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8291874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浪淘尽() 公瑾() 纶巾()英发() 强虏() 华发()()酹江月() 舞榭() 佛狸祠()()狼居胥() 元嘉() 巷陌()【答案】tojnunflhu flixib lxjim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当(2)道(3)强(4)国(5)应(6)顾(7)望【答案】(1)介词,处在某个时候/介词,面对/同“倘”,如果(2)动词,说,讲/名词,道路/名词,风尚/名词,道义(3)形容词,强大/形容词,有余/动词,音qin,勉强/形容词,强健的(4)名词,地区、区域/名词,诸侯国/名词,国都、京城(5)动词,

2、应该/动词,应答、回答/介词,随着/动词,对付,应对(6)动词,回头看/动词,向四周看/动词,探问,拜访/副词,反而,难道(7)动词,远看/名词,声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大江东去,浪淘尽()_(2)强虏灰飞烟灭 ()_(3)赢得仓皇北顾 ()_(4)尚能饭否 ()_【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东(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3)名词作状语,向北(4)名词作动词,吃饭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江东去古义:_今义:大河的泛指,包括长江。(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答案】(1)指长江。(2)杰出的,英俊的,

3、有才华的。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译文:_(2)故国神游。()译文:_(3)多情应笑我。()译文:_(4)英雄无觅。()译文:_【答案】(1)被动句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2)宾语前置句、省略句(我)神游当年三国的古战场。(3)宾语前置句应笑自己多情善感。(4)宾语前置句无处寻找英雄。 常识速览豪放词宗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谥号“文忠”。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晚年被贬惠州、

4、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词人。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词中之龙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

5、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念奴娇赤壁怀古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寻求解脱。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此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辛弃疾受命

6、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任后,一方面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1文学常识词词是大约在盛唐初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新诗体,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词。词的句子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至十一字句不等。词有多种词调(词牌),各种词调规定了各种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

7、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按作家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婉约派词多抒情,婉转缠绵细腻,语言含蓄,题材狭窄,多写个人遭遇或男女恋情。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斡、张孝祥、陈亮等人。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无事无意不可以入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剪裁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

8、言流利畅达,把词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使词走上了健康广阔的道路。2文化常识古代酒器(1)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2)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3)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4)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5)觥: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6)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7)卮:也是一种盛酒器。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融写景、怀古、抒情

9、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间如梦”的感慨使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侂胄的警告;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之情。 文脉梳理【答案】缅怀、仰慕古代英雄豪杰感慨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答案】警告当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的题目。1首句在全词

10、中起什么作用?_【答案】“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并为全词定下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的情感基调。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乱”“惊”“拍”“卷”“雪”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你对全词的理解,分析其好在哪里。_【答案】“乱”写出山石的高低错落,“惊”写出巨浪的声势,“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雪”写出波涛的色彩。寥寥数语,绘形绘声绘色,蔚为壮观。景物的描写也描绘了作者激荡的心情。3本词是如何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的?_【答案】用英雄来衬英雄。用“千古风流人物”以及赤壁之战时的“多

11、少豪杰”来衬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用美人来衬英雄。词中“小乔初嫁了”一句,用貌美的小乔衬托周瑜英雄年少,才华横溢。用英雄来反衬自己。周瑜“雄姿英发”,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而作者认为自己功业无成却“早生华发”。在相互的映衬中,作者不禁生出无限的感慨。二、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的题目。4词的上片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_【答案】孙权和刘裕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作者通过写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为。5作者把回忆

12、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_【答案】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地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统治者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及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6作者在整首词的结尾引用了“廉颇”的典故,请结合全词理解这一典故的内在含义。_【答案】整首词的结尾引用廉颇的典故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壮心不已,仍然热切地期待着有杀敌报国的机会;二是空怀壮志,长期被弃置不用,甚至像当年去询问、考察廉颇的人都没

13、有一个。豪壮中透出激愤,这三句是全词的总结,也是感情发展的高峰,词在无限的悲哀之中,结束了。合作探究7有人认为“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一种抒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示例一)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叹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人间如梦”之感慨纯属人之常情。(示例二)“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它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

