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977537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目录1. 地质灾害概述32. 建立搜救通信体系的必要性43.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43.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通信仪器43.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预警系统53.2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通信仪器63.2.1 地理信息系统63.2.2 日本卫星系统83.2.2.1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83.2.3 北斗卫星系统93.2.4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123.2.4.1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组成123.2.5 “资源一号”卫星133.2.5.1 搭载设备133.2.5.2 设计方案133.2.6 无人机航空影像及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163.2.6.1 PIXELGRID系统的构成163.3

2、 地质灾害搜救人员、物质协调通信仪器193.3.1 海事卫星电话193.3.2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193.3.3 移动基站203.3.4 基于Zig Bee技术的搜救通信系统213.3.4.1 所需的通信设施: 微处理器、RF收发器和天线213.3.4.2 Zig Bee的搜救原理223.3.4.3 Zig Bee总体模型233.4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仪器233.4.1 生命探测仪233.4.1.1 雷达生命探测系统243.4.1.2 雷达生命探测系统的总体设计254. 案例分析274.1 舟曲泥石流概况274.2舟曲泥石流通信概况274.3 灾情评估274.3.1 日本卫星系统274.3.2 无

3、人机航空影像及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294.3.3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304.3.4 北斗卫星系统304.4 搜救人员、物质的协调314.4.1 海事卫星电话324.4.2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324.4.3 移动基站344.5 搜救灾民354.5.1 雷达生命探测系统354.6 灾害搜救视频35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1. 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简称地灾。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

4、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和泥石流、地裂缝,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突发性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泥石流的搜救通信体系。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

5、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2. 建立搜救通信体系的必要性 破坏性的泥石流、滑坡和崩塌所造成的社会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能让人们能在泥石流、滑坡和崩塌发生后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到达灾区进行救援,减少社会财产的损失和挽救更多的生命。通常在泥石流、滑坡和崩塌发生后, 如果我们尽快的估计灾区的灾情分布 、以及损失分布情况等其他信息,就能为救援人员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依据。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搜救通信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3.

6、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体系3.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通信仪器3.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建立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N关模块,服务器和手机组成。连接传感器的普通节点将收集的观测数据传给汇聚节点后,通过不同的AT指令控制GPRS模块经Internet传给有关部门的服务器或者经GSM网络传到居民手机。滑坡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如下图11所示。 为了能将监测信息准确、可靠的采集和及时传给监测区域的居民并让他们知晓预警信息,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具体流程如图12所示。1监测数据的采集、测试和传输:

7、以山体运动位移为测量信息,在掌握CC2430213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将WXY30t221拉绳式位移传感器与普通节点接口连接,应用程序普通节点对位移数据进行采集并传输到汇聚节点,首先汇聚节点直接与PC机进行串口通信来测试位移数据,确认功能正常后,位移数据经汇聚节点上的GPRS模块,通过移动网络或Internet传到居民手机或远程终端中心服务器。2数据的管理: 通过对GSM系统手机短信息业务和滑坡区可能出现人员情况的分析,监测区常驻居民以点对点短信息方式将消息传达,接着通过对手机短信息应用程序进行了适合实际需要的开发,包括了通过对手机系统监听实现指定号码判断和短消息优先显示、语音朗读短信息、数据的

8、图形走势化显示,使得常驻居民可以及时的、直观的知晓预警消息,对于外来人员和不常在区域的居民通过小区广播的方式将消息传达。3信息知晓率的优化:服务器根据居民知晓短信息的反馈情况指派人员去通知没有反馈的居民来提高预警信息传达率,对无线传感器分簇算法中簇首选取的方法【23粕1和多属性决策问题中的赋权法27。29】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居民传达消息的特性提出一种以权值为基础的人员选取算法,使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权值因子的值,并且建立数学模型来验证算法可行性。3.2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通信仪器3.2.1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以地理信息为研究对象,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

