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规划书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443222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规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规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规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规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规划书(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规划说明书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规划书编 制 日 期:2010年6月目 录1.前 言12.总 则22.1编制目的22.2编制依据22.3规划指导思想22.4编制原则32.5规划期限32.6规划范围32.7上位规划解读32.8规划强制性内容33.村域规划53.1现状及发展分析53.2发展条件分析83.3经济产业发展规划93.4产业发展规划103.5土地利用规划153.6集中居民布局规划163.7空间管制规划183.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93.9基础设施规划193.10环境保护规划233.11防灾减灾规划244.集中居民点规划274.1集中居民点规模274.2集中居民点选址

2、原则274.3集中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274.4集中居民点规划274.5典型集中居民点详细规划284.6村容风貌规划334.7防灾减灾规划355.规划实施管理措施375.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375.2广泛发动群众,营造良好氛围375.3充分发扬民主,发挥主体作用375.4拓宽投资渠道,形成建设合力375.5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376.附 则386.1附表一:村域土地利用汇总表386.2附表二:牧羊寨集中居民点用地汇总表396.3附表三:规划建设项目表40421. 前 言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十一五”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

3、领。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宏观层次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举措;在中观层次上不但是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还能提升农村经济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使其市情特征较多地反映了全国面临的问题。三年来,重庆市从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市场体制、行政体制等6个方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4、,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都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子,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重庆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把重庆市改革城乡统筹发展推向新阶段。为推进重庆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对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进行村规划的编制。2. 总 则2.1 编制目的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中心,以发展产业为支撑,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为突破口,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问题入手,最终将如榔村建设成为生活水平较高、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

5、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2 编制依据村级规划编制以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镇(街)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为依据,是镇(街)总体规划的延续。参考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4. 城市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06;5.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7. 2009年城乡规划管理目标责任书;8. 重庆市城乡规划村庄规划导则;9. 重庆市村规划工作指导意见(2009年);10

6、.重庆市村规划技术导则(2009年试行);11.重庆市村规划编制办法(2009年试行);12.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13.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推进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72011年);14. 重庆市、彭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文件。2.3 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注重防灾减灾,延续地方特色,结合建设“五个重庆”,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综合部署

7、各项建设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城乡统筹新形态,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4 编制原则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着力提高农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村文明、管理民主”的方针,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以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体现分类指导。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注重同城市规划、专项规划强制内容的衔接。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节约用地。根据村庄的集中程度和规模,结合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国家规定的村人均

8、建设用地指标,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居住。 2.5 规划期限近期:2010 2015年,远期:2016 2020年。2.6 规划范围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村域范围,幅员面积7.01平方公里。2.7 上位规划解读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在区域规划中将龙溪乡划入中部沿江、沿路城镇密集区中。村落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参照重庆市小康村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80平方米计。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 “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其中,人均居住用地不得超过30平方米,鼓励农村居民按居住用地人均标准合并计算集中建房,合建单元楼。2.8 规划强制性内容本次村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村域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

9、宜建设区,规划确定的主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等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的确定,是处理好村庄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问题的重要保证。本规划中强制性内容字体加粗并用下划线标出。3. 村域规划3.1 现状及发展分析3.1.1 区位分析如榔村位于龙溪乡东南部,大厂盖脚下,村中心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东与龙咀村比邻,南接小厂乡,西临老桥村,北与灯光村一岩之隔。3.1.2 自然条件如榔村四面环山,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属二朗山以西,大厂盖北侧的中低山河谷地带,海拔1200米。如榔村气候温凉湿润,四季分明,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其特点是:气候温和,立体差异大,雨量充沛,光照少云雾多

10、,春天多夜雨,夏天多伏旱,秋季凉爽多棉雨,冬季严寒多霜雪。年平均气温13.6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260天左右。3.1.3 人口状况如榔村辖5个村民小组,270户,总人口1095人,劳动力人口690人,占总人口的63.01%,外出打工365人,占总人口的33.33%,占劳动人口的52.90%。附表:2009年如榔村劳力资源统计表总户数270户总人数1095人总劳动力资源690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的劳动力资源650人农业从业人数265人建筑业从业人数8人交通、仓储、邮电从业人数2人批发零售从业人数10人外出劳动力人数365人3.1.4 土地利用现状如榔村幅员面积7.01平方公里。目

11、前全村有耕地1008亩,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9.59%。其中,水田620亩,旱地388亩。人均占有耕地0.92亩。经营耕地5亩以下的农户162户,经营耕地5-10亩的农户92户,经营耕地10-30亩的农户2户。林地5000亩,草地3000亩(其中可利用草地2000亩),荒地500亩,都为可利用荒地,典型的山区地貌决定了如榔村地形破碎,耕地资源少且分散、零碎,以坡耕地为主,土地贫瘠、良田少,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耕地252亩。全村没有微耕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310亩,占耕地比重为30.75%,旱涝保收面积达310亩。全村为一般农田,无基本保护农田。全村植被较好,林木主要以杉木、马尾松、柏木为主。3

