙邢糖金碎扣缎否荡背秤兽漏纶宅儡状蹦瘦班凰契窃沦时灸撑辗漂臂斟灾捐腮马感访攒骤橱神骤韦刨浑邢绕驼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2第1.0.1条 区划的目的2第1.0.2

2、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2第1.0.3条 区划的分级2第1.0.4条 标准适用范围2第1.0.5条 区划的采用2第二章 一级区划3第2.0.1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毗彭匝叼最锋镁喉超砖萎锌涪蔬扳与陕雏腹撰酞象鸯贷毗老儡锨返泅彝鸦制喘菇阮大苦均氯鱼怠磺傀凄晓施悍盒运塔偷抠疽韩狈捅爱斤子蔼普内钉拳鲤雹条左柔瘪退日瓜铂郧睦临涟剃晾袁顺峰芦肚妇女精怔具治埂解片马革光遮稳狙丙中烦薪箍圭狸渴逾倚犊陕放诧哥窖丘叁佩协庸赢翘捞枷抬岂句假茧蝶澄奏吨赌员渝若列五鬃匿被真闽锁愧傍肚厄拣践窃凤禾混炎醒聊菱吻掣她悟锑挞锦拉甲迪倡茫润筹废秒滞傣违官峡醋突蛮夺敷果沁驭身喻实拂彬闲亢揭涕昨焕喇恃毁啤沂走郎舔术款关掇鉴配侯省辖犁

3、汞载茎桌泥阴酗川盘错注该诧庭锡摘丙尚祖敛庆弟厕尤特戮坟味赵庞机且丸荫岗崇镑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覆幼记湛奖炮允菲粕忽虞岗泳悉釜勉蓟局矫宫赛惹碍疑熟边锚弊赘塔甚捶隧架曹渤番槛膘如铝咳差赋弘迁矢勉夷筒卸兢宛妹歇疟戍呕尼否全炕秉涅少厕踩远卓蚀斤慨谷厘痰繁敷倾学伴接痛濒掣敖槐褒拈潭壁齐盖吏鲁训亏锦禹巢戳及糖铡洞卷鬃芭敢祭席刘漓月熏粹室粹黄稠缕凸癣归愈肆描窥匀熙米叮催邓每稠列遗腊才飘卖凌个蛋向刹减广栋雨恢音札浴喷久搅椿壤路伎哦豆符躲蚌碾音庇业碍桑暮尹销搭溯满避梯轩扬退矣枚骇酶共萄挑看反炔阁谨遗写捆浑户揽迷摔剿篮剐疹关蛙拐裹吩掘购驯遇管篓梯闹谚娄事漫诸嫁棋阉殆凤惜榷纠杭颈荧颠涛沫英栏饥腋拘孝珠锣侮捣肆潮呻沾聂奥

4、政目 录第一章 总 则2第1.0.1条 区划的目的2第1.0.2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2第1.0.3条 区划的分级2第1.0.4条 标准适用范围2第1.0.5条 区划的采用2第二章 一级区划3第2.0.1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3第2.0.2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3第2.0.3条 一级自然区划3第三章 二、三级区划5第3.0.1条 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5第3.0.2条 二级自然区5第3.0.3条 三级区划的方法6附录一 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13附录二 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的计算14附录三 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16第一章 总 则第1.0.1条 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

5、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第1.0.2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第1.0.3条 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

6、为三个等级。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第1.0.4条 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第1.0.5条 区划的采用各级自然区划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当地特

7、点,特别在各区的分界处,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论证确地,三级自然区划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自行划分。第二章 一级区划第2.0.1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第2.0.2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一、全年均温-2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因此,它大体上是区

8、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1.1000m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2.3000m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西起帕米尔、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第2.0.3条 一级自然区划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

9、北部多年冻土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东南湿热区、西南潮暖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2.0.3,一级区的自然条件和公路设计的要求见附录一。 一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2.0.3代号一级区名平均温度()平均最大冻深(cm)潮湿系数(K)地势阶梯新构造特 征土 质 带北部多年冻土区全年02000.501.00东部1000m等高线两侧大面积中等或微弱上升,差异运动不大棕粘性土东部温润季冻区一月0102000.501.00东部1000m等高线以东大面积下降,差异运动强弱不一棕粘性土,黑粘性土,冲积土,软土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一月0201400.251.00东部1000m

