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7.《变色龙》教学案例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9194548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7.《变色龙》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7.《变色龙》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7.《变色龙》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7.《变色龙》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7.《变色龙》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7变色龙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2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合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三、教学准备: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贴眼睛的游戏导入:(利用白板的刮擦功能,直

2、接在白板上操作)出示一组食肉动物(如老虎、狮子、狼)的图片、一组食植动物(如兔子、长颈鹿、羊)的图片,让学生给这些动物贴上眼睛,思考这些动物的动物的眼睛在位置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分别找2个学生玩贴眼睛的游戏,完毕可以找其他学生进行修改和补充。再出示这几种动物的真实照片,进行比较,得出食肉动物的眼睛长在脸的前部,而食植动物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进一步进行分析眼睛的位置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是呀,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等它们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变色龙。(出示变色龙的图片)二、研究“变色龙”引出保护色。师:你认识它吗?它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方式呢?你

3、了解哪些方面?生:让学生自己先介绍一下有关变色龙的知识。(1)变色龙的绝招之一:“一目二视”师:变色龙为什么有这样的本领?是不是它的眼睛有独特的地方?与什么有关?请学生自己先来说说。师:变色龙是爬行动物,是非常奇特的动物。体长约15-25厘米,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头上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变色龙的眼睛的确与众不同,它的眼睛圆鼓鼓的,外面各罩一个圆锥形的鳞盖,上面只留一个小圆孔使瞳孔露在外面。变色龙的眼睛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可以转动180度,而且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不用象我们一样在观察物体时两眼必须协调一致,它一旦发现昆虫,可用一只眼紧盯着虫子,而另外一

4、只眼睛仍然在不停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这种现象在脊椎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2)变色龙的绝招之二:“变色”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它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变色。你知道它是为什么变色?又是怎么变色的吗?师:变色龙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改变体色,是动物界中的“伪装高手”。 纽约康奈尔大学生物系的安德森教授对变色龙的“变色原理”进行了详细解释:变色龙能够变换体色完全取决于皮肤表层内的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色素细胞控制黑色素;中间层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则控制黄色素和红色素。这些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使变色龙身体的颜色和环境保持一致,这样它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它的敌人发现。

5、像变色龙一样把体色变成周围环境的颜色,隐蔽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的这种本领,叫做保护色。)可是它的体色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吗?还有其他的作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生:通过变换体色来传递情感和信息,和同伴沟通 。(3)变色龙的绝招之三:“舌头”师:下面我们再来观看一段视频,一起看看它的第三大绝招。(舌头之快仅仅1/25秒,苍蝇起飞是多少秒)因为变色龙有这三大绝招,因此它很容易就能捕抓到食物,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避役”。 变色龙为了适应环境,运用变色、一目二视、舌头等方式,适应生活。(4)举例:其实有许多的动物有运用保护色这种方式来适应环境的特性,你还知道哪些?生:青蛙师:可能大家平时不

6、太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在生活中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老师已经收集到了一些资料。请看(利用白板的推拉功能逐一展示):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蝗虫 青蛙三:探究其它的保护方法及特点:-“警戒色和拟态”其实在动物界里,为了生存,还有一些有趣的自我保护和适应环境的方法。请看在这片大森林里(课本中的情景图),藏着哪些动物?哪些是用保护色?哪些不是?它们又是用哪种有趣的方式保护自己?(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和聚焦功能)(一) 找动物(二) 谈感觉(三) 介绍警戒色和拟态。枯叶蝶的形态酷似一片树叶,杜鹃鸟的卵与别的小鸟卵相似,这些都属于拟态;而蛾类幼虫的体色鲜艳,非

7、常醒目,可以对其他动物起到警戒作用,是警戒色。(四)举例: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这三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师:出示这两种保护方式的动物:警戒色的有: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毒箭蛙拟态的有: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四:互动游戏“把动物送回家”: 咱们刚才了解了动物的各种本领,你还记得吗?你能根据他们的保护方式把他们送回家吗?(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连线功能)将每种动物(部分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属于上述三种)与相应的保护方式进行连线。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对学生进行奖励。(可利于电子白板中的图章功能进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五: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自然界中的动物,除了用今天我们提到的保护

8、色、警戒色、拟态来保护自己外,还有一些动物(乌贼、壁虎、青蛙、老鼠、黄鼠狼)是如何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呢?(1)讨论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然后填写在表格中。(屏幕中出现几种动物,如乌贼、壁虎、青蛙、老鼠、黄鼠狼等等)(2)填表格:同学们知道的都很多,说得也很好!现在把你们的答案填到表中。(利用白板的手写识别功能)动 物 自我保护的方式乌贼壁虎青蛙老鼠黄鼠狼刺猬乌龟 (3)交流:六:设计隐形服装:其实动物们的这些本领对我们人类有很大启发和帮助,请看图片(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迷彩服和闯关东中鲜儿当胡子时所穿的服装),他们的服装都是“隐形”服装。另外,科学家通过对变色龙变色的研究,还研制出来了可以

9、随着人的心情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涂料和织物,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喜好。同学们你能不能根据今天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也来设计一下人们在不同环境下所穿的服装。大家可以看想一想,再在纸上画出来,说不定还能得一个设计发明大奖。展示作品,进行评价。七:总结评价。课后反思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动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编写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一:游戏互动,调动学生兴趣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课堂。对动植物适应环境而独到的生活习性进行有效迁移,对变色龙研究的兴趣,由变色龙眼睛的独特的功能过渡到“变色”适应

10、环境的课题上来。二: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变色龙通过“变色”来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变色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吗?等方面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重探究过程,更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说起探究更多的人认为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

11、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四:电子白板的巧妙应用,促进师生互动。课前利用白板的刮擦功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加入视频和其他的资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容量,而且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白板的放大镜、聚焦等功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把动物送回家”这一互动游戏中,指导学生进行连线选项,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五: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包括学生纵向思维的一些发展,都应该为他们喝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