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稿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309568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紧扣词句画面感悟意境之美评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一次真诚的对话过程。它能使学生看山观水的眼睛极目四望,登山踏青的脚步轻盈从容,从而使孩子们的潜能得以发掘,真情得以催放,憧憬得以激发。王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年级教学的特点,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恰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一、营造词境,借境导课一部影片有一个精彩的序幕,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情趣和放映效果,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而,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序幕”,将学生的情感在课始就带到所需的境地,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所

2、以开课伊始,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词热身,在美丽的村居图中导入本节课题后,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词的知识,从而营造词境,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二、以读为本,读中会意古诗词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火候,学生才能进行意境感悟。朗读不到位或朗读是“跳跃性”,那么学生也不可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王老师在执教时采取“四级跳朗读”。一读,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再读,借助注释、图画读懂词意;三读,品读,读出词的意境;四读,赏读,听录音配乐读和唱,范读,读时代背景,读高鼎的村居,感受词的意境之美。这种层层递进形式多样的朗读适应学生接受新知识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在读中理解词意;读中感悟图画之美

3、,老两口的幸福恩爱,小孩子的调皮可爱,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作者无限的心绪;读中也培养了语感,加强了积累,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三、大胆想象,深悟词情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在本节课中教师善于抓住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例如:边听边想象,用心感受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想象老两口在说什么?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乡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会想到什么?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引发学生想象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立足于变“词”为“画”,变“画”为“话”,从而勾起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四、品字析词,感受词艺

4、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用词讲究形象,词与境的统一。在本节课中,教师抓住“醉”字感受老两口的恩爱,悠然自得;抓住“亡赖、”“卧”字感受小儿的调皮可爱,无忧无虑。通过抓关键字词、看图画、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词境,变枯燥为有趣,变单调为多彩,从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出作者用词的绝妙之美。五、把握主体,体现课改理念杜威曾说过: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全过程。所以导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洋洋洒洒地向学生倾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理解词意,感悟意境之美。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

5、学生学习解疑征途上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文本真正做到由“学会”到“会学”。在设计导学案时王老师也努力做到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六、扎实的基本功,为师生提供了满意的服务王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授课技巧,灵活的驾驭课堂能力和激情四溢的教学风格,设计新巧的导学案,让师生浸润在美好的词境之中,享受到无限的词韵之美。总之本节课是一节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示范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我个人认为王老师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下面谈谈我不成熟的意见。1、“二五五”课堂教学的五字授课方式为:导、学、赛、评、练。然而本节课学生赛的热情不高,教师评

6、的力度不够。2、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需要学生对词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在本节课教师提出了让学生搜集,可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背诵积累,而教师在课堂上却没有提出要求。3、在生成画面,读写结合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宛如“蜻蜓点水”。我认为,语文教学最终服务于习作,该环节设计巧妙,正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渠道,我认为此时教师应作以习作指导,让学生把枯燥的词面变成美丽无比的画面,从而拓宽了文本理解,提升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说得不到,请各位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灵动”与“扎实”相得益彰-清平乐村居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听了王学芬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课,我是受益匪浅。这是

7、一节古诗词的教学,这节课可以说是王老师执教水平的一个真实反映,也是我镇课改结晶的一个浓缩。这节课,王老师教的“灵动”,学生学得“扎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下面就这一节课,我谈一下自己的收获。首先,围绕教师教的“灵动”我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弹性富有灵动性。新课改要求教学目标要要问题化层次化,王老师在目标的制定上就遵循了这个原理而且富有弹性,从制定的“知词意、知词境、知词情”这三个目标来看,层层推进,每一层都有针对有不同群体,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明白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说目标的制定富有灵动性。二、重难点的把握与取舍上富有灵动性这一点上,王王老师紧扣“醉、相媚

8、好”,体会诗意,感悟诗境,领悟诗情,体会幸福,这一取舍,直奔古诗词教学的主题,从这里可以看出王老师对重难点的把握与处理非常到位,也非常的灵活。三、教师教学过程的处理富有灵动性1、在导入上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真实直观的去感悟,激发了学生认同感,再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导入,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词的欲望。2、要的环节的处理上一枝一叶总关情王老师的这一课,还是按照字词意、句子意思、诗的意思、感悟意境这“四步”古诗词教学法,无论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的交流、班上的展示,王老师都把自己的激情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学生回答的精彩,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的欠佳,老师给予委婉的指

9、出,这些都可以看出王老师在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在对词的理解这一环节,王老师抓住“读”来进行教学,读的有层次,读的有韵味。有听读进行最初的感受,让学生走进词中;有朗读进一步理解,让学生明白诗意;有深读发挥想象感受悟诗境;创读让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悟情,在读书中让学生感悟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领悟到了翁媪“醉、相媚好”真正原因;最后的配乐吟唱,更是让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把教学推向了最高潮。这每一步王学芬老师都有给予学生情感的关注,春风化雨般的鼓励,时时刻刻的鼓舞着学生。朱熹说:“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

