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业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讲义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8377693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制革业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制革业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制革业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制革业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革业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讲义(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制革业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讲义一、制革业涉及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制革业涉及皮革的鞣制、上色、烘干及废水、废渣等处理等工序,这些工序均涉及职业病危害作业,其主要危害因素一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化学品,如鞣酸盐、染料、各类有机溶剂,噪声、高温。二是在生产过程后处理废水、废渣中应用的各类化学品,如酸碱,以及在处理中产生的有毒副产品,如硫化氢、甲烷等。二、制革业涉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1、硫化氢是制个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硫化氢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带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在空气中浓度达4.3%45.5%时能发生爆炸。该气体既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又是一种强烈神经性毒物类窒息性气体。

2、低浓度(30300mg/m3)时即可在接触后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中浓度(300700mg/m3)时即可在接触后除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外,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高浓度(700mg/m3以上)时即可在接触后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谵妄、抽搐、迅速昏迷等,导致“闪电样”昏迷或死亡(1000mg/m3以上),同时。伴有肺水肿。此外,硫化氢还具有细胞毒作用,产生类似氰化物中毒症状,在送医院救治后也可能因该原因致病情加重和死亡。2、甲烷是制个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

3、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甲烷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在空气中能发生爆炸。该气体是一种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并具麻醉样作用。在空气浓度达25%30%时,短暂吸入可引起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继续吸入后除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外,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大量吸入时即可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谵妄、抽搐、迅速昏迷等,导致“闪电样”昏迷或死亡。污水处理池和建筑机井导致的急性中毒除上述两种气体因日常积聚和搅动时从污水中飘逸出作用外,还因由于上述气体导致缺氧而致。3、

4、有机溶剂各类有机溶剂均有一定的毒性,所导致的后果与吸入量、时间、作用器官有关,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一般是短时间、高浓度引起急性中毒;长时间、低浓度引起慢性中毒;(1)苯强烈的神经、血液和细胞毒物,属极毒物质,短时间、高浓度引起急性中毒,但后遗症效果较轻;长时间、低浓度引起慢性中毒,轻者血细胞下降,重者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2)甲苯、二甲苯中等强度神经、血液毒物,属中毒物质,短时间、高浓度引起急性中毒,但后遗症效果较轻;长时间、低浓度引起慢性中毒,血细胞下降。(3)丙酮等酮类物质中等强度神经、血液毒物,属中毒物质,短时间、高浓度引起急性中毒,但后遗症效果较轻;长时间、低浓度因人体具代谢作

5、用,一般不引起慢性中毒。4、染料各类染料均有一定的毒性,所导致的后果与染料特性、接触量、时间、作用器官有关,可导致慢性中毒。(1)非水溶性染料大都是苯胺类物质,具脂溶性,可透过皮肤,将染料中有毒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物质作用人体,部分有毒的有机物质有强烈的血液和细胞毒物,如苯胺,长时间、低浓度引起慢性中毒,轻者血细胞下降,重者致皮肤肿瘤和泌尿系统肿瘤等。此外,重金属物质如铅、钡、镉、锰等,分别具有强烈的神经和/或血液和/或细胞毒物,长时间、低浓度引起神经、血液系统等慢性中毒等(2)水溶性染料大都是无机类物质,不具脂溶性,不可透过皮肤,将染料中有毒的物质作用人体,仅在皮肤局部引起反应。5、噪声可引起

6、神经及听觉系统损害,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可引起烦躁、神经衰弱等,对听觉系统损害可引起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6、高温可引起神经系统及多脏器损害,表现为中暑等症状。发光热源产生的光对眼睛也有损害三、制革业涉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和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一)总体措施1、必须设立日常管理组织和事故应急组织,并确立专、兼职管理人员。2、必须制定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要制定事故应急管理预案。3、必须对相关人员和员工进行相关的操作及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并实施事故应急演习。4、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5、有毒物质作业场所或区域严禁放置水杯、饭盆等个人物品(二)污水池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

7、护用品。1、移动式的通风、清洗救援设备。如大功率鼓风扇、防护梯、消防水龙、专用救援带和救援绳索等。2、日常个人防护用品,如联体胶水衣、胶手套、防毒口罩等,应急个人防护用品,自带外供气或供氧式防毒面具等。3、清洗时必须先实施非人工、机械自动清除大部分污染物后,剩余小部分,在先充分鼓风,吹散大部分有毒气体后,在继续保证充分通风、个体防护措施到位等前提下个别人员实施清洗,同时、必须保证池外救援人员和设备应急待命状态。(二)生产车间的喷涂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除整体通风外,必须设置专用固定式的通风设备,并最好采用自动喷涂设备。如手工喷涂必须配备专用水帘喷涂柜。应急用大功率鼓风扇等。2、日常及应急

