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设备维护规程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342495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8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轨道设备维护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轨道设备维护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轨道设备维护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轨道设备维护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设备维护规程(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轨道设备维护规程轨道设备维护规程(20102010 年版)年版)2011-02-282011-02-28 发布发布 2011-03-012011-03-01 实施实施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目目录录1.总总 则则.12.术术 语语.23.维护管理维护管理.33.1 维护工作内容.33.2 维护工作计划.54.轨道设备标准轨道设备标准.74.1 路 基.74.2 道 床.74.3 轨 枕.94.4 钢 轨.114.5 联结零件.154.6 轨道加强设备.164.7 曲线.194.8 道 岔.224.9 伸缩调节器.264.10挡车器.274.11缝线路.294.1

2、2道口及标志.315.轨道维护主要作业技术要求轨道维护主要作业技术要求.335.1 缝线路作业.335.2 起道捣固和垫板作业.365.3 拨道和改道作业.375.4 调整轨缝作业.385.5 钢轨打磨、焊修及道床清筛作业.396.轨道检查作业标准轨道检查作业标准.406.1 巡道.406.2 周检.406.3 月检.406.4 年 检 .416.5 工电联检.426.6 钢轨探伤.426.7 量具检查.446.8 其他检查和巡守工作.457.检查、验收、评定标准检查、验收、评定标准.467.1 轨道设备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467.2 综合维修验收标准.487.3 综合维修验收办法.4

3、87.4 轨道设备状态评定.497.5 轨道设备保养质量评定.598.附则附则.638.1 附录一 轨枕间距尺寸计算方法.638.2 附录二 螺旋道钉锚固用料与工艺.658.3 附录三 旧轨使用、整修技术条件.678.4 附录四 线路常备材料数量标准及规定.698.5 附录五 无缝线路常备材料、工具数量标准.71 11.总总 则则1.轨道设备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轨道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2.轨道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按轨道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保养(其中分

4、为重点保养、日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有效地预防和整治轨道设备病害,有计划地补偿轨道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3.轨道设备维护工作,应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改进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4.轨道设备维护工作,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采用新型轨道设备时,其维护工作应按有关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标准和维护要求执行。5.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市轨道交通 1435mm 标准轨距和行车速度为120km/h 及以下的线路。22.术术 语语1.轨道路基面以上的线路部分,由钢轨、配件、轨枕

5、、扣件、道岔、道床等组成。2.碎石道床用一定规格的道碴铺设的道床。3.整体道床用混凝土等材料灌注的道床。4.无缝线路钢轨连续焊接或胶结超过两个伸缩区长度的轨道。5.车档是列车停车滑行时安全阻挡的建筑物,可分为固定式车档和滑动式车档两种。6.正线载客列车运营的贯通线路。7.辅助线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和实现列车合理调度而设置的线路。8.站场线指场区作业的线路.9.试车线对车辆进行动态性能试验的线路,其线路标准通常应与正线一致。33.维护管理维护管理3.1维护工作内容维护工作内容轨道设备的维护工作分为综合维修和保养(其中分为重点保养、日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根据轨道设备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

6、面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和更换、整修失效零部件为重点,按周期、有计划地对轨道设备进行的综合修理,以有计划地补偿轨道设备的损耗,恢复轨道设备完好技术状态。保养是根据检查出的轨道设备变化情况,按照“先严重,后一般”的原则及时安排计划进行的养护整修,以使轨道设备一直保持安全、平稳和均衡状态。保养分为重点保养、日常保养和临时补修。重点保养是根据轨道设备变化情况,对大轨面不良地段、不均匀沉降地段以及路基、排水、道床、轨枕(或短枕、支承块) 、扣件、钢轨、接头、道岔、伸缩调节器、曲线、道口等主要设备存在突出病害的地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整修,以保持设备状态的均衡良好。日常保养是根据日常检查所发现的

7、设备病害情况,进行相应的养护整修工作,以使所辖线路设备质量一直处于满足行车需要的均衡状态。临时补修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及其他不良处所的临时性修理,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3.1.1轨道设备综合维修的周期:应结合轨道设备的大中修,根据各线(或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规定。根据目前的轨道设备总量和实际条件,轨道设备综合维修的周期暂定为 4 年。其中,正线道岔、钢轨温度伸缩调节器的综合维修周期为 2 年,站场线道岔的综合维修周期为 4 年。综合维修的年度计划安排,应结合轨道设备大中修计划和轨道设备实际状态,因地制宜地安排。3.1.2线路、道岔、伸缩调节器的综合维修

8、基本内容。1)根据线路状态适当起道,木枕地段全面捣固;混凝土枕地段,应4撤除调高垫板全面捣固或重点捣固;整体道床地段,应更换已经失效的胶垫。2)改道,拨道,调整线路、道岔、伸缩调节器各部尺寸,全面拨正曲线。3)清筛枕盒不洁道床和边坡土垄,处理道床翻浆冒泥,补充道碴和整理道床,保持整体道床面的清洁。4)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岔枕,修理支承块。5)调整轨缝,整修、更换和补充防爬设备,整治线路爬行,锁定线路、道岔。6)矫直钢轨硬弯,焊补、打磨钢轨,综合整治接头病害。7)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进行联结零件防锈涂油。8)检查伸缩调节器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情况,调整处理 1mm 及以上间隙。9)定期

9、观测伸缩调节器尖轨伸缩变化情况,防止调节器异常伸缩,防止尖轨纵向位移,避免调节器的轨距变化。10) 消除伸缩调节器尖轨与基本轨因车轮碾压而产生的肥边。11) 整修道口及其附属(防脱护轨、档车器等)设备,修理、补充和刷新标志。12) 整修路肩,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路肩大草,回收沿线旧料。13) 其他预防和整治病害工作。3.1.3线路、道岔、伸缩调节器的重点保养基本内容。1)清理和修补排水设备,整修路肩。2)整治翻浆冒泥及轮筛严重不洁边坡道床,补充道碴和整理道床;处理整体道床开裂、起壳。3)整治大轨面不良地段、不均匀沉降地段的轨面纵坡。4)打磨钢轨,矫直钢轨硬弯,处理轨端及辙叉轮缘槽、尖轨

