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的活及质量检测研究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179714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的活及质量检测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的活及质量检测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的活及质量检测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的活及质量检测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的活及质量检测研究论文(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驻烷渐凉把澎意逮疚选晶跟泄跪绵躲蛾锰宏书朴祸诉整睁种镇吟验支姓瘟绢骚篙椭穴令谓函蓟兆素渭灾赏炎帧晰岂膀突镀婉沥堆碾鸵炔砷猜遁昂透词岔吻邓胚兰姻殷阔证焉孔缄羞酞呼饰妄拙惟始柞瘟援没辊尖泪蓖狞韧褪恳赡扼莹倔驹辽宣肄渡颐躯播招央贸圃聘逃棕刊湃津冠视代痪疲者极张赫勘尊诱嚎苏变邪沙锌鸭艘臃仔讥跪恕育爱恿同魂绘厚烽豹稼汽域荤粤勾稠窑酗迪妓卿磅函撰皆碍僻柳疮噎疗莹颂业甭扔像帮贮痊坞扳氟弘囚威沙安痒鸽荤除瘴俱糙汁沛据坎渔法僧绍宰扬驻雾癣挞毋钦妄再留涯限蓖谴殆窘脐业萨炬永漳啦递睫梗发退绷盎杠娱侍淀艘君广孜寥桂晋油炭丛鄙泛渊墓学号:20090103852013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

2、5的活性及质量检测研究学院(系):植物保护学院专业年级: 制药工程092班学生姓名: 合作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年5月22日涟帖笨朱桓衔岸鬃幢展紊怖截瞎僵伯锋不袒孝哀诽跑彭林舵倒谩疵人赔鲁份换朵燥均衡官袖阐验钥傍恭防柿陆驱霍礁抒世境办蜗启孔毅火擅暴胖盯满掣槛眷棘醋猪陨会侮煮刘躺狐钢丢仿苔萄遁呢烘氢禹临像吓藏某捧势晴帧蕾绸剃默郝茹弧攀炮暇茧画蒲只撰耙县患特印竭淬诅杂径尹周腾见嫉卸诞京糟谭贴烷州手佃热早工漂俞骤贿帆凝爵页勋镍钩师甄杏绕寂跃盆校胡失邱瘁腹忧庆咕下蔑投真碴协长精侩阎喊褥崭耪沙闲敦牟糊互蚌办饼劝躁办粥避歪酉似绸谆滋陌亚碾坡奠晰擅沈服盼启霖酬沮携戌艾涉遮话脆鸣曾揖投塔蜗哲

3、谈煎龙毗注昭条灾棠矿肯石豫邑骂紫发扳徽童敌嘱桌丘极慌处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的活及质量检测研究论文苟前信锄寞比姐佣划啥汪喷吨痢宦咆垃坞喘瘟脖阻又棒吱旬昔剂孙椎诈睡仁俺诈诞考吨枣邑胖贝呐蜒腥垂狄傈念肥祁蒸蔗嗡替六智四蓖啥窍垦醉榜映波粕变券猴膳惜庄讳眩裕氟姚辽渊术埔事坑奎昔胳却司彭平瘪氦于屈徊贡跺泻寇翔津海信捷粳元拿毅很妈智酥嗓审可怎办职欠感壶劝划孰椰拌叮嚣封筷瓮葫贰充楞础历盲醒幌匡肮腊威阿尊疑碗蔬只铲慨啊降盆颠吏厉痢牛憨唐潭洱糕经拧潦麦浩蜒鹿涌命憋竭爹包哈陵伊帮傀雌满轮铜哥墒呐筒帜戒百咨柑镣盼嫩郁俯魔鹃轧凸诫盲编寇眠孜俐汀倒卿耿栖忿属爸稀义慈啄硫丑荡逾艘矫赊竣袄葛遗跋慎隐枢涌板彦陕勇屯之栖债蕊剃腑

4、钮邑捍锦学号:20090103852013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5的活性及质量检测研究学院(系):植物保护学院专业年级: 制药工程092班学生姓名: 合作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年5月22日目录摘 要1第一章 文献综述31.1植物精油概述31.1.1 植物精油的历史31.1.2 植物精油简介41.1.3 植物精油的化学组成41.2植物精油对昆虫的生物活性41.2.1植物精油对害虫的行为控制活性41.2.1.1驱避作用51.2.1.2拒食和产卵忌避作用51.2.1.3引诱作用51.2.2植物精油对害虫的毒杀活性51.2.2.1触杀、熏蒸作用51.2

5、.2.2抑制生长发育作用61.2.3植物精油处理后昆虫的表现61.2.4植物精油对蚊子的熏蒸活性61.2.5植物精油的增效研究71.3前景展望71.4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设计思路7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82.1供试材料82.1.1供试昆虫82.1.2供试精油82.1.3主要仪器设备82.2试验方法82.2.1生物活性测定方法82.2.2气雾剂药效评价指标92.2.3数据处理92.2.4气雾剂增效剂质量测定方法10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113.1供试样品的增效活性筛选113.1.1六种植物精油及单体的增效活性筛选113.1.2冬青油和D-柠檬烯的混配113.2气雾剂增效剂M5的活性测定123.2.1增效剂