9、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GIs提供空间分析技术、模型分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和相应的二次开发环境,最终实现各种系统应用功能,满足各类用户的广泛需求。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它们是计算机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维护和使用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为了生成空间影像,分析灾情,从而得到灾害损失分布图。3.2.2 日本卫星系统 日本卫星系统是以“准天顶”卫星系统为主体,即是围绕准天顶”卫星系统建立的卫星体系。3.2.2.1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 QZSS是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

10、enith Satellite System)的简称,以高仰角服务和大椭圆非对称“8”字形地球同步轨道为其特征,服务于闹市区和中纬山区的通信与定位,是GPS的区域增强系统,发射L1、L2和L5三种频率。 QZSS由三颗分置于相间120的三个轨道面上的卫星组成,轨道周期为23小时56分钟,倾角45,偏心率0.1,轨道高度为31 50040 000 公里。3.2.3 北斗卫星系统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

11、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 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 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编辑本段系统工作原理“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

12、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一55,东经70一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 北斗卫星与GPS系统对比,具有以下特点1、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G

13、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3、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

14、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4、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北斗卫星系统示意图3.2.4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它具有全球(除南北极区外)、全时、全天候

15、、稳定、可靠、高质量、大容量和自动通信等显著优点,既可改善船舶营运和提高管理效率、密切船岸联系,而且有助于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是移动业务卫星通信系统(MSS)的一种。它包括移动台之间、移动台与固定台之间、固定台与公众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移动业务卫星通信系统。3.2.4.1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装在船舶(包括海上工作平台)上的海事卫星通信地球站(简称船站)、设在海岸上的海事卫星通信地球站(简称岸站)和海事通信卫星组成(下图)。3.2.5 “资源一号”卫星 资源一号卫星,又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16、一号”,是由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是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公用平台设计思想设计的。这颗卫星未经试验卫星阶段,就直接进入实用阶段,且卫星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是中国卫星研制史上星上元器件最多,系统最为复杂的一颗卫星。资源一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由长征4B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2.5.1 搭载设备 资源一号卫星主要搭载了3台遥感仪器用于对地观测:20米分辨率的5谱段CCD相机80米和160米分辨率的4谱段红外扫描仪 256米分辨率的2谱段宽视场成像仪3.2.5.2 设计方案 资源一号卫星是颗三轴稳定,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包括有效载荷和服务系统两部分,共由十五

17、个分系统组成。卫星总质量为1540千克。星体为长方体,采用单翼太阳电池阵,本体外形尺寸为200018002250mm3。飞行状态尺寸200084403215mm3。星体采用分舱设计。 结构分系统有结构壁板、承力筒、星箭对接舱、大支架、太阳电池阵的基板和展开机构等组成。服务舱有姿轨控、S波段测控、超短波测控、星上数据管理、电源和热控等六个分系统。电源采用太阳电池加镉镍蓄电池方案。卫星姿态控制采用高精度的对地指向三轴稳定和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跟踪和轨道调整方案。它由测量、控制和执行等三类设备组成。测控由四个独立信道(超短波和S波段)组成,具有测速、测距和测角功能,用测距音可单站定轨。星上数据管理和测

18、控在地面网站的配合下,完成卫星的跟踪测轨、遥控、遥测和其他管理任务。由于卫星在地球地面站视场较小,数据管理分系统采用星上计算机来管理收发的数据,卫星在故障时能“智能化”处理。热控以被动式温控为主,电加热主动温控为辅的方案。有效载荷舱有CCD相机、红外扫描仪(也称红外相机)、宽视场相机、图像数据传输、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DCS)等分系统。CCD相机有兰、绿、红、近红外和全色等五个光谱段,采用推扫式成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信息。它只在白天工作,并有侧视功能(32)。红外扫描仪有可见光、短波红外和热红外共四个谱段,采用双向扫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信息,它可昼夜成像。宽视场相机具有红光和近红外谱段,由