10、、基本轨肥边5)调整成段不良轨缝,整治爬行,锁定线路。56)更换失效联结零件,整治接头综合病害,联结零件防锈涂油。7)成段方枕、修理、更换轨枕,整修支承块。8)曲线、道岔及其他薄弱设备的强化。9)整修道口、挡车器、防脱护轨等不良设备。10) 轨道设备的季节性安全检修工作,其他预防和整治病害工作。3.1.4线路、道岔、伸缩调节器的日常保养基本内容。1)根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的状态,整修轨道设备。2)处理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碴和整理道床。 3)更换失效轨枕及联结零件。4)恢复接头螺栓扭距和扣件的扣压力,调整轨缝,整治接头病害。5)整修道口、挡车器、防脱护轨等不良设备,疏通排水设

11、备。 6)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保持整体道床面的清洁。7)保持标记、标志的正确、清晰。8)其他预防和整治病害工作。3.1.5线路、道岔、伸缩调节器的临时补修主要内容。1)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的处所。2)更换重伤钢轨和达到更换标准的伤损尖轨、辙岔、夹板,更换折断的接头螺栓和护轨螺栓。3)调整严重不良轨缝。4)进行无缝线路地段钢轨折断、重伤钢轨和重伤焊缝的紧急处理和临时处理。5)疏通严重淤塞的排水设备,处理严重冲刷的路肩和道床。6)整修严重不良的道口设备。7)处理其他影响行车安全的病害和其他需要临时补修的工作。3.2维护工作计划维护工作计划3.2.1根据下达的年度计划,编制

12、年度分季维护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线路、道岔、伸缩调节器的综合维修、重点保养、日常保养工作6数量和主要技术指标轨道设备状态年度主要技术指标:1)线路、道岔、伸缩调节器设备状态评定合格率均达到 100%;2)线路、道岔、伸缩调节器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均达到 100%。3.2.2根据下达的年度分季维护计划和各项技术指标,编制年度分月维护计划。3.2.3各工区工长根据月计划和施工计划点情况,现场调查后编制半月计划。主要内容:1)综合维修的线路延长米,道岔、伸缩调节器组数,主要项目和数量,使用材料和人工数。2)重点保养、日常保养主要项目和数量,使用材料和人工数。3)设备检查、工作量调查、验收的人工数。3.

13、2.4在轨道设备维护计划中,应根据轨道设备条件和实际状态,结合季节特点,合理地安排综合维修和重点保养。应通过轨道设备检查,全面掌握轨道设备状态,根据轨道几何尺寸的偏差程度、轨道设备病害和其他质量情况,合理安排日常保养。可在不同季节根据轨道设备具体情况,对重点保养和日常保养的要求,临时作出规定。74.轨道设备标准轨道设备标准4.1路路 基基4.1.1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并经常保持稳固和完好状态。4.1.2路堤路肩宽度一般应不小于 0.8m,路堑路肩宽度不得小于0.6m。 4.1.3侧沟的深度应不小于 0.6m,底宽不应小于 0.4m,土质边坡为(1:1)(1:1.5),

14、沟底纵坡应不小于 2。困难地段应不小于1。横向盲沟应设于道床陷槽以下。所有排水设备应及时清理,保持设备完好,流水畅通,清理或开挖出来的泥土杂物必须运走,不得弃置于沟边或路堑边坡上。4.1.4在路基内埋设电缆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电缆不得埋设在路堤或路堑边坡及路肩上(过渡段径路除外)、侧沟和道床下,并不得损坏原有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2)电缆沿路堑埋设时,应在堑顶天沟边 2m 以外。如无天沟,应在堑顶边 5m 以外。沿路堤埋设时,应在路堤坡脚 1m 以外。横穿线路时,应用钢管或混凝土管防护,埋入的管顶距路基面不得小于 0.4m。3)特殊情况下,必须在路基面下埋设电缆时,应埋设在道床坡脚以外。

15、电缆必须用水泥槽或其他有效措施防护,槽顶距路基面不得小于0.2m。4)电缆埋设后,必须及时将电缆沟填满、夯实、整平,恢复路基完好状态,并设置明显标志。5)埋设电缆前,施工单位必须与轨道管理部门联系,明确安全措施和责任,并签订相关协议后方可施工,必要时派人检查。施工完毕须经轨道管理部门确认相关设备状态。4.2道道 床床4.2.1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不小于表 4.2.1 的规定。8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表表 4.2.1曲线外侧道床加宽线 路 类 别顶 面宽 度m半径 m加宽 m碴肩堆高m边坡坡度3.46000.1511.75无缝线路3.56000.1511.75普通线路3

16、.18000.1011.75正线年通过总重密度小于8Mtkm/km3.06000.1011.75站 线2.911.50道床顶面(以轨底处为准)应低于轨枕顶面 2030mm。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应掏空,其顶面低于枕底不小于 20mm,长度为200400mm;型和新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有碴桥上无缝线路应设挡碴板。4.2.2混凝土枕线路的道床,由面碴带和底层组成,应采用一级道碴。面碴带道碴粒径级配见表 4.2.2,厚度为 50mm,每股轨下两侧宽度各为 450500mm,底层为普通碎石道碴。道床顶面宽度应不小于 2.9m,线路枕端埋入道床深度应不少于 80mm。面碴粒径级配面碴粒

17、径级配表表 4.2.2方孔筛孔边长(mm)101620253035.5过筛质量百分比(%)0-55-1525-4055-7595-1001004.2.3各种道碴必须有“碎石道碴产品合格证” ,作为竣工验收和评定道床质量的依据。碎石道碴粒径级配如表 4.2.3 的规定;必须采用一级道碴。道碴粒径级配道碴粒径级配表表 4.2.3方孔筛孔边长(mm)162535.5455663过筛质量百分比(%)0-55-1525-4055-7592-9797-100垫碴起道用的道碴,采用火成岩材料,粒径为 820mm。94.2.4碎石道床厚度应按规定和相应设计设置。但正线木枕地段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 200mm,

