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总31页)

上传人:hknru****knru 文档编号:38686918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总3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总3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总3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总3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总31页)(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苏州市三山岛旅游发展战略规划(2013-2020年)小组成员 邹琪 滕佳辉 周力行 贾璐瑶 钱雨芬 冯圆 杨帆 班级 地理与城乡1321 指导教师 单鹏飞 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小组分工:邹琪(组长)(1331502111):旅游空间布局+空间结构图、功能分区图、游线设计图 滕佳辉(1331502112):保障体系+区位分析图周力行(1331502113):规划总则+规划范围图杨帆(1331502114):规划区基本概况+旅游资源评价图钱雨芬(1331502116):市场定位及目标+市场开发图贾璐瑶(1331502117):旅游发展方向、重点、产品+旅游产品分布图冯圆(

2、1331502121):Swot+开发现状图1.规划总则 1.1规划目的 是三山岛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今后三山岛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相关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三山岛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合理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

3、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最终使城市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憇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1.2规划范围 位于苏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的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三山岛。1.3规划期限 20132030年;1.4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4)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2002年11月;(5)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技术要求2008年;(6)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与标准2008年6月;(7) 国家旅游休闲计划纲要2012年;(8) 江苏省地质遗产保护规划2011-

4、2020年;(9) 苏州市吴中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10) 苏州市东山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1) 苏州市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总则;(12) 太湖风景名胜区东山京剧三山岛规划;1.5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 A、规划理念: 一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 三是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充分利用三山岛自然地形特点,集中体现科技规划、人文规划、环保规划和谐统一的内涵,既有现代建筑风格,又有民族建筑韵律规划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旅游业的研发、创新内涵,

5、塑造具有创新特色的功能、空间布局、景观特色 (2)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实行紧凑和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建立以面向公众利益为基点的交通、设施配套体系;贯彻节地、节水、节能等措施;尊重山、水等自然生态环境,确保三山岛的健康、安全。 (3)立足长远,引导实施:从时间和空间的更高层面上去认识三山岛发展的远景和趋势,用区域的观点思考的发展,并注重近远期结合安排建设时序,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建议。 B、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人工环境中生态系统是人工环境中自然和人工要素的集合,它们是环境相互依存性,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 (2)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用地布局的可变性、道路系统的秩序性、建筑多功能性

6、、使三山岛既便于近期的滚动发展,又适应远期发展变化带来的新需求,。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道绿化、雕塑、建筑等全方位体现三山岛的人文文化。2.规划区基本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理区位 三山岛地处:东经12016 45 1217 55 北纬311 25 312 30 居江浙两省交界,历为苏沪杭和锡沪杭及今后申芜运河之咽喉。故有:吴王在道时,俗称三山门。2.1.2地质地貌 三山本岛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向,从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大山(北峰)、行山(中峰)与小姑山(南峰),并于北部分布有东泊小山与西湖小山,从而形成了“三山两谷”的基本地貌特征。其中大山海拔高度为84.3m,行山为76.

7、2m,小姑山为44.2m,东泊小山为24.9m,西湖小山为20.5m。泽山与厥山的海拔高度则分别为46.2m 和36.7m。三山岛的居民点除山东外,基本全部分布在本岛上由大山(北峰)、行山(中峰)与小姑山围成的谷地之中,而泽山、厥山和蠡墅山上无人居住。本岛的地被主要由自然次生林、人工经济林及农田所组成,其余三岛则主要由自然次生林组成,部分种植有经济林。从地形上看,三山岛各山的坡度主要在30以下,而部分由于采石所形成的断崖面在70-90之间。2.1.3气候气象 三山岛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而多雨,季风明显,夏季以东南季风为主。该岛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由于受太湖水体调节的影

8、响、水热资源丰富,故冬不太凉,夏不太炎。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 天。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2.1.4水文水质 (1)植物 三山岛的植被分布主要由自然次生林、人工经济林、农田及部分观赏植物所组成。其中次生林以阔叶混交林为主,植物主要种类有乌桕、香樟、胡颓子、橡木、石楠、合欢、楝树、盐肤木、湿地松及杉木等乔木;冬青、竹类、枸骨、黄杨等灌木;有首乌等爬藤类植物;同时,在滨太湖地区还生长有大片的芦苇、荷花、睡莲等湿生与水生类植物。岛上居民主要种植桔、梅、枣、枇杷及茶等经济作物,其中“洞庭红”橘与“马眼枣”等较为著名,在岛上分布也较为广泛,据最新

9、统计,岛上百年以上古枣树已达692 棵。粮食作物方面,目前岛上没有水稻种植,但准备复垦。目前在经济林下菜地里多种植白菜、青菜、豌豆、蚕豆、菠菜及水芹等蔬菜。(2)动物 三山岛上有蟒蛇但无毒蛇,鸟类有鹩哥鹰、猫头鹰、捉鸟鹰、鸳鸯、红嘴海鸥、布谷鸟、杜鹃、白头翁、斑鸠、野鹌鹑、野鸭等。另外,太湖水域有如白鱼、白虾、银鱼等各类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岛上居民大多养殖有鸡鸭等家禽,另有部分农户还饲养家兔。2.1.5土地现状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历史沿革 历史上三山岛内平均每0.18平方公里,原有寺、庙、庵十座这些寺、庙、庵有些已废,但仍有残存景物。其中,三峰寺始建于唐朝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

