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8989287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课题研究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父母离异、丧父丧母的“不完全家庭”孩子越来越多;由于近几年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越发明显,各类特长学生也越来越多。然而,21世纪的教育呼唤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基础教育肩负起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格的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让特殊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课题研究的概况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父母离异、丧父丧母的“不完全家庭”孩子越来越多;由于近几年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越发明显,各类特长学生也越来越多。然而,21世纪的教育呼唤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基础教育肩负起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格的学生。我校有一支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且有较强心育科研能力的课题研究队伍;有一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教育科研的领导班子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确立《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为教育科研课题,向龙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并被批准立项。这既是当前心理教育的需要,又是深化自我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之所以能顺利实施并如期实现研究目标,是因为在实验中,我们依据了以下支撑性理论: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4、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独立人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了《纲要》精神,开展实验活动,培养特殊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 (2)、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课题实验中,依据此理论围绕“教会学生如何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在学科学习中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研究。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课改纲要》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本课题遵循了这一目标要求,研究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5、心理育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两年的课题实验中,我们主要针对以下内容开展研究: 1、特长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方法的研究。 2、特长学生学会学习良好学习心理的培养。 3、单亲家庭学生良好学习兴趣、态度、方法、策略、成效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特殊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概念界定 “特殊学生”,指父母离异、丧父丧母的不

6、完全家庭孩子,有特长的或有问题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开展辅导,帮助“不完全家庭”的孩子或有问题的学生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研究学习方法,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引导有特长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讲究学习策略和成效,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心理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问题筛选法 (4)心理测验法 (5)心理实验法 (6)经验提炼法。 (7)行动研究法 (8)。个案研究法 (

7、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开展研究: (1)、活动性原则。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得以发展的。”因此,课题实验中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心理辅导活动。 (2)、目标导向与过程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认为“没有教育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制定了各类特殊学生的心育目标,让他们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在活动中训练机能。 (3)、系列化与有效性统一的原则。 根据小学生心理塑造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围绕一个中心设计系列活动并注意在课内与课外,乃至家庭配合

8、进行。 (六)、研究对象 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确定了固定的研究对象: (1)、选择不完全家庭学生20人。 (2)、选择有科技、打乒乓、书画特长的学生6人。 (3)、选择语文、数学基础差的学生与语、数有特长的学生6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4-2006.8) 1、查阅相关资料,请教导师。 2、撰写课题申报方案。 3、上报课题申报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7.9-2007.1) 1、确定发展目标。 2、通过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各实验班级制定班级评价方案(简案)。 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 5、注

9、意资料收集归档。 (三)总结阶段(2007.2-2007.9) 1、参研教师撰写总结报告。 2、整理研究资料,物化成果,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实践表明,课题过程是整个课题管理的重头戏,也是一个课题的关键性阶段管理。我们注重课题过程管理,严格按照课题实验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 2006年4月之前,我们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原则与方法。填写《课题申请书》,同时向龙泉市教育研究所申报立项。 为了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非常

10、重视自身的心育理论学习。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先后学习了心育文章和有关文件,具体内容见表(一)。 课题组理论学习目录(表一) 学习文章题目 1.恼怒不是别人带来的 2.肯定自我的人更容易成功 3.优秀生更易情绪压抑 4.好学不倦是前进的基石 5.路再难走也要前进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另外,我们还重视教师的培训。教师积极参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核,并都取得了合格证书。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与培训,我们认识到学生学习心理从稍有偏常、失调到形成心理障碍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只要及时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辅导、帮助即可矫正和排除。为此,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顺应学生的心理规律

11、的一系列对策来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心理偏差、消除学习心理障碍。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 1.加强教学管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进一步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改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些,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健康只能靠健康的心理去培育。教师首先要矫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心理偏常与障碍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 为了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我们印发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让学

