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开发介绍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8721872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945.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RFID开发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RFID开发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RFID开发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RFID开发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开发介绍(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RFID开发介绍概述RFID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使能技术,其本身并没有提供多少价值,但它却能使公司开发出相应应用来创造价值。概述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读卡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读卡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读取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主机进行相关处理。通常在读卡器读标签的时候给主机系统传递三个信息:标签ID,读卡器自己的ID,读标签的时间。 通过获取这个读卡器的位置,就知道了该产品的位置,以

2、及它是什么产品,然后根据时间数据跟踪标签,就随时随地知道产品的位置了。系统结构一个完整、典型的RFID系统通常由下面四个模块组成:o 标签(Tag) o 读卡器(Reader) o RFID中间件 o 应用程序 标签(Tag)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成,天线在标签和读卡器间传递射频信号,芯片里面保存每个标签具有的唯一电子编码和用户数据。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UID,U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中的,无法修改;用户数据区是供用户存放数据的,可以进行读写、覆盖、增加的操作。读卡器(Reader)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读卡器对标签的操作有三类: 识别(Iden

3、tify):读取UID; 读取(Read):读取用户数据; 写入(Write):写入用户数据 RFID中间件RFID中间件是将底层RFID硬件和上层企业应用结合在一起的粘合剂。 虽然原则上的中间件是横向的软件技术,但在RFID系统中,为使其更适用于特定行业,RFID中间件往往会针对行业做一定的适配工作。 在RFID系统这种具体情况下,中间件层除通常的功能外,还有以下特定功能: 使阅读/写入更加可靠 把数据通过读卡器网络推或者拉到正确位置(类似路由器) 监测和控制读卡器 提供安全读/写操作 降低射频干扰 处理标签型和读卡器型事件 应用通知 接受并且转发来自应用的中断指令 给用户提供异常告警 从体

4、系结构上讲,RFID中间件还可以分为子层,包括边缘层和集成层。边缘与集成层的分离可以提高可伸缩性并降低客户成本,因为边缘层既是轻量级的,成本又低。边缘层定期轮询读卡器,删除复本,并进行筛选和设备管理。边缘服务器还负责创建ALE事件并将其分派至集成层。集成层接收多个ALE事件并将其合并到涉及各种系统和人员的工作流中,这些系统和人员是更大的业务流程的一部分。集成层通过基于标准的JCA适配器与打包应用程序(如仓库管理系统或产品信息管理系统)交互。通过一些提供抽象层的控件和开源框架,该层也可以与系统一起工作,抽象层将后端组件公开为可重用组件。集成层也可以通过Web服务接口与对象名解析服务进行通信、利用

5、B2B消息通过防火墙中的网关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1)边缘层边缘层通常提供的功能有标准的设备支持和管理、高效的捕获数据和过滤数据、创建ALE事件并将其分派至集成层等。边缘层应该支持丰富的设备,包括流行的 RFID 读卡器和打印机,以及各类条形码识别器、指示灯、LED 显示、电眼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它可以运行在单独的计算机上,也可以嵌入新出现的其他设备,如路由器中。应该符合 EPCglobal应用级别事件 (ALE) 标准,提供易于使用的标签写入和其他类型设备的扩展功能,并支持 ISO 和EPCglobal 标签标准(包括 Gen2)。随着RFID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企业需要处理分布在

6、全球各个供应链中数以千计的读卡器的输入信息。快速发展将会挑战可伸缩性。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这样就产生了更大的挑战。要处理这种级别的数据流量,需要使用非阻塞I/O机制。当众多用户同时使用RFID访问一个应用程序时,大多数中 间件解决方案为每个客户端打开一个插口,并为每个用户建立独有的线程。这种阻塞I/O技术严重限制了性能和可伸缩性。与此相反,非阻塞I/O可以使BEA WebLogic Server之类的中间件能够在多个并发用户中复用少量的读卡器线程,确保较高的性能和可伸缩性。在处理读卡器的大流量数据流和进行消息传递时,需要大量使用I/O和网络。边缘服务器的CPU利用主要用于边缘服务器的复本