10、),传有1008间,僧真铨法师开山,大部分毁于清朝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传说,三峰寺建后存余金银九缸十三甏。隐藏何处不详,如有后人得金银者,须修寺,供有三世如来、十殿阎王等。现有重建三峰禅寺庄田记云:“三峰古刹也,四面皆平湖,遥岭屏列空际,是山屹乎其中,孤绝而巧,世人呼为小蓬莱,以其与人境别也,钟鼓三百年,风月三万六千顷,胜概甲吴中,高士往往萃焉。”文革初尚有二十余间,毁于1966年。2004恢复重建,现在的三峰寺精致典雅,清净庄严,寺内僧人注重静修学习,保持出家人传统古朴形象,寺内有经书免费结缘。 2.2.2行政区划及人口三山岛位于苏州城南50公里的西南太湖中,有三山、厥山、泽山等岛屿

11、组成,总面积2.8平方公里,隶属东山镇。其中三山岛的行政村的居民点主要集中在本岛即三山岛上。 三山岛有桥头堡、西湖堡、东泊堡、小姑堡以及山东堡等五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93户人家。到2012年底三山岛总人口806人,人口密度为288人/ km2,其中户籍人口801人,外来人口5人,男382人,女424人,男女比例为9:10。而岛上实际常住人口只有508人,以中老年与儿童为主。其中各村落人口分布如表1-1。表1-1三山岛居民点分布情况统计表自然村户数(户)居民人数(人)人数比例()东泊6819624桥头9823930西湖堡5415219小姑5516020山东18547总计293801100

12、2.2.3经济概况 2010年三山岛村民人均收入18000元,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26000元,2012年人均收入达30000元。 目前的产业构成基本为第一产业(农业、林业、副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业),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GDP20%,第三产业产值占GDP80%,而第二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岛内劳动力分布情况为:中老年以从事农业和旅游业(农家乐)为主,而青年则多在苏州市区与东山镇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第一产业:三山岛第一产业主要以农、林、渔也为主,整个岛屿共有近600亩的果林面积,其中大部分为柑桔,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因大量南方无核蜜桔的东下,洞庭红桔开始逐渐被淘汰,三山岛果农率先开始改良柑桔品种

13、,现已全部改良成了优质蜜桔,年产量在25万斤左右。另外,三山岛一年四季还盛产碧螺春茶叶、葡萄、枇杷、杨梅、樱桃、马眼枣等,其中葡萄园有20亩,采用套种的方式还种植了番茄、草莓、黄瓜等,马眼枣有692棵,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马眼枣达600多棵,2012年马眼枣总产量在20吨左右,比2011年翻了一倍。此外,湖中水产有白鱼、白虾、银鱼、鳜鱼等。 第三产业:三山岛主要产业是生态旅游业,占三山岛全年GDP的80%。,目前,三山岛共有农民旅馆96家,每家床位在20至100之间不等,总床位数为4460床。三山岛的生态旅游业收入主要来自农家乐住宿、吃饭、观光自行车、特色小商品出售以及旅游采摘等项目,其中年总产

14、值为6000万元,农家乐总收入为5000万左右。其中农家乐接待设施分布如表1-2。表1-2农家乐接待设施分布表地点旅游住宿设施(家)所占比例(%)床位数(床)所占比例(%)东泊2728 135030桥头3536175040西湖堡10104009小姑192076017山东562004比较2012年吴中区三山岛和其他各村经济发展水平,三山岛经济总量为6000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0000元,在东山镇排名第一,发展处于绝对领先位置。2.2.4基础设施条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1) 交通基础设施 三山岛的交通方式可分为陆上与水上两类,陆上主要以电动车、自行车及步行为主,水上主要以游船与快艇为主。游客

15、可根据各自需要并视在岛上逗留时间的长短选取车行、步行或水上交通等方式游览全岛风光,整个三山岛将由于不同交通方式所提供的不同视角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同时也可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游憩体验。 三山岛的交通设施包括游船码头、民用码头、车船换乘中心、电瓶车停靠点等。岛上共有2个游船码头和停靠点,分别位于桥头和东泊,车船换乘中心位于游人中心处,游客于码头下船后,可乘坐环岛观光电瓶车到达各个景区景点。同时为了方便游客,规划沿主干道,于各主要景区、景点处设置了多个电瓶车停靠点。 陆上交通路线 三山岛的陆上交通路线分为主干游路、次游路、辅助游路三个层次。其中主游路主要指位于本岛上的环岛主干道和岛内部的连通性

16、主干道,宽度4m,可通行电平车和自行车,是连接各个景点的主要交通线路;次游路是联系主干道和各景点之间的交通线路,宽度1.52m 不等,坡度在6以下的可通行自行车;辅助游路是三山岛整个交通路线系统中的辅助交通路线,是对主游路和次游路的补充,宽度在11.5m 之间,主要以步行为主。 水上交通路线 三山岛的水上交通线路分为水上对外交通线、水上主要观光游线、水上民用交通线三个层次。其中水上对外交通线是三山岛与外界的主要联系通道,可与东山陆巷码头和西山石公码头相联系;水上主要观光游线可分为环岛水上环游线与岛岛联系线,可根据旅游产品的游憩组合与线路的安排具体确定;水上民用交通线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游客的游览行

