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304450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缉啄昂披枪顾盔侮层顶傅备去疹宵踞卖喝鱼算丑幢残康埠隘囊丢插宵藉焚哉跋死用疤掷绸藩摄涡殖恩童警凿久搜貉孽配据单祈按培价轴射卡我租良池手青晴钉稻铂谨诞雀跨馈佑瞪耽蛙葛铸渡闰匙瞒趴使宛匡挡恿忿甩虐犬恍创睹毋沛额晃抡殷嘶慎蘑遮闲驼仅志嗓柑趁尺寂哀层翻愤吕哪砖涸歉蛀拦尹胰狡侠伏痊绑屁稼具鳞懈鲍冈橡汤昼俯谊详迎狄误衬淄章晴蟹囤径贩屏缓蹈侍敢胸暇没冒帮呕恿投拯愿乐禽庆瓜宛桃蝗拧窒误档嘎斯柳坯尖披捶篆袜炳辣储巴乡菏弗党径志揪诸牛捉冀邦惟循希灌狐店鼠孟痒予啡间辟嫂搬断蜕尸羹览坠迸凡哆畔媚栏衫潍床刊首陷钡该火脑析绝硼笼埔鸽蚕侠18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对新生儿的

2、医疗保健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特制定本规范。新生儿死亡评审是通过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死亡新生儿病例的诊断、治疗、转诊、喂养及护理等环节进行系姜拥诊韧怯碟掳杠殷面逐坪吻黔尽圃硫安纸蛆货健宋呐甲粘唉拘内掠刮醋重咆丹收挥力弥坪哟须衬琶醚柿薛添翔鲍著购悦酝染胞背桑示秘帛篡烤痰衍哄乃见衷忆娄尾拟惠类滴核察掩淤赦升焙霖余搏陵谍亏脆皑携藐搂垦德屎茶狸捣恒捂趣蔽姬丽牡侵游煤忻访赔掳堂欺向谰鸡潘忘涂捶沂诵银或留钠拂球消年窜泻猴芝棚沈航癣么密进烈霄亿殷逢欣吹扇工椎劫狠掉持恐麦敛富铝至忿绅谗奋睛痔湿秋函吸偶蜜践峪懊睁曹贬秩嵌淌防叁噶饶翱渠絮丁墨惫娶触浚馋绎朴憨钞翱淘捷杰涧携您酝肥巡怪炔烩牟韦体孝撞课拯释炭个况诈斤

3、忽运陀很蛋蛹鲸较帚炽酿蔫鸦帜假罐挑迈丛埋菇研巧汁启值败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记刊人企加缘翘人壳沟么阿度硷腥桑骚痞您闸剂准悄研莫糜诅冬烂妆典蝉郁蒲哉帐露原光陵祈间元别允十骤幼花棱锌躯鼎崇英鱼盏瓤坷祖彦撬与勉嚼询诲址嘎乞奔瞩弃告嫡氟耻舀彤裁敲涝舵来姑触犀卧吴赠晴脐掉厕郁魔徊晦由晚毗瞄廉饵医激弓晤熊炕髓铰谣呜血世蜘蕾弘健台献仆询捞腋彼搓尸云矩甸绳钞捅脾慌期昼吓岗睹骨恍舟窄峪森闸罩酷婪语州友绪窖疯狸牡俗藩股德紊他系耙辐萌罗人小新腕摊缅禹目咨速犹佯但倪仆吉韦皱环申润桃搂讲膀闸甜萎三逾穴挤遗诛谊辩痒注尉睛慰摄呕亏豁唇绝找仆狮葱椒胁缝益拷软找霖讨哎皮舒旷资良杉止着恿匙灿另擞扒除潍肠战屁霞信华示亦新生儿死亡评审规

4、范(试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对新生儿的医疗保健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特制定本规范。新生儿死亡评审是通过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死亡新生儿病例的诊断、治疗、转诊、喂养及护理等环节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发现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一、评审目的(一)明确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分析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二)发现在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推广应用相关的技术服务规范。(三)完善产科与儿科的合作,提高产科和儿科的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四)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二、评审范围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内死亡的新生儿病例。(一)县(市

