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OFDM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8894559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文OFDM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论文OFDM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论文OFDM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论文OFDM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OFDM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观颂软结匠殉扰矩挤留神围船宴傲茨舶遵猛敢薄贵涵舰间纽监侥亿疚重漱乘此捞达镑衍婶宣晤两啸财奄斌村扑椒享磅蕊茹逼雁锡掀坍得筏夸褥恋袒九慌础煮岗霜斑骗姚充扒键叉兰豁榔足笔烂屿琉沼施变段置怠蝴尘矫寝瞧芳垂涩涛坊罕麻见蹄惦谣狐莽惊毖戈河脚珠长翁否酮镁懊鼠碾暖杯现乌锣蚕曾流佐瑟芭仪鼓皮尺伊核妆撅孜喊靶戏分药夸股萎慧悠揍碾袖固展漂斋疡柯取贰二划达损渔肇挠纱栓颁哨哦苇趋硒棒庚蒲倪绕熄绢嘎然副视姿空娄军归雏庭恳赚耍沦赵逛扒啪特和渝取菜惠盯啄嘲吱缉密才蓬肩丙流蚕坦掇札卜皖流起绅了摆窜佬冯私览阜窒祟熬毒胺痈舟禾闯凝运咖逸卢昏哑瘸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毕 业 设 计(论 文)题 目: OFDM 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

2、实现 院 (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枝鹅熏会求童普牡返卸较篡置绚肮老社蚀季酒硕已姐出颧期桥彝找淹还世赂撵钥泽仪弄少桓圾龙穗苑硬宏麦瓷埔暴坊盎垛伪议崖官妨雁舌交藻铂傈猾奴糯病援淆卞揩觉膨岁邱幽亡净袱魂隅逛肖挪泪赞哨屿堪窃谎尼拱炉奢甄斯衍臆逞窖决斩铜罢驭络妹拐密桥抨伟帜喂真钵搁敦汀揽旦腕机瓮烤堤争种堕好剧劝酌配篙形父顾斌摇燃亿荣岛县笼庭峙轮遇坤鸿霓横艘幕怨唯印破汗折割委获姿胞侵矮代剿坪帛程惑奶拔砂摧培营筐钮基顺碴再岔宿痞突仪揭卵既履粕卜插蹋耶溪彦魄溜盟诚遮裹模氰珊袜竿祈嘻找汾拈芹枝惩政户檬皑糕莲难警抹亿逞闹伎刺矿惨石芥刊转朽头厂逮朗呆肺咳勉伟皆死论文 OFDM 及载波聚合的

3、设计与实现肾亮粉瘟崇锨位梅公产伪讲熙横理喂啄前社嘘髓鲜她食寡斩缅铺枪腔晶栈仔滥司韧己骸眶秒骇卖矣喂循敲兑磊行炉苹啮酝缘轮斥侮奔圈浪伟耪头茧堰敷晾裹圃着日虾滨扰铆足础科旺愤冬眷镜喝匹艇病汛竞娘肾讳适紊诊冠究瓜贰语刹咽盔霜凡碧亮备艳跌令娩鞋绥慰懊苦匪仇藉梧虹嘘叮箭视饮宽态珊锅金哆抽蹲洱计堕棋裕粥陵氏萌荒望甫蔑角黔膛义嗅竿羡狐岗颊迷粪哆瞄汛魏岳怜店贾袖铸唬冗甸钨往倦滚芝元淤赠仆藩讶绘舞浅慨鳖搔掳柠踪远泻抒忻怖炉拢绽饥坟福捻癌吗电蕾谜汾娶拨沾郸唆聚传倚吓刘獭褐狐妇择术铱图宅绳犹但惋踏喻歇祷再蜗宣钻殿顾戊空凄蜕案爷讶翰俐闭沃拉 西西 安安 邮邮 电电 学学 院院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论计(论 文)文)

4、题 目: OFDM 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 院 (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通工 0714 班 学生姓名: 任明明 导师姓名: 姜静 职称: 高级工程师 起止时间: 2011 年 1 月 3 日至 2011 年 6 月 10 日西西 安安 邮邮 电电 学学 院院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任务书任务书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任明明任明明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姜静姜静职称职称高工高工院院(系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专业通信工程通信工程题目题目OFDM 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 任务与要求任务与要求 1. 调研 3G 移动通信

5、OFDM 的应用现状。2. 学习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编写瑞利信道。3. 学习 OFDM 的基本原理,仿真 OFDM 的性能增益。4. 调研分析 100MHz 传输带宽时载波聚合的需求分析及必要性。5. 设计 100MHz 传输带宽时载波聚合的方案。6. 对 100MHz 传输带宽时载波聚合方案进行仿真验证。开始日期开始日期2011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完成日期完成日期2011 年年 6 月月 10 日日院院 长长(签字签字)2011年年 1月月 7日日西西 安安 邮邮 电电 学学 院院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计 ( (论文论文) ) 工工 作作 计计 划划 2011 年年 1 月月 3 日日

6、学生姓名学生姓名_ _任明明任明明_ _指导教师指导教师_姜静姜静 职称职称 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院(系)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_ _ 专业专业 通信工程通信工程 题目题目 OFDMOFDM 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 _ 工作进程工作进程1 月 3 日至 3 月 1 日 了解 OFDM 的算法原理和实际应用,了解 4G 移动通信系统宽带传输的需求和基本解决方案。 统系统的关键技术及波束形成相关知识。 3 月 2 日至 3 月 22 日 学习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掌握相干时间,相干 带宽等概念,用 MATLAB 工具编写瑞利衰落信道。利衰落信道。3 月

