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绝版经典一份非常实用的教案】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8951609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150 大小:1.1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绝版经典一份非常实用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绝版经典一份非常实用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绝版经典一份非常实用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绝版经典一份非常实用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绝版经典一份非常实用的教案】(1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课标对三册数学的要求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2、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册数学教学计划新学期

3、伊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期教学任务,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 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 本期的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三、 本册教学要求: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

4、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 通过观察

5、、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 课时安排:(一、)长度单位(4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五、)观察物体(4课时)(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七、)统计(3课时)(八、)数学广角(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五、方法措施:1、根据新课标的

6、要求,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2、要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3、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注意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5、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体现算法多样化。6、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7、注重差生的转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7、。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重难点、关键:重点: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难点: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关键:给学生充分

8、体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使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形成表象,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时安排: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综合练习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材分析:课本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目的要求: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

9、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 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3.教师具体介绍尺子的刻度和显示的数字。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

10、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5、 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二)、用厘米量1、

1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4.让每位同学伸出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四、练习(15分钟)1、让学生量一量自己带来纸条的长

12、毒,并说怎么量的2、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至3题五、总结(3分钟)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共同总结了测量方法。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刻度尺:0刻度线、数字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材分析: 课本底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目的: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 米)2、 让学生通过看一

13、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 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 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设疑自探: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大家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老师把

14、大家的问题进行整理又补充了一些问题,就成了下面的:“自探提示”。1.什么是尺子?2.什么是厘米?一厘米到底有多长?3.怎样用“厘米”量?自己用尺子量纸条的长度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什么?4.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一厘米。5.我们的数学作业本和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独立找到问题的答案。三解疑合探:1.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强调(1)尺上有刻度线和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长度)就是1厘米。(2)量物体长度时,特别要注意什么,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大家再一起说。(可先个人说,小组说,全班说)(3)我们量出的物体长度最接近几厘米就取几厘米也就是说要取整厘米。2.课堂练

15、习(1)请小朋友用尺子量出自己写字的这支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分别量出同一个文具盒,小刀的长度给大家汇报。(3)学生任选一种物体量出长度给同桌看,同桌判断对错,然后,指名展示,让全班同学估计这同学是否量的正确。(4)课本练习一第13题。四.质疑再探: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全班同学进行帮助解决。实在有困难,老师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对于提出价值高的问题,教师要大力表扬,鼓励其积极性,但要提醒学生只要用心思考今后一定会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的。五.拓展应用:1. 同桌共同选一种物体量出它的长度,并互相说一说是怎样

16、量的。2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演示量课本长和宽并且边量边口头叙述自己是怎样量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判断他说的对不对。六、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和发言完整的同学。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共同总结了测量方法。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刻度尺:0刻度线、数字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材分析:课本4-5页例3和相应“做一做”题;练习一4-6题。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目的要求:1、 使学生初步

17、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2、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3、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能力。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米尺 折尺 卷尺。教学过程:一、 复习。(5分钟)1、 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2、 请学生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有多少厘米,宽有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二、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

18、,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自探提示: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三、 新授。(20分钟) 教学例3。1、 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1)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学生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米长的尺子或1米长的小棍,比

19、比看1米有多长,初步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2) 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或小棍比一比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同桌同学合作,一个同学拿着米尺,另一个同学把两臂伸平,两个轮流进行)。(3) 让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2.出示自探提示: 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1)先用米尺量出1米长的绳子。(2)引导学生用30厘米的尺子量。(3)提问:用30厘米的尺子量1米长的绳子,量了几次,又量了多少厘米?(4)小组讨论1米等于多少厘米?解疑合探:学生自探结束后,师生合探交流,得出下面结论: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

20、两遍。3.用米量。(1) 教师出示卷尺,告诉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来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量的时候,要把卷尺的刻度尺对准被量物体一端,一直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能量得准确。(2) 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长度是几米几厘米,并告诉全班同学。(练习一第5题)质疑再探:今天我们学习的认识米和用米量那位学生能提出新问题,请说一说,大家一起来解决。四、 巩固练习。(5分钟)1、 练习一的1、3两小题。2、 同桌合作,量教室长、宽,记下结果。五、 小结。(2分钟)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了长度单位米,知道 1米=100厘米。六、 作业。(5分钟)练习一 1、3、4板书设计

21、:认识米和用米量 一把米尺 折尺 卷尺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线段教材分析: 课本第5页例4,练习一7、8、9、10,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纪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

