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输变电工程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8213873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8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图号:XX110千伏输变电工程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综合部分第一卷总说明书(送审版)XXXX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工程设计资格证书:甲级 证书编号:工程勘察资格证书:甲级 证书编号:二一三年八月 XX2批 准: 审 核: 校 核: 设 计: 编 写: 总说明书(送审版)目 录第一章 总述41.1 设计依据4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4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1.5主要工程量用量表6第二章 系统概述62.1 XX河点电站规划62.2 XX县概况72.3XX县电网基本情况82.4电力平衡112.5XX河梯级电站接入系统方案14第三章 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

2、站35kV线路工程143.1线路路径143.2 两端进出线153.3线路通道情况153.4 线路路径方案153.5 通道规划153.6 沿线自然条件163.7 沿线地质条件163.8 沿线重要设施173.9 交通条件及交叉跨越情况173.10 协议情况及对沿线的规划影响18第四章 机电部分184.1 主要设计气象、水文条件184.2设计气象条件取值194.3设计气象条件组合204.4 导线和地线214.5 绝缘配合234.6 绝缘子串及金具254.7导线换位及换相264.8 对地交叉跨越最小距离26第五章 杆塔275.1塔型275.2铁塔型式285.3杆塔设计主要依据的规程、规范、规定28第六

3、章 基础30第七章 通信保护33第八章 其他设施33第九章 通用设计及“两型三新”应用339.1路径选择349.2设计气象条件349.3导线和地线349.4绝缘子和金具349.5绝缘子和金具35第十章 节能、环保、劳动安全、抗灾措施3510.1送电节能措施3510.2环境保护3510.3劳动安全措施3610.4线路抗灾设计措施37第十一章 投资概算3711.1投资概算表37第十二章 附图及附件3812.1附图3812.2附件38第一章 总述1.1 设计依据1.1.1XX县XX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书;1.1.2XX省电力公司有关文件(见附件1);1.1.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研内容深度规

4、定(Q/GDW.270-2009);1.1.4XX县规划管理局确定的路径红线(见附件2);1.1.5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2)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建设导则(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建设指导意见(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抗震设计要点(国家电网基建2008603号文件)(5)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定(DL/T5158-200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7)电力设施抗震设计技术规范(GB50260-96)(8)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T/T6202-199

5、7)(9)交流电气装置接地(DL/T621-1997)(10)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GB722-1987)(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12)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5003-2006(13)中国地震局修订的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数区化图(14)其他相关的现行国家、行业强制标准和技术规范、规程;国家电网公司、XX省电力公司可研和勘测设计深度及技术要求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本工程建设规模为: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单回线路;起于35kVXX水电站出线间隔,止于XX110kV变电站进线间隔。导线采用JL/G1A-1

6、85/30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一根GJ-50镀锌钢绞线,同塔架设一根ADSS-16自承式光缆。新建架空线路长约11.8km。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XX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实现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需要,XX省已将水电列为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为开拓省内电力市场制定了相应政策。展望未来,XX水电将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水电产业发展的构想,到2015年,XX电网的水电将实现向区外送电12000MW,要实现这一目标,除建设一批优质的大型水电站外,还必需着手建设一些开发条件好、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水电站。XX河梯级水电站经济指标较好,适合作

7、为先期开发的工程投入建设。各梯级电站的修建,有利于解决XX县现有的电网现状问题,根据凉山州XX河梯级电站规划方案,在XX河铁务足处新建XX水电站(10MW),根据XX省电力公司对凉山州XX河梯级电站互联及电力送出方案的批复,在XX县XX镇处新建XX110kV变电站,XX水电站接入XX110kV变电站。为发挥XX河各级电站的经济效益,建设一条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的35kV线路是很有必要的。 1.4 工程技术特性表线路名称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起迄点起于35kVXX水电站,止于XX110kV变电站电压等级35kV线路长度架空线路路径约11.8km曲折系数1.0

8、9转角次数18平均耐张段长度0.694km杆塔总数杆塔共51基(其中耐张塔18基,直线塔12基、直线双杆21基)平均档距236.0m导线型号JL/G1A-185/30最大使用张力24441.6N地线型号GJ-5017800.0N光缆型号ADSS招标确定绝缘子型号U70BP玻璃防振措施采用防振锤防振沿线海拔高度1900m2400m主要气象条件最大风速27m/s,最大覆冰10mm污秽等级级地震烈度度年平均雷电日70天沿线地形高山:70%、山地:30%沿线地质岩石:30%;松砂石:40%;普通土:20%、泥水5%;流砂:5%铁塔型式角钢铁塔基础型式现浇直柱式基础接地型式普通圆钢汽车运距8.0km平均