7、检测和模式匹配。在 要处理的数据量确定的情况下,网络带宽也会成为一个问题。“批量数据传输”即,将多个请求包装在一个数据包中可以舒缓网络堵塞问题。它还可以减少多个请求通过安全层及其它代码层所需的时间。2)集成层集成层接收多个ALE事件并将其合并到涉及各种系统和人员的工作流中,这些系统和人员是更大的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它通常提供的功能有安全性、互操作性、管理、消息传递和集成等等。 安全 对于RFID来说,大量相关的潜在敏感数据使得安全性成为RFID系统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最低级别,安全管理可以防止读卡器被关闭以及记录项被窃取。因 此,必须通过验证、授权或审计来保护管理接口,这也许会通过SSL(Sec

8、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层)来实现。 互操作 互操作性对于确保RFID的成功实现具有多重重要意义。或许,最迫切的需求是基于标准的JCA适配器要有效连接到诸如仓库管理系统或运输管理系统之 类的应用程序。仅仅能够以私有格式发布JMS消息或事件是远远不够的;应用程序供应商,比如SAP、Yantra和Manhattan,要求事件以确定的 格式呈现。适配器可以填平鸿沟,将信息以可接受的格式传播至恰当的应用程序。中间件解决方案应能够提供和支持适用于关键应用程序的适配器。在其它方面,开箱即用的互操作性同样至关重要。例如,中间件应能够与防火墙提供者、身份验证、授权和审计提供者、负载均衡系统

9、和JMS供应商进 行互操作。读卡器的互操作性也非常重要。尽管读卡器通信协议的标准化一直在进行,但在出现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标准之前,每个中间件供应商都必须提供一个读 卡器抽象层和互操作性解决方案。设计良好的架构可以将读卡器抽象层置于边缘层,使得集成层具有读卡器无关性。也就是说,集成层无需考虑特定的读卡器协议或格式。 管理 随着RFID在各个供应链中启用,管理整个架构的能力成为必要。以高级别来看,RFID的监控和管理包括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和对读卡器的配置。管理员需要一个管理整个架构的接口,该接口应该包含在一个集中式的门户框架中。RFID管理解决方案还应与现有的管理提供者(例如,HP OpenVie

10、w或Tivoli)无缝集成,需要支持SNMP和JMX之类的标准协议。理想的情况是,一个中央配置主机应能够将配置推行至边缘和整个供应链中的读卡器。 消息传递 保证的exactly-once(只发送一次)消息处理语义非常难以实现。即使在干预式消息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也都存在着消息中断的可能 性。大部分中间件解决方案没有考虑确保exactly-once消息语义的需求。但是,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单次交付报告会被无 意地交付多次。仓库管理员就会认为向合作伙伴发送了两份报告而非一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多次发生这种情况,其效果就会非常惊人。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确保对消息排队和出队的事务

11、性保证。如果消息没有按事务顺序排队,队列就没有保证;类似地,出队的消息也无法保证经过完全处理。其它方面的考虑主要是围绕操作幂等性重新执行已部分完成的操作是否安全。有时,需要进行连接的计算,特别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地理位置较远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方依赖于另一方的同步响应,则网络中断就会带来整个操作的终止。这种情况下应该设为异步通信。通常使用JMS进行异步通信。但是,如果JMS提供者在接收方,发送方如果无法对消息进行排队就会阻塞(或者引发错误并负责重新尝试发送)。因 此,在发生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将JMS放在接收方不会对发送方有任何帮助。但是,如果要使用存储-转发消息传递机制,其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

12、解决。这样,异 步通信就可以恢复,因为存储-转发系统会负责继续发送消息、重试,等等。由于这个原因,JMS Bridge或存储-转发技术就显得至为重要。 集成 需要进行某种形式的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才能实现RFID事件的全部价值。仅仅将事件从边缘服务器分派至一系列的应用程序还不能成为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会产 生与安全性、可靠消息传递、性能、可用性、适配器连接、业务流程界定等相关的问题。比较而言,EAI解决方案可提供对一个问题的全面概览。例如,一个在达拉斯和旧金山具有不同边缘服务器的组织,可以将事件发送至共同的EAI解 决方