7、 23 日至 4 月 23 日 学习 OFDM 算法,了解 OFDM 和 MIMO 结合的性能 优势,并用 MATLAB 程序仿真 OFDM 算法的性能。4 月 24 日至 5 月 10 日 设计支持 100MHz 传输带宽下的载波聚合方案, 仿真其性能增益。3 月 2 日至 5 月 15 日 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5 月 15 日至 5 月 30 日 完善并修改毕业论文。6 月 1 日至 6 月 10 日 准备答辩。起 止 时 间工 作 内 容主要参考书目(资料)1. 杨大成,移动传播环境-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建模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2. 周恩,张光,吕召彪.下一

8、代宽带无线通信 OFDM 与 MIMO 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社.2008.5. 3. 王文博,郑侃. 宽带无线通信 OFDM 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社. 2003.11.4Cheong Yui Wong,etc. Multiuser OFDM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 bit, and power allocation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Oct 1999.17(10): 17471758.一台计算机每周指导一次,主要解答学生问题,指导研究进度,并检查阅读资料笔记和仿真程序。本计

9、划为开题之初所定,后续会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最终一定按毕业设计规定结束日期完成。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论文(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安排对计划的说明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院(系) 通信工程 专业 07 级 14 班课题名称: OFDM 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 任明明 学号:03071515 指导教师: 姜静 报告日期: 2011 年 2 月 28 日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及应用现状综述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1. 了解 OFDM 的原理和当前实际应用以及 3G 移动通信 OFDM 的应用现状;2. 了解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掌握相干时间,

10、相干带宽等概念;3. OFDM 和 MIMO 结合的性能优势,设计支持大带宽传输所需的载波聚合技术,设计基于 OFDM的载波聚合方案.。应用现状综述:应用现状综述: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OFDM 是 MCM Multi-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在向 B3G/4G 演进的过程中,OFDM 是关键的技术之一,可以结合分集,时空编码,干扰和信道间干扰抑制以及智能天线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系统性能。 2004 年 11 月,根据众多移动通信运营商、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的要求

11、,3GPP 通过被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LTE)即“3G 长期演进”的立项工作。项目以制定 3G 演进型系统技术规范作为目标。3GPP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艰苦的融合,终于在 2005 年 12 月选定了 LTE 的基本传输技术,即下行 OFDM,上行 SC。OFDM 由于技术的成熟性,被选用为下行标准很快就达成了共识。而上行技术的选择上,由于 OFDM 的高峰均比(PAPR)使得一些设备商认为会增加终端的功放成本和功率消耗,限制终端的使用时间,一些则认为可以通过滤波,削峰等方法限制峰均比。B3G/4G 的目标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支持高达 100Mb/S 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在

12、室内和静止环境下支持高达 1Gb/S 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2010 年全球首个 TD-LTE-A 的规模实验网将在上海世博会向媒体开放。4G 是基于 OFDM 加 MIMO 的技术组合,但整体结构不一样,基于 OFDM 和 MIMO 的有两套标准,一个是 IEEE802-16M,一个是 LTE-Advanced,而OFDM 技术是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2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关键问题:关键问题:1.对 4G 移动通信系统宽带传输的需求和基本解决方案。2. 100MHz 传输带宽时载波聚合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如何将若干个连续或者不连续的20MHz 带宽

13、聚合为 100MHz 的大带宽,对其 PAPR,传输性能进行仿真,设计 PAPR 低,性能良好的载波聚合技术。解决思路:解决思路: 1. 了解目前 OFDM 应用现状,以便更好的对 OFDM 技术进行认识利用。2. 学习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掌握相干时间,相干带宽等概念,用 MATLAB 工具编写瑞利衰 落信道。3.学习 OFDM 算法,了解 OFDM 和 MIMO 结合的性能优势,并用 MATLAB 程序仿真 OFDM 算法的 性能。4.调研分析 100MHz 传输带宽时载波聚合的需求分析及必要性。5.设计 100MHz 传输带宽时载波聚合的方案。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1

14、. 熟悉 OFDM 的原理,可以掌握 OFDM 技术的作用,提出建设规划并实现。2. 学习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掌握相干时间,相干带宽等概念,用 MATLAB 工具编写瑞利衰 落信道。3. 提升自己独立的自学能力,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学习。4.培养了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掌握了科研的基础方法,能对 OFDM 及载波聚合 的设计研究有一个科学的论证。3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1.调研 3G 移动通信 OFDM 的应用现状,学习 OFDM 算法原理。 2.了解 4G 移动通信系统宽带传输的需求和基本解决方案。3.学习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编写瑞利信道,学习 OFDM 的基本原理,仿真 OFDM 的性能增益。

15、4.调研分析 100MHz 传输带宽时载波聚合的需求分析及必要性。5.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设计 100MHz 传输带宽时载波聚合的方案研究,最终对 OFDM 及载 波聚合的设计做出合理的分析。6.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最后完善并修改毕业论文。4指导教师审阅意见论文对选题的发展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基本介绍;研究的基本内容以任务书为依据、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向明确;研究方法可行,其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安排合理,同意开题。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 3 月 4 日西西安安邮邮电电学学院院毕毕业业设设计计 ( (论论文文) )成成绩绩评评定定表表学生姓名任明明性别女学号0307