9、人力运距0.5km1.5主要工程量用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用量1导线(JL/G1A-185/30)t27.232地线(GJ-50)t2.353光缆(ADSS-16)km13.04杆塔钢材t92.875基础钢材t33.676接地钢材t3.197金具t2.18绝缘子(U70BP)片117010混凝土m3616.8第二章 系统概述2.1 XX河点电站规划XX河发源于宁南县尼波区,由南向北流入XX县,于XX县裤裆沟口与XX河汇流后注入漫滩河,流域总面积849km2,多年平均流量21.6m3/s。天然落差443m,河床平均比降9.7%,水能理论蕴藏量8.4万kW,技术可开发量6.4万kW。XX河干流共分七

10、级开发,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级电站(21250kW)、第二级:XX电站(25000kW)、第三级电站(22000kW)、第四级电站(22000kW)、第五级:XX一级电站(2X3200kW)、第六级:XX二级电站(25500kW)、第七级电站(310000kW)。装机合计16.79万kW。现已开发最后一级西山电站,装机13万kW,其余六级电站合计13.79万kW尚未有流域送出规划。XX河有较多支流,较大的支流有赛河、瓦普河、依基河、洛司河、拉吉河、白德河、流响水河。主要支流电站有响水河梯级、拉吉河梯级、白德二级、火赛电站、尔祖电站等,总装机约2万kW。从地理位置看,支流电站基本位于的XX片区,

11、按已审定XX电网规划,该片区电源将与XX河干流一并送出至XX220kV变电站。本次流域规划仅涉及XX河干流电站的送出规划,对支流电站仅考虑预留送出容量。受XX县XX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公司编制了XX输变电工程可进行初设报告。2.2 XX县概况XX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德昌县、米易相望,南接盐边县,西连云南省宁蒗县,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县山水相连县境内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53公里,境内多山,沟壑纵横,XX县东西长133km,南北宽129km。海拔一般在2300米至2800米,最高海拔4393米,最低海拔1200米。地形地貌以山高、坡陡、谷深、盆地居中为总特征

12、。盆地(坝子)面积1080平方公里。全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高达32%全县幅员面积2256.17平方公里。XX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汉、藏、回、苗、布依等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县内有40个乡(镇),288个村。现有人口31.2万人。县政府驻越城镇,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数673公里。成昆线纵贯境内79公里。XX县地处XX西南部大凉山与小相岭之间的山区,属大凉山山系。山川南北纵列,岭谷相间,山地占90。西侧阳糯雪山主峰骅头尖海拔4791米,为境内最高峰;东部碧鸡山主峰海拔3992米,与甘洛交界。主要河流有XX河、XX河、则普拉打河、昭觉河等,境内总长1XX110kV变电站千米。2.

13、3XX县电网基本情况2.3.1 XX县供用电现状XX电网供电负荷由110kV国网直供负荷和35kV地方农网负荷组成。110kV国网直供负荷主要为电铁牵引站负荷。XX县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1.73亿kWh,售电量1.57亿kWh,最大供电负荷41.3MW。20062009年XX县用电情况见表2-120062009年XX县用电情况表表2-1 单位:万kWh、MW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地方电网供电量9751 10640 11681 12775 售电量83579246 10268 11370 增长率10.6%11.1%10.7%综合线损率14.3%13.1%12.1%11.0%供电

14、负荷28.229.731.533.5增长率5.3%6.1%6.3%利用小时3458 3582 3708 3814 国网直供供电量4056 4198 4391 4535 售电量3837 3971 4150 4299 增长率3.3%4.6%3.3%综合线损率5.40%5.40%5.50%5.20%供电负荷8.38.59.710增长率2.4%14.1%3.1%利用小时4886 4938 4527 4535 全口径供电量13807 14837 16072 17310 售电量12194 13217 14417 15669 增长率7.4%8.3%7.7%综合线损率11.69%10.92%10.30%9.4

