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341434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5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建设实施方案(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项 目 建 设 实 施 方 案目 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3(一)建设背景3(二)建设基础5二、建设思路与目标13(一)主要问题13(二)指导思想13(三)基本思路14(四)建设目标14三、重点建设内容18(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8(二)课程建设22(三)师资队伍建设30(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36(五)教学管理39四、主要保障措施49五、年度建设计划及经费预算51湖南省湘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湖南省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意见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特制订湘北职业中专学校电子电

2、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申报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切实加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科研项目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使本专业在三年建设期内凸显“专业特色”,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形成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协调发展,在全省中职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区域内电子行业初、中级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中心。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石门县地处湘鄂边陲,是湘西北门户,现辖11个镇、8个乡、1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5个国有农林场,人口69.29万人,面积3973平方公里,系湖南省

3、老少边穷山区县。在新的历史时期,石门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特殊机遇,谋划发展方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现已形成电力、矿产、水泥、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旅游等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10年,我县已经拥有亚太电器、和盛电器、楚江电器、众鑫电子等生产与营销电子电器的企业10多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湖南省的电子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千亿元产业,常德市拥有德山电子信息产业园、华南光学电子仪器厂、浦沅机械(电梯)厂等电子电器企业近100家,从业人员4.5万人,工业产值达30多亿元,并且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加 。常德市

4、人民政府于2009年11月在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意见中明确了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沿海电子产业大量向中部内陆地区转移,加速了内陆电子产业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特别是懂技术的一线操作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常德市(包括石门县)现有各类电子电器维修网点100多个,从业人员约1000余人。近几年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大量数字家电进入农村家庭,目前本地的电子电器行业的生产人员与维修人员中,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学习与培训,从业人员的技术较差,迫切需要培训提高。鲜明的产业结构特色与旺盛的人才需求,为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5、,同时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创办于1984年,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专业特色凸显。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2005年下学期学校明确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重点专业建设规划。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现有学生450多人,专业教师15人,兼职教师4人,现有专业实验实训室14个,设备价值250万元,已为社会输送了3000名以上的技术人才。(二)建设基础1、对接市场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学校于2005

6、年4月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由威胜电子、众鑫电子、湖南文理学院电子电器专业等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高水平名师、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研讨会议,进行市场调研,指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教师培养等,为专业设置与市场对接发挥了作用。根据市场调研,2007年本专业新增了LED技术专业培养方向,2009年新增了自动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向。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现已细化为电器维修、制冷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LED技术、自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电子装配

7、等6个专业培养方向,主要岗位指向为:电子电器产品维修工、维修电工、电子产品检测工、音响调试员、制冷设备维修工、自动控制操作工等。2、推行校企合作 实施“订单”培养本专业从2004年开始,全面推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主要做法是:由学校提供场地,组织教学管理,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实习实训设备、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岗位,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和毕业设计。2004年,与香港莱依迪国际光电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当年由该公司提供近20万元设备,建成了“香港莱依迪国际光电有限公司湘北职业中专学校光电培训部”;成功开办了LED培训班,所有培训合格学员均安排到该公

8、司就业;学校把该公司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师培训基地。合作办学以来,每年成功开办了半导体照明技术(LED)培训班,多次派刘斌、任军等专业教师到该企业培训。该专业还与广东越峰电子有限公司、TCL集团等企业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2010年与威胜电子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大力开展订单培养,2009年本专业订单培养的比例达到了45%,2010年订单培养的比例达到了50%。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100%,其中2009年对口就业率达到了70%,2010年对口就业率达到了78%。3、立足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

9、修专业两次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了LED技术、自动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专业培养方向。二是依托专业资源,实行校企“一体化”。 2004年,学校与香港莱依迪国际光电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香港莱依迪湘北职业中专学校光电培训部”,2009年扩大了“光电培训部”规模,成立了“电子电器维修服务部”,尽力为学生实训、顶岗实习提供平台。三是积极推行双证教育,本专业2010年120名学生参加了技能等级证考试,全部获得证书,108名学生获得中级证书。获证率达100%,其中中级证获证率达90%。四是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电子装配、PLC 、单片机等课程尽量放在实训室上,让学

