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硕士学位论文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8910597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硕士学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硕士学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硕士学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硕士学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硕士学位论文(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 类 号 密 级 U D C 单位代码 10151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 指 导 教 师职 称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申请学位级别学科(专业)物流工程论文完成日期2010年9月答辩日期2010年10月答辩委员会主席Research on Selection of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 for Grain Processing Enterprise Dissertation/A thesis Submitted to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

2、nts for the degree ofTypes of Degreeby (Major) Dissertation/Thesis Supervisor: Professor * *Sep 2010大连海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撰写成博/硕士学位论文 “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 。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

3、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大连海事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海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 密 在

4、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中 文 摘 要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5、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近几年,我国物流配送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物流配送产业向高技术含量产品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逐渐增多,投资者对物流配送市场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使得物流配送市场推广策略与营销渠道开发的研究需求增大,系统的市场调研成为企业了解物流配送市场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品质和扩大销售方面的竞争已经相当成熟,在生产领域进一步挖掘

6、利润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在物流与配送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国家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以降低高昂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力。随着物流热的逐渐升温,城市物流配送业也日益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都开始兴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整体物流技术水平也开始得到提高。然而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配送的发展在现阶段还很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本文研究我国物流中心的发展问题、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关键词:物流与配送;经济环境;市场条件英 文 摘 要ABSTRACTIn recent year

7、s, our country physical distribution allocates and dispatches the market development to be rapid, the product delivers expands continually, the country industrial policy encourages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allocation industry to the high-tech content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Domestic enterprise inc

8、reases the investment plan to increase gradually, the investor allocates and dispatches the market to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the attention to be getting more and more close, this causes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to allocate and dispatch the market introduction strategy and the marketing channel d

9、evelopment research demand increases, systems marke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become the enterprise to understand that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allocates and dispatches the market the essential method. Entered the densification industrial age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he enterprise is reducing the pr

10、oduction cost, the improvement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expanded sale aspect competition was quite already mature, further unearthed the profit in the realm of production the space to be very limited. But also has the very big potential in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allocation aspect to be pos

11、sible to dig. The country encourages to develop the modern logistics, reduces the soaring physical distribution cost, thus enhances our country to take the Industrial workshop of the world the competitive power. Along with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hot gradual elevation of temperature, the urban phy

12、sical distribution allocation industry also day by day obtained has taken seriously and develops.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s many big or media-sized cities started to construct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the allocation center,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frastructure are improved, the over

13、all physical distribution technical level also to start gradually to have the enhancement. However as a result of our country historical reason, has formed the heavy production, the light circulation since long, the heavy commercial interchange, the light physical distributions thought that the allo

14、cation development is not very mature in the present stag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lso many. 25 period, the logistics will be the industry which encourages to develop with emphasis. Studies our country phys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the development question,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allocati

15、on development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market condition, will appear very essential. Key word: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allocation; Economic environment; Market condition 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 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21.3.2 关于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31.4 本文框架结构4第2章 物流产业发展问题不可忽视.52.1. 物流配送中心概念与定义5 2.1

16、.1物流配送中心的一般概念.5 2.1.2 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义.52.2 物流产业发展问题不可忽视6 2.2.1竞争.6 2.2.2问题.7第3章 物流需求存在的问题和系统分析的方法143.1 物流需求存在的问题143.1.1我国物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143.1.2物流外包积极性不高153.1.3物流企业服务不到位163.2物流需求系统分析163.2.1 物流需求分析定义163.2.2 物流需求分析目的173.2.3 经验性方法183.3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223.3.1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223.3.2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1

17、93.3.3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22 3.3.4全国货运量预测分析.24 第4章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前景与展望324.1物流之企业利润第三利润源泉324.2 中国加入WTO后,物流发展的潜力33 4.3物流操作流程.36 第5章 结论39参 考 文 献39致 谢41 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1、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