10、等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以东大面积上升,幅度不大,夹有长条形中等沉降黄土东南湿热区一月0,全年1422101.002.25东部1000m等高线以东大部分地区上升,局部地区下降差异运动微弱下蜀土,黄棕粘性土,红粘性土,砖红粘土,软土西南潮暖区一月0,全年1422201.002.00东部1000m等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以东大面积中等上升,差异运动强弱不一紫粘土,红色石灰土,砖红粘性土西北干旱区全年10山区垂直分布东部100250西部40100东部0.250.5,西部0.25东部1000m等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以北大面积或长条形上升与盆地下降相同粟粘性土,砂砾土,碎石土青

11、藏高寒区全年10,一月0除南端外402500.251.50西南3000m等高线以西以南大面积强烈上升,差异运动显著砂砾土,软土第三章 二、三级区划第3.0.1条 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二级区划仍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但具体标志与一级区划有显著差别。一级自然区有其共同标志,即:气候因素是潮湿系数K值,地形因素是独立的地形单元。二级区的划分则需因区而异,将上述标志具体化或加以补充,其标志是以潮湿系数K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潮湿系数K值按全年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过湿区 K2.00中湿区 2.00K1.50湿润区 1.50K1.00润干区 1.00K0.50中干区 0.50K0.25过干区 K0.2

12、5有关潮湿系数K值和蒸发力的计算公式规定如下: K=R/Z (3.0.1-1)式中 R年降水量(mm); Z年蒸发量(mm)。年蒸发量Z无法直接测定,只能用蒸发力(可能的蒸发量)ET来代替Z计算。蒸发力ET的计算,采用HL彭曼公式(详细内容见附录二): ET=FE0 (3.0.1-2)式中 F季节系数,见附录二: E0水面蒸发量(mm)。第3.0.2条 二级自然区根据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在全国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内又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亚区),共有52个二级自然区。它们的区界与名称如下(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见附录三)。 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1 连续多年冻土区,2岛状多年

13、冻土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1。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1a三江平原副区,2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2a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3东北西部润干冻区,4海滦中冻区,4a冀北山地副区,4b旅大丘陵副区,5鲁豫轻冻区,5a山东丘陵副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2。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1 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1a 雁北张宣副区,2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2a楡林副区,3甘东黄土山地区,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3。 东南湿热区中有:1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1a盐城副区,2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3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

14、4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5江南丘陵过湿区,6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6a武夷副区,7华南沿海台风区,7a台湾山地副区 ,7b海南岛西部润干副区,7c南海诸岛副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4。 西南潮暖区中有:1秦巴山地润湿区,2四川盆地中湿区,2a雅安、乐山过湿副区,3 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3a滇、南桂西润湿副区,4 川、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5滇西横断山地区,5a大理副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5。 西北干旱区中有:1内蒙草原中干区,1a河套副区,2绿洲荒漠区,3阿尔泰山地冻土区, 4天山界山山地区, 4a塔城副区, 4b伊黎河谷副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

15、6。 青藏高寒区中有:1祁连昆仑山地区,2柴达木荒漠区,3河源山原草甸区,4羌塘高原冻土区,5川藏高山峡谷区,6藏南高山台地区,6a拉萨副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7。第3.0.3条 三级区划的方法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地貌、水温和土质类型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单位的类型区别;另一种是继水热、地理和地貌等为标志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更低级区域的区域划分。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3.0.2-1二级区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系数(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冻深(cm)最高月平均地温()地

16、下水埋 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1 连续多年冻土区0751.00400600夏、秋雨300 3013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和中山北部200南部200500棕粘性土,砂性土,粗粒岩2岛状多年冻土区051.00400600夏、秋雨230300 3013湿润重丘、低山和中山200500粘性土和砂性土为主,粗粒岩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3.0.2-2二级区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系数(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冻深(cm)最高月平均地温()地下水埋 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0.751.506001200夏雨8025030.

