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467296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 目录 一、科普发展历程与科学传播 二、科普工作的内容 三、华南植物园的科普工作 四、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 一、科普发展历程与科学传播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弗朗西斯?培根 “科普”概念的变迁 传统 科普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公众理解科学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S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PUSET 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ST 科学传播 Science communication 科普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科普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以促进公众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为使命,利用专门的普及载体和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服务形式,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适时适需地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实现科学的广泛扩散、转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取得预想的社会、经济、教育和科学文化效果的社会化的科学传播活动。 科学的形态 知识形态:起源于对自然界及规律的探索,是科学的基础 技术形态:知识形态向物

3、质方向转化而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形态:知识形态向精神方向转化而成,促进社会意识层的发展 科学的两个基本功能 第一生产力作用:通过技术形态为中介的生产力功能或经济功能 文化力作用:通过文化形态为中介的精神功能和文化功能 科普的发展历程 广义科普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发展历程:科学启蒙阶段,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时间发展序列) 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科普(科学传播)主体的范围和结构由单向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双向平面网络发展 科学启蒙阶段 时间跨度:近代科学革命(16、17 世纪)到经典科学体系开始构建(19世纪初)。 特点:依附传统文化的传播,借助于神学和宗教;科学家既是科学

4、研究者又是科普主体 目的:科学启蒙、消除封建 思想影响,培养公众科学感情, 形成他们关于科学的感性具体化, 为科学发展扫清道路。 传统科普() 时间跨度: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 主要强调科学知识的大众化过程 (至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普活动仍处于这一阶段) 传统科普的特点 FROM胡学增 对象:科学知识较低的群体 内容:强调科学知识性 方法:强调受众的接受性 价值观:强调科技的正面性 主体:科学共同体 传统科普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模型 “中心广播”模型 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教导 在知与信中强调“信” 传统科普的等级层次 不可逾越的等级层次: 科技知识向下灌输 “科技总是好的,无条件对社会有益” 公众

5、理解科学() 20世纪80年代英美兴起 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1985)为标志 科普的范围不断扩大 科学共同体立场 从科学共同体的利益和视角出发的 ,部分从国家和公众的角度做了若干思考 公众理解科学( PUS) (1)(“博德默报告”,1983) 强调并提升了PUS的重要意义: 可能是国家繁荣昌盛、提高公众和个人决策质量以及丰富个人生活的一个主要因素 提供人们对日常工具和服务的理解 理解危险和不确定性的性质及其与公共政策和日常生活决策的关系 科学的主要发现,深刻影响地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公众理解科学的核心概念 “科学”:包括数学、技术、工程和医学,对自然界的系统调查和从这些调查中得到的知识的

6、具体运用 “理解”:对科学事实、科学方法和科学的局限性的理解,以及对其实际影响和社会后果的一种认识 “公众”:科学界之外的公众,(1)满足个体需要和福利的个人、(2)作为民主社会成员履行公民责任的公民个体、(3)从事技能和半技能职业的人、(4)从事中层管理和贸易的人以及(5)负责社会主要决策的人,特别是那些产业界和政府界人士 从PUS到PUSET(沃尔芬达尔报告,1995) 对象:主要是科学共同体接受公众基金的科学家、工程师与研究生 从经济和民主两方面提出为什么PUS重要。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学工程教育应包括有关传播技能的课程,考虑如何在高校长期的学习规定中加入公众理解科学活动 “PUS”定义

7、的发展(1995) 理解上的不同:PUS是公众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即PUSET ,“科学”概念,已经从隐含工程与技术,到明确地提出“公众理解科学、工程与技术” 所用的词汇也不同:从“理解(understanding)”到意识(awareness)”和“赏识(appreciation)” “科学与社会”(“第三报告”)PUS的新阶段(2002 ) 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危机问题 疯牛病的出现使公众对科学家向政府所提出的建议产生了怀疑 有很多人为诸如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内的技术发展感到不安 参议院科学技术特别委员会科学与社会,关注的是关于科学与社会的问题 第三报告的贡献 非专家对科学问题的理解 “第三

8、报告”的发表标志着公众理解科学的新阶段“公众对话” 的产生 “公众理解科学”的主要特点 除了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阶传播”外,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二阶传播”。 一阶传播:传播科学知识 二阶传播:与元层次的科技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有关;强调对科学本性及其社会影响的认识、理解,弱化对科技知识本身的关注 强调了行为主体的互动关系和协商讨论气氛 站在科学共同体的立场上看问题 “公众理解科学”与传统科普的区别 科学家与公众在科普中的关系是平等、双向互动。 让公众理解科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公众接受科学的全部。 大众传媒成为沟通科学家与公众的重要桥梁。 现代科普的过程是科学与人文社会交互融合的过程。 科学传播

