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现场管理标准化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8215664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设计单位现场管理标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设计单位现场管理标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设计单位现场管理标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设计单位现场管理标准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单位现场管理标准化(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设计单位现场管理标准化1目 录第一章 施工图交付.- 1 -1.1 施工图交付流程.- 1 -1.2 设计依据.- 1 -1.3 供图计划.- 1 -1.4 施工图咨询.- 1 -1.5 施工图审查.- 1 -1.6 施工图交付.- 1 -第二章 设计技术交底.- 3 -2.1 设计文件.- 3 -2.2 人员组成.- 3 -2.3 设计技术交底地点.- 3 -2.4 设计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3 -第三章 征地拆迁配合.- 4 -3.1 征地.- 4 -3.2 拆迁.- 4 -第四章 施工交桩.- 5 -4.1 交桩方法.- 5 -第五章 地质情况确认.- 6 -5.1 总则.- 6 -

2、5.2 路基工程地质核实.- 6 -5.2.1 一般路堤 .- 6 -5.2.2 软土路堤基底 .- 6 -5.2.3 路堑 .- 6 -5.2.4 岩溶路基 .- 7 -5.2.5 陡坡路基 .- 7 -5.2.6 路基挖孔桩 .- 7 -5.2.7 路基挡墙基坑 .- 7 -5.3 桥涵工程地质核实.- 7 -5.3.1 桥涵明挖基坑地质核实 .- 7 -5.3.2 桥梁挖孔桩地质核实 .- 7 -5.3.3 桥梁钻孔桩地质核实 .- 8 -5.3.4 桥梁桩基验基控制原则 .- 8 -5.4 隧道工程地质核实.- 8 -5.4.1 岩溶隧道 .- 9 -5.5 质量控制措施.- 9 -5

3、.5.1 外部技术交底 .- 9 -5.5.2 内部技术交底 .- 9 -5.5.3 明挖基础技术交底 .- 9 -5.5.3 桩基础技术交底 .- 9 -5.5.4 地质核实工作程序 .- 9 -5.6 地质核实职责分工.- 10 -5.6.1 设计单位地质负责人 .- 10 -5.6.2 现场验基人员 .- 10 -5.6.3 设计单位桥隧负责人员 .- 10 -5.7 附则.- 10 -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重大方案审查.- 12 -6.1 施工组织设计.- 12 -26.2 重大方案 .- 12 -第七章 维护管理测量控制网.- 13 - 1第一章第一章 施工图交付施工图交付1.1 施

4、工图交付流程项目施工图交付依据下列流程执行:设计依据施工图咨询施工图设计供图计划施工图审查施工图交付1.2 设计依据项目施工图设计依据为铁道部关于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1.3 供图计划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关于工期要求,结合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方案,与勘察设计单位协商签订项目施工图供图合同,设计单位依据供图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图设计进度。1.4 施工图咨询设计单位根据供图计划,按期提供施工图(咨询图)送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及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指定的咨询单位对施工图进行咨询,并向设计单位提供咨询意见。设计单位在接到咨询意见后,按一定的期限对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及咨询单位提出的疑问予以回复。1

5、.5 施工图审查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应组织设计、咨询单位对施工图进一步进行审查、对不同的观点进一步沟通、澄清,达成一致意见后下发施工图审查纪要。21.6 施工图交付设计单位接到施工图审查纪要后,及时对施工图(咨询图)进行检查修正,按期向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提供规定份数的设计文件。3第二章第二章 设计技术交底设计技术交底2.1 设计文件设计技术交底文件为经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审核合格的施工图。2.2 人员组成1. 建设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机构总工程师(或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副指挥长) 。2.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总体、各相关专业负责人。3. 项目部:项目部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主要技

6、术管理人员、监理单位总监、副总监、主要监理人员。4. 涉及营业线的建设项目,需请运营维护单位及人员参加,运营维护单位及人员应准时参加。2.3 设计技术交底地点设计技术交底工作一般要求在现场进行。2.4 设计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1. 设计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文件组成及内容、涉及范围及内容(包括工点、临时设施、用地、排水系统、测量控制网等) 、主要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工程条件(地质、水文、气候、交通及有关建设协议等) 、设计采用主要技术规范及新技术工程、工程数量、工程造价等。2. 主要施工方案和施工注意事项。主要介绍重点工程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施工方法、检测要求和施