10、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五是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学校设立了比较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各类课程考核办法,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考核中,采用考试与考查、开卷与闭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的多种方法,并且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建立了课程体系调整机制。本专业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及时吸收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工艺对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适时调整。如将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原理课程中的在现代技术中应用较少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整合为电气控制

11、与PLC原理及应用;将电子CAD与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整合为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进一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并实施模块教学。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实验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本专业针对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组织行业专家及本专业教师认真研究岗位工作流程,将技能培养分解为30个项目,6个模块,并以此为顺序开设课程,安排课程内容,实施模块式教学。同时,吸纳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标准,推行“双证书”教育,使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有效对接。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置模块名称主要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自动控制单片机、PLC原理及应用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电子装配电子CAD、电子产品工艺计算机绘图、制版、

12、装配LED制作技术LED原理、LED制作LED原理与制作制冷技术冰箱、空调的原理及应用冰箱与空调的原理及维修电器维修电热、电动器具原理及维修常用小家电的维修实施精品课程建设。2007年4月,学校组建了精品课程建设队伍,制订了建设办法,通过遴选,本专业的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装配、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其中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装配、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于2008年立项为县级精品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于2009年申报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同时,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近三年共编写 5本校本教材。教材名称时间主要编写人推广学校备注电子装配200

13、83刘斌石门信息管理学校小家电维修2009.7万红平石门民族职校电气控制2010.3易波石门经贸学校单片机控制技术2010.8任军石门信息管理学校5、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15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本科学历15人,兼职教师4人。现有高级教师2人,中级职称10人,双师型教师7人,基本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一览表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学 历职称或职 务“双师”情况备 注1任 军男40本 科高 级是2董先玉男52本 科高 级否3刘 斌男45本 科中 级是4黄志杰男28本 科中 级是5易 波男27本 科中 级否6文宝钦男30本 科中 级是7吴 刚男

14、26本 科中 级是8万红平女40本 科中 级否9熊延生男45本 科中 级是10宋孝鑫男42本 科中 级否11易辉军男39本 科中 级否12马业余男46本 科中 级否13张建民男38本 科初 级是14邓浩然男24本 科初 级否15伍 斌男24本 科初 级否我校从2000年开始实行教师竞聘上岗制度,每年一竞聘。严格实行教师准入制度,凡新聘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等。2009、2010年本专业共招聘教师4人,新聘教师的素质较高,如2009年招聘教师黄志杰,指导学生肖明获省2011年技能大赛单片机比赛二等奖。加强教师培训。学校主要采取岗位目标提升、外派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校

15、本培训等形式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本专业任军、刘斌参加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万红平、易波等7名教师参加了省专业教师培训,并获得了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选派了黄志杰、吴刚、易波等5人到威胜电子等企业顶岗培训45天。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如课件制作培训、专业教师技能操作培训等。本专业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常德市技能测试专家组成员4人,市技能考评员2人,近三年发表专业论文4篇。 6、实验实训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学校投入250万元,加强实训室建设,基本形成了比较真实的职业环境,设备实施的技术含量较高,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95%和开出率100 %,价格达标率90、完好

16、率 90 %以上。学校一直坚持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每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10小时以上,有单片机、电子产品装配 、PLC等工种的4名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余自主实验实训。本专业与威胜电子等6家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就业协议,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了保障。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验、实训室一览表实验、实训室名称数量主要设备及数量工位设备状况PLC实训室1PLC实训套件60良好单片机实训室1单片机实训套件60良好小家电实训室2各种小家电60良好电子测量室1示波器、信号源等30良好电子装配室2万用表、铬铁等80良好制版实训室1打印机、腐蚀机等30良好电力拖动室2电机、接触器75良好CAD机房1计算机8

17、0良好LED制作实训室1焊台等30良好照明安装室2开关、日光灯等75良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基地一览表企业名称签约时间备注石门连杆厂2007长沙威胜电子2008香港莱依迪公司2008深圳光电科技2009石门火电厂2010湖南海螺集团公司2010宏利电子厂20117、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学校确定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气控制与PLC 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适应各个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专业骨干教师与香港莱依迪国际光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一起开发了电子装配、LED制作技术、PCB版的制作等校本教材或实习指导教材。学校现有纸质图书7.8万册,其中本专业图书0.8万册,电子图书2万册,其中