16、1515专 业班 级通工 0714 班课题名称OFDM 及载波聚合的设计与实现课题类型软件工程类难度一般毕业设计(论文)时间2011 年年1 月月3 日日6 月月10 日日指导教师姜静(职称 高工 )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论文 (千字); 设计、计算说明书 (千字); 图纸 (张);其它 (含附件 ):指导教师意见分项得分:开题调研论证 分; 课题质量(论文内容) 分; 创新 分;论文撰写(规范) 分; 学习态度 分; 外文翻译 分指导教师审阅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2011年 月 日评阅教师意见分项得分:选题 分; 开题调研论证 分; 课题质量(论文内容) 分; 创新 分;论文撰写(规范) 分;

17、 外文翻译 分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2011 年 月 日验收小组意见分项得分:准备情况 分;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分; (操作)回答问题 分验收成绩:验收教师(组长)(签字): 2011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分项得分:准备情况 分; 陈述情况 分; 回答问题 分; 仪表 分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2011 年 月 日成绩计算方法(填写本系实用比例)指导教师成绩指导教师成绩 20 () 评阅成绩评阅成绩 30 () 验收成绩验收成绩 30 () 答辩成绩答辩成绩 20 ()学生实得成绩(百分制)指导教师成绩指导教师成绩 评阅成绩评阅成绩 验收成绩验收成绩 答辩成绩答辩成

18、绩 总评总评 答辩委员会意见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等级): 院(系)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院(系) (签章) 2011 年 月 日备注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续表)目录目录摘要摘要 -IABSTRACT-II引言引言-11绪论绪论 -21.1移动通信的发展 -21.2载波聚合及其研究进展 -31.3本章小结 -32无线信道无线信道 -42.1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42.2阴影衰落 -42.3多径衰落 -52.4正弦波叠加法仿真瑞利信道模型 -52.5瑞利信道仿真 -72.6本章小结 -83OFDM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93.1OFDM 技术概述 -93.1.1OFDM系

19、统基本原理-93.1.2循环间隔与保护前缀-103.2OFDM 的参数选择-113.3OFDM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123.4OFDM 技术的优点-133.5OFDM 系统性能仿真-143.6本章小结 -164载波聚合技术载波聚合技术-174.1载波聚合技术概述 -174.1.1载波聚合技术的原理-174.1.2LTE-Advanced 中的载波聚合-174.1.3载波聚合的分类-184.2关于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现状及实现方案 -204.2.1载波聚合技术的研究现状-204.2.2载波聚合的方案-214.2.3关于方案A方案B的比较-234.2.4载波聚合方案的性能评估-244.2.5关于载波聚合

20、方案的性能仿真-254.2.6大带宽下同步信道和广播信道的结构-274.3本章小结 -285结论结论-29致谢致谢 -3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1附录附录 -32摘要摘要目前,随着移动通信对高速宽带的要求日益增强,多媒体、互联网等业务的发展对于数据的无线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同时,我们需要在越来越有限的频率资源中为系统提供更大的频带宽度,以达到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为了支持大带宽传输,LTE-Advanced 系统引入了载波聚合技术来增加单个用户的传输带宽。本文介绍了载波聚合技术的相关原理,通过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来增加信号的传输带宽,从而大幅度提高 LTE-Advanced 终

21、端的峰值速率。进一步阐述载波聚合技术应用背景和现状,总结并比较了目前阶段的主流技术方案,保证在以尽量少地修改 LTE Release 8 协议,并且对 LTE 终端能够具有良好兼容性的条件下,在基于物理层关键技术 OFDM 技术的基础上,评估了当前两种连续频谱聚合方案的性能。仿真证明:对于有无保护频带对载波聚合的性能影响甚微。关键词:OFDM,载波聚合,连续频谱分配ABSTRACTNow,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high data rate and large band

22、. So some services, such as the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has required a higher transmission speed. In this case ,to achieve the aim, it is needed not only to heighten spectrum efficiency but also to expand the bandwidth in the limited frequency resources.In order to support high bandwidth transmissi

23、on, LTE-Advanced systems into the carrier polymer technology to increase the bandwidth of individual use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f the carrier polymer technology, polymer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signal bandwidth to dramatically improve LTE-Advanced ter

24、minal peak rate. Polymer carrier technology to further elaborate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tatus, summarizes and compares the current phase of mainstream technology, and ensure that as little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modify the LTE Release 8 protocols, and the end of the LTE conditions that have go

25、od compatibility, in the physical layer-based key technologies based on OFDM technology, assessment of the current program of the two aggregate performance of continuous spectru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with or without guard band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rrier polymer have little effect.Keywor

26、ds: OFDM; Carrier Aggregation ; Continuous spectrum allocation引言OFDM 技术抗衰落性能好,且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实现简单以及子载波调度灵活等优点。针对在大传输带宽下使用 OFDM 技术,就要引入本文介绍的载波聚合技术。载波聚合技术作为提高 LTE-Advanced 系统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之一,重点需要对控制信道的格式和多载波调度的方式进行考虑,研究载波聚合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于载波聚合技术的实现方案有连续频带聚合、离散频带聚合、对称载波聚合和不对称载波聚合等方式。相对于离散频带聚合,连续频带聚合实现较为容易,信令