18、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2、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的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30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1万多家。14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13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达50%70。与此同时,由于所有制理论的突

19、破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使得一大批非国有经济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3、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现划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4、政府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为了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物流和配送

20、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了配送中心对发展连锁经营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于物流和配送设施等。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相当多的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营品种的50。在社会化物流配送方面,一些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如北京亿商集团、西单商场

21、等;外资在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与日本岗谷钢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天津岗谷物流公司,是集配送、加工、仓储、寄售、租赁、修理、展销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新型流通组织。像这样的合资物流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有10家之多,它们主要是为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成为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 进入21世纪,一个名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变得跟网络、电子商务一样炙手可热,这便是物流。由于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因此物流理论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也首当其冲

22、倍受推祟,迅速升温。跨国公司更是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觊觎已久,入世后将会大举进驻我国的物流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物流成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物流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约翰.F.格鲁维尔在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6。博索蒂在“流通时代”一文中首次用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7。1962年4月,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 (PeterDrueker)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领域

23、的黑暗大陆”的文章,指出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1963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成立,对物流的定义是:为了计划、执行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物流的定义也不断的演变,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最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通过有效率和有效力的计划,执行实施和控制商品的储存、流动、服务和相关信息,以满足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需要。强调物流的管理功能9。日本在物流研究上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说。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了“物流冰山”,指出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还是空白。第三利润源泉学说也主要来自于日本,揭示了物流领域的巨大潜力10。80年代末期开始,MRP、MR

24、Pll、ERP、供应链等先进管理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物流理论。物流战略在企业中受到高度的重视,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11。西方国家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第三利润源泉”效益得以充分显现,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物流产业的发展。一些行业和区域现代物流发展步伐迅速加快,电子、医药、烟草、家电、汽车等行业对物流需求的迅速释放,推动了产业升级。我国的物流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的理论都是来源于欧美等国家,近年来,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始有创新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到80年代初,这个时期没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物流活动仅限于商品的储存和运输,物流环节相互割裂,整体经济效益低

25、下12;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从欧美、日本引入物流的概念,这个时期,物流研究开始注重经济效益和系统运作,研究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一体化的物流系统13;9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研究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4,2001年,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经贸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关于物流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标志着中国物流真正启航。1.3.2 关于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张波15等人分析了我国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指出可供制造企业选择的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有自营型、双赢型和外包型三种模式,重点分析了生产制造企

26、业物流运作模式转型的相关问题,指出物流外包是制造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黄诗盈16文中探讨了企业进行物流模式决策应考虑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物流模式决策程序,提出基于AHP的物流模式决策方法。贺勇17等人提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三种物流模式,对这些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述了企业选择物流模式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绩效考核与控制方法。彭媛媛18对自营物流和外协物流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物流模式选择的综合决策模型,通过定量计算来比较各种模式的优劣。余祖德19等人重点论述了企业物流战略与物流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就企业应该怎样开展物流管理模式选择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定性分

27、析的物流管理模式选择方法。刘志英20等人研究了怎样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进行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通过建立一级综合模糊评判模型,把定量问题定性化,从而帮助企业选择到适合的物流模业物流模式决策分析模型。1.4 本文框架结构 本文以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研究对象,通过物流产业发展问题不可忽视,探讨物流需求存在的问题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前景与展望。深入提出了中国物流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对中国物流物流配送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

28、。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物流产业发展问题不可忽视,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与定义,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性。第三章,物流需求存在的问题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包括物流需求存在的问题、物流需求系统分析、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前景与展望。包括物流之企业利润第三利润源泉、中国加入WTO后,物流发展的潜力。第五章,结论。 - 5 -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 第2章 物流产业发展问题不可忽视2.1物流配送中心概念与定义2.1.1配送中心的一般概念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