12、生自行对照,努力帮助学生排解学习上的困难,提出了“有困难找老师”,积极开展辅导活动。同时教育学生防止心理压力或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 (二)、顺应心理规律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1.顺应从众心理,提出统一要求促使具有心理失调和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在群体统一要求的压力下,在健康舆论的氛围中,自觉调节和改变不良的学习行为。提出的统一要求须随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学阶段不同从低到高,从易到难循序前进,不能脱离学生的可接受性,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 2.顺应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在统一要求中必须细心地注意个性的差异、心理发育的跨度、接受能力的强弱,做好个

13、别工作。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亲近、体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寻找一切机会和方式方法,顺应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努力使他们真正学会学懂。具体操作中最需要的是不怕反复、持之以恒、让多次的学会学懂积累巩固成可观的进步,让学生尝到“我也行”的成功的喜悦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3.顺应好动心理,激活成功心态。通过开展多项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与爱好的机会,可以在心理上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失落给予一种补偿性的满足与平衡,激活他们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跃跃欲试的心态及其连锁反应。在具体操作中要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运用被激活的成功心态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辅之学习上的个别辅导帮助,使之获得

14、进步的体验,逐步消除学习上的障碍。 4.顺应期望心理,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应有的期望,让每个学生公平地积极参加每个教学活动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具体操作中要找准起点,师生情感相融,才能使学生顺着老师期望挖掘自己的潜能、配合老师期望扬长避短作出努力、达到期望的要求与目的,矫正不健康的学习心理。 (三)、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辅导 对学习心理偏常、失调或已成为障碍的学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辅导,而且方法需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 1.激励方法。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后可发挥到80%——

15、90%。我们在心理辅导时就采用此法使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和追求。在操作中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教师行为激励。从近期开始一步步向中期远期前进。起点低,易做到,以情感沟通鼓励作为手段,以情感化。 2.认知改变方法。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确立,对社会上的人与事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认识上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行为上带有盲目性,必须通过辅导者正确灌输、耐心引导来帮助他们提高认知水平,改变原有的片面幼稚甚至错误的看法,通过理性的思考进行反思来改变原先的情感与行为,矫正学习心理的偏常,消除障碍。 3.行为改变方法。人们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不良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不适当的学习结

16、果。如果改变不良环境条件,采取一些强化训练的治疗措施,可以矫正人的不良或不正常的行为,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迎合学生的两个心理期待的需要。 一是情感期待。 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特别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希望被老师理解的强烈愿望,老师如能对他们多尊重、关心、理解、体谅些,他们情感上的期待就会得到满足,心灵就易沟通。 二是评价期待。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学习上不如其他同学,老师不能一叶遮目否定其其它方面的优点与特长,要有一个合乎实际的正确评价,才能对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的作用,否则只能起负作用。要想改变不良的行为矫正心理问题也只能成空想。我们采用的行为改变方法有以下几种。

17、①强化:利用积极或消极的强化方法,培育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表扬鼓励的正强化是积极的强化,学生总是求上进的,发现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稍有一点进步,就加以适当的鼓励和赞美,来肯定巩固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运用批评惩罚的负强化是消极的强化,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人为善,注意弄清事实不说过头话。 ②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用含蓄间接或不明显的方式向学生发出某种信息。学生感知信息后顺从地产生心理和行为的附和,产生与暗示者期望相一致的结果。暗示的方式较多,效果也很好。在课堂教学与作业过程中都可以用暗示的方法使学生的心理或行为得到调整。 ③榜样示范:是由辅导教师示范正确行为或取同学正确的行

18、为作榜样,以供需矫正心理障碍的学生模仿学习。对于有波动、依赖、厌学等障碍的学生来说,自我调控能力不强,情绪不够稳定,需有正确的示范作为参照成为稳定情绪的向导,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自信的训练:通过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以此达到矫正学习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首先帮学生找出学习上的不良行为。第二让他自塑应有的学习正确行为、定个参照榜样。第三订出近期努力计划,用新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去实施。第四每天自我评估、每周再建新的行为目标,循序渐进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一]、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系列心育活动。2006年