18、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 250mm,站线不得小于 200mm。4.2.5道床应经常保持饱满、均匀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计划地进行清筛,尽可能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道床应按规定保持密实,防止轨枕空吊、道床翻浆。4.3轨轨 枕枕4.3.1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设计文件、运量、容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每节钢轨轨枕间距尺寸无缝线路应均匀布置,见表 4.3.1;普通线路见表 4.3.2。 (注:计算方法见附录一)无缝线路轨枕间隔无缝线路轨枕间隔表表 4.3.1轨枕配置根数(根/km)轨枕间隔(mm)16676001680595.21760568.21840543.5普通线路轨枕间距

19、普通线路轨枕间距表表 4.3.24.3.2使用木枕(含木岔枕)应遵守下列规定:1)木枕宽面在下,顶面与底面同宽时,应使树心一面向下。2)接头处使用质量较好的木枕。3)劈裂的木枕,铺设前应经过捆扎等方法处理。4)使用新木枕钉道钉前,应预先钻孔,孔径 12.5mm,有铁垫板时木枕(mm)混凝土枕(mm)轨型钢轨长度(m) 每千米配置根数每节钢轨配置根数cbacBa16002044059464054058763516802144054461054058460017602244052458054056957018402344053455054054454412.5192024440469530 - -

20、 -16004044053763554057963016804244048760554057359817604444049757554054957018404644045955054053854460kg/m或50kg/m25192048440472525 - - -10孔深为 110mm,无铁垫板时孔深为 130mm。使用螺纹道钉时,应比照道钉办理。5)改道用的道钉孔木片规格为:长 110mm,宽 15mm,厚510mm,并应经过防腐处理。4.3.3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混凝土枕与木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 5 根轨枕。铺设木岔枕的道岔两端各 5 根

21、轨枕,不宜铺设混凝土轨枕。4.3.4轨枕失效标准1.轨枕失效标准1)混凝土枕(含短枕等)(1)明显折断;(2)纵向通裂(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 1.5mm;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宽度超过 0.5mm,长度超过 1.25m) ;(3)承轨槽面压溃(深度 2mm) ,挡肩严重破损 (破损长度超过挡肩长度的 1/2);(4)横裂(或斜裂)接近环状裂纹(残余裂缝宽度超过 0.5mm 或长度超过2/3 枕高);(5)挡肩破损,破损长度超过挡肩长度的 1/2;(6)严重掉块。2)木枕(含木岔枕)(1)腐朽失去承压能力,钉孔腐朽无处改孔,不能持钉;(2)折断或拼接的接合部奋力,不能保持轨距;(3)机械磨损,经削平

22、或除去腐朽木质后,厚度不足 100mm;(4)劈裂或其他伤损,不能承压、持钉。4.3.5第旧轨枕分为三类。一类为再用轨枕:可不经修理或稍加修理,即能使用的轨枕;二类为待修轨枕:经过修理才能再用的轨枕;三类为废轨枕:不能修理再用的轨枕。4.3.6从线路上更换下来的旧轨枕,应及时回收集中,分类堆码在工区11或场段。一、二类旧轨枕,有计划地修理使用;三类旧轨枕须鉴定处理。其中有的废木枕可做防爬支撑、冻害垫板及其他零星用料,有的废砼枕可改作其他用途。 4.3.7线路上轨枕的修理。1.用捆扎、腻缝或打钉板等方法,修理劈裂的木枕。2.用削平,镶补等方法,修理机械磨损的木枕。3.用环氧树脂修补局部破损的混凝

23、土枕。4.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松动或失效的螺旋道钉。注:螺旋道钉锚固用料与工艺见附录二。4.4钢钢 轨轨4.4.1线路上的钢轨类型,应与设计文件、运量、容许速度相适应。超过维修更换周期的钢轨,因金属疲劳、强度减弱(包括磨耗超限)而伤损严重时,应当降低线路容许速度,以保证行车安全。4.4.2钢轨伤损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1.轻伤钢轨主要标准如下:1)钢轨头部磨耗超过表 4.4.1 所列限度之一者;表表 4.4.1总磨耗(mm)垂直磨耗(mm)侧面磨耗(mm)轨重(kg/m)正线及辅助线其他站场线正线及辅助线其他站场线正线及辅助线其他站场线60 及以上1416910141650121489121

24、450 以下431012781012注:总磨耗=垂直磨耗+1/2 侧面磨耗。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 1/3 处(距标准作用边)测量,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 16mm 处测量。2)钢轨低头(包括轨端踏面压伤和磨耗在内)超过 3mm(用 1m 直尺测量最低处矢度) ;3)轨端、轨顶面、淬火层或焊补层有剥落掉块,其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 4mm;125)波浪型磨耗谷深超过 0.5mm;4)钢轨顶面擦伤,深度达到 12mm;6)钢轨探伤人员或工区工长认为有伤损的钢轨。2.重伤钢轨主要标准如下:1)钢轨头部磨耗超过表 4.4.2 所列限度之一者;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表

25、表 4.4.2轨重(kg/m)垂直磨耗(mm)侧面磨耗(mm)60 及以上111950101750 以下439152)钢轨在任何部位有裂纹(不含轮轨接触疲劳引起的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的鱼鳞裂纹) ;3)钢轨低头(包括轨端踏面压伤和磨耗在内)超过 3.5mm(用 1m直尺测量最低处矢度) ;4)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其长度超过 30mm,且深度超过 8mm;5)钢轨内部裂纹,包括核伤(黒核、白核) 、钢轨纵向裂纹等;6)钢轨在任何部位变形(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等) ,经判断确认内部有暗裂;7)钢轨锈蚀,经除去铁锈后,轨底厚度不足 5mm(在轨底边缘处测量)或轨腰厚度不足 8mm;8)轨顶面擦伤

