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QJ 3302 J63型微矩形电连接器规范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9238007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行业标准】QJ 3302 J63型微矩形电连接器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行业标准】QJ 3302 J63型微矩形电连接器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行业标准】QJ 3302 J63型微矩形电连接器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行业标准】QJ 3302 J63型微矩形电连接器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标准】QJ 3302 J63型微矩形电连接器规范(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华人 民共和国航天 行业标准FL 6107QJ 33022008J63 型微矩形电连接器规范Specification for J63 minisize rect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s20080317 发布20081001 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 布QJ 33022008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要求13.1接触件型别13.2材料13.3设计、结构和尺寸23.4标志23.5加工质量23.6互换性23.7磁导率23.8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23.9接触件固定性23.10耐电压23.11绝缘电阻33.12接触电阻33.13接触件插入力和分离力33.14

2、温度冲击33.15潮湿33.16可焊性(适用于型和型接触件)33.17耐焊接热(适用于型和型接触件)33.18压接端抗张强度(适用于型接触件)33.19振动43.20冲击43.21寿命43.22盐雾43.23液体浸渍43.24绝缘安装板的固定性43.25低电平接触电阻43.26热真空释气(当规定时)44质量保证规定44.1检验分类44.2检验条件44.3试验设备和检验装置54.4鉴定检验54.5质量一致性检验64.6试验方法85交货准备11II6说明事项116.1预定用途116.2连接器型号、规格116.3订货文件中应至少明确的内容116.4使用注意事项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连接器的外形

3、及安装尺寸12 附录 B(规范性附录)接触件的对接端1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绝缘安装板孔位排列19 附录 D(规范性附录)热真空释气试验程序21前言本规范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苏雨露、王丽文、雷传东、卢贵斌、刘文娜、管长才。IIIQJ 33022008J63 型微矩形电连接器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0.635mm间距的J63型微矩形电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试验方法等。 本规范适用于 0.635

4、mm 间距的 J63 型微矩形电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研制、生产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JB 150.10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GJB 179A1996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 GJB 360A1996 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 GJB 12171991电连接器试验方法SJ 20525电连接器和光纤光缆连接器的包装规范3要求

5、3.1接触件型别 接触件型别分为以下三种: 型印制板式接触件(不可拆卸):该型接触件用于印制电路板安装; 型表贴式焊接式接触件(不可拆卸):该型接触件用于表面贴装; 型压接式接触件(不可拆卸):该型接触件用于压接导线。3.2材料3.2.1通则材料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但当未明确规定材料时,应使用能使连接器满足本规范性能要求的材 料。任何构成材料的接收或批准,都不应解释为对成品的保证接收。3.2.2不相容金属当不相容的金属相互直接接触使用时,应具有防止电解腐蚀的保护措施。3.2.3非磁性材料全部零件应由非磁性材料制造。3.2.4接触件材料3.2.4.1接触件接触件应由符合要求的电导率的铜合金制成。

6、3.2.4.2接触件表面处理接触件接触部位应在符合要求的底层金属上镀金,镀金厚度不小于 1.27m。不应用银做底镀层。7整个接触件应有适当的防腐蚀措施。3.2.5绝缘安装板材料连接器的绝缘安装板材料应采用符合要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3.2.6防霉连接器结构中的材料应防霉,应采用符合 GJB 150.101986 规定的 1 级防霉材料。3.2.7外壳材料3.2.7.1外壳连接器外壳应由足够强度的铝合金、钛合金或不锈钢制造。3.2.7.2外壳表面处理3.2.7.2.1铝外壳表面应化学镀镍或者镀镉,镀镉时可采用合适的底镀层。3.2.7.2.2不锈钢外壳表面应进行钝化处理。3.2.8界面密封材料灌封材