12、.1.5 经济状况如榔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种植业以种植粮食和蔬菜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和油菜, 2009年全村共种植水稻620亩,产量180吨;种植玉米286亩,产量51吨;种植红薯660亩,产量70吨;种植马铃薯430亩,产量45吨;种植油菜287亩,产量17吨。主要种植的蔬菜有白菜和萝卜, 2009年全村共种植白菜100亩,产量50吨;种植萝卜50亩,产量25吨。养殖业以生猪和山羊为主,2009年全村生猪出栏950头、山羊150头、鸡1500只、鸭400只。全村共有养殖大户12户。 3.1.6 农业生产条件1) 道路交通设施全村现有公路总里程35公

13、里,其中乡道1条,长约11公里,宽3.5米,已硬化。通到各组的村道共长18公里,宽4米,未硬化。迄今为止,已有170户通公路。由于村级公路由农民集资修建,路基差、路面窄,又缺乏保养,所有路段都需整修,有些路段已经不能通行。2) 水利工程设施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全村共有山坪塘1口,无灌溉沟渠,均靠山泉水灌溉,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310亩,占耕地比重为30.75%。共有水库1个,但处于未使用状态。3) 农机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十分低,没有微耕机。耕地使用耕牛。4) 电力电信设施如榔村2009年农村用电量为5万千瓦时,全村现有5台变电器,其中,1台50KV,位于漆树湾;4台30KV,分别位于如榔坪、咀咀

14、田、老洞沟和小水库。电源主要引自龙溪乡政府变电站。电视机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已经实现社社通电话,村内目前有固定电话196门,移动电话600部,移动信号覆盖率100%,网络普及率0.37%。5) 燃气工程设施目前村上未能使用天然气,农户以柴和沼气作为主要燃料。村上沼气用户160户,占总户数的59.26%。6) 给水排水设施村内人畜饮水主要方式为井水和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60%。目前村内并未设置排水管道,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粪坑或附近溪流。7) 环境卫生设施村内没有垃圾收集点和垃圾转运站等设施,生活垃圾直接堆放在路边、坡渠等。3)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1) 教育设施村内有小学一所,位于四组,现有

15、学生128人,有四个班(采用两年招生一次的方法设班),小学设有学前班。村内未设幼儿园。2) 医疗卫生设施全村境内有1个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的卫生院,位于四组。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普及,已达到90%以上。3) 文化、健身设施目前村庄未设置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健身设施。4) 社会管理事业无文化活动室,建有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的“五保家园”一个。经常在村内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如电焊工、缝纫工,现已培训150人。5) 村民居住环境居民住房多为砖混结构和木房结构,人居面积40平方米,多数村民居住环境差,主要原因是厨房与圈舍套建,人与家养禽之间未彻底分开,脏、乱、杂现象十分严重。厨厕成功改造的仅占20%左

16、右。3.2 发展条件分析3.2.1 发展劣势 1) 耕地资源稀缺,地理环境恶劣,山地面积大,耕地坡度较陡。2) 村民建设用地分布较散,不利于基础及公共设施共享以及村容村貌的整体提高。3) 产业单一,农村发展还处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如榔村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4) 目前村庄道路建设水平不高,还没有完全实现社社通公路。村道基本为未硬化的机耕道,道路狭窄,路况差。大部分居民点间联系主要靠自然步道。 5) 村内给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薄弱,村民不能使用上便利的生活基础设施。6) 农业水利设施较差;农机综合化水平为零,村舍均采用传统耕作模式,整体农作效率较低。7) 村内缺乏环卫设施,生活垃圾沿道路和河沟堆放

17、,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8) 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对劳动者自身素质的较高要求。3.2.2 发展优势1) 植被丰富,林业资源充足,活立木蓄积量大,荒山面积大,可种草养畜,开发价值高。2) 当地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且当地悬崖峭壁,给人如坠云间之感,曾传这里是乌龙山剿匪记的拍摄地,适合发展观光旅游,提高当地收入。3) 村庄附近无环境污染源,空气清新,可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对吸收本地剩余劳动力和提高农民收入可起到重要作用。4) 农村社会保险参与率较高,农民社会保障观念已经形成。3.2.3 发展思路1) 加强旅游产业及服务业发展,打造彭水近郊旅游品牌;2) 大力培育农业优势产

