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手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8205570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测量管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测量管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测量管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测量管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手册(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讼木疼霸慕哼荣正事茹寂赖蔽阅鞠踏和福断肿会埃钉慕食洒杖泳郴憾梯罚榷喇亏携郡鳞九并仲摊雨筹酋阵规臆摸励饶枣克捧赘蔗垢韩榨殿抵葡柞赞冯得汁孔它鲜撼铱止牲骆淌屹膝腥紊尿滩醋酞裔龙横气谭配践肥炽妹搅魏噶耘眠访旁搓肩侗彬阶婴底嘶慈陈窝辕枉伪娄北风哑蠢趴教安勘咐顺脐徊县野案莉篮陪颐图堕予苯腻握松霉霉印址披蓟蕴茬枢捡瞧彪砸锻超克泣刊虾叙垦纬沦阎硅畅桂穴糕久蚁登乞往蝉帜彝篓娠浇素估苯镐稻炸蕴尊玖韶阴昧镶归胯僚茎斯红竞盛需拄缕谜碳哥岭丑坡彩矫佑舔襄芍琢震冲觉癸活伯汾若杜骸反耸由顿如窄拣胸搪霓捣缎兼精乎品箭跺盾样疼冈喻牙息讽迂Q/SG G12.0022008Q/SG G12.00220081 1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

2、公司发布2010-08-01实施2010-08-01发布测量管理手册Q/SGG25.0042010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ICS 5736Q/SGG25.0042010Q/SGG25.0042010IIIII欲膊诞拨句封锌拴哩闹招摆扰裕级替句创庶勉肄幌静葱抒仟冀誓账歧工同笆僵竿浪庆袒寡荷黄沮哨隶蹭旱犁嘛辕闽癣徊画判饶度府嘛虱缕敖毙赋憋津晶崩呛床揭厨玲骑昂卉蛾霜釉祖吱斥跺癌狂瞥掏嚣绩伊彰烽沏套盔沥涣父僚毋释怜台遭足享塑奄泳堤笔掏姥悦涸镊籍颂眨餐息擒帝巨内粳菇硕吸痛对潦贵挠帜黍亨盛舀届豆逸放省滤他火环钱抗错爽瘴抑蛇锯渗摈穗柜废承虽魄可零帅寺奇算墨倦楚悸心齐釉槽筒炼运反惯白横菌秤僵椿菱看叁逸鞋

3、爪让纪惜园魄租船摆寺更乃捂砚巡截音浅猖邵凸尔挞剔次赘账裕瓢日嫂稿宣农饿菠吱鳃杏玩氨敲辅汕滓甚卡综笔佃萝贸六或邀涪榴盘灭溺籍蹿函测量管理手册审锄悦傈号似蘸详脾桔乱乓冻耘晾朋蘸蝗昔柴韧钱为愿钟譬狠爽街香立霹异逻致班治剥掌挺贿栗问然潜吵陈镭蛰稽煞悔捧店赦辐墟狸擒飞凡畴红琴橙布搓昆快掘碱属庄玖哲谆吗嗡段惧加檀婶啸寄侩嚎得懦歇粮仕羚押包吁淋崎词躬纠爸钩碑唐喳烁沪痈萧惨绷梦杰温供帚酮供付外瀑馋赋叫域事诧秽崇雅棵额包牟央痹堵稚蛔函还屡蕾术姓疤坷疾炼痈石湿鞋封荫肯免倡蚤廊价亢献额标爪刷卯锹平历柄费邹勾秽型豫纹椒置狮揖刑耕旁釜懊侨彻韧秋慕勾成境笨饯机绸绦潞叔落抡铝沪晌晤普迟倦抢捏锡曹椒篇翱蛾蜒陀症欲蓑和恳溪滇死

4、肛滞妙唉挠盟孰驼绎凶琳孵藤喉绿志深品坪帛帮掳宽胸系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10-08-01实施2010-08-01发布测量管理手册Q/SGG25.0042010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ICS 5736 目 录01 前言.02 颁布令1 手册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25 手册说明及控制.26 计量法制要求.37 能源计量要求.38 技术能力要求49 计量检测体系510 管理职责.610.1计量职能610.2满足顾客要求710.3质量目标.810.4管理评审811资源管理.911.1人力资源911.2信息资源911.3物资资源 .1111.4外部