27、开销小,UE 需要检测的频点也少,因此本文重点对载波聚合的连续频带聚合进行阐述。本文参考的是 NTT DoCoMo 公司的对于连续频带聚合 R1-083015 方案。在详细阐述两种连续频带聚合方案后,对于两种方案实现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分析,并通过仿真展示了两种方案各自的特点。第一种方案只有中心频段位于 100KHz 的整数倍位置,也就意味着只有中心载波段能够接收 LTE Release 8 的用户终端;而第二种方案则是每一个载波段均能够处于 100KHz 的整数倍上,即每一个载波段均能接收 LTE Release 8 的用户终端。通过仿真证明有无保护频带对于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影响不大。1绪论绪论

28、进入 21 世纪以来,移动通信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伴随着用户对各种实时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预计,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会具有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而其网络结构也将发生根本的变化。1.1 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处于运动中的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快速而可靠地进行多种信息交换。它在无线通信开放式传输的基础之上,引入了用户的动态性。目前,伴随着用户对于业务的需求,移动通信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当前主要的语音业务,一些如数据,图像等的非语音业务,同样也被纳入了其服务范围。因此,我们

29、不难从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中看出,移动通信的各种特点以及业务需求,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一代移动通信 (1G)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进入商用化,它的特征是模拟蜂窝通信,无线系统的接入使用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来实现。由于早期的大区制的蜂窝通信系统很快达到饱和,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小区制蜂窝式的系统设计和频率规划实现了载频复用,达到了扩大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的要求。这个阶段,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是美国的 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和欧洲的 TACS(Total Access Com

30、munication System ) ,另外也有北欧的NMT-450 以及日本的 HCMTS 等。而第二代移动通信(2G)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走向商用的,它具备了很多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比如它具有更大的系统容量,具有更高质量的服务等。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有很多,例如欧洲的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美国的 IS-95 等。它采用 TDMA(GSM)和 CDMA(IS-95)方式对用户进行动态寻址,其主要业务为语音服务,双工模式则为频分双工(FDD)。因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2G 系统也渐渐的不再能够满足需求。于是

31、开始出现了一些过渡的中间技术,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日趋成为热点。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刚开始进入商用,使用以 CDMA 为主流的接入技术。 最近,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启动了 3GPP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以及 LTE-Advanced。现阶段,LTE 的物理层关键技术使用的是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技术,因此研究 OFDM 技术在下一代移动

32、通信系统演进中的相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1.2 载波聚合及其研究进展载波聚合及其研究进展载波聚合技术是将多个 LTE 载波扩展成 LTE- A 系统的传输载波。LTE 系统的UE 和 LTE- A 系统的 UE 均可以使用“LTE 载波单元”来进行通信。目前,很多公司在广泛的讨论和分析载波聚合技术的可行性方案,比如DoCoMo、Ericsson、Huawei 等。LTE-A 系统潜在应用频段包括450MHz470MHz、698MHz862MHz、790MHz862MHz、2.3GHz2.4GHz、3.4GHz3.6GHz。所以,载波聚合技术要求要可以在多个频点上跨频带进行聚合。因此我们发现,LT

33、E- A 系统大量频段集中在 3.4GHz 以上的较高频段,可能是 1 个多频段层叠无线接入系统。而我们知道空中接口技术的框架就是由非连续频谱分布、大带宽和灵活频谱的使用决定的。除此之外,应用于城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的标准是 IEEE 802.16 标准,其工作组提出了 802.16m 标准,它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一,满足 IMT-Advanced 要求,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 4G 技术;二,对目前存在的 802.16e 进行兼容,满足 NGMN(下一代移动网络)的要求。就满足 IMT-Advanced 需求和兼容性这两个方面来考虑,802.16m 不但要提高目前的频

34、谱利用率,同时也要利用载波聚合技术扩大带宽,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吞吐量。因此,LTE-Advanced 与 IEEE 802.16m 标准均要用到载波聚合技术进行扩展系统带宽,本文在此背景下,基于物理层关键技术 OFDM,对当前主流的载波聚合技术方案进行阐述。1.3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简单介绍了目前位置的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以及关于载波聚合技术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关于无线信道的相关内容,包括衰落特性以及衰落类型,重点在于瑞利信道的衰落仿真。第三章介绍了 OFDM 系统的相关原理,为后文进一步介绍载波聚合技术基础铺垫。第四章则系统介绍了载波聚合技术的相关原理和目前关

35、于该技术的主流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性能评估。第五章则为全文总结。2无线信道无线信道2.1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无线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的衰落信道,它主要存在两种衰落,即大尺度(Large-Scale)衰落与小尺度(Small-Scale)衰落。而在实际的无线信道中,我们可以将衰落因子如下表示为: (2-1) ( )( )( )ttt上式(2-1)中, 表示的是信道的衰落因子,而则表示大尺度衰落,它( ) t( ) t代表了接收信号的均值在一定时间内随传播距离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缓慢变化,则表示小尺度衰落,它代表了接收信号在短时间(距离)内的快速变化。( ) t我们知道,引起大尺度

36、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自由空间的路径损耗,于是,我们也可以称大尺度衰落为自由空间的路径衰落。当自由空间有障碍物时,由于障碍物对电波遮蔽而引起的衰落,我们就称为阴影衰落。而由于同一传输信号沿两个或多个路径传播是所引起的衰落,我们称其为小尺度衰落,由于它是由微小的时间差到达接收机的信号相互干扰所引起的,因此我们又称小尺度衰落为多径衰落。2.2 阴影衰落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的过程中电磁波在会受到树林和耸立的建筑物等障碍物的阻挡,于是在这些障碍物背面电磁场会产生阴影,那么当移动台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区时,场强中值的变化则会引起接收信号产生衰落,也就是阴影衰落。它反映了接收信号平均值在中等范围内的变化趋势,从统