7、料应采用能使连接器满足本规范要求的环氧树脂。密封垫材料应采用硅橡胶。3.3设计、结构和尺寸3.3.1通则连接器应设计成在配对连接器的正常插合过程中不会损坏插针或插孔接触件。接触件应为反装型, 柔性插针接触件应安装在绝缘安装板的保护孔穴内;静止不动的插孔接触件应凸出绝缘安装板外。连 接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3.3.2接触件设计连接器应采用刚性插孔和弹性插针的接触对。接触件的对接端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3.3.3绝缘安装板孔位排列绝缘安装板孔位排列及尺寸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3.3.4接触件对准性和稳定性连接器中全部接触件,其插针(插孔)接触件的对准度不管允许的

8、孔位公差、接触件压接变形、以及外壳中绝缘件的位置等的组合如何都应使它们啮合。3.3.5外壳外壳应设计成插针接触件与插孔接触件接触前,插头外壳与插座外壳应先实现定位。外壳应采用非对称结构以实现防误差功能。3.4标志连接器表面应有制造厂商标、产品型号、生产批次标志。接触件位置应标识在外壳表面,字符的 位置和排列应在较易识别接触件的位置附近,只允许在每排的始末端作标志。插孔和插针的标志应是 相对应的。标志应清晰、牢固。3.5加工质量连接器应采用能保证质量一致性的方法进行加工。连接器应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全部结构尺寸要求, 应无接触件松动,模压收缩过量,组装上损伤,电镀层或涂敷层的起皮、起层,金属件的刻痕

9、和毛刺, 模压件翘曲;压接式接触件无机械缺陷,在压接区域无裂纹。3.6互换性符合本规范的同一规格的连接器在物理尺寸和性能方面应能完全互换。3.7磁导率连接器按 4.6.2 的规定进行测量时(附件除外),相对磁导率不应超过 2.0。3.8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连接器按 4.6.3 规定进行试验时,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不应超过 0.8 N·m。3.9接触件固定性连接器按 4.6.4 规定进行试验时,接触件在 8.9N 力的作用下应保持在绝缘安装板中。3.10耐电压插合好的连接器按 4.6.5 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承受表 1 中规定的试验电压时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但电晕不认为失效。表1试验电压

10、试验状态试验电压 (50Hz .Vr.m.s)初始值潮湿后标准大气压250 V100 V低气压 4.4kPa(21 336m)100 V3.11绝缘电阻插合好的连接器按 4.6.6 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 2 的规定值。表2绝缘电阻潮湿其他条件GJB12171991 中方法 1002第 6 步后GJB12171991 中方法 1002经 24h 后1M1000 M5000 M3.12接触电阻连接器按4.6.7规定进行试验时,接触对的接触电阻(不包括导线的电阻)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接触对的接触电阻导线线芯截面积试验电流寿命前寿命后0.035mm21A20 m40 m3.13接

11、触件插入力和分离力接触件按4.6.8规定试验时,插针接触件的插入力和分离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接触件插入力和分离力用最小尺寸试验套筒试验时的最大插入力用最大尺寸试验套筒试验时的最小分离力1.5N0.1N3.14温度冲击插合好的连接器按 4.6.9 规定试验时,承受表 5 规定的极限温度后,应无影响连接器工作的损伤。表5温度极限值低温高温55 0 -3125 +3 0QJ 330220083.15潮湿插合好的连接器按4.6.10规定进行试验时,耐电压和绝缘电阻应分别符合3.10和3.11的要求。3.16可焊性(适用于型和型接触件) 型和型接触件的连接器按4.6.11规定进行试验,焊线端应易于被

12、熔融焊料润湿。3.17耐焊接热(适用于型和型接触件)型和型接触件的连接器按 4.6.12 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连接器外观检查应无变形或结构损伤现象,尺寸应符合 3.3.1 的规定,接触件固定性应符合 3.9 的规定。3.18压接端抗张强度(适用于型接触件)型接触件的连接器按4.6.13规定进行试验,施加的轴向力不小于4.4N,导线不应在压接处拉断或拉出。但导线在非压接处拉断不构成失效。3.19振动3.19.1正弦振动插合好的连接器按4.6.14.1规定进行试验时,应无损伤和零件松动,并保持插合状态,不应出现超过1s 的电不连续现象。3.19.2随机振动(要求时)插合好的连接器按4.6.14.2