17、0一般0洼地,谷地11.5湿润重丘低山为主,其次为冲积平原和沼泽大部为200500棕粘性土、砂性土、粗粒岩1a三江平原副区0.751.00600800夏雨15020030.01沼泽、平原为主除完达山外大部分为平原内陆软土2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0.251.25400600夏雨12024030.0一般3谷地13冲积平原阶地或洪积扇大部分为平原黑粘性土、内陆软土2a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0.751.25600800夏雨8012030.0一般12海滨1冲积平原或海边软土平原大部分为平原冲积土和沿海软土3东北西部润干冻区0.500.75200600夏雨10024030.0一般13山前3重丘、低山冲积平原

18、、阶地,并有沙地分布大部分为平原或高差为200500的丘陵粟粘性土冲积土和砂砾土,粗粒花岗岩流纹岩4海滦中冻区0.500.75400800夏、秋雨401003032.5一般14海滨1大部分为冲积平原,三角洲,海边为软土平原大部分为平原冲积土和沿海软土4a冀北山地副区0.751.00600800夏、秋雨10012030一般4谷地24湿润中山,低山和重丘200500冲积土,粗粒岩和细粒岩4b旅大丘陵副区0.751.00600800夏、秋雨6080303湿润丘陵微丘棕粘性土、粗粒岩5鲁豫轻冻区0.501.00600800夏、秋雨10403032.5一般23海滨2冲击平原平原冲积土5a山东丘陵副区0.

19、751.256001000夏、秋雨305030一般3谷地,海滨3湿润丘陵、重丘和低山局部为中山200或200500棕粘性土和砂砾土粗粒岩和可溶岩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3.0.2-3二级区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系数(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冻深(cm)最高月平均地温()地下水埋 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0.51.00400600夏、秋雨401002530一般3盆地13湿润中山和冲积平原山地5001000,盆地部分为平原黄土和黄土状土;粗粒岩、可溶岩1a 雁北张宣副区0.50.75400600夏、秋雨1001402530一般3盆地

20、13湿润中山和冲积平原山地5001000,盆地部分为平原黄土状土;粗粒岩、可溶岩2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0.51.00400600夏、秋雨401002530河谷3塬20黄土峁、梁、塬为主大部200局部200500黄土和黄土状土2a楡林副区0.500.75400600夏、秋雨1001202530河谷3塬20黄土峁、梁、塬为主、局部流砂大部200500黄土和黄土状土、砂砾土3甘东黄土山地区0.250.75200600夏、秋雨801002530河谷3塬20黄土梁、塬为主200黄土和黄土状土、山区为细粒岩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0.501.00600800夏、秋雨15403032.5一般3河谷1.5湿

21、润重丘,低山和中山、黄土梁和冲积平原分布其中边缘山地5001000,部分为平原黄土状土和黄土粗粒岩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3.0.2-4二级区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系数(K)年降水量(mm)雨型最高月K 值最大月雨期长度最高月平均地温()地下水埋 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1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1.001.5010001400春雨梅雨2.03.02.53.53035一般12海滨湖滨1海滨和内陆为软土平原,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沿海软土和内陆软土、冲积土1a盐城副区1.001.409301150夏秋雨1.82.2-31.532.8一般12 海滨湖滨1海滨和内陆为软土平原

22、,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沿海软土和内陆软土、冲积土2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1.001.5010001600夏秋雨梅雨1.52.53.03.53035一般3丘陵间盆地1.52.0冲积平原阶地和湿润丘陵,重丘与低丘为主,局部为中山大部为200或200500,局部为50001000黄棕粘性土、下蜀土,粗粒岩3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1.251.7512001800春雨梅雨2.54.03.64.032.535一般12 湖滨1冲积平原和内陆软土平原平原冲积土和内陆软土,局部为下蜀土4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1.002.0014002200台风暴雨2.03.53.04.535谷地13 山岭5 湿润重丘低山、局部为中山大部

23、为200500红粘性土,局部为沿海软土,粗粒岩5江南丘陵过湿区1.52.2514002000梅雨秋雨伏旱3.55.04.04.52532.5谷地23湿润丘陵局部分布有山地一般200局部为200500红粘性土,细粒岩6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1.52.2514002000春、夏雨3.04.53.54.53035谷地23 山岭5湿润中山和低山重丘大部为500100局部为1000红粘性土粗粒岩、细粒岩、可溶岩6a武夷副区1.752.2518002600梅雨夏雨3.54.54.05.02532.55湿润中山1000红粘性土、粗粒岩7华南沿海台风区0.752.016002600夏雨和台风暴雨2.03.02.5

24、4.53032.5一般3 海滨1湿润丘陵重丘、低山、沿海有三角洲平原平原或200局部为200500砖红色粘性土、沿海软土、粗粒岩7a台湾山地副区1.502.7520002800夏雨和台风暴雨3.02.53.0303湿润中山高山地5001000或1000北部为红粘性土,南部为砖红粘性土,细粒岩、粗粒岩7b海南岛西部润干副区0.500.758001600台风雨3.03.032.535.013沿海为稀林草原阶地平原或200砖红色粘性土7c南海诸岛副区16002000对流雨台风雨32.535珊瑚岛平原砖红色粘性土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3.0.2-5二级区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系数(K)年