29、在配送中心中为了能更好地做送货的编组准备,因此必然需要采取零星集货、批量进货等种种资源搜集工作和对货物的分整、配备等工作,因此,也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的职能。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还有比较强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还必须执行货物配备后的送达到户的使命,这是和分货中心只管分货不管运达的重要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如果说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的职能还是较为单一的话,那么,配送中心功能则较全面、完整,也可以说,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并有了配与送的更高水平。配送中心做为物流中心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有时便和物流中心等同起来了。配送中心的形成及

30、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输送的知识一书,将此说成是物流系统化和大规模化的必然结果,变革中的配送中心一文中是这样讲:“由于用户在货物处理的内容上、在时间上和服务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利地满足用户的这些要求,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分拣设施和配送设备,否则就建立不了正确、迅速、安全、廉价的作业体制。因此,在运输业界,大部分企业都建造了正式的配送中心。”可见,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 配送中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产生的。在新型配送中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配送中心现在承担的有些职能是在转运型结点中完成的,以后一部分

31、这类中心向纯粹的转运站发展以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规模的运输,一部分则增强了“送”的职能,而后又向更高级的“配”的方向发展。2.1.2配送中心的定义日本市场用语词典对配送中心的解释是:“是一种物流结点,它不以贮藏仓库的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做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为此建立设施、设备并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物流手册对配送中心的定义是:“配送中心是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王之泰在物流学定

32、义如下:“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2.2物流产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荆林波提出,物流产业发展中七大问题不可忽视。 “十五”期间,我国将把物流配送列为着重发展的服务业,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为此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

33、财贸经济研究所荆林波提出,物流产业发展中七大问题不可忽视。 第一,物流必须“物尽其流”。 第二,防止物流泡沫。 第三,政府应肩负统筹的责任。 第四,发展物流关键在于物流需求的开发。 第五,正确理解和认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提法。 第六,物流产业的结构化必须与我国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七,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 物流必须“物尽其流” 人尽其才,物尽其流,这很好地道出了快捷高效的物资流动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国踽踽而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制于现阶段发展相对滞后的物流体系。物流,在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将是企业经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众多行业中,无论是从货物

34、流动及相伴的信息流动的规模还是速度来讲,零售业都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零售业的物流成本占到了其总成本的20%以上。因此,物流战略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是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沃尔玛(Wal-Mart)、麦德龙(Metro)等全球著名的零售商无一例外地都是借助于卓越的物流管理而取得了令人侧目的市场地位。我们相信,通过对零售业物流战略的解剖,中国经理人能从中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真谛。 2.2.1竞争 零售行业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广泛选择机会使零售商们倍感市场的重重压力。以美国为例,1985年盈利居前15位的零售企业到1995年时,仅6家还

35、名列其中。在中国,零售商们的利润率正在步步下滑,也早已是广为人知的事实。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零售商必须严格控制其运营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一流的物流管理体系,使货物能及时而经济地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以沃尔玛为例,它和Kmart(凯马特)经销的商品结构颇为相近,但沃尔玛的运行成本比凯马特低25%。如此悬殊的差别从何而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沃尔玛拥有一套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能使它的物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还使它能快速判别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从而使商品的整体成本一减再减。多年来,在同凯马特的全球竞争中,沃尔玛步步紧逼,出尽了风头,其一流的物流运作体系可谓居功至伟。由此也可看出,在现代

36、零售行业里,物流已经成为竞争的关键。2.2.2问题 企业的高层主管在制定相应的物流战略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特定情况量身定做。他们必须对物流的方方面面有深入的了解,对物流在企业整体经营中所起的作用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如此,方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但不管零售企业采用哪种物流战略,都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最基本的问题。 2.2.1.1、部门协调 首先,必须用整合的观点来看待物流体系。物流体系涉及众多部门,如计划、采购、运输以及销售部门。各部门的目标各异,就很难做到劲往一处使。比如,销售部门通常根据销售额、毛利等来确定最终奖励。它们往往热衷于发现热销商品,希望采购部门在进货时拼命砍价,并尽量避