13、规定进行试验时,应无损伤和零件松动,并保持插合状态,不应出现超过1s 的电不连续现象。3.20冲击插合好的连接器按4.6.15规定进行试验时,应无损伤和零件松动,不应出现超过1s 的电不连续现象。3.21寿命连接器按4.6.16规定进行200次寿命试验后,应无影响连接器工作的机械或电气缺陷,啮合力矩和 分离力矩、接触电阻、接触件插入力和分离力应分别符合3.8、3.12、3.13的要求。3.22盐雾插合好的连接器按4.6.17规定进行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外壳和接触件镀层不允许出现因腐蚀而暴露出基体金属和明显起皮的现象,其余金属零件和外壳边缘棱角处允许有轻微的腐蚀,但不能影响产品的性能;b

14、)绝缘安装板应无明显的泛白、肿胀、起泡、皱纹等;c)连接器插合、分离正常,无粘滞现象,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应符合3.8的要求;d)接触电阻应符合表3中寿命后的要求;e)低电平接触电阻应符合3.25的要求;f)接触件固定性应符合3.9的要求。3.23液体浸渍连接器按4.6.18规定进行试验后,连接器应能正常插合和分离,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应符合3.8的 要求。3.24绝缘安装板的固定性连接器按4.6.19的规定进行试验,在轴向施加344.7kPa的负荷时,绝缘安装板应无位移。3.25低电平接触电阻配对接触件按 4.6.20 规定进行试验,低电平接触电阻应不大于 48m。3.26热真空释气(当规定时)

15、完整的连接器所用到的所有非金属材料按4.6.21的规定进行试验,样品总失重应小于1.0%,收集的挥发冷凝物质不应大于0.1%。4质量保证规定4.1检验分类 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 a)鉴定检验(见4.4);b)质量一致性检验(见4.5)。4.2检验条件4.2.1通则除非另有规定,所有检验应在GJB 12171991第4章中所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4.2.2样品准备当连接器样品中的接触件型别为型接触件时,应在接触件尾端压接截面积为 0.035mm2、长200mm 的导线。4.3试验设备和检验装置承制方应建立和维持具有足够准确度、质量和数量的试验设备、测量设备和检验装置,以便进行所要求的检

16、验。同时,应建立和维持符合规定的计量校准系统,以控制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准确度。4.4鉴定检验4.4.1通则鉴定检验应在有关主管部门认可的试验室进行,所用样品应是在生产中用通常使用的设备和工艺所生产的产品。4.4.2试验样品数及分组4.4.2.1连接器对鉴定的所有规格连接器,应提交要求鉴定的该型别中接触件数最多的最大号样品进行检验。若 三个型别均要鉴定,则提交6对最大号样品,且应由每个型别的各2对样品组成;若两个型别均要鉴定, 则提交6对最大号样品,且应由每个型别的各3对样品组成;若只有一个型别要鉴定,则应提交6对最大 号样品。提供的6对样品经受1组试验后,均分成两个组分别经受2组和3组的试验。另

17、应提供型和型接 触件的连接器各2对最大号样品进行5组试验(只鉴定装有型接触件的连接器时不要求)。4.4.2.2接触件压接好导线的型接触件40件,其中插针和插孔各20件,经受6组试验。4.4.2.3材料有热真空释气要求时,提供连接器用到的所有非金属材料进行4组试验。4.4.3检验程序鉴定检验按表6规定的项目和顺序进行试验。表6鉴定和C组检验组别序号检验项目要求章条号方法章条号1组(全部样品)1外观和机械检查3.3、3.4、3.5、3.64.6.12磁导率a3.74.6.23耐电压a标准大气压 a3.104.6.5.1低气压 a3.104.6.5.24绝缘电阻 a3.114.6.65接触电阻3.1