18、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3) 着力夯实五大农业基础,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4) 狠抓五大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新农村。 最终将如榔村建设成为:服务于龙溪乡镇区的城郊型农业基地;发展以梯子岩山王洞及当地丰富自然农林资源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村庄。3.3 经济产业发展规划3.3.1 人口预测1) 旅游人口规模预测如榔村游人容量计算指标采用面积法。旅客人口规模一般不超过预测容量,取容量人数为预测规模数。游客日周转率取1,年游人容量取270天,容量计算指标按3600m2/ 人次。旅游用地面积(公顷)日游客人数(人次)年游人人数(人次)近期末20501.3万远期末22060016万2) 村人口规模预测根据彭水苗

19、族土家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到2020年,如榔村城镇化率将达到38.60 %,预测到规划末期,如榔村规划人口为955人。经过近年来人口统计,如榔村的自然增长率为4。根据综合增长法,计算公式为:Qn=Qo(1+K)n +P ,其中:Qn规划期末村庄总人口Qo村域现状总人口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年限2009年末如榔村总人口1095人 。 近期2010-2015年,预计平均每年向外流出人口约16人,计算出近期末全村总人口约1037人; 远期2016-2020年,预计平均每年向外流出人口约21人,计算出远期末全村

20、总人口约955人。 3.3.2 经济目标结合如榔村近年经济发展速度,预测前期、中期、远期发展水平。本次规划在预测时确定了三个经济增长方案:即高速增长方案、中速增长方案和低速增长方案,分别确定如榔村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结合如榔村现状经济发展情况,本次规划采取中速发展方案,即:前期、中期、末期的增长率分别为10%、11%、12%。到规划末期如榔村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74.14万元。 附表:如榔村经济增速预测表方案主要经济指标2009(现状)201220152020低速发展方案增长率(%) 8910(万元)366.00 461.05 597.08 961.60 中速发展方案增长率(%) 10

21、1112(万元)366.00 487.15 666.24 1174.14 高速发展方案增长率(%) 121315(万元)366.00 514.20 741.94 1492.31 3.4 产业发展规划3.4.1 现状产业发展问题1) 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2) 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产业支撑不强,对农产品价格的依赖性大,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根本因素仍未消除。3) 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发挥不够。4) 农村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5) 乡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充分利用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3.4.2 产业发展策略1)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

22、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实现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2) 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以建立现代化农业基地为示范。逐步建立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农民合作化组织+农户”、“营销大户+农户”多种经营模式。在农户和企业之间实行定单农业、租地经济甚至股份制经济。3) 农业发展中转变传统农业发展经营观念,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同时也是协调与保护周边自然山体和水体的重要途径 ,将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 加大对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农村产业技术培训。5) 种植业以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3、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着力巩固优势产业,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6) 充分利用上级政府部门进行的土地平整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维修和建设,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7) 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养殖业,主要以饲养生猪、山羊类为主,政府控制发展家庭养殖户。8) 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以农户为单位,政府给与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最后扩展到全村。3.4.3 产业体系规划1) 第一产业如榔村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种植粮食和蔬菜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和油菜。a) 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目前如榔村现有耕地1008亩,人均

24、耕地较少,可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生态蔬菜种植。结合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使如榔村的无公害蔬菜“上市早,产量高,质量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规划至2012年末,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面积100亩,预计投资80万元,近期末产值80万元,收益可达50万元。主要分布在二组,基本实现具有5个以上的蔬菜品牌。除实现优质蔬菜种植推广外,村上成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合作社+农户+担保中心”的运营模式,专业合作社为菜农购买农资并负责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提供生产经营有关技术、信息等服务。至2015年,无公害蔬菜栽培面积将达300亩,收益240万元。主要分布在二、四组。基本实现具

25、有10个以上的蔬菜品牌。期间大力推广种植新技术,实行无公害生产,品牌化经营。调动菜农积极性,使合作经济组织参合率达到80%。远期末,预计如榔村耕地面积将减少至900亩。实现无公害蔬菜种植70%,规模达630亩,基本能实现年内收益520万元。主要分布在二、四、五组。农户参合率达到95%以上,使如榔村成为龙溪乡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b) 畜牧业畜禽养殖存栏总量超过畜禽养殖存栏控制总量的,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有关养殖经营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规定和畜禽废水、废渣综合利用规定。现有的畜禽养殖户须限期完善环境保护手续,完善以管网化废水生态还田为主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不得私

26、自设置养殖废水排放口或溢流口,实现畜禽养殖废渣和废水污染零排放。坚持以地定畜、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养殖场所在区域的土地对畜禽粪便、污水的消纳能力(1亩耕地消纳1-3头生猪粪尿废弃物),确定新建、改建、扩建家庭养殖户的养殖规模。畜禽业经济收入是如榔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秉着“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要调整畜禽业结构,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畜禽养殖场,推广清洁生产、生态循环养殖,逐步形成“养殖场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格局,使养殖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近期规划:发展养殖生猪50头以上的家庭养殖大户5户;山羊养殖大户1户,每户养殖山羊50头以上;鱼养殖大户1户。政府扶持

