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9202257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教学目标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3、了解免疫功能。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教师归纳: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问:它们对

3、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播放FLASH小动画解释抗原和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抗体: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

4、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问: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列表比较体液细胞和细胞免疫类 型淋巴细胞病原体所 在产生免疫物质防御方式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思考: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1次,就不会再得第2次,这是什么原因?(体液和细胞免疫都具有记忆功能)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斥?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移入的器官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来说,相当于侵入人体的大分子异物(好像是病原体),千方百计

5、要除去。(排斥反应中相当于清除人体中的寄生虫、异物,起免疫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归纳: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总结人体的免疫类别课堂练习: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A、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只有第1道防线 B只有第2道防线 C1、2两道防线 D1、3两道防线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3)抗体是由抗原产生的。(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免疫记忆的能力。 (5)抗体是

6、一类蛋白质。 (6)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4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 () A抗原 B抗体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5、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的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成分。6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的杀菌作用 B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CT淋巴细胞直接消灭病原体 D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7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 A产生抗体 B释放淋巴因子 C免疫记忆能力 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8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

7、,移入的器官受人体的“排异作用”而不易成活。这主要是哪种细胞在起作用 () A红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血小板第2课时课前练习:1、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成分。2、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1)曾经得过甲肝的人很少再得甲肝。 (2)皮肤的屏障作用。(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泪液的冲洗和杀菌作用。(5)一个人一生只得一次麻疹。 复习自然免疫的内容新课:介绍: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资料:宋朝时有人把病人的痘痂(伤口痊愈后脱落的块状物)经过减毒后,吹

8、进小孩的鼻孔,使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 思考:1、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病人的痘痂属于抗原还是抗体? 3、痘痂吹进小孩的鼻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资料:19世纪,炭疽病的传播严重危害了欧洲的畜牧业,牛羊等牲畜成群死亡。巴斯德从病畜血中分离出致病菌,并用高温处理,使其毒性降低。然后,给25只健康羊注射毒性降低后的病菌,另25只健康羊不注射,作为对照。几周后,给这50只羊分别注射了足以致病的强毒炭疽杆菌。几天后,注射过毒性降低病菌的25只羊都很健康,而另外25只羊都感染了炭疽杆菌。你能用免疫学的原理来解释巴斯德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吗?思考:1、你手臂上有接种时留下的小疤痕吗?你

9、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预防接种,以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2、如果外出活动,有人被毒蛇咬伤,这时候用抗原好还是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好?立即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因为这样快速。人工免疫: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分类: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人工被动免疫: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练习:人工自动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维持时间;人工被动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维持时间.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进行,使他们获得, 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如: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菌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体的免疫功能:(1)抗传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 :皮肤的屏障作用等 (2)

10、 免疫监视的功能:识别清除异常细胞(3)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 消除衰老死亡细胞免疫功能失调: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学生读图:过敏反应的机理介绍艾滋病,读图总结 巩固练习:请把不对的地方找出来,并改正) 人体的抗传染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指由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它能产生抗原,抗原是指一类蛋白质,能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菌产生的毒素,细胞免疫是指针对细胞外体液中的病原菌进行免疫,它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无记忆功能.1、把乙肝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获得

11、对乙肝的免疫力,这种措施和这种免疫分别是( )A、控制传染源,人工免疫B、保护易感人群,人工免疫C、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免疫D、保护易感人群,细胞免疫2人体的免疫功能是 () A、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B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抗感染免疫、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D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3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哪一类传染病 ()A乙型肝炎 B结核病C、小儿麻痹症 D破伤风4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的原因是 () A、直接杀死天花病毒 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天花的抗体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5、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是下列人体的哪一项免疫功

12、能发挥作用 () A防御感染 B、保持自我稳定 C、实施免疫监视 D以上三项都是 6下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在第二次感染时,虽时隔一年,但抗体不像上一次那样感染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产生,而是迅速产生足量的抗体,其原因是B淋巴细胞对接触过的抗原具有能力。利用这一原理,人们可以通过的方法来预防该传染病,接种的疫苗属于 (“抗原”或“抗体”)物质。这种预种传染病的方法属于免疫。教学反思:1.第1课时中的新名词新概念出现了比较多,如何增强对这些新名词的理解是一件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课堂中结合实例分析了之后学生可能暂时是理解了,但遗忘的速度肯定是很快的。因此需要在课

13、后进行巩固。2.第2课时的内容较为简单,可利用时间进行作业的分析。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化抽象为直观,能较好的突破难点。倒是课后的巩固,很是重要。从上课的情况看,当堂课学生普遍接受了,可是到下节课,很多同学会忘记了。所以得多留点空间给学生自己消化、巩固.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3、了解人类在环境问题上所做的努力教学重、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环境问题的事

