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从选本看元杂剧之流变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8611901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艺术论文从选本看元杂剧之流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艺术论文从选本看元杂剧之流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艺术论文从选本看元杂剧之流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艺术论文从选本看元杂剧之流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论文从选本看元杂剧之流变(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选本看元杂剧之流变 从选本看元杂剧之流变赵天为摘要:今传本元杂剧有三分之二保存于古代戏曲选本中。选本为元杂剧的校勘、辑轶等提供了依据,许多元杂剧孤本和名家名作也因此流传至今。元杂剧流传也是一个不断改动和整理的过程,选本的编刊更重于对元杂剧“全貌”的保存和整理。选家们不但抄校曲文,而且完整地记录科白,分清折数,标明楔子,有时也会受当时所流行传奇的影响而在选刊元杂剧时留下些痕迹。虽然选家们与日俱增的斧凿难以使他们的刊本完全担当起“文献整理”的重任,但元杂剧选本却促成了“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之局面,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并进而促使元杂剧作品能更好地流传。关键词:选本;元杂剧之流变;文本校勘

2、中图分类号:I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0)1219003作者:东南大学艺术(艺术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江苏,南京,210096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艺术学研究”(10YSX001)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究竟共有多少种,至今也难有定论。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于元朝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第二次修订了自己的著作后,在录鬼簿中著录的元杂剧作品是458种。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之“群英所编杂剧”,著录的元代杂剧计535种。原刊于明万历年间的臧懋循元曲选,在“元曲论”中所列的“元群英所撰杂剧”共549本,因其中有33本是明

3、人所作,故实载元杂剧作品516本,计512种(西厢记五本算一种)。二十世纪末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元曲大辞典所附录之“元杂剧全目”,综合各家曲目文献,共收录元杂剧剧目736种。不难看出,戏曲领域里的这份遗产数量上虽然不很确切,但倒也丰厚。然而遗憾的是,这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已是“雪上空留马行处”,只能从现存的152种传本中领略元杂剧的风采了,其比例不及存目的百分之三十。而把这种机会提供给人们的,主要就是元杂剧的选本。一今有传本的元杂剧,共152种1,其中保存于元杂剧选本中者为102种,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这一比例已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况且其间还有不少孤本。它们中仅见于元曲选的为15种:虎头牌、东坡梦、救

4、孝子、伍员吹箫、秋胡戏妻、灰阑记、昊天塔、抱妆盒、冻苏秦、神奴儿、争报恩、陈州粜米、来生债、谢金吾、冯玉兰。仅见于古名家杂剧的为5种:豫让吞炭、赤壁赋、猿听经、锁魔镜、蓝采和。仅见于息机子元人杂剧选的为2种:符金锭、九世同居。当然,在元杂剧的保存方面,元刊杂剧三十种和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功不可没,仅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和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而不见于其他选本的元杂剧总计就有50种之多,更何况其中有47种是人间孤本(元刊杂剧三十种14种,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33种)。但是,元刊杂剧三十种内的大部分作品没有宾白或宾白极简,使读者无法体味宾白的妙处,甚至无法弄清戏剧的情节,因而并不能反映元杂剧的完整面貌

5、。而这一缺陷在元杂剧选本重出的剧目中得到了弥补,如元曲选和元刊杂剧三十种重出的气英布、薛仁贵、竹叶舟,元曲选、酹江集和元刊杂剧三十种重出的老生儿、赵氏孤儿、铁拐李等,虽非孤本,也有很重要的价值。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是戏曲传本中的一大宗,作为总集,它共保存元杂剧99种,其中录自古名家杂剧者34种,录自息机子元人杂剧选者13种,另有五十多种是抄本。选本而外,仅存的这些抄本自然弥足珍贵,而其中一部分的刊刻又是由元曲选进行的,它们是:双献功、风花雪月、杀狗劝夫、桃花女、举案齐眉、马陵道、赚蒯通、货郎旦、浮沤记、盆儿鬼、小尉迟、百花亭、断冤家债主。以上13种元杂剧正是由于元曲选的刊印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6、。可见,元杂剧选本作为选集性总集,担负着重要的保存、传播元杂剧的任务。这种保存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体现在质量上。元杂剧选本所保存的102种剧作中,名列“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2诸家作品共23种,占五分之一强。此外,还有诸如赵氏孤儿、看钱奴、李逵负荆、秋胡戏妻、灰阑记、陈州粜米等名篇佳什。其所选名家名作的比例,大大超出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和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明王骥德曲律评元曲选曰:“百种之中,诸上乘从来脍炙人口者,已十备七八。”笔者觉得以此语进而总评元杂剧选本也是允当的。后人正是借助它们,才领略到了元杂剧顶峰的辉煌。也许正是这种相近的审美倾向和品评标准,使选家们在各

