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及对中国企业启示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8208323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FDI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及对中国企业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FDI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及对中国企业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FDI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及对中国企业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FDI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及对中国企业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DI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及对中国企业启示(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DI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及对中国企业启示毕业论文任务书姓名: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FDI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立题目的和意义:立题目的: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效应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用以深化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促进作用的理解,提出FDI与技术进步关系的相关理论,FDI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定性分析及相关实证分析,得出对中国企业有意义的经验。立题意义:通过FDI对中国技术进步效应的问题研究,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时代进一步拓展了生产和市场,有助于更大程度上优化了时间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有助于较快推动技术的转移扩散,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的

2、学习和借鉴。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1广泛阅读与选题有关的文献30篇以上,英文文献5篇以上结合毕业实习充分掌握一手资料,在论文撰写中运用恰当、贴切。2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本课题的研究问题。3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论证要逻辑严密,概念准确,数据可靠,结论正确,符合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各项要求。工作计划:1按照确定的选题范围至少阅读有关FDI与中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相关文献,并查阅中国技术进步关系相关的外文文献。2根据所阅读的有关FDI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以及论文选题确定的研究范围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大纲和开题报告,并按指导教师要求修改。3结合毕业实习调研提升中

3、国FDI技术效应的政策建议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4按照开题通过的论文大纲和所收集的一手和二手资料撰写论文初稿。5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初稿。6按学校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排版、打印和装订。7准备毕业论文答辩陈述词。8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安排: 12011年08月15日09月30日:查找资料及初步确定论文选题。22011年10月05日10月15日:与导师讨论论文选题的可行性。32011年10月17日11月04日:撰写论文开题报告。42011年11月07日11月18日:提交论文开题报告。52011年11月21日11月25日:论文开题。62012年03月07日04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72

4、012年05月07日05月12日:论文中期检查。82012年05月14日05月26日:修改论文。92012年05月28日06月01日:论文排版、打印、装订。102012年06月04日06月10日:准备论文答辩。112012年06月11日06月17日:论文答辩。指导教师要求:1严格按照与导师沟通后确定的论文选题查阅相关文献。2结合毕业实习,收集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的一手资料。3按指导教师提出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技术要求、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独立完成写作任务。4按学院要求时间返校,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修改论文,见面次数不少于5次。5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实习过程中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

5、。6论文写作严格执行哈尔滨商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及规定的相关要求。(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迅猛发展,在满足了资金和外汇需求之后,充分利用FDI的技术效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如何正确评价FDI对我国技术水平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运用外资政策促进技术进步,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效应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用以深化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促进作用的理解,提出FDI与技术进步的相关理论,FDI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定性分析及相关实证分析,得出对中国企业有意

6、义的经验。 通过FDI对我国技术进步效应的问题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时代进一步拓展了生产和市场,有助于更大程度上优化了时间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有助于较快推动技术的转移扩散,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的学习和借鉴。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进步;转移扩散IIAbstrac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s develop rapidly since 1980s in our country. It meets the need of capital and foreign exchange in our country. The techn

7、ology effect of FDI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the proceeding of our modernizat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estimate the function of FDI on our technology correctly and to take more effective FDI measures to promote our technology level. Through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ffects and

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technology progress to research the deep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technology progress.It puts foward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FDI and related theory,FDI and our country technology progress qualitative ana

9、lysis and related, empirical analysis to the Chinese enterprise meaningful experience.With the our country FDI technology progress of the study effects which will help our country in the era of globalizition increasingly pushing further expand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and it also help more degree o

10、ptimization tim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The FDI even help us to promate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spread rapidly and can help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urther study and using for reference.Keywords:Foreign direet investlneni (FDI) ; Technology Progress; Diffusional Transfer 2 FDI

11、相关概念界定及FDI技术进步效应的理论分析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2.1.1相关概念的界定一 FDI(外商直接投资)日本学者小岛清(1981)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所谓直接投资应理解为向接受投资的国家传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经营资源综合体。”他认为:“直接投资不单纯是资产的经营,而是伴有经营权即企业经营上的控制权的资本流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与在另一国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机构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 这一定义