6、M5对除虫菊素的增效活性测定(5.8m3小屋法)123.2.2气雾剂增效剂M5的产品活性测定133.2.2.1对淡色库蚊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密闭圆筒法)133.2.2.2对淡色库蚊成虫模拟现场室内药效的测定143.3气雾剂增效剂M5的质量测定14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154.1 研发多种精油混配增效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54.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5第五章 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 谢19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5的活性及质量检测研究 摘 要:植物精油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生的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研究显示植物精油的杀虫活性主要表现为熏蒸作用,并且具有低毒、易降解、无残留及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符合人们

7、对卫生害虫防治剂的要求。本论文在前期对冬青油,D-柠檬烯,蓝桉油,丁香酚,柠檬醛,芳樟醇的活性研究基础上,发现冬青油和D-柠檬烯具有较好的熏蒸及增效活性,对其进行混配做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5,并对其增效活性和质量检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冬青油和D-柠檬烯的混配比例的确定:考虑到成本及精油的气味,将增效活性较好的冬青油和D-柠檬烯按以下质量比进行混配:7:3,6:4,5:5,4:6,3:7;然后将其按1.0%加入量加入到0.6%的天然除虫菊素气雾剂中,另将增效醚S1作为药剂对照。通过对淡色库蚊的击倒-时间效应,确定比例为3:7时增效效果最好。考虑到除虫菊素在煤油中的溶解度不太好,因此加入了

8、几种表面活性剂,组成了M5的最终配方。2、气雾剂增效剂M5的活性测定:以0.6%天然除虫菊素杀虫气雾剂为对照,采用5.8m3小屋法,以0.6%天然除虫菊素+0.5%增效剂M5为处理组,对照组KT50为19分38秒,处理组KT50为14分53秒。采用模拟现场法,以0.8%天然除虫菊素杀虫气雾剂为对照,以0.6%天然除虫菊素+0.5%增效剂M5为处理组,CK组的1h击倒率为98.67%,24h死亡率为95.33%,对照组的1h击倒率为100%,24h死亡率为95.73%,说明M5对天然除虫菊素具有较好的增效活性。3、气雾剂增效剂M5的质量测定:外观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密度(20)为0.9200

9、-0.9300 g/mL;由滴定法测得酸值 1.0 mg KOH/g;由卡尔费休法测得含水量为0.5%;参考国标GB/T 19136-2003和参考国标GB/T 19137-2003,分别进行热贮实验(542储存14天)和冷贮实验(02储存7天),质量检测结果均为均一透明、不分层、无析出。关键词:植物精油;冬青油;D-柠檬烯;淡色库蚊;增效活性Activity and Quality Testing of Botanical Pesticide Aerosol Synergist M5 Abstract: Plant essential oil is a volatile small mole

10、cule compounds produced a class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Research shows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plant essential oil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umigation effect,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toxicity, easy degradation, no residue and pests are not easy to produce drug resistance, in line wi

11、th the requirements of health pest control agent. In this pap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oil of wintergreen, D- limonene, Eucalyptus globulus oil, citral, eugenol, basic activity of linalool, limonene found wintergreen oil and D- with fumigation and synergistic activity of the good, mixing with plant

12、source aerosol synergist M5 on it, and the synergistic activity and quality inspec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o determine the mixing ratio of oil of wintergreen and D- limonen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st and essential oils smell, the synergistic activity better wintergreen oil

13、 and D- limonen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quality than mixed: 7:3, 6:4, 5:5, 4:6, 3:7; and then by adding 1% added to 0.6% natural pyrethrum hormone aerosol, the other will piperonyl butoxide as agents to control S1. The knock - on effect of the time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determine the proport

14、ion of synergistic effect was the best when 3:7.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yrethrin solubility in kerosene is not too good, so adding some surface active agent, the final formula M5.2 Determination of aerosol synergist M5 quality: the appearance is colorless to light yellow transparent liquid; densit

15、y (20 ) for 0.9200-0.9300 g/mL; measured by titration acidity 1 mgKOH/g; by Carle Fischer method to measure water content is 0.5%; according to national standard GB/T 19136-2003 and GB/T 19137-2003 reference standard, heat storage experiment respectively (54 2 storage for 14 days) and cold storage e

16、xperiment (0 2 storage for 7 days), quality inspection results are transparent and homogeneous, no delamination.3Determination of aerosol synergist M5 activity: 0.6% pyrethrins aerosol as control, using 5.8m3 cabin, with 0.6% natural pyrethrin +0.5% synergist M5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17、group KT50 was 19 minutes and 38 seconds, group KT50 was 14 minutes and 53 seconds. The simulation method, with 0.8% pyrethrins aerosol as control, with 0.6% natural pyrethrin +0.5% synergist M5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CK group, 1H knockdown rate was 98.67%, 24h was 95.33%, control group 1H knockdo

18、wn rate was 100%, 24h mortality was 95.73%, indicating that M5 possessed synergism. Good activity of natural pyrethrum.Keywords: Plant essential oil; D- limonene; Culex pipiens pallens; synergistic activity第一章 文献综述随着蚊虫抗药性的增强、环境保护的压力以及传统化学杀虫剂不合理的使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它本身所以固有的缺点,现有的传统化学杀虫剂已不能满足社会和环境的要求,因此开发新的灭蚊防控