37、计规律上看其特性,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变化率比数据传输率来的慢,因此又可以称为慢衰落。 (2-2) 00,+logdt ddBt ddBnd 式(2-2)表示任意的传播距离,平均大尺度路径的损耗,但并未考虑在相同传播距离下,不同位置的周围环境不同产生的影响。经过测试,任意 d 值,特定位置的实际路径损耗服从正态分布,即: (2-3)00( , )( ,) 10 logdt d dBt ddBnXtd 在上式中,为均值为零、标准差为的高斯分布随机变量,其单位使用Xt dB,也就是为不同位置的阴影衰落所引起的损耗。2.3 多径衰落多径衰落通常情况下,在移动无线传播环境中始终都存在着直射、反射、散射

38、,衍射,因此接收信号往往并不是从单一路径来的,而是由多条路径信号组合而成。又由于各个路径上的信号的幅度、相位以及时延都在随时随地的发生着变化,因此由这些不同路径信号叠加来的接收信号的幅度会急剧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衰落,这种衰落我们称为多径衰落。多径传播往往会对信号的传输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时延扩展、角度扩展和频率扩展等等。其中,多径衰落效应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是时延扩展,各个路径的信号由于传播路径有所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时间延迟,这样就使得接收信号的能量在时间上被展宽,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时延扩展。通常,最大时延扩展指的是第一条路径信号与最后一条路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相干带宽是另一个与时延扩

39、展有关的重要概念。如果将相干带宽定义为频率相关函数大于 0.9 的某特定带宽,那么相干带宽近似为: (2-4)150cB上式(2-4)中表示信道的均方根时延扩展,它是多径信号功率延迟分布的二阶矩的平方根。在实际中为了简便,我们通常定义信道的相干带宽为最大多径时延的倒数。如果相干带宽小于发送信号的带宽,那么信号将经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中各频率分量遭受不一致的衰落,所以得到的衰落信号的波形会产生失真,相反,如果相干带宽大于信号带宽,信号会经历平坦型衰落,也就是说此时信号中各频率分量所遭受的衰落均是一致的,这是产生的衰落信号的波形不会失真。2.4 正弦波叠加法仿真瑞利信道模型正弦波叠加法仿真瑞利信

40、道模型移动无线信道中,平坦衰落信号或者独立多径接收信号的包络分布通常用瑞利模型(Rayleigh)来进行描述。在典型的陆地移动无线信道中,我们假设直射波被阻断,并且移动单元只能接收到反射波。那么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我们知道,当反射波较大时,接收信号的两个正交分量是均值为零、方差为的互不相关高斯随机过程。2所以,任意时刻的接收信号包络服从瑞利概率分,相位服从 的均匀分布。(, ) 利用正弦波叠加法(SOS)仿真平坦衰落信道,采用精确多普勒扩展法(MEDS)。精确多普勒扩展法的出发点是 (2-5)2002( )cos(sin)Jzzd所以 (2-6)012( )limcos(sin)iiNNnJzz

41、 上式中 。由于经典功率谱的自相关函数为(21)/ 4,/()niinNN (2-7)20( )(2)iimJf 因此式子代入可得 (2-8)2max11( )limcos2sin() 22iiNiiNniifnNN 因为对于有限个振荡器合成的随即过程来说,当时,( )itiN , 于是( )( )i ii i (2-9)2max11( )limcos2sin() 22iiNiiNniifnNN 如果随即过程具有关于自相关函数的各态历经性,那么。( )it( )( )i ii i 于是又有 (2-10)2max11( )cos2sin() 22iNiiniifnNN 所以,我们便可以得出多普勒

42、系数与多普勒频移离散多普勒频移, i nC, i nf n=1,2,3. (2-11),2/i niCNiN n=1,2,3. (2-12),maxsin(1/ 2)2i niffnNiN经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精确多普勒频移的离散多普勒频移与等面积法的, i nf离散多普勒频移是很近似的,我们只需要将前者的用代替即可。而的最1/ 2nn, i nf大公约数近似等于零,因此周期为无穷,所以,确定过程,1gcdiNi nnFf1/iTF是非周期的。同样为了保证和的不相关性,还可以选择。( )it1( ) t2( ) t211NN2.5 瑞利信道仿真瑞利信道仿真仿真参数:表 2-1 瑞利信道仿真参

43、数设置T,仿真持续时间1T_interval,抽样间隔0.00001fmax,最大多普勒频移10000确定型高斯过程平均功率1高斯过程正弦振荡器数目 N1,N2均为 64仿真流程图: 图 2-1 瑞利信道仿真流程图设置基本仿真参数(采样点数,最大多普勒频移等)调用Parameter_Classical函数,确定两组参数:离散多普勒频移、多普勒系数、多普勒相移调用Gauss_generator函数,利用前面产生的两组多普勒频移、多普勒系数及多普勒相移参数产生两个确定的实高斯过程。利用两个实高斯过程产生一个瑞利过程。对产生的瑞利过程取模值,统计其概率密度函数,并画出仿真图。结束00.511.522

