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8837362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3年第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22003总第202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202收稿日期 2002-10-20作者简介周福芹(1953-),女,吉林农安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当代外语发展趋势研究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周福芹(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一种语言在国际间能有持久广泛的跨文化传播,是该语言的输出力和影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则是取决于语言输出方在国际上的综合国力及其影响力。语言的跨文化

2、传播是人类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进程中出现的又一全球问题。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与竞争,文化上的彼此碰撞与磨擦,民族情结与经济理性的痛苦抉择在所难免。与此同时,及早确认世界通用语言,努力减少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成本,为语言的最终统一创造条件,必将成为全世界的又一个新的共同发展目标。尽管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当遥远,但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出切实安排和努力。关键词语言;文化;传播;影响力;全球化中图分类号 H0-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6201(2003)02-0099-07一我们知道,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人类

3、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语言又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和一定的空间区域性,即它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为某一区域的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民族性。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有过系统深刻的理论阐述。语言同时具有极强的交际性。正如马克思所言: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活动,发生交际,语言就在什么范围内传播与流通。人们走到哪里,总会自然地把本民族的语言带到哪里。语言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严格来说,人类的文明之所以亘古至今,姹紫嫣红,语言(尤其是文字)的功勋实不可没。由于有了

4、语言,我们才得以继承前人的文明与智慧,才能99将当今的文明与智慧传播开去,才能将此前的文明和智慧记载下来,遗赠给我们的子孙。可见,人类正是通过语言这一不可多得的工具来继承文明、交流文明、传播文明的。在当今世界日益频繁紧密的国家、民族间的联系交往中,语言作为人类交往的主要工具之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以民族与地域的时空条件为背景的;而一旦人们的联系交往跨出了民族与地域范围,不同语言间的沟通与交流便会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于是,学习并掌握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了国际民族间交往联系的第一件要务。与此同时,各种语言间的接触、碰撞、影响、渗透、吸纳和融合也便随之发生

5、。久而久之,一方面,逐渐地有一种语言率先走出自己原来的活动使用区域,进入本是其他语言使用活动的区域;另一方面,一些本来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们,也率先接受了这种外来民族语言。于是,在这一区域内,开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并行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互为影响,竞相传播。这种语言传播现象就是语言的跨文化传播。二一种语言,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间实现跨文化传播,必须具备内外部诸多条件。主观上讲,这种语言必须是成熟的语言,即真正为该国家(民族)所共同使用,是该国家(民族)的共同语。这同时也意味着操持这种语言的国家(民族)的社会在当时的本区域已经发展成熟到相当水平,从而使该国家(民族)的社会生活与交际范围已经超越了传统的

6、活动区域,率先产生了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联系的社会需要。客观上讲,操持这种语言的国家(民族)与周边国家(民族)的关系较为切近,尽管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和睦融洽;二是其与周边国家(民族)交往的主要目的是出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利益上的考虑,尽管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平等互利;三是这些国家(民族)的文化教育已经发达到一定程度,能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可能和条件,既要有语言的传播者,又要有语言的接受者。毫无疑问,一种语言能够实现跨文化传播,必须有主动传播者。一般来说,主动传播者在该传播区域内拥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先发优势,该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相对较强,该语言占据强势语言地位;被动接受者在各方面则往往处于

7、相对劣势,被动接受者的本民族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处于劣势语言地位。人类文明大量存在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是近现代社会才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综观全球的语言跨文化传播史,有这样几条脉络贯穿其中,虽然表现为时断时续,若明若暗,但总体上看,依然依稀可辨,丝丝可循。一是多数语言最初都是凭借炮舰铁蹄等强权政治才在他国登陆传播的。15-16世纪的西班牙人,依仗当时举世无双的海上无敌舰队,把西班牙语传播到拉丁美洲等地,并在那里营造出至今犹存的西班牙文化圈。17-18世纪的法语和俄罗斯语,也是随着法兰西和俄罗斯两大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而影响遍及周边地区。时至今日,法语仍是非洲中部的国际通用语。早在公元7-1

8、0世纪,阿拉伯帝国曾雄踞北非和西亚,其属地横跨欧、亚、非三洲。在铁蹄与战刀威逼下,阿拉伯语得以迅速广泛传播。虽然后来阿拉伯语的延续更多的是仰仗可兰经与民族情感这两根最为敏感的线得以维系至今的。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人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又是凭借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过的制海权,迅速向全球扩张,先后侵占了比其本土大150倍的殖民地。英国人用洋枪洋炮把英语打遍全世界。100作为上述情况的一个例外,那就是汉语在东亚的传播。在历史上,汉语在东亚的传播,时间上持续最长,东及朝鲜、韩国和日本,南至马来半岛,其传播方式始终贯穿着文化交流这根主线,虽然其间也有过军事上的偶尔对抗。二是后期的大量移民是语言得以生根开花