9、 SC 科学传播: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科技内容及其元层次分析和探讨在社会各主要行为体之间双向交流的复杂过程 按传播渠道把科学传播分为四个层次:专业交流、科学技术教育、科技普及、技术传播 科学传播的主要特点 理论基础: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 和传播学 内容更广泛: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阶传播”和“二阶传播”,更强调科学技术的“二阶传播” 主体结构:更复杂 媒介:主要是大众传媒,更强调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作用 立场:国家、科学共同体和公众的结合 科学传播的起源 贝尔纳是最早注意到科学传播的科学社会学家之一 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科学的社会功能,专门讨论了科学传播(scientific

10、communication ),主要提出“科学交流的全盘问题,不仅包括科学家之间交流的问题,而且包括向公众交流的问题”。 国内科学传播研究发展的两个阶段 1995年10月清华大学召开的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会议论文集科技传播研究集中体现了当时科学传播研究的成果。 特点:科学传播是一个“亟待开拓的研究领域”,对科学传播的研究是处在“探讨”和“思考”阶段,很多研究是处于宏观层次;科学传播研究是以传播学为背景的,“当时人们以为科技信息自身是明确的,即内容不成问题,而传播界所要做是就是如何多快好省地传播。” 国内科学传播研究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从科学传播的机制到内容研究的转向 更多的着眼于“如何传

11、播”,是打科技牌,把“科学技术”当作手段来搞传播 现在科学传播研究“只有基本搞清了该传播什么,才谈得上如何有效地传播” 科学传播研究内容 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 传播内容的“内容分析” 传播媒介的“媒介分析” 传播对象的“受众分析” 传播效果的“效果分析” 科学传播的最终目的 使全社会特别是决策者获得关于人文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观念,使科技发展服从于国家、人类社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科学传播的动机要以地区、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判断依据,以此判定是“好科技”还是“坏科技”,以此决定快速发展还是慢速发展科技 科学传播的目标或者预期效果 人文主义立场: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让全社会充分理解现代科学技

12、术 理解科学技术的本性,理解科技的产出和发展过程,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各种影响 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中既包含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影响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影响 科学传播系统 科学传播系统是一个动态反馈系统,行为主体自身和之间都有反馈关系 传统上把公众当成科技传播的受众是非常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公众只是科学传播的受众之一,科学共同体内部也要科学传播,各分支学科之间需要不断沟通,行业间的科技普及和进展通报也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传播系统的主体结构 科学传播系统的主体结构是一个平面化的网络结构 平面化意味着主体间的平等,网络化意味着系统间的普遍联系 科普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型 科学传播:“民主

13、模型”、“语境进入”、“内省模型”等 公众可以以多种形式参与科学 公众与科学家处于近似平等的地位,双向交流,强调“知”(相对于“信”) 科学传播的条件 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需要,构成了科学传播的必然要素之一 内容的先进性:传播的内容必须是科学的、先进的,并且对受众和社会有益的东西;而不是落后的、愚昧的、狭隘的东西,这就与迷信和僵化都划清了界限 主客体的互补性:各类人士之间的科学含量差是产生科学相互作用、发生科学传播的重要条件 科学传播的内容 传播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社会文化内容 STS研究、科学社会学和SSK

14、理论支撑 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 垂直传播:从上而下、从高点科学源群向普通受众系统的传播。特点是计划和政府行为强,受众面广。传播手段有待改进。 弥漫传播:“科学元”从一个源生点向外作空间和时间扩散传播;渐进的、自发的和连续的过程。特点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所产生的波纹运动。 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 等级传播:特等的“科学元”需要接受者有一定的门槛,这妨碍了科学自上而下的传播,但却会超越空间距离在一定的等级人群传播开来。如某些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相关书籍会跳过相邻较小的城市在大、中城市中传播,在距离较远的同属一级的城市首先被接受。 反馈传播:公众对科学参与反馈,体现了平等、平权思想。体现在科学文化、科

15、技政策和科技伦理上。 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 对角传播:科学共同体内部,某一方面的科技人员也是其他科技内容的接受者;这既符合具体科学学科和知识主体有限性的原则,也是科学多元化和民主化的内容之一。 聚能传播:“科学元”突破了公众话题的阈值,进入了一般受众议题,附加了某些好奇、炒作因素,使它的传播速度和能量以几何级数增大。经常出现在科学图书、科技报道领域。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科学传播界所乐见的。 科学传播研究方向 “科学”和“传播”是科学传播的两条腿 科学传播的内容,科学传播的机制,两者的结合 二、科普工作内容 科普研究(理论研究) 科普设施建设 科普能力建设 科普活动 科普宣传 三、华南植物园的科普