19、上半年,课题组从“低、小、细、实”的原则出发,每人设计一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展示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调查、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总结。 具体内容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克服自卑心理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 从心理学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自我意识。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卑心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卑心理的引起是有多种原因的,例如:性格的差异、身材、相貌、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单亲家庭,成功与失败的体会等。其中,对自己缺乏自信是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

20、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一遇到竞争就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可见为害甚大,有必要早日去掉。这样,才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理,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 【辅导目的】 使学生懂得什么叫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具体表现,有了自卑心理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辅导重点】 了解什么叫自卑心理及其具体表现,初步(掌握)学会克服自卑心理的几种方法。 【辅导难点】 运用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提高

21、自信心。 【辅导方式】 ⒈讲述与讨论。 ⒉角色扮演。 ⒊游戏。 【辅导准备】 收音机、投影仪、灯片、多种几何图形、小镜子、一封信。 【辅导课时】 1课时。 【辅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⒈教师读《小博士报》灵灵姐姐收到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我学习成绩很差,同学们都离我远远的,我感到很孤独。灵灵姐姐,我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 ⒉学生发表意见。 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⒊对比、自查。 你也有过这种不如别人的想法吗?具体表现怎样?结果又怎样? ⒋小结:一个人如果长期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

22、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常处于忧郁之中,并丢失许多成功的机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增加自信心。 出示课题:克服自卑心理 二、理性认识: ⒈什么叫自卑心理? 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亦即自卑心理。 ⒉在学校里最常见的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是因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而感到自卑) ⒊自卑心理有哪些具体表现? (把学生在上面谈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进行归纳) ①学习成绩不佳。 ②长相、身材不好。 ③智力水平低,能力差。 ④家庭环境不好,经济困难。 ⑤单亲家庭。 ⑥父母、教师的消极评价。 ⒋有了自卑心理会使人变得怎样?

23、你喜欢这种人吗?为什么? (孤僻、忧郁、悲观,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即不合群) 三、克服自卑心理的行为训练 首先要全面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 若以自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越泄气。若以自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越有信心。 情境一: 表现法:积极交往,表现自我。 拼图形游戏。 用上面的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然后向同学们展示。谈谈你拼出的是什么图案,在拼图时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想不到我也具有自己的优势,只是自己不注意而未发现,未引起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注意而矣。 情境二: 补偿法: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一技之长表演。 (讲——故事、笑话、新闻 演——唱、跳、小品 写——画

24、画、书法) 说说:你向同学们汇报什么? 小结:用别的有价值的追求和进步来冲淡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可能引起的自卑,从而淡化自卑心理。 情境三: 尝试法:别人能行,我比他更行。 ⒈用肯定式的表现法。 师给学生讲水果商谈生意上的趣事。 有两个水果商都做西瓜生意,客人来了问A老板:你卖的西瓜到底甜不甜呀?A老板用暖昧不明的语气回答说:大概很甜吧!客人听到了掉头就走。另外有客人到B老板哪里卖西瓜,也同样问西瓜甜不甜,但B老板用肯定的语气说:“我的西瓜一定甜。还说:如果我这里的西瓜不甜,哪里还能买到甜西瓜呢?奇怪得很,他的西瓜很快就卖完了。 讨论 (1)同样的西瓜为什么取得两种不同的效果

25、呢? (因为B老板运用心理学上的原理使顾客相信这些西瓜是甜的,以增加对方的信心,因而达到畅销的目的。) (2)用肯定的表现法说说粉笔刷。 小结:使用肯定式的表现法来增加自信心,最有功效,只要运用“一定”、“绝对不……”、“如果……哪里”等肯定式的语气,就会获取成功的第一步。 ⒉使用肯定式的语气。 照镜子,小品(对自己肤色进行正反的评论) 向别人介绍镜子里的“我”。(可以从长相、身材、性格、特长、学习、劳动、生活、交往等介绍) 小结:同样的事实,只要常用肯定的语气,则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消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⒊去掉“反正”、“毕竟”等丧失斗志的忌语。 换句式