12、被各国广泛采用。二技术进步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技术进步一般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进、革新,或研究开发出新的技术(体系)来替代旧技术(体系),从而使经济活动取得更高的收益。具体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和应用技术革新等方面。三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都可以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1.2相关概念的辨析一 FDI(外商直接投资)FDI 具有的一揽子的性质,使它与其它资本流动形式区别开来,(1)直接投资不仅是资本的流动,而且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知识的总

13、体转移。其核心不是货币资本的流动,而是体现在机器、设备等技术性的生产资料转移,以及技术培训、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技能的转移。(2)直接投资的一揽子资源从投资国的特定产业部门向东道国的同一产业部门的特定企业转移,所带来的先进的生产函数,将逐渐普及和固定下来,从而对东道国产生一种“生产函数改变后的比较优势” (小岛清,1981)。同时,跨国公司还利用其实力从东道国获得法制和政治方面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其投资活动。可见,FDI 的一揽子的资源转移性质,是把社会经济与技术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而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在国际生产中能够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并依赖非市场化的手段与价值链调集“一揽子”与众不同

14、的资源。二技术进步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面的革新和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广义的技术进步不但体现为生产工艺、技能和中间投入品等硬技术的改进,还表现为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决策沟通机制的完备、获得规模经济、融资渠道通畅和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等方面。经济学家通常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 TFP)来衡量这种广义的技术进步,即产出增长中剔除了劳动和资本等投入要素增长后,所有剩余因素作用

15、的总和。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技术进步,它更关注技术变化对经济总量层次的影响。三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技术进步主要强调技术变动或革新对经济总量层次收益和效果的影响。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如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模仿等。它既可表现为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也可表现为对投入要素的重新配置,还可以是通过模仿、扩散等途径获得的技能和经验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自主研究开发首创的工艺或产品。而技术创新则不同,它不但关注技术活动产生的经济价值和收益,同时还特别强调技术变化的新颖和首创的特征,而且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单个企业的行为。所以说,技术创新一定能导致技术进步,并且由技术创新所引致的技术扩

16、散和模仿行为可以反映技术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源于技术创新。2.2 FDI与技术进步的相关理论2.2.1 经济增长理论一新古典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体系,索洛是主要代表人物。新古典增长理论提出了在边际收益递减的约束下,单纯依靠要素投入无法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只有技术进步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推动力。但是新古典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于经济体系的变量。索洛等人认为:在没有外力推动时,经济体系无法实现持续的增长。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技术进步或人口增长等外生因素时,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增长。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17、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巴罗、格罗斯曼、赫尔普曼、扬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处理。在经济系统内探求技术进步的机制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最主要的贡献。但不像新古典增长模型那样有一个相对统一、广为接受的理论框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实际上是由一些包含相同或类似观点的增长模型构成的松散集合体。这些理论模型的共同观点是,经济增长不是外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经济体中的内生变量所决定。内生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进步动因作了解释。2.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海默是垄

18、断优势理论代表性人物,他首次提出用垄断优势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垄断优势理论对跨国公司行为的解释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假定基础上的。海默认为当一个企业拥有某些外国生产者不具有的特定优势,使其能够在外国投资生产获得比当地企业更高的利润时,该企业就会利用这种垄断优势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已明确地指出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资产转移过程,它还包括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转移。垄断优势理论摒弃了长期以来在研究国际资本流动中一直沿用的完全竞争假定,提出市场不完全是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东道国转移的知识和技术,发挥其垄断优势的根本动因。二内部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巴克

19、莱和卡森、拉格曼等经济学家在对传统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其理论基点是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说。内部化理论继承了垄断优势理论关于市场不完全的假定,并对此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市场不完全的原因归结为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从中间产品的性质和市场机制的矛盾来探讨跨国公司内部化经营的必要性。三产品周期理论20 世纪 60年代中期,弗农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从动态化角度考察了企业的技术垄断优势随产品周期变化而变动的过程,分析了技术优势变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影响。该理论指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呈现梯度式演进,顺序首先是次发达国家,

20、然后是发展中国家。东道国所能获得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其要素禀赋、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与技术吸收能力相关的因素。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大多是成熟、标准化的技术。四边际产业扩张论日本学者小岛清在实证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解说。其理论的基本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国际直接投资所导致的技术转移越容易被移植和吸收。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三者采用折衷的方法和体系加