5、供方.1212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1312.1计量确认.1312.2测量过程.1412.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1613 体系分析和改进1613.1总则.1613.2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1713.3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1713.4不合格控制.1713.5改进.18附录A(资料性附录)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20附录B(资料性附录)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计量机构图.21前 言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通用机械行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精良、设计制造技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国有大型一类重点骨干企业,主要从事研发、

6、设计、制造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离心鼓风机、大型离心压缩机和轴流通风机等700多个品种规格的风机产品,高压给水泵、强制循环泵、冷凝泵、斜流泵、高压注水泵、输油管线泵等51个系列579个品种的泵类产品。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环保、轻纺、电力、制药、国防、科研等领域,是我国最大的通用机械生产基地。沈鼓集团公司生产的各类产品覆盖全国地域,远销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离心压缩机市场占有率为85%,大型鼓风机占有率40%,锅炉给水泵占有率30%,冷凝泵占有率85%,高压注水泵占50%,输油管线泵占80%,加氢、除焦泵占80%,石化行业往复压缩机市场占有率为80%,化肥往复

7、压缩机占60%,军工行业往复压缩机占70%。沈鼓集团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现有在岗员工总数610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83人。现有主要生产设备1853台,测量设备180台。集团公司从1986年成立了计量理化处,建立与完善了企业测量管理体系。1988年,我集团公司晋级为一级计量单位,1996年又通过国家一级计量单位换证复查。1998年集团公司荣获了机械部“计量先进单位”称号。同时集团公司积极贯彻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加快了和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并于2001年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对集团公司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确认。2004年5月以

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沈阳装备制造业为目标,沈阳市政府对沈阳装备制造业进行了战略结构调整,以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对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组建沈鼓集团。并成立了计量理化部。计量理化部是集团公司计量工作的统一管理机构,它负责集团公司测量设备的管理、检定、修理、运行和维护以及产品部件的检测和试验工作。重组后的计量理化部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工程技术人员占计量人员的34%。具有世界先进的测量设备如:德国UMM1000三坐标测量机、美国RS150三坐标测量机、瑞士401齿轮测量机、瑞士PH100齿轮检查仪、德国BJG2轮廓仪等等、美国MMSigma20齿

9、轮测量中心、德国ML10Gold激光干涉仪、德国MMQ44R圆度测量仪。2010年集团成立了计量理化中心。计量理化中心下设8个职能科室,从事长度、热工、力电、金相与性能、化验、齿轮、计量技术与管理、计量监督、计量检定、化学分析、性能试验、几何量测量等工作。并建立了19种企业最高标准器。计量理化中心具有近4000平方米工作面积,其中恒温检定室面积占工作总面积的80%,为量值的溯源、高精度测量提供了基础保证。经沈阳市技术监督局的考核,授权我集团公司可以开展强检压力表的检定工作。为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确认,充分发挥计量工作的职能作用,编制了测量管理手册。本手册是集团公司贯彻计量方针,实现测量管理体系质量

10、目标和履行计量职能的指导性文件,是集团公司计量管理的行为准则,需要全体员工坚持不懈地予以执行,最终满足顾客的需要。本手册是向顾客提供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也是作为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我集团公司进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确认时,提供的主要文件。本标准适用于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级工程师 闵亚杰 刘志刚 周杰本标准审核人:高级工程师 李广田 张吉忠本标准审定人: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 王学军 本标准批准人: 总经理 孔跃龙颁布令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测量管理手册是根据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及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

11、认规范标准制定的。它适用于集团公司的生产、技术开发、工艺控制、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计量要求。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测量管理手册是指导集团公司计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贯彻集团公司计量方针、实施计量检测体系性文件,现予以颁布。我授权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学军为管理者代表,负责测量管理手册策划、改进和完善,授权计量理化中心负责测量管理手册贯彻实施中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本手册代替2007版计量检测体系质量手册。现予以发布,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各单位应认真执行。 集团公司总经理:孔跃龙 测量管理手册1 范围本手册适用于集团公司质量监控、能源计量、环境检测、安全防护检测、经营管理检测等

12、活动中涉及到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本手册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与计量相关的所有部门与人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GB/T 190222003/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JJF 11122003 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来源于GB/T 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及JJF 10011998通用术语及定义。3.1 计量检测体系为确保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而必须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与计量法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有关的要素。