7、工注意事项,技术复杂结构工程采取施工安全措施,对影响施工安全及行车安全、干扰运营所采取的措施等。3. 文件中尚未说明的问题。主要介绍施工图文件完成时尚未明确及需要建设、项目部和地方进一步协调配合解决落实的问题。4. 在设计技术交底结束后由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形成设计技术交底纪要,纪要内容包括:技术交底主持人、技术交底人员、设计技术交底内容、施工、监理单位参加人员,对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所提的答复及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待定问题解决时间等。纪要应及时下发给各参加单位并存档。5. 设计交底可一次或数次分专业进行。对重难点、高风险和采用新技术的工程项目应专门组织技术交底。4第三章第三章 征地拆迁配合征地

8、拆迁配合3.1 征地1. 设计单位提供全线用地图。2. 对于初步设计招标的项目,由于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之间的差别,可能形成招标图纸与施工图不符的现象,设计单位应及时提供施工图供征地使用。3.2 拆迁设计单位提供全线拆迁数量及明细,参与沿线拆迁情况核实工作。对于与设计不符的,应及时核实,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意见。5第四章第四章 施工交桩施工交桩1. 在工程施工图交付后,施工之前,将工程勘测的控制桩点,在现场完好地交付给建设项目管理机构、项目部,以便项目部进行施工复测、施工调查和施工准备工作。2. 主体处根据设计单位通知,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必要时派测量工人组成交桩组,完成交桩工作。3. 交桩

9、技术人员负责携带交桩资料、有关平面图以及空白测绘记录本、交桩纪要、交桩表,测量工人负责携带测量工具共同到达现场交桩。4. 向项目部移交的桩点,包括线路控制桩(如 GPS 桩、导线桩) 、水准基点、站场基线桩、管路导线桩、房屋控制桩、桥位控制桩、隧道控制桩,以及上述桩位的护桩等。4.1 交桩方法1. 交桩组必须会同建设、项目部人员一同赴现场桩位交验,桩橛完好时,采用点交的方式交桩;2. 桩位损坏、丢失时,交桩组按规定要求进行补桩并做好记录,待桩橛符合要求后交给项目部。3. 项目部复测后,若发现闭塞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交桩技术人员应会同项目部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复测。若现场技术人员无法解决时,应及时

10、向设计单位报告。4. 现场交桩后,交桩技术人员应认真填写“交桩纪要”和“交桩表”一式两份,交桩单位和接桩单位各执一份,交桩记录由交桩负责人交主体专业保存,保存期至工程竣工验收后为止。5. 交桩完成后,交桩负责人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报告交桩情况。6第五章第五章 地质情况确认地质情况确认5.1 总则1. 为规范铁路配合施工现场地质核实工作,依据部颁铁路工程“验收标准” ,结合地质特点,特制定本制度。2. 本办法引用以下文件:(1)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建设2003127 号文) ;(2)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建设2003127 号文) ;(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1、 (铁建设2003127 号文) ;(4)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 号文) ;(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 号文) ;(6) 定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铁建设2007169 号文) ;5.2 路基工程地质核实5.2.1 一般路堤1. 原地面处理前,项目部应采用静力触探试验等方法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检验 2 点,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2. 当核查的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配施地质人员应及时对其提交资料进行现场确认。5.2.2 软土路堤基底1. 项目部分工点、分段落或地貌

12、单元沿线路纵向每隔 50m100在线路中心及路堤坡脚两侧采用静力触探仪核实地质情况。2. 核实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资料有出入时,应加密核查勘探点。3. 当核查的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配施地质人员应及时对其提交资料进行现场确认。5.2.3 路堑1. 路堑开挖过程中,应对照设计文件核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2. 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核对工作如下:(1) 应对路基面和边坡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进行核对;(2) 每 30m 内进行不少于 1 次地质情况核实;(3) 采用观察或地质素描、取样(土石、水)试验进行地质核对;(4) 土石界面不清时,采用风钻、挖探核实;(5) 土层软弱时,采用静力触探核实

