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599270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43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9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题三年级科学 下册 第一单元 1、我们周围的土壤P2P3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到室外亲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3、知道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土壤里的生命。难点:挖出一棵完整的小草,测量小草根的总长度。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学校花园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同学们都见过土壤,都见过土壤,谁能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2、小组讨

2、论:土壤看起来像什么?摸起来什么感觉?曾经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有什么东西生长在土壤里面?二、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1)说文解字:“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3)提问: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

3、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分组交流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收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

4、来)。板书设计1、我们周围的土壤表层土底层土植物地上部分植物地下部分田野、树林、花坛、草坪、花盆 土 土壤里有:蚂蚁、蜗牛、蚯蚓 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教学后记课 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了解土壤P4-P7学习目标1、 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2、 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3、 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的不同。4、 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5、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谈话: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5、。过渡: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观察土壤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

6、做进一步的研究。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投影: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实验步骤: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3、 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注意事项:1、 土块要轻放。2、 搅拌要彻底。3、 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4、 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实验情况。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

7、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活动三:研究土壤的种类1、观察颗粒大小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谈话: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课本第5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学生阅读资料。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

8、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采用后者更方便,也与雨下得有多大中雨量器的使用方法相一致。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6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集体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分组活动,交流。三、

9、课后拓展指导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学生思考、回答。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板书设计2、了解土壤由空气、水、沙、黏土、动植物残留物等构成。种类:沙土、黏土、壤土(颗粒大小不同、渗水性不同)达标检测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反思课 题第一单元第三课肥沃的土壤P8-P11教学目标6、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7、 知道

10、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8、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9、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挖土工具、昆虫饲养盒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二、探索土壤(一)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1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2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

11、带回教室。(二)室内活动。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4)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5)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6)学生讨论、交流。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

12、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5)讲述: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6)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的小资料。3做肥料袋。(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2)讨

13、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5)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 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5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 填好比较表。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板书设计达标检测教学反思课 题第一单元第四课土壤的保护学

14、习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3、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4、意识到土壤的重要。学习重、难点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试验中的条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你知道土壤和我们人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二)谈话交流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谈话: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重点讨论: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物体直接提供给人类?土壤里的哪些物体被动物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来自土壤?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15、。(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课本P65。(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了解植物对土壤蓄水功能的影响请学生思考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变量:有草皮和无草皮;公平的因素:土堆的大小

16、、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等)分组实验、观察水流冲过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5、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除了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不乱扔废电池等)做起之外,我们小学生还应该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板书设计4、土壤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人类和动植物共有的家园每个人都应关心、爱护它达标检测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反思课 题第二单元 1、果实和种子 范生华 教学目标1、 认识果实和种子。2

17、、 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3、 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4、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5、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6、 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教学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教学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教具准备菜椒、苹果、萝卜等植物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认识种子和果实1、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2、 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

18、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3、 小组实验、交流。4、 分组汇报。(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需提醒。)5、 讲述:同学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1、 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2、 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3、 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活动

19、记录表格。4、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三、认识种子的构造1、 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3、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4、 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谁来说说解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5、 教师示范解剖种子。强调: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6、 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7、 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

20、?8、 学生再用花生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9、 让学生比较每组前后两组的记录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观察有什么作用?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 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2、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3、 交流实验方案。4、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1、 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2、 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3、 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通过实验解决

21、的问题吗?4、 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问题。5、 各小组汇报,选择一个研究问题。6、 小组讨论:怎么去研究这个问题?7、 小组汇报,确定研究方案。8、 课后进行实验。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板书设计果实和种子 种子传播的方式 种子萌发的条件达标检测教学反思课 题三年级科学(下) 第二单元 2.根和茎教学目标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教学重点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教学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教具准备1.带根的的菠菜和葱。2.一些有根的植物3.一棵杜鹃花和一盆水。4.图片资料变态根。5.

