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5008564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011257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335008564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5335008564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5335008564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5335008564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35008564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一章 绪论一、 文字与汉字(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字,会意兼形声。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左传·成公十一年·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二)汉字的功能1、文字的功能 · 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

2、入信史时代。·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陈澧东塾读书记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 文字 语言 观念(1)汉字记录汉语(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歪 尖 粜 籴 (di2 )孬 汆(cuan2)咡(er3)嘦(jiao4) 美扉 箸/筷 二、汉字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既包括人类超越本能而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

3、专指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信仰、习俗、道德、法律、艺术、心理、价值观念等。我们这里所用概念是指广义的文化。(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文字与文化的关系(1)文字从属于文化。(2)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互相影响。2、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1)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导引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2)汉字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庄子诗经尚书孙子兵法史记金刚经 (3)汉字的字形结构本身孕含着中国文化的大量信息,汉字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4)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创建和塑造三、汉字文化的认识历程1、汉字崇拜阶段(从发生形成至清末)(1)神话思维给汉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4、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2)王权思想,把汉字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考证文字)” 曌zhào是武则天为自己当皇帝取的字,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yn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 乃采周易“飞龙在天”之义为“”字,音“俨”,以名焉 上龙下天。意思即为:飞龙在天。喻权势。坚强。等等2、汉字否定阶段(清末民初 改革开放)列强欺辱科技落后民智未开教育不景气中国挨打汉字否定 百年“文字改革”评 国学网·“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

5、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 “汉字真正是世界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瞿秋白·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是中国劳动大众身上的结核 鲁迅·“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毛泽东、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3、汉字多维反思阶段(改革开放 至今) (5)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汉字的第五个特点是汉文化持续时间很长。“如果中国汉字过渡到字母-音素文字”则会“中断同中国多少个世纪以来用汉字体现的古老文化的联系。(沟通古今)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文字的起源·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 :1、5500年前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

6、型文字;2、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3、33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一)文字的产生的时间1、语言可能开始于300万年前的早期“直立人”,成熟于3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2、文字萌芽于一万年前“农业化”(畜牧和耕种)开始之后,世界许多地方遗留下来新石器时期的刻符和岩画。3、文字成熟于5500年前农业和手工业的初步上升时期,最早的文化摇篮(两河流域和埃及)这时候有了能够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的文字 (二)文字的萌芽(文字的起源的原始资料) 1、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有指事性质。2、“岩画”,包括岩洞、山崖、石壁和其他处所的素描,有象形性质。3、“文字画”,

7、是文字性的图画。文字画一般都是单幅的,它们的特点是:符号是团符,语段是篇章,表达法是表形为主、表意为副。4、“图画字”是图画性的文字。这种初始的文字往往采取连环画形式。 (三)成熟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成熟的文字体系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单个图形应与特定的语言单位对应。第二、图形重复使用而表达的意义不变。第三、图形做线性排列其顺序应与话语中的词语顺序一致。二、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1、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2、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1、结绳记事 结

8、绳不是成熟的文字,但给汉字产生以启示·郑玄周易注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老子八十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孔颖达引郑玄注:事大大结其记,事小小结其记.2、仓颉造字的传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吕氏春秋·君守)·汉字当然不是个别人造出来的。不过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尤其在最后阶段,很可能有个别人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仓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荀子·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3、字出自八卦说·易·辞·下说:古者

9、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4、契刻应当说,汉字创造时采用或借鉴了刻符的某些符号,但是却不是汉字产生的主要来源。 ·用竹刀、木角刻出一些缺口来记事。·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说文定声“泰部,丰部,(丰刀)的初文,刻是为(丰刀),上古未有书契,刻出竹片以记事,象片木,象形。中国古代广泛地用于契约。”·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列子·说符·“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与之定其券契之齿。”管子

10、5、图画·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 唐兰中国文字学(二)汉字形成的时代、甲骨文:至少3400年历史,并非最早文字,文字成系统。、汉字形成的年代(推测)(1)6千年以上(于省吾)西安半坡 临潼,仰韶文化发现以下符号(2)5千年历史(唐兰)A、甲骨文所记载的,历史从夏朝到商朝有许多先君王的世袭记录,有文字的记载应从夏朝开始,夏距今5000年。B、