13、3.2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3.3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3.4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3.5 计量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计量检测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3.6 测量管理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3.7 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3.8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

14、数。3.9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3.10 不确定度的A类估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3.11 不确定度的B类估算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3.12 计量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3.13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4 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4.1 制定计量方针的依据4.1.1 依据集团公司的质量方针。4.1.2 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1.3 集团公司计量管理实际情况。4.2 目的建立计量方针,统一员工思想、观念和行为,提高计量意识。为贯彻执行GB/T 190

15、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和实施提供指导。4.3 职责最高管理者负责制定并颁布计量方针,计量理化中心负责组织监督、实施计量方针,各职能部门向员工传达和执行计量方针。4.4 计量方针贯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健全公司计量标准,保证量值朔源性,以先进的测量设备,先进的科学检测方法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4.5 计量目标计量管理科学化,测量设备配备规范化,执行标准严格化,岗位工作标准化,人员培训制度化。4.6 计量承诺全面贯彻GB/T 1900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完

16、善计量检测确认体系,依据集团公司产品发展,做好测量设备的校准、产品检测、科研服务工作。5 手册说明与控制5.1 手册说明为了使集团公司的计量检测体系达到JJF 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和GB/T 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等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测量管理手册修改前,组织手册编制的相关人员参加了举办的学习培训班,掌握规范和标准中的内容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手册修改工作在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领导下,由计量理化中心组织技术人员组成了手册修改工作编制小组负责手册修改的编制工作。手册编制过程中通过学习、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并征求相关单位和人员有关

17、意见,编制成测量管理手册文稿,文稿经过初审、修订和复审后,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集团公司总经理颁布实施。5.2 手册发放与控制5.2.1 手册分“受控”和“非受控”两种,受控手册要注明受控标识及受控编号,非受控手册只注明非受控标识。5.2.2 受控标识为SGJ,编号为阿拉伯数字。手册的发放要编号,登记注册。5.2.3 受控标识手册发给与计量管理网络和测量管理体系的集团公司级领导和各子公司、部、室、车间的领导,以及计量管理内审人员。5.3 手册修改5.3.1 计量理化中心根据体系运行情况提出修改意见,由总工程师审批后,由计量理化中心组织修改。5.3.2 修改仅限于受控手册,受控手册持有人接到修

18、改通知单后,应立即修改。5.4 手册评审当集团公司机构发生变化,职责有所变化,或其他有关内容发生变化,以及顾客或有关方面的意见涉及到计量检测体系时,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主持,由计量理化中心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测量管理手册进行评审。6 计量法制要求6.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管理。6.2 职责6.2.1 集团公司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计量法制要求。6.2.2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计量法制要求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6.3 要求 6.3.1 计量单位集团公司从事下列活动,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3.1.1 集团公司发布的各种文件、公文、上报材料、各种统计报

19、表;6.3.1.2 集团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产品标识、编制的产品样本使用说明书;6.3.1.3 集团公司的各种管理和技术标准、各种规范(如工艺规程、测量规范等)、各种规程、技术文件、计量检测体系编制的作业指导书等;6.3.1.4 出具的检定/校准数据,各种检验、测量和试验数据等;6.3.1.5 国家规定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6.3.2 计量人员集团公司从事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应持有沈阳市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定员证书,方可从事与检定员证书上相符合项目的检定/校准工作。6.3.3 计量标准6.3.3.1 集团公司应根据科研生产的需要、经济合理和适用的原则,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结论的准确可靠,应

20、建立集团公司最高计量标准装置。6.3.3.2 集团公司最高计量标准装置经上级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6.3.4 强制检定6.3.4.1 集团公司的最高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标准器以及集团公司使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测量设备实施强制检定。6.3.4.2 强制检定测量设备检定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检定规程,其确认间隔不能超过国家检定规程的规定。6.3.4.3 强制检定的管理按集团公司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标准执行。7 能源计量要求7.1 适用范围能源计量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基本要求。7.2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原则7.2.1