26、深度超过 2mm;9)钢轨探伤人员或工区工长认为有影响行车安全的其他缺陷(含黑核、白核) 。3.钢轨折断标准: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1)钢轨全截面至少断成两部分;2)裂纹已经贯通整个轨头截面;3)裂纹已经贯通整个轨底截面;4)钢轨顶面上有长大于 50mm,深大于 10mm 的掉块。普通线路(道岔)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及时更换。换13下后应标记明显的“”符号,防止再铺用。无缝线路长钢轨的重伤和折断,应按第 5.1.9 和 5.1.10 条的规定处理。在桥上或隧道内的轻伤钢轨,应及时更换。4.4.3线路两股钢轨接头,一般应采用相对式。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标准长度钢轨,里股应使

27、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剩余少量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在曲线内(有困难时可在直线上)调整。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 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 15mm。铺设非标准长度钢轨或再用轨,无厂制缩短轨时,钢轨接头可采用相错式,其相错量不得小于 3m。采用相错式的两曲线之间直线长度短于300m 时,亦可采用相错式。采用相错式时个别插入的短轨,宜铺设在曲线两端的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铺设在曲线里股。4.4.4线路上个别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 6m,在站场线上不得短于 4.5m,并不得连续插入 2 根及以上短轨

28、。4.4.5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长度与钢轨温度预留轨缝。轨缝的标准尺寸按下列公式计算:gzattLa21)(00式中 a0 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预留轨缝(mm) ; 钢轨线膨胀系数,为 0.0118mm/(m); L钢轨长度(m) ;tz 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地区的中间轨温() ,)(21minmaxTTtz 其中 Tmax,Tmin当地历史最高和最低轨温();T0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ag构造轨缝,38、43、50、60、75kg/m 钢轨 ag 均采用 18mm。最高、最低轨温差小于 85地区,在按上式计算以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轨缝值减小 12mm。14对于 25m 钢轨

29、,只允许铺设在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 100以下地区,否则应个别设计。各地区(或区段)采用的最高、最低轨温由设计部门规定。12.5m 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不受限制。对于 25m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限制范围为(tz+30)(tz-30);最高最低轨温差小于 85地区,如将轨缝值减小 12mm,轨温限制范围相应地降低 37;特殊情况下,在轨温限制范围以外更换的 25m 钢轨地段,必须在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调整轨缝,使其符合第 3.4.5 条规定的标准。轨缝应设置均匀,每千米轨缝总误差:25m 钢轨地段不得大于80mm;12.5 m 钢轨地段不得大于160mm。绝缘接

30、头轨缝不得小于6mm。4.4.6线路上不得使用工业工具轨。 4.4.7在钢轨上钻螺栓孔时,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孔径的两倍(直径不同时,按大孔径计算) 。其他部门需在钢轨上钻孔或加装设备时,必须经轨道管理部门同意,钻孔位置应在轨腹中和轴上。4.4.8用于线路上的钢轨,需要截断时,应全断面垂直锯断。钻螺栓孔时,应用钢轨钻孔机。严禁使用乙炔切割或烧孔,严禁使用剁子和其他工具强行截断和冲孔。4.4.9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焊接、冻结或胶接。1.明桥面小桥的全桥范围内。2.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 2m 范围内。3.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4.钢梁的横梁顶上

31、。5.平交道口铺面范围内。应做好钢轨养护维修工作,预防和整治钢轨病害,延长钢轨使用寿命。钢轨硬弯用 1m 直尺测量,矢度大于 0.5mm 时应矫直;钢轨接头轨面或内侧错牙不得大于 3mm;轨面擦伤和剥落掉块接近或达到轻伤标准时应焊补;15要有计划地用打磨、焊补、更换道碴、垫碴、垫枕下大胶垫等方法,综合整治钢轨接头病害。对于小半径曲线地段的钢轨,要根据磨耗情况定期涂油。对易受盐碱浸蚀地段和隧道内的钢轨,要经常保持排水畅通,必要时可在钢轨上涂抹防锈剂。普通线路曲线地段侧面磨耗未达到轻伤程度的钢轨,可有计划地调边使用。常备轨应有计划地与线路上的钢轨倒换使用。4.4.10从线路上换下来的旧钢轨,应及时

32、回收集中,按旧轨使用、整修技术条件(附录三)的规定,鉴定分类,划分等级与整修,并应分类堆码,建立帐卡,妥善保管。4.5联结零件联结零件4.5.1接头夹板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1.折断。2.中间两螺栓孔范围内裂纹:正线及辅助线有裂纹;其他站场线平直及异型夹板超过 5mm,双头及鱼尾型夹板超过 15mm。3.其他部位裂纹发展到螺栓孔。4.5.2接头螺栓应齐全,作用良好,缺损时应及时补充和更换。普通线路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表 4.5.1 的规定值,并应保持均匀。扭矩不足时,不得低于规定值 100Nm。特殊情况按有关设计文件要求执行。普通线路接头螺栓扭矩标准普通线路接头螺栓扭矩标准表表 4.5.

33、125m 钢轨项目单位最高、最低轨温差85最高、最低轨温差8512.5m 钢轨钢轨kg/m6050436050435043螺栓等级10.910.98.810.98.88.88.88.8扭矩Nm700600600500400400400400C 值mm642注:c 值为接头阻力及道床阻力限制钢轨自由伸缩的数值。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小于 700Nm。1625 米钢轨地段,在升温季节(春夏)进行影响线路稳定性的维修作业时,亦可临时采用取降低接头螺栓扭矩的办法放散应力,但必须保持轨缝大于零,并及时将扭矩恢复正常。4.5.3接头螺栓及垫圈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1.螺栓折断,严重锈蚀、丝扣损坏

34、或杆径磨耗超过 3mm。2.垫圈折断或失去弹性。4.5.4钉道钉的规定:1.有铁垫板时,直线及半径 800m 以上的曲线地段,每根木枕上每股钢轨内外侧各钉 1 个道钉;半径在 800m 及以下的曲线(含缓和曲线)地段,内侧加钉 1 个道钉。铁垫板与木枕联结道钉,必须钉齐(冻害地段、明桥面除外)。2.无铁垫板时,每根枕木上每股钢轨的内外侧各钉 1 个道钉,4 个道钉位置成八字形,道钉中心至木枕边缘的距离应大于 50mm,钢轨内外侧道钉应错开 80mm 以上。4.5.5铁垫板和道钉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更换:1.铁垫板折断、变形、严重锈蚀或丧失固定立柱螺栓

