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技巧在教育上的应用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8861717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代企业管理技巧在教育上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企业管理技巧在教育上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企业管理技巧在教育上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技巧在教育上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技巧在教育上的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现代企业管理技巧在教育上的应用前言:管理学这门学科在当代的社会科学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刚兴起时强调个人效率,传授实践经验为主的边缘学科,经过近1个多世纪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涉及金融学,经济学,财务学,心理学,统筹学,统计学甚至计算机学等多门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巨擘。也由于管理学在当今世界有着最实际,最广泛的应用,众多的学者在该领域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有关管理学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由从上世纪有科学管理之父之称的泰罗,法国组织管理理论奠基人法约尔,到本世纪战略管理大师迈克-波特,百万畅销书管理学作者彼德-圣吉,等等众多的学术上精英(不乏诺贝尔学奖的获得者)的天才

2、创作,让该学科的影响力呈几何级数成长,对当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本论文主要阐述管理学这门综合性的工具学科与当今教育的联系,并因此探讨在我国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里借助先进的管理技巧,提升教育效率的可行性。关键词:管理 内驱力 归因分析 挫折倒退管理学是否遥不可及? 管理的定义有很多种,Robbins对管理学下了如下的定义,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任务,又要讲究效率。从定义入手,我们很难想到管理学与教育会有什么联系,似乎管理学是商业精英他们的专利,因为在他们身上成功管理

3、的案例是最多的。但当我们仔细把教育当作一种过程来分析时,我们会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我国基础教育的小单元,是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校园生活这个过程,教师的理念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格上独立,思想上开放,富有求知欲与进取精神的人,具体目标是以教高的分数通过体能和智力上的考试(关于这点也许有人持有异议,但是在我国的初,高中教育中,忽视这点是不实际的)。教师既要完成这些目标,但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效率,避免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过于沉重的压力。到这里,我想读者也发现到了二者的共同点,将管理的理念应用于教育完全是可行的。其实,管理尽管被某些人视为精英素质,普通大众学习的投入产出比是不可取的,但实际上,管理学

4、并非遥不可及,也不神秘,在不涉及数学模型的领域,该学科更多的体现在理念,普通人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掌握十分有用的管理技能,这无论对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大有好处的。而且在理论深度和广度,管理学理论相对于教育理论无疑有着其可鉴性。做为教育工作者当与时具进,运用管理技巧,改进教育质量和效率,不但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心理学和管理学有关吗? 当代的管理学,正越来越多的向心理学领域渗透,不久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nash(纳什)的博弈论,在管理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其源头正是对二人心理的理性分析。我们可以预言,21世纪的管理学正是面向人的管理学,正是心理学大放光彩的管理学。所以,心理学不但和管理学有关,而且将

5、是对后者越来越有力的补充。当然,本文刻意提及心理学还有另外的目的。教育尽管和管理学的可容性很强,但是教育又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它更多的针对学生这个人的个体,我们不造汽车,不用考虑工业流程该如何布置才可以节省资源投入,我们不开超市,不用考虑如何进行商品布局,搭配,让顾客的注意力被吸引在高利润的商品上,我们需要合理的安排课程,出于加强记忆的目的让某些课程进行高密度安排,而对于学生理解力上的局限将某些课程进行低密度安排。教育是独特的,所以管理学上的有些知识在教育上效用是不大的,而另外的知识在教育上的可操作性是很好的。心理学就是如此,所以作者基于这一点,特意引进管理学上的该分支进行论述,避免观点过多

6、而分散。我不想学习,我需要你的激励。当我们遭遇到不想学习的学生,我们会如何面对呢?这个问题本身在我们看来也许带有点挑衅意味,我们很可能对这样的学生采取高压措施-惩罚。其实,在管理学实践上,这样的学生就相当于公司机构员工缺乏工作激情,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这导致管理学上激励理论的诞生,为了解释这个理论,我将引入心理学上的理论-内驱力理论。内驱力理论,是由克拉克·赫尔(CLHull)在1943年在动机心理学上提出解释人行动动机的理论,那么,什么是内驱力呢?如果人体正经历某种体内不平衡、某种强烈的消极刺激或生理需要,它就会处于高驱力状态。因此,如果人饿了,一般来讲,他是处于高驱力状态

7、,如果他作出某一反应降低了内驱力,那么该反应就会被加强,而且在遇到类似情境下会再次发生。如何来理解这段文字呢?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研究这个问题: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的,希望得到父母的照顾和关注,当他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假如孩子的态度十分不合作,只想和父母呆在一块,这种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相当不利的,所以父母是不会姑息这样的行为的,会使父母采取强迫其上学的措施,孩子只好忍着眼泪去上学。这时,孩子就处在不平衡的状态,他没有得到像从前那样多的父母的关爱了,同时正在做一件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他正处于高内驱力状态。但是,当父母为其购买新的书包,文具时,该孩子又重新体验到从前的关爱,甚至更多的,这

8、时,上学的行为使的孩子的内驱力减弱了,孩子就认为上学能获得持续的父母的关爱,所以他以后就倾向于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上学的反映得到了加强。现在我们可以返过头去看待学生的问题了,为什么学生不想学习?心理学上的解释就是学生的内驱力减弱了,学习行为不再被强化。懒惰,家庭问题,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都是可能的原因,我们可以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问题,那就是制造激励,来强化学习行为,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勤奋行为。在管理学上,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激励行为。比如,对于考试得高分的学生,我们必须给予恰当程度的奖励,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高分数意味着上课认真听,下课后努力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值得肯