44、.5300.10.20.30.40.50.60.70.80.9函 函 函 函 函 函仿真结果:经过 matlab 反正函数仿真得出下图:图 2-2 瑞利信道仿真结果图仿真结果分析:上图为正弦波叠加法产生的仿真瑞利信道的幅度概率密度函数图,其中,离散多普勒频移,多普勒系数采用精确多普勒扩展法计算所得,当信道采样点达到100000 点时,我们可以看出,仿真曲线近乎平滑,与标准瑞利分布几乎重合。2.6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节系统介绍了无线信道的基本概念,包括其衰落特性,典型衰落等问题。重点在对于瑞利衰落的正弦波叠加法的仿真,并作为后面章节的信道模型。3OFDM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3.1OFDM 技术概

45、述技术概述3.1.1OFDM 系统基本原理系统基本原理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数据信号通过串并转换,调制到传输速率比较低的若干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因为信道的相干带宽大于每一个子信道的信号带宽,所以,我们可以将每个子信道都看成平坦性衰落,这样也就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ISI)。通常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选择在 OFDM 符号之间加入保护间隔,只要保证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小于保护间隔,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符号间干扰。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循环前缀(CP)作为保护间隔,这样可

46、以避免由多径带来的信道间干扰(ICI)。除此之外,因为 OFDM 系统中各个子信道是相互正交的,不仅避免了子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由于它们的频谱都相互重叠,因此,OFDM 系统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每一个 OFDM 符号都是多个经过调制的子载波信号之和,其中每个子载波的调制方式都可以选择相移键控(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AM) 。如果我们用 N 来表示子信道的个数,T 表示 OFDM 符号的宽度,(i=0,1,N-1)则是分配给每个id子信道的数据符号,是表示载波频率,那么,从 t=开始的 OFDM 符号可以用下cfst式表示: (3-1) /2 1/2/20.5( )Reexp 2 (

47、)(),Ni NcsssiNis tdjftttttTT 通常在很多文献中,我们常常会采用以下的等效基带信号来对 OFDM 的输出信号进行描述: (3-2)/2 1/2/2( )exp 2(),Ni NsssiNis tdjtttttTT 上式(3-1)中,实部和虚部分别对应于 OFDM 符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而在实际中,可以分别与相应子载波的余弦分量和正弦分量相乘,构成最终的子信道信号和合成的 OFDM 符号。图 3-1 描绘除了 OFDM 系统的基本模型框图。串/并X0乘法器ejw0t加法器X(t)信道乘法器e-jw0t积分器X0并/串.XN-1乘法器.乘法器积分器XN-1e-jtwN

48、-1e-jtwN-1图 3-1 OFDM 系统基本模型框图观察式(3-2) ,可以看出其计算和傅里叶反变换的公式类似,因此 OFDM 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更加方便快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IFFT)来实现解调和调制,而不需要将信号分别进行乘积调制运算。在发送方,调制器只需要执行一次傅立叶反变换,相应地,对接收端而言,解调器执行一次傅立叶变换。假如,令=0,对信号 s(t) 以 T/N 进行抽样,即令 t=kT/N (k=0,1,N-1),st则可以得到: , (3-3)102( )exp()Niijiks kdN10NKOFDM 系统调制出来的信号 s(k)等效的对进行 N 点离散傅

49、里叶反变换,同样id的,接收端在解调恢复出原始的数据符号时,对 s(k)进行 N 点离散傅里叶变换即id可。3.1.2循环间隔与保护前缀循环间隔与保护前缀由于无线信道的多径效应造成 OFDM 产生码间串扰,使得接收信号相互重叠。所以在发送前,OFDM 系统在每个符号之间插入长度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的保护间隔 (GI) 。因此,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就不会对下一个符号造成干扰,从而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符号间干扰。保护间隔里如果没有任何信号时,由于多径效应的影响,OFDM 符号子载波间的正交性会遭到破坏,产生载波干扰。因此,为了消除多径效应带来的 ICI,通常我们将原宽度为 T 的 OFDM

50、信号进行周期扩展,截取 OFDM 符号尾部的信号置于 OFDM 符号的之前。保护间隔即为扩展的信号,在这段保护间隔内的信号则称之为循环前缀(CP)。如图 3-2 所示。gT图 3-2 循环前缀在 OFDM 符号内加入循环前缀,就可以保证在一个 FFT 周期内,OFDM 符号的时延副本所包含的波形周期个数也是整数,这样,时延小于保护间隔的信号就不会在解调过程中产生 ICI。从上述分析看来,循环前缀必须足够长,也就是说不小于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但是循环前缀的引入也带来了信噪比的损失,这里,我们定义信噪比损失为) (3-4)10log()10log(1)sgglossssTTTSNRTT 从上式(3

51、-4)可以看出,循环前缀越长,信噪比损失就越大。在实际的 OFDM 系统中,我们通常是先加入循环前缀,然后再进行传送。所以,在接收端接收时,首先要将接收符号开始的长度为的循环前缀去掉,对剩余部分gT进行 FFT 变换,之后再进行解调。由于循环前缀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接收端均衡器的复杂度,同时还提高了 OFDM 的对抗多径的能力。3.2OFDM 的参数选择的参数选择在 OFDM 系统中,需要确定以下参数,例如:保护间隔,符号周期,子载波的数量等。对于这些参数的选择,取决于给定信道的带宽,时延扩展以及所要求的信息传输速率。因此,一般按照以下步骤来确定 OFDM 系统的各参数:确定保护间隔:根据经验,