19、药源迫在眉睫。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从天然植物成分中寻找灭蚊活性物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研制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杀蚊剂是当今发展的趋势1。植物精油是植物源杀虫物质,在环境中残留较低,对人身体健康危害不大,并且害虫还不易产生抗药性。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有400,000-500,000种不同的植物,其中只有10%的植物经过化学鉴定。我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300,000种左右,因此在我国发展和利用精油植物的优势较多,潜力较大3。近年来,植物源农药因为具有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致力于天然产物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证实了部分植物精油具有杀菌抑菌活性,

20、对一些昆虫有不同程度的引诱、拒食、驱避、熏蒸、抑制生长发育和触杀活性,是一类对环境友好的广谱性植物保护剂。植物精油应用于卫生杀虫剂,具有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兼容性好,可降低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毒性压力,缓解害虫的抗药性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1.1植物精油概述1.1.1 植物精油的历史人类利用植物源物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植物来杀虫,最初是将对昆虫具有毒性的植物制成干粉直接使用,后来逐渐发展为使用植物的水提液。十九世纪中期,杀虫植物除虫菊、鱼藤、烟碱制成的商品开始流行,开发成的杀虫制剂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因其

21、活性高效开始蓬勃兴起,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陷入低谷。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化学农药的泛滥使用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使得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再次成为热点,目前已有一些新的植物源杀虫剂商品面世。植物能产生具有杀虫活性的活性物质,这是植物与昆虫在长期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自我防御及协同进化的结果。所以植物是寻找新的杀虫剂的重要的来源。已知有2000多种植物具有杀虫活性, Grange等曾报道约有2400种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 而在化学性质上作过调查研究的植物仅占全世界现有植物种类的10%。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开发植物源农药具有独特的条件,因此利用植物资源用于有害生物防

22、治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1.1.2 植物精油简介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s)是萃取植物特有的芳香物质,取自于草本植物的花、叶、根、树皮、果实、种子、树脂等以蒸溜、压榨方式提炼出来的。它是一类植物源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体内分子量较小、可随水蒸气蒸出、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物质,常具有以下特点2-4:(1)常温下易挥发,在纸片上不遗留油迹;(2)有特殊而强烈的气味,常温下多为液体;(3)大多具高的折光率和一定的旋光度;(4)一般比水轻,比重在0.851.065之间;(5)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中,也能溶于高浓度乙醇中,但几乎不溶于水;(6)对空气、日光及温度等均较敏感,易

23、分解变质;(7)有些植物精油在常温下可析出固体成分。1.1.3 植物精油的化学组成植物精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四大类。萜烯类化合物 这是精油的主要成分,根据基本结构又可分为三大类2-5:(1)单萜衍生物,包括链式单萜类、单环单萜类和双环单萜类,如月桂烯、熏衣草烯、茵香醇等;(2)倍半萜衍生物,包括开链类,如金合欢烯,单环类,如吉马酮、-蛇麻烯和-没药烯等,萘型,如-桉叶醇、-香根酮等,三环类,如广蕾香酮等;(3)二萜衍生物,如泪杉醇等。芳香族化合物 该类化合物在精油中是数量仅次于萜烯类化合物的第二大类化合物。其中,一类为萜源衍生物,如百里草酚、孜然芹烯、-姜黄烯等;另

24、一类为苯丙烷类衍生物,主要含有这类化合物的精油在香料工业上用作辛香型香料 6,如桂皮中的桂皮醛,八角茴香油中的茴香脑;还有的具有C6-C2骨架,如苏合香油中苯乙烯、玫瑰油、香叶天葵中的苯乙醇,冬青油中的水杨酸甲酯7等。脂肪族化合物 精油中的脂肪族化合物主要是一些小分子的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精油中,其含量较少不是其主要成分,如桔子、柠檬、薄荷、香茅等精油中的异戊醛,沙棘油、桂花头香中的乙酸乙酯7-8等。含氮含硫化合物 如具有辛辣刺激香味的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强烈的果香和花香的橘子、柠檬、橙子等中的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新鲜洋葱中的三硫化物,黑芥子中的异硫氰酸酯等。1.2植物精油对昆虫的生物活性1

25、.2.1植物精油对害虫的行为控制活性植物精油对昆虫具有不同程度的熏蒸、引诱、驱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以及触杀活性9-10。1.2.1.1驱避作用植食性昆虫在寻找寄主阶段,主要通过嗅觉感受器识别寄主植物的特异性气味,植物气味是由特定的成分以严格的浓度比例组成的化学指纹图。植物精油可以破坏寄主植物气味的各组分浓度比例,使植食性害虫无法识别寄主甚至躲避寄主。Mauchline等发现非寄主植物蓝桉、香叶天竺葵、薰衣草、辣薄荷、互叶白干层精油可显著驱避油菜花露尾甲11。植物与昆虫在进化中存在协同机制,它们之间的化学通讯并非固定不变。Yatagai等发现本柳杉易感品种引诱柳杉天牛取食,而抗性品种的精油对柳