9、定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我们强化的是努力学习的行为,而不是考高分的行为,不能本末到置。不恰当的强化行为是非常有害的,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向学生说明奖励的理由。因此,开设进步最快的奖励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较奖励高分学生的措施有着更明显,直接的对学习和努力行为的强化作用,而且对班级的士气的鼓舞是十分重要的,它让大部分的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实际上,激励制度在学校往往不和谐,对高分同学的激励作用往往显的过了头。因为除了在学校,学生在家庭中也会因为高分数受到很高的奖励。所以,过分的激励行为往往会使被强化的对象发生转移,学生会认为高分是被强化的对象,而不是努力学习行为本身,进而导致优等生往往过分看重分

10、数,有时甚至不惜采取作弊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分数本身不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身为教师应当具备这样的良知。于此同时,对于一般学生和差生,我国的教育的现状往往容易不够重视,实际上,他们正是我们尤其需要激励的对象,一句表扬往往能极大的促进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做为教师,绝对不要对中,下成绩的学生吝啬自己的赞美。面对失败的艺术学习和管理过程一样,都是会遭受失败,学生的考试可能不及格,企业可能完成不了本季度的销售任务。学生和员工都会因此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进而产生挫折倒退的行为,不但不更加努力,而且反而更加懒惰。这是管理学上必须面对的课题,理论上也有许多解决的方案,并各自在实践中获得相

11、当正面的结果。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在教育方面,面对失败所带来的障碍比起企业要简单的多。我们知道,当我们面对失败时,会做一些反思。这里我将引入另一位心理学家的理论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过程,以期得到面对失败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对学生是最有利的。韦纳的内在与外在趋力理论。在对自己或他人做出归因时我们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于内在的或外在的驱力。看到某个人的汽车撞了电话厅,你会把这一不幸行为归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你可能想他是个拙劣的司机或情绪不好(内在的原因)。你也可能想是另一个司机逼迫司机偏离了大道(外在的原因)。如果考试失败了,你可能把结果归于内在的原因,如愚笨,没学好或者归于外在的原因,如测验不公平

12、或教室太热。一般讲,内在的原因包括心境、努力、能力、态度以及预先的人格倾向 外在的原因则指相对于当事人而言的其他一切因素,不管这个人是你还是别人。当我们提到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时,我们所指的是控制点。1974年韦纳及其同事所做的大量研究表明了我们对成败的解释,怎样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人们对成败的期望大大受过去在类似任务上的归因种类的影响。如果在数学测验上失败了并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在以后的测验中,你还会期望失败、然而,如果把最初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在以后的测验中,你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归因还能对你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你相信最初的失败是由于缺乏能力造成的,那么你就

13、可能不再尝试。然而,如果你相信失败仅仅是运气不佳的结果,那么你将会继续努力并希望时来运转。韦纳已经把归因分析用于解释成就动机的问题。我们知道高成就的人追求、趋向成就任务并为之努力工作,相反,低成就的人逃避与成就有关的任务。怎样解释这两种不同行为呢?韦纳认为它与下列事实有关:高和低成就的人把成功和失败归于不同的原因。比如,韦纳认为高成就的人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能力。他们相信自已有能力,因为他们在过去成功了,将来还期望成功。因此,他们趋向于与成就有关的新任务、如果在过去失败了,他们会怎样做呢?有趣的是这同样使他们在未来趋向成就任务,因为除了把成就归因于能力外,高成就的人还把过去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如果

14、过去失败了,他们就相信失败至少部分是由于缺乏努力造成的。所以以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失败后他们增加而不是减少努力。韦纳认为低成就的人逃避与成就有关的任务因为他们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把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因素。他们相信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力,因而在未来逃避成就任务和期望再次失败,他们认为外在的因素如运气是过去成功的原因。所以,没有什么动机能促使他们以后为成功付出极大努力。 通过韦纳的理论,我们明白了面对失败的艺术了吗?正是采取高成就的人的归因态度。当我们面对失败时,绝大多数的人会把失败归于不稳定内因,认为是个人能力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其实,失败给我们带来的仅仅应当是教训,而不是其他的

15、东西。因为失败而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很不理性的,你可以怀疑方法不对,努力不够,但是不能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此的怀疑对避免失败毫无益处,相反却容易刺激逃避行为的发生,学生会失去面对失败的勇气,这个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以,当失败发生时,有时策略性的将失败的因素转移到外因来,在鼓舞学生勇气的效果上是很好的,它可以让学生拥有再度面对失败的勇气,这也许比成功来的更为重要。 我对管理理论和中国初高中的教育一直颇为关注,前者是兴趣,后者是职业。将二者的结合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尝试的事情,管理理论博大精深,教育对民族的成长至关重要,都是我们不应当忽略的学问。尽管,我尝试着将面向商业世界的管理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但这并不代表着商业的逻辑可以不加辨别的运用到教育中来,因为学生不是我们的商品,我们不能以分数高低分优劣,我们将怀抱自己的良知和智慧,将自己的一切投入到远为神圣,目标也远为多样化的教育中来。参考文献美 约翰-P-霍斯顿 动机心理学美 Robinns 管理学美 彼德-圣吉 第五项修炼Criterion-referenced testing:PAT,Chapter 9 and 13 pp199-201 and 305-306D Child Psychology and the Teacher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4th Edn 1986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