21、以综合,提出了OIL模型。邓宁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必须具备三大优势:所有权优势(Ownership)、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和区位优势(Location)。其中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所拥有的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特定资产及其所有权,这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将其所拥有的特定资产加以内部化利用而带来的优势。区位优势是从东道国角度考察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3 FDI与中国技术进步作用机制的定性分析3.1 中国FDI概况3.1.1 中国利用FDI的发展机制FDI作为衡量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经历了起步、发

22、展、高速增长和调整等不同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7):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中国有关利用外资的立法还不健全,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外商对于在中国投资还持试探态度,因而这一时期 FDI 的数量和规模较小。截至 1987 年底,FDI 项目数达 10528 个,合同 FDI 金额为 231.2 亿美元,平均每年为 25.7 亿美元,实际利用 FDI 金额为 106.18 亿美元,平均每年为 11.8 亿美元。第二阶段(19881991):发展阶段。针对第一阶段引进外资中存在的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政府加快了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立法工作,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和法

23、规,如外商独资企业法、合资企业法等。特别是1986 年 10 月颁布的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对外商投资举办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加大了引进外资的力度,改善了外商投资环境。外资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FDI 数量开始增长。1988-1991 年期间,FDI 合同金额达 294.7 亿美元,平均每年吸收直接投资 73.7 亿美元。实际利用FDI 金额为 144.4 亿美元,平均年为 36.1 亿美元。与第一阶段相比,年均 FDI的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分别增长了 1.87 倍和 2.06 倍。第三阶段(19921995):持续发展阶段。1992 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中

24、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呈现出新局面。同时,亚太地区经济形式看好,也为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此形式下,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沿海开放的基础上,实现沿江(长江)、沿线(陇海线、兰新线)、沿边(边境)的对外开放,从而在全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极大的提高了外商的投资热情,使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实现了飞跃性的高速增长。1992 和 1993 两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率甚至达到三位数,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也明显增长。在 FDI高速增长的这一阶段,中国吸收 FDI 的合同金额为 3435.2 亿美元,平均每年为858.8 亿美元,实际利用

25、 FDI 金额为 1098.2 亿美元,平均每年为 274.6 亿美元。与前一阶段相比,年均 FDI 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分别增长了 10.65 倍和6.61 倍。第四阶段(1995 至今):调整阶段。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吸收了大量外资。随着外资数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引进外资的质量和外资的产业分布,并对外资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为了使外商投资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1995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1996 年 4 月又取消了对外资企业进口设备免征进口税的优惠待遇。经过一

26、系列的调整,90 年代初期外商投资比重较高的房地产业从 1993 年的峰点 39.3%下降到 1997 年 15.8%。在这一阶段的外国直接投资中,资金、技术密集的大型项目明显增加,投资区域分布开始由沿海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辐射,投资行业涉及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尤其是运输、商业、保险、会计事务所等第三产业开始试点引进外商投资,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断增加。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 500 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除了少部分公司因为中国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而不能在中国投资外,几乎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福特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三菱重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荷

27、兰菲利浦公司等。这一阶段,由于受到东南亚危机的不利影响,加上国内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不利形式,引进外资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FDI 的合同金额波动较大,从 1995 年的 912.8亿美元下降到 1999 年的 412.2 亿美元,降幅达 54.8%,99 年甚至出现了-11.3%的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相对比较平稳,1999 年有小幅度下降。2000 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都有所回升,2001 和 2002 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进入稳定增长阶段。3.1.2 中国引进FDI的现状3.2 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3.2.1 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一般认为,东道国的

28、技术吸收能力对 FDI 技术溢出效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不同的吸收能力导致了不同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吸收能力是指东道国认识、消化所引进的技术,并将其应用的能力,它是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所选择的引进技术要与现有的技术吸收能力相互匹配,便于消化,如果引进技术超过现有的技术吸收能力,则技术引进不能有效实现;其次,吸收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上升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技术吸收能力不仅是吸引 FDI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从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技术进步的条件。东道国教育水平越高、管理人员越多及技术基础越好,技术吸收能力就越强。从企业层