35、功能。2.道钉钉头脱落、严重锈蚀或下颚磨耗达 3mm 及以上。4.5.6扣件应经常保持零件齐全,位置正确,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扣板、轨距垫、轨距挡板应靠贴轨底边。碎石道床混凝土轨枕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颚应靠贴轨距挡板离缝不大于1mm 或扭矩保持在 80150Nm;DT系列扣件扭矩应保持在100Nm120Nm;WJ-2 扣件扭矩应保持在60Nm80Nm。其他类型扣件按有关设计文件要求执行。4.5.7扣件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1.螺旋道钉折断、浮起,螺帽或螺杆丝扣损坏,严重锈蚀。2.平垫圈、弹簧垫圈损坏或变形,作用不良。3.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变形,不能保持应有的

36、扣压力。4.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与轨底边离缝超过 2mm。175.挡板座、铁座损坏或变形,作用不良。6.橡胶垫板磨穿、断裂、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 7mm的胶垫板超过 15mm,厚度为 10mm 的胶垫板超过 20mm)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4.6轨道加强设备轨道加强设备4.6.1曲线地段应按下列条件安装轨距杆或轨撑:1.铺设木枕时,正线半径为 800m 及以下和站场线半径为 450m 及以下的曲线,按表 4.6.1 的规定安装。轨距杆或轨撑安装数量轨距杆或轨撑安装数量表表 4.6.1轨距杆(根)轨撑(对)曲线半径(m)25m 钢轨12.5m 钢轨25m 钢轨12.5m 钢轨

37、R350105147350R450105105450R6006103561035600R3005(或设计文件规定)R30015(或设计文件规定)233.可动心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动程按设计图办理。4.8.2各部分轨距加宽递减。1.尖轨尖端轨距加宽,按不大于 6递减至基本轨接头。2.尖轨尖端与尖轨跟端轨距的差数,直线型尖轨在尖轨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曲线型尖轨按设计图办理。3.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为 1.5mm。4.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线型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3m,至辙叉前端为 4m;曲线型尖轨时,按设计图办理。5.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不大于 6

38、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不作递减,不相等时则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均匀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 6m 时,则按不大于 6的递减率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 6m 的相等轨距段。6.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后端相连时,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应不大于6递减时,如不能按 6递减时,可加大前面道岔的辙叉轨距为1441mm;仍不能解决时,旧有道岔容许保留大于 6的递减率。4.8.3导曲线支距与超高。导曲线支距按道岔设计图设置,在导曲线与基本股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测量。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 6mm 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 2顺坡。4.8.4轮缘槽宽度。1.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 42mm,如侧向轨距为 144

39、1mm时,则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 48mm,容许误差为+3、-1mm。2.辙叉心理轮尖端至心轨宽 50mm 处轮缘槽标准宽度为 46mm (测量位置按设计图规定),容许误差+3、-1mm。轮缘槽宽度的量取位置与轨距量取位置相同。3.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 65mm,容许误差为2mm。4.8.5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得短于 20m;站场24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一般不得短于 7.5m,在困难条件下或道岔后的两线间距较小时,不得短于6m。轨距加宽递减率一般不得大于 2,直线段较短时不得大于3。连接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连接曲

40、线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得大于 15mm,顺坡不得大于 2。4.8.6双开道岔、三开道岔、交分道岔、交叉渡线及其他类型道岔的各部分尺寸,按设计图办理。4.8.7尖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靠贴;2.尖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3.在尖轨顶面宽 50mm 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2mm 及以上;4.尖轨工作面伤损,继续发展,有导致轮缘有爬上尖轨的可能;5.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4.8.8基本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曲股基本轨的弯折点位置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2.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 钢轨,在正线及辅助

41、线上超过 6mm,其他站场线上超过 10mm;60kg/m 钢轨,正线及辅助线上超过 8mm,其他站场线上超过 10 mm。3.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4.8.9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 1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4.8.10道岔护轨螺栓必须齐全,作用良好,折断时必须立即更换。间隔铁的螺栓,全部折断或缺少时,须立即抢修处理。4.8.11道岔各种零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251.各种螺栓、连杆、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2

42、.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 3mm;3.轨撑损坏、松动,轨撑与轨头下颚或轨撑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2mm;4.护轨垫板折损;5.弹片、销钉、挡板损坏。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 2 mm,销钉帽内侧距滑床板边缘大于 5mm。6.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4.8.12伤损辙叉分轻伤和重伤两类。辙叉有轻伤时,应注意检查观测,达到重伤标准时,应及时更换。1.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1)辙叉心宽 40mm 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 kg/m 钢轨,在正线及辅助线上超过 4mm,其他站场线上超过 8mm; 60kg/m 钢轨,在正线及辅助线上超过 6 mm

43、,其他站场线上超过 10mm;2)辙叉顶面和侧面的任何部位有裂纹;3)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 15mm,深度超过3mm;4)钢轨探伤人员或轨道工区工长认为有伤损的辙叉。2.高锰钢整铸辙叉重伤标准:1)辙叉心宽 40mm 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 钢轨,在正线及辅助线上超过 6mm,其他站场线上超过10mm;60kg/m 钢轨,在正线及辅助线上超过 8mm,其他站场线上超过11mm; 2)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表 4.8.1 所列限度者;垂直裂纹垂直裂纹表表 4.8.1辙叉心(mm)项 目宽 050宽 50 以后辙叉翼(mm)一条裂纹

44、长度505040两条裂纹相加6080603)纵向水平裂纹长度超过表 4.8. 2 所列限度者;26纵向水平裂纹纵向水平裂纹表表 4.8.2项 目辙叉心(mm)辙叉翼(mm)轮缘槽(mm)一侧裂纹长度10080200一侧裂纹发展至轨面(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6060两侧裂纹贯通(指贯通长度)50两侧裂纹相对部分长度1004)叉趾、叉跟轨头及下颚部位裂纹超过 30mm;5)叉趾、叉跟浇注断面变化部位斜向或水平裂纹,长度超过120mm,或虽未超过 120m,但裂纹垂直高度超过 40mm;6)底板裂纹向内裂至轨腰,并超过轨腰与圆弧的连接点;7)螺栓孔裂纹延伸至轨端、轨头下颚或轨底,两相邻螺栓孔裂通;8)