11、夏代有完备的历法即夏历,以寅打头C、山东省凌阳河遗址(大汶口文化)等发现陶器上有如下符号,很象汉字。思考题:、你认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是不是真正的文字?、甲骨文是不是成熟的文字?为什么?第三章 汉字性质、特点和功能一、汉字的性质(一)文字的类型1、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1)象形文字 爱它们还不能直接与语言中的词语准确地结合;可以表义,但不能准确表达词语、更不能准确表音;而且这种文字只能表示具体的事物,不能表示抽象概念;字也叫象形文字。 (2)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的通过象征性图形符号,表达语言中的词或者语素的意义。图形符号往往通过结

12、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来表达简单或复杂的意义,图形符号的意义并不能“直接看出来”,而且文字的意义和所记录语词的读音具有对应的关系。 (3)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又叫字母表文字、拼音文字,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声语言,在数量上便于学习和使用,方便排序,具有客观可操作性 2、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图画文字)、表词文字(象形文字)、语素文字(现代汉字)、音节文字(日语假名)、音素文字(拉丁字母)(二)汉字的性质·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成熟文字)·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

13、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表音体系。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 ·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下面三个原则:(1)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2)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3)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根据这几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二、汉字特点表音文字和表意

14、文字比较:(一)表音文字1、认识过程:(读)文字(视觉形象) 语音(听觉、拼读) (语言中的词) 理解 kangarookægru: (袋鼠)(小孩子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代替也是同样的道理)2表义过程:有限符号(几十个) 音素(节)几十个 词汇(几十万个) 语义无限3、优点:易拼读易书写易学易记易写;表意方便经济4、缺点:时空容量很小night;不能兼容方言hai;阅读速度慢 (二)表意文字 (汉字)1、表义过程:有限的符号(几千个) 语素(几千个) 词汇(几十万) 无限的语义2、认知过程: 语音(听觉)语言中的词文字(读,看,听觉) 苗条柳歪 理解 语义3、优点(1)学会后终身不易

15、忘。bus巴士,大巴 中巴 小巴 ;的士taxi的哥 的姐(2)时空容量大,超方言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鞋子)(3)分辨率很强,阅读速度快。“一目十行”(4)书写面积小4、缺点形体太复杂,数量多,易写错。“汉字三难”:难写,难记,难认 cuan4文字体系没有没有优劣之分 把文字体系与文字发展阶段挂钩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洋学者在研究文字类型的时候的一种机械的认识。因此他们几乎无例外地把汉字划归较低级的落后的发展阶段,三、汉字形体的功能(一)汉字形体的表意功能1、汉字的形体符号(1)形符/意 :跟整个汉字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关联的形体符号(2)音/声符:跟整个汉字所代表的语素在语音上有关联的

16、形体符号(3)记号 :跟整个汉字所代表的语素在语音和语义上都没有关联要2、汉字独特的表意方式(1)生动直观的象形表意法 用简单的线条抓住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 (2)察而见意的指事表意法用抽象的符号描摹抽象的事物(3)耐人寻味的会意表意法:在象形,指事符号基础上合意而成,表意性最强信息量大。A、以形会意 B、以意会意鱻(鲜)、羴(膻)、淼、森、焱、鑫、磊、犇(奔)、毳、众、晶、品、矗、聶(聂)、垚、驫、猋、赑、尖、尘(4)标类注音的形声表意法标注类别,注有音旁,即形符加声符湖:从水胡声 胡:从肉,古声 冰:从水冫(bing1)声 可:河、苛、珂、柯、疴、呵、诃、呵、坷3、汉字形体

17、表意的模糊性(1)字形的演变,无法准确表意:抽象的线条,符号化表意模糊(2)词义的发展,拉大字形和字义的距离 朝,早晨朝见朝庭朝代 颖:以禾顷声,谷物其刺,装入袋中,却脱颖而出,突出引申为聪明 秒:从秒声,芒刺的尾尖细小时间单位(3)假借字,完全脱离表意特点。同音假借(4)造字者认识的局限(5)客观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砲 、炮(二)汉字的“声化”倾向1、汉族先民的造字思维 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综合思维 形声(声化)·宋,郑樵六书略:象形608 2.67 指事107 0.47 会意704 3.25 形声:21341 93.6·汉字只需掌握715个字符(象形,指