29、面看,公司大小和 R&D 密集度是吸收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通常外来技术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在被应用前要进行适应性改造。如果企业没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技术转移的成本可能是巨大的。成功的技术转移不仅需要转移者的积极参与,也需要被转移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吸收能力,技术接收者必须投入相当的资源对技术进行消化、改造以使其溶入生产体系。学者们从众多因素,如人力资本、金融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角度阐释吸收能力的内涵及影响。技术进步一般总是伴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储备的加强,作为知识产品的主要载体,人力资本在新增长理论中被视为衡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有关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的增加

30、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替代因素。人力资本的存在弱化了资本的报酬递减约束,从而在缺乏外生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经济的长期增长。从长远来看,东道国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科研水平和科研基础设施所决定的技术吸收能力大小将成为能否利用 FDI 技术转移实现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关键。3.2.2 东道国与母国的技术差距+对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与技术溢出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技术差距越大,本地企业越具有追赶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技术扩散率越高,技术溢出效应是技术差距的增函数。另一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东道国企业在技术差距小的情况下才有能力进行学习和追赶,技术溢出效应才显著。因为双方的技术差距过大,意

31、味着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发达国家开发的技术可能不适用于发展国中国家的条件,从而阻碍先进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得出不同观点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国家的技术吸收能力能否有效的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外溢。对于技术水平较为接近的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而言,由于东道国本身具有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也由于投资企业的技术能够较快地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并很快为当地企业所模仿,因此技术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技术溢出;然而,对于初始技术水平很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外商企业的领先技术并不适宜于直接用于当地生产,更由于发展中国家当地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吸收、学习能力,因此技术差距越大反而不利于技术外溢。目前我国一些

32、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规模和人员素质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均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制约了中国企业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溢技术的吸收。当外商投资企业以其优质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的同时,我国企业生产设备老化,在产品性能、质量和多样化方面与外商投资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使企业很难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配套厂家。在合资企业内部,由于中方母公司技术的落后、研究开发能力的薄弱,很难对合资企业的技术开发形成有效的人员、技术支持,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强了中方对外方技术的高度依赖。3.2.3 东道国的市场环境东道国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也会制约 FDI 的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首先,从产品市场来看,当地市场的竞争程度会影响

33、 FDI 技术转移的速度和技术引进的先进程度。当跨国公司依靠自己的先进技术处于垄断地位时,如果当地企业不会对跨国公司构成竞争威胁,其在维持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就缺乏向发展中东道国转移更先进技术的动力,导致技术溢出的程度较小和速度也相对缓慢。但是,如果东道国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跨国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就会推动产品不断创新,生产技术日益改进。东道国当地企业在竞争的刺激下学习能力将不断增强,这会使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受到威胁,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它们会加快从母公司技术转移的速度,提高技术转移的水平。因此,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会随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的。这样伴随技术转移而产生

34、的溢出效应也会不断增强。从要素市场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本地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这将严重制约本地企业在技术吸收过程中的规模扩张,降低其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利用率。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流动性机制,也限制了由劳动力在内外资企业间的流动而产生的技术溢出和传播效应的发挥。3.2.4 FDI采用的投资形式我国的外商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与中外合作。因为企业产权结构不同,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会有差异。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早期阶段所鼓励的一种形式,一个方面的考虑是经济安全,另外也希望以此推动外资带来先进的技术。这种方式最有利于外资对本土企业的技术转移

35、和溢出,但外资仍然牢牢控制着关键技术。合作经营企业是按照双方(或多方)事先达成的契约行事的,对于所转移的技术一般在契约中都有明确的界定。近年来外商独资企业的形式逐渐增多,一方面是因为政策逐渐放开了对外商独资形式的限制;另一方面,外商对独资企业有完全的控制权,有利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执行;第三,外商希望谋求技术利益的最大化,独资企业可以毫无顾虑地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并相对有效地控制技术扩散。外商独资企业对技术的控制显然更为严格,技术溢出效果比合资企业要弱,但是由于独资企业采用的技术更为先进,所以它的技术溢出也较为宝贵。与独资形式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外资企业的进入方式,即新建企业还是兼并收购当地企业。一