45、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 30mm,深度超过 6mm时;9)钢轨探伤人员或工区工长认为有影响行车安全的其他缺陷。3.钢轨组合辙叉的垂直磨耗比照高锰钢整铸辙叉办理,其他伤损比照钢轨轻重伤标准办理。4.8.13单开道岔过岔最高速度一般规定如下,轨道交通线特殊设计道岔按设计要求执行。1.直向过岔最高速度应不超过表 4.8.3 的规定。直向过岔最高速度直向过岔最高速度(km/h)表表 4.8.3道岔号数轨重尖轨类型791250kg/mAT 型弹性可弯尖轨809060kg/mAT 型弹性可弯尖轨1001202.侧向过岔最高速度应不超过表 4.8.4 的规定。侧向过岔最高速度侧向过岔最高速度(

46、km/h)表表 4.8.4道岔号数轨重尖轨类型791250kg/mAT 型弹性可弯尖轨253060kg/mAT 型弹性可弯尖轨3550其他道岔的直向和侧向过岔最高速度,由设计单位和运营管理部门规定。274.9伸缩调节器伸缩调节器4.9.1钢轨温度伸缩调节器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1.伸缩调节器设计轨距 1435mm(仅尖轨尖端至尖轨跟端方向1100mm 处,最大构造轨距 1440mm),伸缩时轨距不发生变化。2.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满足列车逆向安全运行的要求。3.尖轨和基本轨的平、直度,无硬弯、无倾斜,轨面平齐,用 1 米直尺检查,平、直度偏差不超过 0.3mm。4.在铁垫板上与基本轨轨底的接触面需

47、涂润滑油。5.尖轨轨撑扣压轨底并紧贴轨腰,基本轨轨撑与轨腰密贴。6.尖轨尖端至尖轨跟端方向 1100mm 内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余在尖轨轨头非工作边的刨切范围内不得有大于 0.5mm 的间隙。7.尖轨轨顶宽 20mm 断面及 35mm 断面处,分别低于基本轨的轨顶1.52.5mm,0.41.4mm。8.基本轨与尖轨两轨底平行,并分别紧贴底板和台板。4.9.2凡符合下列伤损情况的伸缩调节器,进行及时其更换相应部件:1.基本轨垂直磨耗量超过 6mm;2.在尖轨轨头顶面宽度为 50mm 以上的断面处,尖轨发生垂直磨耗,其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 2mm;3.基本轨或尖轨轨头剥落掉块长度超过 30mm,深

48、度超过 8mm;4.尖轨尖端轧伤长度超过 200mm;5.轨头侧面磨耗,影响伸缩调节器范围内轨距调整,轨距偏差经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值时;6.尖轨或基本轨达到重伤钢轨的标准。4.9.3伸缩调节器维护技术要求:1.在养护维修中,必须防止调节器异常伸缩及尖轨爬行,避免导致调节器的轨距变化。2.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应按要求保持密贴。3.调节器的轨距、轨向和水平偏差不得超过本规定的验收标准。4.调整轨距前,必须同时量测调节器的轨向、轨距,根据量测结果,28决定调整方法和调整量。5.如尖轨或基本轨顶面出现压溃飞边现象,必须及时铲除打磨,防止轨头掉块剥落,以免影响调节器的正常工作。加强保养,清扫灰沙,将各部

49、件及能卸下的螺栓清除污垢,并进行防锈涂油,每年至少一遍,保持不脏不锈。6.高温及严冬季节,每日测量一次气温、轨温和伸缩量。当气温最高及最低时,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调整。4.10挡车器挡车器4.10.1对各类型挡车器的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应进行定期检查:对于固定式液压挡车器、滑移式挡车器(含 XCD 型固定车挡) ,正线及辅助线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状态检查,站场内每四个月不少于一次状态检查。库内 CDKN 月牙型挡车器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状态检查。对设置在折返岔区线路终端的各类型挡车器,每月进行不少于一次巡检。4.10.2挡车器维护技术要求:1.对于固定式液压挡车器,正常情况

50、下,每十八个月应对所有紧固件进行一次拧松打开细致检查,对主架漆膜脱落处所进行油漆涂刷,对失效部件进行更换。2.对于滑移式挡车器(含 XCD 型固定车挡) ,正常情况下,每年应对所有紧固件(防爬夹板螺栓、制动摩擦块紧固螺栓、固定挡车器连接钢轨螺栓)进行一次拧松打开细致检查,对主架漆膜脱落处所进行油漆涂刷,对失效部件进行更换。3.对于 CDKW 系列库外固定式挡车器,正常情况下,每年应对紧固件(固定式挡车器连接钢轨螺栓、防爬夹板螺栓)进行一次拧松打开细致检查,对主架漆膜脱落处所进行油漆涂刷,对失效部件进行更换。4.对于 CDKN 库内月牙型车挡,正常情况下,每十个月对月牙型车挡固定钢轨螺栓和连接螺

51、栓进行一次拧松打开细致检查,并对螺栓涂油,29对失效部件进行更换。5.在拧紧制动摩擦块紧固螺栓前,要确保制动摩擦块上端面开口在4850mm 时再拧紧;防爬夹板紧固螺栓锁紧扭矩应在 300350Nm 范围;制动摩擦块锁紧螺栓锁紧扭矩应在 150165Nm 范围;连接钢轨螺栓锁紧扭距为 300330Nm。4.10.3固定式液压挡车器,若液压缓冲挡车器被撞击后,应对其作全面检查,确认无零部件损坏后,方可重新使用。检查内容如下:1. 液压缓冲器有无液压油泄漏;2.液压缓冲器高压预紧绳是否绷紧(绷紧已复位) ,确认其自动复位,有无漏气现象;3.撞击引导小车的四组滚轮是否平稳地座落在钢轨上;4.防爬夹板螺