8、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胶手套、工衣等。3、喷涂时必须先实施车间整体通风,开启专用通风设施后进行。自动喷涂时要关闭设备上的防护窗防逸散。如手工喷涂必须先开启专用水帘喷涂柜,佩带好防毒口罩、胶手套、工衣等进行。应急事故救援时在先充分鼓风,吹散大部分有毒气体后,在继续保证充分通风、个体防护措施到位等前提下个别人员实施救援,同时、必须保证其他救援人员和设备应急待命状态。(三)生产车间的染料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除整体通风外,必须设置专用固定式的通风设备。2、日常及应急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和防毒口罩、胶手套、工衣等。3、在染料称量、溶解时必须先实施车间整体通风,开启专用通风设施后进行。除佩带

9、好胶手套、工衣等外,干性染料称量要佩带好防尘口罩,挥发性染料称量要佩带好防毒口罩,脂溶性染料溶解时也要佩带好防毒口罩。(四)生产车间的噪声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对产生噪声设备采取局部隔离、减震、降低设备放置密度等。2、日常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噪声耳塞或耳罩。3、在工作前要充分润滑设备,降低噪声,并佩带好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五)生产车间的高温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对产生热源设备采取局部隔离、车间整体和局部通风等。2、日常个人防护用品,如防灼伤的工衣、手套、墨镜(针对发光热源)。3、在工作前中后要充分通风,并可采取局部撒水等降低温度,佩带好个人防护用品。防止职业中毒十个要点1、 新、

10、改、扩建项目及技术引进、改造必须符合“三同时”要求;2、 建立健全有毒有害物质和作业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3、 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或强度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方能进行工作;4、 在有毒有害的岗位,要制订应急措施,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急救药品等;5、 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职业卫生及防毒急救安全知识培训教育;6、 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及上岗后定期职业性健康监护,禁止患职业禁忌人员从事上述作业;7、 在有毒有害场所作业时,必须开启防护设备,佩带个人防护用品;8、 对各类有毒物品及防护设施必须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持防护设备正常运转;9、 对生产场所的有毒

11、有害物质浓度或强度定期监测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停止作业;10、 发生人员中毒事故时,及时救护、处理和报告。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要点 迅速将患者救出现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抢救措施。l.进入现场抢救 (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汽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防护设备,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 (2)任何原因致现场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抢救措施同上。 (3)在以上情况下,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

12、现场抢救,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2.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义齿等。 (2)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在施行口对口呼吸时,施术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 (3) 立即转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去医院途中要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继续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 (4)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 (5)初步清除毒物强酸、强碱致皮肤、眼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彻底冲洗。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要求一、涉及职业危害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1

13、、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并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2、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先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4、建设项目竣工时其防护设施应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及评价。二、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制度1、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接受监督。2、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的机构、组织和人员。3、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6、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

14、故应急救援预案。8、公布有关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工作场所检测和劳动者职业性健康监护的结果。9、对产生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10、不违章指挥和强令员工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11、当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仍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时,停止作业。 三、产生职业危害材料1、提供中文说明书(特性、成份、危害后果、注意事项、防护及应急救治措施等)。2、包装设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3、贮存场所设置警示标识。四、生产场所职业卫生监测1、提供工作场所定期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报告。2、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五、防护设施及用品1、生产布局

15、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2、产生职业危害的车间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按照规定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3、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规定使用。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有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六、劳动者健康监护1、按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2、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3、不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职业禁忌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或禁忌作业。七、职业卫生培训1、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16、普及职业卫生知识。2、督促和指导劳动者遵守操作规程及正确使用卫生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八、职业病及职业中毒事故的处理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按照规定及时报告。2、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职业卫生岗位职责(一) 厂长、经理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职责1、经营或承包租赁合同中要有职业病防治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防护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2、组织并落实各部门职业卫生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和实施职业病防治措施计划,并进行检查、总结和评比,认真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3、做好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对管理人员、从事危害作业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

17、育和考核。4、重视解决职业病危害问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分析报告和处理工作。5、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消除职业病危害源头和事故隐患。6、定期向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汇报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并接受其监督。7、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三同时”工作。8、当发生职业病或职业中毒事故时,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及内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9、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工作。(二)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职责1、协助厂长经理组织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2、制订、审查并监督本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防护规程。3、编制、汇总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计划。4、制订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管理

18、计划。5、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及防护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6、参与新、改、扩建工程及新产品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及试运行工作。7、组织员工安全生产大检查,监督事故隐患的整改等工作。8、负责将职业卫生统计上报,参与职业卫生各类事故或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9、做好职业卫生各类档案整理工作。10、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监测及员工健康监护工作。11、督促并落实有关部门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和用具,指导员工正确使用。12、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制止违章指挥、作业的行为,情况紧急时先停止生产,撤出作业人员,并报告厂长经理处理。13、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总结推广经验。(三)车间负责人、班组长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职责1