18、本专业图书0.6万册,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100台,学生阅览室有座位210个。订阅专业书刊20多种。学校于2006年投资120万元,装备了26间多媒体教室,2010年新增多媒体教室14间,覆盖所有的教学场所和各处室,2009年开始,学校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着力进行教学公案和课件的开发,并实施资源共享,本专业现已开发专业理论课公案3套,实训课公案5套,课件8套,并吸纳专业教学课件5套,视频2套,教学资源库基本形成。8、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制订实施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星级教师评价方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制度,坚持课堂教学督查制度和教学质量分析会。在教学评价中,过程

19、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专家组评价相结合。专业负责人深入教学现场实施过程监督与评价,教务处期中、期末组织考核并兼顾过程监督与评价,校长室参与。按照学生评价占30,教务处、校长室评价占30,专家组评价占40的比例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质化评比,评比结果与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绩酬工资挂钩。9、示范和引领作用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较好的社会声誉。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450人。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反馈,用人单位对我校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很高,满意率在90%以上,本专业已成为本县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指导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学生实习实践中心,在县职教中心的

20、组织下,每期承担一次教研活动,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教师培训,每年接受兄弟学校有组织的学生实习实践200人次以上。本专业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培训任务,近三年来,成功开展了“家用电器维修班”、“电子产品装配班”、“ 制冷维修培训班 ”等,共培训1000多人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主要问题对照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我校示范性特色专业还存在差距:1、硬件建设存在一定差距。校内专业实习实训设备设施还需更新,部分实习实训室工位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2、产学研结合还需要加强。没有开发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的技术或产品,与

21、企业合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处于摸索阶段。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专业教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吸收、消化和推广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还需加强。4、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学校虽已经投入一定精力,但因为条件限制,目前还不能充分实施,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更多的采用现场教学等还做得不够。5、立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待加强。专业网页中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在线测试、授课录像等内容还不够充实,网页质量有待提高。(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切实加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

22、验实训条件建设、科研项目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使本专业凸显“专业特色”,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提高,成为县域内电子行业初、中级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中心、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示范和带动区域电子专业群的健康发展。(三)基本思路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领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实施人才培养;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培养职业能力;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多途径提升教师的“双师”水平,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团队结构。完善顶岗实

23、习过程考核与管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构建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素质教育体系。(四)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以培养电子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实用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一支 “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标准化、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制定培训及教学评价体系,使该专业达到全省同类学校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引领同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2、具体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订单培养的比例达70%

24、以上,工学交替的课时比例达5:5,生产性实习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70%。100%的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构建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及课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序化知识与技能,重构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门市级优质核心课程。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编写1本省级规划教材,2本市级规划教材,课程资源及校本教材要能在同类学校中得到推广。建设和完善产学一体、设备先进、优质资源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利用学校新建实训大楼,建成1-2条电子产品生产线,可供200人进行教学生产实习;建设高标准的校内实训室12间,体现理实一体的

25、特点;建立稳定、优良的校外实训基地12家;与2-3所该专业建设在全国有名的高校结成帮扶对子,制定科学的现代化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为主的教师团队。师生比达1:12,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100%,高级职称比例达3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30%,教师培训面达100%。建立动态、科学的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完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提升专业影响力。建立专业网站,丰富共享资源库,重点建设网络课堂,在线课堂。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能实现在线管理和交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建设资源。3、预期效益经过本建设,将取得以下效益:到2013年,具备

26、每年完成1500人次以上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形成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龙头,辐射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电子类专业群。对全省中职电子类人才培养中起示范作用。一是每年为社会输送250名以上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二是在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为同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三是在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型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同类专业产生引导和示范作用。建立专业共享资源库,提供远程自主学习平台。专业建立网站,共享专业建设资料、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网络课程、教学项目及参考项目,可为省内同类专业的建设提供软件支持,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为电子类专业群提