13、案。涉及连接至不同边缘服务器的读卡器或天线的事件需要组合并关联到一个统一的EAI层。而且,复杂的事件组合不适用于这种情况,因为边缘层需要占用 CPU周期。随着业务流程涉及到组织内部和外部越来越多的系统和人员,EAI层变得更为关键。其它一些方面也使得集成解决方案更为必要。要连接至后端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基于标准的适配器;在可视化环境下汇编、监控和管理流程的能力也非常 重要。通过通用抽象层(比如控件),在业务流程、门户、Web服务、RFID读卡器和其它元素之间构成复杂交互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最后,在传递事件时,必须在边缘层和实际集成层之间实现无缝集成。应用程序RFID应用通常根据来自标签的数据执行特

14、定的动作,例如资产跟踪和排序,在客户买走某个商品后在系统中将其删除。相反的,应用也会根据企业内部的信息对标签进行写入,例如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写入“已销售”信息或者对出发的运货的运输车写入“零售路线”的信息。RFID应用通常会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进行分类:1. 仓储库存、资产管理领域因为电子标签具有读写与方向无关、不易损坏、远距离读取、多物品同时一起读取等特点,所以可以大大提高对出入库产品信息的记录采集速度和准确性;减少库存盘点时的人为失误库,提高存盘点的速度和准确性。2. 产品跟踪领域因为电子标签能够无接触的快速识别,在网络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对附有RFID 标签物品的跟踪,并可清楚了解到物品的移动

15、位置,如已经成功应用的symbol公司为香港国际机场和美国McCarran 国际机场的行李跟踪系统和中国铁路列车监控系统。3. 供应链自动管理领域可以设想,如果商场的货架部署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当货物减少时,系统会将缺货信息自动传递给仓库管理 系统,并且系统会将缺货信息自动汇总并传递给生产厂家。电子标签自动读写和在网络中信息的方便传递功能将大大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通过这个过程降低库 存,提高生产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大大提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标签在零售商店中的应用包括从电子标签货架、出入库管理、自动结算等各个方面。沃尔玛公司是全球 RFID电子标签最大的倡导者,现在 WAL-MART 的两个

16、大的供货商 HP 和 P&G 已经在他们的产品大包装上开始使用电子标签。4. 防伪领域RFID 电子标签的应用并不是为防伪单独设计的,但是电子标签中的唯一编码、电子标签仿造的难度以及电子标签的自动探测的特点,都使电子标签具备了产品防伪和防盗 的作用,在产品上使用电子标签,还可以起到品牌保护的功能,防止生产和流通中盗窃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药品、品牌商品防伪、门禁、门票等身份识别领域。5. 医疗卫生领域RFID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包括对药品监控预防,对患者的持续护理、不间断监测、医疗记录的安全共享、医学设备的追踪、进行正确有效的医学配药、 以及不断的改善数据显示和通信,还包括对患者的识别与定位

17、功能,用来防止医生做手术选错了病人和防止护士抱错了出生的婴儿的事情发生。RFID相关标准目前,RFID还未形成统一的全球化标准,市场为多种标准并存的局面,但随着全球物流行业RFID大规模应用的开始,RFID标准的统一已经得到业 界的广泛认同。RFID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和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目前已经发布或者是正在制定中的标准主要是与数据采集相关的,其中包括 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空气接口、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RFID标签与读写器的性能和一致性测试规范、以及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 等。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目前并没有形成正式的国际标准,只有少数产业联盟制定了一

18、些规范,现阶段还在不断演变中。RFID标准争夺的核心主要在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这一领域。目前,形成了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 EPC Global是由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在全球拥有上百家成员,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跨 国公司的支持。而AIM、ISO、UID则代表了欧美国家和日本;IP-X的成员则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为主。比较而言,EPC Global由于综合了美国和欧洲厂商,实力相对占上风。 EPC Global EPC Global是由UCC和EAN联合发起的非盈利性机构,全球最大的零