19、、贯彻上级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并领导和组织实施。2、指导和督促工人执行各项职业卫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经常进行现场检查,纠正违章作业现象,及时消除事故隐患。3、对新职工进行班组职业卫生教育,督促操作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4、发生事故时立即报告领导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保护好现场并参加事故调查。5、定期对本车间或班组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教育。6、督促本班组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7、定期检查和维护本车间或班组的卫生防护设施,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8、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协助厂方落实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四)员工职业卫生安全职责1、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

20、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并劝阻他人不违章操作2、班前、班后检查所使用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运转可靠,并正确使用。3、发现问题或事故及时报告班组长,保护好现场,向事故调查人员如实介绍情况。4、积极参加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建议。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防护管理制度(一) 粉尘作业车间防护管理制度本车间存在有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为生产性粉尘,长期进行缺乏防护的粉尘作业可以导致尘肺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尘肺病的方法,但此病可以预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保障本车间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订本制度。1、严格遵守各项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和防护操作

21、规程;2、所有上岗人员必须符合健康要求,严禁职业禁忌人员上岗;3、有专人负责本车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负责保管和开启、关闭抽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转;定期维护、检查和及时维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定期更换防尘口罩内的滤纸,对新员工发放新的防尘口罩;4、员工必须规范配戴防尘口罩操作,产尘操作必须于抽风管口处进行;5、每天工作后安排人员清扫车间,及时清除车间内存积的粉尘,冲洗地板和机器表面;6、工作后立即清洗手、脸等皮肤暴露部位,清洗工作服;7、任何人均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纠正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8、要求全车间湿式作业;9、任何人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10、交接班时要求交接防护设

22、施安全情况;11、本车间工作人员禁止穿厂服到无尘车间、办公室、食堂;11、员工出现气喘、呼吸困难、肺部不适等症状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12、定期监测车间内的粉尘浓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二) 有机溶剂类作业车间防护管理制度本车间存在有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有机溶剂类,如缺乏防护极易引发急、慢性职业中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保障本车间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订本制度。1、严格遵守各项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和防护操作规程;2、所有上岗人员必须符合健康要求,严禁职业禁忌人员上岗;3、有专人负责本车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负责保管和开启、关闭抽风系统,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转;

23、定期维护、检查和及时维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定期更换防毒口罩内的活性炭,对新员工发放新的防毒口罩和手套;4、员工必须规范配戴防毒口罩和手套操作,操作必须于抽风管口处进行;对盛放有机溶剂的容器加盖密封;5、每天工作后安排人员清扫车间,及时清除车间内存积的有机溶剂残渍,搽洗地板和机器表面;6、工作后立即清洗手、脸等皮肤暴露部位,清洗工作服;7、任何人均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纠正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8、严禁用有机溶剂洗手;9、任何人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10、交接班时要求交接防护设施安全情况;11、本车间工作人员禁止穿厂服到办公室、食堂;11、员工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12、定期监

24、测车间内的有机溶剂浓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三) 金属毒物类作业车间防护管理制度本车间存在有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金属毒物,如缺乏防护极易引发急、慢性职业中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保障本车间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订本制度。1、严格遵守各项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和防护操作规程;2、所有上岗人员必须符合健康要求,严禁职业禁忌人员上岗;3、有专人负责本车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负责保管和开启、关闭抽风系统,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转;定期维护、检查和及时维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定期更换防尘口罩内的滤纸,对新员工发放新的防尘口罩;4、员工必须规范配戴防尘口罩操作,操作必须于抽风

25、管口处进行;5、每天工作后安排人员清扫车间,及时清除车间内存积的金属尘,搽洗地板和机器表面;6、工作后立即清洗手、脸等皮肤暴露部位,清洗工作服;7、任何人均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纠正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8、任何人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9、交接班时要求交接防护设施安全情况;10、本车间工作人员禁止穿厂服到其他车间、办公室、食堂;11、员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12、定期监测车间内的粉尘浓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四) 噪声危害车间防护管理制度本车间存在有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为生产性噪声,如缺乏防护可以导致听力下降、精神衰弱症、噪声聋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保

26、障本车间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订本制度。1、严格遵守各项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和防护操作规程;2、所有上岗人员必须符合健康要求,严禁职业禁忌人员上岗;3、有专人负责本车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定期润滑维护、检查维修机器;定期更换防护耳塞,对新员工发放新的耳塞或耳罩;7、所有上岗员工必须配戴防护耳塞作业;8、任何人均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纠正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9、任何人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10、员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11、定期监测车间内的噪声强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五) 电镀车间防护管理制度本车间存在有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氰化物、三氯乙烯等,如缺乏防