18、24.6.76接触件插入力和分离力3.134.6.87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3.84.6.38温度冲击3.144.6.99潮湿3.154.6.1010振动正弦振动3.19.14.6.14.1随机振动(要求时)3.19.24.6.14.211冲击3.204.6.1512寿命b3.214.6.162 组(全部样品的一半)13盐雾3.224.6.1714外观和机械检查3.3、3.4、3.5、3.64.6.13组(全部样品的一半)15液体浸渍a3.234.6.1816绝缘安装板固定性3.244.6.1917外观和机械检查3.3、3.4、3.5、3.64.6.14组(材料)18热真空释气(当规定时)a3.2

19、64.6.215组(I型和型各2对最大号样品)19接触件固定性3.94.6.420可焊性(适用于型和型接触件)3.164.6.1121耐焊接热(适用于型和型接触件)3.174.6.126组(型接触件20对)22压接端抗张强度(适用于型接触件)3.184.6.13a C组检验不要求。b 接触件插入力和分离力试验时不要求预处理。4.4.4合格判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样品失效,则鉴定检验不合格。4.5质量一致性检验4.5.1逐批检验4.5.1.1通则产品的逐批检验应由A组和B组检验组成。逐批检验即为产品交货检验。4.5.1.2检验批一个检验批应由用基本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生产的,并同时提交

20、检验的所有 连接器组成。4.5.1.3A组检验4.5.1.3.1检验项目和顺序A组检验按表7规定的检验项目和顺序进行,并100%检验。表7A组检验序号检验项目要求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1外观和机械检查3.3、3.4、3.54.6.12接触电阻3.124.6.73耐电压3.104.6.5.14绝缘电阻3.114.6.64.5.1.3.2拒收批如果一个检验批被拒收,承制方应分析其失效模式,若为批次性失效,则该批不得提交;若为偶 然性失效,承制方可以返工该批产品,以纠正其缺陷或剔出有缺陷的产品,并重新提交进行复验,这 种批应与新的批区分开,并清楚地标明为复验批。若复验批检验不合格,不得再次提交。4.5

21、.1.4B组检验4.5.1.4.1检验项目和顺序B组检验按表8规定的检验项目和顺序进行。应使用已经过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检验。表8B组检验序号检验项目要求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1互换性3.64.6.12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3.84.6.34.5.1.4.2抽样方案抽样方案应按GJB 179A1996中的一次正常检验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S4,可接收质量水平为1.0。4.5.1.4.3拒收批如果一个检验批被拒收,承制方可以返工该批产品,以纠正其缺陷或剔除有缺陷的产品,并重新 提交进行复验。重新提交批应按GJB 179A1996中特殊检查水平S4,可接收质量水平1.0,一次加 严检验抽样方案进行复验

22、。这种批应与新的批区分开,并清楚地标明为复验批。若复验批检验不合格, 则该批产品做报废处理,不得再次提交检验。4.5.1.4.4样品的处理如果该批被接收,已完全通过B组检验的样品,可以按合同交货。4.5.2周期检验4.5.2.1通则周期检验由C组检验组成。已经通过A组和B组检验的产品,不应推迟到周期检验得出结果后交货,如果周期检验结果表明不合格,则应按4.5.2.2.4的规定。4.5.2.2C组检验4.5.2.2.1检验项目和顺序C组检验应按表6规定的检验项目和顺序进行。C组检验应在已通过A组和B组检验的检验批中抽取的样品上进行检验。4.5.2.2.2抽样方案C组检验应每12个月进行一次,抽样

23、和分组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经受过A组和B组检验的检验批中抽取接触件数目最多的样品(不一定是全规格系列中的最大号)进行检验。若检验批包含三个型别,则提交6对接触件数目最多的样品,且应由每个型别的各2对 样品组成;若检验批包含两个型别,则提交6对接触件数目最多的样品,且应由每个型别的各3对样品 组成;若只有一个型别,则提交6对接触件数目最多的样品。提供的6对样品经受1组试验,然后均分成 两个组分别经受2组和3组的试验。另外,检验批包含I型和(或)型时,还应提供I型和(或)型各2对接触件数目最多的样品进 行5组试验。检验批包含型时,压接好导线的型接触件40件,其中插针和插孔各20件,经受6组试验。4.