9、的沃土。据史料记载,俄罗斯人、西班牙人和英国人都在其民族鼎盛时期,大量向海外移民,这些移民分别构成了该语言传播区域现代民族的重要族源之一。当今英裔的美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都是17-18世纪英国移民的后裔。移民的定居及其本地化,移民的陆续追加,使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有了更加深厚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近现代文明史,就是一部移民史。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或区域内,除了肤色以外,语言就成了民族识别最为显著的标志。正是这种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的沃土,才使语言跨文化传播的种子得以扎下深根,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连绵不断。三是持久的经济联系与文化影响是语言得以持续传播的两个内在基本动力。英国人

10、在人类文明史上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他们在政治上开创了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开创了工业化生产方式,加之后起的美国等英语国家共同创造了自由市场经济,使得英语所代表的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表现出整体的先进性和优越感。一方面,人们看到了英语所代表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对全世界发散的利益诱惑和强权恫吓;另一方面,人们也看到了非英语国家面对这个两难选择所表现出的彷徨与困惑;与此同时,人们更多地还看到了英语作为一种区域民族语言,伴随资本的跨国移动,产品、技术和信息的大量输出而走遍全世界。在全球的语言跨文化传播中,英语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这是多种因素共同长期作用的

11、结果。首先,我们来分析语言上的原因。一是英语为拼音文字,多数词都有一定的拼写与读音规则,例外只是少数;其语法又比欧洲其他语言相对简单,所以容易被人接受。二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人类社会的近现代文明几乎都发端于英语国家及其周边地区。加之英语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语言系统,能从四面八方吸收有用的外来词汇,许多新事物、新名词、新思想首先在英语中出现,致使其词汇量日益丰富,语言的表述功能日益加强1(P31)。其次,分析与之相关的诸因素,也就是语言之外的其他因素。一是得益于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的合力推动。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在美国的带领下,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也迅

12、速发展壮大起来,从而使英语国家的综合实力排在了世界的前头,这在客观上为英语走遍世界扫清了道路。二是得益于现代化的科技传输手段。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夺取了军事上的胜利,而且还开创了全球信息化的新时代。发明并起源于美国的多媒体电脑与国际互联网,不仅创造了虚拟社会和网络文化,而且通过电脑、电视、电信和网络,把英语文化和不断创造出的以英语为基础的新术语铺天盖地般地倾泻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些信息。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语言在国际间的跨文化传播,文化在民族间的殖民渗透,政治上的强权已经逐渐被技术上的强制所代替2(P70)。三是得益于经济的强劲拉动。以美、英为主要代表的西

13、方国家在经济上首先实现了现代化。一方面,其雄厚的金融资101本、先进的产品与技术、强劲的消费能力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对全世界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另一方面,其产品要获得定单,资本要谋求利润,技术要垄断专利,稀缺的资源要从国外廉价获得于是有了需求,也就有了供给;于是英语在与诸多语言的碰撞比较中显示出不可低挡的雄风与魅力;于是英语文化圈之外的人们纷纷学习英语,英语的文化圈在日益扩大。四是得益于流行时尚文化的吸引倡导。经济上的全方位联系与拉动,自然导致全球注意力的集中。如果说注意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潜在资源的话,那么,对美、英文化的广为流行,诸如美国总统的绯闻轶事,英国皇家的婚丧嫁娶一度成为全世界人茶余饭后

14、的谈资笑料,也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了。一时间,美、英人的言谈举止,所思所想,似乎都代表着地球的时尚与流行。从星球大战到西部牛仔,这些都是最好的例证。这些事物仍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流行,而代表这些事物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也随之大行其道。到此,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几点初步结论:一种语言的产生、发展乃至成熟,必须具有丰厚的民族与区域条件;但是这种语言的使用一旦超越民族和区域而走向国际,其民族性必然会逐渐淡化,其交际的功能则会日益强化。一种语言能否在国际间实现跨文化传播,与这种语言的文化特点不无关系;但主要还是取决于这种语言含金量的大小,也就是取决于操持此种语言的国家(民族)在国际上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大