17、为与岛上居民的生活生产行为,目前水上观光游线与水上民用交通线已经分离。 (2) 给水基础设施 三山岛给水方式主要为集中供水和独立供水两种方式。集中供水的基本流程为:太湖取水水厂(包括沉砂池滤池加氯消毒清水池)增压泵用水点,其中取水口与水厂设在大山北面,水厂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独立用水为打井用水,主要是为了满足游客和村民生活、生产需要,其中农家乐旅馆热水供应主要采用小锅炉和太阳能两种方式供水。 岛上的消防用水采用与生活用水合用的同一供水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太湖水为消防用水水源。景区森林消防,除在大山和行山设置消防指挥中心外,还应根据森林防火规范设置一定量的了望塔及防火道。同时严禁火种带入林

18、区,杜绝火灾隐患,建立完善及时的报警系统。 (3) 排水基础设施 三山岛排水体制采用完全分流制。 雨水排放采用自然排水、明沟排水及管道排水等多种方式进行雨水排放,以达到投资小见效大的目的。其中自然排水在景区内的山体部分,根据地形的自然起伏,在划分分水线、汇水线,确定排水分区后,在三山岛内按其排水方向进行排水、引导、汇合进入截洪沟,进而排入排水主干管或排入就近水体之内;在泽山岛和厥山岛则直接排入太湖之中。明沟排水在三山岛内,沿主、次干道敷设有盖板明沟,形成环网状排水系统,通过一定的排水口将集中的雨水排入太湖之中。同时,在主干道与山体汇水线交叉处,设置涵洞进行雨水排放。管道排水在建筑物密集区可采取

19、管道排水方式,将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排水主干明沟或水体之中。 三山岛已建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景点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后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其中桥头东泊片区污水主干管管径为600mm;小姑片区污水主干管管径分600mm 和400mm 两种。20009年,对污水管道不能覆盖到得部分散落居民点建设了4座15吨级,2座2吨级、2座1吨级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来处理附近村民的日常生活污水。 (4) 供电基础设施 三山岛电源由西山石公线接入,沿主干道地下敷设 10kv 电缆线,连接到区内各变电站,从变电站以380v 与220v 电缆线接入各用户之中。主要布

20、局如表1-3。表1-3各区域用电负荷分配及变电站布局表区域(地点)用电类型负荷量(kw)变电站布局东泊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用电3602 台100KVA+2 台80KVA 变电机组桥头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用电6006 台100KVA 变电机组西湖堡居民用电1001 台100KVA 变电机组小姑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用电1602 台80KVA 变电机组山东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用电2601 台100KVA+2 台80KVA 变电机组(5) 能源供给 由于三山岛风景区位于太湖之中,采用城市燃气管道供气造价大,且不甚方便。故风景区内的气源选择采用从区外运入罐装燃气。 (6) 电信、邮政、广播以及网络设施现状 三山

21、岛风景区内电话主要由固定电话组成:风景区内的固定电话用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管理设施、宾馆以及居民。无线通讯主要是移动和联通两大通讯信号。在游人服务中心有一邮筒,收发邮件、寄包裹、邮政储蓄等功能由东山镇的邮政所完成。三山岛内有线电视普及率95%,游人中心处设置广播站点,将有线广播与照明结合,沿线布置。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将会逐渐进入风景区,成为风景区内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离不开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网上宣传、网上订票、网络管理等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宽带网络通入游人服务中心、宾馆、管理站、居民点以及其他各住宿接待点。采用光纤传输,与电缆共管地下敷设。 (7) 环卫

22、养护设施 公共厕所主要布置在停车场、码头、游人服务中心、文化商贸中心、主要休憩点及主干道上,其中主干道每1000米左右设一座公厕,山地游线上每隔30分钟的游程设置一座公厕为原则。根据三山岛景区的选址和地形地貌特征,目前在全岛共设置了4处公共厕所,其中桥头2处,娘娘庙1处,东泊1处;垃圾箱主要沿主次干道布置,人流密集的场所如停车地点、码头、休息点等附近都设有垃圾箱,其中主干道每隔50100 米,次干道每隔100200 米设置垃圾箱(山地游线按每隔5 分钟的游程设置一个垃圾箱,整个三山岛目前有150个垃圾箱。社会事业发展 (1) 教育基础设施 目前整个三山岛只有一所湿地学校,用来宣传湿地科普知识。

23、在服务中心还有2间科普教育基地,1间村民教育基地,用来针对三山岛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宣传讲解。 (2) 医疗卫生及福利设施(规模待补充) 三山岛现有卫生院一所,主要针对本村村民,服务中心有医疗服务站,可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老年活动室200平方米,可用于村民下棋、聊天。 (3)文化、娱乐设施 三山岛服务中心现有图书阅览室一间,共计藏书3000册。另还有文体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各一间。 (4) 体育设施 三山岛目前有健身场地三处,分别位于桥头、小姑、西湖,主要满足村民日常的体育锻炼等项目。 2.3.1旅游发展总体概况(数、量、空间分布)三山岛旅游资源按资源作用可分为三大类:大一类是为科

24、学研究、科普教育、考察考古服务的资源,如地球科学文化中厥、泽二岛的陨击坑,考古文化中的洞穴等。这一类文化旅游资源正处于无人保护、管理废弃状态;第二类是为观光游览服务的风景名胜文化和三山传统文化(包括寺庙文化、明清古建筑文化等)。风景名胜中原有著名景点10处,由于开山采石、不合理建设等反方面的原因、致使景点遭到破坏,现存仅6处,且这流出景点仍处在保护、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状态中。寺庙文化,有1999年重修的吴祀祠,现香火不断。明清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又无人整修,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第三类是体现三山岛整体风貌的自然风光、民俗民风文化。其中,由于岛内建筑剧增,使自然风光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民俗