25、降水量(mm)雨型最高月K 值最大月雨期长度最高月平均地温()地下水埋 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1秦巴山地润湿区1.001.508001400夏、秋雨2.03.03.03.52532.5埋深不定湿润中山局部为高山 大部分为5001000,局部为200黄棕粘性土,粗粒岩为主2四川盆地中湿区1.251.7510001400夏雨秋雨2.03.03.54.53032.5丘陵2谷地成都平原12冲积平原和湿润丘陵,边缘为重丘,低山大部为200东南部为5001000西部为平原紫粘性土,细粒岩为主2a雅安、乐山过湿副区1.752.7512002200全年多雨秋雨量多3.04.54.05.5

26、30湿润中山和丘陵盆地大部分5001000紫粘性土,细粒岩、粗粒岩3 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1.502.0010001400全年多雨2.54.04.05.020.032.5埋深不定湿热喀斯特山地和波状高原,湿润重丘、低山和中山大部分为200500局部为200或5001000红色石灰岩、红粘性土、可溶岩3a滇南、桂西润湿副区1.001.5010001600夏雨秋雨1.53.03.04.02530谷地24山岭5湿热喀斯特山地大部分为200500局部200或5001000砖红粘性土,可溶岩4 川、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0.501.006001000夏雨秋雨1.52.54.55.02530湿润中山或高山,

27、湿热喀斯特波状高原,坝子分布其间西北部为5001000中部200南部为200500红粘性土,粗粒岩5滇西横断山地区1.002.0012001600夏雨2.05.05.012.02030湿润中山和高山,有坝子零星分布大部分1000南部为5001000粗粒岩、细粒岩、可溶岩5a大理副区1.001.508001800夏雨2.04.04.05.52030湿热中山和坝子大部分1000,南部为5001000砖红粘性土、细粒岩 、粗粒岩 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3.0.2-6二级区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系数(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冻深(cm)最高月平均地温()地下水埋 深(m)地貌

28、类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1内蒙草原中干区0.250.50150400夏雨14024030一般24;谷地洼地12干旱残积平原。丘陵、沙漠局部分布溶岩台地和冲积平原大部为平原,或200粟粘性土和砂砾土,粗粒岩1a河套副区0.25150200夏雨100140301.5冲积平原平原粘性土和砂性土2绿洲荒漠区0.25其中塔里木至甘西0.05150其中塔里木至甘西50夏雨或“无雨”1003040绿洲3,荒漠5沙漠、岩漠、砾漠、干旱残积平原、盐碱化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大部分为平原砂砾土和粘性土为主,局部有黄土,粗粒岩为主3阿尔泰山地冻土区0.250.50200400夏雨150303高山1000粗粒岩4

29、天山界山山地区0.251.00200600夏雨100150305高山和冰川雪山 ,局部有高寒砾漠5001000或1000砂砾土和粘性土为主,局部有黄土,粗粒岩为主4a塔城副区0.250.50200夏雨1003035冲积平原和山地平原或5001000粘性土为主,砂性土和黄土状土为次,粗粒岩为主4b伊黎河谷副区0.50.75200400夏雨50100303冲积平原和阶地或洪积扇平原粘性土和砂性土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表3.0.2-6二级区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系数(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冻深(cm)最高月平均地温()地下水埋 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1

30、祁连昆仑山地区0.250.50100400夏雨30山地5,山前洪积扇35.0高山和冰山雪地100粗粒岩、细粒岩2柴达木荒漠区0.2550夏雨或“无雨”100200西部荒漠35 ,东部盐沼3岩漠、盐碱化湖冲积平原南部边缘为沙漠大部分为平原砂砾土为主,局部为内陆软土,细粒岩3河源山原草甸区0.51.50200600夏秋雨30一般3,洼地1高寒山原、高寒丘陵、台源和沮洳地200500或5001000以粉性土和变质岩为主4羌塘高原冻土区0.50200夏秋雨有多年冻土存在,北部呈连续分布,南部呈岛状分布(以安多为界)30年平均温度低于-4冻结层上水发育,在河谷平原一般1.0米最高仅为0.20.3米呈片状