14、例及分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教学中主要围绕着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教学用具:PPT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图片法教学过程:引入:动画:地球屏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图片:地球上各处美景。视频:人类遇到的问题。一、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师: 人口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通过读图来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生: 通过读图,学生应获得这样的信息:人口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较小,尚不构成问题,或是一个小问题。而现在,特别是近几十年,人口急剧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15、从而使人口问题突现出来。思考:那为什么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急剧增长?(引导学生讨论)(1)世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2)发展中国家由于主权独立 、政治解放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而导致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所致。所以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一个主要矛盾。板书: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人口问题讨论:请你谈谈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学生活动:由于9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因此讨论可以展开,并可形成许多的观点如课本中的观点,一般学生都会提出正确的观点,对于“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学生很少会提出。但需注意对“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仓库,尽管储藏了各种丰

16、富的资源,但总有一天会被用完的”观点的评析。(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有潜力是无限的,如人口与土地。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通过讨论,最后形成这样的观点:(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环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同时也要接纳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2)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即人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与环境相适应。问: 那现在人类发展有没有与环境相适应?除了人口问题还出了什么问题呢?生答:环境问题二

17、、环境问题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1)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2)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设问:这些环境问题是否是由来已久的?师: NO,了解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是由来已久的,只不过

18、是近几百年,人类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而导致矛盾激化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三、如何解决及人类所做的工作(1)计划生育(2)环境保护(3)我们的行动(宣传、减少能源消耗搭车或公交车减少大气污染及温室将就;使用无磷洗衣粉;不将化学品废物(如油漆、油漆稀释剂等随意倒入下水道);电池回收小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保护它、珍惜它 我们责无旁贷 只要我们愿意 只要我们有心 一个举手之劳 可以为濒危的地球带来重生 可以为燃烧的地球带来希望课堂练习: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尸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B污水经处理后排放C为了牟取暴利,可随

19、意捕杀、贩卖野生动物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石油、煤)2从世界范围来看,与人口过度增长无直接关系 的社会问题是 () A能源短乏 B吸毒贩毒 C、环境污染 D资源短缺3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我国目前而言,最紧迫的问题是 ()A、如何获得更多的粮食B如何获得更多的能源C如何保护好耕地D如何控制过快增长的人口 4、下图是世界人口发展表,分析下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针对人口的迅速发展制定了什么政策? 世界人口发展5、“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战胜垃圾得首先战胜自己!”请结合下列图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常规处理垃圾的方法对环境污染会造成哪些

20、危害? (2)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小结:作业:作业本后记: 第二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能源的分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说明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2、了解煤、石油的主要特点,能借助图说明煤和石油的分布情况3、了解原子能和太阳能的主要特点,能简要说明当今世界对原子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情况4、了解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能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能源危机的影响5、渗透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念教学难点: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设计:人类发展面临的第三类问题:即人类发展与能源的问题。教学过程:第1课时除了人口及环境问题外,人

21、类发展还面临着哪些问题?能源问题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使用的能源。如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若学生基础更好,会例举电荒、石油危机等现象。然后通过讨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2、问题:目前,人类主要使用了哪些能源?(1)煤,煤的成分、形成及分布。 (2)石油,石油的成分、形成及分布。(注意学生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区域位置识别能力较低,教学中最好准备区域性的地图,使学生较明确的了解世界煤及石油分布的情况) (3)水能(复习水能的形成)看图说说我国水能的分布小结:作业:作业本后记:第2课时1、读课文,说说能源的分类:(矿质能源与非矿质能源)2、世界主要能源的消费情况及存在问题(

22、通过读图了解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及能源结构的变化):消费总费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变。思考:为什么有这些变化?(1)生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 (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 (3)环境污染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而这些问题是否原来就存在的?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1)古代 生物质能和水能(2)第一次工业革命 煤炭(3)第二次工业革命 石油、电能大量使用(4)21世纪 核能的大量使用从而体会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能源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中国现阶段的石油危机与应对策略) 5、面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1)开发新能源沼气、原子核

23、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从下图可以看出什么? 2)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如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后,煤碳开采、运输和利用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使得煤炭又作为石油的重要能源,重居世界能源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提出“摆脱石油、转向煤炭” (3)公众层面的能源节约从我们个体来说,应该如何应对能源危机?多走路或骑自修车;尽量使用公交车;搭车上学及时关灯;不要让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调节空调的温度;回收废品如玻璃瓶、铝罐等小结:作业:作业本后记: 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资源问题)2、体会可持续发展观点3、建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环

24、境、与环境协调、和谐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物质的再循环和充分利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本节教学可分为两部分1、资源问题 2、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1、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土地等2、从是否恢复或再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3、看图:说说现在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1)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2)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3)淡水及土地资源的匮乏等4、对策:森林的可持续发展:(1)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 (2)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

25、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如松树区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3)鉴定树木:鼓励公众选择经鉴定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下培育出的木材。(4)少用一次性筷子或纸盒(5)纸制品的重复使用海洋(渔场)的可持续发展:(1)限量捕捞 (2)建立禁渔期 (3)改变捕鱼方式(网格大小、炸鱼、毒鱼违法) (4)水产养殖 (5)新资源(科学家和厨师共同向人们推荐其他的美味鱼等淡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如南水北调、海水淡化、回收水利用、节约用水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北京的城交生态农业等)5、体会可持续发展即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资源6、看图:体会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的成就。 小结:作业:作业本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