25、民风也有被岛外现代气息同化,甚至取代的可能。(1) 所具有的资源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3种,基本类型4种,代表性单体资源14处。厥山、泽山、十二生肖石、牛背石、一线天、狮身人面像、金鸡石、女娲补天石、“四世同堂”石、马蹄印、仙人洞、断山残壁、龙头石。2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基本类型2种,代表性单体资源2处。湿地、太湖、,太湖开发潜力较大。3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2种,基本类型4种,代表性单体资源4处。三山岛岛上林木葱郁,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4天象与气候景观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基本类型1种,代表性单体资源

26、3处。日出、日落、日月同晖。5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2种,基本类型4种,单体资源4处。旧石器化石遗址、哺乳类动物遗址、花石岗遗址、新石器遗存。6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5种,基本类型8种,代表性单体资源23处。猎石寻根之家、师俭堂、九思堂、念劬堂、娘娘庙、吴氏荆贸堂、鞠氏书画院、抱风亭、人山桥、先奇桥、三峰寺遗址、渔民风情、查氏门楼、建筑构件陈列馆、姐妹桥、三山文物馆、关帝庙、秦家浜古建筑、盆景园、乡野公园、水葬台、唐井、顺济桥。7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基本类型3种,代表性单体资源4处。:其太湖水产:白鱼、白虾、银鱼

27、、莼菜史称为太湖四宝,还有一些当地居民自制的特产。8 农业类旅游资源2006年,三山村投入巨资,在硬件建设上对全岛沿路外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其中游客码头投入60万元;农家乐内外环境改造投入50万元;观光电瓶车停车场投入2万元;沿路绿化投入8万元;路面修复投入10万元;并投入100多万元建造东泊码头一座,和环岛路1.4公里等基础设施。投入20多万元,完善了景区的道路、指示牌、环保垃圾箱和环境绿化,投入80多万元在游客中心原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完善了接待、投诉、安全保卫、公共卫生间等多方面的功能。对“农家乐”旅社经营户,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整治,硬件上对房屋外观墙面、内部装修进行改造。还根据苏州市农家

28、乐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规范管理秩序,做到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信,确保农家乐经营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在软件建设上,投入3万多元,请上级环保部门对三山岛的生态环境进行测评;投入5万多元,对工作人员和讲解员进行培训。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挂片服务。三山岛树木茂盛,为了做好山林防火工作,投入资金10万元,修建了防火隔离带。为了保持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村里还成立了一支10人组成的环境卫生保洁员队伍,专职服务,长效管理。例如:1、太湖奇石三山的象征板壁峰,石削陡立,被誉为江苏省石景一绝,如一道天然屏障把守山峦,似一座大自然的水石盆景,巧夺天工,象一只苍劲巨手,拔地而起,直揽云天。十

29、二生肖石就在湖滨,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牛饮水,羊跪蹲、马、猪、兔、鼠等栩栩如生。还有金鸡石,一高一低,朝向东方,昂首引颈,频频报晓,至今啼哑嗓音,却雄姿不减。叠石:又名狮身人面石,高大雄伟,转头望去,此石凌空,雄踞于行山之颠,卧伏在岩体上,人面目光深邃,仰望太湖,神情之毕肖,气势之雄伟,酷似古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令人不得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仙人洞:旁有悬崖峭壁,视夕照佳处。据说为亚洲板块断裂层的断头。因毁关帝庙而塌。 牛背石:传说为天上“金牛”下凡,因常偷食太湖边稻谷而被人在尾巴上接上红头绳,后又被人发现,砍掉尾巴,从而化为石身永留在这太湖蓬莱。 香炉石:一石三鼎足,傍晚提

30、网捕鱼,足间观日落情其境无穷。 石码头:傍岸那条条石船向太湖,旁有看船老人石。 2.3.2旅游资源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逐一进行评分和加权总计,得出综合评价赋分值,再评定等级。具体评价结果如表2-1:表2-1 各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和数量统计级别旅游资源类型数量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三级化石出土处 旧石器遗址、山峰寺遗址、明建古建区、文物馆5二级溶洞、砖雕门楼、金鸡石、马蹄石、狮身人面像石、板壁峰、十二生肖石、猫石、牛背石 孔雀园书法碑廊、太出观景点、文化雕馆、西湖小山观景点、娘庙、小姑堡、小姑山观景点、孤亭17一级东泊岛、日出东方 盆景园、水上活动场、垂钓区、攀岩6经过

31、对风景资源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将三山岛的风景旅游资源分为两个大等级、四个小等级:风景资源等级 风景资源名称数量(个)比例(%)特品级旅游资源00优良级旅游资源四级旅游资源旧石器化石遗址、哺乳类动物遗址、花石岗遗址、新石器遗存46.6三级旅游资源“四世同堂”石、板壁峰、水葬台、唐井、顺济桥58.2普通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十二生肖石、牛背石、一线天、狮身人面像、金鸡石、女娲补天石、猎石寻根之家、师俭堂、九思堂、念劬堂、娘娘庙、吴氏荆贸堂、鞠氏书画院、抱风亭、人山桥、先奇桥、三峰寺遗址、渔民风情、太湖、查氏门楼、建筑构件陈列馆、姐妹桥、三山文物馆2439.3一级旅游资源白猫石、盆景园、乡野公园、