14、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看似是“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贴切用典,含蓄深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贴切,寄意深远。词的上阕用孙权与刘裕的典故,吟咏他们的业绩,借以对韩侂胄进行讽刺与劝诫。下阕用刘义隆和拓跋焘的典故,直陈史实,表达作者的担忧之情;用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因为积极备战,不去逢迎权贵而不被重用的愤慨。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并且做到了景

15、、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2写法指导贴切用典四方式所谓用典,就是引用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1)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2)诗文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3)减少词语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4)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文内涵。用典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作者感情和所用典故感情一致。(2)暗用。即间接引用典故,把典故融化在诗文中,含蓄隽永,浑然天成、不饰雕琢。(3)侧用。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故事实,即故意避开典故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故的

16、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显现作品的意义。(4)反用。以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意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3迁移运用古人写作,善用典故,典故包孕浓厚的文化气息,值得挖掘和再次使用。格言包含历史的厚重,也折射思想的灵光。随着时代的前进,有些格言的寓意也发生了变化,换个角度看格言,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唤醒我们懒惰的思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请选取某一句格言或典故进行逆向思考,颠覆传统观点,开凿新的思路,写一篇文章。不少于200字。_【参考示例】送炭何必非要等到下雪“雪中送炭”这一成语流传至今,意思是说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

17、援助之手。人们都十分推崇这种高尚风格,只是我在赞同的同时还是有很多疑问。送炭何必要等到下雪?这世界需要爱。但爱必须真诚,爱要发自内心。我们要真诚地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如果总是看到落难者陷入“雪”中时,或者是为了自己某种想出名的“私欲”时,才考虑到去“送炭”,这种“炭”是不纯洁的。所以我要说:送炭何必要等到下雪?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人在深陷困境之前就让他感受到“炭”的温暖呢?愿人人都去主动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无奈的英雄又一次站在经历了几千年世事沧桑的京口北固亭上,面向苍天,面对着经过无数次战火洗礼的沉重的土地,除了凭吊那些已经逝去的古代英雄以外,还能做些什么

18、?词人似乎看到了上天对于英雄故意的嘲弄!然而,辛弃疾就是辛弃疾,在这懦弱的国家体制下,在不能被重用的境遇中,词人却又坚定地呼喊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这最苍劲有力的呼喊当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辛弃疾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姿,虽然不能被国家重用,但是却丝毫不能退却一个英雄建功立业的雄心。他不仅呼喊出对当下南宋王朝懦弱的失望,更呼喊出几千年来中国的英雄们共同的心声,以至一千年后的今天,这样愤怒的呐喊依旧响彻在中国这个民族的上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们燃起心中奔腾的火焰,继续着自己的英雄事业。【应用角度】“追求”“责任”“爱国”等。2精彩应用风,依旧在吹;雨,依然在下。当“佛狸祠下,一片神鸦

19、社鼓”时,你的心在隐隐作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你一生的心愿,你是唯一一位行伍出身的大诗人,你经历过马革裹尸的战场,你的诗词是用刀剑刻成的,其中融入了你的血与泪。它们流传千古的同时,将散发着你的气息,你那豪放的气概将影响整个华夏世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你一生的无奈,有谁能理解你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苦楚?你为何不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一种与世无争、闲静淡雅的生活呢?你为何不像李白那样,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或者“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过一种随性的生活呢?也许你骨子里那满腔的热血,始终渴望实现“封狼居胥”般的丰

20、功伟绩吧!你那执着的精神将激励整个华夏世界。“可怜白发生”是你的叹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你的执着。你虽年事已高,但你依旧等待着,等待着去收复关山五十州,等待着去光复南宋的大好河山,你期待着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再现当年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你那颗赤诚的心将照亮整个华夏世界。稼轩,我们心中的英雄,华夏民族将因你而充满无限生机。佳作领悟坠入大海中的两只蚂蚁在海边,两只蚂蚁一同爬到一棵凤凰树上,钻到同一枝鲜花的花蕊中吸吮花蜜。也许这枝花曾被昆虫伤害过吧,一阵大风吹来,花枝被刮断了。于是,两只蚂蚁赶忙抱紧花瓣,随着花枝坠入海中。飘呀飘,在咸涩的海水中小蚂蚁首先清醒过来了。它摇