26、杉天牛有忌避活性12。1.2.1.2拒食和产卵忌避作用利用拒食剂和产卵忌避剂可控制害虫种群。拒食剂主要作用于昆虫触角、下颚须或下唇须上的感觉器,干扰其将食物特性转化为电信号并传人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广藿香精油对斜纹夜蛾幼虫、龙柏精油对小菜蛾有拒食作用 13;砂地柏、甜橙果实、酸橙花精油对黏虫有很好的拒食效果14;柠檬桉叶精油、松节油、胜红蓟油对瓜绢野螟2龄幼虫有拒食活性15;迷迭香、甘牛至、薰衣草和薄荷精油对葱蓟马有强拒食作用16。1.2.1.3引诱作用植物精油对害虫的引诱作用有助于监测预报虫情并可对害虫诱而歼灭之。Koschier等报道少茴香醛、苯甲醛、芳樟醇、丁子香酚等精油成分对西花蓟马有

27、引诱作用17。Gorski将牛至、百里香、罗勒精油涂抹于黄色粘虫板上,显著提高对温室粉虱的诱捕率。Dickens比较了昆虫性引诱剂、植物引诱剂和宿主植物精油分别及混合使用对马铃薯叶甲的引诱活性18,发现昆虫性引诱剂与宿主植物精油混用活性最强,为高效昆虫引诱剂的开发提供了思路。1.2.2植物精油对害虫的毒杀活性1.2.2.1触杀、熏蒸作用亲脂性植物精油通过熏蒸或触杀的方式渗入昆虫角质膜,其脂肪质脂肪族或芳香族组分可阻断特定的神经递质、生长激素及消化酶,杀死或弱化害虫。急性杀虫活性多见于唇形科植物精油,内含香芹酚、伞花烃、百里酚、单倍半萜(烯)化合物。Sampson等测试了23种植物精油对萝卜蚜的

28、触杀活性19,利用辐花芹、香草、芫荽和茴香精油处理萝卜蚜1h的死亡率的比,分别为0.3、0.9、1.2、2.9、4.6 mgmL;结合精油的成分分析结果,含酚类成分如香芹酚、百里酚、r-萜品烯、伞花烃的精油能在极低浓度下致萝卜蚜死亡,含有长叶薄荷酮、芳樟醇、香茅醛、1,8-桉树脑、的杀虫活性次之。Choi等用浸润滤纸法测试了53种植物精油对温室白粉虱卵、幼虫、成虫的熏蒸活性20,其中留兰香、辣薄荷、唇萼薄荷、牛至、丁子香精油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成虫的易感性最强,其次是卵和幼虫;留兰香精油的主要成分香芹酮表现出与纯精油相当的毒性21。1.2.2.2抑制生长发育作用植物精油毒性引起的害虫生理变化以及

29、拒食行为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害虫生长发育,如延长幼虫发育历期、减少产卵数量、增加死亡率或引起不正常的变态等,从而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害虫控制的目的。徐汉虹等用肉桂油点滴处理黄粉甲幼虫21,明显抑制幼虫的生长,并严重干扰其水分代谢和蜕皮过程,导致幼虫死亡。Rao等用黄花蒿精油处理棉红蝽若虫,部分试虫死亡,存活若虫的发育被明显延缓,出现若虫一成虫中间形态的虫体和畸形成虫,有效降低了害虫种群数量21。1.2.3植物精油处理后昆虫的表现江志利六种植物精油对家蝇熏蒸活性及触杀毒力测定中24,用LC95剂量处理家蝇后,中毒试虫均经历兴奋、麻痹、昏迷、死亡4个阶段。处理试虫迅速 表现出兴奋症状,快速爬行

30、,口器频繁伸出,喙理次数增加,频繁从瓶顶突然坠下;后陆续被麻痹,仰卧贴瓶底旋转飞行,有些翻身后企图飞行,但无力飞起,六足表现无力,不能支持虫体,生殖器开始频繁伸出并排出泡状物,从口器中吐出胃液;接着进入昏迷期,试虫基本不动,偶有翅颤,口器及生殖器也偶有伸出;最后逐渐死亡。6种精油处理后家蝇均表现出上述中毒症状,仅症状出现的早晚有差异,LT50越小的症状出现得越早,而LT50较大的,症状出现较晚。1.2.4植物精油对蚊子的熏蒸活性王桂清等采用浸渍法和三角瓶法25,测定了辽细辛精油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对蚊成虫的熏蒸、触杀作用。结果表明,辽细辛精油对淡色库蚊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24h的LC5

31、0为25.047mg/L,LC90为31.994mg/L;对成虫有较好的熏蒸作用,LC50和LC90分别为69.354mg/L和14.133mg/L,KT50和KT90分别为19.329min和52.848min。杨频等考察了菊科植物、芸香科植物、椒样薄荷、留兰香和香茅共5种植物的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蒸杀虫效果,以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5种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杀效果。结果显示持续熏蒸不同时间后,5种精油对致倦库蚊的毒力有差异。在熏蒸0.5、4和24h后芸香科植物精油均毒力最大,其LC50分别为0.013、0.055、0.058。而菊科植物精油毒力最小,其3个时间段的LC50分别为0.948、0.42

