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489110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朗读能力;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认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课文;2、 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大屏幕欣赏各种形态的荷花图片)导入语:莲,又名莲花、芙蕖、水芙蓉、荷花等,它被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广为称颂。这不仅因为它的外表美丽,更因为它的美好的品格。李白赞它:“清水出芙蓉

2、,天然去雕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齐白石老先生的“荷花瓣瓣大如船,荷叶青青伞样圆”准确的描绘出荷花的形态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作者)二、 交待教学目标:多媒体大屏幕显示:1、了解“说” 的文体和作者;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三、 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大屏幕显示: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谥号元

3、公。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四、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粗知文意。结合大屏幕显示的读音、重要词句意思提示。2、 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1) 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表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语气来。(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一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3

4、)“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之意。3、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美感。五、 合作探究:大屏幕提示:1、课文中那些句子是描写莲花的形象的? 2、作者从那几方面描写莲花的形象?3、表现了莲花什么样的品质?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3、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5、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六、 达标反馈:大屏幕显示:一、文学常识填空: 1、爱莲说作者( ),( )代著名的唯心主义( ) 家。字( ),道州营道人,谥号( )世 称( )。2、“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既可以( )、( )事 物,又可以发表( )。二、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濯清莲而不妖(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2、香远益清( ) A、更加 B、有意 C、益处3、亭亭

6、净植(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七、 布置作业:1、我国文学宝库中有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你能找到一些吗?2、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3、理解衬托的手法;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一、 导入新课:提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大屏幕出示古今有关荷花的名句或诗歌。同时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莲花,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 研读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1、请学生回答作者对莲花形象描绘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描述。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语句,明确:写花就

7、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一种艺术概括方式,用联想把莲的形象与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要对号入座。提问: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志向? 明确: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3、学生带着感情背诵课文。三、 合作探究,了解衬托的写作手法:1、提问: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又写了菊花和牡丹呢?这对写“

8、莲”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教师点拨: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联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崇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世人爱牡丹,其实是慕高贵,在他们眼里,牡丹是高贵的化身。我不爱牡丹只爱莲,不就表明“我”不贪慕富贵、名利吗?而这一切正是君子高贵品质之所在。所以牡丹对莲起到了反面衬托的作用。、学生质疑:“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如何理解“菊之爱”与“莲之爱”的不同

9、?教师点拨:“晋陶源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联系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知人论世,我们发现“菊之爱”有两层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作者写“菊之爱”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写菊是正面衬托莲的形象。、归纳:在作者眼里,菊、 牡丹、莲各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讨论明确:菊花象征隐士;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君子。4、 学生带着对莲的赞美之情读课文。四、 达标反馈,拓展延伸: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例:我喜欢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喜欢_,因为_。五、 布置作业: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文章的异同点板书设计爱 莲 说周 敦 颐陶 渊 明 菊 - 隐 逸 者世 人 爱 牡 丹 - 富 贵 者 予 莲 - 君 子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