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线路放样交点法放样.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8568745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6线路放样交点法放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6线路放样交点法放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6线路放样交点法放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6线路放样交点法放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线路放样交点法放样.doc(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线路放样线路放样是指多个线段分别首尾相连,构成的组合线条。线路放样模式下,新建线段将继承前一线段的曲线参数和中桩配置,并且自动取当前线路的终点作为起点,终点处的切线方向作为起始方位角。线路放样使用菜单【工作】【线路放样】,弹出“选择线段类别”提示框,回车确认后,到【工作】【交点法定线】二、交点法定线、使用菜单【工作】【交点法定线】,弹出“线路编辑”对话框:交点表“新建”按钮(点击“0”键):新建一个线路交点表文件“打开”按钮(点击“6”键):打开一个线路交点表文件;执行该功能,则弹出选择文件对话框,选择要打开的文件,回车确定即可调入“保存”按钮(点击“7”键):保存交点表文件;执行该功能,如果

2、交点表还没有取文件名,则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输入交点表文件名,回车确定即可;如果已经有交点表文件名,则保存修改内容。“添加”按钮(点击“1”键):添加交点;执行该功能,则弹出“交点要素”对话框,输入交点要素即可交点要素 交点里程:如果不知则不用输入,在成线时选择自动计算(第二个点必须输入,自动计算使用它生成其他交点的里程) 交点坐标:(单位:米) 缓曲线:无,则输入0;左右方框代表左右缓和曲线(单位:米) 圆半径:无,则输入0(单位:米) 回头曲线类型有:(主要由回头曲线的交点落在什么地方来区别) 否:不是回头曲线 是(虚虚):先经过为虚相交,即延长相交,回头也是如此 是(实实):先经过交点,

3、回头也经过该交点 是(实虚):先经过交点,回头是虚相交 是(虚实):先经过为虚相交,回头经过相交点回头曲线的类别“编辑”按钮(点击“4”键):修改交点要素;先选择要编辑的交点,再执行该功能“删除”按钮(点击“2”键):删除一个交点;先选择要删除的交点,再执行该功能“插入”按钮(点击“3”键):在选中的交点前增加一个交点;先选择一个交点,再执行该功能,则弹出“交点要素”对话框,输入交点要素即可“成线”按钮(点击“5”键):生成线路放样点; 线路交点输入完全后,执行成线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在弹出“交点里程是否采用自动计算值”的对话框中选择“YES”或“No” “Yes”:交点里程采用自动计算值(如果

4、线路中存在断链,可能导致后续线路里程错误) “No”:交点里程采用手动输入值(受断链影响很小) 如果交点表文件还没有取名,则弹出“输入交点表文件名”对话框,选择路径和输入交点表文件名 弹出“是否核对曲线要素”对话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YES”或“No”核对提示 “Yes”:终止,检查曲线要素;强烈建议检查曲线要素 “No”:不检查曲线要素,生成线路放样点 如果选择“YES”,则回到交点表视图,用左、右、上、下键查看生成偏角、切线长、曲线全长、交点间方位角等核对 如果不正确,则执行“编辑”按钮,检查修改交点参数 如果正确,则再次执行“成线”按钮,弹出“设置桩间距”对话框,设置桩间距设置桩间距 如

5、果是第一次进行成线操作,系统将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输入您的线路名称后确认;如果是已有一个打开的线路文件时,系统将弹出“是新建或者覆盖”对话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YES”或“No”文件提示 “Yes”:新建线路文件;将弹出输入线路文件名对话框,输入线路文件名,确定即可。 “No”:覆盖当前线路文件、生成线路文件后,按“ESC”返回“导航视图A”,调整比例尺与制图中心后可以看到线路的平曲线:平曲线注:A、在放样点库(使用菜单【查看】【放样点坐标库】)中可以看到自动生成的中桩的坐标,注意此时所有中桩高程都为0米,此时仅仅完成了平曲线定线;B、如果您的工程不涉及到中桩设计高程,例如设计院在定线以前采集