18、事符号),即可掌握所有汉字 2、汉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形声造字法(水旁字,木旁字、人旁字)水獭、鳜(gui4)鱼、狁猊(sun1 ni2)、尿脬(pao1)、趵突、芫荽(yuan2 sui1)、腌臢、落魄、洛、炮烙、恪、路、络、暴露、一曝十寒3、形声字声符表音不准确的原因 形声字准确表音的只有84.4(1)古今语音的发展变化 登:橙、燈 蹬、鄧、蹬 ,澄 者:都,诸、猪 d zh 番:蕃、翻、潘、鄱、播 p/b f(2)字形变异,隐匿了声符的本来面貌3、文字的简省,给声符辨识造成困难。删,从刀,珊省声,豪:从豕(shi3),高省声,义为猪,盘:从皿(min3),般省声恬:从忄(xin1),甜 疫

19、:从疒(ne4),役声,纣:从纟(si1),肘声時:从日,寺声 4、有些简化字,破坏了字理动:从力、重声古代重即动雞(鸡) 難(难) 漢(溪) 漢 (汉)聶(聂) 轟(轰) 樹(树) 鳳(风)补:易读错的字暴殄天物 蚌(beng4)埠 毫(bo2)州 裨益 鞭挞 不啻 魑1魅(mei4) 踟躇(chi1chu2) 垂涎三尺 猝(cu4)不及防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 鞑靼(对北游牧民族统称) 恫吓(he4) 饿 喟然良叹 趑趄(zi1ju1)(行起困难) 戆(zhuang1)直 酗酒 罅漏 恸哭 塑料 熟稔 莘(shen1)莘学子 逡巡不前 鄱(po2)阳湖 南无 耄4耋(八九十岁) 饕

20、餮(tao1tie4)思考题:1、你是怎样看待汉字的性质的?汉字与表音字母相比,有哪些特点?2、你如何看待汉字形声字声符不表音的现象?汉字形体表意的模糊性的原因是什么?3、举出跟“降”字左边的部首相同的十个字,从说文中查出这些字小篆的写法。参考书目: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王宁汉字构形说伊期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索绪尔普通语言说教程王洪继汉字文化学概论第四章 汉字的发展演变一、甲骨文 (一)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迄今为止发掘出存世的大约有15.4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 ·甲骨文字的单字据孙海波甲骨文编的统计,多达5949个(其中多有同字异

21、构,据最新研究,约为3500在右)(二)甲骨文的特点1、象形、会意字多,形声字(27%、19个)只占很小一部分。 2、字无定格,异构特多。(1)有的正反无别(2)有的字笔划可多可少(3)有的偏旁部首的位置可以移易(4)有的可在原象形的基础上增加义符或声符 (5)有的把两个、三个字合写在一起为“合文” 3、异字同形 甲 七 用“十”表示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二、金文(一)什么是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钟鼎铭鬲)上的文字 ·在青铜器物上铸文,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作为一个时代独具风格的字体,这里主要

22、是指鼎盛的时期的西周金文,可以大于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墙盘等重器铭文为代表。(二)金文的特点1、直观表意的象形、象意结构形态减弱,便于书写的符号形态增强2、 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趋向定型化的主要表现在:(1)形旁之意相通而混用的现象大为减少。如甲骨文中的牧字,有从牛、从羊、从马等同种形,西周金文中则只用从牛一体,淘汰了另外两体。(2)偏旁部首的位置有了较多的固定。例如“彳”旁,甲骨文置于左右都可以,西周金文则基本上固定在左边。(3)异字同形、合文、反书等现象大为减少。从总体上看,西周金文是朝着定型化方向发展的,不过同字异构的现象依然不少。3、形声字大量增加。 4、在书写形式上,越来

23、越注意字形与名文整体的协调、美观。·金文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笔道比甲骨文粗,字的体势较甲骨文雍容厚重。 三、战国文字·战国文字的品类很多,有用毛笔写在竹简上的简册文、写在缯帛上的帛书、写在玉片上的盟书墨迹,有铸(或刻)在铜、铁、器物上的铭文、符节文和货布文,有刻于石上的石刻文,有镌为公私印章上的玺印文等等。·战国文字的材料众多,字体也极为异样,因而无论哪一种附著物上的字体,都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所有文字,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字不能像商代甲骨文、西周金那样以其附著物来命,只好以时代来标称,统称为战国文字2、战国文字特点战国文字最突出的特点