26、说话。 例: (1)他学习比我好,我毕竟比不上他。 (2)每分钟要我完成30个仰卧起坐,毕竟是不行的。 (3)老师说:“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反正,我是完成不了的。 小结:“反正”、“毕竟”是丧失斗志的忌语,今后,纵使这两句忌话,再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也要避免实际去应用它,这样才能增进你的自信心。 四、教师给学生赠言: 成功的大厦建筑在自信的基础上,而自信则源于不断地去克服自卑心理,不断地去尝试成功。 五、学生互相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树立自信心的话,赠给好朋友。 在音乐声中结束。 板书设计: 认识自我,发现优势 积极交往,表现自我 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别人能行,我

27、比他更行 【建议】 自卑的心理人人有之,随时可以发生在任何受挫和失败中,然而这种潜隐的意识流却在严重地影响着我们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因为当一个孩子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时,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他将不再努力了。因此,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更不应成为制造这种自卑的主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⒈当孩子在某方面感到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帮助孩子寻求一种补偿技巧。补偿是孩子对付自卑的最好武器。 ⒉当孩子屡遭挫折时,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尝试成功。成功是孩子重建自信的良策。 ⒊当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赞扬。 [2]、建立实验档案。课题实验一开始,课题组为了观察特殊学生的心理

28、轨迹,还建立了特殊学生发展日记。 1、2006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晴 如 何 对 待 差 生 教师历来被称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就是通过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常健康的心理。教育方法如同手术刀,切除心理病灶。心理分析就是各种诊断手段,在病因不明,病灶位置不清,就动刀乱捅,是要出人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必读书目,可见其重要性。人的心理千变万化,揣摩得透吗? 让我们看看可怜的差生吧。缺乏学习动机,天天抱着应付的心态,学习成绩能好吗?系统知识学习的生命是知识环节不能中断。一旦知识环节有缺损,后来的知识学习就会发生困难。他们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毅力,

29、如果不是如此,怎会成为差生?何况,一次次失败首先就打击的是他们的自信心。差生的境遇好可怜啊!教师不明白,怎么会这样?其实理顺理成章就应该这样,是心理规律发展的必然结局。 上课不好好听老师讲课,就很正常。知识的系统性一旦断裂,前后接不上,新知识就理解不了。差生的知识缺陷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他们的知识起始点,不知远在几年前。我们在不理解他们的前提下,实施的教育手段当然就不会合乎情理。不是伸手帮他们度过难关,而是用体罚变相体罚制止他们的反常行为表现,就是在他们已经受到伤害的心理上撒盐捅刀子。其结果就是造成他们心理更加不正常。现提出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的几项具体措施: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水平

30、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外部动机激发首先是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其次,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内

31、部动机激发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主要包括: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因此,在对学业不良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

32、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垂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

33、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诸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奇思妙想等,以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其次,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

34、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四、良好个性的塑造 树立自信心学业不良学生往往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缺乏,多数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家长或他人过多的责怪与批评等造成的。因此,教师、家长要特别注意关心、鼓励他们,使之树立自信心。 增强意志品质。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产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做事情没有持久性、稳定性,遇到小问题便退缩,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感等,

35、都会对学习有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学习的进步。要鼓励他们积极地迎接困难,鼓起克服障碍的勇气。 提高适应能力。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受父母呵护过多,造成个性及性格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行为幼稚、不成熟,不愿意与同伴和教师接触、交往,在学校活动中退缩等。由于一时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学习效果差,由此造成学业不良。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家长休息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活动,使之多与外界接触,鼓励他们与同龄伙伴交往,为他们提供独立办事的机会,不强迫他们做其害怕的事情;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温暖等。 教师的力量来源于知识,其中就包括心理学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具有洞察学