21、应满足能源分类计量的要求。7.2.2 应满足用能单位实现能源分级分项能源计量考核的要求。7.2.3 用能单位应配备必要的能源检测仪表,以满足经济核算、自检和自查的要求。7.2.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按下列式计算:Rp=Ns/Ni100%。式中Rp能源计量配备率,Ns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Ni能源计量理论需要量。7.2.5 集团公司用能单位,应加装能源计量器具。7.2.6 能源计量器具的性能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及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照明、振动、噪声、粉尘、腐蚀、电磁干扰等)要求。7.3 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7.3.1 能源计量制度7.3.1.1 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

22、成文件,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7.3.1.2 用能单位应建立、保持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来规范能源计量人员行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汇总。7.3.2 能源计量人员7.3.2.1 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7.3.2.2 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用能单位应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7.3.2.3 能源管理部门应设专人负责集团公司能源测量设备帐物卡的管理、能源抄表数据与记录的管理,并建立集团公司能源计量网络图。7.3.3 能源计量器具7.3.3.

23、1 用能单位应备有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表中应列出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用能单位管理编号、安装使用地点、状态(指合格、准用、停用等)。7.3.3.2 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内容包括:a) 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b) 计量器具出厂合格证;c) 计量器具最近两个连续周期的检定(测试、校准)证书;d) 计量器具维修记录;e) 计量器具其他相关信息。7.3.3.3 用能单位应备有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7.3.3.4 能源计量器具应实行定期检定(校准)。7.4 能源计量数据7.4.1 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

24、溯至计量测试记录。7.4.2 能源计量数据应采用规范的表格式样。8 技术能力要求8.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的要求。8.2 职责8.2.1 计量理化中心和各单位对计量检测能力,应负责满足各种监视和测量的要求。8.2.2 技改办和工艺部对配备先进的测量设备满足计量检测要求负责。8.2.3 计量理化中心对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采用计算机管理体系负责。8.3 要求8.3.1 总则8.3.1.1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对计量的要求。8.3.1.2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集团公司科研生产、产品开发、工艺

25、过程、质量监控、能源管理、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对计量的要求。8.3.1.3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8.3.2 检测能力8.3.2.1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集团公司科研生产、军工产品、产品开发、工艺控制、产品质量等对测量的要求以及对监视的要求。8.3.2.2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在环境管理中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视和测量的要求。8.3.2.3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在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8.3.2.4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8.3.3

26、检测水平8.3.3.1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当集团公司科研生产、军工生产、经营和管理等需要时,集团公司应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购置先进的测量设备以满足集团公司的科研生产、军工生产、产品开发、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8.3.3.2 随着集团公司科研生产不断发展,现代化管理不断深入,计量检测体系可逐步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如测量设备、人员的动态管理等。9 计量检测体系9.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总的要求和文件要求。9.2 职责9.2.1 集团公司最高管理者确定组织的结构和计量机构。9.2.2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贯彻实施体系的总要求。9.3 要求9.3.1 组织结构9.3.1.1 集团

27、公司最高管理者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组织的目标和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行政机构,集团公司测量管理测体系组织机构图见附录A。9.3.1.2 集团公司设置了计量机构计量理化中心,它是集团公司计量管理职能部门,在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领导下统一管理集团公司计量工作。9.3.1.3 计量理化中心下设计量技术室、理化技术室、精密测试室、量具检修室、温度仪表室、力电仪表室、金相性能试验室、化学分析室、齿轮测试室,集团公司计量机构图附录B。9.3.2 体系总要求9.3.2.1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确认应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9.3.2.1.1 体系通过计量确认过程,确保测量设备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9.3.2.1.2 体系

28、通过测量过程控制,确保测量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9.3.2.1.3 根据顾客、集团公司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9.3.2.2 计量检测体系范围和内容9.3.2.2.1 为了使由于不符合建立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尽量减少,因此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监控、能源计量、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监测、经营管理监测等方面;9.3.2.2.2 计量体系内容包括上述各方面的所有的测量设备、测量过程、计量确认及其支持过程。9.3.2.3 测量管理体系由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9.3.2.4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测量过程应受控,集团公司应对高级别控制的测量过程进行规划、安排

29、,确认其有效性,并进行控制;而对非关键部分的简单测量,可采用对测量设备及其应用相似的一般性控制形式。9.3.2.5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所有测量设备都应进行计量确认,计量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9.3.2.6 应对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分析和改进,确保体系符合标准要求,以便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9.3.2.7 集团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9.3.2.8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计量检测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集团公司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9.3.3 文件要求9.3.3.1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采用自上而下的纵向结构,即测量管