6、线路纵断面以及横断面,就可以直接进入横断面采集了;C、对于需要放样边桩的用户(需要放样高程),必须完成竖曲线编辑(见6.3.2 线路放样(竖曲线)。1、设置放样指示、设置信息栏指示 在导航视图(主视图)下,双击【Enter】键,弹出“图形菜单”,根据需要选择“放样正向”中的“正北”、“线路正”或“线路负”;再执行“选项菜单”(导航视图下点击【P】键),选择“放样指示”;正北-显示当前放样第几点及点名;目标点偏离GPS当前位置的南/北距、东/西距和高差线路正/线路负-显示当前放样第几点及点名;目标点偏离GPS当前位置的前/后距、左/右距和高差线路正:由小里程到大里程线路负:由大里程到小里程放样时

7、,移动GPS,使其偏离放样点的距离在其误差范围内(在仪器标称精度内或工作精度内),最小值为12cm,该位置即为放样点位置。、打开导航图示 显示/隐藏导航图示放样导航图黑箭头所指方向为:放样点方向灰箭头所指方向为:GPS瞬时移动方向S= 为:GPS与待放样点之间的距离放样时,移动GPS:、使灰箭头所指方向和黑箭头所指方向重合,这样表明GPS移动方向正确、使S后的距离值变小,直到其误差范围内(在仪器标称精度内或工作精度内),最小值为12cm,该位置即为放样点位置注:GPS如果没有移动时,灰箭头方向会四周乱指,这是因为RTK有12cm的误差所造成的;要正确指示GPS所移动的方向,则要使GPS向一个方

8、向移动,这时灰箭头所指方向为GPS所移动的方向;、打开放样指示、显示/隐藏放样指示、设置“图形菜单”(在导航视图下,双击【Enter】键)中的“放样正向”为“正北”(或者“线路正”/“线路负”)。正北-显示目标点偏离GPS当前位置的南/北距、东/西距和高差、放样时,移动GPS,使其偏离放样点的南/北距、东/西距在其误差范围内(在仪器标称精度内或工作精度内),最小值为12cm,该位置即为放样点位置注:导航图示、放样指示或信息栏其一满足放样条件,则该位置即为放样点位置、设置放样声音提示、开启放样声音提示菜单【设置】【选项】中的“提示”属性页开启放样声音提示开启放样声音提示(按空格键“SP”开启或关

9、闭)、设置声音响应精度范围 菜单【设置】【移动站】中的“参数”属性页辅助视图响应范围辅助视图响应范围是指,放样时待放样点距离当前点的平距或者高差在此范围(例如5厘米)内精确响应(小于内圆、低于一半)、在此范围以外并且在10倍的范围(50厘米)以内时模糊响应(大于内圆、高于一半),并且在辅助视图中显示出来。如果在“选项”的“提示”中开启了放样声音提示;则放样时分“嗒”和“噹”两种声音,在响应范围(例如5厘米)以内连续响“嗒”,表示已达到放样精度要求,当前GPS位置即为放样点;由10倍的范围(50厘米)以外进入10倍范围以内时响一下“嗒”,表示进入了10倍范围以内,需要缓慢移动GPS天线并且整平对

10、中杆了;在10倍范围(50厘米)以外,无声音表示正向目标点靠拢,“噹”表示正在远离目标点,需要做反向移动。2、在导航视图(主视图)下,根据放样指示放样当前点,直到达到在仪器标称精度内或工作精度内,最小值为12cm,该位置即为放样点位置。放样过程中,按下面数字键,则分别执行不同功能:点击“1”键:放样上一点点击“2”键:放样指定点;随后弹出“选择放样点”对话框,根据需要用左、右键选择“选择方式”,再输入编号(限于自动生成的整点桩)或里程回车确认放样该点。点击“3”键:放样下一点点击“4”键:在文件放样过程中,插入新点放样;放样方法和“无(手动)”放样方法一致(详见6.1.1 无(手动4)如果要放