24、5.2.2.3样品的处理已经受过C组检验的样品不应按合同或订单交货。4.5.2.2.4合格判据 如果一个或多个样品失效,则C组检验不合格。 如果样本未能通过C组检验,承制方应向鉴定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失效情况,并根据不合格的原因,对材料或工艺或对两者采取纠正措施,而且认为适当时,对用基本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在基本 相同的条件下制造的、以及认为经受相同失效的,可以修复的全部产品采取纠正措施。在采取鉴定机 构认可的纠正措施之前应暂停产品的验收和交货。在采取纠正措施之后,应对追加的样品重新进行C 组检验(由鉴定机构决定进行全部项目的检验或进行原来样本失效项目的检验)。同时,可以重新开 始A组和B组检验

25、,但在C组复验表明纠正措施是成功的之前,不得进行最后的验收和交货。若复验后 仍然失效,则应将有关失效的资料提供给鉴定机构、有关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4.5.3包装检验防护包装和容器标志的抽样和检验应符合SJ 20525的要求。4.6试验方法4.6.1外观和机械检验尺寸检查用能保证详细规范规定尺寸精度的专用或通用量规、量具进行。外观检查用目测检查, 或用 5 倍放大镜观察。检查应以一种连续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 3.3、3.4、3.5 和 3.6 的规定。4.6.2磁导率按GJB 12171991中方法3006规定进行试验。装配好的连接器可以不接线或接线,但不传输电流。4.6.3啮合力矩和分离

26、力矩将连接器的固定端牢固安装好,采用可测量并显示力矩大小的测量工具将自由端与固定端对接或分离,在此过程中的拧螺钉的最大力矩即为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试验中应采用下列细则:a)在对接或分离过程中应均匀增加施加在螺钉上的力矩并随时调整,保证连接器两端所受力矩大小基本一致;b)插合或分离速率应小于每分钟1次。4.6.4接触件固定性按GJB 12171991中方法2007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a)样品数:试验样本中接触件的20,但不少于7个接触件;b)施加的轴向负荷:施加负荷速率为1N/s,直至达到3.9的规定值。负荷保持时间最少为5s;c)在施加负荷中和卸除负荷后接触件应无位移;d)在试验接触

27、件时,导线在连接器外面拉断者不判为失效。4.6.5耐电压4.6.5.1标准大气压插合好的连接器应按GJB 12171991中方法3001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a)所有相邻接触件及外壳和每一接触件之间施加3.10规定的试验电压;b)A组检验时,施加电压持续时间至少为10s;c)漏电流为1mA。4.6.5.2低气压插合好的连接器应按GJB 12171991中方法3001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a)所有相邻接触件及外壳和每一接触件之间施加3.10规定的试验电压;b)低气压值为4.4kPa(21336m);c)漏电流为1mA。4.6.6绝缘电阻 插合的连接器应按GJB12171991中方

28、法3003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 a) 测试电压:初始测量时为200V±10V;潮湿后为100V±10V;b) 应对50的相邻配对接触件之间、50的靠近外壳配对接触件与外壳之间进行绝缘电阻测量。4.6.7接触电阻插合对接触件按GJB 12171991中方法3004的规定进行测量,并采用下列细则:a)试验电流为1A;b)测试时连接器应完全插合好(即插头外壳与插座外壳对接端面的距离最大不超过0.5mm)。4.6.8接触件插入力和分离力应对每一连接器的20%的接触件,但不少于7个进行试验。试验套筒(见图1)应以合适的位置安装或固定,以便均匀增加施加的轴向负荷,使插针接触件

