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156797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50分)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强调的是修身养性。下列与之类似的是A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B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C “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

2、不得两起,故谓之一”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A 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C 具有强烈迷信色彩 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4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B 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C 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 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5根据道教的一

3、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A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6孟子既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以世袭贵族治理数以百万计农民的施政理念,又勾画了一个“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的最低限度的保障。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 表达了社会动荡时期对精英政治的理性需求B 体现了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的“仁政”理念C 孟子思想中出自于人类天性的完美政治诉求D 社会大变革背景

4、下封建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7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 B C D 8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 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 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C 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9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

5、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10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责和警示。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教灾荒的措施。据此可知灾害的发生A 强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 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C 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 D 有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11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

6、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史记又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反映了A 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 B 公孙弘并非真儒者C 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2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13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

7、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公意”是指A 共同体的理性意志 B 多数人的利益表示C 主权者的集体诉求 D 统治者的根本利益14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的微光”。这里的“微光”指的是A 理性主义冲击着法国的封建专制 B 法国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C 伏尔泰葬入思想圣殿巴黎圣贤祠 D 波旁王朝正处在法国极盛时期15欧洲

8、文艺复兴史在评述人文主义运动时称,“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由此可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这里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A “因行称义”还是“因信称义” B 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C 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 D 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16“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文艺复兴 B 近代科学的兴起 C 启蒙运动 D 第一次工业革命17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

9、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 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18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A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 建设工业国家 C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构建民主法治社会1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不断地与人辩论,形成了一套严明的辩

10、证科学,即问答式的方法来考查一切已有见解,并认为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将为个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材料中“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主旨是A 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B 继承捍卫智者学派C 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善 D 重视人的道德力量20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A 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C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D 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21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

11、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C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22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由平等 D 三权分立学说23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

12、,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A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B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24(题文)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 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 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 宗教信仰 D 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25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和法治二、非

13、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区分“古之君”(尧舜等原始民主时期的“君”)与“今之君”(秦以下全体专制帝王),指出“今之君”是“天下之大害”。黄氏针对尊君论的理论基础“天下受命于天子”之说,重新论证了“天下”与“君”孰主孰客,从而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而其论证手法是复归“古之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从“君客论”出发,高唤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进一步阐发君臣关系为同事协作关系:“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

14、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材料二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否定了“君权神授”说,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思想。他指出,所谓人民主权就是以公共意志为最高权力,其具体体现就是由全体人民根据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社会契约。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都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换言之,在最高主权面前人是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如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即迫使他自由。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15、黄宗羲思想所体现出的新变化及其历史价值。(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卢梭思想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希腊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性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摘编自浅析古希腊人文精神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

16、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家都认为过去的知识是最可靠的智慧源泉;而18世纪的思想家却不盲从古代权威,决心依靠他们自己的才智领悟知识,他们以“大胆求知”为座右铭,强调科学的自主性和思想的自由活动。他们的共同出发点是承认无知,都会说“我们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于是,他们都觉得有走出去,寻找新发现的必要。摘编自赫拉利人类简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17、识,指出古希腊人文精神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5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核心内涵,并指出其意义。(5分)根据材料三,18世纪的欧洲思想家看待知识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思想家“新发现”的历史作用。(8分)28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

18、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作。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材料四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

19、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8分)(2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于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4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C 2A 3B 4A 5A 6C 7D 8B 9A 1

20、0B11C 12B 13A 14A 15C 16C 17B 18D 19A 20B 21D 22B 23A 24B 25A26(1)变化:新民本思想。历史价值:摆脱了尊君论的束缚,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以民众为主,君主要为民众服务;提出以民众幸福作为判断社会状况的标准。(2)不同: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民本思想,卢梭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黄宗羲借助原始民主阐发自己的思想,卢梭则通过理论探讨描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图;黄宗羲未能从根本上否定君权,卢梭则提出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黄宗羲的思想未能付之于实践卢梭的思想指导了资产阶级革命等。原因: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新兴政治力量尚未形成

21、,传统思想观念和封建制度根深蒂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洗礼,思想得到解放等。27(1)特点:注重人的自我意识;追求人的现世价值。原因: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人文精神的物质基础;相对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人们的自由与斗争精神;民主政治有助于个人意识的增强。(2)内涵: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自由、知识等。意义:冲破传统束缚,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推动近代科学诞生。(3)变化:从向权威、过去寻求,到承认“无知”,勇于探索新知。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28(

22、1)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2)内涵:宗教改革否定教会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王权和教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答出两点即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