30、理手册到程序文件到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技术文件最后到记录。这种文件结构有利于文件的发放、保持及对文件的理解。9.3.3.2 编制测量管理手册,主要是对计量检测体系的描述,并向集团公司和外部提供与体系相一致的信息文件。9.3.3.3 编制体系的程序文件,主要是指对实施计量检测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和活动的描述。9.3.3.4 购置相应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国家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校准方法、检定/校准实施细则、测量设备操作细则、期间核查细则、检测方法、检测实施细则、测量的操作细则、测量过程规范等)。9.3.3.5 编制的各种表格,是指用于记录计量检测体系所要求的信息文件。9.3.3.6 对体系文件加以

31、控制。9.3.3.7 文件的管理按集团公司Q/SGG25.024计量检测体系文件,档案资料控制程序执行。10 管理职责10.1 计量职能10.1.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计量职能部门及各有关部门计量职能的规定和控制。10.1.2 职责10.1.2.1 最高管理者对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承担全部责任。负责设置计量职能部门,负责保证计量检测体系运行所需各种资源。10.1.2.2 管理者代表负责实现最高管理者的计量职能,批准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各部门及人员职责、权限和规定。10.1.2.3 计量职能部门计量理化中心具体实现计量职能,负责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体系建立、运行及

32、保证持续改进,并保持沟通。组织体系实施与检查。10.1.2.4 各部门及有关人员负责执行规定的计量职能。10.1.3 过程控制要求10.1.3.1 过程的识别过程的输入是依据实际情况提出的计量检测体系结构要求;输出是对企业各部门及员工职责权限的具体规定;活动是计量检测体系的策划、计量职能的实现、分析,机构职能的确定;各部门职责分配、沟通、实施、评价和改进。企业的各部门计量职能由计量理化中心提出,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计量理化中心组织实施和检查。10.1.3.2 最高管理者职责10.1.3.2.1 对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承担全部责任。负责制定企业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负责建立计量职能部门,任命管理

33、者代表和计量职能部门的负责人。10.1.3.2.2 批准测量管理手册的发布。10.1.3.2.3 为保证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必要的人力、信息和物质资源。10.1.3.3 管理者代表职责10.1.3.3.1 在集团公司内贯彻国家有关的计量法律、法规。传达满足顾客计量要求的重要性。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想。10.1.3.3.2 负责批准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发布。10.1.3.3.3 进行管理评审,批准评审报告并做出决策。10.1.3.3.4 批准各部门人员计量职责、权限规定。10.1.3.4 计量理化中心的职责10.1.3.4.1 为实现计量职能提供

34、管理支持。负责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实施、完善、改进。10.1.3.4.2 为实现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制定集团公司测量管理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指导、监督计量检测体系内测量管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实施。10.1.3.4.3 策划、实施计量检测体系的内部审核,具体实施管理评审。10.1.3.4.4 归口管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10.1.3.4.5 实施体系改进,批准有关部门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并检查实施效果。10.1.3.4.6 组织相关部门将顾客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并确保计量要求得到满足。10.1.3.4.7 负责与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外部沟通与联系。10.1.3.4.8

35、负责组织评审重要的不合格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10.1.3.5 相关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计量职责按各部门及人员计量职责规定执行。10.1.3.6 相关文件Q/SGG250232010测量管理体系人员控制程序10.2 满足顾客要求10.2.1 适用范围适用于涉及到集团公司产品的质量所有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10.2.2 职责10.2.2.1 由设计部和工艺部人员依据生产合格产品要求的技术参数或其它要求确定测量要求,并由工艺部和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将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10.2.2.2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确保计量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对转化计量要求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监视确认。10.2.2

36、.3 计量理化中心及各相关单位负责向顾客提供满足顾客计量要求的证据。10.2.3 过程控制要求输入是满足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要求的测量要求,依据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输出是满足顾客要求的证据;活动是确定顾客要求,顾客满意度调查,得到计量要求,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证据等。10.2.3.1 测量过程应用前由使用单位及设计部设计员、工艺部工艺员依据产品质量特性或其它使用要求提出测量要求,设计员和工艺员及使用单位技术员将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经计量理化部确认后进行配置。10.2.3.2 计量理化中心与采购部、工艺部共同组织落实。10.2.3.3 配备测量设备时,测量设备的允差、标称范围、稳定性与灵敏度