19、于扫描辐宽达890千米,因而五天内可对地球覆盖一遍。三台遥感器的图像数据传输均采用X频段。CCD相机数据传输分二个通道,红外扫描仪和宽视场相机共用第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图像数据经编码、调制、变频和功放由天线发射出射频信号,在卫星经过地面站上空时,被地面站接收。卫星上数据收集分系统利用地面设置的几百个数据收集平台(DCP)收集的水文和气象数据,通过星上转发器实时地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由于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资源一号”卫星3.2.6 无人机航空影像及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 高分辨率遥感

20、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以下简称“PIXELGRID”)。PIXELGRID以其先进的摄影测量算法、集群分布式并行处理技术、强大的自动化业务化处理能力、高效可靠的作业调度管理方法、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全面实现了对卫星影像数据、航空影像数据以及低空无人机影像数据的快速自动处理,可以完成遥感影像从空中三角测量到各种比例尺的DEM/DSM、DOM等测绘产品的生产任务。 PIXELGRID软件主界面。3.2.6.1 PIXELGRID系统的构成目前PIXELGRID系统分为三大数据处理模块: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处理模块(PIXELGRID-SAT)、航空影像数据处理模块(P

21、IXELGRID-AEO)以及无人机数据处理模块(PIXELGRID-UAV)。在三大数据处理模块中,均包括正射影像快速更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配准及融合模块(PIXELGRID-G3D)与集群分布式并行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模块(PIXELGRID-PDP)。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处理模块(PIXELGRID-SAT)主界面 航空影像数据处理模块(PIXELGRID-AEO)主界面 无人机数据处理模块3.3 地质灾害搜救人员、物质协调通信仪器3.3.1 海事卫星电话 国际海事卫星电话(International Maritime Satellite Telephone Service)指通过国际

22、海事卫星接通的船与岸、船与船之间的电话业务。 海事卫星电话用于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陆地之间的通信,可进行通话、 数据传输和传真. 海事卫星电话的业务种类有遇险电话、叫号电话和叫人电话。我国各地均开放海事卫星电话业务。3.3.2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是以便携式电脑、PDA作为现场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载体,附加便携卫星通信设备、海事卫星电话、无线传真机等多种移动通信设备,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场图像音频采集设备,GPS定位设备组成的系统。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由前端便携设备和中心接入设备两部分组成。3.3.3 移动基站 中国移动的基站采用小区制,覆盖范围几KM;而联通采用大区制,可以覆盖几十

23、KM;辐射的频率大小和能量决定覆盖范围。从另一角度来看,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分析:手机辐射大的其基站辐射小(GSM),反之手机辐射小的其基站辐射大(CDMA) 。 基站的构成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系统:传输系统,包括SDH设备,PTN设备,PDH设备,光缆,电缆等等;动力系统,蓄电池,UPS系统,市电等等;动环监控系统;天馈系统;BTS主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 移动基站3.3.4 基于Zig Bee技术的搜救通信系统3.3.4.1 所需的通信设施: 微处理器、RF收发器和天线 Zig Bee是一种新兴的易组建、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但传输数据速率较低,它依据802.15.4标准可以在数以千计

24、的微小的传感器之间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Zig Bee节点硬件结构如下图3.3.4.2 Zig Bee的搜救原理 灾区人工散布传输节点,搜救人员佩戴的信号发射器,在设计中尽量追求简便,因为参与崩塌和泥石流搜救的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大部分都是部队官兵、老百姓,所以信号发射器被设计成带有几种颜色的控制指示灯设备,当某救援队需要医疗小组增援的时候,就按信号装置的黄灯,需要救援人员增援就按红灯,需要大型挖掘机增援就按绿灯,指示灯控制信号通过Zig Bee节点多跳的方式传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点可视图分析软件(如图1

25、所示)可以得出救援信号源所在位置,指挥者在中心控制点根据屏幕显示的指示灯状态及救援信号所处的位置派遣救援队伍,中心控制点附近就是临时医疗中心、救援物品调度中心,这样方便指挥人员进行救援资源的有效、快捷调度,如图2所示.(1)人工散布传输节点(FFD)(2)搜救人员佩戴的信号发射器(FFD)(3)控制中心协调器(FFD) 图1 图2信号示意图3.3.4.3 Zig Bee总体模型3.4 地质灾害搜救通信仪器3.4.1 生命探测仪 生命探测仪是美国超视安全系统公司于2005年新近推出的一种安全救生系统。著名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大卫席思创造性地将雷达超宽频技术(UWB)应用于安全救生领域,从而