27、供实习和实训条件。通过示范专业建设,专业实训环境得到完善和拓展,充实以电子生产工艺为主的实训基地,可为电子类专业群和其它学校同类专业提供实习机会。 增强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一是成为其它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师资培训中心;二是承担社会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企业培训员工,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标准。包括人才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管理标准等。4、形成的主要特色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规划及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划,到2013年建设成与学校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办学层次相适应,与专业和课程建设相匹配,校企合作、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培养模式:本专业要适应当地

28、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托沿海和周边地区相关行业发展,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的安装、维修和调试、能进行电子装配、设计和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符合目标培养要求,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划分为三大板块:通识教育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和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诚信敬业,能吃苦,好学习、善团结的优良品质。在专业教育方面,突出职业技能培养,通过几年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

29、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开设。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有1门为省级精品课程,3门为市级优质课程,2-3门校级优质课程的体系。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专业课程开设足够综合实验项目;实习实训措施得力,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有力训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突显学生本位思想,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目标,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元化。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三、重点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建设目标: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

30、培养为重点,深化校企合作,创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订单式”培养、“双证书”教育;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2、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机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和终身发展能力为目标,与企业深度合作,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教产一体”、“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3、主要建设内容及措施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机制。一是建立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控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市场调研,主要是调查各专业岗位信息、能力结构、人才需求规模等,

31、建立包括对就业岗位变化、工作岗位迁移变化、岗位能力变化、岗位人才需求量变化进行评估的系统,并建立根据市场变化相适应的调整机制。每年组织修订1次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常德德山电子信息产业园、威胜电子、楚江电器、众鑫电子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试点工作,让学生得到实际岗位锻练和实践培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经验。校企深度合作。一是在人才规格、专业方向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整、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

32、使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技能培训与岗位要求有效衔接。二是推行“校企共建专业”的专业建设模式,利用学校新建实训楼的机会,建成一条电子产品生产线,可供200人进行教学生产实习,共建“双赢”的生产型实习基地;学校利用场地、人力优势为企业的产品销售、故障诊断、设备维修提供保障。三是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设备更新改造提供有力支持。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和“双证书”教育。每年新增优质订单培养企业2家以上,到2013年本专业“订单”培养的比例达85%以上。全面推行双证书教育,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还需获得技能等级证等,技能等级证的获证率达到100%,提升学生的

33、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素质技能并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细化的专业方向,将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职业道德与素质融入到各个教学实训环节中。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和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训,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中,完成从学校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掌握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实训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阳光性格、严谨态度和团队精神等。优先本专业的发展。一是优先保证本专业的发展规模,在每年新生入学后的专业选择上合理引导,保证本专业的学生规模,到2013年,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在校学生达到720人以上。二是优先保证本专业设施

34、设备建设,根据发展需要,2013年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新(扩)建20个实验实训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不少于60%。4、建设进度建设项目2011年建设内容2012年建设内容2013年建设内容人才培养方案1、市场调研,第一次专家论证会,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2、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召开第二次专家论证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召开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1、制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相关管理制度2、与2-4家企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签定协议3、落实学生到企业实践3个月 1、与2-4家企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签定协议2、落实学生到企业实践3个月3、完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管理制度

35、1、与2-4家企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签定协议2、落实学生到企业实践3个月3、完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管理制度“订单” 培养和“双证书”教育1、完善“订单式” 培养和“双证书”教育的规章制度2、新增优质订单培养企业2家3、专业学生实施“定单式”培养达65%4、学生考技能等级证获证率达100%。1、新增优质订单培养企业2家2、完善“订单式” 培养和“双证书”教育的规章制度3、专业学生实施“定单式”培养达70%4、学生考技能等级证获证率达100%1、新增优质订单培养企业2家2、完善“订单式” 培养和“双证书”教育的规章制度3、专业学生实施“定单式”培养达85%4、学生考技能等级证获证率达100%优先