36、般认为并购建立的外资企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果要强一些。我国正鼓励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包括并购国有企业,这对于迅速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无疑是有利的。3.2.5 东道国企业的特征东道国本地企业规模的不同也会影响 FDI 的溢出效应,一方面规模较小的企业技术能力有限,难以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获取溢出效应,而且先进技术的应用也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这都将限制其从 FDI 中获得技术溢出效应。所以规模较小、技术能力有限的集体和私营企业主要是通过 FDI 的示范和传播效应来获得技术溢出。但另一方面它们比大型企业更加灵活,却有利于它们学习吸收先进技术。同时规模较大、技术能力较强的国有企业更能通过竞争效应获得跨国

37、公司的技术溢出。3.3 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正负效应分析3.3.1 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正面效应分析FDI 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了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的现状是技术水平落后、组织管理效率低下、人力资本缺乏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利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如果单纯依靠我国自身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不但成本高、风险大、耗时久,而且难以分享全球技术进步的成果。因而引进 FDI 是我国加快技术进步重要途径。跨国公司是先进技术的主要开发者和传播者,作为世界范围内技术流动和扩散的主要载体,其掌握着先进技术跨国转让的主要份额。跨国

38、公司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所以随着大量跨国公司进驻我国,FDI 的进入无疑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的技术水平。2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一般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推动,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并有向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在制造业中,跨国投资最密集的行业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普通机械及专用设备、医药等。在引入 FDI 之前,我国由于自身技术进步缓慢,加之缺乏竞争压力,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产品也以中低档次为主,产业结构处于低级化阶段。FDI 的进入为这些行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产品档次,使产业结构的提升体现在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环

39、节。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和独资等形式改善了我国资产的质量,这也有助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效应在服务业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由于服务业的技术不能分解且不易进行内部跨国贸易,母公司所有的技术与诀窍都要向子公司转移,其进入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质量。服务业水平的提升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而且其发展对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3促进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改善。跨国公司在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加上国际化的质量标准和严格的生产监控,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子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企业

40、。如果我国依靠自身力量,循序渐进地参与国际分工,往往面临劳动密集型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国际市场有限的困境。而跨国公司的进入则会通过示范和竞争效应带动东道国产品整体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结构的改善在进出口产品构成上表现的最为显著。跨国公司密集投资的行业往往也正是我国出口增长最显著的行业,特别是电器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这些我国依靠自身技术力量难以实现出口的产业。因而我国传统的出口行业会由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而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的跨国公司,其产品面向国际市场,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相对较高,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加速产品的技术升级,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4有利于我

41、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跨国公司在先进生产技术和复杂的管理系统上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也正是来自于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由于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本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所以跨国公司进行的海外直接投资必须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的人力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却以非熟练工人居多,所以其整体人力资本存量较少、质量较低。跨国公司为了自身发展,会采取多种方式对我国本地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对本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而且跨国公司还会与我国本地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研究开发,这也有利于我国应

42、用开发型人力资本的积累。跨国公司的高薪酬,同时对人员要求的高标准,也会刺激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尤其是私人投资的动力会显著增强。所以,随着跨国公司进入的增多,会带动我国总体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提高。3.3.2 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负面效应分析FDI 所带来的技术转移,虽然对我国技术进步具有直接的有利影响,但是我国在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面仍旧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另外,国外投资者的投资动机都各不相同,因此 FDI 带来负面影响是必然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容易造成我国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可能在追求国产化的过程中,陷入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规程

43、和路径的陷阱,导致所谓的“依赖性工业化”。而且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的大多是本国的成熟技术和淘汰产业,如果我国过于依赖这种技术转移,会使两国间的技术差距和产业级差固定化。一旦我国的技术发展依赖于跨国公司,则我国对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控制权将会失去,难以掌握产业发展的方向。2可能造成我国大量人力资本流失。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跨国公司凭借其支付的高于当地企业的薪酬待遇和提供的良好培训机制吸引了大批我国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人力资本是一国进行自主性创新最重要的推动力,而我国本地企业大量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的流失无疑将削弱我国的自主性创新能力。3如果 FDI