26、为该领域带来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 基于这种新技术的安全救生系统-生命探测仪,成功地解决了多项困扰传统安全救生系统的问题,使搜救工作比以往更迅速,更精确,也更安全,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命探测系统。该系统的天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指定的火星探测器两种候选雷达天线之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探地雷达天线,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非常微弱的运动。 适用于倒塌物下的废墟救援。 生命探测仪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3.4.1.1 雷达生命探测系统 雷达生命探测系统:主要基于多普勒原理,当雷达波穿透一定障碍物而碰到人体时,反射的回波信号被人体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

27、引起的微动所调制,使得回波信号的一些参数(如频率、相位)发生改变,我们把回波信号经过适当处理后就能从中提取出人体相关的生命特征信息,从而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可得知在废墟、瓦砾、 下是否有活的生命体的存在。利用雷达波探测生命体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探生设备容易受外界环境限制和干扰的缺点,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发生塌方、雪崩、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后对受伤人员的及时搜救,同时也可用于心理测评及反恐等领域。 该生命探测系统包括雷达天线、现场探测装置和远端测控PDA三部分。现场探测装置包括雷达收发模块和基于DSP的前端预处理系统。前端预处理系统以TMS320C5509A为核心,负责对解调后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处

28、理,远端测控PDA部分为搜救人员使用的手持式主机,PDA通过RS232接口从现场探测装置获取数据,同时也能对现场探测装置进行控制。 前端预处理系统依靠DSP强大的实时数字信号处理和运算能力,高效、实时地完成对信号的采集和实时处理。完成了对低频信号采集和处理的软硬件设备。3.4.1.2 雷达生命探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生命探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如下图所示,该系统主要由雷达天线、现场探测装置和远端测控PDA三部分组成。现场探测装置包括射频收发模块和基于DSP的前端预处理嵌入式系统组成。远端测控PDA部分为搜救人员使用的手持式PDA,现场探测装置与远端PDA通过RS232接口进行通信。该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9、是:收发模块向天线馈送1728GHz连续波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由天线定向辐射出去,当遇到动目标后,回波信号(含人体体征信息)又经同一天线进入接收机,回波信号在收发模块中经过杂波对消、混频、滤波、放大、解调等处理后得到模拟的IQ信号,该信号包含了人体生命特征。然后将该工Q信号送入前端预处理系统,在前端预处理系统中将IQ信号放大、滤波、再经AD转换后送DSP进行数字预处理,在DSP中对信号进行实时滤波、分析等处理,最后,将处理过的数据通过RS232接口送到远端PDA对预处理后的信号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特征提取,并显示生命特征检测的结果。搜救人员可以通过PDA对现场探测装置中的各个单元进行控制,命令由R

30、S232接口发送到DSP,DSP解析命令后去完成相应的操作:如放大倍数的调节、采样率的调节、FIR滤波参数选择等。现场探测装置采用轻便的大容量锂聚合物充电电池供电,整机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十分方便。DSP预处理系统设计如下图前端预处理系统完成对IQ信号的调理、AD转换、部分实时数字信号处理、处理后数据的传输,以及接收和处理后端发来的命令(包括放大倍数、AD的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参数的选择等)。预处理系统框图如图31所示。输入的低频微弱信号经过前置放大、低通滤波、隔直缓冲和差分后送入AD中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送入DSP中,在DSP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RS232接口

31、送入后端PDA,后端PDA再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及其结果显示,后端PDA可以通过RS232接口发送命令给DSP,通过DsP实现对AD采样频率、PGA放大倍数的调节、以及对DSP中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选择等。DSP外扩的FLASH用于boot loader,上电启动后DSP自动从FLASH中加载程序到DSP内部RAM中运行,外扩的SDRAM用于DSP进行算法处理时暂存数据。4. 案例分析4.1 舟曲泥石流概况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