27、补助各养殖场配套建设足够容积的沼气池和污水外排管网,使粪便进入沼气池处理后还土还田,变废为宝。到2015年全村出栏生猪1500头,山羊年产量达到200头,鱼年产量达到260斤。远期规划:发展养殖生猪50头以上的家庭养殖大户12户;山羊养殖大户3户,每户养殖山羊50头以上;鱼养殖大户1户。到2020年出栏生猪2100头,山羊年产量达到450头,鱼年产量达到470斤。c) 农机化全村没有微耕机,适合农机作业耕地310余亩,水源为山泉水和雨水。近期规划:2012年,培训专职农机操作员5名,维修人员1名,推广使用农机共5台。实现农机耕作面积达到100亩,2012年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农机新技术

28、,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开展农机化技术理念。规划到2015年,建大型提灌站一座,增加有效耕地灌溉面积240亩,村共有农机操作人员10名,推广使用微耕机共10台,农机化水平达到40%,实现耕收面积达到340亩。远期规划:加强基层农机管理,使农机化管理的范围得到延伸,内容得到补充。对购机农户进行农机操作培训,加强安全操作意识,以青年农民为培训重点,创造农机示范村,组织农机合作社服务全村,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全村共有微耕机15台,培训农机操作手共15名,实现耕收面积达到600亩。最终实现农机种类齐全,功能齐备,为农民生产提供优质、高效、廉价的服务,实现村民普遍能使用农机,农业机械化程

29、度大幅提高,实现农机作业服务向产业化发展,发挥综合效益。2) 第三产业在重庆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周边的农村除了要为城市提供更多更好新鲜、安全、卫生、营养的多种食品外,应从传统的生产功能,逐渐向经济、生态、社会功能相融合,使得农业的发展参与维护城市自然和人文的生态平衡。如榔村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且悬崖峭壁,给人如坠云间之感,曾传这里是乌龙山剿匪记的拍摄地,适合发展观光旅游,提高当地收入。规划依托陡峭山势吸引人群,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在这里游客不但能享受淳美的田园风景,也能享受森林氧吧的沐浴。a) 旅游项目规划 梯田景观:主要利用山地农田风貌,打造特色多样的梯田景观。主要分布于兰家沟、漆树湾、

30、仰天湾和下清茶园。木屋仙居:依托临江良好的滨水及茂密山林景观,在大水库设置林间小木屋,为疲惫于城市生活的游客提供体验山野村居的度假场所。森林步道:利用良好林业资源,在林地内建设多条健身步道。为进一步凸显森林保健功效,可以在步道两侧种植净化空气、吸收毒气的树种和芳香花卉灌木,使游客在休闲散步,静思养神时,还能赏心悦目。主要景点规划:梯子岩的山王洞风景独特,山势险峻,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据传是乌龙山剿匪记的拍摄地。b) 服务点规划旅游服务点主要以农家乐的形式结合当地居民点设置,集中布置不仅能共享居民点基础设施、节约用地,又能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一定的旅游收入。旅游服务点主要分布在如榔坪、高炉厂、下清茶

31、园和牧羊寨等居民点。c) 旅游线路规划村内旅游线路分为车行及步行。其中车行线路主要为规划的三级道路,即大水库漆树湾、高炉厂仰天湾、高炉厂下清茶园道路。主要的旅游服务点均实现通车,同时在大水库设置旅游停车场。步行道主要是联系各景观点,规划宽度1.52.5m宽,可用小石头、碎石等天然石材铺设。d) 开发模式农村旅游一般开发模式有以下几种:地方政府主导型:拥有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并决定旅游资源的使用分配。农村集体组织主导型:拥有本旅游区内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代表农村行使对于土地的使用权。由于我国的行政主导制,所以政府对于农村的土地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外来投资者主导型:从农村外部带来旅游开发的资金,以资金输

32、入的形式获得对于农村地区旅游开发所需的资源使用权。农民个体主导型:不管是旅游资源的使用还是土地资源的使用,都对当地农民产生较大的影响,农民个体通过自己的社区组织行使土地资源使用权。规划建议如榔村旅游开发采用政府主导、外来投资及农村集体入股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保证开发的资金有效引入,又能保证当地农民分享旅游服务利益。如榔村除了提供更多的新鲜、安全、卫生、营养的蔬菜之外,同时需要从传统的生产功能与经济、生态的社会功能相融合,为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提供一个自由、放松的环境,从而使得人们不但能获取新鲜农产品,还能享受淳美的田园风景,体验纯朴的农耕文明。近期规划:到2015年,旅游处于起步阶段,退耕还林树