19、售商沃尔玛连锁集团、英国Tesco等100多家美国和欧洲的流通企业都是EPC的 成员,同时由美国BEA公司、IBM公司、微软、Auto-ID Lab等进行技术研究支持。此组织除发布工业标准外,还负责EPCgobal号码注册管理。EPC Global系统是一种基于EANUCC编码的系统。作为产品与服务流通过程信息的代码化表示,EANUCC编码具有一整套涵盖了贸易流通过程各种有 形或无形的产品所需的全球唯一的标识代码,包括贸易项目、物流单元、位置、资产、服务关系等标识代码。EANUCC标识代码随着产品或服务的产生在流通 源头建立,并伴随着该产品或服务的流动贯穿全过程。EANUCC标识代码是固定结构

20、、无含义、全球唯一的全数字型代码。在EPC标签信息规范1.1中采 用64-96位的电子产品编码;在EPC标签2.0规范中采用96-256位的电子产品编码。 ISO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也制定了RFID自动识别和物品管理的一系列标准。例如,ISO创造了使用RFID跟踪牛群的标准。ISO11784定义了如何组织标签的数据结构,ISO11785定义空中接口协议。国际标准化组织也起草、建立了RFID标签在支付系统、非接触智能卡和接触式卡领域的空中接口标准(ISO14443和ISO15693)。它也建立了测试RFID标签和读卡器兼容性的标准(ISO18047)和测试RFID标签和读卡器性能的

21、标准 (ISO18046)。下面是其中的一些标准: ISO 15693Smart Labels ISO 14443Contactless payments ISO 11784Livestock ISO 18000 - 包括可能被用来追踪货物供应链的空中接口协议。 它们基本覆盖了用于RFID系统的频率范围。 它的七个组成部分是: o 180001: Generic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s for globally accepted frequencies o 180002: Air interface for 135 KHz o 180003: Air int

22、erface for 13.56 MHz o 180004: Air interface for 2.45 GHz o 180005: Air interface for 5.8 GHz o 180006: Air interface for 860 MHz to 930 MHz o 180007: Air interface at 433.92 MHz BEA参考实现BEA在EPCglobal-即RFID的国际标准组织内一直保持领先地位。BEA WebLogic RFID 产品系列是第一个端到端、基于标准的RFID 基础架构平台,能自动运行具有全新 RFID 功能的业务流程。领先的无线射频识

23、别 (RFID) 基础架构技术与 BEA 面向服务架构 (SOA) 驱动的平台的强强结合,使企业可利用网络边缘和数据中心资产,并在所有层次获得无与伦比的扩展性和性能。BEA的参考架构由四个层组成:读卡器层、边缘服务器层、集成层和应用层。如下图所示。底层的读卡器以特定的速度轮询标记,通常基于一个类似于运动传感器的触发器。无论在任何时间,IP可寻址的读卡器应由一个且仅由一个边缘服务器进行控制。该要求是避免与网络分区相关的问题所必需的。边缘服务器定期轮询读卡器(例如每秒两次),删除复本,并进行筛选和设备管理。边缘服务器还负责创建ALE事件并将其分派至集成层。这种分派通常需要exactly-once消

24、息语义(参见上面的“消息传递”)。集成层接收多个ALE事件并将其合并到涉及各种系统和人员的工作流中,这些系统和人员是更大的业务流程的一部分。集成层通过基于标准的JCA适 配器与打包应用程序(如仓库管理系统或产品信息管理系统)交互。通过一些提供抽象层的控件和开源框架,该层也可以与系统一起工作,抽象层将后端组件公开 为可重用组件。集成层也可以通过Web服务接口与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进行通信。类似于DNS服务器,ONS可以用于查寻独有的RFID标记ID以及确认附加的产品信息。集成层还必须维护电子产品代 码信息服务(Electronic Product