24、是形体歧异多 四、小篆(一)什么是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成。第一,以秦国原有的文字作为统一的标准,先“罢”(扬弃、废除)掉一切与秦文不同的六国俗体、异构,只保留其中与秦文一致的部分;第二,拟证出统一的标准字样;第三,写出定型后的标准字样广布天下。(二)小篆特点、首先是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 ()轮廓定型;由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的长短大小高下参差,变成基本整齐的长方形。如;()笔画定型:由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的笔画方圆粗细不等变成均匀圆转的线条。 ()结构定型;由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的部

25、件上下左右自由书写,变成具备相对固定的位置,同一字而有不同形体的现象也大为减少了。 、是整个构形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五、隶书(一)什么是隶书?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二)隶书的产生。(三)隶书种类、古隶:后人称初创阶段的隶书为古隶或秦隶 、汉隶:称成熟阶段的隶书为汉隶。汉隶是汉代官方的正式字体。一般所谓隶书,主要是指汉书 (四)隶书特点 、将小篆不规则的曲线和圆转的线条变为平直方整的笔画,从而使汉字进一步符号化,几乎全部丧失了象形意味。 、隶书的形体,较之小篆往往有所减省 3、分化与归并了小篆的偏旁较大

26、程度地改变了汉字的形体结构。 ()小篆中的同一偏旁随着在隶书中的不同位置而改变为不同的形体 ()小篆中的不同偏旁在隶书中被归并为同一形体 六、楷书(一)什么是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演变慢慢悦化出来的,在它成为一种新字体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或多或少地带有隶书的意味,所以楷书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隶书”和“今隶”。(二)楷书特点 1、 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2、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 七、草书(一)什么是草书草书,是人们为了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笔画连绵、结构省简的字体。草之本意,在古时含有草率、急就、草创、草稿,非正式不成熟

27、的意思。(二)草书的种类:章草;今草;狂草 八、行书(一)什么是行书?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二)行书分类1、行楷“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2、行草”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思考题:1、汉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字体是什么?2、甲骨文、小篆、隶书各有什么特点?举列说明? 3、楷书、行书、草书是汉字不同的发展阶段吗?为什么?你喜欢哪种字体?说明你喜欢的理由。4、分别用一种古文字字体和一种今文字字体设计一幅书法作品。参考文献: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28、周有光汉字发展史;董琨中国汉字源流刘恒中国书法史;张素风古汉字结构变化研究第五章 汉字与古代生产生活一、汉字与古代的农业(二)汉字与农具(三)汉字与农业方式(四)与农业有关的汉字二、汉字与古代饮食(一)汉字反映了古代的饮食器具(二)与饮食有关的字三、古汉字与古代服饰1、衣着服饰反映古代生活习俗上衣曰衣 下衣曰裳2、衣着服饰反映古代“礼制”“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 3、与服饰有关的字·“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 ·“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说文:“皮衣也。”礼记 曲礼上:“童子不衣裘裳。” 四、汉字与古

29、代的建筑·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一)汉字反映了古代的居住环境 形声。从广( yn),黄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说文:“山石之厓岩,人可居。象形。”厂(hn)是悬崖峭壁之形,人可居住。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说文:“土室也。” mián 说文:“交覆深

30、屋也。象形。” (二)汉字反映了古代的建筑风格(三)汉字反映了的建筑建材料和技术(四)汉字反映了古字居住单位 “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 “邦也,从囗、从戈守一,一,地也 “国也,从邑,丰声。” “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 “居也。从田,从土。” 五、汉字与古代交通(一)古代的交通工具(二)与行走有关的字“不行而进谓之前,从止在舟上。” 思考题:1、从汉字形体结构可以了解古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2、财、货、贡、贫、赈、费、赏、赠、贪、贷、赊、贿、赂为什么都是贝字旁?试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加以说明。3、字典中查一下玉部字,谈谈你对玉文化的认识参考书目:何九盈汉字文化大观;王继洪汉字文化学