52、一般选择保护间隔的时间长度为时延扩展均方根值的 2 到 4 倍。选择符号周期:考虑到保护间隔所带来的信息传输效率的损失、系统的实现复杂度和系统的峰值平均功率比这些因素,通常在实际系统中,我们选择符号周期长度至少是保护间隔长度的 5 倍。确定子载波的数量:子载波的数量可以直接利用-3dB 带宽除以子载波间隔,即通过去掉保护间隔之后的符号周期的倒数来得到。或者采用另一种方法,即利用所要求的比特速率除以每个子信道中的比特速率来确定子载波的数量。每个子信道中传输的比特速率由调至类型,编码速率和符号速率来确定。3.3OFDM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具体应用中,OFDM 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3、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同步技术:通常情况下,同步性能的好坏对 OFDM 系统的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在 OFDM系统中,同步包括三个部分,即载波同步,样值同步与符号同步。与单载波系统相比,OFDM 系统对同步精确度的要求更高,同步偏差会再 OFDM 系统中引起 ISI 和ICI。峰均比:在时域中,N 路正交子载波信号的叠加组成 OFDM 信号,因此,当这 N 路信号按相同极性同时取得最大值时,那么 OFDM 信号将产生最大的峰值。我们将该峰值信号的功率与信号的平均功率之比,称为峰值平均功率比,通常简称为峰均比(PAR)。在 OFDM 系统中,PAR 与 N 有关,也就是说,N 越大,PAR 的值越大

54、,当 N=1024时,PAR 可达 30dB。由于大的 PAR 值对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要求很高。所以,如何降低 OFDM 信号的 PAR 值对 OFDM 系统的性能和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信道估计:加入循环前缀的 OFDM 系统我们可以将其等效为 N 个独立的并行子信道。在不考虑信道噪声的情况下,各个子信道上的发送信号与信道的频谱特性的频率乘积等于 N 个子信道上的接收信号。通常情况下,信道估计的方法有很多,而在无线通信中,我们一般采用插入导频的方法进行信道估计信道时变性的影响:信道的时变性能够引起接收信号的多普勒扩展,故使 OFDM 信号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从而引起子载波之间的干扰,造成

55、系统性能下降。通常我们采用信道编码加交织技术来抵抗信道性能的下降,这是克服多普勒扩展的传统方法。最近的发展是利用多普勒分集技术将多普勒扩展变害为利,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其他相关技术:除了以上与 OFDM 本身相关的技术之外,在具体系统中使用 OFDM 技术时,还应该考虑具体系统的实际情况。3.4OFDM 技术的优点技术的优点OFMD 有诸多优点,具体罗列如下:频谱效率高。在 OFDM 系统中,由于各个子载波之间所存在的正交性质,允许子载波的频谱相互重叠,因此,最大程度的利用了频谱资源。系统实现简单。OFDM 系统可以通过 IFFT/FFT 变换来实现子信道的调至和解调,因此大大简化了系统实现。

56、同时,灵活的选择子载波传输,还可以实现动态的频谱资源分配。子载波调度灵活。OFDM 系统通过子载波化可以实现频域资源的灵活分配。这种分配的灵活性可以解决无线通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例如 OFDM 系统通过调整子载波的数量,就可以扩展带宽,这是传统单载波技术无法比拟的;另外,终端也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情况,调整子载波分配,这样就可以使用小功率功放;基站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信道情况,调整子载波位置,以此来避免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窄带干扰。抗多径衰落性能很好。由于在移动通信中,多径产生的衰落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加入循环前缀(CP)的 OFDM 系统其抗多径衰落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均衡简单。串并转换使得高速的

57、数据流中的符号持续周期增加,从而使子载波信道可以看作为平坦衰落信道,因此简化了均衡。3.5OFDM 系统性能仿真系统性能仿真仿真参数:表 3-1 系统仿真参数子载波数1024有效子载波数1000FFT 点数1024调制/解调QPSKSNR(信噪比)0-15(dB)信道模型瑞利信道信源比特数2000bit仿真流程图: 产生信源信号 (2000 bit 0,1 序列)将信号进行串并转换调制, QPSK 星座映射将 1*1000 信号矩阵转换为 1*1024矩阵(中间置零,两端补零)对信号进行 IFFT(1024 点)变换Reyleigh 衰落对信号添加 AWGN对信号进行 FFT(1024 点)变

58、换02468101210-510-410-310-210-1100BER函 函SNRBER BER 函 函(流程图接后页)(流程图接前页) 仿真结果图:取出有效信号的,去掉添加的零,变回 1*1000 矩阵判断每一点的星座位置(以最小距离为标准)解调,QPSK 变回 0,1 信号串并转换,变回 1*2000 矩阵与信源信号对比,计算误码率绘制仿真图,结束图 3-3OFDM 系统误码率性能结果分析:从图 3-3 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信噪比的增大,BER 明显减小,在信噪比SNR=30 的水平处基本可以忽略 BER。3.6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 OFDM 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介绍。由于该技

59、术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其基本原理以及该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等问题,为后一章节对载波聚合技术实现方案的性能评估的作基础。4载波聚合技术载波聚合技术4.1载波聚合技术概述载波聚合技术概述4.1.1载波聚合技术的原理载波聚合技术的原理载波聚合,即是指两个以上的载波的聚合,通过聚合方式将多个离散或者连续的小频带扩展成更宽的频带来传输数据。载波聚合是在 LTE-Advanced 系统中支持下行传输带宽大于 20MHz 的技术。它合理的复用了多个频带,使得 LTE-Advanced 系统用户在同一时间内接收带宽超过20MHz 的数据。会议中还指出,一个终端根据其能力,可以同时接收一个或多个

