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稳定畜产品市场的关键举措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9044724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稳定畜产品市场的关键举措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稳定畜产品市场的关键举措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稳定畜产品市场的关键举措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稳定畜产品市场的关键举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稳定畜产品市场的关键举措(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稳定畜产品市场的关键举措 近几年来,受市场和疫病控制风险及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畜牧业的规模化经营被提到议事日程。但是,发展规模化经营有不同的模式可供选择,例如,北美的大农场模式、欧洲的家庭农场模式以及我国目前政府部门主推的饲养小区模式,那么,究竟哪种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借鉴欧洲模式,走以家庭农场为主的规模化发展道路。l价格持续上涨是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2007年,受多重因素影响,以猪肉为代表的主要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的1-10月,全国仔猪、活猪和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7.32元,kg、11.25

2、元kg和17.93元,kg,同比分别上涨106.1%、63.4%和52.5%;牛肉和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21.49元,kg和22.68元,kg,同比分别上涨16.6%和23.0%;10月份开始,主产区的原料奶价格也出现上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6个主产省(市)的原料奶平均价格为2.16元,l(g,环比上涨6.9%,同比增长14.3%。主要畜产品价格的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曾几次亲自考察生猪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并多次就生猪生产和市场猪肉供应问题做出重要批示。中央先后出台对母猪提供补贴和保险以及扶持规模化饲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便促进生产、稳定价

3、格、保障供应。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还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主要畜产品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并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数据显示,稳定了3个月的猪价,从11月初开始再次出现上涨,年底生猪均价达到16.13元/kg。对于这次畜产品(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多数分析认为有3个主要方面:第一,周期性波动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先后发生过6次波动,平均3-5年发生一次,这次涨价属于周期性波动。第二,饲料成本推动。受国内外市场供应的影响,构成饲料成分主要原料的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使饲养成本大幅度增加,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第三,疫病风险恐慌。由于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的影响,许多生产者,特别是一些散

4、养农户不敢及时补栏,致使生猪供给量下降,最终导致价格上涨。笔者认为,上述分析有一定道理,但并非问题根源所在。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这次价格波动与前5次不同,前5次价格波动的影响是猪肉生产的增幅减小而猪肉总产量依然增加,而本次价格波动的影响是猪肉总产量出现了下降。农业部生猪波动规律性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末全国母猪存栏4700万头,同比下降3.6%;2007年6月底,母猪存栏比年初又下降7%。预计2007年全年猪肉产量也将出现绝对量的下降。绝对量的下降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生产者离开了养猪行业,改行从事其它产业。那么,究竟是哪些生产者退出了养猪业?我国的生猪饲养者按照其经营规模大致可分大

5、规模的商业饲养场、规模化的农户饲养场(以下称“家庭农场”)及散养农户等3类。据相关专家的估计,目前我国猪肉生产的45%左右是由前两者提供的,55%左右是由散养农户提供的。前两者由于资本(含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的投入较大,退出成本高,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退出。而散养农户几乎没有什么资本投入,退出成本很低,所以,他们可以随时退出。农业部生猪波动规律性研究课题组的报告证实了这种推断(该报告指出:根据农业部对全国20个生猪主产省的调研,2007年7月散养农户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20.5%,规模场生猪存栏同比增加7.3%,散养户在本次波动中快速退出成为一个主要特征)。为什么有些散养农户要选择退出养猪业呢?其

6、实,我国30年来以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为发展目标、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改革,为大量散养农户的退出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户选择退出养猪业,有3个最基本条件:其一,农户本身必须是一个理性经济人,知道自己做什么才能实现家庭收益的最大化,在进行择业决策时就是看能否满足家庭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能够满足就选择进入,不能满足就选择放弃或退出;其二,生产要素应市场化,农户有自由择业的就业机会,能够找到满足家庭收益最大化的工作岗位;其三,退出成本低,退出时不需要家庭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事实上,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今天,这3个基本条件都已完全具备。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些农户放弃养猪,加入农民工队伍,成为城

7、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者,这一进程早已开始,今后还将持续下去。从上面的理论分析不难看出,散养农户的退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市场重新配置资源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那么,为什么在2007年散养农户的退出引发了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这一进程早就开始,为什么在此之前猪肉没有涨价?事实上2006年各地相继暴发的高致病性猪蓝病,大批散养农户加快退出养猪行业,因为他们是这场灾害的最大受害者。这次疫病的暴发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养猪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不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投入。这预示着家庭副业的养猪时代行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专业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养猪业。养猪的低收入、高风险使大批的散养农户选