32、关帝庙、秦家浜古建筑、庙会、湿地、水井、水池、老黄杨、桂花、黄杨、香樟、银杏、榆树、枣林、竹林、桔林、日出、日落、日月同晖、马蹄印、仙人洞、断山残壁、龙头石、厥山、泽山2845.9三山岛61项主要单体旅游资源中,四级旅游资源仅有4项,占总数的6.6%;旧石器化石遗址、哺乳类动物遗址、花石岗遗址、新石器遗存这些 遗址都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三级旅游资源有5项,占总数的8.2%;二级旅游资源有24项,占总数的39.3%;一级旅游资源有28项,占总数的45.9%。结论:三山岛主要旅游资源中,大部分属于普通级旅游资源,优良级旅游资源比例较小。2.3.3旅游资源现状分析1.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

33、2)一些动植物资源的损坏(3)背景环境的破坏(4)文物古迹的破坏2.三山岛开发现状(1)游览价值三山岛坐落在太湖中景色优美资源质量较好。并且形成农家乐特色的旅游地域组合较好。配套设施和集群状况较好。(2)市场距离离苏州和无锡都较近,位于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市场距离较近。并且和上海和南京,杭州等也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3)交通位置和通达性唯一到达三山岛的只有轮船和汽艇。交通不便时间较慢。通达性不高。需要改善。(4)地区接待能力三山岛农家旅社较多。农家餐馆和烧烤区等参观还有娱乐设施较多地区接待能力较强。(5)环境承载量三山岛地域面积较小。再生和自净能力较差,生态教脆弱。为苏州的三类建设用地。环境承载

34、能力较差所以要控制客流量。3.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3.1发展优势条件1. 自然资源丰厚,独有环境优美 三山岛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而多雨。该岛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由于受太湖水体调节的影响、水热资源丰富,故冬不太凉,夏不太炎。三山岛景区有自己的特色,青山绿水、山水共长天一色的湖岛风光是市区休闲场所所不能比拟的,新鲜的地产花果和太湖湖鲜更具诱惑力。2.历史文化悠久,古宅古迹温床三山岛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打制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年11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山文化”,现为省级文

35、物保护单位。太湖三山,其湖光山色,动静并存,壮悠兼备,是饱览吴中山水、太湖景色的仙境;是太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苏杭天堂丽境中唯一的群岛风光游览区。如板壁峰:谐名板壁峰,石削陡立,被誉为我省石景之最,如一座天然的水石盆景,真谓鬼斧神工。十二生肖石:石临湖沿,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奇形怪状,各有千秋。叠石:有名老虎石,高大雄伟,以石著称,一端架在悬崖上,一端凌空落在峰尖,巧夺天工。 3. 远离城市喧嚣,独尽空幽处从港口出发渡船抵达三山岛,已然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来自城市的焦躁与烦闷。离开城市,在三山岛上放慢生活节奏,及时调整城市生活给身心所带来的压力与不适,感受村庄的宁静与景色的沉寂,与纯朴的民

36、风交融。4. 苏州市目前没有一所高档的集湖岛风光和休闲度假、农家生活等内容于一体的大型景区,开创性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3.2发展中的劣势或问题1.游艇安全存在隐患由于去三山岛的轮船班次较少,一些散客会选择农家快艇。有些驾驶员会因客人要求改变固定航线,有些地方水域较窄,渔船货船与旅游快艇混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旅游资源屡遭破坏,部分旅游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三山岛旅游资源、珍贵文物由于开山采石或不规范挖掘而不断遭到破坏,前述10处著名景点中有4处被破坏,而损坏和丢失的珍贵文物更是不计其数,这给三山岛的旅游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些可以发挥本岛优势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

37、景点尚缺乏特色和整体设计。三山岛还存在着部分闲置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如燕窠古宅、古人类文化遗址东泊古洞等,这些景点若加以开发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增长点。3. 旅游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行业管理极不规范 目前,环岛旅游线路并未形成,且小道、岔路纵横,加之无旅游路线图和路标,这给游客游览观光带来了很多不便。与此同时,岛上景点无标注,古树名木没有标牌,也没有专职导游,这给三山岛的旅游文化传播带来了障碍。三山岛的农家旅社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岛上旅游业的发展。 3.3发展面临的机遇1.三山岛环境面貌、知名度、各种荣誉各方面突破性的提升三山

38、村先后获得了“吴中区先锋村”、“苏州市文明村”、“吴中区优秀旅游企业”、“苏州市旅游行业先进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2. 日益增加的人们希望逃离日常紧张生活感受农家乐趣的心理 当今身处社会重压下的工作人群有时候渴望逃离自己目前的紧张生活,寻求另一种方式来释放压力,农村这种悠闲慢节奏的状态正好使他们所追求的。 3.4发展面临的挑战1. 随着苏州商贸活动的不断增多和环太湖旅游带的精心打造,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实力的飞速强大,人们生活水平将快速提高,对太湖风景区的接待能力和娱乐休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山岛仅是众多太湖景点之一,需要加强特色建设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2

39、. 防治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山岛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业是三山岛支柱产业,年接待游客25万以上。三产发展发展的同时,势必带来人为的破坏、污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岛上建立的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家庭旅馆,这些饭店每日产生约700吨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太湖,对太湖造成污染。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太湖流域的污染治理,以保护其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及当地相关部门对太湖流域污染物防治的相关政策,三山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势在必行。另外岛上化粪池不完善,雨污采用明渠未做分流。排放的污水急需进行统一规划、收集、汇集、处理以保护三山岛的整体环境。综上swot分析,对三山岛的旅游发

