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浅析,,新版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911771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浅析,,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浅析,,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浅析,,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浅析,,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浅析,,新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浅析 耿春波 2013年4月20日【摘要】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是军事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紧迫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强大基础和源泉。要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军队院校应当根据部队人才需求的调整,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办学定位,发挥办学优势,紧贴岗位任职,紧贴装备发展,紧贴实战训练,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关键词】院校教育 人才培养 部队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与我国

2、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军队院校“姓军为兵”,就是要服务于战备、服务于作战、服务于部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院校应当基于部队需求着力培养具备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现代军事之才。一、以部队实战需求为牵引指导,全面提升军事人才培养层次水平军队院校的职能就是为部队培养满足岗位任职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关键是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培育院校学员的战斗精神。习主席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是

3、强军之要。能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军队履行职能的使命要求。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贴近部队特点、贴近实战要求、贴近战场环境,大力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强化学员“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这就要求军队院校立足部队战略需求,在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结构全面、胜任联合作战、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军事人才。1、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军队综合院校,培养知识结构全面的军事人才要结合部队军兵种特点,培养学员能力复合的职业素养。部队装备构成复杂,作战空间广阔,知识技术密集,对军事人才素质的综合性与合成性要求很高。院校要按照“厚基础、强军政、精技能”的要求,坚持专

4、业性与综合性开放统一,既要开设专业课程,又要开设为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适应性的跨学科课程。培养学员广阔的视野、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具有多元化能力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培育出的军事人才既能打赢信息化战争,又能完成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和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2、紧跟当今军事变革潮流,培养胜任联合作战的军事人才军队的使命要求,首要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战争、遏制战争。为此,需要与政府部门、公安武警乃至和其他国家军事力量合作,实现部队作战的信息化联合,包括军兵种联合、军地联合和多国联合等。军队院校培养的

5、军事人才,不仅要精通传统作战,还要掌握现代作战知识;不仅要学习军事知识,还要了解地方相关专业的知识;同时,要注重依托部队信息化建设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联教联训联考,组织学员进行新装备实操,开展实际使用装备训练,参加部队实兵实装实弹演习演练,完成遂行作战装备保障任务,切实提高学员基于联合作战的本领。 3、突出学员创新能力素质,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军事人才要坚持教学相长,激发学员的主题意识。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照本宣科为启发引导;注重案例式教学,以典型案例引发学员深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注重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教材和教员有限的知识上,要拉到训练场、装备实训中心。部队所需要的

6、军事人才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干中学”,通过岗位自学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胜任工作。同装备研发厂家合作,同战区装备维修单位联合,为学员提供实习岗位,在进厂实习中提升动手实作能力。因此,院校不能停留在单纯的一次性教学上,要实现军事人才教学的可持续性,使学员产生学习兴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型军事人才。二、结合部队军事体制变革,着眼长远发展提高军事人才培养水平1、紧密贴合部队的实际需求培育军事人才 为更好地履行使命任务,应对新军事变革,部队对兵种融合发展、人才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院校教学要及时接受反馈的信息,适时对课程安排、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服务部队。一方面,军事新理论、新技

7、术发展速度快,军队院校应当紧贴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前沿,适应军事理论、装备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力争在第一时间创新课程内容,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装备内容吸收进教材、进入到课堂、传授给学员。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是信息主导、体系对抗和联合制胜的,这就决定了部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对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2、结合部队人才需求变化,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时效性 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立足当前的现实需要,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师者,所谓传道、受业、解惑也。”要传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之道,就要掌握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新知识;要授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之业,就要了解

8、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新情况;要解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之惑,就要分析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新问题。军队院校的各类人才培养周期一般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院校的教研部门针对不同层次类别的学员制定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同时要在学员学习过程中随着部队需求的改变而进行及时调整。3、坚持与部队联合联训、联合培养,走出开放办学的新路子 在培养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人才过程中,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和单一学科的发展是难于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因此,应当进一步集中双方精锐,整合优良资源,构建院校部队联合平台,通过团队式创新实现院校人才培养的同步跃进,也能更好地贴近部队实际需求。其次,进一步深化开放办学。要走出去、引进来,下部队指

9、导军事训练比武竞赛,积极消化吸收地方新技术、新理念,探索建立军内与军地协同联合培养军事人才的模式。三、以满足部队动态需求为指导,推进院校全面建设1、遵循军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要努力构建“宽严相济、统放结合、张弛有度”的教育管理模式,把“严”字体现在思想教育、管理制度的落实上,把“宽”字体现在学员发明创造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上,让学员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军队院校要按照条令条例,立足院校实际,根据部队人才动态需求,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订,构建“科学管用”的规章制度体系,将学员的日常养成、教员的授课标准、队干的管理方式及机关的各项活动都规范起来。 2、坚持学用结合,培

10、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积极创设环境条件,组织学员广泛开展小课题、小发明、小演讲等创新活动。开展专业授课比武竞赛,培养学员“四会”能力,为学员回部队岗位任职打好基础。同时也能促进课堂学习成果的转化,提高学员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3、建立一支“双员型”师资队伍 教员,就是在教学岗位上能进行专业知识讲授,装备拆装维修及排故的专业教员,同时在相应的岗位上是能实际操作的战斗员。要明白部队人才动态需求,要懂教学、会科研,要能够承担教学任务、从事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指导教学科研工作,才能紧紧围绕部队需求培养军事人才。要拓宽教员来源渠道,加大院校与部队人才交流使用力度。加强与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力

11、度,保证向院校提供完整资料,使教员全面掌握最新装备的资料和信息,及时将完善成专业教学内容,使培训内容跟上部队装备的发展,做到人才建设与装备建设同步。总之,为了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深刻认识肩负的神圣使命,进一步激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把面对军事高技术迅猛发展所产生的严重危机感变成紧迫感,要坚持“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部队训练向作战靠拢”,探索走出实战化教学路子,做到补其所缺、训其所需,加紧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2

12、 王保存: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3 吕天宇、杨眉剑:论信息化条件下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A.徐勇:信息化条件下军 事人才培养研究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4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初探 刘必猛, 廖红旗 成功(教育版),20075 唐韩愈:师说A.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C.长沙:岳麓出版社,1988.6 胡锦涛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12-8-2(1)7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N.解放军报,2012-11-6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钟讯:努力推进军事训练又好又快发展论军事训练转变的科学指导J.军事学术,2007(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