25、Code Information Service,EPC-IS)储存库,并从中查询数据,该库提供了ALE事件(如:通过供应链跟踪和追踪产品)的业务上下文。围绕EPC-IS储存库的 标准目前正在定义。最后,集成层还可以利用B2B消息(如查询EPC-IS储存库的EDI或Web服务请求)通过防火墙中的网关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边缘与集成层的分离可以提高可伸缩性并降低客户成本,因为边缘层既是轻量级的,成本又低。随着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日益流行,互联网数据库连接的快速增长,随着业界从互联网通信转向RFID通信,需要有一个单独的层进行筛选并将连接集中到集成层。控制消息通过管理门户流入系统,进入集成

26、层,然后进入边缘,最后进入读卡器。自动配置和配置沿着这个链向下进行,而读卡器数据逆链而上进行筛选和传播。本篇我们概要的介绍了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标准化工作和BEA公司的RFID参考实现。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教大家一步一步的学习使用BEA公司提供的中间件产品来构建RFID企业应用。其中涉及的产品有包括BEA Edge Server, BEA Enterprise Server和 BEA Compliance Express。作者简介孟和孟和(dev2dev id: menghe),BEA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实习工程师,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在无线内容下载应用

27、系统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熟悉J2EE中间件领域,对Derby、Beehive等开源项目感兴趣。RFID开发介绍Edge Server(1)时间:2006-08-31作者:孟和浏览次数: 1723 本文关键字:RFID,射频识别技术,开发,读卡器,中间件,标准文章工具推荐给朋友打印文章接下来的文章会介绍如何安装、配置和部署BEA的RFID产品,包括BEA Edge Server, BEA Enterprise Server和 BEA Compliance Express。默认的,每个步骤都是接下来步骤的基础。并且该配置是基于WebLogic Server 9.1的,本篇首先介绍BEA Edge S

28、erver。一. 安装及使用1. 产品安装(以windows为例) 从以下网址下载或者拷贝rfid_edge210_win32.exe 双击该文件,运行安装程序 看到介绍面板后,点击“下一步” 看到许可面板后,接受许可,点击“下一步” 看到安装目录选择面板,选择路径或者默认,点击“下一步” 看到安装类型面板,选择“快速”,点击“下一步” 接下来的配置都按照默认值,点击“下一步” 浏览安装信息摘要,点击“安装” 选择“完成”结束安装 2. 打开阅读器模拟器、Edge Server和管理控制台1. 打开资源管理器,浏览到bin 目录 2. 打开阅读器模拟器:双击RunReaderSim.bat.

29、3. 修改/etc/edge.props文件,修改后如下: com.connecterra.ale.servicePort = 6060com.connecterra.ale.savantID = SAVANT_IDcom.connecterra.ale.siteID = SITE_IDcom.connecterra.ale.telemetryPeriod = 5000或者可以使用Edge Server Configuration Wizard来进行配置,配置过程如下:4. 从windows菜单选择运行Configuration Wizard 或者直接运行/common/bin/config.

30、cmd命令: 5. Configuration Wizard打开后,首先进入欢迎页面,选择其中的下一步。 6. 在出现的页面中配置各参数如下: 7. 选择下一步,在确认页面中选择“创建”,最后确认。 8. 打开Edge Server:浏览到bin 目录,双击 RunEdgeServer.bat. 9. 修改/etc/admin-console.props,修改后如下: com.connecterra.ualegui.edgeServerURLs=http:/localhost:606010. 打开管理控制台: 浏览到bin 目录,双击 RunAdminConsole.bat. 3. 使用管理控

31、制台和ECSpecs来验证操作安装BEA Edge Server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需要验证它的工作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使用管理控制台和阅读器模拟器,我们可以快速的配置一个“事件周期”(“Event Cycle Specification”, or “ECSpec”)来模拟读取标签。下面就是创建一个简单的ECSpec并且使用管理控制台的测试特性。在开始配置前,首先需要理解的一点是RFID应用程序其实就是BEA Edge Server的一个客户端。BEA Edge Server实现了ALE(Application Level Events)规范,ALE客户端需要定义一个ECSpec