21、醒大蚂蚁道:“蚂蚁哥,你看,风把我们吹入海中,趁现在离岸边还近,我们赶快游回去吧,不然一会飘远了,我们非葬身大海不可!”大蚂蚁抬头一看,由于波浪的推涌,现在离海岸已经有十多米了,它不由吓得两腿发抖,声音颤抖地说:“千万不能,千万不能啊!离岸这么远,我们能游回去吗?那那太冒险了,不是死也得伤啊!”“蚂蚁哥,现在冒点险还有希望,否则,波浪越来越大,离岸边越来越远,我们就真的无法游回去了,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小蚂蚁继续说道。“不,不!说什么我也不游,那简直就是找死!”大蚂蚁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见说服不了大蚂蚁,小蚂蚁狠了狠心便自己离开花枝,迎着波浪向岸边冲去。大蚂蚁见小蚂蚁一会儿漂上波峰,一会儿跌

22、进浪谷,担心起来:“哎呀,我的妈呀,这么大的风浪,是我们蚂蚁小小的力量能承受得了的吗?它肯定会喝不少咸水,吃很多很多苦的。”就这样,小蚂蚁向岸边游着游着,大蚂蚁向海中飘着飘着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的身影不见了大蚂蚁非常感慨地叹道:“唉,我这个弟弟呀,就是固执任性,一点也不懂得随机应变的道理。它不听我的劝告,没命了吧!”同时,更为自己的善于变通、能够随波逐流的做法而庆幸和骄傲。又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的头在岸边勇敢地露了出来,只见它抖抖身上的海水,艰难地爬上了岸。这一幕大蚂蚁也看到了,它震惊、恐惧又后悔然而,此时离岸边更远了,也只有无可奈何的份了!风越刮越大,浪越涌越大,岸越离越远一个滔天的大浪打来,大

23、蚂蚁所紧紧抓着的花瓣离开了花枝,孤零零地被抛入了大海,一会儿,连这个花瓣也没了踪影。大蚂蚁就这样在遭遇挫折中,痛苦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亮点借鉴】1学开头开篇简洁明了,交代出两只蚂蚁的境遇。2学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展开。运用对比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3学修辞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如“大蚂蚁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一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蚂蚁态度的坚决。4学语言语言极富个性化,如第段“大蚂蚁非常感慨地叹道:唉,我这个弟弟呀,就是固执任性,一点也不懂得随机应变的道理。它不听我的劝告,没命了吧”一句,既突出了大蚂蚁的思想性格,又反衬出小蚂蚁游回海岸的艰辛、困难。5学结尾交代结果,点明主题,简洁

24、利落。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1462071】A.B.C.D.DA项,路,宋代行政区划名。B项,第二个“风流”指“英雄业绩”。C项,雪,比喻浪花。2下列句子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句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A项,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B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项,应为“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中的“灰”和“烟”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

2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作动词。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导学号:81462072】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卷起千堆雪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BB项,借喻,用“雪”比喻浪花。A项,“风流”借指他们创建的功业;C项,“金戈铁马”借指战争;D项,“神鸦社鼓”借指祭祀。5下列各句中,对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的“风流”与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风流人物”中的“风流”意思相同。B“金戈铁马”是指用金属制成的兵器和披着铁甲的战马,代指精锐的部队。C“烽火扬州路”中的“烽火”指“战火”,“扬州路”指扬州一带地区。路,是当时的行政区划名。D“可堪回首”中的“可”是“难道”的意思,“堪”,能够。本句意思是不堪回首当年。AA项,“风流”指英雄业绩及流风余韵,而苏词中的“风流”是“杰出”的意思。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