36、生心理的慧眼,不怒而自威,学生先服一半。如果一语戳到学生心理要害之处,尽管轻声慢语,尽管说话不多,但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话说得适时,适量,就会产生力量。 2、2006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晴 优秀生的心理分析 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确实相对优秀,通常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优秀生”。但是不容忽视,在他们的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障碍:高傲自大、争强好胜、嫉妒心理、感情脆弱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末被教师发现,或被忽视,或被认为是“可爱的小毛病”。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优秀生的健康成长。那么,优秀生的“瑕”、“疵”大多出现

37、在什么地方,如何用精细的刀剪去精雕细琢,消除那些不应有的斑点,搞清这些问题,使优秀生成长得更加健康呢? 优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有 1、自傲心理 优秀生学习能力较强,大多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了最令人弦目的光环,老师对其过份信任和偏爱,同学作业时常有困难向他们请教,再加上儿童式的幼稚,不知不觉中他们便会产生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久而久之,傲气油然而生,至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同伴交住中持才倨傲,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别人是否接受,喜欢妄下结论,固执已见。有时甚至

38、表现非常敏感,钻牛角尖。 2、好胜心理 优秀生由于长期处于“金字塔尖”往往好胜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听不得反对意见,受不得一次挫折,凡事总要与别人比个高低,论个输赢,不愿让人,更不愿容人。一旦遇到打击,要么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么把抱怨指向别人,怨恨嫉妒、推卸责任。 3、负重心理 优秀生因其学习处于拔尖的特殊地位,所以,老师、父母都在他们身上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对择校的狂热,更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这种期望。老师、父母的期望是一种动力,但同时也会使优秀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荷,造成心理疲劳,容易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损害身体健康。在沉重

39、的心理压力下,偶尔的一次考试的失误,就会使他们惶惑不安,情绪低落、自信消失、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有一切都完了,老师父母谁都不会再喜欢我了的绝望心理。愈演愈烈的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也是加重优秀生负重心理的重要原因。 对优秀生消极心理的教育对策 1、树立目标,明确方向。 优秀生成绩名列前茅,在他的小圈子里,没有竟争对手,容易满足现状,教师就要做有心人,帮助这些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如长远目标:从名人传记、伟人事迹中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社会的中坚。中期目标:考上重点大学,学更多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近期目标:争取全年级第一,以优秀的综合素质跨入重点中学。

40、长远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信心、有步骤地全面学习,正确认识升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不片面地为升学所困,放眼未来,在成绩面前永不知足,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不骄不躁。 2、勤作比较,认清自我 经常搬出班级各类“尖子”让他们自我比较:“学习尖子”值得大家学习;“体育尖子 ”十分令人羡慕;“自理能力尖子”同样值得骄傲……取长补短,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尖子”,真正的“优秀生”。经常搬出年级中的综合素质方面尖子,介绍这些尖子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将这些优等生与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勇于创新,主动探索,同时,不盲

41、从社会上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认识,在教师、父母的期望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3.因势利导,自我内化。 优秀生不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有时干涉越多,说教越甚,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但他们理解能力强,上进心也强,所以因势利导让他们自我内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感觉到改正缺点的必要,由此产生自觉自愿地弃旧图新的动力。 3.经受挫折,严中施受。 人生的道路上不都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生活的道路可谓一帆风顺,优秀生尤其容易得意忘形。专家学者不是一再呼吁:给孩子们一点挫折教育吧!因为挫折教育能使优秀生更坚强,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因此有必要对优秀生进行挫 折教育,加大他们的心理

42、承受力。通过挫折教育,培养优秀生谦虚的美德,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调节自傲自大的心态,从而健康成长。但作为一名教师,在充分认清这一点的同时,也要注意优秀生自身优势以及特殊地位带来的对教育的心理反抗,教师要在严格中,表达对优秀生的爱,以真切的关爱,平等的关系,朋友式的帮助,引导优秀生从偏爱、溺爱的羁绊中走出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优秀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⑴教师对待优秀学生不能特殊化,要把他们和其它同学一样看待。 ⑵优秀生担任学生干部不搞终身制,合理轮换,使他们适应上能下好机制。 ⑶教师对优秀生犯错绝不可忽视,更不可迁就,而应该严肃批评,让他们习惯于做错了也一样要受批评,甚至受处