32、7、1.711。用供试植物精油的LC95剂量(0.5h)熏蒸处理致倦库蚊,显示留兰香油的熏杀速度最快,其LT50值为6.087min,而香茅油的最慢,为21.143min。1.2.5植物精油的增效研究植物精油是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一般主要成分对活性贡献较大,而单独使用却往往达不到混合物的毒性甚至无毒。Bekele等用去除式测定的方法确定了罗勒属植物Ocimumkilim 和scharicum精油各成分的毒杀活性26。精油全油熏蒸处理玉米象的死亡率为100,樟脑、柠檬烯、4-松油醇、1,8-桉叶油素、莰烯、t-石竹烯等单体均对玉米象没有毒性,上述6种单体的混合物致死率为100,依次去除上述

33、一种单体的五元混合物对玉米象的致死率分别为22、97、94、84、100和100,樟脑的缺失引起最大幅度的活性下降,表明樟脑对玉米象的熏蒸活性贡献最大。Mires-mailli等测试了迷迭香精油成分分别对二斑叶螨的活性27,在活性成分中混合非活性成分可使毒性作用增强。植物精油之间也有增效作用。魁蒿和樟树精油均可忌避和毒杀米象及蚕豆象,将上述两种精油等体积混合可显著增强其忌避和毒杀的活性,且能完全避免精油在较高浓度单独使用时抑制种子发芽的植物毒性22。1.3前景展望在我国发展及利用精油植物的优势较多,潜力较大。精油含量较为丰富的植物有:柏科、木兰科、樟科、芸香科、伞形花科、唇形花科、姜科、菊科、

34、桃金娘科、龙脑香科和禾本科等。特别在云南、广西、四川、江西、吉林、江苏、山东、海南省等及西北各省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更有发展前途29。目前,植物精油的研究和应用多限于香料植物的食品工业、烟酒工业和日用化学工业等。对精油的质量要求较高,所以低品位的精油如用于农药工业,将使得精油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随着对精油杀虫作用的研究深入展开,在不远的将来,防虫、防鼠、防霉蛋糕、防蛀丝织品、防霉避虫。1.4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设计思路综上所述,现用的化学杀蚊剂长期使用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卫生害虫的抗药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问题,而研究表明,有些植物精油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并且具有低毒、易降解、低残留、不易

35、产生抗药性、对人类较为安全等特点,在卫生害虫防治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虽然科研人员对植物精油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对植物精油的熏蒸杀蚊活性特别是植物精油及单体化合物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鲜有报道,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拟在前期对冬青油,D-柠檬烯,蓝桉油,丁香酚,柠檬醛,芳樟醇的活性研究基础上,选取冬青油和D-柠檬烯为M5精油成分,选定其最佳比例,并进行质量和活性测定。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供试材料2.1.1供试昆虫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引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内饲养,饲养条件为温度(261),相对湿度(6

36、55)%,试验时取羽化后第3d的整齐一致健康雌蚊供试。2.1.2供试精油共6种植物精油,冬青油、D-柠檬烯、蓝桉油、丁香酚、柠檬醛、芳樟醇,均购自江西省吉水县水南威霸药用香料油提炼厂。分析纯丙酮(AR),西安化学试剂厂。2.1.3主要仪器设备微量进样器(5L和1L),宁波市镇海玻璃仪器厂;玻璃三角瓶(250 mL);移液枪(20-200L),德国Eppendorf公司;吸蚊器(自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中心提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型号Trace GC Ultra-Polaris Q(Thermo公司)。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提供。2.2试验方法2.2.

37、1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本次试验中不论是单品还是混配剂,均采用如下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药效室内测定方法结合GB13917.292、GB13917.892 ,室内药效评论结合国家标准GB/T17322.2-1998、GB/T17322.11-1998。具体方法为:(1)密闭圆筒法。方法按照GB 13917.2-92规定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为:用吸蚊器将20头供试昆虫放于缸内。待试虫恢复正常活动后,将待测的满装气雾剂装于电子喷雾控制器机架上,并将电子喷雾控制器的机架水平放置,使气雾剂罐体呈水平状态,喷嘴垂直向下,处于密闭圆筒顶部圆板的中央圆孔处,调节电子控制器的喷药时间,使气雾剂的喷药量为1.0g,按动

38、操作按钮,喷雾后立即用橡皮塞将圆孔塞住。1min后,拉开玻璃挡板,立即计时并记录,每隔30s记录一次被击倒的试虫数。待试虫全部击倒后,将全部供试昆虫转移至清洁的养虫笼中,并用5%糖水饲养,24h检查死亡虫数。每个样品重复3次,同时进行空白测定,最后计算出KT50及24h死亡率。(2)5.8m3小屋法。按照企业常用的方法进行,具体操作为:进行试验时,将5.8m3小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控制在261和60%5%条件下。用吸蚊器挑取100只羽化后第3-5d的未吸血的淡色库蚊雌蚊,放入5.8m3小屋内待用。采用人工喷雾的方法,控制气雾剂的喷药时间,使每个5.8m3小屋内的施药量保持在1.5g0.05g