10、四个层次的读,自然而然的就能知词义,晓词境,懂词情。3、在过渡上嫁于春风不用媒在每一个问题的过渡,王老师都过渡自然,水到渠成,如在小组探究完毕后,让学生展示时,王老师叫学生说自己对一些重点词字的理解,进而顺势过渡到句子的理解。四、对课堂生成的调控富有灵动性如:多媒体上打错了一个标点,有学生指出来,王老师及时的加以引导,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维护了老师自己的面子。而我们在课堂上,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就是置之不理。王老师这一处理可见其驾驭课堂的应便能力,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五、多媒体的出示富有灵动性在多媒体的出示上,王王老师不是泛泛出示,而是有目的出示,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时,适时出示,即形象直观又化

11、解了难点,而有的老师,课件一出到底,学生只知道欣赏美丽的图片,而忽视语文学习的本质,结果是把“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节课中,王老师把多媒体与课改完美的整合了起来,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学习和借鉴。接下来我再围绕学生学的“扎实”谈一下自己的收获:1、小组合作学习扎实从从老师安排任务,组长分任务,学生做题交流,组长检查,评价组员等都是一丝不苟,完成的很扎实,不是蜻蜓点水,更不是作秀,收获很好。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最基础内容,基础打好了,别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2、学生展示很真实从学生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节真实的没有预演的公开课,很

12、多学生在起来展示时不时的“卡壳”,所以我们听到的是一节没有雕琢的、原汁原味的语文课。3、课堂学生收获充实从教学目标的落实来看,这一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质疑预习、展示互动、探究提升的学习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收获。以上是这节课我的收获。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这节课也存在需要改进的一些地方,瑕不掩瑜嘛,正如维纳斯的断臂并不影响她的美丽一样,针对这节课,我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1、创设的问题太多太死,固定学生的思维。2、学生学的时间略少。建议:教师的学案只应是宏观的调控与指导,不要面面俱到。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这是一节

13、“灵动”与“扎实”相得益彰的课堂,也是一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认的训练,课堂上老师春风化雨的评价,让课堂走出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此,我也倡议今天在座的各位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课改工作走实走好。最后,衷心的感谢中心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机会。品味词情 词意 词心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我一直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学生不是模仿老师范读或听视频配乐朗读,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的情,在动情中表情,把诗词读的有声有色,能感染所有在场的人,那么这就是一节成

14、功的诗词教学课,王老师的这节课显而易见。1、 就设计上来说,王老师打破了一贯的诗词教学设计,因为传统的诗词教学把重点放在解词释意上,这节课却很有新意,它重在语言的品味,情感的领悟上。2、 目标的制定上。可以说,单凭一节语文课,就说学生“学会”了,也“会学”了,那是不够科学的,因为语文素养是靠长期积累的。但是,这节课中教师把理解句意和品味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理解中初步品味,在品味中加深理解,从而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内化为一种学习的技能,所以即从“学会”到“会学”不断提升。3、 在教学形式上,本节课也体现了“导、学、赛、评、练”五字授课方式,“导”开课伊始的诗词热身导入;“学”预习时的自主学习,

15、本节课中的初读正音,读通句子,交流中的互学等可以看见;“赛”初读课文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的自由比赛,在小组展示时的赛;“评”整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评价;“练”,结尾中的出示另一首村居学生读。4、 就教学原则来说,这又是一节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分别表现在: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如:这首词开头就“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短短的一句,仅有九个字,单从字表上去理解很直白,可老师巧妙的设计了三个小问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在这样层层设疑中头脑会出现多么多姿多彩的画面,“景”美还用老师讲解吗?完全不用,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激情奔

16、放的情感课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不是靠老师讲解,而是在每个层次的读中(初读正音,再读说,想画面,深读抓重点词语品味语言文字,最后达到美读) 老师均以不同形式加以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感受,理解,现象送到词中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感受词中所描绘的生活之美,人情之美,这种感情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教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动情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又通过读表达出来的,当然还体现在教师富有激情的导入语,小结语也见。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这可以从学生交流“此时,你知道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看出,一名学生在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听后说:我不同意我给你补充,我认为你说的不对大家试想

17、,如果学生不静心聆听他人的发言,他又何来的不同意,不完整,不对呢?也只有在听、在思中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得以提高。5、 这节课展示重在互动。展示不仅仅是学生说说自己承担学习任务的想法,跟重要在互动,因为文本内涵的挖掘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来自互动。这一点其实在上面提到的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举例就可见,学生听了他人的想法后,立即站起来谈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互动中,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越发丰富。6、 从教学理念上看,教师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在教学结束之际,老师布置大家下去搜集描写儿童的诗词,并自己出示了另一首村居学生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节语文课结束了,但语文教学远远没有结束,把语文

18、课延伸下去。但再精彩的课,也有瑕疵之处:1、 教师的评价体现了,但是却不学生之间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无法体现多元评价,评价机制有待改善。2、 虽说学习语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但是有时也应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技能,比如:读词题中间的“。”号,可以告诉学生用声音延长之法突出词牌名,词题,正所谓“停而不断”。3、 为了把此词中的生活之美,人情之美体现的更浓些,可采用回旋朗读法,比如为体现“人情之美”的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习可以这样设计:第一步,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品味。 第二步,现象画面理解品味。第三步,把作者的情感清理送回词中读品味。第四步,采用一咏三叹的读法深化情感。最后希望在座的同行,能借助本节课,好好探讨课改的评课模式,我们坚信,水本无华,相伴才能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能灵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