31、概论;董琨中国汉字源流;王贵元汉字与历史文化第六章 汉字与原始宗教崇拜一、原始崇拜及其分类(一)形成。人类与动物世界分离的根本标志是精神世界的形成。 (二)分类1、自然崇拜;2、灵魂崇拜;3、祖先崇拜; 4、图腾崇拜二、自然崇拜(一)什么是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二)与自然崇拜有关的汉字举例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天神和天命,初步建立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宗教系统1、有“天神”有关的字(帝)天神 ;(皇)太阳神;(禅shan4)帝王登泰山封禅;(柴)与祭祀有关;(禁)取凶,求吉祥2、其他自然神(

32、望)河神;(社)土神;(稷)谷神;三、鬼神崇拜 (一)什么是鬼神崇拜鬼神崇拜首先是为了人类的祈福和免祸。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人们希望生命健康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便把幻想寄托于鬼神。·小戴礼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二)与鬼神崇拜有关的字(巫)(舞)(占卜)(贞)四、祖先崇拜1、什么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人们在对自身由来的认知中形成的崇拜体系,它既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现象的神秘化理解,又是对先祖亡灵的崇拜,其产生的前提是灵魂观念的出现与发展。(二)与祖先崇拜有关的字(祖)()(宗)(岁)把祖先从头到尾祭祀一遍正好一年时间五、图腾崇拜

33、 (一)什么是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 (二)图腾的基本特征 1、每个氏族都有图腾2、认为本氏族的祖先与氏族图腾有血缘关系或某种特殊关系。 3、图腾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4、图腾崇拜有些禁忌。禁止同氏族成员结婚;禁杀图腾物。这是最重要的两种禁忌。 5、同一图腾集团的成员是一个整体 (三)图腾的作用1、团结群体2、密切血缘关系3、维系社会组织4、互相区别的职能。 (四)中国古代四大灵物 1、龙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

34、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1)字形字义说文曰:“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2)龙的原型碧玉龙(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潜龙勿用”;“见龙在野,利见大人”;“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3)龙的图腾意义发展A、以龙作为标志,则是西周时开始的。B、到了封建时代,龙便成为帝王的象征 C、成为民间吉祥物之一 2、凤(1)字源字形说文:“凤,神

35、鸟也。天老( 黄帝臣)曰 :凤之像也,麐lín前鹿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溺)水;莫(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又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2)图腾意义凤出于东方之国,是古代少昊族的图腾 (3)寓意的发展由于龙和凤都是吉祥的动物,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往往作为雄性的象征,凤则作为雌性的象征。 3、龟(1)字形字义说文:“旧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天地之性,广肩无雄,龟鳖之类,以它为雄。龟象足甲尾之形。” 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

36、授命龟者。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天龟曰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雷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 (2)图腾寓意长寿灵验4、麒麟(1)字源字形尔雅·释兽:“麕身牛尾一角。”现在写作麟。甲骨文写作, 上从鹿,下从文。说文曰:“麐,牝麒也。”又曰:“麒,仁兽也。麕身牛尾一角。” (2)图腾寓意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何休注:“状如麕,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 左传·哀公十四年曰:“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思考题:1、从字典查出五到十个“示”字部的汉

37、字,看其跟哪种原始崇拜有关2、说说成语“龙凤呈祥”的寓意起源。3、很多人文景点都有“龟驮碑”这一景观,你知道它的文化寓意吗?参考文献:1、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2、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3、任骋民间图腾禁忌4、何九盈汉字文化大观5、王贵元汉字与历史文化第七章 汉字与古代的社会制度一、汉字与古代宗法制度(父)(王)(一)什么是宗法制度·宗法是我国古代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其基本办法是以家族为中心依据血缘的远近区分长幼辈份、嫡庶亲疏;其基本原则是嫡长继承制;共基个功能是明确权力与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关系。 ·权力、财产的分配与继承,往往成为争斗的焦点

38、。这样,不仅造成家族内讧,甚全会造成战争与分裂,不利于统治阶级的世袭统治,宗法制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二)宗法制度的起源宗法制源于父权家长制家庭的一夫多妻制(三)宗法制度的核心1、特点:尊祖敬宗2、核心:家政合一它与“家天下”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政治上以君统臣,以上御下;宗族中以“族”为单位,以“祖”为起始父统子、兄统弟、嫡统庶、大家统小家 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家政合一”的独特统治方式。() (宗)(示)(礼)上为玉,以玉敬祖是为“礼”二、汉字与古代刑罚(一)刑法的起源1、法·灋,说文卷十上:“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4)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