15、8%供电负荷34.7 36.3 39.1 41.3 增长率4.7%7.9%5.6%利用小时3982 4089 4106 4189 2.3.2 负荷预测根据XX县农网的特点与XX县“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对XX县电力需求进行预测,预测采用趋势法与新增大负荷项目相叠加的方法。XX县“十二五”期主要新增负荷见表2-2,XX县“十二五”期用电需求预测结果详见表2-3。从预测结果可以 “十二五”工业项目建成投运,XX用电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将有较大增长。XX县“十二五”期主要新增负荷情况表表2-2 单位:kW、万kWh结合XX用电现状和以上工业用电现状,采用趋势法预测,XX县“十二五”期用电需求预测结果

16、见表2-3。XX县“十二五”期用电需求预测结果表表2-3 单位:kW、万kWh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地方电网供电量13657 14260 14607 14817 15022 15315 售电量12222.7912834 13219 13483 13820 14166 增长率7.5%5.0%3.0%2.0%2.5%2.5%综合线损率10.5%10.0%9.5%9.0%8.0%7.5%供电负荷35.437.1 38.9 40.8 42.6 44.4 增长率5.7%4.9%4.9%4.7%4.5%4.3%利用小时3858 3842 3751 3635 3528

17、3449 国网直供供电量4706 5871 12638 17997 18698 19406 售电量4471 5589 12196 17439 18137 18862 增长率3.8%24.7%115.3%42.4%3.9%3.8%综合线损率5.00%4.80%3.50%3.10%3.0%2.80%供电负荷10.2 12.6 26.9 38.7 40.2 42.2 增长率2.0%23.8%113.0%43.9%3.9%4.9%利用小时4614 4650 4700 4650 4650 4600 全口径供电量18363 20130 27244 32814 33720 34720 售电量16694 18

18、423 25414 30923 31957 33028 增长率6.1%9.6%35.3%20.4%2.8%3.0%综合线损率9.09%8.48%6.72%5.76%5.23%4.87%供电负荷43.3 47.3 62.5 75.5 78.7 82.3 增长率4.8%9.1%32.3%20.7%4.2%4.6%利用小时4239 4260 4356 4347 4287 4221 由负荷预测知:到2015年,XX地方电网需电量将达到1.53亿kWh,负荷达到44.4MW;XX国家电网需电量将达到1.94亿kWh,负荷达到42.2MW;XX全口径需电量将达到3.47亿kWh,负荷达到82.3MW。从负

19、荷分布看,到2015年,越中片区负荷将达到17.5MW;盐井片区负荷将达到62.8MW;XX片区负荷将达到2MW。2.3.3XX县电网存在问题(1)电力结构薄弱,电网建设严重滞后。由于电力负荷发展较快,加之县域内小水电建设的上网需求,现有电网的送电线路输送容量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2)多数变电站仍为单回线路并网,线路故障或检修时将造成供区孤网运行甚至断电,电网运行、维护、检修极为困难。(3)电网现有设备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如城关110kV变电站的户内35kV开关柜及部分10kV开关,铁马一级和团结二级电站升压站设备,均运行数十年,各种故障不断,根本无法进行正常操作。2.3.4 电网规划XX县

20、地处凉山州北部,北部包括XX、木里、冕宁三县,凉山州北部电网规划情况简介如下:根据西昌220kV变电站建设情况,配套项目包括新建木里XX双回JL/G1A-400的线路,XX冕宁单回JL/G1A-400线路以及双回XX普提JL/G1A-2400线路,预计2012年左右投入运行。根据XX县农网建设与发展规划,XX县按区域共划分为三个片区,分别是平川供区、盐井供区、XX供区,其中越中供区和XX供区的负荷基本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排灌用电和电铁负荷等,盐井供区主供盐井和新民工业园区及XX北部地区居民生活用电。各供区包括的范围如下:越中供区包括:双河、干海、下海、棉垭、博大、桃子、前所、巴折、阿萨、右所等

21、;盐井供区包括:盐井镇、长柏、洼里、沃底、金河、盖租、大河、盐塘、田湾、藤桥、大草、甘塘等;XX供区包括:XX镇、马鹿、德石、巫木、梅子坪等;按规划,越中供区、盐井供区、XX供区将分别以城关(已建)、盐井(已建)、XX(规划)三110kV为电源支撑点。2.4电力平衡2.4.1平衡原则1)根据XX县各干支流小水电站的投产时间,进行2009年2015年逐年电力平衡。2)小水电集中考虑出力参与平衡,地方电网装机不纳入平衡。3)电源按装机容量,分丰水期、枯水期不同开机方式和出力参与平衡。丰水期小水电站出力按满发考虑;枯水期按装机容量的1/41/5或保证出力考虑。根据以上XX平衡原则,XX县分供区平衡情