32、,然后提交给ALE接口(即Edge Server)。Edge Server使用ECSpec的内容来控制阅读器的限制条件、使用哪个逻辑阅读器、报告返回等等。其中限制条件可能是例如何时开始读卡、何时停止读卡;一个逻辑阅读器是一个任意的RFID阅读点,通常是具有统一命名的一组天线;报告指Edge Server返回给应用程序的信息。具体操作如下:1. 在管理控制台里面左边的设备浏览器中,选中ECSpecs 2. 在右边选择“NEW”,这样会打开ECSpec Editor 3. 使用“”按钮将ConnecTerra1 和ConnecTerra2两个逻辑阅读器到选择窗口。 4. 在“Stop”区,选中“D

33、uration”,输入5000,这个域以毫秒为单位。配置好地ECSpec如下: 5. 在左边选择“Reports” 6. 在右边选择“New Report”,就按默认设置创建名为“Report_0”的报告,配置后的窗口如下: 7. 在菜单中选择ToolsTest,看到如下窗口: 8. 在管理控制台可以通过选择设备浏览器中的RFID Devices下面的SimReadr来查看设备统计信息。有两组图,每个逻辑阅读器或者天线,每个逻辑阅读器都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9. 读周期时间一个完整的读周期所用的时间,一个读周期是Edge Server和阅读器之间的最小交易单位,它被三个因素影响:(1) Edge

34、 Server和阅读器之间协议交互所用的时间,这和驱动设计和实现有关;(2)网络延迟;(3)阅读器内部读卡机制、设计等等。 10. 读周期数- Edge Server执行的总读周期数 11. 标签数:Edge Server所能读到的标签数 4. 配置多个阅读器模拟器在本节配置完成后,我们从逻辑上将实现如下的部署图:首先,创建第二个阅读器,并且配置Edge Server来使用它1. Make a copy of, and put the copy in the bin directory. 1. 复制RunReaderSim.bat,放在bin目录下,重命名为RunReaderSim2.bat

35、2. 打开RunReaderSim2.bat,将READER_PORT修改为5051,保存,关闭文件 3. 运行新的模拟器(RunReaderSim2.bat). 4. 在管理控制台配置Edge Server使用新的阅读器:选择设备管理器里面的RFID设备,在右边窗口选择SimReadr,并且Clone 5. 将新阅读器的名字改为“SimReadr2”,Reader Port 改为5051.两个逻辑天线的名字修改为“ConnecTerra3” 和“ConnecTerra4”. 确定后,新的配置如下: 6. 为了测试,需要在ECSpec中添加新的逻辑阅读器,首先导出已经存在的ECSpec,然后再

36、导入并且添加新的逻辑阅读器。 二. 读取标签信息1. 运行Immediate示例Immediate示例使用ALE“Immediate”方式来演示同步报告发布。1. 打开阅读器模拟器、Edge Sever和管理控制台 2. 打开资源管理器,浏览目录 samplesImmediateSample. 3. 修改run.bat set EDGEHOST=localhostset EDGEPORT=60604. 点击run.bat,观察输出,注意报告有7个标签 5. 使用管理控制台ECSpec editor导入示例的ECSpec,ECSpec文件也在该目录中 测试导入的ECSpec:2. 程序分析/*

37、* ImmediateSample 是使用ALE api 从指定的逻辑读卡器读取一个EPC 列表的小 * 程序 * ECSpec 将从一个XML文件中读取,周期报告也将以XML格式打印出来*/public class ImmediateSample/程序的使用说明,其中的命令行参数ecSpecFilename 应该是ECSpec.xml,/aleServiceURL 形如:http:/localhost:6060/axis/services/EPCglobalALEService。 private static void usage() System.out.println( usage: I

38、mmediateSample ); System.exit(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 Immediate Sample, XML-based ); /分析命名行参数 if ( args.length != 2 ) usage(); String aleServiceURL = args0; String ecSpecFilename = args1; try / 创建一个ALE客户端实例 ALE aleClient = new SOAPALEClient(new URL(aleServiceURL)