33、木还没成林、成片,农民的收入还是以粮食、蔬菜种植及养殖为主。农业旅游以体验自然田园风情为主,旅游服务点表现为“农家乐”形式,主要沿乡道在漆树湾和牧羊寨这种环境较好、有一定聚集度的农村院落进行布置。同时培育林地,硬化现有土路,完善村域给排水设施以及村社之间的步行道路系统。远期规划:观光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培育树木基本成林。期间开始在兰家沟、漆树湾、仰天湾、下清茶园等一些环境较好的地方结合经济林打造梯田景观、田园农庄等休闲景观点,在梯子岩打造山王洞旅游景观点,基本实现各景点规模化经营。同时牧羊寨作为重点打造对象。到2020年,村域内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修建完成,旅游车行路网基本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向

34、城区转移外,向本村服务业转移趋势明显。旅游服务业发展步入成熟稳定阶段后,完善已建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资源优势,发展集科研、教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游线。3.5 土地利用规划3.5.1 土地利用发展目标1) 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利用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2) 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坚决贯彻耕地保护“五不准”规定,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3) 着力于改造土地,制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发展生产,富裕农民。4) 努力推动农村居民点的改造,集中建造环境良好的集中居民点,腾出土地支援新兴产业的发展。3.5.2

35、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村域总面积701.00公顷,本着用地节约、防止不必要的浪费,限非农耕用地22.87公顷,其中:居民建筑用地7.64公顷,公共建筑用地0.23公顷,对外交通用地8.42公顷,道路广场用地6.58公顷。附表:村域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名称现状规划面积(ha)比例(%)面积(ha)比例(%)1建设用地66.77 9.52 43.12 6.15 其中国有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宅基地)54.37 7.76 22.87 3.26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20 0.03 1.50 0.21 重要基础设施用地12.20 1.74 18.75 2.67 产业发展用地-特殊用地-2农林用地400.54

36、 57.14 438.53 62.56 其中基本农田-其它农田67.20 9.59 60.00 8.56 林地333.34 47.55 378.53 54.00 3牧草和养殖用地200.00 28.53 218.99 31.24 4保护区-5未利用地33.33 4.75 0.00 0.00 6特殊用地-7水域0.36 0.05 0.36 0.05 8其他-合计701.00 100.00 701.00 100.00 3.6 集中居民布局规划3.6.1 居民点选址原则1) 尊重村民意见,利用现有村落,邻近农业产地,耕作半径按不大于500m考虑。2) 建设用地选择在交通便捷、水源充足、通风向阳、便于

37、排水的地段。3) 居民点拓展用地采用集中紧凑布局,尽量少占良田。4) 选择地段避开具有山洪、滑坡、崩塌的地段。 3.6.2 居民点用地标准人均建设用地参照重庆市村庄规划技术导则(2009试行)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确定如榔村居民点均属于扩建类型,集中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按80 m2/人计算。重庆市村庄规划技术导则(2009试行)确定散居村民建设用地标准:散居村民原则上不得新建和扩建住宅,在丘陵和山区确实难以集中建设的村,可以在原宅基地上进行扩建,新增人口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不得超过120m2/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建议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2015年前控制在人均100

38、m2以内,2020年控制在人均80m2以内。重庆市村庄规划技术导则(2009试行)确定,主城九区外的其他区县范围内村民宅基地标准为每人2030m2,3人以下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户按5人计算,扩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积应连同原有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重庆市村庄规划技术导则(2009试行)确定,村(居)民住房建设建筑面积标准为:主城九区外的其他区县范围内规划集中居住的村民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为人均65m2,其它散居村民的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为人均60m2。3.6.3 居民点体系建设如榔村居民房屋集聚度和规模不高,造成农村用地的浪费。由于村庄布局凌乱,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环境的脏乱差,“成

39、片的农田、村落的风貌”很难体现。通过新建或改扩建集中居民点,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规划集中居民点4个,即牧羊寨、如榔坪、高炉厂和下清茶园居民点。附表:集中居民点一览表规划居民点用地规模(公顷)户数(户)人数(人)人均建设面积()所属村社建设方式类别发展方向牧羊寨1.7644220803组改、扩建政治文化中心商业服务、农业种植如榔坪1.7644220802组改、扩建一般居民点商业服务、农业种植高炉厂2.3659295804组改、扩建一般居民点商业服务、农业种植下清茶园1.764422080