36、本专业的发展1、制定优先保证本专业发展的政策2、 招收新生200人3、 新(扩)建实训室2-4间1、 招收新生240人2、 新(扩)建实训室2-4间1、 招收新生280人2、 新(扩)建实训室2-4间校企深度合作1与1-2家企业签定深度校企合作协议2、联系1-2家企业探讨校企专业共建方案1、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技术研发中心2、建设一条校企共建的电子产品生产线3、完善深度校企合作方案4、 新增1-2家深度合作企业1、完善深度校企合作方案2、新增1-2家深度合作企业3、落实产学结合5、经费预算序号建设内容经费安排(万元)小计2011201220131聘请专家101010302专业调研(差旅费)050

37、.505153资料和印刷费0.30.30.20.84、专家咨询费、开发费0.50.5052.55办公用品费、会务费0.50.50.31.36、招生宣传05030210合计3.23.12.79.06、保障措施制度保障:学校调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修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建立其长效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学校按照建设规划,将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经费分年度纳入预算,并专款专用。7、预期效果通过此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机制,对接市场,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引进电子产生产线,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共建“双赢”的生产型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共建专业”的专业建设模式。形成“工

38、学结合、教产一体”、“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课程建设1、建设目标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有利于和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毕业就能上岗的课程体系;形成根据时代的变化课程体系能动态调整的机制;1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市级优质核心课程;2-3门专业课程建设成为校级优质课程。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技能实践课与理论基础课比例要达到7:3。2、建设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和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与调研,按照“突出的岗位胜任能力及适应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

39、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着力建设好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典型案例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活动,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3、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完善课程体系调整机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紧跟市场,围绕岗位的不同需求,更好的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本专业与企业密切合作,每年在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和大量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力行以典型工作任务、项目、过程为主线确定专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术和广泛应用技术为主线,整合相应知识、技能、态度并引进行业企业标准确定课程内容。突出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保持必修课、选

40、修课合理比例。选修课的确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适用性,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完善以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筛选出与培养职业人才直接有关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方向能力,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基础课程通用化,专业技能模块化,核心课程项目化,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技能与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符合适应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性人才培养规律的实践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教学课时比例,以紧密合作的企业为依托

41、,实现学校-企业-学校的多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尝试;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组织行业专家及本专业教师认真研究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以电子产品生产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为基础,打破原有专业课的学科体系,合理设置典型工作项目,按照行动导向的工作方法,实施项目教学。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建设好核心课程。一是成立核心优质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组组长具体负责。联系企业、专家、教师,结合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条件、学生基础,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编写各门核心优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使之趋于完善,最终达到优质课程的标准。二是建设好省级精品课程,本专业的电气控制与PLC原

42、理及应用于2009年已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继续进行建设,将该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其他核心课程的建设,使本专业至少有2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供县域其他职业学校共享。完善课程标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优质核心课程。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为“尺度”,衡量课程标准。专业课程始终与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全面推行“双证书”培养制度,学生毕业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必须通过各项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等。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期内,根据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对校本教材开发,学

43、校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根据教材质量,每本给予一定的奖励。三年内开发校本教材 5 本以上,有1本以上正式出版,并推广到同类学校使用。20112013年校本教材开发和建设一览表教材名称完成时间主要编写人备 注电子装配20119刘 斌市级规划教材小家电维修2011.9万红平市级规划教材电子装配工艺2012.9易 波市级规划教材PLC原理与实训2013.9万红平省级规划教材单片机控制技术2012.9任 军市级规划教材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是面向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基础与技能、PLC与电气自动控制、电子产品装配与PCB制版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实训建立电子电器专业5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包,形成以理

44、论、技能与实践完整结合的网络教学体系,实现专业资源共享。二是以学校局域网和互联网为载体,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建设素材库,包括音像素材、实物图片、工艺流程Flash动画等,覆盖相关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建立产业信息资源库,为对产业经济发展走势、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信息分析提供依据。使该专业的5门核心课程能实现在线检测,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精心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根据细化的专业方向和具体

45、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具体的项目,并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达到以真实的任务设计综合实训项目,并合理使用教学课件、仿真教学软件、实践录像(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课时比例达到70以上)等,将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模块化教学。根据细化的专业方向和岗位能力要求,按模块划分教学内容,按层次实施实践教学,循序渐进;用职业资格鉴定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落实“双证制”教育;按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和管理,达到实践教学要求企业化。强化顶岗实习。学校进一步强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并加强管理和考评:一是精心挑选学生实习企业,建立优良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实习与专业对口。二是形成以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