22、的特征,会画线段。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学学具:米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 课前小游戏:用一根细绳放松和拉紧,让学生观察。谈话引入: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开心吗?你们知道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学生兴趣。)二、探究新知(20分钟)。(一)设疑自探(小黑板出示自探提示)1.你看到的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2.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什么变化?3.为什么它会变直?4.让学生自己拉紧,感知线头的两端,用自己的话说线段的样子。(二)解疑合探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自探,你找到答案吗?(指多名同学回答) 总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

23、就是线段。我们手捏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三)练习1.同桌两人摸拉紧的毛线,这条线段从哪到哪?两个端点在哪?2.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3.那表示线段的图形是怎样的呢?4.(1)让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摸每条边和端点。 (2)找找我们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5.学画线段画法:沿直尺或三角板的边画一条直线,再在两头点两个端点。(四)质疑再探(13分钟)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五)拓展运用:1.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如果三点最多能画几条线段?2.如果四个点,最多能画几条线段?三.小结.(5分钟)刚才我们从拉线,学到了有趣的知识,

24、其实,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如果你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它.板书设计: 线段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教材分析:本节课对本章的所学知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用米和厘米为单位的测量,认识线段、画线段等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的要求:1、 会填写长度单位。2、 会计量有关长度的加减法。3、 会画定长线段。4、 会比较大小。教学重点:1、 画定长线段。2、 会估计物体的长,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教学难点:1、 会估计并填出物体的长度的单位名称。2、 画定长线段。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小黑板、米尺。教学过程:一、

25、导课:(3分钟) 第一单元的内容已经学完,今天我们队前半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二、设疑自探:(8分钟) 小黑板出示自探提示:1、 我们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有什么?量比较长的物体用什么做单位?2、 怎样画线段?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3、 怎样画定长线段?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17页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三、解疑合探(9分钟)1、自探结束后,找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师生交流。 2、练习,书本知识。四、质疑再探 全课总结(5分钟)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解决。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谁愿意和大家谈谈。学生用手比一比

26、1厘米和一米的长.五、巩固练习 拓展训练(15分钟) (一)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小林的食指宽大约1( ) 一栋楼房高72( )语文书长22( ) 一支粉笔长8( )教室黑板长3( ) 游泳池长60( )(二)计算。15厘米7厘米=( )厘米 60米+9米=( )米5厘米+60厘米=( )厘米 39米6米=( )米(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并说出错对的原因.1、大人一步长60米。 ( )2、自动铅笔长约9厘米。 ( )3、1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 ) 4.教室的宽是20厘米。 ( )(四)操作1、画一画。(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少1厘米的

27、线段(3)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与4厘米同样长的线段2.量一量。(1) (2) (五)在里填上“、”或“”15厘米12厘米 98厘米1米 29厘米+14厘米1米4米5厘米 1米100厘米 10米-9米10厘米-9厘米3厘米3米 58米85米(六)把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 (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 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画线段 3、练习第一单元自测长度单位(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2. 两位数减两位数。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二、教学重点: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8、。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1.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连加、连减、加减混和的竖式写法。四、教学关键: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要求。五、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式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培养学生会用竖式笔算的方法。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六、课时安排15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4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5.实践活动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29、)总第 8课时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一幅情景图。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两位数加法计算的问题,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给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着重解决竖式如何对位和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目的要求: 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教学重点: 竖式的书写以及计算顺序。教学难点: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 复习。(3分钟)1、 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20+60= 25+1= 83+5= 33+6= 34+5= 25+2=2、通过刚才的口算,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口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

30、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 探究新知(15分钟) (一)设疑自探。1、 看第8页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根据画面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汽车?2、 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列式:36+30和35+34。这里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 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数加几位数?4、 36+30用竖式计算。自己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5、 怎样才能得出结果?竖式怎样列?6、 说一说每个数位的名称?请将各题的计算过程补充完整. (二)解疑合探: 围绕以上问题师生交流反馈

31、,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得出如下结论: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时,要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强调个位不满十)三、 巩固练习。(8分钟)1、 练习二中的第1、2题做好后集体板演。2、 改错。2 3 6 5 3 5 4 7 +4 2 +2 3 +4 0 +2 1 6 6 4 8 7 5 2 6 3、找朋友:把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找出来。 27+32= 45+21= 20+53= 60+6= 11+62= 49+10= 四、质疑再探(2分钟)1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课本的910页,请大家认真看一看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2、小结:本节课上你