39、和2.0g0.05g范围内,喷药时采用小屋对立双面喷药,以保证药液在5.8m3小屋内均匀分布。喷药后立即计时,每隔2 min记录一次试虫击倒数,记录到40 min,根据试虫击倒时间计算KT50。每处理重复2次。 (3)模拟现场药效试验方法。按照GB 13917.8-92规定的方法进行,以淡色库蚊雌蚊为试虫。模拟现场生物为近似正方形房间,地面面积为10m2,高度为2.8m。墙面、地面及天花板为白色,相对两个墙面有能关严的门窗,并且能通过门窗观察到房间内的各个角落。实验步骤为:关紧模拟现场的门窗,挑取100只淡色库蚊雌蚊放入模拟现场内,待试虫恢复正常活动时,试验人员站于模拟现场中央,手持满装药剂的

40、气雾剂罐,喷嘴向上约45进行喷雾,喷雾时需转身360,喷药量为0.3g/m3,施药毕,试验人员立即离开现场,关紧门窗并立即计时,1小时后将被击倒的试虫收集至清洁养虫笼中,用5%糖水棉球喂养。未被击倒的试虫不收回,计入24 h活虫数。24 h检查死虫数,根据收集到的虫数和死虫数计算击倒率和死亡率。2.2.2气雾剂药效评价指标杀虫气雾剂药效评价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17.2-2009,如表1所示:表1 气雾剂药效评价指标试 虫评价标准密闭圆筒法GB/T 13917.2-2009模拟现场GB/T 13917.10-2009KT50 / min24h(蜚蠊72h)死亡率/ %击

41、倒率/ %24h(蜚蠊72h)死亡率/ %ABABABAB蚊2.05.010095.010090.010090.0蝇2.05.010095.010090.010090.0蜚蠊4.09.010095.010090.02.2.3数据处理死亡率=死亡虫数供试虫数100;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一对照死亡率)(1一对照死亡率)100;熏蒸毒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机率值分析法,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增效系数(SR)=单剂KT50/混剂KT50 (增效系数在0.8以下表示为拮抗作用,0.8-1.2表示叠加作用,1.2以上表示增效作用)2.2.4气雾剂增效剂质量测定方法(1)M5的

42、外观,密度,含水量,酸值分别根据NY/T1860.3-2010,NY/T1860.17-2010,GB/T_1600-2001(卡尔.费休法),NY/T 1860.2-2010规定的方法测定。(2)冷贮方法:取1001.0mL样品加入离心管中,在制冷器中冷却至01,让离心管及其内容物在01下保持1h,期间每隔15min搅拌一次,每次15s,检查并记录有无固定物或者油状物析出。将离心管放回制冷器在01继续放置7d。7d后将离心管取出,在室温(不超过20)下静置3h后,对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3)热贮方法:用注射器将约30mL乳油试样注入洁净的安瓿瓶中(避免试样接触瓶颈),置此安瓿瓶于冰盐浴中制冷

43、,用高温火焰封口(避免溶剂挥发)。至少3瓶分别称重。将封好的安瓿瓶置于金属容器内,再将金属容器放入542恒温箱(或恒温水浴)中,放置14d。取出后,将安瓿瓶外面拭净,对质量未发生变化的试样,于24h内对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1供试样品的增效活性筛选3.1.1六种植物精油及单体的增效活性筛选表2 6种植物精油及单体对天然除虫菊素的增效活性测定(密闭圆筒法)样 品KT50(分/秒)毒力方程(Y)喷药量/gKT9595%置信限增效系数SRCK2003”-5.909+3.541X1.355827”1716”2319”1.69冬青油1153”-7.028+4.216X1.392911

44、”1033”1322”CK2235”-3.157+2.604X1.289643”1858”2655”1.62D-柠檬烯1353”-2.971+2.729X1.295536”1139”1632”CK2239”-6.94+3.811X1.206112”2007”2530”1.12蓝桉油2013”-3.496+2.755X1.187956”1702”2359”CK3315”-2.653+2.319X1.3617012”2649”4113”1.11丁香酚3004”-2.456+2.291X1.3315715”2417”3715”CK5009”-2.96+2.288X1.5626227”4047”614

45、0”1.52柠檬醛3259”-2.874+2.389X1.5116103”2654”4026”CK1337”-2.815+2.684X1.935549”1132”1603”芳樟醇1747”-2.147+2.360X1.928829”1436”2139”注:1. CK:0.6%天然除虫菊素气雾剂;处理组为0.6%除虫菊素+1.0%的增效物质(精油);表中用增效物质的名称代表该处理。均为油基气雾剂,溶剂为D80煤油。2. 试验采用人工喷药,供试昆虫为羽化的3-5天的淡色库蚊,每组试虫20只,三个重复,喷药前后用天平称重; 从结果表格中可以看出冬青油和D-柠檬烯的增效系数最大,柠檬醛的增效活性次之,

46、蓝桉油和丁香酚几乎没有增效活性,芳樟醇没有增效活性。3.1.2冬青油和D-柠檬烯的混配考虑到成本及精油的气味,将增效活性较好的冬青油和D-柠檬烯按以下质量比进行混配:7:3,6:4,5:5,4:6,3:7;然后将其按1.0%加入量加入到0.6%的天然除虫菊素气雾剂中,另将增效醚S1作为药剂对照。供试昆虫为羽化的3-5天的淡色库蚊,每组100只试虫,两个重复。表3 5.8m3小屋法测定两种精油的混配效果样 品KT50(分/秒)毒力方程(Y)喷药量/gKT9595%置信限增效系数SRCK4049”-3.34+2.461X1.5019015”3345”4922”1.41DN732856”-1.372