39、;廌,说文曰:“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象形。”2、五刑·尚书·吕刑:“王(周穆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ch义奸宄gu,夺攘矫虔 ·五刑:劓(yì),指割掉罪人的鼻子;刖(yuè),指砍掉罪人的脚;椓(zhuó),后来改叫宫刑,指割去罪人的生殖器;黥(qíng),后来改叫墨刑,指用刀在罪人脸上刺字,然后染上黑色,使罪人无脸见人;大辟,指杀头 (二)刑罚象刑字(刑)“刭也,从刀,幵声。”(罚)罪之小者,从刀从詈。(劓)刑鼻也。从刀,臬声。字或作臬刂(刖)绝也,从刀,月声。断掉

40、罪人的足叫刖刑。(枭)这本来是倒悬的本字,将人的头朝下,即枭首示众,后造“枭”字。(報)“報,当罪人也。”即判决罪人( )“剃发也。”(执)捕罪人也,从丮从幸。”( )“目视也,从横目从幸,令吏将目捕罪人也。”三、汉字与古代婚姻制度(一)古代的婚姻概况1、婚姻家庭的重要性·礼记中对婚礼婚仪在开篇即说明其意义:“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2、古代社会经历的几种婚姻阶段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认为婚姻家庭经历了五个顺序相承的阶

41、段:血婚制(同辈)、伙婚制(排兄弟姐妹)、偶婚制(母系)、父权制(一夫多妻制)、专偶制。(二)从汉字看古代的婚俗1、伙婚(1)伙婚制,伙婚制亦称“族外群婚”,它禁止了具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虽然仍是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集体相互结婚,但男女之间已无血缘关系。(2)历史记载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列子·汤问:“老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唐·李冗独异志:“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日:若天遣我我兄妹二人

42、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3)有关的汉字:姜、姬、嬴、姒2、抢婚(侗族)(1)历史记载:周易·屯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2)有关的汉字A、用手抓头发说文:“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屮,从又。又,持事,妻职也。 ”广雅、广韵均释“妻,齐也。”他们所释 “妻”的含义是很可嘉的。但甲骨文字反映的现象却并非如此 。甲骨文字典:“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后世以为女性配偶之称。”B、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C、说

43、文·女部:“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段玉裁注:“取彼之女,为我之妇也。”D、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 E、说文曰:“婚,妇家(嫁) 也。礼:娶妇从昏时。从女,从昏,昏亦声。” 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谓也? 昏时行礼,故曰婚。”3、随嫁(1)古书记载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姪娣从之,谓之媵。”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 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 尔雅·释言:“媵,送也。”广韵·证韵:“媵,送女从嫁。” 仪礼

44、·士昏礼:“媵御餕。”郑玄注:“古者嫁女必姪娣从,谓之媵。姪,兄之子。娣,女弟也。”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 诗·小雅·我行其野“求尔新特。”唐孔颖达疏:“媵之名不专施妾,凡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刘熙释名:“媵,承也,承事嫡也。”(2)有关的汉字古以兄妻为姒,弟妻为娣;相谓亦曰姒。弟妻称兄妻为姒 古代同夫诸妾称长者曰姒,幼者曰娣 。(会意。从女,弟声。古代剥削阶级的妇女出嫁时随嫁的女子)(三)汉字与家庭伦理1、男尊女卑的思想·易经.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

45、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 2、与男尊女卑有关的字 A、(嫁)嫁”与“家 ”同源,字形从女从家,家亦声。许慎释为“女适人”。白虎通·嫁娶:“嫁者,家也。女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意为女人出嫁才算到了家。B、(归)说文:“归,女嫁也。”易·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生有外成之义,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C、(妾)会意。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 qin)字,即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

46、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女奴D、(家)说文:“家,居也。从宀,豭省声。”汉语大字典:甲、金文多作省(牡豕,即豭)在宀下之形,后省去牡器变为豕。颂鼎家字,一作家,一作可证。 ”E、(室)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室。妻称室。”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 ”孔颖达疏:“家者,内外之大名,户内曰室。但男子一家之主,职主内外,故曰家;妇人主闺内之事,故为室也。”F、(夫)说文:“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

