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8361305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2四大经济区(1)山东、山西经济区特征: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地位: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江南经济区特征: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森林密布,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3)龙门碣石以北特征: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地位:经济实力有限。3分布特点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

2、不平衡的特点。特别提醒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集中;二是自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较为普遍;三是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3)影响: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2第二次高潮(1)时间:唐安史之乱以后。(2)原因:安史之乱。(3)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3第三次高潮(1)时间:两宋之际。(2)原因:

3、靖康之变_。(3)影响: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促进了南北文化融合。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过程时间阶段结果孙吴、东晋、南朝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进步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逐渐超过北方宋都南迁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经济的重心3.影响(1)经济

4、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3课中思考题,思考: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提示】这个思考题和教材内容是直接相关的。史记中的这则史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也很低,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宋书中的这则史料则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经相当繁荣,人烟稠密,生产力水平已经有长足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郡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好几个

5、郡几年的需求。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全国划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和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从魏晋至两宋之际,北方人口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3.两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史料一(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史料解读从“无风尘之警”“民勤本业”等信息中得出社会安定和人民勤劳。(1)根据史料一,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6、。【提示】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史料二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从经线来看,总体呈自西向东的趋势;以纬线观之,则时南时北政权南移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主要有三次:晋代宋代元末明初中国古代史史料解读抓住“政治中心”等关键词,认识其与经济重心之间的关系。(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提示】政权南移为经济重心的南移起了带动作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2)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3)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

7、展。(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史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北宋时南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方,有“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史料解读从“仰给”“高过”等关键词中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1)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提示】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史料二明清时期我国农学家(共72位)的地域分布状况:地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江西安徽直隶河南陕西四川广东湖北贵州山西人数2318654332221111从明清时期的农业科学家看农业人才问题史料解读分析和整理表格中数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2)从史料二中可以

8、获取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信息:明清时期的农学家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浙江两省。说明:江南成为经济文化的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文化重心: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3)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4)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5)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给我们的启示1特征(1

9、)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3)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4)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5)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2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中国古代经济由于自然条件、政治重心的变迁、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呈现出了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什么时期就已经呈现出来()A从战国到东汉B从东汉到隋唐C从

10、安史之乱到靖康之变D从唐代到明清A中国古代经济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早在战国到东汉时期就已经呈现出来。 2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导学号:05812020】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统治政策的差异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在汉代,黄河流域由于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江南地区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等因素,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这实际上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3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导学号:05812021】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统治阶级的倡导D

11、自然环境优越A客观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B、C、D三项都是主观原因,故选A项。4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导学号:05812022】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C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D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D南宋时期苏州、湖州有“天下粮仓”的美称,这一现象,揭示了南方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5历史,记录着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进行的不间断的努力。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历代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变迁(1)秦汉秦、西汉:关中及西北六地(今陕西中、西部地区);东汉:今河南中部、山西、河北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2)魏晋南北朝北魏:以长安、晋阳(太原地区)、洛

12、阳的三角区域为核心;东晋南朝:以广陵、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区;以建康、京口为中心的地区。(3)隋唐:与北魏同。(4)宋元辽、金、元:从大兴安岭等草原地带向燕地发展(今京津、河北地区);北宋:以开封、洛阳、应天(河南商丘)、大名(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为中心;南宋:(与东晋南朝大致一致)长江下游两岸。(5)明清明朝: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安徽地区;后转移到以北京为中心的幽燕地区;清朝:在明朝核心区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北方核心区扩展到临近草原的热河和满洲发祥地盛京。根据鲁西奇的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制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

13、心区域变化的因素。解析第一小问不同,需要归纳“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的具体表现,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从北方的黄河流域不断东移北上,最后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格局,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第二小问因素,可以结合自然条件的变迁、人地矛盾、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回答。答案不同:经济重心的迁移方面,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南方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方面,秦汉至隋唐,核心区域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中游;此后逐渐东移北上;明清时期,核心区域以北京为中心并扩展。因素:自然条件变化

14、(气候、资源、地理);过度开发(人地矛盾);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师用书备选习题6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D安史之乱北人南迁C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由于隋唐之际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故选C项。7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是()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注:此处南直、北直即南京、北京)A出现了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最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C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这一表格体现了明代经济文化重心已在南方的情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