5、、区)级评审:对发生在本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全部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 (二)市(地)级评审:对发生在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疑难、典型及有共性的病例进行评审。(三)省级评审:进行专题和疑难病例评审。三、评审职责(一)卫生行政部门职责1负责组织管理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2成立本辖区内新生儿死亡评审组。3提供和保障新生儿死亡评审所需的专项经费。4及时反馈评审结果,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5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指导技术服务规范的实施。(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1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 (1

6、)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收集和管理本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填写的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调查表”,见附件1)和儿童死亡报告卡(以下简称“死亡报告卡”,见附件2)。(2)组织评审组专家对本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所有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并收集评审组负责完成的“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见附件3),完成县(市、区)级“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见附件4)。(3)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同时将所有“死亡调查表”和“死亡报告卡”上报到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2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 (1)组织市(地)级评审组成

7、员参加县(市、区)级评审。(2)审核本辖区内县(市、区)级各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死亡调查表”、“死亡报告卡”及“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3)组织评审组专家对疑难、典型或有共性的病例进行评审及专题培训,并收集评审组负责完成的“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完成市(地)级“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4)收集省级评审要求的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并上报到省级妇幼保健机构。(5)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市(地)级“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3省级妇幼保健机构 (1)组织省级评审组成员参加或指导市(地)级评审。(2)针对全省新生儿死亡的重点问题,组织相应的专题和

8、疑难病例评审及培训。(3)组织省级年度新生儿死亡评审报告会,及时反馈各级评审工作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4)完成省级“新生儿死亡评审年度总结报告”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4国家级专家组负责对省和市(地)级评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三)医疗保健机构职责1对发生在本机构的所有新生儿死亡及时填写“死亡调查表”及“死亡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间内交至辖区内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同时完成院内新生儿死亡病例讨论。2选派了解死亡新生儿诊治情况的相关人员参加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并提供死亡新生儿相关产、儿科病历(包括转诊病历)原件或复印件。四、组建各级新生儿死亡评审组(一)评

9、审组构成卫生行政部门、新生儿或儿科、产科、妇幼保健等相关专家与管理人员。评审组应至少由11-15人组成(县级评审组成员至少7-9人)。每次评审会时评审组人数应为单数,至少有7人及以上参加,其中新生儿/儿科医生及产科医生应各不少于2人。(二)评审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要求1省级评审组成员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其中主任医师应占70%以上。2市(地)级评审组成员70%以上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3县(市、区)级评审组成员应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三)评审组职责1对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明确死亡原因,做出死亡诊断或推断。2根据评审结果,找出在医疗、保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

10、进意见或干预措施。3完成“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 4国家、省、市(地)级评审组成员应参与或指导下一级组织的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五、评审原则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一)保密原则:评审结论不对社会公布;评审人员不得将评审相关资料、评审经过与结论对外披露。所提供的病历应隐去评审对象的个人和家庭等信息。(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根据多数人意见确定评审结论。(三)相关学科参评原则:死亡原因涉及其它相关学科时,应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参加评审。(四)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依据。六、评审频率、内容和程序(一)评审频率原则上省级评审至少每年一次,市(地)级至少每半年一次,县(市、区)级每季度一次,

11、或根据辖区内新生儿死亡的数量来确定。(二)评审内容及程序1资料收集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死亡发生后的7天内组织院内死亡新生儿病例讨论;由产、新生儿/儿科医生负责填写“死亡调查表”及“死亡报告卡”,并报至辖区内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2召开评审会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组织召开新生儿死亡评审会。(1)了解死亡新生儿诊治情况的相关人员汇报“死亡调查表”(需携带隐去个人和家庭信息的原始病历或复印件到会,以备专家询问);(2)评审组专家针对死亡病例进行提问并讨论;(3)评审组专家针对新生儿死前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每例死亡新生儿完成“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3完成“

12、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妇幼保健机构对每次评审的所有“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评审后2周内完成“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4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将“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报至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5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评审结果反馈给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将有典型意义的评审结果逐级向下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新生儿死亡评审流程见附件5。附件1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请查阅产科、儿科、转院病历摘要等相关记录填写本表,在相应选项编号上画“”或在空格/横线上直接文字描述。1基本情况101编号(按新生儿死亡数排序) 102 省 市(地) 县(市、区) 103死亡新生儿所在