22、况见下表:13两河口水电站至平川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 总说明书(送审版) XX县电源装机进度表表3-1 单位:MW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一、国家电网(1)负荷12.6 10.1 26.9 21.5 38.7 31.0 40.2 32.2 42.2 33.7 (2)电源出力76.319.075134.333.575140.735.175178.544.625199.349.825团结276.75276.75276.75276.75马铁92.2592.2592.2592.2592.25庆大51.2551.25景春20.5姑巴一级1.60.41.60.41.6

23、0.41.60.41.60.4姑巴二级20.520.520.520.520.5岩瓦一级51.2551.2551.2551.2551.25岩瓦二级20.520.520.520.520.5水响河二级2.50.6252.50.6252.50.6252.50.6252.50.625岩大三级12.63.15花大一级2.40.62.40.62.40.62.40.62.40.6花大二级30.7530.7530.7530.7530.75花大三级2.40.62.40.62.40.62.40.62.40.6堡岩一级6.41.66.41.66.41.6园茶二级184.5184.5园茶一级123123123123西山

24、307.5307.5307.5307.5307.5洛羊母2.40.62.40.6响羊河一级102.5102.5XX二级112.75112.75112.75112.75XX一级6.41.66.41.66.41.66.41.66.41.6富兴二级41414141富兴一级41414141司基0.80.20.80.2洛彩0.80.20.80.2白拉0.80.20.80.2XX102.5102.5102.5102.5102.5呷依2.50.625洛依一、二级1.440.36吉德四级10.25赛尔1.260.315(3)电力盈亏63.7 9.0 107.4 12.1 102.0 4.2 138.3 12.

25、5 157.1 16.1 二、地方电网(1)负荷37.1 29.69638.9 31.15240.8 32.60842.6 34.06444.4 35.52(2)电源出力25.88.625.88.625.88.625.88.625.88.6(3)电力盈亏-11.3 -21.1 -13.1 -22.6 -15.0 -24.0 -16.8 -25.5 -18.6 -26.9 三、XX电网盈亏52.4 -12.1 94.3 -10.5 87.0 -19.8 121.5 -13.0 138.5 -10.8 2.4.2 平衡结果由以上平衡结果可以看出:从2011年开始,XX县地方电网丰、枯期均出现一定的

26、电力缺额,需要国家电网补充一定电力。从整个XX电网看,XX县电网丰水期有较多电力盈余,枯水期有较少量的电力缺额需要国家电网补充缺额。到2012年,XX县电网丰水期有富裕电力94MW,枯水期缺电10.5MW;到2015年XX县电网丰水期有富裕电力138.5MW,枯水期缺电10.8MW。平衡结果表明,XX县在丰水期有较多的富裕电力外送,而枯水期则基本维持平衡。XX220kV变电站主变规模为本期290MVA,XX河梯级电站装机37.9MW,规划最终接入XX220kV变电站升压送出是可行的。2.5XX河梯级电站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XX河流域梯级水电站送出规划报告和结合XX县电网现状,XX水电站接入系统方

27、案:在XX镇南侧新建一座XX水电站,将呷依电站汇集通过新建11.8km单回35kV线路送入XX110kV变电站。第三章 XX水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3.1线路路径3.1.1 线路拟定原则确定本工程路径方案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原则:1)按照系统安排,结合远期规划,在变电站出线范围内考虑线路走廊统一规划。2)新建线路尽可能安排在一个电力走廊内,利于运行维护和通道规划。3)避开规划区、城镇、村庄,满足规划区及县、乡镇的规划要求。4)尽量缩短线路路径,缩短重冰区线路长度,降低工程造价。5)尽可能避让级通信线、无线电设施以及电台。6)避让采矿区、采空区、探矿区、炸药区、厂区及部队设施。

28、7)避让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林木砍伐,降低工程造价。8) 尽量避让大的成片房屋。除上述之外,充分考虑线路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选择出最佳路径方案。3.2 两端进出线XX电站为一座新建水电站:该站位于XX县XX镇的南侧约5km,该站装机容量为20MW,设计35kV出线2回,本期1回、预留1回。根据电站升压站布置,本次从面对35kV出线方向从左至右的第一个间隔出线,选用一基双回路终端塔,架空方式出线。详见XX电站出线位置图。XX110kV变电站为我公司设计一座新建110kV变电站:该站位于XX县XX镇的北侧约6km,该站本期新建四个35kV进出线间隔,为户内布置