43、分。 ⑷教师要多给优秀学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不是有意让他们失败,而是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失败,而当他们对此习以为常时,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打击,从而更勇敢、更坚强。 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学校中优秀学生踏入社会后,并没有都在事业上取得优秀成绩,一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除了智力因素外,与心理品质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可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多么重要。精雕细琢,帮他们进行自我完善,使之心理、思想、智能素质全面提高,有个健康的人格,才能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生。 [三]、进行心理辅导。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课题组在实验对象

44、中按月开展心理信息调查分析;课题组充分利用心理辅导这个方式,对前来咨询的特殊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零距离的交流,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情绪不稳定的特殊学生,辅导老师则以平等尊重、保密、助人自助等为原则,以沉默来应对或调节,抓住“火候”进行疏泄、劝慰、引导和鼓励。为了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课题组坚持每班出一期《小窗口大世界》心理宣传黑板,向家长、社会宣传心理知识;两年我们共出了52期。 课题组还对单亲家庭孩子和优秀学生的心理进行了研究 (一)、对父母离异学生心理现象的思考 当今社会,一些人在极力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竭力追求一种精神享受。他们利用新婚姻法

45、为广大公民提供的宽松的环境,在“结婚自愿、离婚自由”的原则下,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观念悄然变化。因此,当今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夫妻双方以离婚的方式来寻求一种解脱,殊不知给子女造成的伤害,却成了一种不可弥补的损失。 本人从教十多年来,碰到的父母离异的孩子确实不少,加上这学期所从事的心育咨询工作,对父母离异的学生进行了细致观察和了解,发现这些学生在心理素质及日常行为表现方面表现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发奋图强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一般都是心理素质较好、基础知识较扎实、意志较坚强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讲,逆境往往能塑造人的性格,父母的离异,对子女来说当然是一种逆境。正是由于处在这种逆境之中,他们在对待

46、父母离异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是自我激励态度,做出实绩给父母看。同时,也要让别人不能因父母离异而藐视自己,相反,倒要以父母离婚这一现实为精神动力,促使自己改掉以往的不良习惯,发扬长处,精益求精。实质上,这样做,一方面是给同学或朋友看的,一方面也是做给父母看的,为父母争气。甚至有的学生这样发奋图强,还报有一丝希望,希望父母看在儿女的份上,有朝一日能破镜重圆。不过,这类学生在整个离异子女中所站比例极少。 二、无动于衷型 有的学生情绪较稳定,比较想得开,他们本身有着一种百变不惊、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他们在对待父母离异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是若无其事的态度,不管父母怎样,我就是我,离也好,合也好,对我来说都

47、无所谓,反正你父母离了,父亲还是父亲,母亲还是母亲,总有一种血缘关系存在。在学习上、生活上、前途上,父亲母亲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虽然夫妻关系不复存在,但父子(女)关系、母子(女)关系是永远存在的,我永远是父、母的儿子或女儿。由于这样的思想因素存在,因此,这些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就看得很平常,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丝毫没有改变原有的特点,好的照样好,差的仍然差。老师在管教这些学生上也不需要调整原来的管理办法。不过,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也不多。 三、嫉恶如仇型 这类学生所占比例极少,他们在对待父母离异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是仇恨手段,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思想天平发生了倾斜,要么偏向父亲一边,要么偏向母亲一