7、自的选本中收录了不少相同的作品。102种元杂剧中,西厢记除外,有两种选本重出的作品共33种,有三种选本重出的作品共13种,有四种选本重出的作品共10种,有五种选本重出的作品共3种,有六种选本重出的作品共2种,这无疑又给元杂剧的校勘带来了方便。通过对同一作品不同选本的比勘,不但可以发现剧本在流传中改动的情况,还可以窥见选家手眼之高下与选本之优劣,有助于剧作的品评和文献的整理。依旧本考定而赞其“刻书亦矜慎可取”;对古今名剧合选,则在责其“不尽依原文”的同时,又因其“批注详载去取始末”而以为“颇有益于曲学”;对元曲选,就斥其“原本词句意增意减,故所录去原本甚远,不可依据”;而对顾曲斋元人杂剧选和息机

8、子元人杂剧选,则认为“合此二编以校元曲选,实有珠联璧合之妙”。当然,只以剧本选集作为校勘的资料是不够的,大量单出选集、只曲选集及曲谱中的散见资料也是重要的校勘材料。如梧桐雨的材料就还散见于太和正音谱、词林摘艳等著作中,两世姻缘的材料还散见于纳书楹曲谱、太和正音谱、词谑等著作中,这些都是足资校勘的。校勘之外,剧本选集而外的元杂剧选本还有另一方而的重要价值,那就是遗文逸曲的辑录。赵景深先生的元人杂剧钩沉就是元杂剧选本这一功用的最好明证。元人杂剧钩沉共辑录了45种杂剧的佚曲,除去三种明人作品,所剩的42种元杂剧佚曲中,辑自太和正音谱的有18种,辑自北词广正谱的有29种,辑自盛世新声的有12种,辑自词

9、林摘艳的有16种,辑自雍熙乐府的有3种。元杂剧选本的这种辑佚价值是别类著作无法替代的,在元杂剧研究领域,它是对元杂剧传本的一种必要的补充。二现存的元杂剧传本中,最古的元杂剧集当推元刊杂剧三十种,它是现存唯一的元杂剧当代刊本,然而较之众多明刊选集中的元杂剧,其面貌有相当的不同:其一,元刊本中的曲文大部分比明刊本数量多;其二,元刊本中大多数杂剧科白极简,有的甚至只录曲文而无科白;其三,元刊本不分折数,也不标“楔子”,每折套曲前绝少写明宫调。由此可见,明刊的元杂剧已较元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所以王国维评云:“凡戏剧诸书,经后人写刊者,往往改易体例,增损字句。此本(按:指元刊本)虽出坊间,多讹别之字,而

10、元剧之真面目,独赖是以见,诚可谓惊人秘笈矣。”3孙楷第先生也说:“学者欲究元曲秘奥,唯元刊本为可据。”4他们都认为元刊本是反映了元杂剧之真貌的。笔者觉得此说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元刊本毕竟只主要记录了曲文,宾白科介并不完整,甚至使读者无法弄清剧情。正如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所说:“这部书不仅难窥一剧之全貌,无从知道科白的妙味,就连结构的巧拙,也不能充分地鉴赏。”5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供演唱者或票友用的“单片儿”一样的本子,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借助元刊杂剧三十种,“我们可以见到元人刊元剧的本来而目”(郑振铎语)。这可以说是元杂剧刊本的一种“本貌”、“真貌”,但不是元杂剧的“本貌”、“真

11、貌”,因为元杂剧的妆演不会只有唱而没有宾白科介。然而,元刊毕竟是某种意义上的“本”,我们发现,从元刊到明刊,元杂剧在流传中的确是改动了的,一些元杂剧选集的编刊者已向我们流露了这方而的信息,如明代李开先在改定元贤传奇的序文中称,自己对所选作品“删繁归约,改韵正音,调有不协,句有不稳,白有不切及太泛者,悉订改之,且有代作者”,所以名为“改定”。臧懋循也说编刊元曲选是将来源不同的曲本“参伍校订,摘其佳者若干,以甲乙厘成十集”6。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则是以元曲选为底本,校他本斟酌损益。他于倩女离魂眉批中云:“此剧余所极喜,杂本相沿,讹谬甚众,余为订其八九,吴兴本多所改撺,意旨胜原本者间亦从之。”总之,选家在编刊元杂剧集时,不管是校以他本,还是以己意改之,都投有“尽依原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就附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和元曲选异同一览表,可见改动幅度之大,这一点也是元曲选倍受指责处。然而有意思的是,这种改窜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只不过改窜的数量有多少之别而已。更多内容: 1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