40、展规划方面,应该做出以下努力进行具体改善u 加强三山岛生态旅游的品牌打造;u 提高该地区建设水平,营造地方景观;u 大力发展地域经济,丰富城市商务和文化活动;u 大力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u 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建立三山岛旅游标识系统;u 营造友好文明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地区好客度;大力提高三山岛旅游服务质量 4.旅游发展定位及目标 4.1指导思想以旅游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周边旅游城市相区别,结合目标客源的旅游偏好,在参考苏州传统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制定苏州旅游形象战略,明晰苏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

41、市形象构架。 以强化苏州旅游城市个性,提升苏州旅游城市特色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整合地区旅游资源、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影响力的目的地形象。 规划近期以产品品牌为建设和推广重点,向市场传播特色旅游产品概念;中后期则过渡到以体验品牌为建设和推广的重点,向市场传播文化体验品牌。 4.2总体定位 4.2.1旅游形象定位 秀山碧水:三山岛坐落在苏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因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联缀而得名,它虽无高峻巍峨之态,却有层峦叠嶂之姿。逶迤铺展,舒起缓伏,山水契默和谐,情致衍逸。小树花草生于石缝之间,山雀野鹰舞于峭壁之上,景致美妙怡人。三山的石质都是青石,暴露

42、在地表的石头几乎都有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征。三山岛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苍山碧水,风景优美。再加上被太湖怀抱,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因此,在太湖的美誉下,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游玩观光。文化三山:三山岛有着深远独特的历史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年11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山文化”,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发现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对研究太湖的成因、长江中下游乃至华东地区的成陆年限以及这一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三山岛还有十类文化:地球科

43、学文化、远古文化、风景名胜文化、吴文化、太湖流域寺庙文化、洞穴学文化、人文文化、明清古建筑文化、石雕石碑墓志铭文化、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文化。三山岛不仅是吴县、苏州、江苏省的骄傲,而且是祖国的瑰宝,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世人为之瞩目。综上,三山岛的旅游形象要素为秀山碧水、文化三山。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三山岛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当地居民通过创建农家乐,让来此游玩的人们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再加上这个地方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能够让游客从巨大的生活压力中抽离出来,尽情享受自然的美好,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度假放松为主体的旅游形象。 4.2.2旅游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客源:三

44、山岛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来苏州旅游的海外游客人数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三山岛尚未有较好的开发,目前国际游客的游客量还是很少。国内市场客源:近年来,苏州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内游客逐年上涨。每年游客接待量都以10%至15%的速度持续增长。三山岛自1997年实行旅游开发以来,游客人数迅速增长。根据资料分析得知,每年有来自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浙江等地的数万游客上岛观光。其中,苏州、上海、无锡等太湖周边城市的游客占游客总人数的90%以上。综上,目前三山岛旅游业的客源主要是由国内游客所构成,苏州、上海、无锡等周边大城市是三山岛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市场的吸引范围也集中在周边地区,其客源

45、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沿海发达地区。根据影响客源市场主要因素的分析并结合近年发展的实际发展趋势,将苏州市三山岛的客源市场定位于:立足于苏州、上海等省市,大力发展国内其他旅游市场,尤其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积极发展国内市场,主动开拓海外市场。4.3发展目标 4.3.1总量目标 (产值)通过旅游业进一步增加三山岛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整体经济实力;通过旅游业进一步强化本地文化特征;在旅游业中提倡环保和生态意识。三山岛现状的旅游发展还处于“量”的发展,对于“质”的提高却有所缺陷。在游客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旅游品质却得不到提高,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将会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当地应当

46、控制旅游人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通过门票价格的调控和提供更多旅游路线来调节上岛的旅游人数。针对三山岛周边城市的旅游需求,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型的旅游业。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不同旅游设施,完善旅游线路、增设水上游线、农业旅游等不同方式,使旅游产业特色化、产业化发展。4.3.2游客规模及市场预测三山岛的客源市场中苏州市占32%,省内其他城市占23%,上海占33%,浙江占1%,其他省或直辖市占11% 。苏州和上海相近,其他地区的分布也较为均匀。根据调查来看,大部分游客到达苏州乡村旅游点的方式是自驾车,所以客源地的距离远近会直接影响到游客是否出行。苏州本市和苏州周边的地区游客占大部分,同样是离苏州很近的上海

47、和浙江的游客比例却相差很大,这是因为上海是大都市,苏州历来是上海的后花园,而浙江旅游资源丰富,本身就已经有了很多特色乡村旅游点。 从图表上可以看出,三山岛历来以农业为主,村民收入低,但是自从2001年成立了三山旅游公司。三个月门票收入就达6万元。2002年吸引游客就超过八万,门票收入60万。03年、04年成翻倍增长,分别为120万和240万,2005年已达315万。2006年旅游收入360万。现在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可以看出只有充分利用三山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远古文化,来发展旅游业,才能摆脱困境,走上富民强村之路。苏州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而东山又位于苏州太湖风景区中心。苏州每年都会举行大型会

48、议、经贸活动2000余场次。各景点游人每年有5000万人次。但苏州现有集山水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湖岛景区仅两处,特色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在宣传苏州“环太湖旅游带”的形象存在缺憾。三山岛景区的建设填补了特色旅游的空白。综上分析,苏州生态观光旅游市场不少于1000万人次,即使最保守估计,每年也有20万人次的客源市场。5.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空间布局 5.1布局思路 以打造国内知名旅游岛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多头推进、分步实施”方式,推动旅游与服务相分离,实现关联功能“大集中、小分散”,科学布局全新整合的发展空间,高标准建设岛上基础设施,集中打造岛上特色旅游景点,多举措完善岛上功能配套,以政府、市场相结合的