29、与试验套筒插入和分离。接触件按以下规定试验:a)插针接触件先在最小直径的试验套筒中插入和分离,然后在最大直径的试验套筒中插入和分 离;从最大直径试验套筒分离时,测得的最小分离力应符合3.13的要求;b)插针接触件在最小直径的试验套筒中插入和分离3次;在第三次循环时,插入力应符合3.13的 要求。单位为毫米08(min)0.45-0.014注:最大内径为 0.305+0.005,最小内径为 0.28+0.005。00A图 1试验套筒4.6.9温度冲击+3未插合连接器应按GJB 12171991中方法1003试验条件A规定进行试验,最高温度应为125 0 。在完成最后一次循环时,连接器应恢复到室温

30、,并进行外观检查。174.6.10潮湿插合好的连接器应按GJB 12171991中方法1002的型交变湿热试验的规定进行试验,但不要求7a步。除按3.15的要求外,应采用下列细则:a)在最后循环的第6步完成时,连接器应从箱内取出后分离开,从绝缘安装板上除去界面上的湿 气,随后在1h至2h内对连接器进行4.6.5.1(标准大气压)的耐电压和4.6.6的绝缘电阻试验;b)在空气中放置24h后,应再按3.11要求测试绝缘电阻。4.6.11可焊性(适用于型和型接触件)安装型和型接触件的连接器按GJB 360A1996中方法208的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a)应对试验样品接触件数的20%,但不少于

31、7个接触件进行试验;b)老化条件为1a,即1h蒸汽老化;c)试验方法采用焊槽法。4.6.12耐焊接热(适用于型和型接触件)安装型和型接触件的连接器应按GJB 360A1996中方法210的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a)浸焊方式1,试验条件为B;b)浸焊深度为1.5mm±0.5mm;c)试验后,恢复15min20min后进行外观和机械检查。4.6.13压接端抗张强度(适用于型接触件)压接好导线的型接触件按GJB 12171991中方法2003的规定进行试验。4.6.14振动4.6.14.1正弦振动连接器应按GJB 12171991中方法2005试验条件的规定进行试验。4.6.14.

32、2随机振动连接器应按GJB 12171991中方法2005试验条件V的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a)试验条件:D;b)振动时间:每个方向1.5h,共4.5h。4.6.15冲击插合好的连接器按GJB 12171991中方法2004的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a)试验条件:C;b)配对的插头应与插座插合好并用正常锁紧方法固定,全部接触件应接成串联电路;c)导线束应夹紧在与电连接器一同运动的结构件上,且夹紧点在离连接器的尾部200mm处。4.6.16寿命配对连接器应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啮合和分离 200 次,其速度为(40±20)次/小时啮合和分离循环。4.6.17盐雾插合好的连接器应

33、按GJB 12171991中方法1001的试验条件B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连接器应 从整个盐沉积中取出用自来水进行彻底清洗,然后在38±3的空气循环的烘箱中干燥24h。其后对连 接器进行外观检查应无腐蚀现象,并进行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接触电阻、低电平接触电阻的测试。4.6.18液体浸渍未插合的连接器应完全浸入下面规定的液体中,经历规定的时间。每一种液体中至少浸入一只连接器,每一只连接器从液体中取出后应在室内条件的空气中放置 1h,随后用试验中先前使用的连接器插合后进行试验。连接器应按 4.6.3 的方法插合,啮合力矩和分离力矩应符合 3.8 的要求。插合后,应采用合适的溶剂清洗掉冷

34、冻介质液和润滑油。规定浸入的液体及要求如下:a)4050 号高温合成航空润滑油,浸 2h;b)合成硅化酯基润滑剂冷冻介质液,浸 60min±1min。4.6.19绝缘安装板固定性绝缘安装板应在轴向的两个方向承受轴向负荷。应采用施加空气压力或等效方法来完成施加负荷。 以约为36kPa/s的速度恒稳增加压力达到344.7kPa。在达到最大压力时至少保持5s,而绝缘安装板应保 持在外壳中的正常位置处。4.6.20低电平接触电阻连接器应按GJB 12171991中方法3002的规定进行试验,并采用下列细则:a)导线线芯截面积:0.035mm2;b)低电平接触电阻应符合3.25的规定。4.6.