52、栓紧固;5.撞击中心距轨面高度达到标准(A 型车为 720mm,小车型为824mm) 。6.液压缓冲器与混凝土基础连接的固定螺栓紧固。4.10.4滑移式挡车器(含 XCD 型固定车挡) ,若滑移式挡车器被撞击后,应对其作全面检查,确认无零部件损坏后,方可重新使用。检查内容如下:1.制动主架是否平稳座落在钢轨轨面上,防爬夹板与轨头离缝距离均衡,有无偏移;2.制动轨卡、制动磨擦块位置正确,与钢轨接触紧密;3.固定挡车器有无位移;4.撞击中心距轨面高度达到标准(A 型车为 720mm,C 型车为824mm) 。4.10.5CDKW 系列库外固定式挡车器,若固定式挡车器被撞击后,应对其作全面检查,确认

53、无零部件损坏后,方可重新使用。检查内容如下:1.制动主架是否平稳座落在钢轨轨面上;2.连接钢轨螺栓紧固,有无缺失;303.固定挡车器有无位移;4.撞击中心距轨面高度达到标准(A 型车为 720mm,C 型车为824mm) 。4.10.6若月牙型车挡被撞击后,检查挡板及螺栓,有无失效,对失效部件更换后,方可重新使用。4.11缝线路缝线路4.11.1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的结构,一般由固定区、伸缩区、缓冲区三部分构成。固定区长度根据线路及施工条件确定,最短不得短于50m。伸缩区长度根据年轨温差幅值、道床纵向阻力、钢轨接头阻力计算确定,般为 50100m。缓冲区一般由 24 节标准轨(含厂制缩短轨)组成

54、,普通绝缘接头为 4 节,如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可将胶接的一节钢轨插在 2 节或 4 节标准轨中间。如需变更无缝线路原设计结构,或临时部分拆除,须有技术文件,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4.11.2每段无缝线路设置位移观测桩 57 对,如固定区较长,可适当增加对数。其中:固定区中间一对,伸缩区始终点各一对,其余设置在固定区。单元轨条长度大于 1200m 时,设置 6 对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在长钢轨两端就位后,立即进行标记,标记要明显、耐久、可靠。4.11.3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应设置弹性扣件和胶垫层。4.11.4防爬设备安装数量和方式固定区:砼枕弹条扣件地段可不安装;其他扣件地段

55、根据需要安装;伸缩区:砼枕弹条扣件地段可不安装;其他扣件每 12.5m 安装 4 组(正反方向各 4 对)支撑 24 个。缓冲区:比照伸缩区办理。4.11.5缓冲区钢轨接头,必须使用六孔夹板和 10.9 级高强度螺栓,接头螺栓扭应达到 900Nm,扭矩不足时,不得低于 700 Nm。轨31缝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 6mm,并应广泛采用胶接绝缘接头。4.11.6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应为长钢轨处于无温度力状态的轨温,通常将长钢轨两端正常就位时的轨温平均值作为锁定轨温。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必须准确、均匀,用机械拉伸铺长设长钢轨时,应观测与控制拉伸的均匀程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做好

56、应力放散或调整: 1.实际锁定轨温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左右股长轨条的实际锁定轨温相差超过 5;2.锁定轨温不清楚或不准确;3.铺设或维修作业方法不当,使长轨条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4.固定区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5.夏季线路轨向严重不良,碎弯多;6.通过测试,发现温度力分布严重不匀;7.因处理线路故障或施工改变了原锁定轨温;8.低温铺设长轨条时,拉伸不到位或拉伸不均匀。4.11.7长钢轨的焊缝部份要保持平直,出现凸凹应打磨,在线路用 1m直尺测量,钢轨顶面不得下凹,上凸矢度不得大于 0.5mm,工作边矢度不得大于0.5 mm。两股长钢轨的联合接头应相对,其相错量不得大于 100mm,距

57、桥台挡碴墙边不得小于 2m,并不得置于道口及无碴桥上(特殊按设计文件办理) 。铝热焊缝距轨枕边不得小于 40mm。4.12道口及标志道口及标志1.正线上不设置道口,站场线内原则上不设有人看守道口,道口距道岔,桥隧应有不小于 50m 的安全距离。道口宜设置在嘹望条件良好的地点。道口的增设与拆除,须经上级部门及运营管理部门批准。2.道口铺面宽度:一般应与道路路面宽度相同。3.道口上道路与线路应正交,有困难时,其交角应大于 45。道口32两侧道路的平台长度(从钢轨外侧算起),应符合有关规定和使用要求。4.道口采用木制、石制、橡胶、钢制或混凝土制等铺面板,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铺砌应平整稳固。护轨

58、轮缘槽宽度,直线上应为 70100mm,曲线内股应为90100mm;轮缘槽深度应为 4560mm。护轨两端做成喇叭口,距护轨端 300mm 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工作边应不小于 150mm。5.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的式样应符合上海轨交轨道线路和行车标志标面设计通用图的规定,并应经常保持牢固、完整、位置正确、标志清晰。线路标志如:百米标、曲线标、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始终点标、桥隧标、坡度标等。信号标志如:警冲标、司机鸣笛标、停车位置标、减速地点标等。线路、信号标志设置的位置规定如下:1)在线路上设于顺列车运行方向线路右侧。2)各种标志(警冲标除外)应设在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 2m 处。不超过钢轨顶

59、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 1.35m 处。3)警冲标设在会合线路两线间距为 4m 的中间,有曲线时按限界加宽办法加宽;两线间距不足 4m 时,应设在两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中间。335.轨道维护主要作业技术要求轨道维护主要作业技术要求5.1缝线路作业缝线路作业5.1.1无缝线路应根据季节特点、锁定轨温和线路状态,合理安排全年维护计划。综合维修应以长轨段为单位安排进度,遇有跨工区的长轨段,须协同安排计划。锁定轨温较低或薄弱地段的综合维修,可安排在气温较低的月份进行。锁定轨温较高地段的综合维修,可安排在气温较高的月份进行。在高温月份尽量不安排综合维修和少做影响线路稳定性的工作。凡影响无缝线