32、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设计。(12分钟)1、 判断对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指名说出错的原因. 6 5 3 5 2 5 +3 +2 4 + 4 9 5 6 9 2 92、填空。 3 6 5 5 ( )+() 3 +()4 +2 7 4( ) 8( ) 6 93、 笔算。33+16= 7+21= 29+0=11+25= 5+32= 52+6=六.拓展运用. 根据本节学习的知识,设计练习题,考考大家,可以是填空题.判断题.笔算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 36+30=66 例2 35+34=69 3 6 3 5 +3 0 +3 4 6 6 6 9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累

33、计课时:9 教材分析 : 教材为了突破进位难点,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小棒10根变成1捆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通过讨论,总结从个位加起,还发现:也可以从十位加起。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学会正确进行两位数进行的笔算加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 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 十位计算时不要忘记进上来的“1”个十。教法学发 : 三疑三探教具学具 : 小棒若干根教学过程:一、 复习(3分钟)1、 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2、 笔算下面各题3、 36+4

34、0 5+72 43+25二、 设境导入(2分钟)看情景图:36+35=三、 探究新知(15分钟)(一)、设疑自探(出示自探提示)1.36+35用小棒怎么摆呢?结果怎样?2.用什么方法摆最明白?3.怎样摆小棒呢?算理怎样?4.列竖式怎么列呢?(二)自探提示1.例3.36+35用小棒怎样摆呢?让学生讨论互相摆一摆、说一说你摆的过程。2.找学生站起来说一说摆一摆结果怎么样?(三)解疑合探1.我们来看这几个问题,你都会吗?2.对于动手操作的问题要指导学生合作进行。3.让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A.找学生说摆的方法:(1)各种想法:(1)36+30+5=71 (2)(30+30)+(6+5)=71 (3)3

35、0+35+6=71B摆小棒说明算理 先摆3捆6根,再摆3捆5根,单根对齐,整捆对齐,求一共几根小棒? 提问:先加哪一部分,单根6根加5根,满十根捆一捆,也就是1个十。 现在是:3+3+1=7捆,另1根。C列竖式计算: 3 6 个位和个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十位和十位对齐 + 3 5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_ 7 1 D学生进行比较总结: 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异同点: 相同点:1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2、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 3、都可以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位的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6)练习“做一做”三、巩固练习(20分钟)1、判断并纠正。5 83 65

36、 4+ 3 + 5 6+ 3 88 8 9 2 8 22、完成练习二中的3、4题后全班集体订正。3、填空1 ()4 7( )+ 6 8+() 5+ 3 68 47 26 04 ()3 ()( )+ ( )+ 5 ()+ ( )6 5( )6 8四.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特别注意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计算认真,不算错数。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 例3 3 6+3 5 7 1两位数加法练习课 累计课时数:10教材分析: 通过结合本课的部分习题,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已学过的应用题和文字题计算。使学生在练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

37、识,进一步加强笔算练习。目的要求:1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两位数的笔算加强掌握更好,尤其对进位加法的笔算。2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棕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更加熟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提高准确率。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具学具: 小黑板。卡片、投影教学过程:一、 复习题。(5分钟)自探提示1做习题笔算要注意什么?2笔算加法从啥位加起?3个位满十怎么办?二.解疑合探.通过刚才的复习,上面的问题你会吗?指名口述.三.练习.1、 笔算下面各题。34+48= 46+29= 54+45=方法:指名板演,诱导练

38、习,并共同纠正。1、 提问:笔算两位数加法应注意哪几条?(指名回答)四 .处理练习。(15分钟)集体合探1、 共同练习后,指名说一说:25+40、44+7是怎样口算得数的?2、 第7题(让学生独立笔算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区别强调进位与不进位。)3、 第8题(学生在笔算时,边做边对应与所做的三条是否对应。4、 处理9、10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对照题意分析清楚,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5、 练习11题。(首先领学生读题,然后一一填出各个年级的人数。)五.下面的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5分钟) 3 5 3 8 +2 1 +4 5 6 6 7 3六、列式计算。(5分钟) 1、一个加数