44、转移的技术过于超前,会使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对我国形成行业控制,抑制我国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产业的有序升级。跨国公司转移的技术超出了我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其技术溢出效应就会受到限制。跨国公司如果过度进入,会形成对我国行业的控制和市场的垄断,这将对我国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并抑制其发展,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4FDI 给我国民族产业的技术创新带来冲击。FDI 进人我国的民族产业后,既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也使该产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在其影响下明显缩短。另外,在我国投资的外商能享受到各种优惠,并且其本身的资金与技术实力都较强,而我国企业的技术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这使得我国企业国内的市场份

45、额不断被外商挤占,国内的一些民族企业因此会陷人经营困境,资金的短缺使他们无法再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如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将对我国特有的民族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会产生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整体技术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人力资本的培育;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我国对外国先进技术的依赖,不利于我国技术的自主创新。所以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合理引导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我国的技术进步。4 FDI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4.1 数据选取与样本空间的确定本文考察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涉及到两个变量的指标选取。1、外商直接

46、投资总量采用我国实际使用FDI金额来表示。实际使用FDI金额比合同金额更能反映我国实际吸收FDI的规模,可以更好地说明FDI对我国技术水平的影响。2、技术进步的指标选取。由于技术水平很难测量,目前国内关于技术水平的计量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都非常复杂并且都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由于受到数据资料和计量方法的限制,为了简化计量过程,本文采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来表示我国的技术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OverallLaborProduetivity)是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它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

47、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其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3、样本空间的确定: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试验阶段,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因此本文将样本空间确定为19832002年,基本上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和对我国总体技术水平的影响。4、数据来源:FDI实际使用金额取自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03),原始数使用美元为计价单位,为方便计量过程,将其按照统一的汇率(8.3)折算成人民币。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可以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

48、获得,各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均按指数换算成1980年不变价格。4.2 FDI与技术进步因果关系检验步骤与方法4.2.1 时间序列变量的ADF检验1、DF检验。如果一个经济变量Y是平稳序列,则它的均值与时间t无关,并且围绕一个均值波动,并且有向其收敛的趋势。DF平稳性检验就是对如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Yt=t-1+ ut式中,为常数项,如果=l表明该序列不是平稳的。将上式两边减去Yt-1可得到:Yt=+Yt-1+ ut,其中=-1如果接受零假设Ho: =0,则说明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这时DF检验值即为Yt-1,系数的估计值,.但是它不服从标准的t分布,如果它的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DF临界值的绝对值

49、,则所给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假设,反之是非平稳的。这种检验称Dickey-Fuller检验,简称DF检验,也称单位根(unitroot)检验。2、ADF检验。由于在DF检验中,不能保证回归模型中的ut为白噪声,所以的估计值的不偏性难以保证。于是,Dickey和Fuller对DF检验进行了扩充,形成了ADF(AugmentDiekey-Fuller)检验。在ADF检验中,为了保证回归模型中的t为白噪声,在模型中加进了一些滞后项,于是单位根检验的回归模型为:Yt =1+2t+ Yt-1十i Yt-1+ut事实上,该模型包含没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仅含有常数项、含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三种情况。检验时,有各自

50、的临界值。其单位根的检验步骤是:第一步:估计回归式 Yt =1+2t+ Yt-1+i Yt-1+ut在给定ADF临界值的显著水平下,如果参数显著不为O,则序列Y不存在单位根,说明是平稳的,结束检验,否则,继续第二步。第二步:给定=0,在给定ADF临界值的显著水平下,如果参数显著不为O,则进入第三步,否则表明模型不含时间趋势,进入第四步。第三步:用一般的t分布检验=O。如果参数显著不为0,则序列Y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结束检验:否则,序列Y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结束检验。第四步:估计回归式Yt=1+ Yt-1+i Yt-1+ut在给定ADF临界值的显著水平下,如果参数p显著不为O,则序列Y