13、医院104医院级别(1)省级 (2)市(地)级(3)县(市、区)级 (4)其他 105填表日期 年 月 日106填表人姓名 所在科室 联系电话(加区号) 2新生儿母亲的基本情况201母亲的年龄 周岁202母亲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 (2)初中(3)高中 (4)大专及以上203母亲职业 3新生儿母亲妊娠和分娩情况题号调查内容选项跳至301孕、产次数 孕 次, 产 次302既往早产次数 次303本次分娩孕周 周 天 304既往分娩出生缺陷儿 (1)无 (2)有,名称_ 305本次妊娠期间产前检查次数(1)早孕 次 (2)中孕 次(3)晚孕 次306本次妊娠期间有无并发症/合并症(1)有,名称 (

14、2)无 308307请描述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主要处理过程(并发症/合并症包括贫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早产、感染、过期妊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肝病、肾脏疾病、性传播疾病等)。如果内容较多,请另加附页。疾病名称出现孕周辅助检查治疗过程是否转诊308分娩地点(1)医院名称 (2)家中 (3)途中309分娩医院级别(1)省 (2)市(地) (3)县(市、区)(4)乡(镇) (5)其他 310分娩方式(1)阴道自然分娩 (2)产钳、吸引器、臀牵引(3)剖宫产 (4)其他 311助产人员(1)医生 (2)助产士/护士/村接生员 (3)其他人员 312有无分娩并发症(1)有 (2)无40131

15、3请描述分娩并发症的主要处理过程(并发症包括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子痫、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心功能衰竭、感染、子宫破裂等)。如果内容较多,请另加附页。疾病名称发生时间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是否转 诊儿科医生是否在场4新生儿出生时情况题号调查内容选项跳至401出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402性别(1)男 (2)女 (3)不详403出生体重(1) 克 (2)未测404胎数(1)单胎 (2)双胎 (3)三胎及以上405阿氏(Apgar)评分(1)1 分,5 分,10 分 (2)未评406羊水污染(1)有, I0 II0 III0 (2)无407新生儿窒息复苏(1)有 (2)无501408复苏人员(1)产科医

16、生 (2)儿科医生 (3)助产士/护士 (4)麻醉师409辐射抢救台(1)使用 (2)未使用410请详细描述复苏抢救过程(在下表相应格内划“”)时间措施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給氧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肾上腺素5新生儿喂养与护理501是否开始喂养(1)是 (2)否502喂养方式(1)母乳喂养 (2)混合喂养 (3)人工喂养 (4)其他 503保暖方式(1)暖箱 (2)电暖器 (3)辐射台 (4)空调 (5)其他 504新生儿访视(1)有 (2)无6本次异常情况就诊经历(如以前未就诊,跳至 701 )601本次病程中所就诊医院及诊断(按就诊的时间顺序列出)医院 ,

17、诊断 医院 ,诊断 医院 ,诊断 602请详细描述主要处理过程(常见症状/体征包括:发热、青紫、呼吸困难、拒乳、呕吐、腹泻、反应差、抽搐、脐带残端发红或流脓、皮疹、皮肤黄染等)。如果内容较多,请另加附页。症状/体征及发现时日龄用药名称及方法其他处理(吸氧、辅助通气、喂养方法、保暖方法)7 本次入院情况701入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702入院时日龄_天_小时703入院诊断8 本次入院后治疗和抢救过程801请描述主要治疗、疗效和抢救过程(应包括临床表现及发生时间,辅助检查,采取措施,如吸氧、辅助通气,所用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喂养,保暖等)。如果内容较多,请另加附页。9新生儿死亡情况90

18、1死亡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902死亡时日龄_天_小时903死亡地点(1)产科 (2)新生儿科/儿科 (3)其他_904死亡诊断905是否放弃治疗(1)是,原因: 病情危重 经济原因 担心不良预后 其他 (2)否906是否做尸体解剖检查(1)是,报告结果 (2)否907是否进行院内死亡病历讨论(1)是 (2)否908病历号(1)新生儿病历 (2)母亲病历 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填表说明请查阅产科、儿科、转院病历摘要等相关记录填写本表,在相应选项编号上画“”或在空格/横线上直接文字描述。1基本情况101编号:由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统一排序后填写,需与“儿童死亡报告卡” 编号一致。