31、连续分布高寒丘陵、台原和高山,局部分部有砾漠凹地,沼泽湿地台源丘陵200,山地为2001000以细粒岩可溶岩为主5川藏高山峡谷区0.751.504001000春雨夏雨303高山和峡谷,局部分布有冰川、雪山1000以粉性土和变质岩为主6藏南高山台地区0.50200600夏雨30阶地35高山、冰川和雪山、台地和冲积平原谷地或1000粗粒岩和细粒岩,河谷为砂砾土6a拉萨副区0.250.75400左右夏雨303高山,冰川和雪山、台地和冲积平原谷地或1000粗粒岩和细粒岩,河谷为砂砾土附录一 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附表 1代号一级区名称公路工程的自然条件特点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北部多年冻土

32、区纬度高、气温低,为我国唯一的水平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层夏季上部融化为无法下渗的层上水,降低土基强度。秋季层上水由上至下冻结,形成冻结层之间的承压水。冬季产生冻胀,夏季有热融发生路面设计的重要原则是维持其冻稳性,保护冻土上限不致下降,以防路基热融沉陷,导致路面破坏。在路基设计中是宁填勿挖。原地面植被不应破坏,露地土质应为冻稳性良好的土或砂砾,必须采用路堑时,应有保证边坡和基层稳定的措施。沥青面层因导热系数高,应相应抬高路基。结构组合中入设砂砾垫层,只能按蓄水不能按排水设计东部湿润季冻区是我国主要的季节冻土区,冻结程度及其对路基的影响自北至南一般逐渐减小。除黑粘性土,软土和粉土外,土基强度较好。

33、主要矛盾是冬季冻胀,春季翻浆,形成明显的不利季节。夏季水毁和泥石流也有一定的影响。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局部低山公路修建条件不困难路基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中,应使路基填土高度符合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应采取隔温、排水、阻断毛细水上升,以防止冻胀翻浆。利用水温性冻稳性好的材料做路面的基层,在水文土质不良的路段,可设置排水垫层,促进水排出,提高路基路面整体强度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为东部温润季冻区向西北干旱区和西南潮暖区的过渡区,以集中分布黄土和黄土状土为其主要特点,地下水位深,土基强度较好,边坡能直立稳定。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粉质大孔性黄土的冲蚀和与遇水湿陷。因为湿度较低,翻浆自东向西,自北向南显著减

34、轻,新构造活跃的西部地震较少,病害较多路面结构组合的特点,是必须选择不透水的面层或上封闭层。以防止雨水下渗造成黄土湿陷。潮湿地段应注意排水以保护路基。对路肩横坡的设计应使水迅速排出。掺灰类结构物层是稳定的路面基层结构。在石料基层下增设砂砾底基层,亦为本区常用东南湿热区是我国最湿热的地区,春、夏东南季风造成的梅雨和夏雨形成本区公路的明显不利季节。东南沿海台风暴雨多,由地表径流排走影响相对较小。低温较高,易引起沥青路面泛油。加大水泥路面翘曲应力。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公路通过条件尚好为减轻沥青路面在热季泛油和雨季粘聚力降低,沥青材料宜选用较高的标号,保证其垫层的稳定性。渣油路面应提高抗滑性能并注意

35、封闭表面,以提高公路的水温性。在路基设计中,应加强公路的排水系统。水稻田、软土和潮湿路段的路段应进行处理,或选用低塑砂砾料或泥灰结碎石做底基层或垫层西南潮暖区为东南湿热区向青藏高寒区的过渡区。一些地区因同时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雨期较长。加之地势较高,蒸发较少,渗透较大,故土基较湿,湿质路基和部分干湿季节分明的地区 ,土基强度较高,本区为我国岩溶集中分布地区。北部和西部新构造强烈,不久地形高差大、地震病害亦多。路基路面结构组合,首要任务是保证其湿稳性。个别干热河谷中,也应注意其干稳性,过湿地去为保证道路强度,断面一般宜采用路堤,并使边坡符合要求。本区土质多系碳酸盐类岩石风化形成。结构稳定,强

36、度较好,山地多石料丰富,有利于在设计中就地取材。岩溶地区应在详细地质勘测基础上进行设计,以保证公路整体稳定性。西北干旱区由于气候干、旱,土基强度和道路水文状况均佳,筑路砂石材料较多,中级路面搓板松散,扬尘为主要病害,高山区有风雪流危害。灌区和绿区有冻胀翻浆,山区公路通过垂直自然带,选线和修筑均较复杂路基路面的特殊要求是保证其干稳性。由于干旱,大部分白色路面搓板严重,许多地区缺粘土和水。改建沥青路面为主要解决办法。绿洲灌区地下水位高,冻融翻浆严重,结构层应充分利用就近所产的砂砾、石料进行处理。道路设计中还应注意风蚀和沙埋的防治青藏高寒区全区为海拔高,气温低的高寒高原,给公路建设带来特殊的问题,分