60、路稳定性的基建或桥隧、路基大修施工,须有相应技术措施,并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5.1.2无缝线路作业,必须遵守下列作业轨温条件:1.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无缝线路维修作业轨温条件见表 5.1.1 的规定;2.砼枕无缝线路曲线地段,扒道床、起道和拨道作业轨温条件:半径为 600小于 800m 地段,按表 5.1.1 的规定各缩小 5;半径小于 600m地段,按表 5.1.1 的规定各缩小 10。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减 30以下时,伸缩区和缓冲区禁止进行维修作业(更换扣件和扣件涂油除外)无缝线路养护维修作业轨温条件无缝线路养护维修作业轨温条件表表 5.1.1 按实际锁定轨温计算序号作业项

61、目减 20以下减 1520增减 10以内增 1020增20以上1扒道床(直线及半径800 米曲线连续扒开不超过 25米连续扒开不超过50 米与普通线路相同连续扒开不超过 50米,但不得扒开枕头道床禁止2起道(直线及半径800 米曲线高度不超过 30mm长度不超过 25 米高度不超过 40mm长度不超过 50 米与普通线路相同高度不超过 30mm长度不超过 50 米禁止3拨道(直线及半径800 米曲线拨道量不超过 10mm拨道量不超过20mm与普通线路相同拨道量不超过 10mm禁止4改道与普通线路相同同左同左同左禁止5松动防爬设备同时松动不超过 25米同左与普通线路相同同时松动不超过12.5 米

62、禁止346更换扣件或涂油隔二松一,流水作业同左同左同左禁止7方正轨枕当日连续方动不超过两根隔二方一,方后捣固,恢复道床逐根进行(配合起道除外)与普通线路相同隔二方一,方后捣固,恢复道床逐根进行(配合起道除外)禁止8更换轨枕当日不连续更换当日连续更换不超过两根与普通线路相同禁止禁止9更换接头螺栓和涂油禁止逐根进行同左同左禁止10更换钢轨或夹板,破底清筛道床禁止禁止与普通线路相同禁止禁止11不破底清筛道床逐孔倒筛夯实同左同左同左同左12娇直钢轨硬弯禁止禁止禁止与普通线路相同同左5.1.3无缝线路综合维修如需要在高温季节进行时,应有计划地先放散钢轨温度应力,然后再进行作业,以后,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

63、,重新做好应力放散与锁定工作。少量的维护作业,如需在高温季节进行时,可采取调整作业时间的办法,以适应作业轨温条件的要求。5.1.4凡进行影响无缝线路稳定性的维护作业,必须测量与掌握轨温,检查钢轨位移情况,切实按作业轨温条件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应注意:1.在维护地段按需要备足道碴,起道前要先拨正线路方向;2.起、拨道机不得安放在铝热焊缝处;3.列车通过前,起道要顺坡捣固,拨道要拨顺;4.扒开的道床,应及时回填饱满和夯实。5.1.5胀轨跑道的防治和处理。1.当发现线路连续出现 35mm 碎弯时,必须加强巡查或派专人监视,观测轨温和线路方向的变化。若碎弯继续扩大,应设慢行信号,并通知工区紧急处理。线

64、路稳定后,恢复正常行车速度。2.养护维修作业中,发现轨向、高低不良,起道、拨道省力,枕端道碴离缝,必须停止作业,及时采取防止胀轨跑道措施。3.无论作业中或作业后,发现线路轨向不良,用长 10m 弦测量两股35钢轨的轨向偏差。当平均值达到 10mm 时,必须没置慢行信号,并采取夯拍道床、填满枕盒道碴和堆高碴肩等措施。当两股钢轨的轨向偏差平均值达到 12mm 时,在轨温不变情况下,过车后线路弯曲变形突然扩大,必须立即设置停车信号,及时通知车站,并采取钢轨降温等紧急措施,消除故障后放行列车。4.发生胀轨跑道后,可以采取浇水或喷洒液态二氧化碳等办法降低钢轨温度。轨温降低后方可拨道。曲线地段拨道只能上挑

65、,不宜下压。拨道后必须夯拍道床,限速放行列车,并派专人看守,待轨温降至接近锁定轨温时,再恢复线路和正常行车速度。无缝线路发生胀轨跑道时,应对胀轨跑道情况按规定内容作好登记。5.1.6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须有相应技术方案和措施,并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5.1.7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时,每隔 50100m 设置一个观测点,观测钢轨在放散时的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故障,达到放散均匀。如应力放散不均匀,按全长实际锁定轨温计算,部分锁定轨温大于增减 5,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调整或重新放散。5.1.8无缝线路应力放散符合设计规定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修改有关技术资料,修正位移观测标记。5.1.9

66、无缝线路长钢轨(含轨缝)重伤的处理要求如下:1.在重伤处,及时采取鼓包夹板、急救器加固等措施。条件允许时可采取在钢轨上钻孔,上好夹板(含鼓包夹板)和螺栓的办法加固。并要根据伤损程度,有计划地进行永久处理。2.如重伤范围较大,不能用夹板加固时,应及时按第 5.1.11 条或第5.1.12 条的规定处理。5.1.10无缝线路长钢轨(含轨缝)折断的紧急处理要求如下:1.在断缝处采取鼓包夹板、急救器加固等措施,限速放行列车,并在前后各 50m 范围内拧紧扣件。2.有条件时,应原位焊复,否则应在钢轨上钻孔,上好夹板(含鼓36包夹板)和螺栓,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限制速度。3.如折损严重或断缝拉开大于 50mm 时,不得放行列车,应及时按第 5.1.11 条规定处理。5.1.11无缝线路长钢轨(含焊缝)折断,不论是否经过紧急处理(含重伤上夹板后折断) ,如不能及时原位焊复或焊接短轨进行永久处理时,均应进行临时处理。临时处理要求如下:1.锯掉断缝前后各一段钢轨,锯口距断缝不得小于 1m,插入 4.5m的带孔短轨,并根据当时轨温适当予留轨缝。2.上好接头夹板,拧紧螺栓,恢复正常行车速度。临时处理插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