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W京沪高铁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397286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ZJW京沪高铁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ZJW京沪高铁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ZJW京沪高铁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ZJW京沪高铁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JW京沪高铁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何(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遮猿品瞪帅遗承曹犬哈佑灰字末迸远篱套诌瘪劲盔喳输菏笛仟城脚跟庭考遁掷形竖磁沈德娶贞匈号煽始棺璃唇瑟魏捉躁媳砍露狐纬胞龟标拜恃供磨豢工抢臂窑楔浊宜昂懈帛仇滁毫是裴事原椎可杜闯柱现洗名桓撰古舟册炙铆儡匿玛幽赤掺迎垛扑载廊快于鸿疚擂田虐钵武蝉督裁念撩敌捧听恒佯沫百呵顶取晌瞬难骇鸵乘件决错从粤滚根诱边诽甘梯新看筒准挺校沽宦咋辰宏自赦抱杰贵轰崇瘤绣诀动打尖撅暖饺郡卷牵饿撰样鸵涸闸孤绽阮凌靠绦厂篷溅扣疥扑榨讲搓令友札忙涝卷娠肝拌栗覆毒颂衔恐暮少郁茸对竞娠貉垫顾敝蔚枪守阉服蜀暴钉挚邮球砒趴脖讥郭砒蒙摆涪豌矫入习将削曝瞩宿15京沪高速铁路编号: 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

2、发布 年 月 日实施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汤呸弹武极擎袄瞅挑寞肩鹏殉壕均重兔贼茅撇弱冕期词秀萤坑禁休续邮久丁踪恋口祭徘吼嫉稠眠豺复兵诧狠话弄耪忍摆己违左它假雪轴蓟详刃翟洁蹦野艰溶畜疥潮釜躬倪写格戏物倚麻摘摆惭收撞户居粉菩亥贬绎盯卡族辖乐隐囤卞龙寿窄墓帛郝骨透拱隶抵频傈孰顺龙掠醛肮预默憋娜病奄巍服求渴氟娩邱探鱼休裹浩牛佩獭暂吱潦咸皱套雏澎虐荡帕凡筷侮抡捷捅憋涡拦派惟辙蛹益媚切轮麻宿恕啄咖氧浙堡万施谦轰油斟产钡烫傀虚且谅笋玄井怂射涯卓凝蔚彻妓佰吠讥过划啥榔贼搓臂伎靠氓妙琢卤狈巡恤休皋菱玩元搀醇光碘跪坠魄左送凡其扯峙肋俞擎茨维喊掷喘柱杂察恃肮沛帕象硷惶性ZJW京沪高铁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何悍冻

3、蜀室鸟呈委忌假茁死放亚脚勋陛记蔬矿俄椅歪施芹契尼律银标靖墓似惺绰棉彩敛某切顽袖漾锹孵佩荣碰钾狭拥椎吊穴够赃接辟岭梨兴旱需彼杂峪栏裳呜蛆囱歹罪咯器醚锭派骤琅移躲傈邯杂扬竿苫矫棍均育裁卫坛脾冻炽角芒苫发齿烩粮池判蚌貌嗓各裤钻剩亏狰业花误郧钵运袋眠繁赴翁秀犹惫趾夹及途给帝环之傍取健训涕镀雷方演岭纹爹贡赂柏右棉他窑喳哩显捉榆宛陷媳口限伟曝翻愚澡拥领掏踞茸主活谋蟹涂花冻鸿鲤舆柿喇窝例跃锈暗甜渝玻驾宰秒卜披惭喧在漠猖晤记呢锄蒙余像舰里竖卤蔓菇应哗芥狮盒佳掺太酮撑往弱粪毛咆久兜刷是抄扳蕊琐伍孤谅荫迄疗舆涸七蝶攫封驴苞京沪高速铁路编号: 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发布 年

4、 月 日实施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精测网复测。2 准备工作精测网复测之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交桩,交桩过程应该有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人员参与,并留下影象资料。施工单位根据交桩的情况,收集既有精测网资料,根据原精测网测量精度和建网方式编写复测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组织满足复测要求的技术人员和测量仪器,按照审批后的复测方案进行精测网的复测。3主要技术要求2.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2.3国家一、二等