46、作品为主的毕业实践教学制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现场专家。三是明确各个环节的目标和任务,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管理和科学考评,让学生迅速适应岗位环境,提高岗位能力。四是完善对口顶岗实习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全面推行多媒体教学,并纳入教育教学常规考评,到2013年,90的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70以上,完成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精品网页制作,并积极推行网上答疑等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考试考核办法与管理评价机制。结合岗位需要和专业特点,改革考试考核办法,文化课按必需原则进行考试考核,采用开卷考

47、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专业课按实用、会用、够用原则注重岗位技能考核,结合各专业、各工种实际工作需要,逐项现场操作或模拟操作考核,考核形式以动手、动口、操作、心得体会、小论文、考试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从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共同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4、建设进度项目名称2011年建设内容2012年建设内容2013年建设内容课程体系调整建立课程体系调整机制市场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市场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一步调整实践中动态调整课程改革方案构建成熟的、与市场需要、就业能力、继续教育对接的课程体系

48、核心课程建设1、成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小组2、确定核心优质课程建设科目3、制定课程标准4、PLC与电气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进行建设1、PLC迎接省级精品课程的验收2、核心课程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3、完善课程标准1、其它核心课程迎接市级优质课程的验收2、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核心课程的相关资料供其它同类专业共享教材建设1、电子装配小家电维修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2、制定校本教材开发的政策3、选定其它核心课程的近三年出版的国家规划优质教材1、电子装配工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2、调整校本教材开发的政策3、调整其它核心课程的选用教材1、PLC原理及应用、完成校本

49、教材的编写2、调整校本教材开发的政策3、调整其它核心课程的选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制定教研的相关政策2、5门核心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3、70%的专业教师实行多媒体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4、加强各种教学手段的软硬件建设1、调整教研工作的相关政策2、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培训。90%的专业老师能自制课件3、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索1、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2、调整教研工作的相关政策3、聘请专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专题讲座资源库建设1、建立专业网站,有专人管理2、上传专业建设的各种资料,五个核心专业课程的资源包3、制定资源库建设的规章制度1、建设3门核心专业在线课堂2、继续丰富各种

50、资料3、调整资源库建设的规章制度1、建立在线考核评价2、继续丰富各种资料3、调整资源库建设的规章制度5、资金预算序号建设内容经费安排(万元)小计2011201220131课程体系开发培训费0.50.20.72专业调研(差旅费)040.20.63资料和印刷费0.30.30.20.84、专家咨询费、开发费1.51.02.55资源库建设费0.50.50.31.36、优质课建设费用1.0 1.5 1.23.7合计4.2 3.7 1.79.66、保障措施经费保障学校设立本专业课程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制度保障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课程建设的相关制度,明确任务,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物质条件保障学

51、校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提供课程建设的物质保障。7、预期效果建成以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能很好地对接学生就业或接受进一步深造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所有专业主干课程都实现项目教学,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场所,形成较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专业所有课程使用的都是能联系生产实际,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专业需要、体现课程改革思想的优质自编教材或选用教材。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提高了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能力专业共享资源库,能提供远程自主学习平台。专业网站里的共享资源种类丰富、质量高。该专业的5门核心课程能实现在线检测,建有在线课堂

52、。能为国内同类专业的建设提供支持,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师生的交流、学生的学习打破时空的局限。有效的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健康利用网络的能力与习惯。(三)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以“双师型”为主的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到2013年达到专业教师 40人、兼职教师12人,其中兼职教师中院校专家1-2名,企业高级工程师3-4名、高级管理者1-2名,技术骨干6-8名。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着力培养1名以上省级专业带头人和双专业带头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3-4人,所有专业教师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湖南

53、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2、建设思路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有利于适应市场办学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训方案以及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和教师队伍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的师德教育、管理、监督、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准。 3、建设内容及主要措施强化教师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实现教师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建立“待遇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教师激励机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聘用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具有专业职业资格