16、工作 国家和院、省和市科普体系建设 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科院植物园科普中长期规划 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的策划筹备 广州市社区科普与科普基地建设 国家科普奖评审 科普人才培养 植物科学传播方向硕士生培养 许玲、景佳 植物园科学传播 社区科普的模式与效果 科普理论方法研究 科普专著 科普理论 方法与实践 科普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 科普论文 专题研究 科普资源建设 公众科学素养 科学传播 社区科普 科普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科普设施 科普馆 互动实验室 中小学生物园 历史馆 科学家雕塑径 蒲岗自然教育径 广州第一村 各类专类园 开展科普能力建设 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琪林科普”系

17、列科普培训 “琪林科普”系列科普论坛 科普讲座与科普报告 华南植物园科普网 科普(旅游)活动 国家法定大型科普活动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春之韵” 、“夏之绿”、“秋之色” 、“冬之恋” ) “体验科学” 素质教育系列 “动感自然”游园系列 “琪林天籁”文娱系列 “琪林科学” 互动实践系列 科普(旅游)活动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春之韵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春之韵 科普(旅游)活动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夏之绿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夏之绿 科普(旅游)活动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秋之色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秋之色

18、科普(旅游)活动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冬之恋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冬之恋 科普(旅游)活动 “缤纷琪林” 特色花木观赏系列 春之韵 夏之绿 秋之色 冬之恋 “体验科学”素质教育系列 参观科学(研究)、参与科学(研究) 体验“植物的一生” 体验园林艺术 体验园艺艺术 体验生物多样性 体验濒危植物保护 体验科学技术 中小学生研究小实验 “动感自然”游园系列活动 水上观园(水系) 寻古问根(广州第一村) 亚马逊之旅(景观温室) 野外攀岩(火炉山) 单车健身(全园) 自助求生(火炉山) 草地保龄(另建) 团队精神训练(荔枝山) 射击(华南彩弹) 垂钓、航模航空 “动感自然”游园

19、系列活动 “琪林天籁”文娱系列活动 音乐会(自然之音、乡村音乐) 影片播映(自然探险、科教片) 艺术展览(艺术画展、摄影及作品展、工艺品展、学生创新作品展) 文娱表演(第一村民俗风情表演) 民间工艺现场制作 琪林艺术节 “琪林天籁”文娱系列活动 音乐会(自然之音、乡村音乐) 影片播映(自然探险、科教片) 艺术展览(艺术画展、摄影及作品展、工艺品展、学生创新作品展) 文娱表演(第一村民俗风情表演) 民间工艺现场制作 琪林艺术节 “琪林科学”互动实践系列 “琪林科学”互动实践系列 四、科普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 科普活动的策划 科学活动的策划 是科普工作者根据科普活动的目的要求,调查现状、分析有关信

20、息,确定科普活动的目标和主题,进行策划创意,编制策划方案,并选拔出最优方案的过程。 策划原则 策划步骤 策划的原则 社会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策划步骤 组建策划班子 立项 调查 调研内容 调查方式 调查方法 可行性分析 创意 论证 方案形成 风险预测 方案 活动背景 目的意义 活动主题与宣传口号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目标公众 活动的总目标与分级目标 方案(续) 活动项目及其工作计划 活动主要内容 实施方式方法 宣传计划及方式 组织工作机构 经费预算 效果预测 科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实施方案 前期准备工作 活动具体实施 活动实施的统筹管理 活动结束工作 科普活

21、动实施方案 目的意义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 具体议程及协调的工作 组织工作步骤及进度 科普活动实施方案(续) 实施工作方式、方法 各项目协调形式 职能机构设置及工作分工 专项工作计划 应急措施(保安、保健、防火、意外疏散计划) 费用预算(场地费、物资费、劳务费、礼仪费用、保安费、宣传费、行政费、餐费、不可预见费、承办费) 前期准备工作 实施计划和操作规范 活动的审批手续 各相关部门的协调 工作人员培训 前期准备工作 (续) 活动场地 设施设备 宣传材料 礼仪、交通、接待 佳宾、媒体 活动现场布置 医疗、安全 应急措施 考核评估标准 活动具体实施 活动实施的统筹管理 管理工作

