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案 (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小朋友我们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890230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锄禾》教案 (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小朋友我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锄禾》教案 (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小朋友我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锄禾》教案 (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小朋友我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锄禾》教案 (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小朋友我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锄禾》教案 (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小朋友我们(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锄禾教案国英小学 陆琳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3、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教学重点:1、 充分朗读古诗。2、 写字。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教学准备:拍摄一组照片;让学生读熟新补充读本中的大意一课,观察农民生活。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以疑导入1、 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开展了诵读古诗的活动,老师有个建议: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两大组,我们来比赛背古诗,看哪一组背得多、背得好,好

2、吗?(比赛非常激烈,男生、女生不分胜负,时间关系,比赛到此结束。我宣布:男生、女生并列第一!)(刚才大家刚才的表现,我宣布:男(女)生获胜!希望女(男)生不要失去信心,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获胜!)2、 老师还要考考大家的观察力,请看一张照片(出示照片):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去的一个地方,对了,是我们学校的食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3、 在雪白的墙壁上,有这样两行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句诗,选自古诗锄禾。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课题,读题。4、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句古诗贴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锄禾,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3、好吗?二、 初读指导,整体感知1、 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后,圈出四个生字。2、 检查自读情况(1) 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2) 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注意节奏,听老师读: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范读后说: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把第二个字延长了一些,你们也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先自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三、 理解诗题,练习说话1、 看课题,“锄”可以

4、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锄头。读词“锄头”。注意“头”读轻声。锄头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2、 课题中的“禾”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禾苗,绿油油的禾苗,多可爱呀!读词“禾苗”。3、 “锄”与“禾”连起来就是古诗的题目,“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4、 出示句式,训练说话:(1)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看图,把话说完整。(2)_(什么时候),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这样就把话说得更完整了)5、 从哪里看出时间是夏天的中午?(积累词语:火辣辣、当头照。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_(什么时候),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这样就把话说具体了)6、 你还从图上看到了什

5、么?(老爷爷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_(什么时候),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_ 。(越说越具体了)四、 细读古诗,朗读感悟1、 小朋友,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所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锄禾。(师配乐范读)2、 学习第一二行:(1)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刚才我们看到的、也是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2)再读读这两行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评价: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啊!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颗

6、一颗地往下落呢!不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读得再热一点吗?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一想该怎么读?)(3) 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小朋友,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家里都要种田。每天,农民们在地里除了给庄稼除草,还会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浇水,有虫子了要喷洒药水等) 老师的爸爸妈妈也是农民,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们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他们总是到天黑看不清了,才从地里回来。记得有一次他们从傍晚时开始用皮管给庄稼打水,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吃晚饭也是轮流吃的。你们听了感到怎么样?平常你看到你的家人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也是满头大汗,腰酸背痛,衣服上、手上、鞋子上

7、都是泥土,喷洒农药以后身上会沾上难闻的农药味)(4) 反复朗读:是呀,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夏天,火辣辣的阳光当头照,农民们依旧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渴了喝一口凉水,热了擦一擦汗珠,农民们每天都是这样辛苦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为了使庄稼有个好收成,农民们每天都不嫌脏,不怕累地劳动着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5)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2、第三四行:(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帮助学生理解这

8、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2)指导朗读: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据老师观察,农民一天的劳动何止十个小时呀!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这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们不知

9、流了多少汗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米饭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五、 总结古诗,解决疑问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跟老师一起写“辛苦”。(板书:辛苦)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3、(出示食堂照片)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行古诗贴在食堂的墙上吗?对了,学校里是要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板书:爱惜粮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样呢?请看老师在食堂拍到的一组照片。(出示

10、在食堂拍摄的照片)4、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这两位同学说什么呢? 是呀,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还可以用这句古诗来对这两位同学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5、让我们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齐背古诗(配乐)。6、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想听吗?(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 六、 指导书写,培养习惯1、小朋友,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禾”、“午”、“辛”、“苦”。2、怎样记住它们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禾”(“木”字加一撇)、“午”(“干”字加一撇)也可用“减一减”的方法记“禾”(“和”字减去口字旁,把点变成捺)、“午”(“许”字减去言字旁)(2)用部件法记“辛”(立了十个小时)、“苦”(草字头加上“古”)3、 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生字,注意姿势。4、 指导“禾”、“午”:注意第一笔撇的不同之处:“禾”第一笔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笔是斜撇。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5、 指导“辛”、“苦”:当中最长的一横要写得足够长。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6、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板书:看:锄禾想:辛苦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