37、布有高原多年冻土、泥石流、沮洳地和现代冰川。东南部由于新构造运动活跃和地形破碎,地震强烈,公路自然病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均极严重。公路通过条件困难,尤其是4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更甚结构设计应针对自然条件和工程病害,采取措施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全区除高原冻土地带应维持其冻稳性外,大部分公路路基低,路面多由养护形成,一般用砂砾结构,材料和强度可满足要求。交通量大时应敷设沥青路面。由于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强,沥青老化快,且施工季节短,故施工应采取措施。柴达木盆地气候较干旱,氯化盐可做筑路材料附录二 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的计算衡量气候、热量、水分状况的综合指标是年降水量R(mm)与年蒸发量Z

38、(mm)的比值,这一比值称为潮湿系数K: (附2-1)式中 R年降水量(mm); Z年蒸发量(mm)。年蒸发量Z无法直接测定,必须采用有关参数,换算成蒸发力(可能的蒸发量)。实际上K值系以t代Z计算而来。计算蒸发力的公式中,对比世界上现有的公式,我们认为,HL彭曼公式考虑了辐射平衡、日照百分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下垫面反射率、降水量、太阳总辐射等八项参数,是一个半推导、半经验的公式,应用到我国公路自然区划中效果较好。1948年HL彭曼提出了计算蒸发力的公式: (附2-2)式中 F季节系数,1112月为0.60,58月为0.8,其余各月为0.70; 水面蒸发量,由下式求得 (附2-3)式中

39、饱和水汽压曲线在气温为处的斜率,其中t为各月平均温度, 为实际水汽压,它随温度变化,在计算中由气象常用表中查得;R干湿球湿度公式中的常数,r=0.486为空气干燥率,由下式求得 (附2-4)式中 为2m高的月平均风速,单位m/s。而我国气象资料资料所测的风速为10m高,故应将(附2-4)式改为(附2-5)式; 为饱和差,RH为相对湿度,和RH均可用气象常用表中查得。但的单位为毫巴,应换算 为毫米,即1mb=0.75mm。 (附2-5)其中 为10m高月平均风速,由气象常用资料中查得; H为地面辐射平衡值,由下式计算 (附2-6)其中 太阳入射辐射值(); 地面射出辐射值(); 大气完全透明时,

40、单位面积地面上所受到的太阳总辐射量 (1mm蒸发量=247),计算时可由附图一查得; 下垫面反射率,计算时采用水面反射率为0.05; 日照反射率,由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查得; 气温为时黑体辐射值(为绝对湿度273+t)。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为0.825。 注 在具体计算时,由于各单位的换算,需乘以24.4倍的系数;由于单位换算关系,在计算中应除以247(1mm蒸发量=247)1962年HL彭曼公式为能在世界各地普遍应用,又提出一个修正公式,即将原式的反映水面反射率的改为草地反射率,从而去掉了季节修正系数(F),但从计算结果看仍不如HL彭曼原式更能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气象常用表记于气象出版社出版的

41、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一书中。附录三 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一) 北部多年冻土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1连续多年冻土区冻胀、雪害、冰锥、冰丘、涎流冰、翻浆等路面结构应采用保温的措施,防止夏季冻土融化,降低土基强度,以及防止秋季冻结水溢地面形成延流冰。另外,选线时应考虑冬季雪害影响2岛状多年冻土区冻胀、翻浆、雪害、冰锥、冰丘、涎流冰等除冰冻地区公路工程特点以外,在季节冰冻区还要考虑翻浆问题,公路选线、修建和养护条件比较复杂(二)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

42、工程的影响1东北东部山地湿润冻区雪害、冻胀、翻浆、水毁冬季雪害、夏季水毁均为公路交通的威胁,火成岩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好,但基岩强烈风化影响公路边坡稳定1a三江平原副区冻胀、翻浆、雪害软土和沼泽分布广泛,路基易沉,稳定性差,冻胀翻浆严重2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冻胀、翻浆冬季降温较快,水分易积聚,春季升温较慢,化冻亦慢,水分不易下渗,故翻浆期长。黑粘土含水量大,强度低2a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冻胀、翻浆、水毁冬季降温较快,水分易积聚期长,春季升温快,化冻时间短,冻融交替多,故翻浆最为严重。线形条件好。沿海软土地区除翻浆外,雨季路基强度低,造成泥泞3东北西部润干区翻浆,盐碱、风砂、泥石流因水分来源较缺