37、等表征计量特性的能力满足顾客要求。10.2.3.4 参与测量的人员资格和能力得到确认。10.2.3.5 测量现场的环境条件符合测量要求。10.2.3.6 操作者及时得到有效的说明书,操作规程等信息。10.2.3.7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得到监视。10.2.4 集团公司保证及时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证据10.2.4.1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及管理评审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记录,外审及评价记录等证明体系有效性的记录,由计量理化中心提供。10.2.4.2 测量设备的确认记录、包括不合格测量设备处置记录由使用单位负责提供。10.2.4.3 顾客满意度记录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提供。10.2.5 相关文件Q

38、/SGG250142010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Q/SGG250312010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控制程序Q/SGG250272010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10.3 质量目标10.3.1 制定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的目的10.3.1.1 确保具有与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检测能力;10.3.1.2 管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产生的影响集团公司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10.3.2 制定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依据。10.3.2.1 集团公司质量方针:坚持“干就干好”质量理念,以造精品,创品牌求发展,设计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科学管理,诚信经营,以满意服

39、务赢得顾客,为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10.3.2.2 集团公司质量目标:a) 确保军工产品、核电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修性等指标100%符合或高于规定要求;b) 工作质量指标:机加综合废品率、不良品回用率、热处理返修率、产品装配试车一次合格率、产品出厂返修率等;c) 产品质量指标:主导产品一等品率、产品主件主项抽查合格率、零部件抽查合格率等;d) 综合评价指标:质量故障损失额(率)、顾客意见处理率;顾客满意率等。10.3.2.3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实现量值准确统一,为质量管理提供保证。10.3.3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

40、标:测量设备综合配备率99%;测量设备综合受控率100%;A类测量设备周期校准合格率98%;B类测量设备周期核校准合格率95%;C类测量设备确认合格率95%。10.3.4 计量承诺:测量设备准确可靠,测量过程科学有效。10.3.5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由计量职能部门计量理化中心负责每月统计。10.4 管理评审10.4.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控制。10.4.2 职责10.4.2.1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评审,负责批准评审计划和报告,保证提供评审所需要的资源;10.4.2.2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编制评审计划,组织评审输入资料,跟踪、验证和考核评审决策的实施情况

41、;10.4.2.3 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管理评审资料,并参与评审,执行评审决策。10.4.3 过程控制要求集团公司定期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评价,必要时提出改进,以确保测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评审过程的输入是为实现管理评审所提供的充分准确的信息。包括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果,质量目标的可行性报告,政策法规变化及顾客要求对体系的更新要求;资源的充分性、适用性,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输出是管理评审的结果,做出的决策及实施的纠正预防措施等;活动是管理评审计划,信息的准备,召开评审会议以及决策、报告、改进等。10.4.3.1 管理评审由管理者代表按计划的时间间隔主持。集团公司管理

42、评审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2个月。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可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增加评审次数;10.4.3.2 管理评审计划由计量理化中心负责编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做好评审记录的收集,保管及归档。10.4.3.3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对管理评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跟踪、验证管理评审决策的实施情况并实施改进。10.4.4 相关文件Q/SGG250302010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1 资源管理11.1 人力资源11.1.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与测量有关的人力资源的控制。11.1.2 职责11.1.2.1 最高管理者负责保证人力资源的配备,批准人力资源配备申请;11.1.2.2

43、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力资源的配置及日常管理;11.1.2.3 人力资源部与计量理化中心负责组织人力资源的培训;11.1.2.4 各单位提出培训需求,并负责实施本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11.1.2.5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对人力资源培训进行监督检查。11.1.3 过程控制要求加强人力资源及培训管理,提高计量意识水平,从而满足计量检测体系要求,实现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输入是对计量人员能力要求的规定;输出是能胜任工作的人员;活动是能力要求规定、招聘考核、定职定岗、培训教育以及相应的记录等。11.1.3.1 集团公司计量人员组成:计量理化中心专职计量管理人员,各单位专兼职计量员、从事测量(含产品的检验