51、不存在单位根,说明是平稳的,结束检验,否则,继续下一步。第五步:给定 =O,在给定ADF临界值的显著水平下,如果参数a;显著不为0,表明含有常数项,则进入第三步,否则继续下一步。第六步:估计回归式Yt= Yt-1+i Yt-1+ut在给定ADF临界值的显著水平下,如果参数显著不为O,则序列Y不存在单位根,说明是平稳的,结束检验,否则,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4.2.2 Granger检验为了说明两个和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用葛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本文检验FDI和OLP之间的因果关系,其过程如下:首先,检验“FDI不是引起OLP变化的原因” 的零假设。对下面两个回归模

52、型进行估计:无限制条件回归:OLPi= iFDLt-i+ jOLPt-j+ ut有限制条件回归:OLPi= jOLPt-j+ ut其中,ut为白噪声序列,满足均值为零、等方差且非自相关。之后,用各自回归的残差平方和计算F统计量,i和j为待估系数。最后,检验零假设Ho:i=O(i=l,2,n),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个显著的不为O,则拒绝“FDI不是引起OLP变化的原因”的零假设,接受FDI是引起OLP发生变化的原因;同样,为了检验“OLP不是FDI引起变化的原因”,只需将上述回归模型中的变量FDI和OLP进行交换,做同样的回归估计和统计检验就可以获得。因此,对于两个经济变量之间要么不存在因果关系,要

53、么存在因果关系。在具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可能是单向因果关系,也可能相互影响。4.2.3 协整关系检验时间序列变量的协整关系是由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来的,它是用于检验两个(或以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为:如果两个(或以上)时间序列变量各自呈现出非稳定性,但是这些变量之间的某种线性组合呈稳定性,即该组合不具有随机趋势,则这两个变量之间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协整关系):否则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用数学方式可以表达如下:如果说序列xt和yt是协整的,那么它们需要满足下列条件:条件1:假定有两个非平稳序列xt和yt,且xt和yt是

54、一阶单整序列,记为I(1);条件2:存在系数 (0)使xt+yt=ut,而 ut 是I(0)的。这里(1,)称为协整向量,称为协整系数。上式反映的是两个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但是满足这种关系的序列个数可以推广到多个,并且高阶协整序列之间也会存在协整关系。4.3 检验结果与分析本文采用1983年至2002年的我国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代表FDI总量,用全员劳动生产率代表我国的技术水平,使用Eviews3.O计量统计分析软件,对表4.1数据进行相关检验。4.3.1 变量平稳性检验根据表4.1的数据,可以得出FDI与OLP的时间序列图(见下图4.3-1)。显然,我们从图中可以发现FDI与OLP都不具

55、有时间平稳性。 图4.3-1:1983-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FDI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序列图为了避免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时,造成虚假回归等问题的出现,需要在回归分析之前对二者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如上节所述,本文将利用单位根检验来确定这两个变量的平稳性,具体采用的是ADF方法,检验结果如表4.3一1所示。表4.3一1的结果表明:原始序列FDI在一阶差分后,ADF值为一1.0493,绝对值在5%和l%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小于对应的临界值-3.0400和-3.8572,说明其仍为非平稳序列,需要进行二阶差分检验。FDI二阶差分的ADF值为-4.293816,绝对值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

56、大于对应的临界值-3.0659和-3.9228,说明FDI二阶差分是平稳的,记为I(2)。同样地,OLP也是二阶差分平稳序列即I(2)。表4.3一1:FDI与OLP的ADF检验结果4.3.2 Granger因果检验在检验过程中,滞后期数分别取1一4,FDI与OLP之间的检验结果如下表4.3-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滞后期为l时,P(F1.51110)=0.23674,表示零假设“OLP不是FDI的原因”被接受,即OLP不是FDI的原因;P(F0.17337)=0.68267,表示零假设“FDI不是OLP的原因”也被接受,即说明FDI不是OLP的原因。当滞后期为24时,FDI与OLP存在单向的

57、因果关系,即FDI是OLP的原因,而OLP不是FDI的原因。例如,当滞后期为2时,P(F0.43345)=0.65730,表示零假设“OLP不是FDI的原因”被接受,即OLP不是FDI的原因;P(F4.12017)=0.04112,表示零假设“FDI不是OLP的原因”被拒绝,即说明FDI是OLP的原因。另外,该结果也说明FDI至少需要有2年的滞后期才能对技术进步产生作用。表4.3-2:FDI与OLP的因果关系检验4.3.3 协整关系检验运用Eviews3.O软件,得出FDI与OLP协整检验结果,如下表4.3-3。该结果表明:原假设是这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由于似然比4.857678均小于