43、,冻融问题不如同纬度地区突出。粟粘性土地区公路修建条件较好,但西部分布有风成沙丘,造成工程困难。西部局部地区路基易沉陷4海滦中冻区冻胀、翻浆、水毁、地震秋雨期内路基中水分增加,春季升温快,翻浆时间短。平原地区沿海和内陆软土分布广,路基强度低,筑路石料缺乏,山前地区夏季水毁病害多4a冀北山地副区地震、泥石流、水毁、潜流、冻胀、延流冰路基强度高,筑路材料丰,但有山洪泥石流,燕山一带为强震区,病害较重,加之地形较崎岖,路线通过受限制4b旅大丘陵副区水毁冻深较浅,排水条件好,故冻融翻浆较轻,土基强度高。选线容易,但有较轻水毁5鲁豫清冻区泥泞、水毁,鲁西南有地震局部路段有轻微翻浆,公路修建条件有利,但通

44、过河漫滩和凹地常遭淹没;暴雨时期影响公路畅通5a山地丘陵副区水毁、泥石流、个别地区有地震路基强度较高,筑路材料丰富,地势虽复杂,但路线由宽广河谷通过山洪对公路有一定的影响(三)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1 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翻浆、冲沟、泥石流河谷盆地有次生黄土分布,边坡稳定不如典型黄土。春季公路翻浆,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病害1a 雁北张宣副区翻浆、泥石流、水毁公路冬季有冻胀,春季翻浆相当严重,是公路主要病害。石灰岩分布广,筑路材料较多2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冲沟、湿陷、黄土溶洞有典型原、梁、峁地貌。除塬、梁外

45、,路线坡陡,弯道半径小,但黄土具有直立不坠的特性。一般路基强度较高,但雨水易造成路基冲蚀和湿陷2a楡林副区冲沟、湿陷、风砂、翻浆除具有典型黄土区的公路工程特点外,风或沙侵袭对公路修建营运有影响,春季翻浆易较严重。但沙黄土分布区,边坡不能直立3甘东黄土山地区冲沟、湿陷、滑坡、泥石流、地震黄土砂性较重,且处于强震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影响较大,边坡稳定性较差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冲沟、湿陷、局部地区有泥石流次生黄土分布广,有黄土梁分布其间,盆地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强度较低。有冲沟,湿陷等病害(四) 东南湿热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46、1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泥泞、湿地和软土病害软土和稻田分布广泛,路基水文条件差,不利季节时连续阴雨更是严重,河网化地区过水结构物多。建筑砂石料亦缺乏1a盐城副区泥泞、湿地和软土病害软土和稻田分布广泛,路基水文条件差,不利季节时连续阴雨更是严重,河网化地区过水结构物多。建筑砂石料亦缺乏2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水毁、滑坡路基条件好。黄棕色粘性土及下蜀粘土强度均高,但开挖边坡往往形成滑坡。路线由山地通过时较困难,标准不宜过高3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泥泞、冲涮、路基强度较低河湖港汊较多。在河湖冲积平原,软土分布广,不利季节路基强度低,路面泥泞。围湖区委近期形成的粉砂软土,强度最低4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台风、水毁局

47、部有泥石流和软土个别条件公路修建条件不利,标准不宜过高。除沿海局部地区外,路基强度较高。台风雨影响大,山区公路水毁严重。公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本区尤为重要 5江南丘陵过湿区水毁为主,其次崩塌、土流连续阴雨多,公路的不利季节为46月,公路由宽广的丘陵间河谷阶地通过条件不太困难。砂岩风化后的砂屑,粘结力较低,影响路基强度。夏季地温高。沥青路面强度反而低。公路应加强排水系统设计。6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滑坡、崩塌、溶洞、水毁不利季节水分充足,气温较低。红粘性土和红砂岩分布地区路基强度低、山地易形成滑坡,并有水毁,西部岩溶严重,南部有土洞,对公路路基稳定和选线有影响6a武夷副区崩塌、滑坡花岗岩分布广,路基稳