15、小,其中主要是经济联系力、科技带动力和文化渗透力;其次取决于传播区域的开放与跟进程度。三一种语言在国际间的跨文化传播,久而久之,必然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导致语言市场的逐渐形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双语现象或双语社会。研究结果表明,双语社会的形成至少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该社会必须是持续开放的国际交往区;二是该社会的多数成员有能力操持两种以上语言;三是该社会的语言民族标识作用开始淡化,而其交际功能已经得到强化;四是该社会的语言政策是客观公正、符合理性的。出于资料的方便和文化的相近,我们以香港特区和新加坡为例。香港特区使用的语言及方言主要有三种:即英语、粤语和普通话。官方语言政策规定,英语和中文都是官

16、方语言,可以说是典型的双语社会。资料表明:这三种语言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而且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正式场合,英语第一,粤语第二,普通话第三;在非正式场合,粤语第一,英语第二,普通话第三。3(P219)根据1991年社会语言学家的抽样调查,香港人母语为广州话的占887%,英语占22%,其他方言占7%,普通话仅占1%;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占294%,普通话占17%,广州话占73%。根据对教师、公务员和办事员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英语被使用的时间占668%,广州话占318%,普通话占13%。从中可以看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数远远超出普通话和粤语,已接近三分之一;英语在正式场合中的使用时间已占

17、三分之二,具有绝对优势。英语之所以在香港具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有学者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英国一直把香港作为推广本民族语的重要基地之一,在31个国家和地区中,香港排名靠前。二是港英当局实行不平等的语言政策,使英语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教学等领域居支配地位。三是英语已经在国际社会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四是上述诸多因素导致英语在香港特区成为人们事业成功和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3(P219)。102新加坡全国270多万人口中,其中华人就有210多万,占总人口的77%以上,这210多万华人,大多数为1950年前中国大陆沿海的移民,所以多数人只会讲汉语方言,不会普通话。新加坡自1819年就是英国殖民地

18、,1963年结束英国殖民统治,两年后宣布独立。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先后实施了两项比较重要的语言政策:一是规定英语与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共同为官方语言,但英语是法定的行政管理、学校教学语;二是在全国推行双语教育,即各族人民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学习的同时,还要把本族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作为华人,当然是要学习华语(不过这里的华语,既不是汉语的方言,也不是普通话,而是普通话在新加坡的一种变体)。1997年,有关专家学者对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进行了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在感情与文化传统方面,对华语的评价超过英语;而在评价语言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功用方面,则认为英语超过华语。使用英语最多的场合是政府机构

19、和教堂,使用方言最多的场合是寺庙和农贸市场,使用华语最多的场合是餐馆和小贩活动中心。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情况还是在新加坡政府大力倡导推广华语的语言政策影响下的结果。即便如此,英语在新加坡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功能地位仍不可低估。4(P82-88)由于英语在上述两地的持久强势影响,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上述两地的英语水平,为两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对上述两地的语言文字应用、汉语词汇和语法带来很大影响和相应混乱。在有些方面,甚至是对汉语的任意改造,给上述两地的汉语交流带来新的麻烦。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双语社会和多语竞争中,的确存在语言市场问题。语言市场理论最初发端于法国社会

20、学家Bourdieu(1991)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语言使用者作为社会的施事者,是他们在生产、消费语言这种特殊产品,是他们在占有语言这种具有积累性象征性的资本;他们估算学习一种语言的成本,并想方设法从他们此前的语言学习投资中获得最大的利润。现在我们就把考察的目光投到双语社会中的每个语言消费者身上。作为个体公民,他所接受的母语是先天决定的,是由其民族和当时的社会语言政策所决定的。我们假定他是理智的,同时假定他有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第二语言的条件,他已具有操持所在社会所有语言的能力。那么,他选择语言的倾向必然会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而且要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这种语言是一种象征性资本,即操

21、持这种语言象征着他有良好的教养;二是这种语言是一种投资性资本,即操持这种语言可以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就业、获得财富乃至增长才干。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他本人选择学习这种语言所放弃的其他行为机会乃至所用的时间、学费、精力等构成了他本人的语言学习成本。当这种语言的学习成本大于这种语言的使用收益时,他对这种语言的态度必然是消极的;反之,则是积极的。一个人有第二语言的学习成本与使用收益问题,一个国家(民族)也会存在这个问题。既然一个人掌握一种第二语言的学习成本是可以计算的,那么一个国家(民族)的第二语言学习成本也是不难度量的。以一个国家(民族)为例,当该国家(民族)同目标语国家(民族)交际往来时,如该国家(民

