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309477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内容摘要:“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是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但现实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真正的对话关系却没有形成,主要表现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独奏者”;课堂教学氛围不适宜;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从“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营造儿童化的课程文化;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三方面入手,则可以使在课堂上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落到实处。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关系 角色意识 课程文化 现实生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

2、程改革中,品德课的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悄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这是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僵化套路,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逐渐增强,教学中的对话不断增多,但现实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真正的对话关系仍然没有形成,主要表现为:现象一: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独奏者”。 如在教学灿烂的古代文明、文明遗产知多少等课时,由于教学的内容知识性很强,许多的知识不是学生平常所熟知的,

3、于是老师们纷纷利用网络搜寻相关的资料,并把这些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通过老师讲读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大多充当着“听众”的角色,也因此使课堂教学无法形成“对话”现象二:课堂教学氛围不适宜。有位教师在执教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让我们一起狂欢吧!这课时,通过一幅幅的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世界各地,各族人民不同的狂欢场景,一张张风情各异的图片把同学们的眼球都吸引住了。然后老师就紧紧围绕即将到来的圣诞节,让同学们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时,一个接一个的同学站起来,把自己手中的资料读给其他同学们,在不大熟练的、断断续续的资料介绍中,学生们看图片时被激发出来的一点积极性渐渐地消失了。

4、在听完各种介绍资料后,老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面具,让同学们带上,进行一次现场的狂欢体验。尽管花花绿绿的面具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可现场没有营造好狂欢的气氛,六年级的学生们又怎么狂欢得起来呢?所以最后的狂欢场面只是,热热闹闹的背景音乐下,同学们慢步轻语、掩嘴偷笑,尽管老师一再“鼓动”学生,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可结果还是“狂欢”不起来,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也就无法形成。现象三: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买东西看什么这课时,他创设了一个情境:夏天到了,老师想给自己买一个电冰箱,可买电冰箱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创设这一情境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买东西要选择合适又划算的商品,学会买

5、东西时进行选择,进行比较,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可由于老师想要买的商品与平时学生的消费物品有很大的差距,这一教学情境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们根本不能给老师一些什么好的建议,也就使师生间的“对话”只是流于形式。“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是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其实,在教学中采取对话的形式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找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正如雅

6、斯贝尔斯所说“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所以说,对话是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为了在课堂上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里话,与学生真诚地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位老师在教学教科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我不

7、能说谎这课时,他问同学们:“同学们,你说过谎吗?为什么说谎?当时心情怎么样啊?”老师的本意是通过对学生真实经历、真实情感的了解、分析,让学生再次体会说谎时的心情,了解说谎带给他人的危害;鼓励学生诚实地表达自己。可同学们都知道说谎是不对的行为,都怕让大家知道自己说谎的经历,因此在课堂上,根本没有同学承认自己说过谎。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大概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有一次上学迟到了,怕被老师批评就说了谎:“我生病了。”当时,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脸也红了,老师还以为我真生病了,让我趴在桌上休息休息。课间时,老师一会儿问我好些了吗?一会儿问我想喝水吗?后来,我心里很后悔,总觉

8、得很对不起老师。而且,为了让自己的谎言不被揭穿,装了一天的病,下课也不敢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当老师蹲下身子,象朋友一样,把自己的说谎经历向同学们坦白后,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同学纷纷说“我也是这种情况的。”还有同学补充了一些自己个人的心理体验,有的说:“我那次运气很好,我骗老师说作业本忘记带了,老师就相信了,根本就没有怀疑我。”也有的说:“我很倒霉的,被老师一眼就识破了,还告诉了我妈妈呢!”有时,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模仿,老师与学生真诚的交流,在拉近师生间距离的同时,更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2、 营造儿童化的课程文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制定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之一就

9、是“营造儿童化的课程文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儿童在属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才能敞开心胸、自由自在地发展,才能有效地接受教育。我们应避免让学生产生“文化不适感”。如在教学你真棒这一课时,有位老师别出心裁地创设了一个情境:棒棒照相馆。在课的一开始,老师先出示了一个“手偶玩具”,并自我介绍说“我是棒棒照相师”,还让同学们猜猜“为什么我叫棒棒照相师?”在轻松愉快的对话环境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卡通形式的开场白,更是牢牢地抓住了所有学生的心。在接下来的“展示自己最棒的一面”的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把愉悦的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3、 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其实,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于

10、“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其强调了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因此,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妈妈的手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妈妈的手”为家庭所做的贡献,特地拍摄了一位妈妈一天的工作。当课堂上,妈妈那忙碌的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上时,同学们马上把荧屏上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联系在了一起,对妈妈的辛苦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老师更是把感官的体验引申到了具体的计算中: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幻灯出示内容,分别填写

11、了“妈妈早晨起床后,忙家务( )小时;上班工作( )小时;下午下班,做晚饭,忙家务( )小时一天中属于妈妈的自己的看电视、逛街等的时间是( )小时。”当一系列数据出来后,老师再顺势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由此,师生间的对话自然展开。 但提倡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决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再现,其课程内容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只有使“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和谐、融洽,才能在师生中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使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高德胜 生活德育论,人民出版社。2、陶元红 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初探。3、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4、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