22、一株养在墨水中的植物(有根、茎、叶)。导 学 设 计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植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植物朋友,谁给大家介绍一下。2.教师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3.指名两个这生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二、认识直根和须根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菠菜和葱的根,找找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把不同的地方记录下来,看谁观察得最仔细。2.学生观察并作记录。3.汇报观察并作记录。4.教师小结:像菠菜这样,有一根明显的长长的,粗粗的主根,在主根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侧根,这样的根。我们叫它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

23、,我们叫它是须根。(板书:须根)5.在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6.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7.汇报比较分类结果。三、根的作用(一)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2.学生回答。3.讲述:在上学期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根能吸收水分,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4.小组讨论实验方案。5.汇报实验方案6.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汇报。(二)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1.提问:根除了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还有没有其它的作用呢?2.学生回答。3.讲述: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那你们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

24、我们来观察一株植物的根来验证一下。4.老师出示一盆杜鹃花,先让学生预测“这盆花的根可能是什么样的”?5.学生对杜鹃花的根进行预测,并画下来。6.教师演示:把杜鹃花的花盆去掉,洗净植物根部的呢。7.组织学生观察杜鹃花的根,量一量最的根,根的长度与植株长度进行比较。8.教师质疑,看到杜鹃花的根,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说的?9.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10.教师小结:一株小小的植物,却有如此庞大的根系,是为了能够支持和固定整棵植物体,使它不会倒下,植物体越高大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分布越广。这就是根的另一个作用固定植株。四、拓展延伸1.讲述:除了我们研究的直根和须根你还知道一些什么形状的根。2.学生汇报交

25、流。3.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些变态根。 萝卜、甘薯、甜菜等贮藏根玉米、高粱长有的支柱根热带植物的气根菟丝子具有的吸根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种不同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察植物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茎。它也是植物身上一个很重要的器官。2.提问:关于植物的茎,你了解多少?3.学生说说自己对茎的认识。二、认识形态各异的茎。1.谈话:茎除了一般植物上的茎,还有很多形态很特殊的,你都知道些什么形状的茎。2.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20页的图画。认识牵牛花,竹子、爬山虎、西瓜的茎。4.教师讲述: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竹子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援茎

26、,西瓜的茎是匍匐茎。5.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和牵牛花、竹子、爬山虎、西瓜的茎相似的植物?6.学生讨论交流三、认识茎的作用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2.学生猜想,交流3.讲述:同学们的想法真多,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4.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5.汇报讨论结果。6.教师出示实验装置(一株养在墨水中的植物)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棵植物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7.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8.师质疑:它的叶子为什么会变红?你能预测它的茎会有什么变化吗?9.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猜想。10.教师讲述是不是这样

27、呢?下面我们就把它的茎切开看一看。教师示范茎的斜切和横切,边示范讲解,解剖和观察方法。11.每小组发一段植物的茎,进行斜切和横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内部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1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平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造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四、拓展延伸。1.教师讲述: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茎有运输的作用,那你能不能想办法让同一棵植物的花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开出双色花呢?2.生讨论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4.师生共同小结。取一朵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

28、半养在红色的水中,一半养在蓝色的水中,过一段时间花就会现出一半篮色,一半红色。五、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课下观察: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晾晒衣服日子久了,就会在拴铁丝的树皮上方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板书设计 根和茎一、根直根:有主根须根:无主根二、根的作用1.吸收水分和养料2.固定植株课后反思课 题3叶 和 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2、 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3、 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

29、问题。重、难点重点:认识叶的构造与功能。难点: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植物体的一部分-叶(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1、 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3、 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4、 课前大家也采集了一些树叶,现在请你们拿出来,每个小组仔细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写在活动记录上。5、 各小组汇报,对观察仔细的同学给予表

30、扬。6、 你能在这个基础上给这些树叶分分类吗?7、 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8、 汇报分类结果。(二)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1、谈话:叶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2、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3、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说明实验目的,学生猜测会有什么现象。4、师两天后根据现象小结。(三)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2、 讲述: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3、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31、?4、 各小组设计实验。5、 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案。重点解决:做这个实验要保持哪些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是什么?6、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可在实验了以后交流)7、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生。三、交流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叶分类要有自己的标准,每次按一个标准来分类。 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光合作用: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教学反思课 题3叶 和 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能够观察描述花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2、 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

32、的; 知道花的构造; 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3、 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重、难点重点:认识花的构造与功能。难点: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一、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各种花卉的图片,问:这些花漂亮吗?(揭示课题并板书)二、探究新知(一)认识花的构造1、 根据出示的花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2、 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让学生大胆说说。3、 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4、 看课本第