37、免打折清货。而计划部门则往往注重保证货物充沛、货物周转顺畅,所以通常情况下只留意购物的批量和频率。然而,为了不超出采购预算,采购部门经常挑选最低价的同类商品,尽管这样做往往意味着交货期过长、库存居高不下、仓储成本上升而拉升企业总体成本。预算方面的限制,又往往使得采购部门必须等到滞销商品清仓处理后,才有可能再追订热销产品。这样,往往使热销商品库存不足,而滞销商品库存过量。另外,采购预算方面的控制,往往使采购部门在初期拼命进货,而末期则无事可做,因为此时采购额度已经用尽。 为了克服物流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企业整体的影响。其中的一种选择就是将计划部门、采购部门,甚

38、至零售终端统统捆绑在一起,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团队来评估绩效。这样,各个部门就能做到同舟共济,在做相关决策时互相协调,在编制预算和成本时也能从整个物流链的角度出发来考虑。 2.2.2.2、全程优化 通常,物流流程的局部优化往往造成整个物流环节的劣化。最糟糕的情况是,企业往往只是单纯强调配送中心的成本优化。对于大多数零售企业而言,配送中心就相当于制造企业的工厂:必须体现出规模效应、自动化操作和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往往会不加思量,就将商品从配送中心向零售店转移,结果使零售店库存居高、运作成本上升。 其实,零售店才是零售企业相对高成本运作的场所。一些在配送中心轻而易举便能完成的作业,若想在零售店中完

39、成可绝对不是件轻松的事。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反其道而行之,将库存从零售店移到配送中心,以尽量减少在零售店中发生的商品处理费用。比如,对一些价格昂贵、销售较慢的货品,则应该拆箱后分件向零售店补货;对于另外一些占地较多的抛货或搬运费力的货品,则应当尽量减少中间的处理环节,甚至可以直接从供货商向零售店送货,其目的在于对供货商到零售店的整个环节做到物流成本的最优化。企业万不可将整个物流链加以肢解,只在局部环节实行优化了事。 2.2.2.3、成功预测 物流战略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预测。对相关信息的有效利用,会大大改进零售环节中的计划职能,从而使零售企业的竞争能力大为提高,以实现高效率地在适当时间向合适的地点

40、派送适量的商品。 绝大部分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都与特定零售点和具体商品密不可分。但是,在特定的零售点上,具体到某一样商品的销量,前后波动是非常大的。除少数畅销品和促销品外,消费者对大部分商品表现出的购买行为是难以捉摸的。但如果将一个配送中心区域所覆盖的零售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则商品的销量要容易预测得多。所以,在预测销量时,尽量在特定零售点上少费周折,将注意力集中在配送中心或整个公司的相关销量上,由此而来的预测要可靠得多。 当然再完善的预测方法也有其局限,所以企业还要懂得如何应付不确定性。能够预测的一定要预测好,不能预测的则一定要准备有效的应对手段。 2.2.2.4、战略 零售业的一些佼佼者们不

41、但在上述三个方面做得无懈可击,还根据自身的市场竞争战略来构造自己的整个物流体系。我们在这里列举了三种不同的物流战略,从中可以一窥成功的零售商们是如何制定其物流战略的。 2.2.2.5、快速反应战略 高档时装是此类物流战略的代表。众所周知,高档时装经营的风险巨大。欲领时尚风骚的厂商必须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它们既要用富有创意的设计去取悦顾客,同时也要保证新奇的设计能够转化为市场上的卖点,因此在设计、制造和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环环紧扣,以在这个充满变化的行业里降低经营风险。 有的厂商利用邮购来探知顾客喜好,在进行试销时考虑不同地区间顾客偏好上的差异。另外,先行上市地区的销售情况也能提供预测数据。最能