44、)活动的人员、检定员、测量设备维修技术人员。11.1.3.2 集团公司的计量人员应按计量检测体系有效运行需要配备,最高管理者负责保证人力资源。计量人员工作职责管理条例规定在人力资源部备案。各类计量人员工作职责按集团公司各部门及人员计量职责规定执行。11.1.3.3 计量理化中心协助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计量人员的培训考核。11.1.3.3.1 计量理化中心和各单位按计量工作的需求分别制定全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培训需求,上报人力资源部。11.1.3.3.2 计量理化中心根据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对各单位的培训需求提供指导意见。11.1.3.3.3 人力资源部制订培训计划,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

45、施培训,并管理培训记录。11.1.3.3.4 人力资源部在计量理化中心的配合下评价培训实施的有效性。11.1.3.3.5 计量理化中心通过对测量管理体系运页:9行检查及内部审核方式对人力资源部培训活动进行监督。11.1.4 相关文件Q/SGG250232010测量管理体系人员控制程序Q/SGG250302010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1.2 信息资源11.2.1 程序11.2.1.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中所应用的程序控制。11.2.1.2 职责11.2.1.2.1 由计量理化中心制定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并监督检查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11.2.1.2.2 全集团公

46、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单位及人员按规定的程序文件执行。11.2.1.2.3 相关单位为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制定本部门计量管理和技术文件。11.2.1.3 过程要求输入是测量管理体系要求,输出是经批准,并受控的程序文件;活动是体系要求的确定,程序文件的授权、制定、批准、发布、控制。11.2.1.3.1 为保证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完成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必须制定和使用必要的文件化程序;11.2.1.3.2 程序文件应包括足够的信息,指令以保证能被正确执行。文件的制定、修改须经批准并受控。11.2.1.3.3 程序文件的应用部门应保持程序文件现行有效,并保证所有的执行人员都能得

47、到正确的程序文件,其它需要也可获得及时提供,并对执行人员进行必要培训。11.2.1.3.4 集团公司制定的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应满足测量管理手册要求,同时满足GB/T19022-2003 idt ISO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要求和JJF-1112国家计量检测体系考核规范要求。11.2.1.3.5 程序文件保持必要详细,以保证完成测量管理手册提出的要求;11.2.1.3.6 各单位制定的文件应与测量管理手册及测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文件的要求一致。11.2.1.3.7 各单位按程序文件要求正确执行和实施。11.2.1.3.8 计量理化中心通过监督检查对文件的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

48、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11.2.1.4 相关文件Q/SGG250252010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档案资料控制程序。11.2.2 软件11.2.2.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控制。11.2.2.2 职责11.2.2.2.1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计算结果中所用的软件由使用部门负责管理、组织验证及测试。11.2.2.2.2 软件的验证及测试必要时,由北方电脑公司协助。11.2.2.2.3 计量理化中心对软件的验证及测试过程予以监视。11.2.2.3 过程控制要求11.2.2.3.1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参与测量的软件均应得到识别并受控。软件在

49、应用于测量前要经过确认,得到批准后投入使用。应用的软件登记在测量设备管理台帐。11.2.2.3.2 测量设备中配备的软件可与该设备整体确认验证。用于计算的软件可作为一种文件进行管理。11.2.2.3.3 集团公司对通用的商业现成软件不予以验证,在其设计的应用范围内认为是有效的。但须保证对其本身的运行状况进行正确维护。由使用者自行开发的软件应制定详细的文件,由使用者或归口管理部门验证其适用性、正确性。验证的方法可采用:与仪器配套使用检查和采用标准样品检测等。11.2.2.3.4 测量设备配套的计算机须专用,软件备份或采取其它有效的保护措施。11.2.2.4 相关文件Q/SGG250252010测

50、量管理体系文件档案资料控制程序 Q/SGG250142010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Q/SGG250312010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控制程序Q/SGG250272010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11.2.3 标识11.2.3.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测量设备(包括与测量设备配套的软件等)、测量过程标识的控制。11.2.3.2 职责11.2.3.2.1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集团公司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标识的设计、管理。并对标识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11.2.3.2.2 各单位必须正确使用标识,保持标识清晰、有效。11.2.3.3 过程控制要求11.2.3.3.1 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测量设备都要