22、1 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岗位工作要求、考核指标,实行小组和岗位责任制,采取严明的奖惩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2 各级领导应加强巡视,及时与各级工作人员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帮他们解决问题,关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使工作人员能以最佳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活动实施的统筹管理(续) 协调工作 1 加强对活动进度和效果的管理,协调各级部门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2 加强岗位检查和监督,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突发事件随机应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3 与预定的目标和进度比较,检查实施情况是否与预

23、期目标一致,保证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 活动实施的统筹管理(续) 反馈与应急措施 活动实施过程中,及时搜集公众反馈的意见和信息,注意公众对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反应,了解活动的最新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活动的进程和内容,使活动更贴近客观条件和公众需求。 现场的接待和礼仪 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热情大方、有礼有节地对待每一位群众,控制好现场的秩序和气氛。 财物管理 加强活动过程财物的控制和管理中,专人专管,专项开支,小心发放、定期回收,以节约支出、降低活动成本。 做好活动结束工作 活动结束阶段保持对公众一如既往的热情和耐心的态度,活动现场的清场处理保持对公众彬彬有礼。 活动结束后召开内部总结分析会

24、,对活动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以及活动中各工作小组和人员的表现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对该活动进行评估。 科普活动的评估 评估标准 评估内容 评估步骤 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 客观性 数据化 准确性 多种角度,多种标准进行评估,保证评估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兼顾活动效果的直接性和间接性、近期性和长期性,局部性和全局性等等,保证评估工作的全面、客观和有效。 评估内容 成本 传媒报道效果 信息传播效果 参加人数 评估内容(续) 工作人员评估 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评估 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以及上下级单位的支持度评估 活动对公众的影响力评估 社会影响与活动的经验教训 评估步骤 根据活动策划方案和实施目标制定一套

25、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 全面了解整个活动对公众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深度和广度 开展调研,邀请相关专家、公众代表、新闻媒体和有关领导对活动的总体效果、实际意义和经验教训等召开专题讨论会和座谈会,全面掌握各方面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形成客观的评估报告,为今后开展同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系列 市场:公司团队,散客 经营性娱乐项目 市场拓展 运行机制 植物学知识问答 植物诗词竞猜 植物诗词填空 植物寻宝 夺宝奇兵 植物艺术画制作 移花接木游戏 植物腊叶标本制作 植物种植实践 百花/百叶植物配 中心区和杜鹃园:杜鹃花 阴生园、药园:禾雀花 木兰园:木兰花 姜园:花叶艳山姜 尖叶杜英、无忧花 中心区

26、和杜鹃园欣赏杜鹃花 阴生园、药园欣赏禾雀花 木兰园欣赏木兰花 凤梨园、荷塘:荷花池、睡莲、王莲 竹园:日照有清荫,月照有青影,风吹有青音,雨来有清韵 中心区:鸡旦花,叉叶木 大叶紫薇、苏铁、决明 凤梨园、荷塘:荷花池、睡莲、王莲 竹园:日照有清荫,月照有青影,风吹有青音,雨来有清韵 中心区:鸡旦花,叉叶木的花 大叶紫薇、苏铁、决明 水榭:龙洞琪林 姜园:蝎尾蕉、姜荷花 雕塑径:蒜香藤 棕榈园、孑遗园 紫荆、紫薇、美丽木棉、秋果等 水榭:龙洞琪林 姜园:蝎尾蕉、姜荷花 雕塑径:蒜香藤 棕榈园、孑遗园 紫荆、紫薇、美丽木棉、秋果等 兰园:中国兰、洋兰 凤梨园:凤梨 中心区:鸡蛋花林 山茶园:山茶花

27、 倒挂金钟、金橘、桃花 兰园:中国兰、洋兰 凤梨园:凤梨 中心区:鸡蛋花林 山茶园:山茶花 倒挂金钟、金橘、桃花 策划宣传,形成系列,打造品牌 四季系列 景点(专类园)系列 点线(导游/旅游)结合 打造品牌,拓展市场 市场 学生、成人(老年人) 学校、公司团队 长效机制 系列产品 “体验科学”素质教育系列 参观科学(研究)、参与科学(研究) 体验“植物的一生” 体验园林艺术 体验园艺艺术 体验生物多样性 体验濒危植物保护 体验科学技术 中小学生研究小实验 强调过程及内在机制 如何传播 多主体互动,包括公众但不限于公众,也包括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流 传播过程和传播机制等 传播学理论对科学活动的研究 科学传播 强调影响 为什么传播 公众 比大众更宽泛 科学与公众的关系 为了解决科普中出现的问题 公众理解科学 实践性活动 传播什么 大众 科技内容的普及 历史最长 科普 性质 主要对象 侧重的内容 起源 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