54、证书或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激励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新聘教师、兼职教师聘用的认定和选拔标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制、师德师风学校教育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制度等。采取专题讲座、榜样示范、培训学习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师德监督机制,采取自评、同事互评、学生和社会人士评议的方式监督教师严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双师型”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年终考核等各个方面都享有一定的优先权,以鼓励专业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定期对“

55、双师型”教师在政治思想、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工作实绩等各方面进行考核。鼓励教师报考、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到2013年所有专业教师取得本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和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所有专业教师在2013年以前至少参加一次省级以上专业教师培训,并要求合格。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到2013年所有专业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轮训实践一次,时间为45天以上。 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科技服务,特别是要要求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他们下到企业做技术或管理顾问,与企业合作完成更多的横向课题。教师中推行“三个一”工程,即每位专业教师至少联系一个企业、承担一项课题、

56、带好一组学生。专业带头人培养构建校级、市级、省级专业带头人逐级培养、提升的竞争机制。完善落实好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学校根据专业带头人的岗位职责,会同专业带头人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和本专业发展计划书。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目标考核制度,在学校对教师相关考核的基础上,对专业带头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与培养目标相差较远者予以淘汰,并替补新的培养对象。加强专业带头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推动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在产学结合过程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指导,从而带动专业带头人自身教学水平等的提高。以具体任务促专业带头人水平提高。专业带头人必须

57、参加专业课程计划制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且要完成从方案设计、论证,设备选型、施工组织检查验收工作,所有专业带头人每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专业学术论文,参加一项校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指导1-2名青年教师,参加一项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发一本校本教材。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进行系统的入门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订阅一本专业书刊、阅读一本专业书籍、上好一堂汇报课、写一篇专业论文,尽快上好一门专业课程、熟化一门专业技能。建立新老教师“传、帮、带”机制,要求从事职业教育不满5年的教师必须签订“师徒合同”,向有经验的教师学

58、习,中级以上的教师人人参加“传帮带”活动,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定期评选优秀青年教师,大胆、合理使用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等岗前培训,配备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辅导。建设一支具备稳定兼职教师队伍的教学团队。4、建设进度建设项目2011年建设内容2012年建设内容2013年建设内容制度建设修订教师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制度,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聘用的认定和选拔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制度;专业带头人、

59、骨干教师、兼职教师聘用的认定和选拔标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激励机制形成教师动态管理、合同管理制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1、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2、对全体教师举办“新时期、新师德”的师德培训;开展“争当新时期的师德标兵”的活动;3、制定师德监督机制1、评选我校“新时期的师德标兵”,2、向全县推广、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创建县师德师风示范校,形成一支敬业精神强、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教学研推广能力提升建设1、制定专业教师教、学、研、推能力提升建设的方案2、开发校本教材2本,一项课题省级立项3、开展一项以上的应用技术研究1开发校本教材2本,开展一项省级立项课题研究,一项校级课题立项研究2、开展一项以上的应用技术

60、研究1、开发1本校本教材,一项省级课题结题2、一项以上的应用技术研究得到推广教师队伍结构提升能力建设引进双专业带头人1名聘请兼职教师4名,新聘大学毕业生3名省级专业教师培训10人次,30%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高级职称达到20%引进骨干教师2名,聘请兼职教师4名,新聘大学毕业生2人省级以上专业教师培训11人次,30%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高级职称达到25%引进骨干教师2名,聘请兼职教师4名,新聘大学毕业生3人。所有专业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40%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高级职称达到30%5、资金预算序号建设内容经费安排(万元)小计2011201220131制度建设0.60.60.21.4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1.0100.82.83教学研推广能力提升建设1.01.21.03.2 4、教师队伍结构建设6.08.08.022.0合 计8.610.810.029.46、保障措施经费保障学校根据规划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30万元,并专款专用。制度保障。制定各项制度,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严格按照制度办事。7、预期效果本项目的建设以“双师型”培养为核心,教师专业水平将不断提高,动手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将有更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风貌,有更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本项目的建设旨在建立一种有利于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随着这种长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