8、择退出。通常情况下,市场本身可以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均衡,一部分散养农户退出所形成的市场空间可由规模化的猪场填补。但是,这次散养农户退出的速度太快以至于那些规模猪场一时难以补足市场空缺,形成暂时性的市场供不应求,因此,最终导致这次猪肉价格上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无论是北美还是欧洲的主要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大量的小规模兼业性农场(农户)破产或被兼并,使得小规模的农场数量在不断减少,比重在下降。在这一进程中,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农业人口越来越少,许多农场没人继承。这使得那些继续留下来的农场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规模化农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依靠市

9、场的力量,实现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新的均衡。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已经进入到这个阶段,可以预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小规模散养农户退出畜牧业,进入城市或进入非农产业,畜牧业的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我国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进程中应借鉴欧洲发展模式衡量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看这个国家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由于3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强度以及结合的方式不同,形成土地密集型的畜牧业、资本密集型的畜牧业及劳动密集型的畜牧业3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与3种模式相对应的有:以土地投入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薪模式”);以资本和土

10、地投入为主的美国和加拿大农场发展模式(简称“北美模式”);以资本投入为主的欧洲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简称“欧洲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西欧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农场都是兼业型农场,他们种粮、种菜、养猪、养牛,同时从事几个行业,甚至有些农民是一边到工厂打工一边经营农场,农场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农场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现在的兼业农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奥地利的多数农场属于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牧结合型农场,单纯从事养殖业的农场也既养猪又养鸡,兼业型农场依然占农场总数的70%。笔者曾经先后考察过德国、匈牙利、芬兰、奥地利、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几个欧洲国家。这些国家

11、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包括畜牧业、家禽业、肉牛业、奶牛业,都是紧紧依赖于家庭农场,像北美那样的牧场在欧洲几乎找不到。家庭农场有2个基本特征,特征之一:农场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和子女,很少有雇工。一般情况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与家庭劳动力的供给水平相适应。特征之二:经营规模都不大。在德国,奶牛存栏量4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66%,生猪存栏量6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83%。在荷兰,家庭农场平均饲养奶牛59头。在奥地利,20世纪90年代后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更小。在饲养奶牛的农场中,养10头以下的农户占养牛农场总数的38%,养11-50头的占55%,养50头以上的只占7%;在养猪农场中,

12、年存栏量在100头以下的,占养猪农场总数的92%;年存栏量101-400头的占7%;年存栏量400头以上的只占1%。欧洲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家庭农场为服务对象,围绕家庭农场而建立的。政府出台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是针对家庭农场的;科技推广体系是针对家庭农场设计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项目是针对家庭农场设计的;成立的各种行业协会是直接为家庭农场提供服务的。这种服务理念和制度设计贯穿于机械制造、动物育种、饲料营养、草场改良、疫病防治、粪污处理、农场管理等各个环节。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造就了具有欧洲特色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业。事实上,欧洲许多国家都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

13、例如,荷兰和德国都是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家庭农场中手工挤奶相当普遍,一个挤奶工每天最多可以挤1015头奶牛;60年代初开始推广机械挤奶;到60年代末机械挤奶得到普及。目前,荷兰的挤奶方式正在由机械挤奶向机械人挤奶转变。荷兰在欧洲各国中是采用机械人挤奶最多的国家。欧洲各国已经投入使用的挤奶机械总共有500多套,其中,仅荷兰就有250套。荷兰的农场主们一直高度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来发展奶牛业。他们紧跟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运用到奶业的生产实践中去。例如,他们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牛群,利用计算机技术

14、从事饲养管理,利用现代环保技术从事奶业生产等等。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奶业生产通过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饲养体制也实现了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的转变。笔者所访问的所有奶牛农场都采用现代的品种、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管理。从品种上看,他们所利用的德系西门塔尔在乳肉兼用型品种当中,无疑属于世界顶尖水平(母牛的平均单产水平约为7t,同时公犊有很好的育肥能力)。从技术上看,他们利用的草场全部为人工配方草场,每块草场上有10种以上牧草配伍,保证了饲草营养的多样性;牧草青贮及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得到了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在家庭农场中得到普遍采用。从管理上看,普遍实现了完全舍饲与TMR技术的完美结合;高产奶牛的补饲实现了由计算机控制;牛的粪便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境中的异味小,所以除了一些大型的奶牛场实现了场村分离外,还有相当数目的小型奶牛场依然在村庄内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