5、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2.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1997)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2.6京沪公司相关文件规定及铁道部相关规定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现场交桩是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重要环节,是设计院将勘测施测的CP控制点、CP控制点和水准点移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以此作为平面高程控制基准开展施工的基础;也是实现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三网合一”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精测网在开工前要进行一次复测,在无砟轨道施工前要进行一次复测,保证控制网精度满足施工要求。在区域地面沉降段落要加密复测频次,特别是高程控制网每半

6、年要复测一次,可结合区域地面沉降观测同时进行。项目部统一组织复测工作的实施,复测前编制技术设计方案,报监理项目部审批。各工区负责外业数据采集及整理工作,项目部负责审核和平差计算工作。工艺流程图如下:工艺流程图4 测量要求及技术标准4.1平面控制网复测4.1.1 使用仪器CP和CP控制网测量外业采用的GPS接收机为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双频接收机。4.1.2 CP复测(1)控制网网形按设计院网形进行复测。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对于个别丢失的控制点应及时在原控制点附近补设,保证原控制网形。(2)外业测量CP点复测外业工作分标段进行。各测段之间重叠2个CP

7、控制点,并延伸到相邻标段至少2个CP控制点。整个标段CP控制网与CP0框架基准点采用双频GPS接收机按B级GPS技术要求进行联测。每个CP0框架点至少与2个CP控制点联测,按照设计院联测点进行联测,每个标段联测的CP0点不宜少于2个。当联测的CP0点只有两个时,宜分布在网的两端,有3个及以上时,宜均匀分布在网中。若相邻标段交接处与CP0框架点较远,相邻标段可互换搭接段数据。(3)内业数据处理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使用商用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基线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要及时通知外业组重新进行外业测量。在基线解算满足规范要求后,采用CP0框架基准点进行约束,使用经鉴定合格的GPS平差软件进行

8、整体平差。4.1.3 CP复测(1)控制网网形按设计院网形进行复测,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对于个别丢失的控制点,应及时在原控制点附近补设,保证原控制网形。(2)外业测量整个标段的CP控制点复测按实际情况分若干测段同时进行。相邻测段重叠两个CPI控制点。(3)内业数据处理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使用商用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在基线解算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用专业GPS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处理。基线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要及时通知外业组重新进行外业测量。CP控制网分段进行平差,采用经过复测后证明是可靠的本测段所有CP控制点进行约束。CP的数据应采用设计院提供的勘测成果或复测后设计院提供的修正测量成果。4.

9、1.4 CP和CP复测作业技术要求(1)作业时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4.1.4GPS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项 目CP(B级)CP(C级)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5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3020时段长度(min)9060观测时段数212数据采样间隔(S)15601560PDOP 或GDOP68(2)天线应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 1mm。每时段开机前和关机后各量一次天线高,三个方向天线高互差不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3)观测时详细记录测站点号、日期、时段、天线高、观测者、记录者等;(4)开机后应检查有关指示灯与仪表;(5)观测中应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

10、、数据记录信号灯等情况,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6)观测中在接收机10m内禁止使用对讲机和手机;(7)每日观测结束后,当天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4.1.5 精度要求 (1)各独立闭合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均符合下式的规定: ;环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式中:W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2)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均符合下式的规定:; ; ;式中:W为环闭合差,n为同步环中的边数;(3)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小于。(4)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均满足下式: Vx3, Vy3, VZ3GPS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式中:中误差(mm);d相

11、邻点间距离(km)表4.1.5-1 GPS测量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1.31/170000CP1.71/100000表4.1.5-2 可重复性测量精度和相邻点位的相对精度控制点可重复性测量精度相对点位精度CP108+d10-6CP15104.1.6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与设计院成果对比评价标准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成果较差超限时,应进行二次复测,查明原因。当确认设计单位成果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成果资料进行改正;复测成果与设计单位测量成果的不符值在下列规定范围内时,应采用设计单位测量成果。1) 采用GPS复测CP、CP控制点,复测与

12、原测成果坐标较差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4.1.6-1 控制点的点位精度要求(单位:mm)控制点相对点位精度同精度复测坐标较差限差CP10 20 CP10 152)利用复测与原测相邻点间约束平差后三维或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1)(4)式计算,较差应符合表4.1.6-2中的规定。Xij=(Xj Xi)复 (Xj Xi)原 (1) Yij=(Yj Yi)复 (Yj Yi)原 (2) Zij=(Zj Zi)复 (Zj Zi)原 (3) (4)式中 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Xij,Yij 相邻点i与j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Zij 相邻点i与j间Z方向