32、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4.2舟曲泥石流通信概况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于2010年8月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持续40多分钟的暴雨使得土石冲进县城,并截断两条河流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通信体系遭到严重破坏。例如在8日12时,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泥石流灾害遇难人数已上升至85人,另有70余人受伤。根据甘南州州长毛生武现场的电话介绍,形成堰塞体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300户余户群众的村庄。受强降雨造成的泥石流等灾害影

33、响,甘肃省舟曲县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供电全部中断,通信基站受损严重。4.3 灾情评估4.3.1 日本卫星系统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8月7日22时突降强降雨,暴雨造成舟曲罗家沟发生泥石流,舟曲县城被淹。在灾害发生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公布了一组陆地观测技术卫星拍摄到的照片,显示了舟曲县发生的大规模泥石流的痕迹。这些照片由日本的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拍摄,被认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的大规模泥石流的痕迹。据介绍,照片拍摄于泥石流发生2天后的日本时间10日下午1点10分左右。这和该机构今年3月10日拍摄的该地区照片对比可以发现山地植被消失。该机构认为这是泥石流冲刷后的痕迹。该组织机构有关人

34、士表示,他们将会这一组照片将免费提供给中国,用于把握灾害规模。 这些照片很有利于救灾人员分析、了解灾情发布,便于搜救人员及时开展搜救活动。4.3.2 无人机航空影像及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在灾区通信、交通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国家测绘局立即调遣无人飞机前往灾区开展航空摄影工作。8月10日上午,在兰州军区空管部门的支持下,国家测绘局组织的中航四维(北京)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无人飞机起飞,对灾区进行了航空摄影,成功获取到重灾区15平方千米、0.15米分辨率的灾后航空影像。当晚10点,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

35、IXELGRID,对无人飞机获取的数据连夜进行镶嵌、拼接、纠正,获取了灾区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最快速度,运用软件将这些抽象的数据“变”为直观的地图,迅速提供给决策机构和相关部门,供灾后重建规划和建设使用。与此同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利用灾后航空影像并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资料,快速对舟曲县进行灾害遥感解译和评估,开展比对分析,获得了倒塌城镇房屋,受损公路、桥梁、农田、林地,堰塞湖、泥石流、滑坡等各种灾情的位置、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信息,并将初步的灾情评估报告报送国家有关部门。4.3.3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4.3.4 北斗卫星系统 同时通过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北斗卫星系统影

36、像分析和评估舟曲的灾情,为灾区人民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4.4 搜救人员、物质的协调4.4.1 海事卫星电话 2010年8月7日22时,甘肃省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并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温总理率队赶赴现场指挥救灾工作。李盛霖部长随温总理到现场后,发现通讯全部中断,于是紧急通知中心给予应急通信支援。8日下午3点接到任务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所属的北京中交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调拨10台海事卫星电话支援救灾工作。同时,李部长对海事卫星通信在救灾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中心紧急提供10套海事卫星设备并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提供应急通信服务给予高度赞扬,并要求技术人员积极配合指

37、挥部工作,继续做好通信保障。4.4.2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是以便携式电脑、PDA作为现场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载体,附加便携卫星通信设备、海事卫星电话、无线传真机等多种移动通信设备,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场图像音频采集设备,GPS定位设备组成的系统。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由前端便携设备和中心接入设备两部分组成。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则发挥灵活轻便的优势,在舟曲泥石流救援现场采集传输现场图像,与上级中心保持实时通信联系,为救援指挥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4.4.3 移动基站 泥石流导致电力中断,致使甘肃移动在舟曲县城的半数基站因断电退出服务,其余正常运行的移动基站是当时舟曲县城与外界沟通的唯一的生命线。4.5 搜救灾民4.5.1 雷达生命探测系统 灾害发生后,救援人员利用搜救犬、雷达生命探测仪、挖掘机与人工挖掘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紧急救援。4.6 灾害搜救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