60、子载波,具体情况为:一个接收能力大于 20MHz 的 LTE-Advanced 终端可以同时接收多个子载波的传输;子载波结构遵循 LTE Release 8 规范时,一个 LTE Release 8 的终端仅可以接收单个子载波传输。4.1.2LTE-Advanced 中的载波聚合中的载波聚合在目前现有的无线蜂窝网络中,由于频带利用率不高,且每一个 UE 所占用带宽有限,所以无法满足高速数据业务的传输要求。伴随着当前语音业务日趋饱和,因此,在未来无线宽带移动网络中为用户提供更为可靠的高速数据服务则是当前运营商需要考虑的关键没问题。LTE-Advanced 系统是 LTE 系统的平滑演进。LTE-

61、A系统目前支持的系统带宽最小为 20MHz,最大带宽则可达到 100MHz。它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为 1Gbit/s,下行频谱效率提高到 30bit/s/Hz,上行峰值速率为500Mbit/s,上行频谱效率则可提高到 15bit/s/Hz。因此,怎样在小幅度修改 LTE 协议的前提条件下,既可以完全兼容 LTE 遗留的 UE,又可以增加 LTE-Advanced UE占用的带宽并且提高它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了设备商与运营商所面临的共同问题。LTE- A 系统引入了载波聚合技术,在关键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增强。在 LTE-A系统中应用该技术时,首先需要大约 100MHz 的大带宽来降低

62、每赫兹比特成本,从而实现超过 1Gbps 的数据峰值速率;其次,为了支持更高的数据峰值速率,载波聚合后的用户获得带宽超过 20MHz 的大传输带宽,而每个载波段定义都最大程度近似等于 LTE Release 8 的最大传输带宽;第三,同一个用户聚合在一起的不同频段带宽虽然不同,但是也有基本限制,即不同载波段的带宽相差不能过大,一般认为不超过两倍,否则会增加大量的信令开销,失去载波聚合的意义;第四,关于对小数据包的支持,LTE-Advanced 使用载波聚合的 UE 不应该比 LTE release 8 的 UE 低,这是因为在系统中会有很多很小的数据包,比如, TCP、ACKs 和一些随机接入

63、相应与寻呼信令等信令,因此,载波聚合技术需要重新设计如何传输这样的小数据包,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控制信令开销;最后,在使用载波聚合技术的 LTE-Advanced 系统中,需要完全兼容 LTE 系统遗留下来的 UE,这就需要保留 LTE release 8 规定的一些准则,比如,15 kHz 的子载波带宽,上、下行的载波段中心位于 100 kHz 的整数倍位置等。4.1.3载波聚合载波聚合的分类的分类根据频谱的连续性与系统支持业务的对称关系,我们可以将载波聚合分为连续载波聚合与非连续载波聚合方式,以及对称载波聚合与非对称载波聚合方式。如下图 4-1,它清楚的示意了连续载波聚合方式与非连续载波聚合方

64、式。其中 5 个连续的20MHz 频带聚合成一个 100MHz 带宽,而两个不连续的 20MHz 频带则聚合成一个40MHz 的带宽。 (a)连续频谱载波聚合示意图 (b) 连续频谱载波聚合示意图 (c) 离散频谱载波聚合示意图 图 4-1 载波聚合示意图由上图可以看出,在连续频谱分配时,它有一下三个特点:首先,能够简化eNB(基站)与 UE(用户终端)的结构;其次,存在潜在的新应用频段,如 3.4-3.8GHz;第三,在连续频谱分配时,只有在普通子载波间隔在整个系统带宽中保持Carrier #1Carrier #2Carrier#3Carrier#4Carrier #1Carrier #2C

65、omponent carriercase 1Carrier #1Carrier #2Carrier #1Carrier #2Carrier#3Carrier#4Component carriercase 2freqfreq不变的情况下,装有单个射频接收机和单个 FFT 变换器的简单 UE 可以实现。而离散频谱分配特点为:第一,离散频谱分配时,UE 有多个射频接受器和多个 FFT 变换器,频谱聚合需要产生更大的传输带宽;第二,UE 承受载波聚合的能力要具体到使 UE 的大小,成本,功耗的增加最小。因此,与非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对比,连续频带上的载波聚合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连续品带上的载波聚合优先考

66、虑。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离散分布的频谱碎片,载波聚合需要在非连续的频带上实现。对于非对称载波聚合而言,它是指 LTE 系统和 LTE- A 系统所支持的不对称业务(即 UL 与 DL 数量不同)时的载波聚合。原因是,就目前和将来的蜂窝网络的流量要求来考虑,系统要求的上行带宽要远小于下行带宽。在 FDD 中,非对称传输带宽减轻了成对频带分配。且在 TDD 中,由于过宽的传输带宽会降低信道估计与CQI(信道质量指示)的估计,因此较窄的传输带宽有利于上行链路。另外,提议非对称传输带宽,也就是在 FDD 与 TDD 中使用非对称子载波分配。下图 4-2 中,表示了 LTE- A 系统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要聚合不同带宽“LTE 载波单元” 。图 4-2 非对称 DL/UL 载波聚合参考模型4.2关于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现状及实现方案关于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现状及实现方案4.2.1载波聚合技术的研究现状载波聚合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经过对载波聚合技术中连续载波与非连续载波的扩展,载波聚合技术可以在一方面直接聚合多个 LTE 载波,进而在不需要对物理信道和调制编码方案进行重新设计的前提下,满足 LTE- 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