48、边。一般来说,报有这种态度的学生,大多是受了父或母以前的错误诱导,或者是因父母离异前,父或母其中有一方有明显的严重破坏夫妻感情或家庭幸福生活的行为,而导致孩子对父或母产生极大的厌恶感,在父母离异后,这种厌恶感就变成了一种仇恨,因而导致其子女对父或母的极大怨恨。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上就是个性暴躁,不团结同学,或性格孤僻、不合群。 四、一蹶不振型 有的学生个性本来就孤僻,不善言谈,或自尊心极强。由于个性脆弱,跌倒后,从此再不能爬起来。他们对父母离异没有开放性的认识,观念比较落后,认为父母离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伤了自己的面子,使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无法面对现实,避而不谈,最怕在别人面前提到“

49、离婚”这一字眼,看见别的孩子其父母百般呵护,好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发言权一样,因此不管何时何地都变得寡言少语,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从此对学习、生活、事业也变得不闻不问,长此以往,就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甚至看破红尘。 五、破罐破摔型 由于产生了“嫉恶如仇”及“一蹶不振”的思想,因此,有些学生在父母离异这一问题上产生极大的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他们认为,父母都那么无情,我又何必那么有义呢?有的夫妻分离后对子女的抚养也成了一个问题,加上一些现实问题如下岗等,经济负担成了严重矛盾,在抚养孩子及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了你推我搡的现象。由于互相推委与扯皮,孩子生活得

50、不到保障,受教育权利也不能保证,就造成了很多离异孩子辍学流浪社会,即使有的学生在老师的严家管教之下勉强在学校读书,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学习,懒惰成性,又不讲清洁卫生,行为习惯非常差。逃学旷课,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甚至顶撞老师,严重时与老师拳脚相加,给老师的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这种破罐干脆破摔的学生在父母离异的子女中人数不少,是以上几种类型中占比例最大的一类,大多数离异子女都属于这一类。 综上所述,其中第五类型的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比较大,这些学生给老师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对这些学生本人的成长和前途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这类学生大多不易成才,并且以后走上

51、违法犯罪的道路者也较多。 所以,奉劝家长们,要十分珍惜自己曾经用爱情筑成的暖巢,要用心去爱惜自己这个曾经幸福过的家,要以奉献精神去百倍呵护这个爱情的结晶,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去理解、袒护爱的另一半,要千方百计营造一个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增进家庭的凝聚力。即将离婚的夫妻,要多为子女想一想,不是万不得已最好不要离婚,如果真的走到了这一步,最好能重温一下当初曾经幸福、和谐的旧梦,或许能够重归于好。已经离异的夫妻们,要采取用换位思维的方式,要多为孩子想想,更不要把孩子当球推来推去。 (二)、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好学生学生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就无所适从,无法面对,

52、甚至选择逃避。这种现象在学校里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第一,老师忽视乃至忽略了对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老师往往注重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却忽视了成绩优异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总认为他们是很听话的学生,不可能出现什么大问题。殊不知,这种学生由于从小就习惯于表扬,一旦遇到批评或挫折,就不知如何是好,往往更容易出事,甚至出大事。 第二,教育者的教法不当。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充当权威者的角色,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凭主观臆断办事,总觉得只要出于好的动机,再多的批评、责骂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方式收获甚微。 第三,

53、家长和学校给学生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实质上是个体对付那些自认为很难应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压力往往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而学生最大的压力源于学习,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感是学生心理不良的关键诱因,过重的压力会导致学业失败,辍学,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差。这一代学生家庭条件都不错,吃穿不愁,没有经历过什么曲折。所以,遇到困难,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选择逃避。 基于上面的原因,针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

54、视。我们不但要重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定期、不定期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是主角、、是主宰者,受教育者是配角、是观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一道厚厚的隔离带。现代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平等、民主、和谐。而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就要放下架子,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以相互交往为基本形式的关系。 再次,家长、学校、社会应该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素质教育虽然提了多年,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和择业观念落