35、21热真空释气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进行试验。5交货准备连接器的交货准备应符合 SJ 20525 的规定。6说明事项6.1预定用途本规范所包括的连接器预定用于航天及非耐环境的军事用途,其额定工作温度为:55125, 最大额定电流为1A,额定电压为80V。6.2连接器型号、规格J 63 ×××××主称代号 J 表示矩形连接器;设计序号 63表示设计序号;接触件尾端形式锁紧件类型 接触件类别 连接器形式 接触件数目 设计序号 主称代号接触件数目 9、15、21、25、31、37、51、65、69、85;连接器形式 T表示插头、Z表示插座;接触件类别

36、J表示插针、K表示插孔;锁紧件类型 L表示螺钉、P表示螺母;接触件尾端形式 N表示直插印制板、W表示弯插印制板(型); BC表示垂直表面贴装、BS表示水平表面贴装、BK表示跨骑表面贴装(型); 无不表示为压接(型)。6.3订货文件中应至少明确的内容 订货文件中应至少规定下列内容: a) 本规范的名称、编号;b) 完整的连接器规格号。6.4使用注意事项连接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a) 产品中接触件间距仅为0.635mm,当接触件需要压接导线时,应使用线规号为32(截面积 为0.035mm2)的导线;因导线线径较细,其抗拉强度相对于其它大规格导线要小,在产品使 用过程中严禁用力拉扯导线,防止损伤或拉

37、断导线;b) 插头与插座对接锁紧时,应使用专用的内六角扳手轮流拧紧两边的锁紧螺钉,尽量使插头两 边平行向下移动,直至完全插合;严禁先拧紧一边再拧另一边;插头与插座分离时也应如此 反向操作;c) 由于产品微小,在使用时应柔和施力,防止用力过猛损伤产品零部件。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连接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连接器的外壳结构和外形见图A.1至图A.6,未注尺寸公差均为±0.15mm。单位为毫米 6.8 5.34 2.67 2C B A E JC BA 6.6 E J2.412.49压接式插头压接式插座图 A.1压接式插头/插座单位为毫米接触件数目尺寸AB±0.06CEJ插头插座99

38、.536.864.064.143.181.461511.438.765.976.052113.3410.677.877.952514.6111.949.149.223116.5113.8411.0511.133718.4215.7512.9513.035122.8620.1917.4017.486527.3124.6421.8421.926928.5825.9123.1123.198534.9831.6528.1928.273.811.78图 A.1(续)单位为毫米FE0.38FE0.38C B A2.67 JJC BA2.412.49水平表面贴装插头水平表面贴装插座图 A.2水平表面贴装插头

39、/插座QJ 33022008接触件数目尺寸AB±0.06CEFJ插头插座插头插座99.536.864.064.143.188.765.721.461511.438.765.976.052113.3410.677.877.952514.6111.949.149.223116.5113.8411.0511.133718.4215.7512.9513.035122.8620.1917.4017.486527.3124.6421.8421.926928.5825.9123.1123.198534.9831.6528.1928.273.819.536.481.78图 A.2(续)单位为毫米2.

40、67 8.38 E C BAJ 6.48 C B A E J2.412.49垂直表面贴装插头垂直表面贴装插座图 A.3垂直表面贴装插头/插座单位为毫米接触件数目尺寸AB±0.06CEJ插头插座99.536.864.064.143.181.461511.438.765.976.052113.3410.677.877.952514.6111.949.149.223116.5113.8411.0511.133718.4215.7512.9513.035122.8620.1917.4017.486527.3124.6421.8421.926928.5825.9123.1123.198534.