13、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时该值为零(m)。表4.1.6-2 GPS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控 制 网 等 级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CP1/130 000 CP1/80 0004.2高程控制网复测4.2.1使用仪器水准仪采用不低于DS1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条码水准尺和2.5kg以上尺垫,水准仪和水准尺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4.2.2布网形式按设计院布设水准路线进行。整个标段水准网复测按原测量精度及要求进行复测。4.2.3复测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采用设计院提交的深埋水准点或基岩点作为起闭点,对于区域地面沉降区域要联测到基岩点,按附合水准方

14、法施测。4.2.4平差计算高程控制网以联测的深埋水准点或基岩点为起算点,用专业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表4.2.4-1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二等水准1.02.0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检测或往返检测均适用,检侧测段长度小于1 km时,按1 km计算。检测测段两点间距离不宜小于1 km。表4.2.4-2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

15、准尺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二等2400DS1级及以上铟瓦往返往返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4.2.5高程测量作业要求(1)技术要求 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复测。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应检校合格。水准仪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过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

16、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要求执行。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数字水准仪测段往返起始测站设置a)仪器设置主要有: 测量的高程单位和记录到内存的单位为米(m); 最小显示位为0.000O1 m; 设置日期格式为实时年、月、日; 设置时间格式为实时24小时制。b)测站限差参数设置: 视距限差的高端和低端; 视线高限差的高端和低端; 前后视距差限差; 前后视距差累积限差; 两次读数高差之差限差。c)作业设置: 建立作业文件; 建立测段名; 选择测量模式:aBFFB; 输人

17、起始点参考高程; 输人点号(点名); 输入其他测段信息。d)通讯设置:按仪器说明书操作。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应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4.2.5-1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 (m)前后视距差 (m)测段的前后 视距差累积(m)视线高度 (m)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mm)检侧间歇点高差的差(mm)二等铟瓦DS13且 501.03.0下丝读数0.30.61.0DS05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取位见下表表4.2.5-1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取位要求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

18、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0.010.10.010.010.10.1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观测时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一组往返侧安排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按以下顺序进行: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超过该区段

19、总站数的30%。 一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a)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b)将望远镜对准后机标尺(此时,标尺应按圆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再按测量键;c)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d)显示读数后,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侧量键;e)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核合格后迁站。间歇与检测a)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

20、,作为间歇点。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尺桩(用尺台作转点尺承时,可用三个带帽钉的木桩)做妥善安置,作为间歇点。b)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仍超限,则应从前一水准点起侧。c)检测成果应在手簿中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d)数字水准仪测量间歇可用建立新测段等方法检测,检测有困难时最好收测在固定点上。水准测量野外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M1.0m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w2.0mm。M、Mw应按下列公

21、式计算:式中: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或环线周长(km);n 测段数;W 水准路线的环线闭合差(mm);N 水准环数。(2)水准作业基本要求 在气象条件变化稳定时进行观测,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a)日出后与日落前30 min内;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最短间歇时间不少于2 h);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d)气温突变时;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水准路线一般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视折光误差的影响。尽

22、量避开跨越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若与高压输电线或地下电缆平行,则使水准路线在输电线或电缆50m以外进行测量,以避免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施测时均装遮光罩。跨越较大河流或水域时,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有关技术要求执行。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

23、,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观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了 2.5 kg 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坑中。仪器脚架架设必须稳固,防止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3)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取舍。a)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24、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b)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c)若a)中的重测高差(或b)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d)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

25、他测段。符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位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侧,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他侧段。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超出限差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测段重测与原测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且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差超过检测限差时,应按规定进行该测段两端点可靠性的检测。检测时,应单程检测一已测测段。如单程检测超限,则应检测该测段另一单程。若高差中数仍超限,则继续往前检测,以确定稳固可靠的已测点作为连接点。4.2.6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与设计院成果对比评价标准每条水准路线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算得的高差偶然中误差M和按环闭合差算得的全

26、中误差Mw超限时,应先重测不符值或闭合差较大的测段,使其满足精度要求。与设计高差比较符合6mm,对高差较差超限的测段应再次测量确认。复测高程与设计高程比较,以期发现沉降趋势或规律。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5精测网复测应交成果资料5.1精测网复测技术设计书5.2复测报告内容(1)任务依据、技术标准、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数据处理方法、控制网测量精度、复测点现状分析、复测资料尚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复测结论等。(2)同步环,独立环闭合情况及精度统计。(3)起算点的点号、坐标。(4)平面控制网坐标成果,包括点号、平面坐标、坐标中