40、5组改、扩建一般居民点商业服务、农业种植合计7.6419195580-3.7 空间管制规划 整合协调村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不同土地、适宜开发强度时序、生态适应性、工程地质等因素,将村域用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制要求,用于指导村庄开发建设行为。3.7.1 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包括村域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流水域、各类水源核心保护区、文保单位的绝对保护区、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电力高压走廊、大型生态公园和山体林地等。其中,35KV的高压线走廊两侧10米内、高压燃气管道两侧10米、110KV高压走廊两侧12.5

41、米为禁止建设区。该区域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禁止任何与资源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搬迁。3.7.2 控制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包括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各类基础设施综合廊道、森林公园及经济林、村域开敞空间、规划生态绿地等。其中,高速公路两侧控制宽度50米、铁路两侧控制20米、乡(镇)道两侧5米、村道两侧3米、35KV高压线走廊两侧25米、高压燃气管道两侧60米范围内为控制建设区。该区域内应以生态绿化和发展生态农业

42、为主,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地形地貌,禁止建设污染水质的工业生产设施,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工程项目。3.7.3 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以外的区域,是村庄建设的优先发展区。建设行为须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主要为各规划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及旅游服务点用地。3.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依据重庆市村规划技术导则(2009年试行),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见下表。其中,600人以下集中居民点部分设置,详见表中备注并采用表中下限值:附表:大中型集中居民点公共建筑配置标准类别建筑名称600人以上集中居民点配置要求600人

43、以下集中居民点配置要求村管理村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00200m左右,含社保、医保等用房,警务室约50 m教育托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10m左右教育小学小学的布点和规模应根据上位规划对教育设施的规划要求确定,生均占地面积为1318m2(可根据需要,合并到邻近村建设)医疗卫生卫生站建筑面积50100m2 社会保障五保家园按人均0.10.3m2的标准设置,面积300600 m2文化体育文化活动室含科技服务点,建筑面积100200m2图书馆建筑面积为50100m2全民健身设施结合小广场、集中绿地设置,用地面积一般不少于420m2(可减少到300 m2)商业服务市场设施占地面积50200m2放心店建筑面积

44、50m2左右邮政、储蓄代办点结合商业服务建筑设置,村邮政站面积应大于10 m2 3.9 基础设施规划3.9.1 道路设施规划如榔村山高坡陡,相对高差较大,其特殊的地理、地貌因素,导致该村除龙溪乡至如榔村乡级公路外,其余相对交通则较为不便。由于村级公路由农民集资修建,路基差、路面窄,又缺乏保养,所有路段都需整修,有些路段已经不能通行,行路难的问题特别突出。对如榔村的道路建设以现有公路为基础,进行硬化为主,辅以扩建,改造村内现有公路支道,打通断头路,完善与外村的连接路,形成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的环形网络化交通体系。其中,1) 区(乡)道规划龙溪乡到如榔村公路,长约11公里,扩宽至7米,按三级公路标准

45、进行升级改造。2) 村道规划拓宽硬化:a) 大水库烂田沟牧羊寨漆树湾高炉厂小水库中坪道路,按照四级道路标准改造,长5497米,宽4.5米。b) 漆树湾野鸡桥道路,按照四级道路标准改造,长597米,宽4.5米。c) 高炉厂仰天湾午棚子道路,按照四级道路标准改造,长1438米,宽4.5米。d) 高炉厂油榨房滴水岩道路,按照四级道路标准改造,长2757米,宽4.5米。e) 小水库如榔坪道路,按照四级道路标准改造,长972米,宽4.5米。f) 小水库清茶园下清茶园老洞沟锅厂坪道路,按照四级道路标准改造,长2944米,宽4.5米。g) 小水库瓦窑堡坪上抗兴岭道路,按照四级道路标准改造,长1826米,宽4

46、.5米。道路横断面规划:4.5m宽四级道路,横断面0.2540.257m宽三级道路,横断面0.53.0*20.5本规划仅为道路大致走向,具体施工选线时,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就近取材,依势而建,施工后步行道路面平整,视觉景观良好,与环境协调。公路技术要求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40km/h以下,纵坡控制8%以下;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 km/h以下,纵坡控制9%以下,极限坡度坡长不超过200m。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在20、30、40km/h的路段,通过经技术经济指标论证,最大纵坡值可以增加1%。3.9.2 水利工程规划结合村域进行的农田平整工作,修建农田机耕道

47、、灌溉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加强沟渠管理,落实专人负责,经常维护养修,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近期规划:到2015年,整治山坪塘4口,新建中坪大堰灌溉渠道4000米,预计投资120万元,满足村域50%的农田灌溉需求。远期规划:到2020年,整治山坪塘6口,新建清茶园灌溉渠道700米和如榔坪灌溉渠道600米,预计投资52万元,满足全村农田的灌溉。3.9.3 电力设施规划村域继续农村电网改造,在村域内预留电力设施用地。参照重庆市城乡规划村庄规划导则(2009试行),结合如榔村未来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规划末期如榔村用电总量。1) 供电负荷预测如榔村2009年农村用电