22、族)仅因没有语言障碍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该目标语学习成本时,该国学习那个目标语国家的或者是该国家(民族)仅因语言不通所造成的障碍和损失的总和大于该国家(民族)掌握那个目标语国家(民族)的语言的学习成本时,语言的态度一定是103积极的;反之,则是消极的。由此可见,语言的跨文化传播,其中不仅有文化张力,而且有经济内涵。这一客观现实又使我们进一步发现:一种语言,一旦获得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积极学习态度,那么,这种语言在世界上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强势语言,而操持这种强势语言的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不仅没有语言学习成本,而且还会凭借其语言的强势而有所收益;而其他国家则必须以不同方式来分期支付该语言的学习成本,而

23、且该语言的学习成本会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直到这些国家的多数公民真正掌握该语言之后才有可能递减。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思路:1一种语言在国际间能有持久广泛的跨文化传播,是该语言的输出力和影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输出力,主要是指输出方的政治强权、民族迁徙、技术强制等侵入性行为力量;所谓影响力,主要是指输出方的经济拉动、科技带动、文化时尚影响等诱导性行为力量,此外还包括接受方的开放程度与跟进速度。但是归根结底,主要取决于语言输出方在国际上的综合国力及其影响力。2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进程中出现的又一全球问题。在这一历史

24、进程中,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与竞争,文化上的彼此碰撞与磨擦,民族情结与经济理性的痛苦抉择将在所难免。与此同时,及早确认世界通用语言,努力减少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成本,为语言的最终统一创造条件,必将成为全世界的又一个新的共同发展目标,尽管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当遥远,但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出切实安排和努力。3语言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乃至最终统一将是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但这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的同时,人类也要为此付出更加高昂的人文代价。正像工业文明是以破坏生态环境、毁灭生物多样性为沉重代价一样,人类语言的最终统一,势必导致绝大多数语言迅速消亡。目前世界上尚存有6000多种语言,其中有一

25、半左右将有可能在下个世纪消亡。而语言的消亡,则同时意味着一些历史文化现象将再次成为不解之谜,文化的多样性将不复存在,语言的民族艺术特征将会减弱。与此同时,由语言所代表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将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更加激烈的趋势。为此有人发出了语种消亡与物种灭绝一样可怕的呼声5。因为一种文化的张扬或失落,往往总是最先从该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言开始的。对此,人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准备。4无可讳言,英语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是事实上的强势语言。我们应当顺应世界大潮流和大趋势,从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努力减少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语言学习成本出发,进一步强化全民族的英语学习与英语应用。笔者认为,我国中等教育首选并普

26、遍开设英语课程,城市开设英语电台、英语电视频道,城市的社会用字用语,比如招牌、广告、告示、路标、路牌、门牌、单位名称等公共标识使用中英文对照是必要而且是正确的;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在大学实行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提高对大学毕业生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等措施也是势在必行的。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走向世界。1045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捍卫国家的语言主权。针对我国一些大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英语托福考试,却写不好汉语作文的现实,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好本国人民汉语普通话的学习与推广工作,使汉语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语言。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站在国际战略高度,切实抓紧抓好对外汉语教学,努力

27、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都在争夺中国市场,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像法国政府那样,明确规定凡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以及发布的信息,必须同时使用汉语,一方面捍卫国家的语言主权,同时强化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与传播。6振兴中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促进汉语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大计。英语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畅通无阻,并非因为英语比其他语言先进多少,而靠的是强有力的军事、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的许多青年人苦学日语,绝非迷恋这种连语系都无法归属的语言,而是向往日本的发达经济6(P97)。不难想象,一个国家如果国力衰弱,人民蒙昧,即使其历史再悠久,文化再灿烂,语言再

28、优美,而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充其量只能对其敬而远之,但绝不会倾心向往,风随影从,心甘情愿地接受、学习乃至传播这种语言。这也许应了那句“功夫在诗外”的老话。由此我们可以断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华民族的崛起之日,也许正是汉语大踏步走向世界之时,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我们应该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做一些事情。参考文献1周有光江河不择细流J.世界知识,1998,(1)2李展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J.厦门大学学报,1999,(1)3苏金智英语对香港语言使用的影响J.中国语文,1997,(3)4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5英戴维克里斯特尔语种消

29、亡与物种灭绝一样可怕N.参考消息,1999-11-106李春人类语言的大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1995,(5)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LanguagesZHOU Fu-qin(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Abstract:This thesis focuses mainly on the topic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languages,which is anew i

30、ssue of worldwide interest that has recently emerged in the wake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Having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general rules concerning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 of language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tentative ideas about language market and languageeconomy.In addition,the author suggests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regarding language policies of ourcountry.Key w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languages;transmission;influence;globalization责任编辑:张树武10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