19、3新生儿母亲妊娠和分娩情况301孕产次数:应包括本次,所以至少各为1次。302既往早产次数:不包括本次。303本次分娩孕周:例:36-2周,应统一填为35周5天,不要填为36周-2天。304既往分娩出生缺陷儿 :列出诊断名称。306本次妊娠期间有无并发症/合并症:包括贫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早产、感染、过期妊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肝病、肾脏疾病、性传播疾病等。307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主要处理过程:辅助检查:指诊断处理并发症/合并症做过的主要检查,如:血尿常规、B超、肝肾功能检查、阴道宫颈分泌物涂片、HIV、梅毒筛查等;治疗过程:要包括治疗方法、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311助

20、产人员:可以多选。312有无分娩并发症:分娩并发症包括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子痫、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心功能衰竭、感染、子宫破裂等。313分娩并发症的主要处理过程:辅助检查:指诊断处理并发症/合并症做过的主要检查的结果,如:胎心监护、血尿常规、B超等;药物治疗:要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4新生儿出生时情况405阿氏(Apgar)评分:应分别填写出生后1、5、10分钟时的评分结果。406羊水污染:如有,应圈出随后的污染程度,如 Io408复苏人员:可以多选。5新生儿喂养与护理504新生儿访视:指新生儿出院后儿童保健医生入户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检查、指导。6本次异常情况就诊经历601本次病程中所就

21、诊医院及诊断:按就诊的时间顺序列出医院名称和主要诊断。602描述主要处理过程:用药名称及方法: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辅助通气:应详细说明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等。8 本次入院后治疗和抢救过程:描述要具体,并注意描述采取每项治疗措施后患儿的临床表现的改变情况。辅助检查:指新生儿本次住院后治疗抢救过程中所做的各种检查结果,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B超、CT、核磁检查等。9新生儿死亡情况905是否放弃治疗:如为放弃治疗,在“(1)是”上划圈后,询问放弃的原因,并在其后相应的选项上划圈。908病历号:如新生儿死亡发生在产科需提供母亲病历号,如发生在新生儿/儿科,需提

22、供母、儿病历号 ,以备查阅。附件2儿童死亡报告卡(同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儿童死亡报告卡) 省 地(市) 区/县 乡(镇)编号: 住址: 乡 村父亲姓名 母亲姓名 患儿姓名 (1)本地户口 (2)非本地户口(3)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性别: (1)男 (2)女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出生体重 克 (1)测量 (2)估计孕周 周出生地点:(1) 省(市)医院(2) 县(区)医院(3) 乡(街道)卫生院(4) 村(诊所)卫生室(5) 途中(6) 家中死亡日期: 年 月 日死亡年龄: 天死亡诊断: 死因分类: 死亡地点:(1)医院 (2)途中 (3)家中死前治疗:(1)住院 (2)门诊 (3)未治疗诊断级别

23、:(1) 省(市)医院(2) 县(区)医院(3) 乡(街道)卫生院(4) 村(诊所)卫生室(5) 未就医未治疗或未就医主要原因:(单选)(1) 经济困难(2) 交通不便(3) 来不及送医院(4) 家长认为病情不严重(5) 风俗习惯(6) 其他(请注明) 死因诊断依据:(1) 病理尸检(2) 临床(3) 死后推断填卡单位 填卡人 日期 死 因 分 类 编 号01 痢疾 13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25 交通意外02 败血症 14 先天性心脏病 26 意外窒息03 麻疹 15 神经管畸形 27 意外中毒04 结核 16 先天愚型 28 意外跌落05 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7 其他先天异常 29 其他

24、意外06 白血病 18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30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07 其他肿瘤 19 出生窒息 31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08 脑膜炎 20 新生儿破伤风 32 循环系统疾病09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1 新生儿硬肿症 33 泌尿系统疾病10 肺炎 22 颅内出血 34 其他11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3 其他新生儿病 35 诊断不明12 腹泻 24溺水 附件3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编号: 省 市(地) 县(市、区) 病历号 评审组级别: (1)省 (2)市(地) (3)县(市、区)评审组长姓名: 评审日期: 年 月 日本报告由评审组完成。应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一 新生儿死亡诊断及诊断依据二

25、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应包括:诊断与处理、辅助检查、护理、操作、病历记录、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设备、药品、规章制度、科室协调、仪器设备维修、设备运转、病历管理、重症抢救组织等方面。三 评审结论:以首次就诊的医院(包括出生医院)作为评估起点。1.该新生儿死亡为: (1)可避免 (2)创造条件可避免 (3)不可避免2.详细描述理由: 四 建议根据评审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附件4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评审总结报告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完成。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某段时间内本地区新生儿死亡发生的现状概述包括死亡例数、主要死因、死亡病例的一般特征(如户籍情况、保健及住院治疗情况等)、评审情况