58、15.41和20.04,说明这个假设在5%和1%显著性水平下均成立,由此可以判断出FDI与OL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FDI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共同发展趋势。表4.3-3:FDI与OLP的协整检验结果4.3.4 结果分析从以上的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l、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FDI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这一结果与我们上一章的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验证了FDI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的作用引入一些国内需要的并且高于国内平均技术水平的技术,提升全体企业的技术水平。这也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技术总体上说是获得成功的

59、。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对于我国而言是一条快速追赶发达国家的捷径。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工作。由于不同的历史环境,我国的技术引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起始于工业化建设的开始阶段,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了大批的成套设备和技术,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60年代,通过进口化纤、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和精密机械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克服了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70年代,技术引进以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进口为主,为发展我国的生产能力做出了贡献。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进入了一个

60、新的阶段,外国资金的进入使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来讲,设备引进特别是成套设备的引进,属于比较初级的技术引进方式,它的再创新余地小,即便消化、吸收工作做得好,也难以在实质上实现技术超越,因此这种方式是在技术和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阶段主要采用的方式。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技术引进的方式逐渐转变为单项关键设备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进行技术引进的模式具有以下优点:(l)降低技术进步的风险。通过吸引跨国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大大降低了技术进步的风险。以往通过技术贸易方式引进技术,由于资金供应不配套,技术吸收能力不强、忽视市场开拓、成本居高不下等方面的原因,有相当

61、比例的技术引进项目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或者当吸收、消化之时,引进的技术已经落后。而随跨国公司投资引进的技术,随着技术的转移,资金供应、技术吸收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相应的管理知识,以及进一步的技术开发能力或新技术提供能力,都会随之进入,引进的技术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2)企业技术水平升档较快。外商投资企业在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不了解国内市场的需求水平和国内配套技术及技术人才的情况,所提供的技术和产品都是试探性的。这些技术和产品可能仅仅是我国的先进水平,并不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最先进的技术或者是比较先进的技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特别是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后,多数企业都再次、多次引进更先进的技术,

62、甚至是最先进的技术。(3)技术类型更加体现技术引进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具有实用性。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国际分工日益加深,日益超越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以现代工艺、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功能分工,以及产业内部沿着生产要素界限形成的分工,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就是资本以及体现在资本中的技术流动性的增大和配置效率的提高。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化生产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具体条件投资设厂,引进的技术适合该国的发展水平,也具有比较优势。那种盲目的技术引进在跨国公司的投资中越来越少见。2、通过上文的计量分析得出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不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原因,这说明我国技术水平状况对我

63、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影响并不大。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总体上是扩大的,但并非每年的金额都是递增的。从合同FDI金额来看,1994一1999年间,我国FDI出现持续下降的状况。关于影响外商在华投资积极性的因素,我国学者也进行过一系列的讨论,主要归结为这样几个原因:(1)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不利的外部投资环境;(2)中国生产和消费结构与西方跨国公司的产业特点有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FDI的规模大小;(3)我国投资环境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不够开放,政策不够透明,地方保护主义,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商业信誉差,各种乱收费以及政府工作效率不高等等,这些问题影

64、响了FDI企业在华的盈利能力,削弱了外商在华投资的积极性;(4)由于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己经产国制造业。而我国对服务业投资的开放毒小,使得跨国投资主要份额的服务业投资进入中国的比例很小,影响着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因此,我们可以看出FDI规模受我国技术水平变化的影响是很小的,尽管这20几年来我国总体技术水平有了提高,但其对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并无显著效果。3、从长期来看,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之间并没有稳定的共同发展趋势。这意味着外商直接投资无法持久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尽管从目前来看,通过FDI进行技术转移和技术引进是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一种有的并且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现实的紧迫性,不能过于依赖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而是应该尽快走上从技术转移到技术自主创新的道路,逐步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才能真正摆脱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依赖。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我们将在下一章具体地分析这一问题。5 提升我国FDI技术效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