42、显示出物流战略力量的,莫过于能将那些为市场所认同的款式在过时之前,即刻放到零售店的货架上。要做到这一点,有时依赖于与供货商长期的融洽关系。与供货商关系融洽,成衣从设计到上市的周期就会缩短,同时也能满足数量上的要求。为了留有余地,时装零售企业一般会要求供货商事先为其预留一定的生产能力。但不到最后时刻,它们一般不会贸然下达最终订单。 在运输方面,一般的零售企业通常只对少数热销断档的商品愿意空运,但在只争朝夕的高档时装领域里,零售企业往往在试销时就空运所有的热销款式。同时,为了应付不虞之需,企业经常在一个中心仓库存货,并由此向各地空运或用公司的货车送货,运输周期一般短于3天(这里所说的是欧美国家的情

43、形)。达成如此的高速花费不菲,但随后的销量会弥补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在这里,整个物流战略的中心便是尽量捕捉市场机会,哪怕意味着昂贵的运输成本,也要尽快使商品到达零售店,以使销售和利润最大化。 物流体系在处理滞销款式方面也大有作为。将实际销量与预测销量作一比照,很快便可辨识出滞销款式。这样,企业马上就能采取降价等措施,以赶在销售季节结束前清货。在有些情况下,还能根据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修改面料和辅料的相关订单。 2.2.2.6、持续补货战略 并不是所有零售商面对的市场都像高档时装那样瞬息万变。对于一些零售商来说,顾客需求很多时候都相对比较容易预测,所以他们只需保证在货物出现断档前及时补货,便能满足顾

44、客的购买需求。 以与高档时装迥然不同的低档时装为例,美国服装巨人VF、Kellwood等公司在过去的数年里获利丰厚,因为在消费者看来,它们货架上的衣物时刻散发着一种新鲜感。商家的做法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保证货架上待销的衣物,有充足的颜色、尺码和款式搭配。高档时装的顾客可能愿意等几天,让所需的款式从别处运来,但休闲装的顾客却不同,他们看中意的款式没货,可能就立刻离去。要满足这一部分顾客的需要,必须有一个高度专业化和高效率的物流体系。 大牌零售商往往一年推出几波款式,交货期也比较长,因为大多为海外制造以求低成本。另外,休闲服装售价上的限制也决定了不能采用空运方式。这样一来,漫长的运输时间更延长了整

45、个交货周期。在这里,物流战略的着眼点并非速度,而是稳定持续的物流。从工厂到商店再到购买者手中周而复始,不能出现断档。 休闲服在离开制造厂时,往往就能标明最终的零售店,之所以在配送中心中转无非求个转载方便。每个商店根据以往的出货记录,都定下一个相对稳定的送货款式组合。销售情况被密切监控,一旦确定滞销品便不加犹豫地打折处理。 但是固定的款式组合,也不一定能与该商店整年的需求相匹配。所以,花色、尺码和款式上的需求波动又要求零售商在此具备一定的灵活度。与零售店地理位置相近的区域中心仓库,能保留足够的缓冲库存来应付零售店的需求波动,同时又能保证及时经济的补货服务。通常一周三次的补货就足以满足零售店的日常

46、需求。 2.2.2.7、低成本战略 使物流成本保持低位,是像沃尔玛这种廉价商品零售商的看家本领。沃尔玛在设置新点时,往往以其现有配送中心为出发点。沃尔玛的卖场一般都设在配送中心周围,以缩短送货时间、降低送货成本。除此以外,沃尔玛等零售业巨子在物流管理方面,还有一些使人耳目一新的做法。 其中一个被日益广泛采用的策略,就是由供货商来负责相关商品的库存和物流管理。供货商通过零售商提供的销售信息,能十分高效地排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和送货计划。这样,双方都能降低库存成本。在某些情况下,零售商索性让生产商来负责相关商品的物流管理。比方说,有些小百货商品一般在零售店和配送中心都没有库存,制造商要得到相关的业务,