55、后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只有追求高升学率,才能求得社会的认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依然把升学指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而作为一个学生,如果考上了重点学校,就可以为家里节约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择校费,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迫于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学生要加强自身抗挫折能力的培训和锻炼。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放下包袱,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而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 [四]、让心育进课堂。2006年下半年,课题组老师利用早自习和晨会时间,或者班队活动课进行心育活动课。一般说来,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

56、是知识、观念内化的依据。因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本课题研究中,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性课程和美术、音乐等活动性课程及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渗透心理育人的方法。如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引进课堂,让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在解题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方信任的天空,让他们进行品词析句、看图说话、质疑问难。教学或活动中,教师尤为注重特长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重视引导他们求疑、求异、求广,重视培养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让这些学生做主持人

57、,或上台回答问题,或让他们表演文艺节目,或让他们绘画书法,或展示乒乓技巧风采,借以锻炼他们的才干,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结项阶段 我们认真做好《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课题结项的各项工作。课题组将整个课题资料分为课题实验方案、课题过程(活动记录、系列资料、心理信息调查资料、心理宣传资料、心理健康档案日记等)、课题成果(教师获奖与发表研究论文、心育活动、优秀方案、心育现场会资料、结题申报表、研究报告等)三大类,有序、规范整理。从课题的实施过程来看,我们已经顺利实现课题实验方案预定的研究目标,完成原定的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成果与问题思考 经过两年的课

58、题实验,我校初步取得了以下阶段性研究成果: 1、实验学生的心育活动主体意识有所增强。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展主体活动意识,让他们自我自助、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提高。 比如,引导特殊学生主动参与“自信心的变化”心育活动,让她们自己组织活动,自己经历活动过程,自己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在“相信自己”的系列活动前后,采用“夸夸我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优点、长处。2、实验学生的良好学习心理得到培养。 通过两年的心育课题实验,参与实验的“不完全家庭”学生,一般都能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59、树立“自主、乐学、善思、创新”的学风,在学习过程中研究学习方法,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参与实验的特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并从自身实际出发,较好地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讲究学习策略和成效,形成“善于学习、乐学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并在相关竞赛中一展特长风采,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如:在小学生书信作文大赛中,失去母亲的语文特长学生付思美所写的《给妈妈的一封信》作文被评为一等奖;在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美术特长学生兰春辰的书画作品喜获一等奖…… 本课题实验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生成

60、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3、教师的心育课题研究能力有所提高。 在两年的心育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教师遵循中小学特殊学生的心理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认真开展心育科研实践,认真学习学校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认真进行理性思考,认真撰写心育研究论文,不断提高心育研究能力。 4、心理教育研究得到同行的认可。 我校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开展心育活动,认真进行心育研讨,认真总结心育经验。 5、教师的教育观与发展观发生变化和升华。 实验教师通过心育活动实践和课题研究,教育观、人性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不断升华;深刻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是教

61、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自觉地树立“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学有特长。”的素质教育理念;体会到爱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这种爱是理智的,须有长远的眼光,用责任心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明白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自助。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健康、成熟、快乐的人;必须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立足于现实,分析了解过去的我、今天的我和未来的我;不断地明确内在的自己。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定要有关心他人的心,对学生、对同事存在着接纳、尊重、欣赏的态度;应该把他们看成是有能力的、是可信懒的、友善的、有价值的、具有向上、求进步的潜质,富有创造力和动力的。在心育活动中,课题

62、组成员带头将爱心内化成具体行为。 6、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践中的思考。 2002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心理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重视与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有效开展心育活动的关键。这里有一个认识问题,同时也有教育质量评价导向的客观原因。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提炼,注重心育理论和科研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讲究心理教育的方法,如开展游戏活动、心象活动、头脑风暴活动等;尤其是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之中,保证课时。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有一批热爱心育研究、肯干心育科研、会干心育科研的心育骨干队伍;这显然需要各级领导多给他们一点关注。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拓展心育途径,如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密切联系,开发“三结合”教育的心育功能;构建心理辅导网页,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辅导,开展网上训练,网上互助。 3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