33、23页下面,小组合作推断出各部分构造的功能。5、交流汇报并总结:花的每一部分都有它各自的作用,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能结出果实。花瓣能利用鲜艳的色彩吸引昆虫前来帮助传粉,萼片能保护未开的花。(二)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1、 讲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果实。2、 提问: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3、 交流总结:植物传粉有哪些方法?4、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补充介绍或上网浏览。(三)交流种植日记。对坚持观察、记录的同学给予表扬。

34、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花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保护未开的花 吸引昆虫 制造花粉 接受花粉 教学反思 课 题4植 物 和 我 们学习目标1、 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 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3、 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4、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重、难点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一、总结自己的种植活动和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及作用1、谈话:大家的种植活动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也有了收获,先请在

35、小组交流种植的收获。2、汇报交流,积极表扬。3、教师出示番茄的整株植物图片,学生指认各部分并总结各部分的形态和功能。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植物的局部。1、 讲述: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2、 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3、 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4、 讲述:其他植物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请各小组结合自己带来的植物,讨论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5、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6、 小组汇报,让学生了解有些植物我们只吃它的某一部分,有些植物我们要吃它

36、的多个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相应食用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1、 讲述: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2、 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3、 展示自己画的植物图,进行介绍。(三)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1、 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2、 提

37、问: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3、 学生回答。4、 讲述: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5、 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6、 各小组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小结。如可以做食物、做药材、做纺织材料)7、 提问: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你感到了什么?假如没有植物,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8、 同学们抒发感想。9、 讲述:是呀,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太大、太多了,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我们需要植物、热爱植物。三、课外调查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板书设计 植 物 和 我 们根、茎、叶、

38、花、果实、种子-供给我们做食物、做药材、做纺织材料教学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三(下)单元第三单元时间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固体以及固体的性质。2、认识液体以及液体的性质3、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固体的性质。2、探究液体的性质。难点:探究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理解其中的原理。课时划分1、认识固体 2课时2、把固体放进水里 1课时3、认识液体 2课时4、把液体倒进水里 1课时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课时 总课时 7课时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意在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

39、,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初步掌握“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研究思路。教学建议:在“认识固体”一课中,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手段,区分固体和液体,探究固体的自身特点,使学生对固体形成总体认识。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实验,认识固体进入水后的两种显著现象,引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展实验,将生活与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识液体”一课,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描述,认识一些液体的特点,懂得全面认识事物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把液体倒进水里”引导学生遵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求,开展研究活动,发现液体间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

40、的液体属性以及液体的变化。“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渗透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科科学年级三(下)单元第三单元时间单元教学目标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2、 能根据特征对固体和液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3、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子、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质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和分类;2、固体和液体在水中的浮和沉;3、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难点: 如何使沉在水中

41、的物体浮起来课时划分1、认识固体 2课时2、把固体放进水里 1课时3、认识液体 2课时4、把液体倒进水里 1课时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课时 总课时 7课时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意在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初步掌握“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研究思路。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在不同形态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

42、点。按照教材的整体设计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采用隐性化处理的方法,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并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数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集体备课,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课 题第一课 认识固体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常见固体的性质特征。2、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

43、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难点: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教具准备文具盒、铅笔、小刀、粉笔、沙子、水、石块、螺帽、玻璃、橡皮、黄豆、绿豆、玉米粉等。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2、固体的性质是什么?3、固体混合后重量、体积会有什么变化?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回答。二、自主学习1、出示文具盒、铅笔、小刀、粉笔、沙子、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以上都是什么物体?你能分类吗?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

44、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3、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二、探究新知1、探究固体的性质。谈话:用看、闻、尝、听、摸等方法观察准备好的四种固体:石块、螺帽、玻璃、橡皮,把观察的结果填在表格里。(见课本29页表格)师让生活动,并汇报。师小结。a.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b.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说出你的理由。2、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认识固体的混合与分离。a.师引导生看教材上的图,通过实例认识固体的混合与分离。b.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混合与