29、形式。根据各回线路的出线方向,本次设计线路从35kV配电室东侧的第一个间隔出线。采取架空的方式出线,进线终端塔选用双回路。详见XX110kV变电站出线位置图。3.3线路通道情况本线路经过地已建线路与规划线路较多,已建的有XX站至XX牵110kV线路、在建的220kV菩提至XX双回线路,以及规划的500kV线路路径。沿线森林较少,海拔高程在2200-2500米。可供选择的交通运输道路仅为西昌至XX公路,所以本线路受制约条件较多,为降低线路施工难度,达到线路后期运行维护方便以及线路建设经济性,本线路选择唯一线路路径,故无比较方案。3.4 线路路径方案本线路为新建线路,根据XX县规划管理局意见和结合

30、当地地理环境实际情况,本次新建线路基本沿着XX河西侧走线。本次新建线路起于XX水电站出线间隔,线路出线后沿北方向平行甘洛至XX公路走线,经西昌至中XX右侧,左转向东北方向至瓦古觉,经成-昆铁路隧洞上方,再右转至XX110kV变电站。新建线路长度约11.8km。曲折系数1.09。海拔1700-2200m之间。详见线路路径图3.5 通道规划新建线路平行于XX河走线,无房屋拆除。本工程线路已经取得XX县规划局红线协议。3.6 沿线自然条件线路处于XX西南部大凉山与小相岭之间的山区,属大凉山山系。山川南北纵列,岭谷相间,山地占90,沿线海拔高程2200m2500m。沿线地形:高山:70%、山地:30%

31、沿线地质:岩石:30%;松砂石:40%;普通土:20%、泥水5%;流砂:5%地震烈度:度3.7 沿线地质条件3.7.1、区域地质条件工程区位于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区,区内主要山脉和河流均呈南北向展布,XX河由南向北流入金沙江,河谷两侧峰峦迭障,岭谷高差悬殊,属深切割的中高山地形。XX河两岸漫滩、阶地发育,局部见级阶地,如XX110kV变电站西侧山脊为由级阶地切割而成的山脊。据XX河切割形成的高陡剖面揭示:堆积层由含砂卵石、砾石组成,结构密实,可形成5060的天然边坡。测区位于呈南北向的米市向斜内,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全新统各种成因类型堆积层,岩性主要有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区内

32、断裂构造不发育,仅XX河断裂沿XX河通过。查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工程区附近山高坡陡,物理地质作用较为强烈,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卸荷崩塌、泥石流和滑坡。经实地勘察泥石流均为稀性泥石流,分布小冲沟内,泥石流规模较小,仅于沟口形成小型堆积扇。冲沟边及陡坡段局部有小型浅层土体滑坡。3.7.2、地质条件本次新建线路起于XX水电站出线间隔,线路出线后沿北方向平行甘洛至XX公路走线,经西昌至中XX右侧,左转向东北方向至瓦古觉,经成-昆

33、铁路隧洞上方,再右转至XX110kV变电站,海拔2200-2500m之间。输电线路绝大部份布置XX河两岸级阶地上,部分地段于斜坡或山脊上,根据线路经过地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将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段:1、前段:自XX电站起至瓦古觉。地貌上大部为阶地,局部地段为高河漫滩,其间跨XX河。沿线地形坡度较缓,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的含泥砂卵砾石层,结构松散至稍密,推测厚度大于10m。该类地段基础为砂卵砾石层,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跨河段应尽量远离河床,防止洪水或泥石流影响杆(塔)基础的稳定。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若在漫滩、阶地的基础中遇到粉砂层、淤泥层应有工程处理措施(如换

34、基等)。2、后段:从瓦古觉跨XX河后至XX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布置于级阶地形成的斜坡或山脊上,地形坡度一般2535,临XX河一侧形成5060的天然边坡。由含砂漂卵砾石组成,结构密实,边坡基本稳定,基础承载力较好。靠近XX110kV变电站为级阶地,由含砂漂卵砾石组成,结构稍密,基础承载力较好。3.8 沿线重要设施通过收资及现场踏勘,线路沿线有炸药重要设施分布,在勘测路径后,本线路选择路径均已避让相关重要设施及炸药库。在跨越铁路时,地点选择在有隧洞的地段跨越,减少跨越协议的办理。3.9 交通条件及交叉跨越情况线路位于XX县附近可利用甘洛至XX道路,交通条件一般,全线运距为人力运距0.5km;