47、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G、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说文: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释名·释亲属:“妇,服也,服家事也。”广雅·释亲:“女子谓之妇人。” 甲、金文婦、帚混用。(四)婚姻家庭称谓1、婚姻 婚有两义:(1)妻之家。说文·女部:“婚,妇家也。”王筠句读:“下文:姻,壻家也。”(2)妻之父。尔雅·释亲:“妇之父为婚。” 姻也有两义:(1)婿家,说文·女部:“姻,壻

48、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白虎通·嫁娶:“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2)女婿的父亲。尔雅·释亲:“壻之父为姻。” 2、姑、舅(近亲结婚的反映)姑义有三:说文:“姑,夫母也。”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曰姑。”尔雅·释亲:“父之姊妹为姑。”礼记·坊记:“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 ”郑玄注:“舅姑,妻之夫母也。”舅义亦有三:说文:“舅,母之兄弟为舅。”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毛传:“母之昆弟曰舅。”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说文:“舅,妻之夫为外舅。” 三国志·蜀志&

49、#183;先主传裴松之注:“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3、妯娌:兄弟之妻的合称。广雅·释亲:“妯娌,娣姒,先后也。”集韵·屋韵:“妯,方言:今关西兄弟妇相呼为妯娌。”3、婿、媳说文:“婿,夫也。从士,胥声。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者,夫也。婿,婿或从女。”段玉裁注:“夫者,丈夫也。”媳妇,又作息妇。本指儿媳妇。字汇·女部:“媳,俗谓子妇为媳。”思考题:1、古汉字能反映哪些古代制度文化?举例说明2、从古文字形分析古代的婚姻形式的演变状况。3、查古文字典里的“女”字部,你能找出什么规律? 参考书目:1、何九盈汉字文化大观;2、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3、摩尔根古

50、代社会 ;4、许慎说文解字;5、王贵元汉字与历史文化 第八章 汉字与民俗心理一、谶纬(一)谶纬之学简介(神秘文化)·所谓的“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二)谶纬起源和发展 1、河图洛书2、天人感应理论 3、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推崇4、隋炀帝正式禁毁,与儒家剥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白虎通义 天文、历数、地理 (三)谶纬种类举例1、拆字谶利用汉字的组合部件进行拼拆组合,起影射和隐喻作

51、用。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董卓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丈夫孙绍祖,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2、双关谶借汉字多义的现象,隐喻其事。·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3、谐音谶借助汉字异字同音的现象,隐喻其事。 ·林黛玉和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二、测字(一)什么是测字测

52、字,隋代称为“破字”,宋代谓“相字”,又叫“拆字。古代测字术被用来占卜人事的未来祸福吉凶。(二)起源和发展(三)测字方法举例、一般离合测法:这种测字是根据字的拆解预示人事吉凶的一种占卜方法,其程序是先将字拆分离合,然后根据所离合形成的文字来推衍解说,最后得出结论。分字形的方法显得很重要,我们称之为一般离合测法或基本测法。2、减笔测法:在测字时所写之字与要测之事的协调及联系,有时候却只需要把所测之字的一部分加以解释,不计其余。这是减笔测法3、笔画偏旁辅助测法:测字师也将这些笔画和偏旁特征附会以丰富其人事吉凶的测断。三、汉字与避讳(一)什么是避讳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

53、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为了显示权威和尊严,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 ,因而凡是帝王、圣人或祖宗尊长名中使用过的字,后代和其它人就不能再使用,在交际中也不能直言其名,而要改变说法。这种现象,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避讳制度。 (二)避讳的心理因素与社会原因 1、心理原因姓名是人的符号,从符号学角度说,只是为了区别其他个体而造的将号,与人体本身并无必然联系、但对于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敬畏心冲,使人们认为姓名和人本身之间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2 、社会原因避讳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王权政治与宗法社会等级观念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体现。 3、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与迷信有直接的关系 (三)避讳制度的产生与