49、开发理念,以低碳、创新的建设理念,将三山岛建成经济高效、创新涌动的活力之岛,业态丰富、时尚动感的魅力之岛,社会和谐、安居乐业的宜居之岛,绿色低碳、美丽环保的生态之岛。5.2布局原则1. 适度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必须以生态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指导思想,将环保意识融于整个规划之中,在此基础上再做出详细布局,提出具体措施。应该在几乎所有的旅游项目规划与开发都要首先考虑旅游的生态问题,将生态设计理念贯穿于始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保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兼顾和统一。2. 保护性原则要有效地保护生态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文化的完整

50、性,使旅游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旅游得以良性循环发展。3. 自然与文化的原汁原味原则尽量保持自然与文化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自然与文化的原汁原味决定了资源的品味性和对游客及当地居民的吸引力,也是保障自然和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旅游基础设施应当与当地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协调,保护人地和谐的生态美不受损害,避免把过多的现代化文明移植到旅游景区。4.地域整合原则以景区旅游资源为主体结合地域特色景点、地域文化进行区域性整合,形成三山岛较大地域单元的主题环岛旅游区域,实现一个地域单元,一个旅游主题,一个旅游品牌。在区际间突出自己的特色,即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在市场导向前提下立足于自

51、身资源和产品特色优势,开发出明显区别于周边地区而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观光、休闲、度假产品。5. 功能组团原则以旅游主导功能为纽带,通过功能一致的集中整合,使其成为旅游功能性组团,既通过多样性的景观类型吸引游客、形成鲜明形象,又利于乡村旅游线路的组织,在空间上形成规模聚集效应。要顾及到各大功能区的整体协调,其功能区一般又包括观赏区、示范区、休闲体验区、产品区,其规划布局得全面协调、整体发展。6.基础设施配套原则三山岛旅游空间布局主要从资源分布、交通组织、产品组合和客源市场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出发,对旅游发展格局进行提炼,形成旅游要素的整合配套功能。 5.3布局方案 根据三山岛旅游资源现状,提出三山岛

52、的空间布局方案为“一核、两翼两轴、多节点”。同时强调“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相结合,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想结合”的理念。一核:指先奇码头及周边农家乐片区所形成的增长极。先奇码头作为游客的上岛之处,其周围环境承担着给游客留下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的重任,因此该片地区的发展必须重点建设。该片区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居民服务的热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给以游客在游览时足够的便捷性、满意度。该片区农家乐数量众多,分布集中,但又有各自特色,确保游客能在餐饮方面享用到最原汁原味的农家小菜。且该处又是当地居民集中居住区,能在游客咨询时第一时间回应,闲暇之余聊天也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概况。数

53、量众多的自行车让游客出行机会没有烦恼,超市等便捷小店让游客生活所需得到保障,齐全的特色产品店更是能满足游客的购物情怀。综上所述,该片区有着优于岛上其他地区的产值能力,同时又有着向深层发展的潜力,将该区域作为岛上增长极,辐射全岛发展。两翼:发展副轴将三山岛分为两翼,副轴以西为左翼,以东为右翼。左翼:副轴以西片区(景观鉴赏)左翼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种植区面积相对较少,农家乐分布较分散,可开发性较大,但部分景点距增长极较远,需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右翼:副轴以东地区(生态体验)右翼生态种植面积广大,人文自然景观较少,生态体验和观光农业潜力巨大,但同时需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两轴:增长极两侧,延岛屿走向

54、为发展主轴。增长极北部两翼交汇地区为发展副轴。主轴大致程岛屿南侧轮廓走向,联系岛屿两侧地区,包含农家乐、自然与人文景观等资源分布,最大程度上满足游客“吃住玩”。副轴大致程南北走向,位于增长极与岛屿北侧之间。内含部分人文景观,生态种植区,居住区,地处两翼交汇,混合功能丰富。多节点:岛上有价值的旅游景点以及新开发的旅游资源。5.4布局建设 5.4.1功能分区1. 入口综合服务区:作为游客集散区,主要为游人提供接待、咨询、导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性服务,其服务对象多元化,功能也具有多元性。人口集聚也会导致各种突发情况较多,该功能区在应急方面必须有完善的设施才能保障游客平安、惬意、放心游玩。2.

55、观光农业与生态种植区:作为三山岛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功能区,要让城市游客感受到乡村农业的休闲、惬意、生态。游客可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走进绿色农产品种植区,欣赏到原生态、纯天然的作物生长之美。生态采摘不仅能让游客品尝到时令蔬菜水果的鲜美,更能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亲自采摘的愉悦,充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让整个观赏过程起到内心和肢体同时感受自然生态之美的作用。3. 自然与人文景观观赏区:这些自然、人文景观都是三山岛独有之处,具有科学、美学、社会等重要价值。游客无须导游带路,只需独步前往,便可欣赏到壮观精美的太湖奇石、巧夺天工的山中奇石,感受到保存在这些奇景之中的历史气息。在观赏明清古建筑、三山文物馆等

56、遗址后,感知当地的民风民俗、人文气息之后,绝对会让游客惊叹这绝不是一座简单的岛屿。4. 临太湖水作物种植区:这是位于岛屿外侧、与太湖相接的一片水生作物种植区。游客可在岸上“只可远观”,亦可以乘坐小船近距离“亵玩”,坐在船上,自然而然的会感受到水面袭来的清新气息,没有任何嘈杂,心是完全静下来的。尤其是那一朵朵莲花不虚任何多余的修饰,仅靠自然之美打动游客。那一朵朵莲蓬更是纯净、甜美的生态果实。5. 农家乐体验区:作为三山岛一大特色之一,该功能区就是让游客吃的放心、开心、安心。没有城市的那种“不干净”荤腥油腻,只有充满太湖气息的白鱼白虾;没有城市的那些“黑心”蔬菜,只有纯天然纯生态的手工种植蔬果。农