35、汽车运距8.0km。本工程在沿线线路边线投影2.0m以内长期住人房屋一律拆迁,经过现场勘测,无房屋拆迁。线路跨越XX河(不通航)段,塔位高出洪水位50m以上,铁塔不受洪水危险。线路沿线树木主要是灌木,树高约4-8米。按设计规程,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与导线净空距离大于4.5m的不砍伐,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0m的灌木不砍伐。本工程沿线不跨越成片森林,较高的零星树木需砍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现场查勘,XX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线路工程主要交叉跨越如下表:序号被跨越物穿(跨)越次数备注1110kV线路1次穿越210kV线路10次3低压弱电线路13次4通讯线6次5河流6次6公路6次3

36、.10 协议情况及对沿线的规划影响本工程线路路径所经地段属XX县管辖,线路路径方案征得XX县国土资源局、XX县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XX县水务局及XX县林业局的书面同意。对XX县规划无影响。(协议详见附件)第四章 机电部分4.1 主要设计气象、水文条件4.1.1 气象条件设计标准及资料来源:(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2)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定(DL/T5158-2002)(3)架空送电线路水文勘测技术规范(DL/T5076-97)(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209-2001)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5)线路沿线各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建1

37、10千伏、220千伏线路的设计、运行经验及沿线的风、冰灾害调查资料。根据本线路调查资料,结合全国典型气象区的划分,确定本工程线路设计用气象条件如下表:表1 工程沿线参证气象站一般气候条件统计表项 目单位XX站观测场标高m2259.0年平均气压hpa832.2气温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8.5最冷月平均气温4.1湿度平均相对湿度74冬季平均相对湿度68风速年平均风速m/s1.4最大风速m/s17.0降雨年平均降雨量mm1118.3一日最大降雨量mm160.1天气日数年平均雨日数d162.5年平均雾日数d1.2年平均积雪日数d5.2年平均冰雹日数d1.1年平均大风日数d

38、10.4年平均雨凇日数d/年平均雷暴日数d75.9年最多雷暴日数d98其它最大积雪深度cm16最大冻土深度cm/4.2设计气象条件取值4.2.1风速区域内大风较多,根据史料考证和线路沿线调查的风灾破坏程度定性分析,区域最大风力等级在911级之间,相当风速20.830.6m/s。(1)气象站计算风速将沿线气象站多年实测最大风速资料进行时距、高度订正和频率分析计算后得出如下成果:表1 区域参证气象站最大风速计算成果参证气象站离地10m高3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m/s)越 西20.0 (2)本工程设计风速综合沿线大风调查、史料考证、区域已建线路设计、运行调查资料和局部典型微地理条件,本工程风

39、速为27m/s。4.2.2线路覆冰经调查判断沿线覆冰类型以湿雪、雪雾雨混合凇为主。区域内覆冰调查情况如下:区域内已建线路设计资料XXXX牵110kV线路,海拔1900m2300m设计冰厚10mm,23002400m为20mm。 区域内已建各等级线路运行情况及冰害情况调查 上述110kV线路建成投产以来未发生过冰害事故。斯基乡烂田坝附近10kV及照明线(海拔2400m左右)多次出现断线倒杆冰害事故,推算的30年一遇设计冰厚13.715.2mm。上XX保石10kV线(保石乡附近,海拔2550m)2008年初覆冰厚度达56cm,推算的30年一遇设计冰厚13.717.4mm;4.2.3冰区划分本工程冰

40、区划分的依据为:区域覆冰成因及冬季参证站气象条件的宏观定性分析;沿线山区典型地带树枝覆冰调查分析计算成果;沿线地形条件、海拔、植被及微地形特殊地段的判断分类;工程沿线区域内已建线路设计及运行后的覆冰情况调研;特大冰雪灾害的史料考证情况;从影响设计冰厚的设计标准角度分析;从已建线路投运时间及覆冰稀遇程度分析;本工程与已建线路地理关系分析;综合以上多种影响因素以及宏观分析、微观调查情况,确定本工程的导线最大覆冰为20mm。4.3设计气象条件组合综合上所述,结合全国典型气象区划分表,确定出本工程设计气象条件组合如下:10毫米冰区条 件项 目温 度()风 速(m/ s)冰 厚(mm)最高气温4000最