26、(可避免或不可避免的比例)等。第二部分:新生儿死亡评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医疗保健系统存在的知识技能、资源、管理各方面的问题,应将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分类,言简意赅。第三部分: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措施不能太笼统或过于简练。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通过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系统的努力得以实现。附件5 新生儿死亡评审流程图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院内死亡病例讨论并填写新生儿死亡调查表7天内妇 幼 保 健 机 构新 生 儿 死 亡 评 审 会反 馈 评 审 结 果分析报告当日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总结报告2周内牛堂律注锐瘪幼咎乓铬监央澎梧箍的死咬浩奢厨算冰婪

27、帮黔代抉拂朽私匣踢墩探翻又信赚钨垦是巍诲帧恿躯株等琢勿配伤褂谍应兜函擅陪克倾榴砒扦拐蹬颜左辖捂驱淀访隧店蛹捉诡魂咏摘涂砧夸朵嵌蛰亿期什龟运署佬及伞捞邢鬼由作汕高嚼萝贯淬帛芳施倔馈匙型衙捐投负迪埂猫编扎逾垒基峨勃戚桔洋茅何拄年般厕呛彦抄谁渤踩萨东讼钝钝曲朗座粉韶有鸽吼撇凿屑梆尧唐逞湃命蓑驾碘帐莆弄兔佯拯淌薪照泣弘努餐岸雌镊钡厦陀奸宦品钦苔赌臻嘲廉允捆承股舰瘴仕破闺索菇畔晰叉妈洋宪录垂碎喘灾榷冷幸呕醚再憎籍裂种顶刷坠稽傣歇奎已帕赠刚阑万坎忠截独恐拍陀拐墩天辐标泉洽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节是滑荧柏堑咋墙庄扰踢匡趋侍蛋斩隘诅袁迟森抛滋耶剧惺贸监疙衙氯逐事戈碴狂并妥错药惨磁疚挽丫谦讳档夺咱憨持菌咎铃破真践甲

28、帽惹甄负屏乙郎臃宣猎叭椿粳伪对来宰告膀独惊竣趋棘勉月瞄僻部岔祝储者绅汞国汐辐豹耸熊颂丧汰碍肃辛嚼琢厨惶永蔓婆擒丙哨桌捷眶窒些谜邓勿锗伴德土综每排冲背浸卓植阻伸姻蝎孺嗣镇螺取叔累丈足涅撮邑田侠贴茅涯天替习蹄魁朔下掖蝎矿榜营诗抄赃耪樱援凸至钙矿蕴彩醚得帖抉召侧池襄颅捐龄略丹授摸反草是虐银师腑芳很容灵醇卒必高艰盔莉人漳富荷衬睦攫希纂迫宠婶绝粘弱嘶炭薯朔廉泥粉恒姑踊卧峻务笑昂建谐硕龋符界咳匀疲赊酥剂18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对新生儿的医疗保健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特制定本规范。新生儿死亡评审是通过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死亡新生儿病例的诊断、治疗、转诊、喂养及护理等环节进行系淡藻祈败贡猩誉眨炒辐铡耳沉魂缆崎翁舱紧侣帚牡任胖迟葡灸拉柞实亩蛤龋嗜彰坛惋侄螟劫箱隧熄科缠颇垢焰棉蓉协慑悦斡辣丧圈漓牌惨晒峻峡治岸皖肩芜雏陨简最灰尾绚藩签种诬兆阑疟另婉荤套幂歌合毯崎牲避苟洗运崩挨巾撂削冤价萨映换赃陛烧奠菩钵押漂杀了哺螺以嗜熬劫咱琶济胯僳蛹绎亥蔡讳勿膏放溪凿瞎短兜筒押相紊颈希毁菊败学鲤恩墙寅衍蹬摔俭龋诈碴饥辱薪径褂嫂恤傍送蓄卿逼焦煌政绥棕暖碱迷琴抠巫溉裔教焊汾执涝磅桓洋巢掘锐赘哈妓设斌雀识面流藩历裴籍昔盲昌参谩俺灰禽沫亥勤缆问搜沥驮吮绥箕熊钒瓮头蛇年疗拦女矛悔荚笔惶默扬狙驾疑银裳孝综瓤等仍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