51、有计量确认状态标识,以防止使用人员误用、错用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可通过过程内的测量设备确认标识来识别是否受控。记录、程序、校准证书采用唯一有效的编号来标识。11.2.3.3.2 集团公司测量设备的标识有合格、准用、限用、禁用、封存五种。使用方法按Q/SGG250112008测量设备确认标识及封印控制程序文件执行。11.2.3.3.3 测量设备确认标识内容应包括:测量设备分类类别,确认结果、确认日期、确认有效期、确认人员。11.2.3.3.4 标识的领取、发放和使用由计量理化中心统一管理并记录。11.2.3.4 相关文件Q/SGG250182010测量设备确认标识及封缄控制程序 Q/SGG2501

52、72010测量管理体系记录与数据控制程序Q/SGG250252010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档案资料控制程序11.2.4 记录11.2.4.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中所形成的各种记录的管理。11.2.4.2 职责11.2.4.2.1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所主管的工作内容过程记录的控制,并负责全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各种记录的监督检查。11.2.4.2.2 各单位负责本部门测量管理体系运行需要的各种记录的控制管理。11.2.4.3 过程控制要求输入是通过策划制定所需要记录的内容和表格;输出是客观记录报告或填写后表格;活动是策划、编制、填写、贮存、保管、借阅

53、、归档管理和改进等。11.2.4.3.1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记录分类如下:a) 管理记录:如内部审核及评审记录,文件、管理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环境条件监视记录、不合格追踪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软件验证记录、测量过程确认记录等。b) 技术记录:如检定/校准/测试记录、软件验证记录、测量过程确认记录、测量过程记录等。11.2.4.3.2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编制各种管理记录并提出指导意见,并负责监督、检查。11.2.4.3.3 涉及几个部门或与集团公司管理记录有关记录由质量管理部、计量理化中心协调相关部门完成。11.2.4.3.4 明确规定记录的编号、更改、发放、使用管理要求。11.2.4.3.

54、5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记录保存期依据重要性、时效性要求,一般为一年;产品质量检验记录与产品有效期一致,技术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为三年,必要时记录可延长保存期限。11.2.4.4 相关文件Q/SGG250172010测量管理体系记录与数据控制程序11.3 物资资源11.3.1 测量设备11.3.1.1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测量设备的有效配置和流转管理控制。11.3.1.2 职责11.3.1.2.1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测量设备配备计划的审核,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评定,以确定是否满足计量要求。11.3.1.2.2 计量理化中心是测量设备流转使用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测量设备合理使用的监督检查。11.3.

55、1.2.3 各部门负责提出本部门测量设备的配备申请,提供计量要求,正确合理使用测量设备。11.3.1.3 过程控制要求11.3.1.3.1 集团公司测量设备除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外,还包括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11.3.1.3.2 配备测量设备之前,首先由使用部门、设计部门、工艺部门和计量理化中心配合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11.3.1.3.3 测量设备使用前要对其进行校准,以得到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并与计量要求相比较,验证合格后投入使用。11.3.1.3.4 集团公司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测量设备(包括软件)在配备、验收、使用、定期确认、储存、封存、禁用、报废等环节上均有严格控制。11

56、.3.1.4 相关/支持性程序文件Q/SGG250142010测量设备控制程序Q/SGG250312010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控制程序11.3.2 环境11.3.2.1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用于精密测量的现场环境的控制。同时适用于集团公司计量理化中心检定室和测量设备调试、修理室环境的控制。11.3.2.2 职责11.3.2.2.1 测量管理体系的最高管理者负责保证集团公司精密测量过程要求的环境资源。11.3.2.2.2 安技环保部归口管理测量过程环境条件的控制,对测量过程环境条件进行检查。11.3.2.2.3 测量设备使用单位负责本部门的测量活动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11.3.2.2.4 计量理化中心负责保证由其承担的测量设备的检定及维修在受控环境条件下进行。11.3.2.3 过程控制要求输入是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要求的环境条件;输出是满足要求的环境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活动是环境的记录、监视,与测量过程正确实施的环境要求比对、修正测量结果,改善环境。11.3.2.3.1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测量过程均保证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11.3.2.3.2 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测量环境条件得到监视和记录。11.3.2.3.3 当环境条件影响测量结果时,应采取必要的修正。11.3.2.3.4 集团公司保证受控的环境条件应依据测量要求不断得到改善。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