13、。 3. 当核查的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配施地质人员应及时对其提交资料进行现场确认。75.2.4 岩溶路基1. 岩溶洞穴地区,路堤填筑前及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结合勘探设计资料对施工地段进行地质核查。2. 当核查的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配施地质人员应及时对其提交资料进行现场确认。5.2.5 陡坡路基1. 每 20内进行不少于 1 次核实地质。2. 采用观察、地质素描、风钻、挖桩孔及挡墙基坑挖探等核实。3. 土层软弱时,采用静力触探核实。4. 当核查的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配施地质人员应及时对其提交资料进行现场确认。5.2.6 路基挖孔桩1. 通过施工观察、记录确定桩底以上地质情况

14、。2. 抗滑桩、桩板墙、锚固桩、桩基承台挡墙等路基挖孔桩,要求项目部先挖 1 孔2 孔核实地质重要层段。3. 当地层与设计图吻合或地质条件变好时,每隔 5 根桩现场确认一根桩。4. 当地质条件恶劣或存在不均匀风化时,配合施工地质人员对全部桩基进行现场确认。5.2.7 路基挡墙基坑1. 基底为土层时,采用标准贯入、触探仪核实,挡墙明挖基坑纵向每 20检实 1 处,且每个工点不少于 3 处。2. 现场观察可能存在不均匀风化的岩层基坑,应采用风钻钻探 5m 核实,挡土墙明挖基坑纵向每10m 钻一孔。3. 配合施工地质人员对全部明挖基坑进行现场确认。5.3 桥涵工程地质核实5.3.1 桥涵明挖基坑地质

15、核实1. 基底为土层时采用标准贯入、触探仪核实,每个桥涵明挖基坑检实不少于 5 处。 2. 现场观察可能存在不均匀风化的岩层基坑,应采用风钻钻探 5m 核实,桥涵明挖基坑四角及中心各钻一孔。3. 配合施工地质人员对全部桥涵明挖基坑进行现场确认。5.3.2 桥梁挖孔桩地质核实桥梁挖孔桩,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1. 通过施工观察、记录确定桩底以上地质情况。2. 现场观察可能存在不均匀风化时,要求项目部在桥梁挖孔桩桩底风钻钻探 5m 进行地质核实。3. 配合施工地质人员按桥梁桩基验基控制原则进行现场确认。85.3.3 桥梁钻孔桩地质核实桥梁钻孔桩,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

16、。1. 通过施工观察、记录确定桩底以上地质情况。2. 配合施工地质人员按桥梁桩基验基控制原则进行现场确认。5.3.4 桥梁桩基验基控制原则1. 属下述情况的桥梁桩基础,现场配施人员必须逐桩验桩:(1) 施工开挖或钻孔时,发现地质资料与设计资料不符的;(2) 可溶岩区桩基础桩底标高以下钻孔深度不足 5 倍桩径的;(3) 可溶岩区未曾钻孔的桩。2. 施工地质核对情况与设计资料相符时,现场配施人员应进行代表性验桩。代表性原则如下:(1) 原则上每一个墩台现场至少确认一根桩。(2) 碎屑岩区桥梁桩基验桩可适当减少,其大桥、特大桥一般可间隔 58 个墩台验一根桩,具体验桩数量设计单位动态掌握。(3) 连

17、续梁的每个墩台现场确认一根桩。(4) 岩溶十分发育、基岩面起伏大、岩性十分复杂、构造复杂、滑坡地段等地质条件复杂的桥梁桩基应逐桩验桩。3. 可溶岩区设计桩长超过钻孔深度,或钻孔揭示桩底可溶岩厚度不足时,现场桥地两专业配施人员应逐桩加强验桩,并根据桩侧壁、桩底岩层变化情况确定是否补钻。(1) 挖孔桩原则上不进行补钻,主要通过桩底风钻或钎探 5m 进行核查处理。(2) 一般桥梁墩台,可溶岩厚度大于 1.0m 的顶板累计厚度大于 6 倍桩径,桩底完整基岩厚度大于或等于 5 倍桩径的桩基础,可视为满足桥梁基础设计要求(高墩大跨墩台应另行研究确定) ,不再进行补钻。(3) 根据钻孔桩施工情况确认无嵌固条