39、是47,另一个加数是30,和是多少? 2、52与38的和是多少? 3、比45多29的数是多少?七、巩固练习。(10分钟) 1、口算。(小黑板出示) 28 + 8 = 45 + 5 = 60 4 = 82 8 = 45 5 = 40 + 6 = 39 3 = 25 + 7 = 54 5 = 2、下面各题( )里应填什么数? 2 7 2 7 4 7+4 () +4 () +3 ()() 5 () 0 () 3 3 8 3 8 5 () +()() +()() +()7 8 3 6 9 9 33、应用题。 (1)农场养了42匹白马,28匹黑马,一共养了多少匹马? (2)学校买足球用了48元,买皮球用

40、了43元。?(提出问题并解答) a?(用加法计算) b?(用减法计算)八.质疑再探:通过以上的练习,同学们还能提出不同的新问题吗?请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讨论。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设计:练习课笔算两位数加法应注意什么?1、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加起 c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位的加法 2、( )里填什么数? 4 2 6 4 2 7 5() +3 9 +1 3 +4() +()7( ) ( ) () 5 9 3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累计课时数:11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学习减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要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法则,并熟练进行计算。目的要

41、求: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法则。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法则,并熟练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正确笔算。教学难点:运算法则。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7分钟) 1.口算。70-30 46-20 79-6 19-8 45-3 18-7 96-60 25-6 2.计算。25+4 36+24 75+18 二.新课(33分钟) 1.谈话: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退位)。 2.设疑自探(出示自探提示) 65-23=() (1)口算65-3时,你是怎样算的? (2)你用口算时先算什么

42、?再算什么? (3)被减数和减数是怎样对位? (4)从什么位减起? 3.解疑合探。 通过刚才的自探,你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吗?指多名同学回答 4.练习。(1) 65-31= 47-25= 指名演板 小结: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 5.质疑再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说说大家互相解决。 小节: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减得的结果写在横线下面,注意差也要和相同数位对齐。 6.拓展运用。 36 36 - 4 - 24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65-23= 65-

43、31= 6 5 6 5 - 2 3 -3 1 6 8 3 7 - 1 8 - 3 1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总第 12课时 教材分析: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算理并能正确笔算。目的要求: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 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教学用具:小棒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5分钟) 1、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2、竖式计算:

44、52-21 79-37 65-24 3、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板书课题:退位减法)。二、探究新知(15分钟)(一)教学例2、例3首先,请大家自学课本1819页的例2和例3,思考小黑板上的问题:1设疑自探(1)、北京得了多少票?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 (2)、先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然后自己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思考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3)、通过摆小棒,想一想,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56-18=38呢? (4)、计算50-

45、24,该怎样算呢? (5)、请把例3填写完整。 (6)、你认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2、解疑合探围绕以上问题师生交流反馈,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针对以上(6)题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如下结论:笔算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三巩固(10分钟)1练习三第5题2练习三第8题四、质疑再探(2分钟)1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课本的1819页,请大家认真看一看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2、小结: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拓展延伸(8分钟)运用本节学习的知识,自编题目考考大家。六.练习. 1、 直接写得数。并

46、说出计算的方法.32+8 45+4 0+4570-7 25-9 40+4025-20 86-36 50+272、填“”“”或“=”。22-8 25 56-7 49 44 28+2473-3 76 35+9 54 60 50+13 3、竖式计算。83-45 67-39 35-84、列式计算。(1)、一个加数是34,另一个加数是56,和是多少?(2)、减数是48,被减数是75,差是多少?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618=38 5 6 1 8 3 8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总第 1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0-P21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47、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二、设疑自探。小黑板出示自探提示。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那么现在你能回忆起它的计算方法吗?2、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你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书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

48、么?3、怎样检验你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呢?三、解疑合探。学生自探结束后,找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师生交流。针对每一道题指名口述后,集体判断对错.四、质疑再探,总结全课。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问。针对提问问题共同解决。2、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新的收获?谁愿意和大家谈谈。五、拓展运用。运用本节的学习的知识,自编题目考考大家.六.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第21页练

49、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1、 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六、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

50、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七、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的加、减应用题 总第14课时教材分析:课本第23页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四中的第1、2题。例4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这是在一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基础上教学的。这两种问题是同一类问题,后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差;前者是知道一个数并知道另一个数比它少几求另一个数。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法学法: 观察法。 教具学具:小黑板。一、 复习。(10分钟)1、 直接写得数。18-3= 16+2= 39-8= 54-8= 36-1= 58-1= 20-7= 58-49= 2、 比_ 比_ 比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