45、分离的例子。讨论固体混合后会不会发生变化。a.重量是否发生变化。你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b.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你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让生实验:师把生分两部分,一部分用天平测量大豆和小麦混合前后的重量;另一部分学生用量杯或量筒测量黄豆、绿豆、玉米粉的体积,并做好记录。通过前后两次数据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你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吗?让生讨论并实际操作。三、师生共同总结1、先让生回顾一下本课的练习。2、谈话:这节课我们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法,全面地认识了固体,大家了解了固体的哪些性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受到的外力不大,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板书设计认识固体物体分

46、类 固体、液体、固体液体混合物 固体的性质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受到的外力不大改变很小。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达标检测课后反思1、 说出下列物体是固体还是液体:玻璃、铅笔盒、茶水、勺子、牛奶、洗衣粉、牙膏、醋、衣服、胶水、石头。2、黄豆10克,玉米粉5克,绿豆8克,把它们混合后一共多少克?课 题第一课 认识固体 教案二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工具比感官

47、更有效。重、难点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你会区分固体和液体吗?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一、新课引入: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回答。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2)师生交流。(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5)教师演

48、示“和面”的实验。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研究固体的性质。(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3)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5)小组间交流,描述固体的性质,还要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项目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认识固体的性质。(6)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都有一定的形状。(7)学生实践活动:用多种办法把课本上列举的固体弄碎,并按硬度的强弱排队。 3、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研究固

49、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教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天平来共同完成这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发现,固体混合前后和重量不变。(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独立完成此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原来自己的猜想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工具的测量比自己的感官更可靠。(3)指导学生把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分开。 A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B小组交流办法。 C如果课内时间不够,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认识固体物体分类 固体的性质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达标检测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课后反思课题第2课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

50、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制作彩色树杈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固体在水里有沉浮和溶解现象。教学难点 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会沉和会浮的物体、橡皮泥、高锰酸钾、装水烧杯、水槽、沉淀分离好的土壤、酒精灯、留有矿物痕迹的小勺或玻璃片、五颜六色的树杈、每组一份表格。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食盐、纸盒、报纸、不同颜料、方塘、土壤、沙子、搅拌棒或筷子。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51、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二)自主学习。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后的情况,把预测的结果记在P71的圆圈中。(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并预修改。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师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请学生用自己的

52、话描述。(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方糖、土壤、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71。3、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学生阅读P33的图。(2)这些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有什么科学道理吗?或说出为什么?(3)你还说出其它的例子吗?4、结晶实验。(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分别倒进小碟子里 。 (4)把小

53、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三)小结本课。板书设计 二、把固体放到水里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3、制作彩色树枝达标检测1、 预测下列物体放到水里后,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玻璃球、橡皮、树叶、塑料瓶、一个橙子、一片橙子、铅笔、铝勺子、螺丝帽。会沉:会浮:2、下列物体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 A、沙子 B、方糖 C、味精 D、面粉3、能把固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的常用方法有:_、 _、_。教学反思课 题第二课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案二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识与

54、技能:1、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彩色树杈的乐趣。重、难点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物体放到水里面哪些会沉?哪些会浮?2.为什么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3.你能把盐和面粉从水里分离出来吗?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我们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探究固体的沉和浮出示准备好的材料,说说都是什么。预测:哪些会沉,哪些会浮?让生做一做,并做好记录,并对照一下,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55、你能预测一下,把一个苹果和一块苹果放入水里,谁沉谁浮?师演示一下,验证生的猜测。研讨拓展话题。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讨论。你觉得物体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2、探究固体的溶解以及与水的混合和分离。如果把面粉和盐放入水中并进行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生活动:把面粉和盐放入水中进行搅拌后静置一会,会出现什么现象?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你能把它们分别从水中分离出来吗?师边演示边讲解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三、拓展活动1、先出示做好的彩色树枝。2、这是利用固体在热水中能够溶解、降温后又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的。下面我来讲解制作方法,请同学们也来制作。(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又了解了固体的许多性质,你们能谈一下对固体的新认识吗?板书设计2 把固体放到水里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达标检测下列物体能上浮的是:- 下沉的是:- 1.香油2.塑料瓶盖 3.硬币 4.蜂蜜5. 乒乓球6.树叶7.铁钉8.木块9.石头10.泡沫板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