18、件,且相邻桩位存在大型岩溶的桩位,应予以施工补钻。现场配施人员主要通过现场核查返碴、成孔速率、检查施工记录等确定。(4) 桩基侧壁具有嵌固条件,钻孔揭露桩底支承层较厚,但考虑到岩溶发育不均匀性影响,应视施工冲孔是否发生偏斜确定是否补钻。(5) 施工过程中加强桩侧壁及桩底岩层属于“完整基岩”或“直立岩壁”的判定工作。后者一般不具备良好的侧向约束条件,应考虑施工补钻。(6) 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墩台,由桥梁、地质专业共同研究协商,结合可能的桥梁孔跨变化情况,采用深孔与浅孔结合的原则查明墩台地质条件。(7) 需补钻的钻探深度应满足桩底以下完整基岩深度大于或等于 5 倍桩径要求。5.4 隧道工程地质核实

19、1. 隧道洞口工程中,应对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基础的地质情况进行核查,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必要时采用载荷试验检测。92. 隧道洞身开挖中,每一次开挖循环时,应及时对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进行观察和描述,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别围岩稳定性。3. 隧底开挖后,应及时用地质描述的方法核对隧底地质情况。4. 明洞开挖后,应采用静力触探或标准贯入检测,对明洞基础地质情况进行核对。核对时,每一施工段检查一次,每次不少于 5 处。5. 当核查的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配施地质人员应及时对其提交资料进行现场确认。5.4.1 岩溶隧道 1. 施工期间隧

20、道铺底或施工仰拱前(工前) ,沿隧道纵向每 3m 在隧底左中右侧各布置 1 孔,采用风钻钻探 5m 深核实地质情况;2. 隧道施工完成至隧道铺轨前(工后) ,采用地质雷达或单点反射法、代表性钻探进行隧底岩溶普查。5.5 质量控制措施5.5.1 外部技术交底在各个桥梁工点技术交底时,配合施工人员就该桥桩基中的代表性桩,向项目部进行专项说明。5.5.2 内部技术交底设计组地质负责人,应向分段地质人员、现场验基人员等,进行地质情况、验基原则及技术要求等项的技术交底。5.5.3 明挖基础技术交底对明挖基础,配合施工现场验基人员应按以下要求填写“验基登记表”:1. “设计地质情况”一栏基坑平面图应标注原

21、钻孔位置、编号, “实际地质情况”一样应标注开挖后发现的钻孔位置。2. 应收集一份项目部完成、监理确认后的钎探记录,作登记表的附件。3. 基坑开挖揭示的勘察期间钻孔基底以下深度满足要求时,该孔位附近可不再补充钎探钻孔。4. 基坑平面图中应对开挖发现的不均匀风化带、溶蚀沟槽等进行详细标注。5.5.3 桩基础技术交底对桩基础,配合施工现场验基人员应以下要求填写“验基登记表”:(1)“设计地质情况”一栏应标注原钻孔编号、主要地层分层标高、岩性花纹等,同时应绘制桩基础桩底标高、桩底以下钻探深度。(2)挖孔桩“实际地质情况”一栏应标注开挖后发现的钻孔位置、不均匀风化带、溶蚀沟槽等。(3)钻孔桩钢护筒的位

22、置应进行标注。(4)收集一份项目部完成、经监理确认后的挖孔桩记录或钻孔施工记录,作登记表的附件。105.5.4 地质核实工作程序1. 按项目部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的工作程序进行地质核实。2. 项目部内部按现场验基地质负责人审核向桥隧提交资料的工作程序进行地质核实与后续处理。3. 核实后的地质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重新评价地基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措施。4. 各方核实结果发生分歧时,由勘察设计单位最终决定,并形成验收记录备查。5.6 地质核实职责分工1. 项目部,按规定的频率和方法,对基底地质情况进行核实探实,并对由其完成的地质核实探实资料的真实性负责。2. 监理站,对项目部提出的实际地质