39、; / 从XML文件读取ECSpec (Event Cycle Specification) / ECSpec 包括定义事件周期的所有参数,也可以在程序中指定 ECSpec myECSpec = readECSpec(ecSpecFilename); / 使用 ALE.immediate()方法,发出事件请求 / immediate() 在一个事件周期完成后会阻塞,并且返回报告 System.out.println( sending request to Edge Server.); ECReports myECReports = aleClient.immediate(myECSpec);

40、System.out.println( .received response.n); printECReports(myECReports);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从XML文件读取ECSpec的辅助方法 */ private static ECSpec readECSpec(String ecSpecFilename) throws IOException, XMLDeserializerException / ECSpec 和ECReports等对象可以转换为XML 表现形式 / XMLSerializationFact

41、ory是一个单态的工厂,从中可以通过转换完成XML / 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下面,使用XML反序列化将XML 中的内容转换为一个ECSpec 对象实例 XMLSerializationFactory factory = XMLSerializationFactory.getInstance( XMLSerializationSyntax.EPCGLOBAL_ALE_1_0); XMLDeserializer deserializer = factory.createDeserializer(); FileReader fileReader = new FileReader(ecSpecFi

42、lename); ECSpec ecSpec = deserializer.deserializeECSpec(fileReader); return ecSpec; /* * 将XML形式的ECReports输出到控制台 */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ECReports(ECReports ecReports) throws XMLSerializerException, IO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Received the following ECReports:n);/ XMLSerializationFactory是一个单态的

43、工厂,获取实例 XMLSerializationFactory factory = XMLSerializationFactory.getInstance( XMLSerializationSyntax.EPCGLOBAL_ALE_1_0); XMLSerializer serializer = factory.createSerializer(); /使用XML序列化将ecReports对象实例转化为XML形式,并输出. Writer w = new OutputStreamWriter(System.out); serializer.serialize(ecReports, w, true

44、); w.flush(); 三. 写入标签信息1. 运行 ImmediateProgram 示例1. 确保只打开一个阅读器模拟器,并且只选中其中一个天线的一个标签: 2. 打开命令行窗口,浏览到samplesImmediateProgramSample 3. 执行如下命令: run.bat urn:epc:tag:gid-64-i:1.4.104. 运行结果应该是XML格式的PCWriteReport,表示写入TAG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5. Received the following PCWriteReport:6.7. PCWriteReport date=2005-12-16T16:

45、10:44.265Z savantID=EdgeServerID specName=8. $immediate=0 totalMilliseconds=531 totalTrials=1 xmlns=http:/schemas.con9. 10. application specific data can go here11. true12. SUCCESSFUL13. 14. SimReadr15. 16. 17. 018. urn:epc:tag:gid-64-i:1.4.1019. ConnecTerra1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 . .o 元素表示写入程序

46、成功,元素相应的也设置为SUCCESSFUL ;如果写入出现问题, 将会提供诊断用的信息,例如CACHE_EMPTY, READER_ERROR等等 o 元素表示那个物理阅读器参与了标签写操作,我们的操作中可以看到是SimReadr o 为空,表示写操作周期中没有失败的阅读器 o 被设置为零,可以在程序中设置该值,该值也与ECSpec中的设置相关。 o 显示写入标签的值: urn:epc:tag:gid-64-i:1.4.10 o Finally, indicates that the logical reader ConnecTerra1 was the logical reader tha

47、t wrote this tag.程序分析/* * ImmediateProgramSample 是使用ALEPC api来通过逻辑读卡器将EPC值写入标 * 签的一个简单程序 */public class ImmediateProgramSample/程序使用说明 private static void usage() System.out.println(usage: ImmediateProgramSample ); System.exit(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 Immediate Pro

48、gram Sample, XML-based ); /分析命名行参数 if ( args.length != 3 ) usage(); /程序的使用说明,其中的命令行参数pcSpecFilename 应该是PCSpec.xml,/aleServiceURL 形如:http:/localhost:6060/axis/services/EPCglobalALEService。/ epcVal是EPC值 String aleServiceURL = args0; String pcSpecFilename = args1; String epcVal = args2; try / 创建一个ALEPC