47、就必须在特定的托盘上按照零售商的要求,装上特定品种和数量的货物,在指定时间送到配送中心,使配送中心的送货车能便捷地将它们装运到指定的零售店。这样,就免除了拆箱再拼装等中间步骤,能降低仓储成本。对于一些在促销活动前就必须就位的促销品,包装箱上都作了标记并被存放在特定的区域,这就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处理环节。在促销开始时,这些促销品就能整批按时送达促销现场。这种做法,能使零售店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商品分类标识活动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于顾客服务。这类物流战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从零售店反推到供货商整个物流环节中可能发生的费用,其目的是尽量降低商品的售价。 当然,对各路零售商家们来说,还有其它经营战略,而不同

48、的经营战略,必须辅之以不同的物流战略。建立一套完备的物流体系,需要在资金人力方面做大规模的投入。相关公司在管理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方面,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个处处适用的物流体系是不存在的。零售企业管理者所能做到的,就是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根据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来构造企业独特的物流战略。 企业的物流表面上看是货物的流动,背后实际上是有关客户需求、服务水平、库存情况等信息的流动,而根本上也是企业利润的流动。它可能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也可能是吞噬企业利润的无底黑洞。中国的经理人们必须在此做出抉择! 防止物流泡沫 近来在内地注册为物流公司的数目多如牛毛,但目前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严重不对称

49、。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内部仍是“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小社会经营方式,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商承担,而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的仅有18%;产品销售中物流部分有24%由企业自理、60%是企业与第三方共同承担,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承担仅有16%。53%的生产企业及39%的商业企业拥有车队;59%生产企业和44%商业企业拥有仓库,而他们还有3%拥有铁路专用线。上述数据显示,物流业理论上的需求空间与实际中的市场需求仍有相当差距。但在市场形势未明之时,内地注册的物流公司却越来越多。目前在上海已经注册了上千家物流公司,最高一个月竟注册了300家!走在路

50、上,随处都可看到一个小型货车上挂块“某某物流”的招牌,或是路旁一块无人的空地上插着“某某物流基地”的牌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地物流业正处在一种相对过剩的泡沫之中。 防止物流泡沫发生,我们必须从物流的各个方面着手。而主要的物流成本的管理,因为对于每个公司而言,企业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获得最大的利润。由此看来,降低物流成本泡沫,就是防止物流泡沫具体表现。 根据国内有经验的物流供应商提供的信息显示,我国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潜力巨大的工业采购、库存、储运、销售流程,可降低现有物流成本的50%60%。物流管理成本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关系密切,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又影响着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发展信息化系

51、统,可以以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获得第三利润源泉的回报。而且,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还会促进运输和仓储系统的发展。当然,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或许直接的降低总成本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信息系统的建立无疑会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总成本一定的条件下,这应该也是间接地降低了物流成本的表现。 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降低物流成本泡沫最有效的途径。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下,仅仅本企业的物流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在物流业,物流企业间的

52、差距并不仅仅是人员与技术的问题,更是能否采用全面规划和总体设计的方法去组织实施供应链执行过程的问题。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形成物流产业,不仅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应,还能够促进物流产业本身的完善和发展。组建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形成辐射全国的铁路、水路、公路联运网络,可以在速度、成本、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建成全国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主要港口码头和交通枢纽建立大型仓储,形成全国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同时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适应日益扩大的物流量,提高竞争能力。物流运输中的成本问题是我国商品成本中一项重要的指标,科学技术、方法和执行力是解决物流成本问题的关键,政府应肩负统

53、筹的责任 在发展物流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制订标准和调研数据。单靠行业协会还不足以冲破行业割据的局面,单靠各部门的协调也不能有效协调国内的所有资源。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我们建议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比如由水陆空各运输部门、邮政、相关行业协会等建立一个办公对话机制,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防止宏观失控、产业失调 发展物流关键在于物流需求的开发 自从新一轮“物流热”以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当前“物流热”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单方面的,即只有物流市场的服务供应方热,而物流市场的需求方却相对不热。这也说明了物流市场需求方对现代物流的冷漠。在物流投资热

