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管窥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9008287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美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管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美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管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美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管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管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管窥(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美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管窥摘    要:如何使原生态的美术常态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情与趣的激发、读与思的结合、图与形的运用、知与文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有效课堂。关 键 词:美术   常态课   有效性    目前,有别于公开课精致、不实用、不便于推广等特点,常态课以其简单、真实与高效,备受师生关注。如何使一堂堂谓之原生态的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情与趣的激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

2、脑力劳动的效率。”1432 就美术学科而言,由于它的“情感”性的特点,给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激情是表达美术知识的最佳方式之一。要激起学生的兴奋情绪并使其产生持久、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兴奋情绪,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吸引学生。美术教师尤其需要激情。激情是一种情感,它是感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就需要理性地分析:在哪里设置激发学生情感的“点”?一般而言,这个点的选择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我们在对一节课的设计中,就要明确这一节课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达到一种怎样的价值观,这是一节课的灵魂。与传授的知识相比较,这一点显得更重要。

3、因为知识是教不完的,知识还有遗忘,但情感不容易遗忘。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深入挖掘教材,挖掘出这样的“点”。其次,要打动、感染学生,首先要打动、感染自己。怎样才能打动自己?要“进入”美术,要“进入”美术的情境。我们讲某一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就仿佛身临其境,其喜怒哀乐都随着美术事件、人物等来进行着。最后,要锤炼推敲语言。选好素材后,还要对课堂语言反复推敲。如此强迫自己,营养自己,有朝一日我们定会疏通好自己的语言脉络,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其实教学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创造性。课堂教学中给我们留下的语言创造空间是相当大的。备课时,我们既要选择好激情释放的“点”,更要使之成为课上的“亮点”。到那时,我们的

4、课堂何愁不会用这样的语言奏响一曲曲摄人心魄的课堂交响曲呢?威伍是美国俄亥俄州立鲍灵格林大学人际交流教授,他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有这样一段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二、读与思的结合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视听逼真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它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

5、,更加充分地传达教学意图,使原本显得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大量地运用多媒体课件,逐一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直接替代了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但是这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教师有义务把学生引向“读文”、“读画”的正确轨道上来。腾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反复阅读,在读中思考,进而得出结论。也许有老师要说,美术课文内容太简单,供学生阅读的量太少。不妨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根据教材课前布置几条思考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准备相关材料,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根据相关的材料阅读,然后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活动

6、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到头来对学生有害无益。“当信息技术最初被引入教育时,人们曾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后来人们又指出,把计算机视做解决学校一切问题的万灵丹是危险的。”2三、图与形的运用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精心选配了大量的图片,与正文相辉映,为学生营造出图文互动的立体阅读空间。这些图片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是美术史的“底片”,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美术信息。因此图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对图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甚至整节课都不涉及

7、课本的图片,而以大量的课件充塞课堂,显然,这是美术教学中的误区。实际上,美术教科书中的图片的作用是很大的。首先,可以利用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本中的每一幅图片,基本都可以利用来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中最后的晚餐(图一),神态安然的耶稣与惊恐万分的犹大产生强烈的对比,学生自会懂得人生在世,怎样活得更有意义。其次,以图叙史,直观生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而图片是最好的凭借。如讲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中唐朝美术时,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图二)图片描绘了石窟规模的宏大、石雕艺术的美妙绝伦、人物体态的丰腴、历经千年依然栩栩如

8、生的人物风貌、风沙漫天的地理环境,图片胜过千言万语,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第三,图片可以展示人物的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人物。课本中大量的人物图片,栩栩如生地将古今中外不同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展现于学生眼前,拉近了学生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图片形神兼备,学生从中读出了他们的豪放、果断、勇毅、忧伤凡高是十九世纪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生涯不过十几年,但是在艰难的岁月里却留下了八百多幅油画。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介绍的凡高名作自画像(图三),其脸部写满了忧郁与坚毅,的确,他没有理由不忧郁:出身贫苦,少年失恃,四处碰壁,仍拼命作画,最终精神失常,自己结束生命。但他毕竟从荷兰农村的孩子,走进

9、了世界级画家的行列。通过图片,学生真正走进了凡高的内心世界,除敬重其贡献外,对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人生理想也有了深刻体会。最后是以图赏美。这是图片最主要的作用,可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艺术情操。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的图片不管是彩陶(图四),还是青铜器(图五)、绘画(图一)、雕塑(图二)、工艺品(图六),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及艺术想象力,真正凸现艺术教育。四、知与文的拓展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所谓“课内”与“课外”之分,教科书上的就是“课内知识”,凡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就是“课外知识”,再者,美术测试只测“课内知识”, “

10、课外知识”与己无关。受此观念影响,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而与“课内知识”“无关”的问题则涉猎很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知识匮乏,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渐减。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每天都实施着对学生的教养、教育和使学生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96事实上,课的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知识的深度和巩固程度,而且决定能否培养起学生对知识和艺术的热爱、对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尊重。“以美为鉴,可以知兴替”,美术课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量适时引进课外资源,让生活之水流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生命化、真实化与趣味化。要做到这

11、些,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的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对于人类的精神成就分享的广度和深度,就是知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决定他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3那么如何才能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呢?笔者认为所有的老师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学识,丰富常态课的内涵,让书香伴着自己每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因为读书,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因为读书,你会成为世界上最有理想、最有生命意识的人,会激励着周围的教师远离浮躁,走向课堂,走向真实。“在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求知始终闪烁着永恒的价值。”4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修订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M.王晓辉,赵中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5. 3肖川. 给教师的建议J.上海教育,2007(16):56. 4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9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