49、客户端实例. ALEPC aleClient = new AxisALEPCClient(new URL(aleServiceURL);/ 从XML文件读取PCSpec (Programming Cycle Specification) / PCSpec包括定义写入周期的所有参数,也可以在程序中指定 PCSpec pcSpec = readPCSpec(pcSpecFilename); / 使用ALEPC.immediate()方法,发出事件请求 / immediate() 在一个事件周期完成后会阻塞,并且返回报告System.out.println( sending request to E

50、dge Server.); PCWriteReport writeReport = aleClient.immediate(pcSpec, new URI(epcVal); System.out.println( .received response.n); printWriteReport(writeReport);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从XML文件读取PCSpec的辅助方法 */ private static PCSpec readPCSpec(String pcSpecFilename) throws IOExcept

51、ion, PCXMLDeserializerException / PCSpec和PCWriteReport等对象可以转换为XML 表现形式 / PCXMLSerializationFactory是单态工厂类,从中可以通过转换完成XML / 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下面,使用XML反序列化将XML 中的内容转换为一个PCSpec对象实例 PCXMLSerializationFactory factory = PCXMLSerializationFactory.getInstance(); PCXMLDeserializer deserializer = factory.createDeseri

52、alizer(); FileReader fileReader = new FileReader(pcSpecFilename); PCSpec pcSpec = deserializer.deserializePCSpec(fileReader); return pcSpec; /* * 将XML形式的PCWriteReport输出到控制台 */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WriteReport(PCWriteReport writeReport) throws PCXMLSerializerException, IOException System.out.prin

53、tln(Received the following PCWriteReport:n); /获取PCXMLSerializationFactory的实例,序列化PCWriteReport PCXMLSerializationFactory factory = PCXMLSerializationFactory.getInstance(); PCXMLSerializer serializer = factory.createSerializer(); /使用XML序列化将writeReport对象实例转化为XML形式,并输出 Writer w = new OutputStreamWriter(

54、System.out); serializer.serialize(writeReport, w, true); w.flush(); 本篇我们简单介绍了BEA Edge Server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的标签读、写过程,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应用。后面我们还会介绍Edge Server中的一些其他读写方式和工作流模块。作者简介孟和孟和(dev2dev id: menghe),BEA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实习工程师,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在无线内容下载应用系统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熟悉J2EE中间件领域,对Derby、Beehive等开源项目感兴趣。RFID

55、应用架构规划指南时间:2006-06-19作者:周国礼浏览次数: 1978 本文关键字:RFID,Architecture,WebLogic RFID,电子标签,无限射频,架构文章工具推荐给朋友打印文章摘要本文从EPC Global所倡导的物联网这一宏图伟业开始,结合作者参与一些RFID试点工程的切身体会,着重探讨一个典型RFID应用系统所应具备的各类系统素质,及为满足这些系统素质所必要的应用架构特性,推导出切实可行的RFID应用参考架构。另外,通过适当裁剪,本文阐述的RFID应用参考架构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多类RFID应用场景,譬如RFID应用服务托管,企业内部RFID应用,RFID信息供应

56、链共享,RFID行业信息中心等。前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电子标签技术自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环节。目前在我国,电子标签主要应用于铁路、邮政、公安、制造、物流、烟草、零售、医药、金融收费等诸多领域。当前我国应用电子标签技术最成功的案例当属铁路的车辆调度系统,被称作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TIS)。通过使用电子标签技术,仅货车使用费一项,每年可以增收近3亿元。随着沃尔玛、艾伯森和百思买等零售巨头发布命令,要求其顶级供应商在2005年底启用电子标签技术,RFID技术商用开始进入快车道。而来自全球最新的消息,多家电子标签供应商不约而同的发布了支持GEN 2的标签市场价,可以看到,比起去年25美分的标签单件价格,标签价格降低了很多,某些品牌的标签单件价格已跌入到8美分以内。可以说,应用RFID技术的成本压力正逐步得到缓解,而这必将进一步激发RFID应用的普及。在RFID标准制定和推广方面,EPCglobal做为一个受业界委托而成立的非盈利组织,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共同投资,主要负责 EPC网络的全球化标准,以便快速、自动、准确地识别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