23、情况与设计地质情况是否相符,按规定进行督促检实,并对检实情况的真实性负责。3. 设计单位,对由设计单位具体实施探实资料和现场确认地质情况的真实性负责。5.6.1 设计单位地质负责人1. 对地质核实工作全面负责。2. 核实后地质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符时,会同桥隧等专业共同研究处理措施。3. 通知现场项目部是否进行本专业工程的混凝土浇筑。4. 应对验基人员填写的“验基登记表”负有检查、指导、质量控制的责任,并进行定期检查签署。5.6.2 现场验基人员1. 及时参加现场验基工作,负责填写“验基登记表” 、 “不合格钻孔登记表”等专项资料。2. 当设计地质情况与施工开挖、冲钻孔地质资料吻合时,在项目部提供

24、的检验表上进行签字确认。3. 对设计地质情况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未进行钻探的可溶岩桩基、桩底以下勘探深度不足 3倍桩径的桥梁墩台基础,应将验基登记表以及钎探、挖孔桩记录、冲孔记录表等提供给地质负责人。4. 补钻时对钻孔进行质量控制,并主持终孔验收。5. 现场验基人员无“允许项目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权利。5.6.3 设计单位桥隧负责人员1. 根据地质专业提供资料,通知现场工区是否进行本专业工程的混凝土浇筑。2. 协助地质负责人研究确定是否需补钻。5.7 附则1. 应按工点编制“验基登记表” ,并归档备查。2. 现场验基人员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钻孔应予以登记,以便进行勘探质量评价。113. 配合施工

25、地质负责人,应对分段验基人员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存在的技术、质量等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4. 核实地质工作是在项目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5. 核实地质是在项目部核实合格后,且经监理单位全部核实的情况下,勘察设计单位进行现场确认。6. 配合施工人员应现场核实,严禁事后签认。7. 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情况出入较大时,设计单位研究安排适当补充勘察。12第六章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重大方案审查施工组织设计、重大方案审查6.1 施工组织设计1. 了解沿线自然特征,包括严寒、风沙、软土、地形、地貌、地质等的范围及特征,以及气温、风向、降雨量等气象特征;了解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以及

26、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了解沿线交通运输情况,包括既有铁路、水运、公路等可资利用的情况,以及既有铁路通过能力、控制区间等情况。2. 提出工程施工总工期、分期修建意见以及施工区段的划分,控制工程、施工条件困难及特别复杂的工程所应采取的措施。3. 提出施工准备、砂石备料、临时建筑物及设施等与主要工程配合的措施;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顺序、进度、工期及措施。4. 解决施工与行车干扰的措施,包括解决施工对通过能力影响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充分利用行车间隙合理组织施工的意见、保证行车和施工安全所采取的防护措施。5. 提出材料供应计划,包括运输方案,主要材料的数量、来源及运输方法,当地材料数量、来

27、源、运输方法及供应范围。6. 确定大型临时工程设计原则,提出大型临时辅助设施的设置意见;对施工供水、供电、过渡工程、永临结合、施工环保、施工安全等提出意见。6.2 重大方案1. 收集资料,包括范围、当地规划情况、地方政府意见以及地下管网、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地形地貌等情况。2. 综合收集的资料情况,设计一个或多个方案备选,或对已经设计的方案提出意见。3. 将设计的方案与各方进行沟通,并综合各方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使方案的设计合理、并使投资在可控范围。13第七章第七章 维护管理测量控制网维护管理测量控制网1. 在工程施工图交付后,施工之前,将工程勘测的控制桩点,在现场完好地交付给建设项目管理机构、项目部,以便项目部进行施工复测、施工调查和施工准备工作。2. 交桩技术人员负责携带交桩资料、有关平面图以及空白测绘记录本、交桩纪要、交桩表,测量工人负责携带测量工具共同到达现场交桩。3. 向项目部移交的桩点,包括线路控制桩(如 GPS 桩、导线桩) 、水准基点、站场基线桩、管路导线桩、房屋控制桩、桥位控制桩、隧道控制桩,以及上述桩位的护桩等。4. 项目部复测后,若发现闭塞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交桩技术人员应会同项目部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复测。若现场技术人员无法解决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报告。5. 交桩完成后,设计单位协助建设项目管理机构、项目部对测量控制网进行维护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