27、护极易引发急、慢性职业中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保障本车间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订本制度。1、严格遵守各项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和防护操作规程;2、所有上岗人员必须符合健康要求,严禁职业禁忌人员上岗;3、有专人负责本车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负责保管和开启、关闭抽风系统,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转;定期维护、检查和及时维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定期更换防毒口罩内的活性炭,对新员工发放新的防毒口罩;定期发放胶手套、胶皮围裙、胶靴、防酸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4、员工必须规范配戴防毒口罩、胶手套、胶皮围裙、胶靴、防酸眼镜操作,电镀操作必须于抽风管口处进行;作业时勿用手接触口、脸部;5、每

28、天工作后安排人员清扫车间,及时清除车间内存积的电镀液,搽洗地板和机器表面;6、食品、餐具、水杯勿置于生产车间内;7、工作后立即清洗手、脸等皮肤暴露部位,清洗工作服;8、任何人均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纠正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9、任何人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10、严禁皮肤破损者作业;11、严禁用清洗槽内的液体洗手;12、交接班时要求交接防护设施安全情况;13、本车间工作人员禁止穿厂服到其他车间、办公室、食堂;14、员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15、定期监测车间内的有害物质浓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六) 光辐射作业车间防护管理制度本车间存在有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光辐射类,如缺

29、乏防护可引发电光性眼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保障本车间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订本制度。1、严格遵守各项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和防护操作规程;2、所有上岗人员必须符合健康要求,严禁职业禁忌人员上岗;3、有专人负责本车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定期维护、检查和及时维修防紫外线眼镜;4、员工必须规范配戴防紫外线眼镜已经操作,必须着工作服,严禁皮肤无遮蔽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中;5、任何人均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纠正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6、任何人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7、员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8、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职业危害防护操作规程(一) 粉尘类作业员工防护

30、操作规程1、开启并确认抽风系统正常使用;2、操作于抽风管口处;3、湿式作业;4、规范配戴防尘口罩;5、工作后立即清洗手、脸等皮肤暴露部位;6、定期更换防尘口罩内的滤纸;7、专人操作及维护管道抽风系统;8、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职业禁忌者禁止从事此类作业。(二) 有机溶剂类作业员工防护操作规程1、开启并确认抽风系统正常使用;2、操作于抽风管口处;3、规范配戴防毒口罩及手、指套;4、工作时勿用手接触口、脸部;5、工作后立即清洗手、脸等皮肤暴露部位;6、食品、餐具勿置于生产车间内;7、水杯加盖防止毒物污染;8、定期更换放毒口罩内的活性炭9、专人操作及维护管道抽风系统10、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职

31、业禁忌者禁止从事此类作业(三) 金属毒物类作业员工防护操作规程1、开启并确认抽风系统正常使用;2、操作于抽风管口处;3、规范配戴防护口罩(防毒、防尘)、防护手套及防护工作服;4、工作时勿用手接触口、脸及皮肤暴露部位;5、工作后立即清洗手、脸等皮肤暴露部位;6、食品、餐具勿置于生产车间内;7、水杯加盖防止毒物污染;8、定期更换防护口罩内的活性炭或滤膜;9、专人操作及维护管道抽风系统;10、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职业禁忌者禁止从事此类作业。(四) 生产性噪声接触员工防护操作规程1、消声隔音、润滑维护机器,降低噪声源;2、工作时规范配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3、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时应及时就诊;4、定期

32、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职业禁忌者禁止从事此类作业。(五) 气割、焊接作业员工防护操作规程1、开启并确认抽风系统正常使用;2、操作于抽风管口处;3、规范配戴防紫外线眼镜或面罩、防尘口罩及防护手套;4、作业完毕后允许佩带普通墨镜;5、食品、餐具勿置于生产车间内;6、水杯加盖防止烟尘污染;8、定期更换防尘口罩或其内滤膜;9、专人操作及维护管道抽风系统;10、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职业禁忌者禁止从事此类作业。(六) 电镀作业员工防护操作规程1、开启并确认抽风系统正常使用;2、规范配戴防毒口罩、胶手套、胶皮围裙、胶靴、防酸眼镜;3、工作时勿用手接触口、脸部;4、工作后立即清洗手、脸等皮肤暴露部位;5、食品、餐具、水杯勿置于生产车间内;6、允许皮肤破损者暂停作业;7、定期更换防毒口罩内的活性炭;9、专人操作及维护管道抽风系统;10、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职业禁忌者禁止从事此类作业。(七) 光辐射作业员工防护操作规程1、作业前规范配戴防光或防紫外线眼镜或面罩。紫外线作业者穿戴防辐射工作服及手套;2、确认无皮肤暴露于紫外线下后开启光源;4、作业后先关闭光源再解除个人防护;5、作业后允许佩带普通墨镜;6、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职业禁忌者禁止从事此类作业。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