48、量为5万千瓦时,规划用电负荷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和农业用电。其中人均生活用电量按500Kwh/(人年)计算,规划村域生活用电为47.75万千瓦时/年;根据农业用电总体少,时间集中的特点,结合在建的蔬菜基地,农业用电按15kw/亩计算,预测农业用电负荷为1.35万千瓦。2) 供电系统规划 在入村主干道路上设置路灯,灯具高度6米左右,安装间距3550米,路灯线路与电力电路同杆敷设。宅间道路照明以居民自家独立设置路灯为主。3) 高压走廊控制110KV的高压线走廊两侧各控制12.5米;35KV高压线走廊两侧各控制10米。3.9.4 电信设施规划1) 电话用户及有线电视预测固定电话安装普及率按50门/百人计

49、算,预测安装固定电话达478门。 有线电视用户按1线/户的入户率标准进行规划,按照每户5人计算,将接入有线电视191线。电信电缆、光缆和有线广播电视电缆、光缆采用埋地敷设,均由龙溪乡市政管线接入,村邮政设施结合街道邮政所使用。规划2015年广电网覆盖率达100%,宽带网覆盖率达50%,2020年宽带网覆盖率达100%。2) 线路布置采用弱电共架的方式,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经济条件允许条件下,电信、有线电视可考虑共沟沿村庄道路敷设,管材采用硬质PVC110管,电缆井采用电信局标准的电缆手孔井。3.9.5 燃气工程规划如榔村由于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天燃气管网不能接到村域,近期规划不考虑使用天

50、燃气,大力发展使用清洁能源沼气。3.9.6 给水工程规划1) 水源规划近期规划在三组梯子岩水源处规划设置人畜饮水集中供水站。需建总供水池一口(12*12*6,净蓄水方750立方米),作为村域主要供水水源。供水普及率到2015年达到70%,到2020年达到100%。2) 用水量预测村庄用水主要包含生活用水、畜禽饲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消防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其中:生活用水:该区域居住人口955人,用水指标选取 120升/人日,用水量为114.6立方米。公共建筑用水量取1万立方米/km2天计算,预测如榔村公共建筑用地1.5公顷,计算用水量为150立方米。养殖户的饲养用水量按猪50升/头天、羊10升

51、/头天计算,用水量为109.5立方米/天;消防用水量:规划在8个居民点设置消防栓,消防用水量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采用以下标准,按同时失火次数1次,一次消防用水量为10升秒。消防时间为2小时,每个居民点用水72立方米。其他用水量按照总量的10%计算。则如榔村供水量预测为每天为500立方米。3) 管网布置给水管结合村域区内道路设计和布局,给水主干管为DN100,院落前给水支管采用DN50。有条件的集中居民点间隔120米设置消防栓,消防栓与房屋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3.9.7 排水工程规划1) 污水量预测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考虑,同时考虑日变化系数,规划范围内污水总量为400立方米天,污水进

52、过规划的生化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农田。2) 污水处理污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在如榔村推广使用沼气池处理污水。目前村上已有160户使用上沼气,其收集生活污水、人畜的粪便,将分散的生活污水在源头将其处理,改善了居住条件,保护了环境卫生。粪便污水以及养殖污水通过沼气池处理,进行卫生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出水达到标准后引至生态净化池或直接用于农田灌溉。雨水大部分根据地势就近分散排入池塘、沟渠,最终排入农田,并应定时清理维护,防止被生活垃圾、淤泥堵塞。3.10 环境保护规划3.10.1 指导思想以彭水县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保护,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村庄生态环境

53、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构建山、水、村、人和谐共生的景观绿地系统,以求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结合如榔村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创造出高低变化的视点,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植被,构筑以乡土植物为主的景观多样性。3.10.2 水环境保护1) 非饮用地表水水质以及永柱长江段水质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地表水水质保护标准。2)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率达98%,收集率达95%。3)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坚持以地定畜,种养结合。4) 加强农药、化肥等污染控制。单位化肥使用量不大于250kg/km2,农药使用量不大于25kg/km2。3

54、.10.3 大气环境保护1) 空气质量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0)中的二级标准。 2) 控制地面及工地扬尘污染。加强主要道路线状绿化带建设,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施工场地必须有防治地面扬尘措施,生活垃圾运输车、土方运输车等易起尘的车辆,实施密封化,采取切实措施,控制车辆行驶中撒落起尘。3.10.4 环卫设施规划1) 村庄垃圾应及时收集、清运,保持村庄整洁。垃圾收集方式应逐步向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循环利用过渡。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单独收集后就地处理,可结合粪便、污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利用沼气池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人均垃圾产生量按0.8千克人日计算,则每日居民点产生垃圾总数量约为