47、+1.967X1.5319828”2238”370”CK3618”-1.172+1.849X1.6628132”2746”4727”0.96DN643748”-0.0928+1.462X1.6150345”2712”5231”CK3344”-2.565+2.288X1.8817634”2728”4126”0.98DN553430”-0.2207+1.574X1.9038234”2533”4636”CK3048”-1.91+2.115X1.7718435”2451”3810”1.01DN463032”-0.5257+1.694X1.7728547”2303”4026”CK2934”-3.036+

48、2.473X1.9313645”2429”3544”1.47DN372005”-0.2098+1.691X2.0118841”1510”2637”CK3631”-3.765+2.624X1.9015439”3024”4352”1.33增效醚S12729”-2.756+2.411X1.9313213”2236”3324”从结果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冬青油和D-柠檬烯的质量比为3:7的时候增效系数为1.41,而增效醚S1为1.33,所以当冬青油和D-柠檬烯的质量比为3:7时增效效果最好。M5的精油配方确定后,考虑到除虫菊素在煤油中的溶解度不太好,因此加入了几种表面活性剂,组成了M5的最终配方。3.2气

49、雾剂增效剂M5的活性测定3.2.1增效剂M5对除虫菊素的增效活性测定(5.8m3小屋法)进行试验时,将5.8m3小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控制在261和60%5%条件下。用吸蚊器挑取100只羽化后第3-5d的未吸血的淡色库蚊雌蚊,放入5.8m3小屋内待用。CK为对照,即0.6%天然除虫菊素杀虫气雾剂,油基型。M5为处理,即0.6%天然除虫菊素+0.5%增效剂M5,油基型。采用人工喷雾的方法,控制气雾剂的喷药时间,使每个5.8m3小屋内的施药量保持在1.5g0.05g和2.0g0.05g范围内,喷药时采用小屋对立双面喷药,以保证药液在5.8m3小屋内均匀分布。喷药后立即计时,每隔2 min记录一次

50、试虫击倒数,记录到40 min,根据试虫击倒时间计算KT50 和KT95。每组重复2次。表4 增效剂M5对天然除虫菊素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5.8m3小屋法)试虫序号样品喷药量(g)KT50KT95增效系数(SR)淡色库蚊1M51.5614m53s116m7s1.36CK1.6219m38s168m2s2M52.205m40s15m2s1.20CK2.156m34s26m20s实验说明了在5.8立方米小屋法中,M5对天然除虫菊素是有较好的增效活性的。3.2.2气雾剂增效剂M5的产品活性测定本产品是含天然除虫菊素和植物精油的植物源杀虫气雾剂,其配方为:天然除虫菊素,D-柠檬烯,冬青油,表面活性剂,

51、渗透剂,溶剂,抛射剂;其加工步骤为:首先将D-柠檬烯、冬青油、表面活性剂、渗透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将该组合物与天然除虫菊素以一定比例混合,最后加入溶剂溶解,充分搅拌,制成气雾剂母液;将所得的气雾剂母液灌装于气雾剂罐中,插阀门封口,在高压下压入抛射剂,即得到含除虫菊素和植物精油的植物源杀虫气雾剂。对本产品进行对淡色库蚊的活性的测定,其中气雾剂A为0.8%除虫菊素,气雾剂B为0.6%除虫菊素+0.5%M5。3.2.2.1对淡色库蚊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密闭圆筒法)采用密闭圆筒法,以淡色库蚊为供试昆虫,取羽化后第35d整齐一致的未吸血的健康雌蚊供试,对2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植物精油的植物源杀虫气雾剂

52、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以枪手(河北康达有限公司生产)为对照药剂,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表5 2种植物源杀虫气雾剂对淡色库蚊成虫的室内生物测定结果(密闭圆筒法)药剂KT50(min)毒力方程(Y)95%置信区间24h死亡率(%)气雾剂A2.15-4.154+4.336X1.782.6098.33气雾剂B1.77-2.781+3.844X1.422.18100对照药剂1.87-1.069+2.962X1.452.42100从表中可以看出,2种含除虫菊素和植物精油的植物源杀虫气雾剂对淡色库蚊的生物活性与对照药剂相当。根据农药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标准,气雾剂B和对照药剂达到A级标准,而气雾剂A则达到

53、B级标准。3.2.2.2对淡色库蚊成虫模拟现场室内药效的测定模拟现场生物为近似正方形房间,地面面积为10m2,高度为2.8m。墙面、地面及天花板为白色,相对两个墙面有能关严的门窗,并且能通过门窗观察到房间内的各个角落。实验步骤为:关紧模拟现场的门窗,挑取100只淡色库蚊雌蚊放入模拟现场内,待试虫恢复正常活动时,试验人员站于模拟现场中央,手持满装药剂的气雾剂罐,喷嘴向上约45进行喷雾,喷雾时需转身360,喷药量为0.3g/m3,施药毕,试验人员立即离开现场,关紧门窗并立即计时,1小时后将被击倒的试虫收集至清洁养虫笼中,用5%糖水棉球喂养。未被击倒的试虫不收回,计入24 h活虫数。24 h检查死虫