57、家乐集吃、住、娱乐为一体,每家更是都有各自特色农家菜,精而不糙,可烧烤,可自炊。6. 当地住宅区:这是当地居民所住之处,游客到此可以敞开心扉与当地居民交谈,居民会热心回答。淳朴的民风,开放的情怀,让游客到三山岛没有陌生的感觉,让游客的好奇心一一得到满足,也许来之前你是对岛屿一无所知,但通过与居民的交流,走后你可能是无所不知。 5.4.2旅游线路设计1. 环岛自行车一小时路线:如果是第一次来到三山岛的游客,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自己的观赏之旅,也没有导游带路。那也无需烦恼,请骑上环岛自行车游览一圈,沿途的湖景,山景、种植区之美等等景观,岛上的大概分布等在环岛之后便会有初步了解。环岛一圈可能对部分游客来

58、说有所劳累,但欣赏完沿途各种美景之后,这点累又算什么。这是一条简单、实际又健康的游览路线。2. 水上观光路线:如果游客水中观三山的意愿,那么便可乘坐当地居民的船在近岛处水上环岛一圈。既可以观赏到太湖美景,享受清新水汽,又能在湖中观三山,在岛之外另一个角度感受三山岛的轮廓。但考虑到安全性和实际游客需求,该游线实际可行性较小。若日后有岛上统一船只安排,安全措施加强之后,这无疑是一条刺激性较高的游线。3. 自然与人文景观推荐路线:这是一条常规游览路线,也是最广大游客所知的。沿途可以欣赏到三山岛最主要的各种自然与人文景观,由柏油路、山路、乡间小路等混合形成。景点分布较散,路线清晰合理,游客不会重返参观

59、过的地区,且各条路线连接各地区农家乐,观景途中的餐饮住宿休息也不存在问题。该游线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游客来三山岛“吃住玩”的需求。4. 饭后散步与观光休闲路线:这是一条休闲路线。靠近农家乐最密集的地区,便捷是它最大的特点。游线走向生态种植区,沿途又伴有一些人文景观。饭后之余与他人漫步与此路线上,不乏聊无话题可聊,周围生态种植区充满绿色气息,便是饭后最好的消化气息。既生态又休闲,既观景又观物,绝对是游客饭后上佳之选。 6.旅游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 6.1发展方向围绕“美丽风景太湖、纯美水乡风景、时尚体育休闲”特色品牌,将三山岛建设成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康体运动旅游地,环太湖区域旅游组织、服务与集散中心

60、。通过空间管制与引导,强化对三山岛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有效管理与保护,改变资源依赖型的传统风景观光旅游模式,重点发展高端度假、体育休闲等适应市场需求趋势的旅游项目,提升风景观光旅游,创新文化旅游,完善商务会议旅游,转型与创新乡村旅游,注重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利用。构筑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关联性产业要素配套的旅游产业集聚地。6.2重点任务以环太湖休闲度假、江南文化体验为主导产品,以生育保护为前提,以湖泊风光、名胜古迹为吸引物,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内容,推出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文化体验等产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乡村文化体验产品。提升岛上现有农家乐产品,策划发展渔文化主题区、吴文化主题区、茶文

61、化主题区等特色区域,推出乡村生态体验、乡村养生、乡村博物馆、企业庄园、乡村俱乐部等乡村旅游项目,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重点地域,提升观光农业产品、果园观光体验采摘。全面融入环太湖旅游目的地体系。从传统风景观光向休闲旅游发展,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发展,通过产业链拓展和提升岛上品牌的内涵和价值。,结合资源特色以及市场需求趋势,分别抓住细分客源市场,进行有序、差异化开发。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建设与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6.3旅游产品 6.3.1旅游实物类产品 (1)特色小吃旅游在外,除了看当地风土人情当然也希望吃到当地的特色食物,三山岛地处江南,苏帮菜是其特

62、色,可真正值得带回家的食物并不是很多,现在市场上所谓特产有洞庭湖茶叶,墨驼鸭,太湖三白,各类时令水果等,可以看出种类并不繁多,大多数都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商场内买到,不能够体现三山岛的风味。在吃的方面要树立一个知名品牌,像北京就是全聚德烤鸭,让游客有真正的味觉的享受。 (2)纪念品出门旅游带点小礼物、纪念品回家实在难免的的事,三山岛所卖的手工饰品种类并不多,且几乎与其余景点的饰品几乎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其实三山岛地处江南,江南是苏绣的发源地,而且花纹也很漂亮,纪念品商铺可以以此为契机,传播真正的地道特色。 6.3.2.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到岛上休闲度假是生态旅游的新趋势,三山岛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是:解决岛上无休闲度假类旅游场所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使其逐渐建成新型旅游度假胜地。现在岛上已经陆续有一批低、中、高档标准的农家乐,以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求,用于夏季度假避暑。可利用岛上的空余房舍,按照乡村民居的形式改建成农家乐,供苏州市居民周末度假;远期可增加农家乐的数量,增加接待能力。 6.3.3.观光欣赏类旅游产品三山岛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欣赏价值极高,观光欣赏旅游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