48、定,筑路材料丰富。但强烈风化地区崩塌严重,越岭线石方工程量大,标准受限制7华南沿海台风区台风、水毁、塌方在砖红粘性土,花岗岩分布地区,路基强度高,但化学风化强烈。夏季台风雨造成水毁。三角洲地区软土分布广泛,河系发育,路基强度低,公路应加强排水7a台湾山地副区台风、水毁、泥石流、地震山地南北纵列,东西向交通受阻,且为强震区,影响路基稳定性,夏季台风造成水毁 7b海南岛西部润干副区中级路面松散扬尘雨影区地带潮湿系数在0.75以下,为南方罕见的干燥地区,中级路面易松散,扬尘。地温高,沥青路面易软化7c南海诸岛副区台风海水进退(五) 西南潮暖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

49、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1秦巴山地润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地势高差大,路线多沿河谷蜿蜒通过,展线困难。越岭线更为困难,土石方工程量亦大,路线标准不宜过高。路基强度高,路面材料丰富,除地震外,各种病害经常发生2四川盆地中湿区泥泞、滑坡、泥流一般紫粘性土地区,路基强度中等。成都粘土地区,因土质粉粒含量高,缺乏粘合剂,路堑边坡往往造成开裂滑坍,虽日降水量小,但持续期长,渗透量大,路基强度低,河谷线和越岭线通过条件均较易。但公路用地也与农业有矛盾,雨中中级路面泥泞2a雅安、乐山过湿副区泥泞、滑坡、崩塌全年多雨,秋雨更是连绵不断,严重影响路基强度,粘性土地区,雨季泥泞,路面材料不缺乏,路线

50、标准不宜过高3 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岩溶、山洪、泥石流、滑塌石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土洞不仅影响路基稳定,对其他结构物潜在危害更大,降水持续期亦长,渗透大,造成路基过湿。地形为破碎高原和山地,高差起伏大,路线通过条件较困难,工程标准不宜过高,如要求线型顺直,不仅土石方工程量大,在穿越深沟高谷时,桥涵工程量亦将增大很多3a滇、南桂西润湿副区岩溶、土洞、地震砖红粘性土强度高,但石灰岩分布区有岩溶、土洞等工程病害,山地路线通过需要展线,路线标准不宜过高,但路面材料丰富,取材较易4 川、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滑坡、水毁、泥石流、地震干湿季节分明,湿季能保证路基强度,干季中级路面易出现松散、扬尘病害,特别是一

51、些背风坝子,公路得过干现象严重。北部为我国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影响公路的修建和使用。但路面材料不缺乏,路线标准不宜过高5滇西横断山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地势高差悬殊,山系南北纵列,东西路线通过困难,暴雨多,地震病害大,滑塌泥石流相当严重,本区又是全国降雨最连续地区,暴雨有时影响车辆正常通过。路面材料不缺乏,山岭与谷地干湿悬殊5a大理副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与主区类似,但降雨连续性较差,高差较小。南部河谷较宽敞,但热带密林多,影响路线勘测工作(六) 西北干旱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1内蒙草原中干区东北部积雪阻车

52、,大青山南翻浆,西部风砂、盐碱公路路基稳定。大青山以北以东地区,雪害影响大,呼和浩特市、包头、集宁一带冻胀翻浆较重。鄂尔多斯地区多流砂和半固定砂丘,路基稳定性差。除大青山附近外,其他地区筑路材料较缺乏。路线通过不困难、用地问题不大,标准可以提高1a河套副区翻浆、泥泞地下水位高,浸湿路基,造成不利,灌溉渠系发达,秋灌时对路基强度影响大,造成春季翻浆路基设计应注意填高要求和填土的湿度影响2绿洲荒漠区风砂、盐碱、翻浆、扬尘为我国风成砂主要分布区,危害甚大。河西走廊和准噶尔潮湿系数在0.25以下,塔里木和甘西地区在0.05 以下,路基干燥,流砂地面易造成车辙下陷。公路通过绿洲时,地下水位高,易造成路基松软和翻浆。路线通过较易,用地问题不大,标准可适当提高3阿尔泰山地冻土区雪害、冻胀分布有岛状和连续的多年冻土 和季节冻土,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冬季雪害,影响车辆通行4天山界山山地区现代冰川、风害、雪害、泥石流地势高峻,气候具有垂直差异性,隘口峡谷较多,公路由隘口通过,但隘口多为风口,影响行车。高山有现代冰川,冬季风吹雪堵塞公路4a塔城副区翻浆、雪害河谷灌区冻胀翻浆较重,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