41、9831.6528.1928.273.811.78图 A.3(续)单位为毫米C BA6.8EFE2.67 2.67 JC BA2 J2.412.49跨骑表面贴装插头跨骑表面贴装插座图 A.4 跨骑表面贴装插头/插座接触件数目尺寸mmAB±0.06CEF(插座)J插头插座99.536.864.064.143.185.721.461511.438.765.976.052113.3410.677.877.952514.6111.949.149.223116.5113.8411.0511.133718.4215.7512.9513.035122.8620.1917.4017.486527.3

42、124.6421.8421.926928.5825.9123.1123.198534.9831.6528.1928.273.816.481.78图 A.4(续)单位为毫米 8.38 2.77 5.34 2.67 5.72 C BA E J 8.76 5.72 2.77 5.72 E C B AJ2.98 2.982.41 2.49直插印制板插头直插印制板插座图 A.5直插印制板插头/插座单位为毫米接触件数目尺寸AB±0.06CEJ插头插座99.536.864.064.143.181.461511.438.765.976.052113.3410.677.877.952514.6111.

43、949.149.223116.5113.8411.0511.133718.4215.7512.9513.035122.8620.1917.4017.486527.3124.6421.8421.926928.5825.9123.1123.198534.9831.6528.1928.273.811.78图 A.5(续)单位为毫米23 11.53 8.38 2.672 E J 0.38 11.53 8.74 E J 0.38C B A2.412.49C B A弯插印制板插头弯插印制板插座图A.6弯插印制板插头/插座接触件数目尺寸mmAB±0.06CEJ插头插座99.536.864.064.

44、143.181.461511.438.765.976.052113.3410.677.877.952514.6111.949.149.223116.5113.8411.0511.133718.4215.7512.9513.035122.8620.1917.4017.486527.3124.6421.8421.926928.5825.9123.1123.198534.9831.6528.1928.273.811.78图A.6(续)附 录 B0(规范性附录)0.接触件的对接端0.45-0 0140.28+0.025B.1插孔接触件插孔接触件对接端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图B.1的规定。单位为毫米0.8图

45、B.1插孔接触件B.2插针接触件插针接触件对接端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图B.2的规定。单位为毫米1.50+0.100.32+0.04 0 图B.2插针接触件QJ 33022008附 录 C(规范性附录)绝缘安装板孔位排列绝缘安装板孔位排列见图C.1a)、 图C.1b),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m级。单位为毫米1.016 3×0.635=1.905 0.635 4×0.635=2.549芯 6×0.635=3.81 1.016 0.635 7×0.635=4.445 15芯1.016 9×0.635=5.715 0.635 10×0

46、.635=6.35 21芯1.016 11×0.635=6.985 0.635 12×0.635=7.62 25芯1.016 14×0.635=8.89 0.635 15×0.635=9.525 31芯1.016 17×0.635=10.795 0.635 18×0.635=11.43 37芯图 C.1a)绝缘安装板孔位排列图(从插头对接端看)单位为毫米 24×0.635=15.24 0.6351.016 25×0.635=15.875 51芯 31×0.635=19.685 0.6351.016 32×0.635=20.32 65芯 33×0.635=20.955 0.6351.016 34×0.635=21.59 69芯 41×0.635=26.035 0.6351.016 42×0.635=26.67 85芯图 C.1b)绝缘安装板孔位排列图(从插头对接端看)QJ 33022008D.1程序D.1.1备好的铝铂盘称重,并放入玻璃干燥器中的存放杯里,采用活性硅胶干燥剂干燥。D.1.2备好的收集器称重,并安装在冷却板的座上。D.1.3试验样品放在盘上,并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条件下至少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