55、0.76吨。规划在每个居民点均设垃圾箱,每100150m设置一个,其卫生防护距离不小于3m。规划在每个居民点端口设置垃圾转运池,服务半径一般不大于300m,面积约8平方米,其卫生防护距离不小于10m。垃圾集中收集后将运送到垃圾填埋场处理,收集次数每周不小于12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2) 普及水冲式厕所,水冲式厕所排除的粪便污水应与沼气池以及污水管网相连接。公厕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小于6m,占地面积不小于30m2。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3) 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必须按规定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同时各家庭养殖户必须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3.10.5 农业用地绿化规划农业用地通过严格保护、技

56、术升级,逐步发展成为乡村观光农业用地。基本农田结合林业部门规定标准,按适地适树原则,形成乔、灌、草,速生、中生、慢生,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网体系。 3.10.6 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依据彭水县的森林绿化工程建设,结合现状植被类型及分布状况,重点保护和恢复村域周围山体的植被。3.11 防灾减灾规划3.11.1 消防规划坚持统筹规划,消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坚持配套建设,公共消防设施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坚持综合治理,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基础;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开展农村消防工作。近期,各居民点村民应组成义务消防队伍,修建

57、消防水池,水池容量不小于50立方米 ,用于应付紧急火灾扑救和配合消防员实施救护工作。远期,各居民点均通上自来水,规划在各居民点设置消防栓,消防供水主要靠居民点供水管网。消防栓间距不大于120米,与房屋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最不利点消火栓的压力不小于0.10.15兆帕,其流量不小于15升/秒,保留消防水池,作为消防备用水源。规划在牧羊寨和下清茶园两居民点设置消防室,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村庄消防车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60米。消防车通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3.5米,转弯半径不应小于8米。当栈桥等障碍物跨越道路时,净高不应小于4米。尽端试消防回车场不小于15 米*15米。打谷场和易燃、可燃材料

58、堆场,应布置在集中居民点边缘并靠近水源的地方。打谷场面积不宜大于2000平方米,打谷场之间及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3.11.2 防地质灾害规划如榔村五组的鱼田和同组的锅厂坪有部分滑坡现象,涉及居民8户左右,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集中居民点建设时应主动避让。加强村域内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防治工作的同时,村庄建设时严禁高挖深填,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等对泥石流进行防治结合。村域内的所有工程项目均应在进行地质勘察和进行工程建设危险性评估后,方可建设。3.11.3 防自然灾害规划提高山坪塘安全等级标准,增大蓄水能力,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加强对村内河流、沟渠的疏浚治理,提高河道的防

59、洪标准,确保行洪畅通;加大对河道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河道、向河道倾倒弃土、垃圾淤塞河道。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防雷减灾的投入,提高防雷减灾能力。下列场所和设施,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1)防雷设计规定的各类防雷建(构)筑物;2)电力高压线路、变电站设施及通信设施。实行定期检测雷电防护装置制度。易燃易爆场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信、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雷电防护装置每年检测一次。3.11.4 防震规划改扩建工程必须严格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重要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必须按7度设防

60、,新建工程必须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审批。学校操场、广场、绿地等除满足自身基本功能要求和有关规范外,在抗震减灾方面,将作为避难场所,满足人均疏散场地不小于3平方米,村庄主次道路为主要抗震疏散道路。3.11.5 避灾疏散规划1) 疏散出口居民点出入口不宜少于2个,集中居民点及其外的避灾疏散场所内外避灾疏散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4m。2) 疏散场地避灾疏散场地应与村域内部晾晒场地、空旷地、绿地、学校操场等综合考虑,但应避免地质危险区域和次生灾害严重地段,应有明显的标志和良好的交通以及多个出入口。应至少有一处具备临时供水等必备生活条件的疏散场地。避灾疏散场所与周围易燃建构筑物等一般火灾危险源之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30m的防火安全带。规划在新房子、刘家山集中居民点设置2处疏散场地。对于防洪安全避险场地,应结合集中居民点及周边地势条件,主要选择在地势较高、山体稳固性好的地段,或者修建围埝、避水台。3) 预警预报及救援系统集中居民点结合广播电信设施设置预警预报系统,通信报警信号必须能送达每户家庭,并应能告知村域内每个人,便于村民做好应对灾害准备。建议结合医疗设施,建立灾害紧急救护中心,便于灾后周边村庄救援医疗及时到达,减少灾害损失。4. 集中居民点规划4.1 集中居民点规模根据集中居民点的不同规模,将其分成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集中居民点,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