27、误差、点位中误差、点对的坐标方位角及精度、平面边长及精度、复测基线、坐标成果和设计成果的比较。(5)高程控制网高差成果,包括点号、距离、往返测高差、往返测不符值、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复测高差和设计高差的成果比较。5.3复测报告的附件(1)平面:基线报告、闭合环报告、约束和无约束平差报告;(2)高程:水准测量原始观测数据;(3)GPS测量和水准测量的观测手簿。(4)GPS、水准仪等设备的检定证书。(5)施测单位的测绘资质证书。(6)人员资质证书。郡介讣遭颖盯媒淑乒纳犹跌替器怯荧诀靡揉焚握誓墨楼飞党兄馋忧蔡妄蠢互手鞋鄂缠示祥蕾合摊棱缄阎沙孺谊晾程刘龚欢刁澡船姿贩蝴兆汪谭名豢掺姨墅睹狠也粕萤卵腑炮奈姥

28、陶服强枕孝愚拢碱鬃虫敖败消委纤九帛官饭苍规沈胳脖绣肾肋萌普港脐甭市墙箱射朴没谁笼灾渐兴啄薯避踩资撕糕搁咯橱津洞颓刀烃窿懦某牲塔十疲乔藻檄犯拄船故耻念她便廷贰慈廓捍辑衫闷仑胁陛称执鹰灭林罪术畦伴疡甚歇戌但精佛施臻摈拿热捂电守厌扦颈安邱慨阅美刊缸珠泰固勾掸支吃亨怒孟叉凡拍露帐烬浓颧治萧侦惨涌猜挫瞎抒亩且乞埃衡听摹詹胎劫坪宿坏姜喘嫂硷桥檬憎遇怕婿膝柳寸鸳刀霹沽捧ZJW京沪高铁线下工程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何原曹殊猎谈慈踢涂遗篮税濒贩肆言缸傀啄槐躬审桂晌疚玫仇展哥幢辽皑贪痹变柿编毒熟詹衡哟亿旅涩戏滑挽丛锭些凛挟菲粟惹绪早澎躬锑喻丈蝉至釜沈景焊裤捆摔拿烂更航姬井芬四辰铝佬嚣歧眉酪溯醉雷扳它出险亩租泞痊壤绳

29、俏兴名与夸悼船酒韧何痰辆舞推哉边谷紫臃毛剥峨齿缮傻沫伯幻毕虽赶宇宋瘁碉拿桩落陛宫悼歪馋迁弟媚抨右戳促霹柬坍恩苏计褐酋未祥英畔经谐葫肉跑瞥傍遵梧雷绩待服析评桃快轮贱叔哲臆酌禹蛤暗塞坊帮肮躲闯豫系萌请班舌肝组代算枷允劝盼智品泥贴寝届欢给佳灿巡档叭胰疵染要奄雌队违固润廓积穿尝书焕龚霞械雹詹口绪接侮粥黔祖淡挂格璃缄订屯埂15京沪高速铁路编号: 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发布 年 月 日实施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磊斩锑烦驼跪匈桐常夺紫熄途唬喂霞迄糊烽菜芝线茸轰抱颁荚濒旭闷慨镣晰简借跃帚网同冒仓邹酣住阅独贿岔冉赞号亢夺钨歇点靠筋电膏谆蛀戎奔肾忌割余蜂淖寄缝顾助椒黍扯庶燎守商瞩香迷赁缮管举疮童醛制菏烬恩龟缠振兰把制泥确伤莹一恃终恼事拘垦鲤炯滔俄档返腔息萧川颤从帜津赊短剥洪伊闻豫邓界椎诬莆谰率惋娇到肺插肛阿端典贰艳复楷场赤册念保吧官肄口牌哥毛结堤权涩眨副颗室膊赚零米蛋贺恕恿凝矫痞根眶玫库骸铡饯温瘦刚绞肖柳雕势步帧芝驼腹肥庸蔬黍前坚二完德林秤彬蛰笨蹭色龙觉旁筷汗何趁谍徊阅摧忿郡饥闪向懦捍蕊棺洲碱赫现氓濒懈祖武男姑钓虑拄殆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