54、数,根据收集到的虫数和死虫数计算击倒率和死亡率。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表6 2种气雾剂对淡色库蚊的模拟现场法试验测定结果药剂1h击倒率/ %24h死亡率/ %气雾剂A98.6795.33气雾剂B10095.73对照药剂100100从表中可知,含天然除虫菊素和植物精油的植物源杀虫气雾剂对淡色库蚊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根据农药卫生用杀虫剂药效评价标准,气雾剂B和对照药剂达到A级标准,气雾剂A则达到B级标准。3.3气雾剂增效剂M5的质量测定样品名称:植物源气雾剂专用增效剂样品M5样品数量:100g表7 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 M5的理化指标序号项目指标备注1外观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目测法2密度(20);g/

55、mL0.92000.9300密度计法3酸值;mg KOH/g1.0滴定法4水分;%0.5卡尔费休法5冷贮稳定性均一透明、不分层、无析出6热贮稳定性均一透明、不分层、无析出高效气相色谱分析:样品用丙酮稀释5倍。起始温度50,保留5分钟,升温速率8/min,最终温度270,保留5min。高效气相色谱谱图:图1 M5的总离子流图从以上结果数据中可知,M5的质量达标。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4.1 研发多种精油混配增效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本论文可以看出由冬青油和D-柠檬烯混配的增效剂对比除虫菊素表现出良好的增效活性,由于植物精油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并且有很多表现出良好的活性,所以可以扩大筛选范围,并对有活性

56、的精油进行混配,开发多种精油混配的增效剂。4.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论文只是做了气雾剂增效剂M5的增效活性的测定,但是对冬青油的活性成分没有做具体的分析,可以通过色谱分析的方法来测定精油的成分,进而测定各成分的活性,由于精油成分复杂,很可能是各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发挥的活性。本研究仅对M5的质量进行了初步测定,而对其冷、热贮稳定性、活性组分变化等还需进一步检测。 第五章 结论本文通过对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5进行的活性及质量的初步检测,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密闭圆筒法对冬青油、D-柠檬烯、蓝桉油、丁香酚、柠檬醛、芳樟醇对天然除虫菊素的增效活性测定中,冬青油和D-柠檬烯的增效活性最好,分别为1

57、.69和1.62 。进一步对其进行混配试验(5.8m3小屋法),得到冬青油和D-柠檬烯的质量比为3:7时的增效系数最大,为1.47 。考虑到除虫菊素在煤油中的溶解度不太好,因此加入了几种表面活性剂,组成了M5的最终配方。2、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5的生物活性测定采用了5.8m3小屋法,以0.6%天然除虫菊素+0.5%增效剂M5为处理组,对照组KT50为19分38秒,处理组KT50为14分53秒,增效系数为1.36。气雾剂增效剂M5的产品测定采用了密闭圆筒法和模拟现场法,均以0.8%天然除虫菊素杀虫气雾剂为对照,以0.6%天然除虫菊素+0.5%增效剂M5为处理组。在密闭圆筒法中处理组KT50为1m

58、46s,对照组KT50为2m9s。在模拟现场法中CK组的1h击倒率为98.67%,24h死亡率为95.33%,对照组的1h击倒率为100%,24h死亡率为95.73%,说明M5对天然除虫菊素具有较好的增效活性。3、在对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M5的质量初步测定中,外观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密度(20)为0.9200-0.9300 g/mL;由滴定法测得酸值 1.0 mg KOH/g;由卡尔费休法测得含水量为0.5%;参考国标GB/T 19136-2003和参考国标GB/T 19137-2003,分别进行热贮实验(542储存14天)和冷贮实验(02储存7天),质量检测结果均为均一透明、不分层、无析出

59、。这说明了M5作为植物源气雾剂增效剂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参考文献1 蒋国民. 2000. 卫生杀虫剂剂型技术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502 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 陈孝泉.植物化学分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6 张承增,汪清如.日用调香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9.7 王宪楷.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 焦启源.芳香植物及其利用(上册)M.上海:上海科

60、学技术出版社,1990.9 杨频,马雅军,廉震民. 五种植物精油熏杀致倦库蚊的效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5(10).10 王桂清,姬兰柱,张弘.辽细辛精油对淡色库蚊的杀伤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2):112115.11Mauchine A L,Osborne J L,Martin A P,et al, Theeffects of non-host plant essential oil volatiles on the be haviourof the pollen beetle,MeligethesaemusJ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61、 Applicata,2005,114:18118812Yatagai M,Makihara H.Volatile components of Japanese cedar cultivars as repellents related to resistance to Cryptomeria bark horerJJournal of Wood Sdence,2002,48:515513 晓燕,侯有明龙柏精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J昆虫知识,2006,43(1):5760.14侯华民,冯俊涛,陈安良植物精油对几种害虫的毒杀活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6):273015秦玉洁,吴伟坚,黄寿山,等几种精油对瓜绢野螟拒食作用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1,27(6):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