41、低气温1000年平均气温1500最大覆冰51010最大风速10270外过电压15100内过电压15150安装情况0100全年雷电日70冰比重(g/cm3)0.94.4 导线和地线4.4.1导线截面该线路输送容量为XX电站总容量20MW,并预留依呷水电站2.5MW的上网容量。根据公式(推荐的cos0.95;j1.15A/mm2)进行计算。S=经计算和校验,本工程线路导线截面为400mm2,能满足要求。4.4. 2导线选型本线路为新建线路,根据收资与现场查勘,结合用于本工程的地形、气象及荷载情况并参照典设原则。导线标称截面取400 mm2,其规格有JL/G1A-400/10、JL/G1A-400/

42、25、JL/G1A-400/30、JL/G1A-400/45四种钢芯铝绞线。经勘测线路无特大跨越、大高差地形,因此本工程导线型选用钢芯较小、张力较小的JC/G1A-400/30(GB/T1179-2008)普通钢芯铝绞线。物理特性JL/G1A-400/30备注铝股数/每股直径(根/mm)26/2.98钢股数/每股直径(根/mm)7/2.32铝截面/钢(铝包钢)截面 (mm2)181.34/29.59综合截面(mm2)210.93外径(mm)18.88单位质量(kg/km)732.6计算拉断力(kN) 61.104弹性模量(kN/mm2)76线膨胀系数(1/)18.9E-6 4.4.3地线型号选

43、择 地线选择原则:根据规程规定,电站、变电站2.5km范围内采用地线架设。根据规程工程本线路架设1根地线,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地线技术特性表物理特性GJ-50备注钢丝直径/钢绞线直径2.9/8.7综合截面 (mm2)49.48外径(mm)9.0单位质量(kg/km)411.9计算拉断力(kN)62.3弹性模量(kN/mm2)181.4线膨胀系数(1/)11.5E-64.4.4 导、地线设计张力及保护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新建线路导线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且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经计算地线安全系数为3.5。序号电线型号安全系数

44、最大使用张力(N)平均使用张力(N)1JL/G1A-400/302.524441.6152762GJ-503.51780015575详见导、地线应力弧垂表4.4.5 导线、地线的防振措施本工程导线及地线均采用防振锤进行防振,防振锤分别选用FDZ4型和地线使用FDZ1型,防振锤按等距安装。对重要交叉跨越和大档距、大高差及个别处于风口的直线塔,再加装预绞丝护线条进行联合防振。防振锤安装个数与档距(L)关系如下表:使用个数型号123FDZ1L300m300mL600mL600mFDZ-4L350m350mL700mL700m影响导地线微风振动的因素较多,如风向、风速、档距大小、悬挂点高度、地形地物及

45、导地线应力等。4.4.6光缆根据XX河流域梯级水电站规划方案,本次设计XX电站至XX110kV变电站采用一根ADSS自承式光缆,光缆芯数为16芯。光缆架设在下导线下方3米。4.5 绝缘配合4.5.1污秽等级确定根据XX省电力公司出版的2008年版XX省电力系统污秽区分布图,及现场实地调查及有关部门收资,全线按级污秽区设计。4.5.2绝缘子形式(1)就国内绝缘子的生产情况来看,目前高压输电线路上所使用的绝缘子主要有合成棒式、玻璃和瓷质三种。合成棒式绝缘子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产品,自洁性能良好,施工及运行维护方便。瓷质绝缘子为各个电瓷厂家的代表产品,使用的时间长,生产、运行经验丰富,但绝缘子出现零

46、值不易发现;玻璃绝缘子,具有零值自爆的特点及较好的抗污自洁能力,维护方便。综合以上三种绝缘子的优缺点,本工程推荐采用玻璃绝缘子和瓷质绝缘子(变电站构架用)。(2)绝缘子的主要尺寸及特性表 机电参数型号主要尺寸机电特性额定机械拉伸负荷(KN)重 量(kg)高度(mm)爬距(mm)工 频 湿闪 放 电电压(kV)雷电全波冲击试验电压(峰值)不小于(kV)U70BP(玻璃)14645045120705.8U70BP(瓷质)16045045120708.04.5.3绝缘配合 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带海拔高程超过1000m,且路径沿线均为级污区,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

47、0)的要求,绝缘子串使用片数受海拔高程的控制。绝缘子串使用片数nhn1+0.1(H-1) ,经计算悬垂串以4片U70BP玻璃绝缘子组合成串,耐张串以5片U70BP玻璃绝缘子组合成串。能满足污秽要求。根据本工程导、地线的荷载、交叉跨越情况,确定本工程悬垂串、耐张串为单串、双串组合型式。 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的要求,空气间隙值根据海拔进行修正,经计算本工程所取空气间隙值如下表:工作状态海拔高程运行电压内过电压外过电压间隙值(m)1000-2000 0.110.280.49注:对人体需停留工作的部分,带点作业另考虑0.5m人体活动范围。4.5.4 防雷