11、样指定里程点放样,除了使用“2”键,还可以使用菜单【查看】【放样点坐标库】,进入放样点库,点击“4”键执行“高级”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点击“0”键,执行【查找放样点】,在弹出的“查找”对话框,输入名称,回车,视点自动跳到该点的当前位置,点击“9”键执行【放样选中点】,界面退到导航视图(主视图)放样该点。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1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沉积岩1对地层划分到组或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其时代,测定其厚度及产状2.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应注明;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

12、系,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4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理、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成及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1.在1万分成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胶结物性质,结核体的形态、沉积韵律、测定各层厚度、产状与空间分布关系。2.3.4.5同左6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主要围岩、对其岩石作详细的岩石矿物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般地段的研究

13、程度可低于1万或与之相似。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岩层其研究程度仍与1万相同含矿层或成矿有利地层仍与12千相同,其他问题研究程度可低于12千。侵入岩1.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3.研究岩体的原生构造;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围与产状等,在图上应给予标示。4.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变质的范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5.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间的关系、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6.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岩体的形态变化、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作用。7.

14、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除左列1-7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做到:1. 详细划分岩相、不仅要从接触带的变化特征出发划分边缘相、过渡相及内部相,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质等特点划分岩相。2. 揭露和控制岩相及接触带的产状变化;3. 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的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矿物特征,近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4. 对岩体与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化学分析5. 与成矿有关的岩相或脉岩,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同

15、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2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变质岩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2.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布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3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关系4.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作用之间的关系5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变质带应详细研究并控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其层位与岩相特点,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其厚度能填出时应专门表示、填不出时应扩大表示。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3.详

16、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理、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4同左4.5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同上同上构造地质1查明矿区的主要构造带与控矿构造的特征,2.查明各种性质构造带的组合、排列方式、分布规律,着重研究压性构造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和划分构造型式或体系。3查明各结构面性质、特点、规模及产状;4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的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化特点5.区分成矿前与成矿后的构造带特点与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6.研究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对岩浆的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7.

17、对各种主要断裂带与褶皱轴的实际位置应实测。同1-6,应进一步岩研究:1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对矿体的控制作用特点。2.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等特征,准确测量其产状。3.对破坏矿体的断裂,地表应有工程控制,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其界线与断距应实测。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3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蚀变围岩1初步查明蚀变种类,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对蚀变带应有工程控制。2.圈定蚀变体或蚀变带,判断蚀变作用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3.研究蚀变围岩的含矿性

18、。1.详细查明各蚀变带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用工程控制蚀变带的变化。2.详细圈定蚀变体和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确定蚀变体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矿化作用的关系;3.详细研究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同1万1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同12千2.与矿关系不密切的精度可降低。矿化及矿体1. 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层的规模产状及走向的变化;2. 矿化带、含矿层、矿体、详细研究其规模、产状、形态、矿石自然类型等变化特点,分布规律。3. 分析和鉴定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及含量4. 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条件做出初步判断,指出找矿标

19、志与找矿方向。1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体;2.矿化带较详细的研究确定矿化类型、规模、产状、矿物种类及金属矿物含量3矿体,除按1万要求外,尚需要对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物质成分等进行研究,对矿床成因类型、工业类型做出判断。4要用工程控制主矿体,上下盘的小矿体,对露天开采的矿床,要详细的查明矿体的边界5系统的查明矿体有用组份的含量及其变化同1万同12千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4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二精度要求必须表示地质体规模m1.矿体宽度大于5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203.蚀变体宽大于104.各种构造形迹长大于1001.矿体宽度大于2.5

20、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103.蚀变体宽大于54.各种构造形迹长大于501.大于12.大于43.大于24.形迹长大于201.大于0.52.大于23.大于14.形迹长大于101.大于52.大于403.大于104.形迹长大于2001.大于12.大于43.大于24.形迹长大于40地质界线实测允许误差m1.矿体5-102.一般地质体10-201.矿体2.552.一般地质体5101.矿体1-22.一般地质体241.矿体0.512.一般地质体121.10202.20301.1.242.2.46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5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二精度要求观测密度个Km2简单区30-4080100500600120014002040250400中常区405010012060070014001600复杂区60120150700800160018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