54、发展 1、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 2、汉代律法规定,臣民上书言事若触犯帝王名讳属犯罪。 3、晋代,避讳制度日臻严密,在许多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如“授官与本名同宜改”、“山川与庙讳同应改” 4、在唐朝,避讳成为政府颁布的法律5、宋代是避讳最严的一个朝代,庙讳就达到50字,宋孝宗时,应避讳的字达到278个6、元朝,几乎没有避讳制度7、明清又恢复清统治者嫉恨中原人民视其为外族,除皇帝名之外,胡、夷、虏、狄等字都在避讳之列。(四)避讳常用的方法1、改字,是从秦朝开始的一种避讳方法。 ·“秦讳正,谓之端。”因为秦王名“政”,政和正同音,所以正月就改为端月。·汉高祖,刘邦,违邦,改国。论语中

55、有“邦君为两君之好”,“何必去父母之邦”,尚书中“安定厥邦”,邦都改用“国”字。 2、空字,指遇有该避讳的地方空而不书,或打个空囗,或用某字代替,或直书“讳”字。·史记?孝文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文中的“某”指汉景帝刘启。·许慎说文解字中遇有避讳字都注“上讳”而不加以解释。禾部“秀”,是光武帝刘秀的讳,戈部“肇”字是汉和帝讳等。(刘肇) 3、缺笔,是指用缺少字的笔画的方法避讳。用缺笔的方法避讳始于唐高宗时。·“世”字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在唐代碑文中缺作卅,少了最下边的一横孔子 孔丘-孔4、同音替代,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所要避讳的字。避讳改音的说法亦

56、始于唐代,唐以前仅存其说,唐以后则多实行。(五)避讳涉及的范围1、改姓。 籍氏避项羽讳而改为席氏(同音);奭(shì)氏避汉元帝讳改为盛氏(同训)(刘奭 );姬氏避唐明皇讳改为周氏(因西周是姬姓)(李隆基 );2、改名。汉书·孔光传:“孔霸曾孙莽,元始元年封褒成侯,后避王莽讳,更名均。” 新唐书·刘知几传:“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3、辞官。有因避讳而辞官或不赴任的。旧唐书·贾曾传:“拜中书舍人,以父名忠,固辞。议者以中书是曹司名,与曾父名同音字别,与礼无嫌,乃就职。”4、改官名。旧唐书·高宗纪:“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民部尚书为户

57、部尚书,七月,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5、改地名。汉代为避汉文帝讳而改恒山为常山,改女亘娥为嫦娥,其例甚多。(刘恒 )、改干支、改经传文字、改常用词语等的。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记曰:“田登作郡,自讳其名,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遂书榜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 “放火三日”,就是放灯三日,因为不许说“登(灯)”而改说“火”。所以,谚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根据这则避讳故事来的。思考题:1、分析红楼梦晴雯和香菱的判词。2、查一下杜甫的诗中没有“闲”字。、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黛玉为何要将“敏”念成“密” ?参考书目:、钟敬

58、文民俗学概论;、曹雪芹红楼梦;、郑小江 中国神秘文化;、暴希明汉字文化论稿第九章 汉字与姓名一、 汉字与姓氏(一)姓氏的起源姓(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人所生也,从女从姓,生亦声 1、图腾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 2、女姓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 氏(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二)姓氏的发展1、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比较稳定;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而且还会随著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後代有几个氏或者父

59、子两代不同氏。 (共叔段)2、战国时期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 3、秦汉时期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4、秦汉以后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 (三)各种姓氏的来源1、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2、以封地为氏卿大夫及其

60、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3、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4、以职业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5、以居住地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诸如东郭、西门、池等等。6、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

61、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7、以贵族的字为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8、因政治变故改姓的隋代的杨玄被枭首后被朝庭改姓枭,武则天特武惟良,命其后改名姓蝮(毒蛇) (四)姓氏的拆装组合1、分种部件以别音同你贵姓: 双人徐、言午许 双口吕、双木林三横王;草头黄张弓长张;立早章;文刀刘卯金刀;木易杨;口天吴;耳东陈;禾呈程2、拆姓修饰:“千里草,何青青!十里卜,不得生!”三国志·董卓传蔺谢两人开玩笑:“谢先生身前有言,要典身后其寸”(死无葬身之地)“门上插草,寄卖门人佳人”二、汉字与名、字和号 (一)名(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二)字“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