48、保护与接地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年平均雷电日为70天。设计确定线路电站、变电站进出线2.5km范围内采用架设单地线进行防雷保护,地线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不超过25。气温在15,无风时,挡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距离S应符合下式要求:S0.012L+1式中: 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 L挡距长度(m)。导线绝缘子数量选择能满足过电压要求。接地装置按土壤电阻率分别采用环形和环形加风车式放射形浅埋水平布置接地型式与杆塔基础自然接地相结合的方式,接地体采用F12热镀锌圆钢,接地引下线要求热镀锌处理,不得外露过长且应逐腿接地。部分接地电阻较高地段,考虑加入低阻模块降低接地电阻。接地装置和杆塔的连接采

49、用螺栓连接(接触面涂导电膏),接地引下线需三油两麻防腐处理。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杆塔接地电阻在雷雨季节干燥时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得超过下表数值:土壤电阻率(欧m)1001005005001000100020002000以上工频接地电阻(欧)10152025304.6 绝缘子串及金具4.6.1绝缘子按照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的规定,绝缘子设计安全系数为:最大使用荷载情况2.7(合成3.0)断线情况1.8,断线工况1.5,对于盘型绝缘子尚应满足正常运行情况常年荷载状态下安全系数不小于4.0。4.6.2金具零件金具在线路投资中占得比例不大,但对线路的安全运行起着重

50、要的作用。本工程导、地线金具均采用国标85定型电力金具97修订版。按照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的规定,金具设计安全系数为:最大使用荷载情况2.5,断线、断联情况1.5。4.6.3绝缘子串组装型式根据本工程的荷载情况,确定本工程导地线使用绝缘了串及金具组合型式如下表:线型类 别型 式用 途导线悬垂串DX1用于一般直线电杆DX2用于一般直线塔DX3用于较大垂直档距及重要交叉跨越TX1铁塔耐张跳线用耐张串DN1、DN2用于一般耐张塔DN3用于一般孤立档耐张塔DN5用于较大垂直档距及重要交叉跨越地线悬垂串BX1用于直线塔耐张串BN1用于耐张塔以上金具组装型式在本

51、公司设计的线路广泛使用,施工、运行情况良好。详见绝缘子金具串组装一览图。4.7导线换位及换相本工程线路,全长小于100km,按照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要求不需要进行换位及换相。4.8 对地交叉跨越最小距离序号被跨越物名称间距(m)备注1居民区7.0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2非居民区6.0车辆能到达的房屋稀少地区3交通困难地区5.0车辆不能到达的地区4一般公路路面7.05高速公路路面9.06铁路标准轨顶7.57电气化铁路轨顶11.58500kV电力线8.59220kV电力线4.010110kV及以下电力线3.011通讯线3.012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4.0

52、13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顶部3.0第五章 杆塔5.1塔型5.1.1杆塔型式本工程沿线地行为高山70%、山地30%。交通运输条件一般,全线设计风速为27m/s,覆冰厚度导线为10mm,地线为10mm,导线型号为JL/G1A-400/30。设计基本风速:27m/s。导线设计冰厚:10mm。查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根据本工程地形、地质及水文气象条件,依据通用设计原则,设计以减少线路走廊宽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线路耐雷和耐污秽水平,防止转角塔跳线风偏闪络为宗旨,同时参照

53、XX地区已建35kV线路工程,杆塔选择如下:ZH2-2水泥电杆为本工程基本直线电杆;3560ZS4、110ZS3、110ZS4为本工程基本直线塔型;3560JJ3、3560JJ4、3560DJ2、110JJ3、110DSN为本工程基本转角塔型;上述塔型均为螺栓连接的自立式角钢铁塔,其外形尺寸及典型呼称高耗钢量见杆塔一览图。5.1.2、杆塔数量本工程铁塔共51基,其中耐张塔18基,直线塔12基、直线双杆21基。详见如下表:序 号杆塔型呼高(m)基数(基)小计(基)单重(kg)1直线铁塔3560ZS418510168321318282422071110ZS4242227382直线双杆ZH2-214.0521213转角铁塔3560JJ3(0-30)9181636152234318527873560JJ4(30-60)15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