54、浪滚滚的今天,物流需求难以激活令人深思。 第3章 物流需求存在的问题和系统分析的方法3.1存在问题 3.1.1、我国物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可以说,我国的物流市场已经启动,但是还没有被激活。我国年物流费用支出约为当年名义GDP的20%,即约2000多亿美元。如果通过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把物流费用降低到世界平均约12%的水平,则可以增加约8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 在看好物流前景的同时,不能苛求新兴的物流业一夜之间就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现象。这种现象表现在:企业盲目扩张自有物流经营范围,从而使设备及人员利用极不充分,造成了巨大的资金闲置和浪费;第三方物流企业

55、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缺乏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物资流通。同时,管理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也导致了国内物流产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极低,仍普遍采用电话、传真等传统设备开展业务,从而使企业反应迟缓、效率低下。少数一些物流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但其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国产物流管理软件仍停留在“电算化”的层次,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实时控制,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 即使在已经有40年物流发展史的发达国家,企业支付给3PL供应商的物流费用,也只占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的一小部分,如美国不到6%,欧洲仅占2.5%左右。所以,就我国目前物流市场发

56、展的初期来看,有效需求不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3.1.2、物流外包积极性不高 如果需求方没有认识到改进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的话,就必然造成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3PL供应商失去市场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份对来华跨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企业物流业务都有外包,比例高达90%左右,只有不到10%的受访企业物流业务没有外包。而国内生产企业真正寻求第三方物流总代理的仅在10%左右。大部分企业仍自己出资出人搞仓储、运输等,不仅费力还把成本“摊”大了。既要管生产,又要忙运输,导致不少企业在物流上花费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

57、0%,物流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40%。这里不仅有企业对现代化物流缺少认识,束缚于传统的“自营自销”观念,不了解现代化物流能够带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变企业经营的巨大效益,而且从现实的利益考虑,就是害怕“肥水外流”,担心放弃自营多年,效率低下的供、销系统,职工下落无着。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或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都在独立奋战,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 目前,一方面,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并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8%);另一方面,第三方物

58、流市场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大约400亿元。由于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各自为营,搞“小而全”,市场被极度分散,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物流大市场,也难以产生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规模化经营的物流大集团。 3.1.3、物流企业服务不到位 生产企业不愿请人“跑腿”,主要在于目前“跑腿者”还比较“腿软”。大部分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少,只能承担运输、装卸或仓储,报关、存货管理、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则力不能及。提供单项服务的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国内许多生产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都在各自投资搞物流。而今,国外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敦豪等综合型物流企业纷纷来华抢“饭碗”,更

59、让国内物流企业难以冒出头。 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30%以上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满意。第三方物流商提供的物流服务85%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而信息、加工处理和财务等增值性服务只占15%;而且由于区域性和经营范围的限制以及经营手段不够先进,储运等方面的基础服务效率也不高,利润率低下。 国内物流业不到位,根本原因在于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这三驾马车尚未配套。公路、铁路、民航、港口都由各个部门管理,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只能利用单一的运输方式来开展物流服务。在地方“重重保护”下,跨地域运输的货车在回途中放空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层层关卡使要求

60、连贯的物流系统也无法“并网”。即便是物流技术中最常用的托盘,国外因标准相等、数量众多可像货币一样交换,而我国因标准各异只能在交货后把托盘卸下运回,仅这一工序就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专业人才的缺少,也是阻碍国内物流发展的“绊脚石”。物流人才已成为各大城市紧缺人才,特别是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已经有价无市。3.2物流需求系统分析3.2.1系统分析定义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 从现代物流的特点分析,物流需求具有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和无法进行单一计量的特点,因此,许多物流企业(包括希望介入物流服务领域的企业)较难把握市场需求和进行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